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范文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9 15:03: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旅游市场前景,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旅游市场前景

篇1

关键词:旅游开发;SWOT分析;宝赠村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1-0173-02

一、龙胜各族自治县宝赠村概况

宝赠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乐江乡西北面,地处湘桂边缘,距离龙胜县城约65公里,有“八百里侗乡南大门”之称。这里山清水秀、古树悠悠、民风淳朴、侗族文化十分丰富、宝赠祭萨节享誉中外,2014年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二、宝赠村旅游开发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宝赠村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相对温和,年日照时间为1 244小时,最高气温39.5℃,最低气温-4.8℃,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湿度为83%,年平均降水量约为1 700毫米。全村山清水秀,峰峦叠翠,林木丰茂,空气清新,水质优良,鸟语花香,森林覆盖率70%,负氧离子浓度高,生态自然环境保护优良。

侗族文化特色突出:宝赠村为特色侗寨典型,民族风情浓郁。侗族人民能歌善舞,侗族大歌、芦笙舞、多耶舞等享有很高的声誉;村寨独有的祭萨节、合拢宴、传歌节等节庆地方特色突显;村寨建筑样式丰富、造型美观、廊椽毗连、青瓦若鳞、鳞次栉比、美如画。“在居住格局方面,侗族村民遵循的原则是:藏风聚气、祈福纳吉;聚族而居、喜聚憎散;依山傍水、负阴抱阳;方便耕作、舍远求近。这些文化逻辑和文化规范制约着侗寨的形成、衍生、发展,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侗族传统文化与村落空间实践的互动机制与侗族村落文化模式。”[1]

旅游资源组合较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旅游资源调查、分类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调查发现宝赠村的旅游资源可分为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共5个主类,10亚类,19基本类型。宝赠村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侗族文化资源、休闲度假资源、健康养生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渐突显出来。

(二)劣势(weaknesses)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交通、能源、水利、通信、教育和卫生等是农村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发财致富的前提和基础。宝赠村目前没有大型停车场,没有公共厕所,没有大的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没有安全信息系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市场营销力度不足:宝赠村除依托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祭萨节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外,外界对其的认识几乎为零。红糯、生姜、百合、茶叶、红薯和养殖的禾花鱼等农产品绿色、生态、无污染,为健康饮食之佳品;其独有的侗族特色文化丰富较具吸引力,但因为旅游市场开发和宣传力度不够,严重制约了宝赠村旅游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旅游开发人才匮乏:经过对宝赠村贫困户调查发现,2015年宝赠村共577户,初中以上学历户主占总户数的65%,全村人口质量不高,相关技能培训力度不够,从业人员素质偏低,高学历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是宝赠村旅游发展的一个瓶颈,将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机遇(opportunities)

旅游政策扶持力度较大:随着国家一系列关于旅游的政策的颁布,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以及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旅游精准扶贫、全域旅游等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出台,广西成为国家战略的交汇地,为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十分难得的机遇。而国务院及自治区政府先后颁布的一系列支持桂林旅游发展的优惠政策,为宝赠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

旅游客源市场前景广阔:龙胜县旅游市场具有巨大的潜力,201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553.4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16亿元。随着健康养生旅游市场、民族文化旅游市场、休闲观光农业市场、营地休闲度假市场、山地户外运动市场等备受关注,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品牌影响力较大、宣传促销力度大的龙胜将会迎来越来越大的多样化市场需求,宝赠村也将会依托自身侗族文化及特色村寨打造迎来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特色产业开发潜力巨大:休闲观光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经营方式以及人们消费方式的创新,是我国现代农业和世界农业未来发展的一种新思路、新模式。宝赠村拥有特色的红糯、茶叶、生姜、百合、红薯、禾花鱼等特色资源,依托龙胜旅游大循坏公路建设,创意农业开发潜力巨大。

(四)威胁(threats)

周边同类侗族文化产品竞争激烈:与周边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八寨、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村、皇都侗文化古村和龙胜平等镇广南村等侗族文化相比,宝赠村侗族文化虽然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和知名度,但资源等级不高、优势不明显、政府支持力度与竞争力相对较弱;同时在基础设施建设、接待能力、产品宣传等方面与周边同类景区也相距较远,市场竞争激烈。

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潜在破坏威胁:在宝赠村旅游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宝赠村优质的自然生态环境将面临被污染被破坏的潜在危险,对侗族古建筑群的保护也造成巨大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淳朴浓郁的侗族文化不断受到外来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将越来越偏离和改变其本质核心成分,宝赠村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可持续发展将受到一定威胁。

旅游开发利益主体关系协调威胁:旅游开发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存在利益观念和价值取向的矛盾。政府、企业和村民三者利益主体关系的协调好坏和利益分配的合理与否关系着村寨旅游开发的长远健康发展。如果在宝赠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居于主体开发地位的村民没有得到合理的对待,久而久之就会对发展旅游怀有不满情绪,严重时可能会采取抵制旅游开发的措施,阻碍旅游业的发展。

三、宝赠村旅游开发策略分析

结合宝赠村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四大方面分析,为能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发挥宝赠村旅游开发的优势,把握机遇,回避威胁,减少并将劣势转化为优势,提出SO策略、WO策略、ST策略和WT策略四大旅游开发策略。

SO策略是在对宝赠村自然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旅游开发政策、旅游客源市场前景、特色产业等研究基础上提出的,重在充分利用宝赠村旅游开发所处的内外环境与优势,对宝赠村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整合,以“串珠成线”形式多层次开发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养生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品牌,并通过食、游、养、娱等相结合渠道,为游客提供深度领略侗族古寨风情的途径。

WO策略是在充分分析宝赠村旅游开发外部机遇和深度挖掘其在基础设施建设、资源深度挖掘、市场营销力度和旅游开发人才等方面的不足之后提出的,要求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要多渠道进行融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对原有侗族文化、农业文化进行深度开发,开展特色文化旅游活动。

ST策略是在充分挖掘宝赠村旅游开发内部优势和分析其与周边同类侗族文化产品竞争、旅游业发展对环境的潜在破坏威胁、旅游开发利益主体关系协调威胁的前提下提出的,注重于在发挥优势的基础上回避存在的威胁,要求启动区域间旅游合作模式,加强互利互赢合作,避免单打独斗而无法有效开拓市场、限制自身开发的局面出现。

WT策略是为能减少旅游开发劣势和回避存在的威胁而提出的,要求在开发过程中加强旅游市场的体制管理,加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监管力度,做好旅游形象宣传、环保宣传等工作;要加大力度引进与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为专业人才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良好平台;尽量规避与周边同类产品的竞争,争取化竞争为合作,共同实现共赢共进目标。

四、宝赠村旅游开发建议

科学合理规划指导建设:加强科学的规划管理,寻求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最佳途径。规划可以旅游共享经济、全域旅游等理念依托宝赠村现有侗族文化、生态环境、森林资源、农业资源等,以保护与传承侗族文化为目标,以“天赠宝地 风情侗寨”为主题,以民俗文化体验产品为核心,以生态旅游、养生度假旅游、休闲农业旅游等产品为辅,建设集参观、学习、游玩、美食、摄奇、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旅游胜地。

村民有效参与得到保障:村民既是民族旅游文化资源的载体,也是旅游资源的产权所有者之一,村民的广泛参与是村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和保证,建议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充分调动村民的参与性,如开办家庭旅馆、经营农家乐、制作和销售民族手工艺品、参与歌舞表演、节庆活动等。

人才培养力度不断加强:政府要建立旅游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和领导机构,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培养引进政策和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旅游人才发展的社会环境。同时,继续加大广西第一书记扶持力度,加强对村民的各类培训和教育。

