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物联网技术的优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测度与影响因素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物流产品新概念和新价值,以及数字化信息融合现象波及到物流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引发的市场多样化,尤其是数字化信息融合的代表产物——移动融合技术正从时间、速度、空间等角度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更新着产品的概念,甚至还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特征(Anckar和D'Incau, 2002; Gilder, 1988)。移动融合正给产品概念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Clarke, 2001)。然而,这种移动融合现象不仅仅是停留在更新产品概念的阶段,而是给整个物流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数字化技术应用手段的日臻完善给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把从事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等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水平连接在一起,对整个物流过程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第四方物流取代以少数个别企业所承担部分物流过程的第三方物流,以新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来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创造出新的价值(朱哲学和吴昱南,2010)。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也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即解除了生产厂家与客户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多数分散化的经验性信息以汇集智能(wisdom of crowds)形式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致使客户对物流产品生产的影响更为普遍,加速了所谓的生产消费者现象的形成过程(邓亦涛,2010)。这种生产消费者现象把交易的主导地位从生产者转向了客户,这在物流行业起到把卖方主导市场转换成买方主导市场的作用。这样一来,买方的期待和创新意识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上,近年来让客户参与到技术开发过程的物流企业越来越多,这就是典型的生产消费者现象。Chun, Hong Mal(2008)把客户主导权概括为客户在交易中对订购清单的探究明了权利、对出现问题的请求解释权利、对存在问题的纠正解决权利、对不良后果的改善提案权利等4个内容。
从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层面来看,如同近距离无线通信一样,移动融合通过扩大各种通信手段间的连接性,大大增强了使用这些通信手段的人们的便利性。它把器械间紫外线通信技术与现有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凸显出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作用,进而改变了现有通信产品所拥有的属性概念和功能概念。1G时代把那些独立存在的成千上万台电脑通过一个网络系统连接在一起,2G时代则把那些与电脑有关的设备及装备全部连接在一起,3G时代再把与电脑和设备及装备有关的所有事物自由自在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物联网系统。从文献考察结果我们得出移动融合是通过提高3G产品间的连接性来影响网络外部效应,进而创造出新的移动融合便利性(Gilder, 1988)。这种移动融合便利性具体包括时间便利性、速度便利性、空间便利性、质量便利性、服务便利性等5种构成因素(Anckar和D'Incau, 2002; Clarke, 2001)。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给客户带来的时间便利性是指在既定时间内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速度便利性是指如何快速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空间便利性是指在任何地方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质量便利性是指改善物流产品质量的可能性;服务便利性是指改善物流服务效益的可能性(Chun, Hong Mal, 2008)。
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卖方和买方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使市场交易主导权转向买方,即一向以供应方为主导的市场逐渐向客户为主导的市场转移,这样一来,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起到促使物流企业更加容易接受客户的期待和需要的作用。客户主导权的增加不仅对买方有好处,而且对物流企业也有益处。只有积极获得改善物流产品所需的买方多样化创意信息,才有可能有效地创造物流产品的价值。文献考察结果表明,只有积极接受由客户主导权的增加而引起的买方多样化需要,率先捕捉市场机会,物流企业才能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循环经济体系(Brian, 1996, 2000)。
目前,物流产品是以数字化信息融合为背景,把焦点放在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交付、结算等与物流业务有关的所有领域供给与消费可持续联动上面,并通过这种可持续联动过程提高物流的时间、空间、形态、所有关系等的效用,追求物流功能创新和价值创造,把所有物流企业水平连接起来。文献调查结果表明,针对物流过程全局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点(Morciniec, 2006)。
从文献考察我们还发现Calantone和Cooper(1981)曾提出决定产品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的质量、信赖性、新颖性、独特性等,据此我们把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测度概括为物流产品的质量信誉、功能独特、形式新颖、可得利用性等内容。朱哲学和吴昱南(2010)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效应。刘婧和杨晓冬(2010)则强调了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政府的引导作用。邓亦涛(2010)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效应和客户主导作用。李霞(2010)则强调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影响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为客户主导权、移动融合便利性、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在文献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走访了政府、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相关部门的专家,采用FGI和专家意见法把测量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焦点放在了物流企业电子标签(RFID)、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技术的应用能力上。
图1 研究的概念框架
二、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从文献考察我们还发现Han,Kim和Srivastava(1998),Hurley和Hult(1998),Li和Calantone(1998),Madhavan和Grover(1998)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强调了 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影响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
本文从这些文献考察结果得到启发,提出如下研究的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
根据这一概念框架我们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设:
H1:客户主导权将凸现出移动融合便利性;
H2:移动融合便利性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H3:移动融合便利性将有助于物流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
H4: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将有助于其产品竞争优势。
为进行假设检验,我们面向宁波市物流行业协会、物流职业政府培训机构以及部分物流企业先后采用FGI(焦点小组座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获取了相关的定性资料和第一手资料。在实施FGI和问卷调查之前,我们首先采访了宁波市物流行业的政策专家、职业技能培训师以及物流实业家,就我们的调研内容细节性问题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
根据文献考察资料和定性调研的结果我们整理了图1中4种概念(理论变量)的测量内容,即客户主导权包括4项测量指标,移动融合便利性包括13项测量指标,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包括5项测量指标,物流产品竞争优势包括4项测量指标,另外又设置了4项物流企业相关信息,设计出包括30项问题的问卷调查表。
由于宁波市有4000来家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江东区(以货代为主),北仑区(以码头运输及货代为主),江北区(以运输、零担、仓储业为主)。为此,我们进行了抽样设计,即采用非比例分层抽样(江东区选33家物流企业,共发放99份问卷;北仑区选30家物流企业,共发放90份问卷;江北区选25家物流企业,共发放75份问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共264份,回收213份,剔除44份废卷,有效问卷为169份。调查对象的样本特性如表1所示。
从样本特性表中我们得知宁波市的物流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经营仓储配送和运输保管业务。正因为以仓储配送及运输保管为主,所以企业管理人员中一线管理人员所占比重相对较高(2/3左右)。
针对问卷调查表中4种理论变量的26项测量指标我们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然后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我们萃取出特征值(eigenvalues)大于1的因子共4个,这与我们设计的4种理论变量相吻合。变量的效度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研究的概念框架中4种理论变量的效度和信度符合规定要求,所以我们对这4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移动融合便利性与客户主导权、移动融合便利性与物流产品竞争优势、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与物流产品竞争优势等3种相关系数有效。其中,移动融合便利性和物流产品竞争优势呈现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是受客户主导权影响的移动融合便利性自然更加有利于买方,而不利于物流企业。
我们分别以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为因变量,移动融合便利性为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因变量,移动融合便利性为自变量;以移动融合便利性为因变量,客户主导权为自变量;以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为因变量,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进行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检验,如表4所示。
假设检验结果表明,H1和H4在显著水平α<0.000时成立;H3在显著水平α<0.05时成立;H2在显著水平α<0.1时不成立。
三、结论与对策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在买方主导的物流市场,客户对订购清单的探究明了、出现问题的请求解释、存在问题的纠正解决、不良后果的改善提案等权利,有效地凸现出移动融合的各种便利性特点。
(2)在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电子标签、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等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效地影响着物流产品竞争优势。
(3)目前,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移动融合的便利性虽然不能有效地影响企业强化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却有效地影响企业提高其产品竞争优势。
(4)移动融合便利性和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其原因是客户主导权影响移动融合便利性导致市场对客户有利,而不利于物流企业。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讨论问题。
(1)移动融合便利性的影响没有波及到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其原因在于我们调查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事仓储配送和运输保管业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物联网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理念和长远目标导向意识,虽然承认和接受移动融合给企业所带来的诸多便利性,但不能以此为契机来引导企业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2)移动融合便利性虽没有影响到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却有效地影响其产品竞争优势。原因在于我们调查的物流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没有达到智能处理阶段,而只停留在全面感知和可靠传输阶段。这意味着物流企业相对零散地利用个别的物联网技术(如:RFID或WSN或GPS或GIS或ITS),还不能把这些物联网技术更加有效地整合利用。
(3)客户主导权有效地促进了移动融合在时间、速度、空间、质量、服务等方面为客户创造诸多便利性,改变了客户被动利用移动融合技术的局面。因此,物流企业为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其竞争优势,应积极采用移动融合技术,给自身创造更多商机。
(4)物流企业若改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环境,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将会有效地增强其竞争优势。然而,对于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来说,这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正确引导,形成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平台,才能不断提高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其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和讨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应对策略:
(1)要实现智慧物流,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应达到智能处理阶段。对宁波物流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正处于全面感知阶段转向可靠传输阶段的关键时期。为此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对物流企业做好物联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引导工作,切实推进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上升到智能处理阶段的步伐。
(2)移动融合技术给物流企业带来的诸多便利性将会影响其竞争优势的提高,但在物联网时代真正打造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是物联网技术的整合利用。对宁波物流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物流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形成系统理念,只是片面地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是移动融合技术的应用,而移动融合便利性会影响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为此建议物流企业要把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形成理念和意识,把物 联网技术可利用的环境作为企业文化构架(7S)中的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来积极推进。
Q:据说,品牌价值率先行业过百亿,能具体谈谈吗?
A:6月22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根据企业的财务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强度分析,获得最终数据结果并的中国500最具品牌价值排行榜中,罗西尼以过百亿的品牌价值再度登榜,成为第一家拥有百亿品牌价值的华表企业,成就了华表行业唯一一个连续13年(2004-2016)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的“传奇”。罗西尼专注制表30余年,始终恪守“工匠精神”。在罗西尼人的信念中,“工匠精神”不再局限于精细的手工活,还在于与时俱进地引进现代化的国际先进精密加工设备,进一步提升工艺水平,以及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迎时代潮流而转型。
Q:就此“工匠精神”,那今年新品的亮点在哪?
A:勋章腕表是罗西尼的代表之一,该系列腕表自2014年诞生以来,就以表盘侧面的logo牌打下品牌DNA深深的烙印,此次展会上,品牌经历了两次产品升级后,推出第3代勋章腕表――6713/5713/5714。此外,丝绸超薄系列腕表也是值得一提的,全新丝绸超薄腕表5715/5716/6715,表款在线条流畅、纤薄的基础上,创新性地搭载超薄机械机心,精益求精,突破技术新高度。同时,在此基础上推出特超薄腕表7387/6387/6388,另辟蹊径,赋予“家庭套装”的快乐分享概念,切入市场。
Q:罗西尼未来几年的规划是什么?
A: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关键时刻。未来的中国将逐步进入消费社会,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罗西尼立足建成自主研发和创新体系,推动电子商务战略和智能手表战略的长足发展,罗西尼钟表产业园二期将打造成为处于中国钟表行业领先地位的全球电子商务中心、科技研发中心、智能手表研发生产中心以及高级钟生产研发等基地,真正实现“互联网+高新技术+物联网”的产业优势。未来,罗西尼还将以母公司冠城钟表珠宝集团为依托,充分调动与整合上市公司的金融资源、技术资源和品牌优势,垂直整合全球产业链,与冠城旗下包括瑞士绮年华、昆仑和英国劳特莱等国际高端钟表与奢侈品品牌展开合作。同时,企业将致力提升核心竞争力――机芯自主研发战略,逐步实现机芯国产化。
雷诺表 轻商务 轻运动
雷诺表以“活力商务”作为本届展览主题,演绎敢于创新与突破的品牌个性。尤其是今年推出的“轻商务・轻运动”的产品理念,充分迎合都市年轻人群对手表的时尚需求。
雷诺表展出的经典系列有:骑士・商务系列、博鳌・鼎智系列、卓越系列以及专为都市女性设计的夜色系列,尤其是刚刚在6月18日由形象代言人孙红雷,亲自启动的骑士?商务系列第一款运动手表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并在展馆内开放新品体验通道,收获大批钟表爱好者的菲林。该腕表多层叠加的表盘设计搭配繁复制作工艺,造型张弛有力,字面将古罗马战车车轮、铆钉、盾牌等独特元素巧妙运用,表款整体设计错落有致,透过表盘的折叠式秒针以及中间镂空的战车车轮造型,可见机械机心的律动之美!该款新品的推出也是为了迎接奥运会的到来,将更高、更快、更远的体育精神再次展现,是一款外型出色又不失内涵的运动新品腕表。
此外,由天猫主办、雷诺表承办的《中国钟表行业品质自律公约》启动签约仪式于展会期间在雷诺表展馆内举行,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钟表企业一同签约,为促进中国钟表行业质量做出努力和承诺。