营销新理念引领新突破:结合宝赠村实际充分使用营销新理念进行市场开拓,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发现游客感兴趣点,并设计相应的创意图片、软文或者视频、微电影,在微博、微信、旅游网、手机APP等自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营销、推广,提升当地旅游品牌知名度,扩大旅游影响力。

共享经济理念引领发展:共享经济是指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整合人们的闲置资源并实现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来获得经济利益并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模式[2]。宝赠村旅游开发可充分借助众筹模式、O2O电商模式和美食、空间、交通、服务、物流、媒体、人才共享市场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建共享,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互推互进。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海南西部;旅游市场;分析;探讨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30-0142-02

据近年一项调查显示,京沪穗3/4的游客均希望来海南旅游,海南已经成为国内冬季首选度假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海南旅游发展迅猛,但在海南西部,旅游发展却是一直徘徊不前,西部旅游产值在海南整个旅游产值中所占比重少之又少,这与海南西部那得天独厚的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极不相称。游客去海南,多半走的是东线和中线,西线旅游少人问津。但在海南的西部,星罗棋布的旅游景点、风情万种的旅游资源,构成了罕见的热带雨林与滨海风光。海南西部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海南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将为海南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插上腾飞的翅膀。目前,海南西部优越而丰富的旅游资源急需实现市场突破,通过加强营销,努力改变现状,迅速占领市场。

1.以产品为基础开拓市场。海南西部旅游应该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快招商引资的步伐,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增强旅游接待能力和吸引力,坚持“面向大中国、立足珠三角、提升港澳台、巩固韩日俄、拓展欧美澳”的旅游市场促销格局,以旅游产品为基础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包括传统客源市场、新兴客源市场与潜在客源市场,以产品魅力招徕顾客,实现旅游产业的飞跃。

抓好市场调查,主要是应做好细分市场的调查研究,做到有的放矢。海南西部目前旅游资源和基础设施现状要求海南西部在开拓市场时应该重点开发和拓展海外中短程市场,深度拓展长三角与珠三角市场,开发以武汉、成都、长沙、南昌、南宁为中心的中部市场。要注重自身的市场培育,不能让市场推着走,而要拉着市场走。

只能满足低端的观光客需求的观光产品在如今社会竞争异常激烈,价格很难上升,效益很难增加。海南西部如果依然像东部那样几乎所有的旅行社推海南旅游的主打产品却只是迎合低端客源市场的观光游产品,显然缺乏足够的竞争力,也难于实现理想的经营效益。

海南西部应该依托其优越的旅游资源,根据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不断地研制、开发新的旅游产品,增强旅游吸引力,使海南省的旅游产业得到大力发展。最近几年的主打产品可以为滨海度假休闲游、温泉度假游、自驾观光休闲游、山海运动娱乐游、乡村生态游、会议商务游、民俗风情游、度假购房游、节庆活动游、热带南林探奇游、豪华邮轮度假游等。

2.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产品。海南西部旅游应该顺应当前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趋势和游客需求的逐渐改变,精心营造旅游热点,突出发展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会议节庆、工业参观、风光探险、生态体验、红色怀旧、科学考察、运动娱乐、访古探幽、黎村苗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西部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旅游产品竞争力。

洋浦保税港区的设立,海南西部一些大型工业项目的兴建开工,为西部带来了大量的商务游客,这些高端客源将对西部旅游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西部旅游企业应该针对这些游客发展商务旅游,主要打造格调高雅的休闲度假和娱乐运动等旅游项目。结合当前海南西部旅游资源现状,要让产品形成卖点,组合线路是重要手段。

海南西部工业相对集中,一些大型的工业企业聚集海南西部海岸,发展工业观光游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把海南西部的现代工业企业与古代的工业遗存如千年古盐田组合起来,或者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如热带高效农业庄园整合起来发展工农业观光体验游。

海南西部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开发“体验旅游”,有效激发外地游客赴琼旅游的兴趣和热情。海南西部可以通过举办国际热带旅游节、黎苗文化旅游节、儋州调声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挖掘特色文化,运用文化艺术促进旅游经济发展,形成丰富的自然景观与多彩的人文景观相链接、相融合的文化旅游网络,丰富和升华了西部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使旅游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成为展示、弘扬黎苗风情和东波遗风的窗口。

1.结合实际,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依据海南西部的旅游资源特色与优势和与东线旅游产品互补分流的开发理念,西部旅游的规划与开发可以主要打造热带海岛西部风光游、山地农家体验游、滨海度假休闲游、滨海鱼家风情游、黎苗民族风情游、东波遗风凭吊游、原始雨林探险游、热带生物科考游等有别于东部沿海旅游的特色旅游产品。可以主要以生态旅游为切入点,整合西部优势的生态旅游资源。生态旅游应该有机地融入西部原始山水、文化遗迹、黎苗风情,挖掘本地文化内涵,突出西部地域特色,体现西部旅游独特魅力,创造出个性鲜明的海南西部文化生态旅游。

2.突出自身特色,发展森林旅游。海南西部森林旅游资源特色鲜明:一是有全国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原始森林;二是有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热带雨林;三是国内唯一的山海相连的森林公园;四有神秘浓郁的民俗风情。海南西部有世界一流的滨海风光,将森林旅游与滨海特色结合在一起,打出“有山有海”的口号,可以吸引很多游客。与全国其他森林公园相比,海南西部如尖峰岭霸王岭的原始森林原生性更强,自然条件更出色。由于森林旅游开发得较晚,目前开发利用的很少,处于起步阶段,可以发挥后发优势,因此市场前景更广,开发潜力更大。

3.树立精品意识,打造精品项目。海南西部的旅游规划与开发要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培育旅游精品,要有精品意识,要打造推出一批精品线路,一批符合海南西部实际情况,在交通、设施、产品等方面都比较成熟的精品线路。依据海南西部目前旅游资源现状,热带森林生态旅游应该是西部旅游的主打品牌与精品项目。海南西部要突出抓好一批引领海南西部旅游发展的重点项目和精品项目,通过争上一批关联度大、拉动力强的新项目、大项目,不断完善旅游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提升景区的开发档次和水平,努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市场、有效益的旅游精品。

1.加强与岛内其他地方合作。海南旅游项目建设长期以来大多集中在北、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和西部丰富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利用。但在海南岛的西部,那原始的热带海湾、荒凉的乡村风光、怪异的礁石丛林、奇特的沙漠景观、迥异的风土人情等相比于东线风光的婉约秀丽,则要显得豪迈粗犷。海南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与东、南部有很强的互补性。海南西部与东部旅游企业面对大同小异的竞争市场,双方应该通过合作互补,可以共同实现市场的发展和繁荣。

2.加强西部各市县之间的合作。海南西部各市县在旅游产品与线路的规划与设计方面应该加强合作,各自按照自身的特色与优势,打造本地旅游产品与线路。本地的旅游资源毕竟有限,要吸引和招徕游客,应该加强各方合作,与邻县合作设计旅游产品与线路,根据市场需求实施联票优惠制,实现统一包装、统一宣传、统一营销、统一优惠,本着“互惠互利、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品共组、信息互通、客源互送、市场互动、品牌共推、利益共赢”的原则,共同打造海南西部旅游品牌,从而各方实现一举多赢的良好局面。

3.加强与岛外其他地方的合作。海南西部可以与两广开展旅游合作,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海南与两广地理位置邻近,旅游产品互补性很强,合作开发市场前景广阔。广东是连接港澳的重要通道,是海南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合作、乃至扩展旅游国际出发空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邻近,目前旅游合作范围也从互送观光、会展游客扩展到合作开发旅游线路、共同投入开发旅游项目等领域。加强与两广旅游合作,共同整合各地旅游资源,实现三地旅游市场一体化,有助于联手开发东盟和港澳旅游市场。通过与两广开展旅游合作,实施无障碍旅游,三方将通过整合各自资源,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在区域交通、医疗救助、落地签证、信息咨询、支付消费、语言服务、标识系统等城市旅游功能上实现无障碍,在构建旅游管理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等城市旅游管理服务上实现一体化。

4.加强与其他行业之间的合作。海南西部的旅游企业应该加强与知名景区、媒体、旅行商、酒店、航空公司等的合作,根据海南西部与东、南部旅游资源的不同特点及其互补性,通过东西线旅游资源的全面整合,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旅游资源,推出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争取特定的消费群体。旅游业能否发展,关键在于客源,而客源的关键在于旅行社。海南西部现有的旅行社起点晚、数量少、经营水平低,竞争力较弱。

目前海南游仍以国内游客为主,国内游客占游客接待总量的95%,这表明国外旅游市场尚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海南旅游市场应该逐步实现以国内游客为主向国外游客为主转变的战略目标。重点地域如韩、日、俄、欧、美、澳。海南西部可以加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桂林、北海、湛江、海口、三亚、成都等地合作共同向欧美旅游市场推介旅游品牌和旅游线路,多渠道、多视角、立体式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不断提高美誉度和影响力。

篇3

关键词:农民旅游 市场开发 内需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篇4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

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篇5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二、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

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

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篇6

关键词:乡村游 发展历程 启示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旅游市场的发展程度与该国国民收入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美国作为头号经济强国,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已经达到36,200美元,富足的国民促进了旅游市场的极大发展。同时,由于人们对于乡村生活的猎奇,回归大自然的心理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原因,乡村游从70年代后期开始在美国大行其道,逐渐引起学者们的注意。随之,诸如生态游、文化游以及绿色游等新旅游现象的出现,这些名词也同时成为了很多乡村游产品的销售主题。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时间的增加,乡村游也逐渐崭露头角,一些旅行社和地区相继推出了此类产品,这一市场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美国乡村游的发展历程及原因,以期为我国乡村旅游市场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美国对乡村的界定

为了更好地理解乡村游在美国的发展,首先要界定什么是乡村。由于统计某个地区的居住人口相对容易,所以这通常是一个用于界定乡村和城市的标准。在美国,经济研究服务部(ERS,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把常住人口少于2500人的地区划分为乡村。常住人口在2500人至19999人的被划分为城市化程度较低的地区,常住人口为20000人的地区被划分为城市。美国统计局则把所有非城市地区定义为乡村,而城市的标准是常住人口在50000人以上。当然其它的联邦机构所使用的界定乡村的标准也是各种各样的。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与这一从统计数据方面能够提供清楚资料的标准相比,旅游学者使用的标准更加模糊但是却更加科学,他们认为可以被视为界定乡村的标准是安全的,居民存在固定的价值观,周边具有广阔的空间和自然美景,在那里每个人都受到尊敬和友好的待遇。鉴于这一标准在旅游业界得到广泛的认可,本文所使用的标准也是如此。

美国乡村游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美国,乡村游主要包括农业旅游、森林旅游、民俗旅游、牧场旅游、渔村旅游和水乡旅游等。人们通过参与在乡村的观光度假、探亲访友、考察体验等,既可以观赏田园景色,也可以参与田园、牧场等的耕作,还可以分享丰收果实,参与地方特色的娱乐项目,这样既可陶冶情操也可强身健体,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美国乡村游的发展主要是有本国人所推动的。正如Aramberri(2003)所说,对于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而言,国际旅游的地位远不如国内旅游重要,这一点尤其在美国较为突出。根据美国商务部在1997年的数据表明,尽管国际旅游者每次在美国平均逗留的时间为15天,但是平均游览的州只有1.6个,绝大多数国际旅游者一般都不会离开城市,因为他们来访的目的多数是为了探亲访友或者参加一些会议。因此乡村游的主力仍然是国内游客。而且根据美国旅游调查局所提供的资料表明,有超过半数以上的旅游行程是在100英里以上,但是出发点和终点都是在同一个州之内,这说明某个地区乡村游的主力还是本州内的居民。比如,曾经有专门的调查数据表明在明尼苏达州,以乡村为旅游终点的大多数居民就是来自于本州。在美国,乡村游之所以发展迅速,主要基于以下原因:

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是乡村游发展的前提。二战后,在美国,州际间的高速公路及配套的二级公路系统发展迅猛,使到达美国48个州及夏威夷地区的任何一个乡村地区变得非常容易。而与欧洲众多地区相比,美国的铁路系统相对欠缺,很多远距离的乡村也只是通过公路连接,这样就导致了远距离乡村游的高成本,同时国外的游客要到达乡村的障碍也就变得更大(必须要汽车),因此某地区乡村游的发展主要是由周边城市的人口所推动的。

公共土地用于娱乐目的的规定为乡村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20世纪初,罗斯福政府建立了国家公园体系(National Park System),大片广阔的、未经开垦的土地被留作保护和娱乐双重目的。同时,一个重要的联邦土地管理机构――美国森林服务部也于1905年创建。而20世纪50年代以后,出于环保的目的,政府更加倾向于增加公共用地,限制其用于工业目的。如1964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荒地法》以保护土地资源。

二战中新技术和设备的过剩是乡村游发展的直接动因。尽管大量的公共土地被用于娱乐,但是也直到二战以后,乡村游才真正与公共土地的娱乐用途直接相联系。因为在这之前人们并没有找到好的娱乐方式。而目前人们在进行乡村度假游中所从事得最多的娱乐活动――滑雪和赛艇都与二战相关。根据一些旅游学者的调查,他们认为现代滑雪活动最开始是由从战争中回来的军队所带动的。而赛艇活动的发展是由于在战后留下了大量的救生艇,救生艇的军用转民用为人们提供了良好的娱乐方式,从此公共土地真正的发挥了娱乐效用。

美国城乡收入水平的加大促使乡村游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初级产品(诸如采矿行业)价格的下降以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美国的农业人口越来越少,城市越来越多。美国的乡村小镇和村庄开始萎缩,城乡的收入差距也开始加大。而与此同时,20世纪70年代早期一种新形式的乡村旅游开始呈指数增长,尤其是在一些景色宜人的乡村(如湖区)。有的城市居民甚至在乡村拥有一块土地,每年用于度假之用。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乡村游被视作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以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可以说在此时乡村游的发展,主要是由于推动其经济发展的其它产业都处于下降阶段或发展太慢,惟有旅游业可以抵消这些因素的不利影响。

州立政府的重视和相应机构的建立为各地乡村游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美国的联邦政府并不重视乡村游的发展,联邦政府制定的政策过多集中于发展国际旅游,即使是由国家旅游管理机构于1973年所制定的国内旅游法(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也根本没有提到乡村游。尽管有学者呼吁乡村游政策的出台,也没有得到国会、总统的重视。在没有任何联邦政策指导的条件下,各个州政府提供了支持。最显著的政策转变是各个州分别制定了新的税收立法,允许市政当局针对用于商业用途的食宿服务征税,一般被称为床位税、房间税等,这些收入被用于在当地建立“会议和旅游者办公署”(CVB, Convention and Visitors Bureau),这些机构的使命是带动本地区旅游收入的增加。以前仅仅是一些大城市才有足够的资金来建立这样的机构,而这一税收政策制定后,即使是一些小镇也建立了这样的机构。这一政策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对美国乡村游的发展最具影响力的政策。其它一些州立政策还包括建立旅游机构或部门,现在美国的每一个州都有专门的机构来负责当地的旅游营销工作。