格雅表 东方美学与科技理念
关键词:石油钻井 物联网 安全生产 物流
中图分类号:TP39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5-0000-00
目前,物联网在很多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如智能交通、机场监控、太湖水质监测、森林火灾监测等,而在石油钻井中事故经常发生,因此,在石油行业物联网系统中,实时精确的钻井环境监测、人员安全的位置精确定位,提高钻井效率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物联网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自动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大范围的被引入到企业的生产当中,物联网从字面上来说就是实现物与物之间链接的网络,其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首先,物联网必须基于网络技术基础和实现,利用现代网络通信技术实现生产管理和部署。其次,在互联网的扩展和发展内容为主要内容,及时交换和传输的信息实现网络的操作。事实上,在物联网的发展,有许多新技术,如FRID射频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微型传感器、zigbee低功耗无线传输等最先进的信息和通讯手段,通过集成的技术实现智能项目的定位、跟踪和管理。
过去的传统思维是独立的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通过三层和物联网系统架构将连接物理系统与信息网络系统,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集成在一起,因此,人类可以更精细和智能来控制物质世界的操作。世界上任何对象,在任何地点和任何环境中,只要使其感知和识别的嵌入式设备,可以通过射频识别、红外传感器、激光扫描仪,GPS和无线网络技术和设备,网络连接,然后通过智能分析和信息处理技术来实现一个全面和彻底感知物质世界及其变化,以及智能反馈和决定。
2 主要物联网技术原理
(1)FRID射频技术。钻井企业应用FRID射频技术就是把一个RFID电子阅读器安装在车位上,这样员工在完成任务后就可以刷下工票卡,从而能够及时的将员工的生产信息进行采集,可以有效的对现场进行管理,进行合理的安排和进行改善,FRID射频技术的应用可以对人员和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把工作进度反馈给管理人员。(2)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个卫星定位和导航技术和现代通讯技术,结合GPS定位在空间技术引起了革命性的变化,在越来越多的领域来取代传统的光学和电子定位设备。使用GPS同时测试3 d坐标位置的方法从陆地和海洋测绘技术扩展到整个地球空间和外太空,从静态到动态、从单点定位扩展到本地和广域覆盖,从事后处理扩展到定位,实时和导航。(3)微型传感器技术。微型传感器技术是利用能量或感觉指定转换元件进行测量时,按照一定的规则敏感元件,人类不能直接获得或识别信息到技术识别信息的数据。传感器技术测量不仅感觉信息,并且还觉得所检测的信息,根据变换成的电或其它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控制所需的,等等,这也是实现物联网感知技术的首要环节。(4)zigbee低功耗无线传输技术。ZigBee是一种专用的低数据率通信技术,相比WIFI,光纤数据传输技术具有成本低,功耗低,实用性强等特点,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以及煤炭,楼宇自控,等我们做应用结果,油井通过现场安装的压力变送器、载荷变送器、转速变送器实现对现场压力、载荷、转速生产参数的采集,站库是通过现场安装的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流量计、液位计等设备采集泵的压力、加热炉的温度、注水的流量、储液罐的液位等生产数据。
3 物联网技术在石油钻井工程中的应用前景
此次推出的概念“物联网”,打破了传统的思维,过去一直认为钻井安全生产依赖于某一个单独的物理基础设施和信息;而在“物联网”时代,有害气体检测、施工参数检测、钻井液检测及钻机、柴油机等设备检测的传感器日益成熟,无线传输技术、全球定位技术、FRID射频技术逐渐集成融合为施工现场的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复杂作业环境下的人员、机器、设备、工具、物料及基础设施等更有效的协调管理和控制,为建设新的石油钻井生态环境提出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1)应用传感器技术实现主要钻井装备状态监控。如对柴油机、顶驱监控,达到减少油耗、及时发现设备故障的目的。(2)应用传感器技术实现钻井生产作业流程监控。作业过程中的钻压、扭矩、转盘转速、大钩负荷等参数采集传输,通过三维仿真远程展示、工况分析以及参数优化,实现计算、网络通信、精确控制、远程协作和自治五大功能。(3)应用RFID技术实现现场施工人员身份识别与自动考勤监。比如在施工现场入口处安装RFID采集器,对施工人员进场与离场自动监测和考勤。(4)应用RFID技术实现作业现场钻杆钻具管理。
4 结语
物联网是一种跨学科的新兴产业,已经不断地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它给我们的生活生产都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物联网技术是一项新兴技术,其应用还不是很成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技术,物联网技术在互联网的作用的发展将越来越完善。尤其在我国石油需求量比较大的国家,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石油开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彭朋,韩伟力,赵一鸣,周建锁,董浩然.基于RFID的物联网安全需求研究[J].计算机安全,2011(1).
[2] 魏莲,樊文有,卞州罡.GIS在石油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A].中国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5.
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主要途径是利用日益提升的客户主导权和移动融合技术所带来的各种便利性,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与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不仅高度正相关,而且还存在着因果关系。然而,受客户主导权影响较深的移动融合便利性不能有效地影响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此,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客户主导权、移动融合便利性、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物流产品竞争优势等4个变量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阐明了为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提高其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客户主导权
移动融合
物联网技术
竞争优势
作者沈哲,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副教授。(宁波315100)
移动融合正通过时间和空间以及人间的各种事件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便利性,更新着广义产品的概念,甚至还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特征。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通过促进客户之间的沟通把多数买方集结在一起,采取多种形式把大多数分散化的经验性信息荟集起来,对增进买方的协商力起着积极的作用。客户主导权的增强意味着物流市场转向买方主导的市场,移动融合便利性必然要受到客户主导权的影响。目前,如何把客户主导的移动融合便利性和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效对接,提高物流产品竞争优势是摆在物流企业的重要任务。
一、物流企业竞争优势测度与影响因素
数字化技术带来的物流产品新概念和新价值,以及数字化信息融合现象波及到物流市场的每一个角落,引发的市场多样化,尤其是数字化信息融合的代表产物一移动融合技术正从时间、速度、空间等角度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思维,更新着产品的概念,甚至还改变着传统产业的特征(An-ckar和D'Incau,2002;Gilder,1988)。移动融合正给产品概念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Clarke,2001)。然而,这种移动融合现象不仅仅是停留在更新产品概念的阶段,而是给整个物流行业带来了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数字化技术应用手段的日臻完善给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数字化技术我们可以把从事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等不同类别的物流企业水平连接在一起,对整个物流过程提供全方位服务,这就是所谓的第四方物流取代以少数个别企业所承担部分物流过程的第三方物流,以新型的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来为物流企业提供服务,创造出新的价值(朱哲学和吴昱南,2010)。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也给物流行业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即解除了生产厂家与客户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得多数分散化的经验性信息以荟集智能(wisdomof crowds)形式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致使客户对物流产品生产的影响更为普遍,加速了所谓的生产消费者现象的形成过程(邓亦涛,2010)。这种生产消费者现象把交易的主导地位从生产者转向了客户,这在物流行业起到把卖方主导市场转换成买方主导市场的作用。这样一来,买方的期待和创新意识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事实上,近年来让客户参与到技术开发过程的物流企业越来越多,这就是典型的生产消费者现象。Chun,Hong Mal(2008)把客户主导权概括为客户在交易中对订购清单的探究明了权利、对出现问题的请求解释权利、对存在问题的纠正解决权利、对不良后果的改善提案权利等4个内容。