人们收入的增加和旅游消费习惯的改变为乡村游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众所周知,美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位居世界前列,富裕的国民出游的目的不再仅仅满足于观光,他们更多的追求体验或者休闲,一些新的旅游消费习惯在逐渐形成,也对乡村游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一趋势具体体现在:人们对文化遗产观光游开始青睐;对传统以及乡村生活的兴趣逐渐增加;拥有更多的假期;对健康问题的关注,使人们更加向往乡村生活,憧憬宁静和无压力的环境;人口老年化以及老年人的出游活动愈加频繁。

节会营销推动了乡村游市场的拓展。数据表明,自从1980年以来,美国各地的年度性节日增加比例平均每年达到5%以上,很多乡村游正是以这些节日为纽带而组织进行的。如威斯康星州以世界的“汉堡之乡”著称,并且人们于1998年在该州烹制出了重达2.5吨的汉堡包,同时记入了吉尼斯记录,从此在该州每年都举行享誉全球的“汉堡盛宴”,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目前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开始依赖于由于年度节日所带来的品牌效益,而这也成为了众多地区宣传旅游特色,吸引游客的有力工具。

美国乡村旅游对我国发展乡村游的启示

根据乡村游在美国的发展历程,我们至少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有条件的地区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乡村游项目,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诚如上文所分析的那样,现在随着城市居民的逐渐富裕,休闲时间的增多,以及旅游偏好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有返朴归真,重返大自然的旅游消费倾向,因此乡村游市场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而旅游产业是一个关联性很强的产业,本地乡村游的发展势必带动诸如农业、手工业、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劳动力富余的问题,拉动本地区经济的增长。

发展乡村游,地方政府的作用不容忽视。正如美国一样,乡村游的发展主要是靠当地政府的扶植来发展的,诸如相关机构的建立都需要当地政府组织、管理,而这些机构在宣传和促进本地旅游市场的发展,管理和改进服务质量方面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因此要使本地乡村游市场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地方政府要做好配套的服务工作,通过各种政策鼓励当地居民的积极参与,不要借各种名目收取大量费用,打消当地居民参与开发乡村游的积极性。另外,地方政府也要注重诸如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开发,从而有效降低旅游者的到达成本,增加本地旅游市场的覆盖范围。同时,做好旅游用地的合理规划,也是地方政府的决策者应该抓好的工作。

切合实际,更多地瞄准国内市场,特别是周边城市的居民。目前,国内有些乡村游项目在逐渐推出,但是在指导思想上仍存在一定的误区,有些地方政府好高骛远,动辄打出的口号就是诸如“走向全国,迈向世界”等。在这样的导向下,耗费大量的、无效的宣传费用,而收效甚微。孰不知,乡村游的发展主要是靠国内居民,特别是周边城市的居民所带动的。因此,在选择目标市场上,一定要切合实际,打好“本地牌”。

篇7

“沐和煦春风,品精彩山水”。今天,我们隆重举行美丽乡村游启动仪式,这是20__年...旅游和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活动。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美丽乡村游”活动的隆重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各位领导、朋友们给予我市休闲农业的大力支持和关注表示深深的谢意!

休闲观光农业是顺应城乡消费需求,利用田园景观和农业资源,提供观赏、采摘、垂钓、游乐等体验性休闲活动,是融农业的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产业。今天,在...隆重举行美丽乡村游启动仪式,代表着我市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必将为我市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美丽乡村游的开展,不仅是为了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满足城市旅游者休闲度假的新需求,同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个新的突破口,是农村脱贫奔小康、改造农村和使农民就地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以旅助农,城乡互动,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不少地方自然风光秀美,民俗风情独特。我市位于浙江东南沿海,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冬暖夏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孕育了众多名优特产。...境内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平原、滩涂、湿地兼有,江河溪湖纵横交错,有依山傍海的生态环境和丰富浓郁的自然、人文景观。这些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都有待大力开发与推广。在休闲旅游、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游客重视的趋势下,发展美丽乡村旅游恰逢其时,我市乡村游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近年来,我市乡村游发展非常快非常好。目前,我市已建有各种特色农业基地和休闲观光农业园区200多个,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林业等产业,现已建有各种休闲设施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其中智能化大棚近2万平方米,展示房1万多平方米。大部分休闲观光园同时具有采摘、垂钓、观赏、游乐、度假等功能。这些回归自然而又富参与性的旅游项目,大受游客的欢迎,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篇8

“把握大势、坚定信心,在强化招商引资共识上实现新突破。没有大投入,就没有大产出;没有大招商,就没有大发展。”这是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2010年昆明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说的话。

在第18届昆交会上,昆明市的42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可谓异彩纷呈。这些项目分布在盘龙区、官渡区、高新区、经开区及昆明周边安宁、禄劝、嵩明、晋宁、寻甸等地,一亮相昆交会,就吸引了众多外来投资者的目光。

新兴产业高调现昆明

基因芯片产业、改性HDS磷酸锌项目、中小企业科技孵化基地建设工程、主动式OLED显示器产业化建设项目、光电生产基地扩建项目、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项目、年产10万吨PVC树脂项目、盘龙区乘龙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安宁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禄劝县元明粉加工生产项目……这一系列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类项目遍布于昆明市区及周边各个地区,与《昆明市“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纲要》相对应,本次昆交会上重点推出的十多个高科技产业发展类招商引资项目,勾勒出昆明“工业强市”发展战略的美丽蓝图。

众多的高科技产业发展项目中,一些新兴的高科技产业亮点频呈,其中基因芯片产业就是一门新兴产业。其融合了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组计划和相关微电子微加工等新兴技术,在医疗诊断、新药筛选、生物基因多态性研究、功能基因的研究等多个领域都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主动式OLED显示器产业化建设项目则使用了世界先进的有机镀膜技术,投产后预计能够达到年产45万片的产量;而民用光学夜视仪一直是全国乃至世界的一个空白,目前为止全世界生产夜视仪的企业也仅有5家左右。这些项目的发展在巨大的市场潜力下将有望拉动昆明整个高新技术行业的发展,也将有望成为昆明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为昆明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还有很多农林副食品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也在本届昆交会上亮相。昆明市盘龙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禄劝、嵩明、安宁、晋宁、寻甸、呈贡等几县的投资项目,涵盖了农林木材加工、现代农业科技园、粮食、肉制品、乳制品、生物制药和农副产品,以及斗南花卉产业园区等13个招商引资项目。

其中,嵩明、晋宁两地的大发展、大投资,也为昆明的产业发展类投资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笔画。据介绍,属昆明第二大坝子的嵩明,年粮食总产量10万吨,已定位昆明市卫星城,预计到“十二五”末,嵩明杨林工业园区将新增就业人员10万人,杨林职教园区将增加人员10万人,全县非农业人口预计将达到30万人,粮食消费量逐年增加。特别是随着昆明国际机场的建设,嵩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围绕机场发展加工、物流业市场前景广阔;而地处滇池南岸的晋宁,是新昆明规划建设的南城区、西城区所在地,本次共有包括干果加工、肉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以及乳制品加工的四个投资项目亮相昆交会。而位于昆明市郊滇池之滨的斗南花卉产业园区建设项目也将带动云南省花卉产业的大发展。