从理论的实际应用价值层面来看,如同近距离无线通信一样,移动融合通过扩大各种通信手段间的连接性,大大增强了使用这些通信手段的人们的便利性。它把器械间紫外线通信技术与现有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技术连接起来,最大限度地凸显出近距离无线通信的作用,进而改变了现有通信产品所拥有的属性概念和功能概念。1G时代把那些独立存在的成千上万台电脑通过一个网络系统连接在一起,2G时代则把那些与电脑有关的设备及装备全部连接在一起,3G时代再把与电脑和设备及装备有关的所有事物自由自在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物联网系统。从文献考察结果我们得出移动融合是通过提高3G产品间的连接性来影响网络外部效应,进而创造出新的移动融合便利性(Gilder,1988)。这种移动融合便利性具体包括时间便利性、速度便利性、空间便利性、质量便利性、服务便利性等5种构成因素(Anckar和D’Incau,2002;Clarke,2001)。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给客户带来的时间便利性是指在既定时间内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速度便利性是指如何快速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空间便利性是指在任何地方处理业务并完成任务的可能性;质量便利性是指改善物流产品质量的可能性;服务便利性是指改善物流服务效益的可能性(Chun,Hong Mal,2008)。
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可以解决卖方和买方间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促使市场交易主导权转向买方,即一向以供应方为主导的市场逐渐向客户为主导的市场转移,这样一来,以移动融合为核心的物联网技术在物流领域起到促使物流企业更加容易接受客户的期待和需要的作用。客户主导权的增加不仅对买方有好处,而且对物流企业也有益处。只有积极获得改善物流产品所需的买方多样化创意信息,才有可能有效地创造物流产品的价值。文献考察结果表明,只有积极接受由客户主导权的增加而引起的买方多样化需要,率先捕捉市场机会,物流企业才能构筑可持续发展的内部循环经济体系(Brian,1996,2000)。
目前,物流产品是以数字化信息融合为背景,把焦点放在运输、保管、装载、仓储管理、交付、结算等与物流业务有关的所有领域供给与消费可持续联动上面,并通过这种可持续联动过程提高物流的时间、空间、形态、所有关系等的效用,追求物流功能创新和价值创造,把所有物流企业水平连接起来。文献调查结果表明,针对物流过程全局提供全方位服务的第四方物流的出现正好迎合了这一点(Morciniec,2006)。
从文献考察我们还发现Calantone和Cooper(1981)曾提出决定产品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包括产品的质量、信赖性、新颖性、独特性等,据此我们把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测度概括为物流产品的质量信誉、功能独特、形式新颖、可得利用性等内容。朱哲学和吴昱南(2010)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效应。刘婧和杨晓冬(2010)则强调了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政府的引导作用。邓亦涛(2010)阐述了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效应和客户主导作用。李霞(2010)则强调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内在联系。国内外学者从不同侧面强调了影响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因素为客户主导权、移动融合便利性、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在文献考察的基础上我们走访了政府、行业协会、物流企业等相关部门的专家,采用FGI和专家意见法把测量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的焦点放在了物流企业电子标签(RFID)、无
线传感器网络(WSN)、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智能运输系统(ITS)等技术的应用能力上。
二、物联网技术和物流企业竞争
优势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从文献考察我们还发现Han,Kim和Srivastava(1998),Hurley和Hult(1998),Li和Calantone(1998),Madhavan和Grover(1998)等学者从不同角度强调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影响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
本文从这些文献考察结果得到启发,提出如下研究的概念框架,如图1所示。
根据这一概念框架我们提出了如下研究假设:
HI:客户主导权将凸现出移动融合便利性;
H2:移动融合便利性将有助于物流企业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H3:移动融合便利性将有助于物流企业的产品竞争优势;
H4: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将有助于其产品竞争优势。
为进行假设检验,我们面向宁波市物流行业协会、物流职业政府培训机构以及部分物流企业先后采用FGI(焦点小组座谈)和问卷调查方法获取了相关的定性资料和第一手资料。在实施FGI和问卷调查之前,我们首先采访了宁波市物流行业的政策专家、职业技能培训师以及物流实业家,就我们的调研内容细节性问题听取了专家们的意见。
根据文献考察资料和定性调研的结果我们整理了图1中4种概念(理论变量)的测量内容,即客户主导权包括4项测量指标,移动融合便利性包括13项测量指标,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包括5项测量指标,物流产品竞争优势包括4项测量指标,另外又设置了4项物流企业相关信息,设计出包括30项问题的问卷调查表。
由于宁波市有4000来家物流企业主要分布在江东区(以货代为主),北仑区(以码头运输及货代为主),江北区(以运输、零担、仓储业为主)。为此,我们进行了抽样设计,即采用非比例分层抽样(江东区选33家物流企业,共发放99份问卷;北仑区选30家物流企业,共发放90份问卷;江北区选25家物流企业,共发放75份问卷)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共264份,回收213份,剔除44份废卷,有效问卷为169份。调查对象的样本特性如表1所示。
从样本特性表中我们得知宁波市的物流企业大部分是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经营仓储配送和运输保管业务。正因为以仓储配送及运输保管为主,所以企业管理人员中一线管理人员所占比重相对较高(2/3左右)。
针对问卷调查表中4种理论变量的26项测量指标我们进行了KMO和Bartlett检验,然后进行了因子分析。通过因子分析我们萃取出特征值(eigenvalues)大于1的因子共4个,这与我们设计的4种理论变量相吻合。变量的效度和信度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研究的概念框架中4种理论变量的效度和信度符合规定要求,所以我们对这4个变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移动融合便利性与客户主导权、移动融合便利性与物流产品竞争优势、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与物流产品竞争优势等3种相关系数有效。其中,移动融合便利性和物流产品竞争优势呈现负相关的主要原因是受客户主导权影响的移动融合便利性自然更加有利于买方,而不利于物流企业。
我们分别以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为因变量,移动融合便利性为自变量;以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因变量,移动融合便利性为自变量;以移动融合便利性为因变量,客户主导权为自变量;以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为因变量,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为自变量,通过回归分析进行了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假设检验,如表4所示。
假设检验结果表明,H1和H4在显著水平a
三、结论与对策
根据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得出如下研究结论:
(1)在买方主导的物流市场,客户对订购清单的探究明了、出现问题的请求解释、存在问题的纠正解决、不良后果的改善提案等权利,有效地凸现出移动融合的各种便利性特点。
(2)在物联网时代,物流企业的电子标签、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智能运输系统等技术的应用能力,有效地影响着物流产品竞争优势。
(3)目前,对于物流企业来说,移动融合的便利性虽然不能有效地影响企业强化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却有效地影响企业提高其产品竞争优势。
(4)移动融合便利性和物流产品竞争优势之间存在负的相关关系,其原因是客户主导权影响移动融合便利性导致市场对客户有利,而不利于物流企业。
根据研究结论我们可以提出如下讨论问题。
(1)移动融合便利性的影响没有波及到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领域。其原因在于我们调查的物流企业主要是从事仓储配送和运输保管业务的中小型民营企业,缺乏物联网时代高新技术的应用理念和长远目标导向意识,虽然承认和接受移动融合给企业所带来的诸多便利性,但不能以此为契机来引导企业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
(2)移动融合便利性虽没有影响到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却有效地影响其产品竞争优势。原因在于我们调查的物流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还没有达到智能处理阶段,而只停留在全面感知和可靠传输阶段。这意味着物流企业相对零散地利用个别的物联网技术(如:RFID或WSN或GPS或GIS或ITS),还不能把这些物联网技术更加有效地整合利用。
(3)客户主导权有效地促进了移动融合在时间、速度、空间、质量、服务等方面为客户创造诸多便利性,改变了客户被动利用移动融合技术的局面。因此,物流企业为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其竞争优势,应积极采用移动融合技术,给自身创造更多商机。
(4)物流企业若改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环境,提高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将会有效地增强其竞争优势。然而,对于中小型民营物流企业来说,这需要政府的积极扶持和正确引导,形成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平台,才能不断提高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力,增强其竞争优势。