旅游产业大有可观

云南省一直都是旅游资源大省,作为省会的“春城”昆明更是一直吸引着众多旅游者、投资商们的目光。而亮相本次昆交会的8个昆明市旅游发展项目,也成为众多投资项目中的一抹亮色。

湿地、峡谷风光、极地海洋世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型水上娱乐场:众多吸引人眼球的旅游项目就分布在昆明市境内以及周边几个县区,广阔的旅游市场空间将为云南省的旅游产业锦上添花。

位于昆明市官渡区的五甲塘湿地项目是知名云南省内外的湿地保护典范,建成后将成为昆明市新的旅游亮点;禄劝县普渡河的峡谷风光及地热温泉开发项目则集温泉开发、旅游观光、运动康疗和休闲度假为一体,将建成一个全方位、多功能、多层次的温泉旅游度假区;而位于滇池的极地海洋世界建设项目则将填补昆明市乃至整个云南省旅游市场此类项目的空白,成为云南旅游产业中惟一一个集主题度假娱乐、海洋生物展示、科普教育为一体的高端旅游项目;安宁市的牧羊湖大型水上娱乐场项目也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将弥补拥有天然地热资源的安宁在水上娱乐项目方面的空隙;昆明市大观公园西区的游乐设施项目则将提升大观楼区域的游乐服务功能……

旅游项目大投资、大发展的春城,可谓大有可观。

基础工程、文化产业齐头并进

昆明市自从定位“桥头堡”城市以来,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得轰轰烈烈,而本次昆交会上亮相的几个重点工程建设投资项目也将助推昆明市提升城市功能和形象,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巩固“桥头堡”昆明的大发展。

官渡区关上东路、官渡区支105号路、官渡区东华东路几条道路的建设改造,将进一步完善昆明路网系统的建设;220KV车家壁变电站的建设、昆明呈贡新城白龙潭入滇河道环境工程的建设,以及大新册区城中村改造等建设项目则将进一步促进昆明的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和谐昆明,加快现代新昆明的建设。

值得关注的是,一部动漫影视片《海鸥部落》也将对外招商,并以此为春城昆明打造一张特殊的“生态名片”,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为春城昆明和善良好客的昆明人展示风采。相信这张“生态名片”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春城昆明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也将助推昆明的环境保护和城市建设取得更大发展。

篇9

[论文摘要]农民旅游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民旅游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农闲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民旅游市场已经起步。本文分析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农民旅游者在出游动机、出游方式、出游时间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拓展的策略。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论文摘要]农民旅游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农民旅游问题却很少有人问津。近年来随着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农闲时间的增加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农民旅游市场已经起步。本文分析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的可行性以及目前农民旅游者在出游动机、出游方式、出游时间等方面的特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市场拓展的策略。

一、农民旅游市场的现状分析

2007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16.1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城镇居民6.12亿人次,农村居民9.98亿人次。全国国内旅游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5550.39亿元,农村居民旅游消费2220.23亿元。全国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482.65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906.93元,农村居民国内旅游出游人均花费222.47元。可见,农民旅游市场是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失时机地引导农民旅游,农村将会成为我国最大的旅游消费市场。

随着国家富农政策的出台,“十一五”期间农民的收入水平将显著提高,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不断增强,农村居民很快将成为即期旅游消费的需求者,其旅游花费数额也将进一步提高,将为我国旅游消费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市场前景。并且农民不受工作日的限制,相对比较自由,这也是农民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农民旅游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旅游消费层次低

统计数字表明,在消费水平方面,200元~400元的人均花费构成了当前农民国内旅游消费的主流,这种消费水平约为城镇人口旅游消费水平的1/4。农民旅游消费层次较低。

(二)针对性市场供给不足

现有旅游产品在供给内容、价格和服务网络三大方面都很难与农民旅游的特殊需求相接。目前的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专门针对农民设计旅游产品的意识。开发的旅游产品不能很好满足农民需求。再就是价位问题。虽然一些农民富裕了,但农民出游一般还是能省的钱尽量会省下来,这和以营利为目的的旅行社形成很大的反差,认为利润不大,这也是旅行社不太愿意开发农民旅游市场的一个原因。现在的旅行社一般只设到县城,乡镇一级基本没有。城市化的旅游广告显然也不适合相对地广人稀的农村,成本太高,效度也低。

(三)缺乏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

农民游客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消费观念。集中的出游观念一般是想到大城市里看个热闹,或者到一些宗教文化比较浓郁的地方祈神纳福,旅游意识不强,旅游观念普遍落后,对于休闲游、专项旅游等旅游形式认识不足。

(四)缺少专门服务于农民旅游团的导游人才

我国为农民旅游团服务的导游大多数都是专门为城镇旅游者提供服务的,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与农民游客的要求差距太大,且思想意识又大有不同,交流沟通起来相对困难,造成服务质量相对不高,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将会制约我国农民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而对于农民游客这一特殊群体,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导游队伍,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服务,对开拓和占领市场更具有战略意义。

三、中国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对策研究

(一)高度重视农民旅游

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同时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进一步使农民成为旅游市场的重要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在扶贫攻坚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工作中,应将农村居民旅游纳入全国经济发展的规划中来,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的事业。

(二)培养农民的旅游意识

我国更要加强对农民旅游的宣传力度,要使旅游丰富人生的观念深入富裕农民群体的心中。帮助农民正确认识旅游的价值,激发农民出游的热情,传输新的消费观念,创造一种适合农民旅游的出游环境。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将农民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上议事日程,全面规划,系统考虑,以使农民旅游适应我国农民旅游市场发展的要求。

(三)细分农民旅游市场,开发农民旅游产品

旅行社在开发农民需求的常规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必须为农民旅游量体裁衣,开发和丰富农民喜爱的旅游产品,形成一批适应农民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如城市精品游、宗教游等,以进一步推动农民旅游。旅游企业在确定农民旅游目标市场时应该将主要精力放在我国的东部和中西部地区较富农村中的较富农民。富裕农村的旅游者在经济上与发达的城市没有多少区别,人均花费与城市旅游者比较毫不逊色。同时应积极引导、培育乡村旅游中介组织,如可以采取设立分社等方式,让富裕起来的农民充分享受现代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便捷。

(四)重视人才培训工程

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和所有工作一样,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开展农业旅游的人才更是奇缺。客观来讲,农民群众普遍知识面不宽,文化程度较低,观念较陈旧,信息不通畅。旅游对从业人员素质有一定的要求、规范,农业旅游需拥有特殊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建议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把培训农民导游作为一项基础性、先导性的工作。尽量在农民中培养自己的导游。要选择一批在农村工作、生活过,对农村、农民有较深的感情,文化程度在大专以上,形象气质较好,会讲普通话、特殊方言的人为培养对象,进行系统全面正规的旅游知识培训,并参加全国统一的导游资格考试,取得导游证,壮大丰富导游队伍。

(五)注重提高农民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的成功开发不仅得益于到位的宣传和适销对路的产品,还需要优良的服务质量。目前,我国农村基本没有旅游业务机构,旅行社在农村旅游市场的销售还是一项空白。对此,旅行社既可采取在农村设立专门门市部和收客点的办法,还可利用一些成熟的网络来方便农民外出旅游报名。从目前来看,利用一些成熟网络来方便报名可能更为有效。因为根据农民传统心理,相信熟人总比相信看不到、摸不着的旅行社好。因此旅行社可和各地的邮政代办点、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广泛联系,通过他们宣传来招徕游客。要注意解决旅游过程中的餐饮、交通、卫生、安全、回扣以及市场准入等问题,以打消农村居民旅游的后顾之忧。坚决打击宰客和欺骗游客的行为,同时要做好投诉处理服务。