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和讨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几点应对策略:
(1)要实现智慧物流,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应达到智能处理阶段。对宁波物流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物流企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正处于全面感知阶段转向可靠传输阶段的关键时期。为此建议政府和行业协会对物流企业做好物联网技术得以广泛应用的引导工作,切实推进物流企业的物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上升到智能处理阶段的步伐。
(2)移动融合技术给物流企业带来的诸多便利性将会影响其竞争优势的提高,但在物联网时代真正打造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关键是物联网技术的整合利用。对宁波物流企业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物流企业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还没有形成系统理念,只是片面地认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就是移动融合技术的应用,而移动融合便利性会影响物流企业竞争优势。为此建议物流企业要把对物联网技术的认识提升到更高的层次,形成理念和意识,把物联网技术可利用的环境作为企业文化构架(7s)中的共同价值观(Shared Values)来积极推进。
(3)移动融合便利性主要来自客户主导权的提高,也就是说物流市场已成为买方主导的市场,我们可以把移动融合技术所带来的诸多便利性理解成客户主导的移动融合便利性。对宁波物流企业调查的结果也表明,目前物流市场已经成为客户主导的市场,移动融合便利性也是通过客户主导权的提高而体现出来。为此建议物流企业在供应链管理中要关注客户关系管理,以移动融合便利性为导向,加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能力,真正迎接物联网时代获得产品竞争优势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朱哲学、吴昱南:《物联网技术在社会经济领域的应用分析》,《当代经济》2010年第17期。
2,刘婧、杨晓冬:《政府在实现物联网过程中的对策问题研究》,《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3,邓亦涛:《物联网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物流科技》2010年第9期。
4,李霞:《浅谈物流信息技术与物联网》,《商场现代化))2010年第15期。
关键词:云计算 物联网技术 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9-0000-00
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结合发展是未来的发展重点,同时也是主要的发展趋势。云计算能够为物联网技术提供强大信息资源,同时能够使物联网技术在不同的负载周期中获得发展资源,根据需求对资源进行动态选择。能够在高负载的时候动态扩展资源应用,在低负载的时候释放资源。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资源的利用效果。同时云计算能够使物联网技术中的资源储存细化为多种子任务,将子任务详细的分配到计算节点中,充分的进行资源调配与计算。对储存的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
1 物联网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于高端技术的认识更加的清晰,并且充分的应用到工作生活中,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对于生活质量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发挥物联网的功能,要实现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应用,利用云计算的优势功能,满足物联网技术的发展需求。云计算能够为物联网技术提供强大的计算功能与储备能力。在云计算的基础上物联网技术通过无线传感器对信息进行整理,同时将搜集到的信息传递到应用平台中,实现了资源的共享,并且对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控制。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的结合应用实现了优势互补。在云计算的基础上建立物联网技术,实现两者的技术融合,产生的巨大优势将会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传感器与互联网之间的有效衔接,因此物联网技术基础是智能传感器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发展过程中传感器的创新能够有助于人们对于信息的搜集整理,并且通过网络实现信息的传递,将虚拟化的信息呈现到人们的需求中。使人们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信息的应用效果。感知、传递、计算、应用是物联网运行的主要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在基础建立的过程中需求数量较多的节点,为物联网的运行提供较强的计算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点是物联网传感器的主要构成,因此在对节点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的考虑到应用场合的特殊性,实现节点微型化,降低功耗,使物联网传感器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充分的进行应用,保证物联网传感器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主要由分层网络通信协议、传感器网络管理以及应用支撑技术三部分组成。针对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进行的认识,能够明确物联网传感器的具体情况,实现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的有效结合。在互联网与云计算共同影响下实现融合网络系统,保证信息中心能够正常的运转。物联网管理中心是服务基础设施的主要控制,对于识别物体,进行信息采集具有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技术是行业专业技术整合的体现,为行业的发展提供智能化解决措施,实现经济的增长,保证信息资源的安全与共享。
2云计算基础下的物联网技术发展
2.1云计算和物联网的结合
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应用主要是将信息数据进行充分的应用,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云计算与物联网的共同应用能够在获取基础信息资源的同时,更多的了解到隐形信息。物联网技术利用云计算提升运行效率,保证存储更多的信息资源,满足用户不同的生产需求。云计算与物联网的结合将会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对信息资源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且根据分析的结论进行总结,同时能够对生产组织体系进行调整,优化信息结构。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同时降低生产成本。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都是将信息管理与应用作为重要的发展基础,对于生产方式进行不断的优化调整,实现智能化的网络发展,并且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将生产过程自动化调整,避免集中化误差的产生,保证精准化管理的实现。信息资源有效的融合,将会促进企业升级,完成组织结构的优化调整。云计算基础下的物联网技术将为企业构建辅助管理平台,保证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优化,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
2.2物联网与云计算融合模式
(1)单中心多终端模式。此模式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物联网终端将云中心作为数据处理中心,终端系统所获取的信息数据均有云中心来进行存储与处理,同时云中心会提供统一的信息界面给用户进行操作。利用云计算强大的存储能力,实现了信息统一与分级管理,提高了信息数据管理的效率,大部分被应用到小区或者家庭监控,以及部分基础设施等。(2)多中心多终端模式。与单中心多终端模式不同,此种模式主要用于区域跨度大的企业,或者对于数据信息需要与所有终端用户共享的网络也可以选择用此模式。应用此种模式时,要求云中心包括公共云与私有云两种形式,并且两种形式之间不存在任何沟通障碍。在满足信息数据传输安全的情况下,实现多终端用户之间信息的共享与传输。(3)信息与应用分层处理模式。这种模式使用范围更加的广泛,对于处理大量的信息数据,并且保证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信息与应用分层处理模式实现了大量信息数据的传输,保证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信息与应用分层处理模式对于计算功能的要求较高,不但要具有较大的信息存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高速的运算能力,云计算正好满足了这种模式的应用需求。
3结语
物联网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工作生活中,极大的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对于提升工作效率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创新,将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结合在一起,在云计算强大的计算储备能力的影响下,提升物联网数据的传输计算效率,对于经济社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影响意义。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这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体现。
参考文献
[1]刘秀.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9,25.