(六)旅游与帮助农民致富相结合

如果农民在旅游的同时,能够有助于他们发展生产和经济增收,那将是获得农民认可的可行之举。让农民在游览休闲的同时,能参观一些农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先进典型事例,如华西村、等,能受到一些启示(包括生产发展、市场运作、文化生活、农村社区建设等),开阔一下眼界,看到一些差距,产生一点触动,对农民自身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措施,给我们发展农民旅游赋予更高、更深的意义。让旅游走向农业、走进农业、惠及农民,为切实解决好城市和农村二元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持续下降,旅游需求在逐渐升温的过程中呈现出新特征[2],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第一,消费需求多样化;第二,消费结构得复杂化;第三,旅游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因此,需求结构和消费模式的改变推动了旅游产业融合趋势的发展,促进了旅游新业态的出现,同时在旅游消费市场需求的利诱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供给开始不断的完善,并向适合消费需求的主流方向进行发展,如充分发挥生态资源的多型态原则,利用农业资源优势,开发“武陵源山水休闲生态园”等生态旅游项目。在这个过程中,武陵源区旅游产业应该市场需求出发,借助于成熟生态农业技术与完善的产业制度作为两大产业融合基础与保障,通过以旅游企业为主体进行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和以农业旅游产品为载体的旅游项目开发,将武陵源区域生态农业资源、旅游资源完美地展现给旅游消费人群,以便满足市场的需求。

二、基于产品供给能力的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过程研究

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产业供给能力是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源泉,也是实现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的融合的本质属性。武陵源区域自然资源丰富,是其发展旅游产业的根本,没有古老悠久的开发历史,没有帝王祭祀、历代圣贤题留的碑刻铭文,它却具有另一种原始的野性美和自然美,正是这种独有的科学价值、生态价值和审美价值,让武陵源成为人类科研宝地、览美天堂、生态旅游的乐园[3]。因此,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在融合过程中一些先行产业组织与机构,首先应该对武陵山区与旅游资源与生态农业资源的旅游经济开发功能进行识,鉴器别优势互补之处;然后对两者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创新,为两者的融合找到突破口,消除两者之间的障碍进而淡化原有的产业边界;最后再结合两之间的内部功能所发挥的市场价值活动,进行市场的开发,在价值链与市场价值探索上达到共识。

三、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过程模型构建

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产生之前,有各自特定的技术、产品、企业及市场等共同构成的产业边界[4],且他们之间是不相关的。随着产业之间的开放性不断的增强,对于产业组织创新、产业管制放松、产业管理改革等方面也出现有所突破,于是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也就开始出现,并通过产业制度、技术、产品、企业以及市场方面的研究来分析两大产业之间融合成的不同类型。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产生之前,都是以单纯的自然资源旅游项目为主,借助其独特的地势地貌来吸引游客的眼球,但是几乎相同的景色容易旅游消费人群产生视觉疲劳从而导致对旅游产品评价不高,但是如果在产业系统要素的互动作用影响下,从产业制度、技术、产品以及市场层面来实现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以便建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过程模型,使产业融合得以最终实现,因此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融合的过程模型是建立在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现已开放的条件下,旅游产业和生态农业开始在制度、观念上开始改变,并在技术扩散、产品、企业以及市场的推动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开始相互渗透,并开始从事多元化的旅游活动;在产业观念的引导下武陵源区域旅游产业与生态农业开始出现融合,并且两大产业中的相关企业突破产业束缚实现渗透性的开发与发展,在产业融合大势所趋的背景与产业技术的推动下,就会出现大规模的融合现象;当融合型生态农业旅游产品具有良好旅游消费市场前景时,就会促进从事融合型旅游产品生产企业的成立,这即实现企业融合。

篇12

文学艺术、商业展会、和娱乐休闲这三类资源都属于城市商业旅游资源。政府旅游机构要想使旅游服务于城市发展、服务于人民生活、服务于旅游新形式,就必须要大力开发城市商业旅游资源。

一、城市商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分析

为了适应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娱乐休闲的要求,现代城市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休闲设备和项目。在此同时,许多具有商业性质的设备项目也大批存在。秉承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就适合旅游的旅游思路,适当的把这些商业设备利用起来,注重旅游开发,使它们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这样就会使城市旅游增添新鲜的血液。

从全局来看,开发城市商业旅游资源,对于主管旅游的政府机关来讲,就是要从事旅游业务的各个主体转变观念,如旅游主管机构、旅游企业和旅游教育等,充分应用旅游行业在规划、宣传和销售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城市商业旅游的开发与利用,提高旅游“六要素”。在旅游供给方面,要切实掌握城市商业旅游资源的数量、种类和分布情况等,为了积极开发城市商业旅游资源,坚决以“对外宣传,开发线路,丰富体验”为基本原则,加快融合旅游与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步伐,使旅游产业不断创新发展,不断推出旅游新产品,加大旅游行业的吸引力。在旅游消费方面,要根据人们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旅游活动。要及时掌握游客、居民和施行社等旅游主体的需求,不断推出旅游新项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成立旅游者协会等,积累旅游需求和旅游行为方面的数据,及时了解旅游行为的发展情况。

二、城市商业旅游资源开发具体工作建议

(一)建设城市商业旅游资源数据库

第一,全面开展城市商业旅游资源普查工作

依据城市资源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制作城市商业旅游资源分布图,掌握城市商业旅游资源的详细情况。鼓励各个区县依靠城市商业旅游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发本区县的旅游信息。打造自身旅游特色和旅游主题。

第二,编制《城市商业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

重点研究开发城市商业旅游资源的办法、协调非传统旅游产品的分布情况、使城市商业旅游资源和传统旅游资源共同发展,要在《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当中引入上述内容。以此为基础,制订《休闲街区建设指南》。

第三,重点拓展文化、商务、生活三大领域资源普查

城市商业旅游资源具有非常广泛的内容,随着旅游大众化的不断加剧,在文化、商务和休闲方面体现出极大的旅游需求,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所以城市商业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应该放在重视发展文化、商务和生活类资源的旅游功能。

(二)宣传推广城市商业旅游资源

第一,做好市场监测工作

要及时掌握旅游市场的变化情况,了解民众的旅游需求,使“社区网站”规范化发展,广泛推广都市休闲旅游产品,更好地为人们服务,不断提高人们的休闲生活质量。在旅游消费方面,根据人们倾向于多样化消费情况,不断创新旅游活动形式。要及时掌握游客、居民和施行社等旅游主体的需求,不断推出旅游新项目,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成立旅游者协会等,积累旅游需求和旅游行为方面的数据,及时了解旅游行为的发展情况。

第二,做好城市商业旅游资源的市场定位

要做好喜欢旅游群体和具有一定忠诚度的游客群体的宣传促销工作,如重要城市的游客来源。依据城市商业旅游资源的服务取向,可以把旅游市场进行细分,如美食旅游市场、美容养生旅游市场、商务会议旅游市场、文化艺术考察旅游市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细分,如奖励旅游市场和银发市场等。打造100个“新型旅游产品”专门服务于海外市场,内容主要包括: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工农业示范点、社会生活、社会政治和市民生活、节日庆会等。

三、加快旅游业与各行各业的融合

(一)鼓励发展新的商业模式

第一,加强产业间的商业新模式。为了扩大旅游的吸引力及业务经营范围,可以运用“旅游+地产”“、旅游+会展”“、旅游+文化”“、酒店+地产”、“旅游+航空”等多种服务模式。国内大型旅游企业正在逐步运用上述服务办法。对于传统旅游业来说,要采取多种办法,促使各个旅游酒店和施行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利用文化优势、地理优势和服务优势,不断增强自身吸引力,使各种企业和民间机构组织的会议和展览进入自己的服务范围,结合城市商业旅游资源,推出不同种类的休闲旅游服务。以施行社为例,可以象影剧院和车票一样,增设委托机构,或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

第二,加强产业内的融合模式。可以借鉴香港中旅维景的海泉湾模式、广之旅的施行社加景区模式、成都会展集团的旅游加会展模式、华侨城集团的欢乐谷等多种形态的融合发展方式。开发城市自由行、自主旅游路线、自驾车施行和环城景观大道等。

第三,重点发展艺术长廊、主题公园、博物馆等多个产品方向。如各种优秀的近代和现代建筑。这些建筑主要有:居民楼、医院、商店、办公楼、饭店、学校、小区建筑、公园建筑、博物馆等,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和高水平的艺术价值。

第四,在城市商业旅游资源中倡导服务方式改革,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城市商业旅游资源与旅游业融合以后,就要充分利用优秀的服务形式为广大游客提供便利,得到游客的好评。要全面考虑游客的需要,如停车场、商店设置、餐厅设置、厕所位置、道路规划等,同时要重视夜间服务的建设,不少城市在10点以后,就没有商店和超市继续营业,导致整个城市的夜生活缺乏活力,没有注重消费环境的建设。

篇13

一、要切实把旅游业作为我县今后一项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抓

发展旅游产业对于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是可以有效缓解资源紧张压力。随着我县经济的发展,资源紧缺矛盾将表现的非常突出。旅游业具有资源消耗低、污染少、产业关联度大、综合效益明显等特点,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有效缓解资源压力,而且能较好的解决产业发展与环境承受力之间的矛盾,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可以充分发挥我县的比较优势。相比而言,我县的区位条件、产业基础等总体上并不存在优势和突出之处,但我们的旅游业发展却有相当的优势,不仅山水旅游资源相当丰富,而且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具备了较强的产业规模、基础和市场知名度以及旅游发展经验,旅游业发展的潜力非常大。但目前这种比较优势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今后我们必须加快发展,把丰富的资源、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可以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旅游业,对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这一方面,从我们多年发展旅游业及近几年的农家乐旅游最能得到证明。因此,从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必须坚定不移的把旅游业作为今后我县重要的战略性产业来抓。

二、要切实增强旅游业的发展合力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产业,涉及到政府各个部门和所在的乡镇,而发展旅游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和乡镇的共同努力和通力合作。特别是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以后,旅游业在地域管理上进行了重新调整,希望各旅游乡镇(街道)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完善旅游产业规划,积极协调解决旅游经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为当地旅游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各县级职能部门要高度关注旅游业的发展,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提高各项优质、高效的服务;县旅游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责起旅游日常管理工作,加强与各职能部门及旅游企业的联系和沟通,努力做好旅游促销、行业管理、行业服务等工作,督促落实旅游业发展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各旅游企业要进一步树立全局观念,充分认识“整体与局部”关系,不仅要配合、支持政府部门的工作,而且要加强企业间的沟通与联系,形成“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良好发展氛围。希望通过各单位的共同努力,使我县真正形成一个全社会“关注旅游、关心旅游、支持旅游”的大旅游格局。

三、要努力提升旅游经济综合竞争力

当前我县旅游业发展,主要的问题不是规模和数量,而是旅游产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目前,我县的旅游经济的竞争力总体不强。我们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提升旅游竞争力:

一是要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滞后,是我县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平衡的重要制约因素,也是我县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薄弱环节。今后我们要按照营造与富春山水相匹配的旅游环境的要求,根据游客的消费需求和目前服务设施结构,通过招商引资、民间投资等途径,加快建设一批较高档次的宾馆饭店,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增强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延长游客逗留时间,提高旅游综合效益。

二是要不断的优化旅游服务环境。环境是重要的竞争力。我们有些很好的旅游资源为什么竞争力不强?除了本身的产品品味不高外,很大程度上还在于旅游服务不够好。多年来,我们过多的追求旅游硬设施的建设,对旅游服务质量关注不够,从而影响了旅游竞争力。所以,今后我们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一定要在优化旅游服务环境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增强人员素质,提高旅游直接服务水平;要加强旅游行业的规范化建设,建立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旅游行业管理制度,完善旅游咨询、投诉等服务工作机制;要加大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力度,规范景区内各种租赁行为,坚决杜绝各种形式的旅游违法经营行为。要通过一系有力的措施,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使游客到桐庐能得到安全、高质、规范、周到的旅游服务。

篇14

[关键词] 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市场营销

[中图分类号] F59 [文献标识码] B

旅游市场营销是以旅游消费需求为核心,通过分析、计划、执行、反馈和控制等功能来协调各种旅游经济活动,从而实现提供有效产品和服务,使游客满意,使旅游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个动态过程。近年来,随着月季种植与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南阳市的月季花卉旅游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壮大,成为南阳市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而月季花卉旅游业的市场营销必将成为加速月季花卉旅游业发展的催化剂。

一、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市场现状

南阳市现有南阳月季基地、南阳月季合作社、南阳月季集团、南阳森美月季示范苑等月季花卉企业30多家,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月季苗木繁育基地。月季品种800余种,种植规模7000多亩,年生产、销售各种苗木3000万株以上,年交易额1.2亿元以上,年产量占国内月季生产的80%以上。

南阳市月季花卉旅游景区主要依托各种植基地建立,其中最著名的是卧龙区七里园乡中国月季园,也称南阳月季博览园。月季博览园项目一期投资1.5亿元,占地1000余亩,现有月季8大系列1200多个精优品种,培育精优月季、玫瑰、蔷薇10万余株。自2010年开园至2015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50万余人次,有效带动了周边旅游业、餐饮业、酒店行业、节庆活动等产业的发展。南阳月季博览园除园内景观外,周边还建有南阳国家级月季种质资源库、各类月季展示园、高端月季生产区、玫瑰之约浪漫婚庆基地、月季文化展示馆等不同的月季主题园区,同时还建有现代生态农业馆、名贵花木馆、香草植物馆、月季科研及学术交流服务中心等。

近年来,南阳市通过举办月季观赏节、月季文化节、现代插花艺术展、花卉摄影展等形式吸引各地游客,打造月季花卉旅游名片,丰富花卉旅游市场,现月季花卉旅游业已成为南阳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二、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市场营销分析

当前,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市场已逐步形成,但其发展现状还受到各个方面因素的制约,从市场营销的营销观念来分析,在生产观念、产品观念、营销观念、客户观念上还值得深入研究。

(一)从生产观念分析景点现状

南阳月季花卉旅游业的发展起源于月季种植的产业化发展,现如今南阳月季种植企业主要精力仍然致力于月季花卉的种植和销售,对月季花卉旅游市场重视不足,将其放于次要位置,没有将其与种植、销售同步进行考虑,对于月季花卉旅游业的开发和游客市场的挖掘投入资金、精力相对较少,这个问题同样存在于南阳市最大的月季观赏景区――月季博览园。

(二)从产品观念分析游览时间

月季又称“月月红”,自然花期为5至11月,开花连续不断,但月季花卉盛花期为4月底至5月底仅1个月时间,这1个月是月季花卉观赏的最佳时节,而此时又恰逢“五一”假期,成为月季花卉观赏游客最多的时节,盛花期过后游客急剧减少,进入11月自然花期过后就鲜有游客。从月季自然特性分析,月季花卉观赏时间受到月季自然花期的直接影响,时限性很强。