[2]朱波,张琳.云计算下的物联网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2015,1,15.
[3]赵钧.构建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运营平台[J].电信科学,2010,6,15.
关键词:LTE;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结合;应用分析
在新的发展时期,社会各领域都已经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了,在这些技术的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具备高数据传输量和传输速率的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中而不断发展,其优势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得到显现。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如何将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让其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成为了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介绍
1.1LTE无线通信技术
LTE无线通信技术实质上是一种长期演进技术,是在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组织制定的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其内容融合了Multi-InputAndMulti-Output和OrthogonalFrequencyDivisionMultiplexing等全新的信息技术。LTE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支持多种宽带的分配和频段,并且其在频谱效率和数据传输速率方面的性能都有所提升,其容量更大,覆盖面更广。在网络结构方面,LTE无线通信技术缩减了其复杂难度,减少了网络节点,控制了系统延时,降低了系统运行成本。
1.2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前身是互联网技术,其自身囊括的技术主要有红外感应、全球定位、激光扫描以及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实现的是物品与物品的连接,其能够在信息传输过程中对物品的信息进行定位和监控。现如今,物联网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形成了很多高频率小规模的特殊业务数据模型,能够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其仍然存在网络资源浪费问题,其业务发展的持续性不强,急需整改。
2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
在无线网络技术中将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不仅能够发挥两项技术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带动两项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而且能够实现1+1>2的功效,全面利用其整合后的优势,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LTE无线通信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通信技术,其自身具备显著优势,比如系统容量大,覆盖范围广等,将其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便能够有效实现对终端设备的创新式发展。经过相关科研和实践表明,物联网现有业务的发展需要现代化技术(LTE无线通信技术)的支撑,在物联网相关业务中推广和普及LTE无线通信技术,能够利用LTE无线通信技术的优势有效实现物联网业务的发展目标,并促进其现有业务类型的可持续性发展。其次,随着信息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物联网业务增加,其系统涉及单位信息数量一直处于持续增加状态,信息类型也在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物联网系统中的业务量增加,工作人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分析相关数据,在数据整理过程中还需要处理不同系统间的数据融合和整合问题。物联网业务变化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不尽快引入新的技术加以解决,物联网很难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将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结合起来便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能够有效保证数据处理质量并且提升数据处理效率,与此同时拓宽LTE无线通信技术的应用领域。LTE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各部件对物联网感知层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物联网感知层也对LTE无线通信技术的整合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具体而言,LTE无线通信技术的终端、射频分别、射频识别、天线以及定位系统都在物联网感知层中扮演重要角色,而物联网感知层又能够对LTE无线通信技术中的各种基带进行有效整合,比如射频识别基带、无线通信技术基带。3G/4G,WiFi以及有线网络是当前主要的物联网通信技术,而在研究LTE无线通信技术时需要将其重点置于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结合上,并通过两项技术的结合来提升异构网络的数据传输速度以此来增强其结构层面的稳固性。LTE无线通信技术对于物联网的应用也具有重大意义,LTE无线通信技术能够提升物联网系统对海量数据的处理能力,并满足其在数据挖掘和智能分析等方面的需求。
3应用分析
3.1应用前提分析
在物联网业务处理中,应用LTE无线通信技术并发挥其应有作用,其需要以局域网络做支撑,这是应用此项技术的前提条件。在应用过程中,将物联网价格传感器、控制器以及其他设备叠加起来,并将LTE无线通信与其相连接,以便让物联网中数据经过局域网络之后,传输到LTE无线通信系统中,进而对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利用。但是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不同系统中的数据在规模、频率等方面存在差距,如果不事先采取应对措施,很容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增加网络压力,降低传输质量。一般而言,物联网中的数据规模都比较大,频率也相当高。需要在数据传输过程中,采取保护和应对措施来降低其对无线网络所造成的压力,以保障信息传输质量。
3.2应用优势分析
OFDM技术是LTE无线通信主要的技术凭借,这种技术能够数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传输信道,并能够有效提升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LTE无线通信技术在物联网的应用过程中,对于信息传输信道过大的数据会自动将其转换为小型信道,对传输速度比较快的信息流进行转换并利用层二调度器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以增强信息传输的可靠性。当然,这都是针对小规模高频率数据而言的。一般而言,在两种技术的应用中主要采用的是被动式手段,很多时候链路会受到会被采集信息的主动释放,为入网数据库信息的整理带来一定困扰。当LTE无线通信系统接收到入网信息时,其需要告知核心网,然后其相应的功能才能够得到实现。在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中,其核心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以手机为例,众所周知,当前使用的最为广泛的无线通信终端设备便是手机,其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让人们在任何时刻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与他人进行信息交流和共享。但是在此过程中,两部手机之间的信息在传输时需要构建相应的无线承载,并依靠一定的媒介来实现面向核心网的信息传输,常使用的媒介是网络附属储存。一般而言,人们会在LTE无线通信技术使用过程中构建QosClassIdentifier,QCI,即标度指无线承载。但不可忽视的是LTE无线通信的核心网络在整个数据传输过程中都没有实现主动释放功能。为了让核心网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主动释放其相应功能需要在收到接入网消息时,让NAS发送消息通知,让UE接收到相关消息。
4结语
互联网技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普及,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中其较好地将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结合在了一起,并有效实现了其在应用层面的1+1>2的功效,推动了物联网相关业务的持续发展。
作者:李雯静 罗瑶 单位:重庆信科设计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柏永榕.LTE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与应用[J].中国新通信,2017(2):120.
【关键词】车联网技术 智慧交通 应用探究
为满足城市交通的需求,提高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确保城市交通的安全畅通,凭借物联网技术的强大技术优势发展城市智慧交通已经是大势所趋。车联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车联网技术具有极强的优越性,同时车联网技术和城市智慧交通之间存在重要的关联,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因此,要加强对车联网技术实施城市智慧交通应用的探究。
一、车联网技术概述
(一)车联网技术的含义
车联网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中的具体应用。车联网技术主要是通过先进的物联网技术,诸如移动互联网技术、车辆传感技术、道路环境感知技术、专用短程通信技术、车辆定位技术等,来实施对车辆与道路环境之间以及车辆与车辆之间的协同互动。在车联网运用到的诸多物联网先进技术之中,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对车联网的作用和意义最为重要。“车上网”是车联网的重要组成本分,但不是车联网的全部,车联网通过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具备了对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环境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能力,能实现对车辆与车辆之间、车辆与道路环境之间的协调互动。在城市智慧交通的实践中,能实现交通中的诸多应用,诸如实现对场站和停车场的自动出入,实现行车的安全驾驶、实现交警的执法管理等。因此,车联网技术通过对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专用短程通信技术的运用,能实现对城市交通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还能实现城市交通中的停车收费等交通应用。
(二)车联网技术的具体要求
车联网功能的实现具有一定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①参与城市交通运行的车辆,必须配置有性能较高的车载计算机,还需要具备GPS等相关的软件设备。另外,要求车内的电源供电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为车联网的正常工作提供必要的能量支撑。②车联网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安全稳定的信息网络。因此,要保证车辆内具备稳定的通信讯号,以实现对车辆定位的功能和信息共享。同时,要保持车辆内网络的连续性,避免因为网络连续性不佳而出现的信息堆积和信息孤岛。③要确保车辆的车联网应用系统具备强大的处理海量、复杂数据的能力,以实现对拓扑结构产生的大量数据的处理。④要确保车辆行驶的道路周边具备完善的车联网配套设施,以实现车联网对车辆进行的外部信息的传送,实现车联网电子屏幕对车辆运行情况的正常显示。
二、车联网技术实施城市智慧交通的应用
车联网作为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联网技术在城市交通领域的具体应用。因此,车联网技术在实施城市智慧交通的应用中,同样要遵循物联网的基本架构。车联网技术的应用系统主要由前端感知层、中间传输层以及后端应用层组成。车联网技术主要通过前端感知层来实施对车辆所在的外部环境信息和车辆内部信息的感知,通过中间传输层实现对前端感知层收集到的车辆内部信息和车外环境信息的传输,最后通过后端应用层实现对车辆内部信息和车外环境信息的存储和处理。车联网技术通过这种前端感知层、中间传输层以及后端应用层的架构,可以实现各种城市智慧交通应用。
(一)智能化联网停车
现阶段,我国的停车技术还停留在人工和半人工服务结合管理的水平上。对于覆盖全市,实现联网服务和全自动化管理的停车技术,还比较罕见。随着汽车数量的日益增多,这种效率低下、品质较差的停车技术服务,导致了城市交通中停车难的严峻问题。另外,较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路边停车管理严重缺失,各种小区、商业区都普遍存在停车难的现象。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应用,能对城市交通中辆的出入进行自动的识别和管理,还能够实现车辆的自动电子缴费,通过利用车联网技术的优势,可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智能化联网停车,构建成熟的联网停车收费、停车管理和相关信息服务的网络。
(二)城市拥堵管理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中的拥堵状况日益严重,尤其是在一些城市中心的商业区域,数量巨大的车辆对城市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导致了严重的城市拥堵,使得城市交通的运行效率受到大幅度降低。为有效缓解城市核心商业区域的车辆拥堵,缓解城市交通的压力,可以对出入核心商业区的车辆收取合理的费用,以对商业区的车辆拥堵进行有效调节。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应用中,通过专用短程通信技术可以在保障城市车辆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实现对城市车辆的实时通信和实时电子收费,能有效缓解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三)安全驾车应用
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应用中,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能实现对车辆行驶道路周边信息的有效收集,也能通过专用短程通信技术获取实时的交通安全信息,为车辆行驶构建安全的环境。
三、结语
车联网技术具有强大的技术优势,对于城市智慧交通的发展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要加强车联网技术在城市智慧交通中的应用,实现城市交通中的智能化联网停车,有效缓解城市交通中的车辆拥堵,提高城市交通拥堵管理的水平,实现城市交通中行驶车辆的安全驾驶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咏平. 基于车联网技术开展城市智慧交通深度应用[J]. 中国公共安全, 2012,(17).