(三)从营销观念分析游客成份

从观赏月季花卉的游客来源地分析,可以区分为本市游客、省内游客、国内游客和境外游客,其中本市游客占半数以上,省内和国内游客占较小份额,境外游客相对较少。国内游客主要来自于山西、陕西、湖北、安徽等邻省,而境外游客主要来自于有月季出口贸易往来的国家,如日本、德国、荷兰、韩国等。从游客成份看,外地游客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在于月季花卉旅游的宣传力量不够,营销观念和手段没有紧跟时代步伐,游客市场外延不足。

(四)目突Ч勰罘治鲇慰椭С

当前,参与到南阳月季花卉旅游的游客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交通和门票上,而餐饮、住宿、购买纪念品及其他附加产品等消费支出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在于富含月季特色的餐饮、住宿等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如月季博览园刚准备启动酒店设施建设的筹划论证工作。同时,纪念品及其他附加产品的开发与生产没有形成月季系列,仅有月季花茶、月季香包等简单附加产品销售,而更高层次的产品如月季精油则因生产设备价格高昂尚未立项。

三、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花卉旅游整体规划不到位,产业进程缓慢

近年来,南阳市的月季花卉旅游业在种植业蓬勃发展的带动下逐步发展起来,但是所占的市场份额仍然十分有限。一方面,大部分企业考虑到月季种植与销售经济效益的“短平快”,仍然将重点放置于种植与销售,并未对花卉旅游业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部分月季种植企业已经意识到花卉旅游业巨大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整体规划与营销,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运作并未形成产业化链条,其中经营较好的月季博览园也只是初具规模,还未产生对南阳市月季花卉旅游发展的整体推动效应。由于没有统一的市场规划,南阳的花卉旅游业缺少短、中、长期旅游营销规划,缺乏对月季花卉旅游产品、旅游价格、游客群体、销售渠道、宣传促销等方面的研究,更难有应对的措施和手段。当前现状导致景区把握不住游客的需求,旅游价格不合人意,旅游产品难以符合各类游客的心理,而旅游市场营销计划控制、旅游市场营销成本利润控制、旅游市场营销信誉控制和战略控制更是无从谈起。原本一个成功的市场营销方案可以带来巨大的游客群体,赚得丰厚的经济利益,但是由于不能结合产业特征和本地特点,仅仅是照搬照抄别人的案例,结果只会是事倍功半、差强人意。

(二)花卉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浏览体验不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生活常态,现代旅游已不仅仅是游览观光、拍照留念,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这就需要旅游产品提供者在物资上和精神上给予游客双重服务。然而,当前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在这两个方面均存在弱项。一方面,花卉旅游景区周边硬件设施不齐全,游客出行不便。以月季博览园为例,周边5公里范围内无星级酒店,餐饮多为家庭式餐饮,服务质量和水平难以达到现代游客的要求,而其他景区周边设施远不如此。同时,景区周边除盛花期开业的几个门面店外,其他购物、休闲、娱乐设施也是寥寥无几,十分不便于游客的出行。另一方面,花卉旅游景区缺乏专业化服务团队,浏览体验不佳。由于月季花卉旅游景区仍然是以月季花卉的种植和栽培为重点,缺少对专业化服务人才的培养,景区内没有专职的导游人员,而仅仅是在盛花期聘请少量旅游管理专业的在读大学生临时进行导游服务,专业性、知识性不够强,导致大多数游客在园内观赏时,只能看到惊艳的各式月季花卉,而对于月季花卉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背离了花卉旅游的初衷。

(三)花卉旅游产品种类不齐全,商品特征不强

在现代旅游市场营销的概念中,旅游产品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它不仅包含核心产品,还包含其他必要的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对于月季花卉旅游来说,其核心产品就是月季花卉的游览体验,而其他必要的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则是以月季花卉为依托的各类商品。然而,无论是核心产品还是有形产品和附加产品,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均存在不足。首先,核心产品即月季花卉游览,其时限性太强。最佳的游览时间为4月底至5月底,盛花期过后观赏性下降,进入下半年基本无可赏性。其次,有形产品即月季花卉,其携带性不强。月季在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和出售,但是南阳月季品种、花色和观赏性最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游客少量购买名优月季携带难度较大。再次,附加产品即月季花卉的附生商品,其种类太少。相关企业在月季附加产品开发上力度太小,现仅有月季花茶、月季香包等,其他可供游客购买的月季花专属商品相对较少。月季旅游产品的真正丰富,需要解决月季盛花期短暂的问题,需要解决名优月季携带难的问题,需要解决月季专属商品种类少的问题。

(四)花卉旅游宣传力度不到位,市场引力不高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类商品、产品纷繁复杂,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促销宣传不到位的产品将难有好的市场前景。同样的道理,旅游类产品也需要多种宣传促销来吸引和拉拢游客,现如今央视各主要频道每天各个时段滚动播放的旅游产品广告赚足了眼球,“左右”着人们的旅游去向。作为新兴的花卉旅游更需要在宣传促销上下足功夫,但是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宣传促销上存在手段单一、创新性不足、延续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在宣传上依然停留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上,网络、微博、微信等手段运用还不到位,缺乏高科技、新媒体等时代元素的有效融合,已然跟不上旅游业的规模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同时,由于局限于短期经济效益,仅在每年盛花期也就是游客大量出现前组织旅游宣传,促销目标只定位于当年,未考虑来年甚至近几年的长期效应,市场的长期吸引力不高,游客群体大部分停留在近郊的周边省市地区,缺少省外及境外游客群体。

(五)花卉旅游品牌意识不鲜明,形象打造不力

提起“迎客松”人会想到黄山,提起“石林”人们为想到云南,提起“雾凇”人们会想到吉林,提起“冬捕”人们会想到查干湖,为什么提起月季人们就不会想到南阳呢?因为南阳的月季品牌还不强,形象打造还不力。虽然南阳市于2000年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卉协会命名的“中国月季之乡”,但是多年过去这个美称仅仅停留在当地,并未走向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其原因主要就是在种植和销售月季的基础上,企业没有重视对月季花卉及其旅游品牌的宣传,绝大多数国人对月季的了解知之甚少,只知普通月季各地均有,但不知还有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桩月季、地被月季、藤本月季、食用玫瑰、切花月季等系列,更不知月季还有红、白、粉、黄、黑、橙黄、蓝紫、绿白、双色、三色等各种炫丽的颜色。要想人们提到月季就想到南阳,就必须在旅游形象上推出有特色的营销方案,依据当地特有的月季资源和其他景点资源,合力打造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品牌,筑造“南阳月季形象”。

四、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市场营销策略

(一)建立花卉旅游协会,统一规划产业布局

花卉旅游的长期良性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的统一指导和组织,应以现有花卉旅游企业为基础成立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协会,并积极吸收其他月季种植企业加盟。通过月季花卉旅游企业的积极参与,成立专职研究小组,结合月季特点及南阳其他景区现状,分析游客消费心理,不断推出新鲜有创意、有经济价值的营销策略,积极开拓新渠道,为游客创造价值和使游客满意,达成“创造顾客”的战略目标,壮大南阳月季花卉旅游的游客群体。同时,研究小组应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对接,了解南阳整体建设布局,指导企业合理种植月季品种,形成南阳不同片区差异化的月季花卉种植和观赏景区,让游客在不同片区有不一样的体验,从而形成南阳整体的花卉旅游共生运作模式,同步抓紧制定南阳月季花卉旅游的短、中、长期发展规划,聚力建设的“南阳月季花卉观赏区域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