[2]孔繁宇. 车联网应用于哈尔滨市智能交通的前景[J]. 交通科技与经济, 2015,(3).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学科建设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不断加大,究其原因,科学技术创新速度加快,若国内科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则会直接影响我国在国际范围内的地位与经济实力,也同样会制约国家发展与进步。为此,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必然会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教育与培养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要想培养出专业的计算机人才,大部分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都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并且确定了该专业建设方向与目标。
1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已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但是通过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状况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工程在实际建设方面仍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其中,绝大部分高等院校专业课程体系并不健全,而且教学规划并不科学与合理,物联网技术方面的师资严重不足,甚至在实验室设备方面也有待完善。以上问题都对国内物联网技术专业人才的教育以及培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1]。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高校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课程并不重视,形式化严重。根据上述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这也是国内计算机人才缺失的根本原因。为此,要想实现高等院校对物联网技术的充分利用,确保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得以科学合理地建设,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效采用正确方法,不断增强高等院校观念与意识。因为高等院校是计算机专业人才集中的场所,因而必须要发挥自身的主导性作用,以保证学生能够更主动地探索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建设途径,实现该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2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路径
2.1物联网发展方向的确定
物联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物联网技术当中包含互联网技术,同样也包含射频标签与传感器网络技术,有效地实现了物和物以及人和物之间的智能化沟通与对话,同时构建现代化网络信息系统[2]。以物联网技术为切入点展开分析,要想实现物联网技术的全面发展,就一定要有计算机设计作为重要基础,因为计算机学科是推动物联网知识完善的前提。站在物联网技术结构角度分析,物联网技术可以细化成三个层次,即感知层、网络层与应用层。实际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更关注对学生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的引导,通常都是将设计和搭建作为核心,营造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氛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中并未得到充分运用,反而是传统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更为突出[3]。所以,要想将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么专业工作人员不仅仅需要掌握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知识以及资料,同样也应确定物联网技术未来发展的具体方向,正确认识物联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补充应用层以及感知层的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专业人员还需要合理借鉴传统计算机网络工程具备的优良特点,有机融入物联网技术,进而不断调整并改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内容,全面培养物联网技术的专业人才。
2.2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全面培养
现阶段,我国社会的局势变化速度较快,而在发展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各方面人才培养,特别是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已逐渐成为国民关注的重点。但是,因为不同高等院校的侧重点存在差异,因而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方面同样存在不同之处[4]。在这种情况下,培养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时,教育部门必须要构建更为健全的教育教学机制,同时配备充足软件设施以及硬件设施。另外,因物联网技术的实践应用范围较广,所以高等院校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要深入分析物联网技术,同时构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必须保证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形式改革的合理性,并且因地制宜,才能够更进一步创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保证调动起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积极地参与实践教学。这样一来,基于物联网技术构建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并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够取得更为理想的成绩。
2.3网络工程培养模式的建立与健全
要想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的建设效率,高等院校则需要在实践过程中形成更加完整与健全的网络工程培养模式。根据实践研究结果可以发现,网络工程的培养模式的具体组成有四个部分,即人才专业地位、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以及知识结构[5]。而在以上四个组成部分当中,创新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机制占据重要的地位。究其原因,高等院校只有全面创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才能够与时展需求相适应,进而构建更具特色优势的网络模式,正确指导并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也只有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更加完善,才能够及时发现高等院校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弥补。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某高等院校为例,其内部设立了“食品营养与安全”以及“工业发酵微生物”等重点实验室以及教育部,并且在食品科学以及生物工程等相关领域取得了理想的研究成果。基于该院校所具备的优势学科,即食品与生物工程,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就可以将食品安全和生物发酵控制物联网作为应用领域,与食品学院以及生物学院中的专业教学资源相互结合,拓展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的方向。而在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将轻工行业物联网的应用作为主要特色,构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机制。
3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优化策略
物联网技术的运用并不仅局限在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过程中,同样可以将其融入到其他专业当中。为此,各高等院校应积极构建更具特色与优势的网络工程建设培养系统[6]。与培养的实际状况以及资料数据相互结合,确定物联网技术的具体培养目标,全面创新课程体系。除此之外,还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发生的变化,适当调整计算机教学大纲,有效补充传统教学方案内容,以保证为学生创造更加理想的学习条件,确保教育教学的特色,在毕业以后学生能够彰显自身实力,提高就业能力以及市场竞争实力。
3.1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基于物联网技术,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应将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作为重要对象,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保证学生可以在毕业以后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轻工行业、科研单位以及信息产业中,成长为更具专业行业知识与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在此过程中,需有效培养学生的通信技术、传感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等基本理论以及应用能力,以实现系统化地集成和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广,提高自身的物联网工程实践水平。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满足以下要求:(1)掌握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网络工程等方面的理论以及方法,并具备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2)全面掌握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通信等相关物联网感知层关键技术的知识以及技能;(3)具有各种类型网络系统运维能力,并具备较高水平的分析、开发以及设计的能力,同时软件编程的能力要突出;(4)可以从事轻工行业中物联网领域的科学研究;(5)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行业的发展动态以及技术标准,熟悉与掌握资料查询以及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合理运用获得所需信息内容,并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7]。
3.2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
对于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而言,其物联网方面的课程设置应将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为重点方向,全面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其创新思维。而学生则能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和物联网基本理论与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网络分析以及设计方法,同样具备灵活应用物联网的技能。在物联网当中,感知层的作用就是感知并采集现实世界当中的信息,所以,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课程设置应将当前计算机物理层课程作为重要基础,有效结合通信原理、射频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无线通信等多方面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与物联网感知层相关的理论知识。而针对物联网的网络层,在传统网络工程专业中,已涵盖大部分知识内容,只需将无线传感网络与自组网的理论课程融入其中,即可有效增强学生对于物联网网络层的理解与认知。对于物联网的应用层,其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考虑各个行业发展的具体需求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同时充分结合行业应用的具体特点,集成相关的内容服务。与应用层特点相互结合,各个院校能够与自身的优势学科相互结合,进而设置具有独特行业特色的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物联网应用程序设计以及无线自组网的应用等相关课程教学[8]。与物联网安全技术相关的课程并不仅仅包含物联网中的三个层次,同样也包含嵌入式知识课程内容。综合性考虑既有网络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课程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网络程序的设计、物联网应用程序的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离散数学、物联网安全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网络系统的集成、计算机网络、网络管理、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射频技术和无线通信等。
3.3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实验
通过设置专业实验,能够全面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的学习与开发能力,并构建综合性平台,以保证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其更加熟悉与了解网络工程以及物联网原理与实践应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环节主要包含了五个部分,即毕业实习阶段、计算机基础练习阶段、课程设计阶段、生产实习阶段与毕业设计阶段。而对于专业实验而言,则主要有面向对象课程的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课程的设计、物联网综合应用课程的设计以及数据结构和C语言课程的设计等。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联网时代背景下,物联网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在社会各个领域当中,而人才培养是推动该行业发展的根本要素,所以,要想满足物联网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有必要深入分析并探讨物联网技术基础上的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同时应有效结合传统的网络工程专业和学校内部优势学科,在有机整合跨学科专业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成立更具行业特色的应用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本文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物联网人才培养目标、主干课程以及创新能力培养方式以及培养模式评价机制展开了深入探讨,进一步推动了高等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同样也使得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与合理。
参考文献
[1]帅军.探讨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J].科技展望,2015,25(29):7.
[2]熊聪聪,畅卫功,刘尧猛,等.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探讨[J].中国轻工教育,2012(4):9-11.
[3]沈广东.物联网技术下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探讨[J].电脑迷,2016(6):126-127.
[4]许浒.基于物联网的《计算机网络工程》教学设计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3):7933-7935.
[5]邓春晖,余小华,蔡沂,等.网络工程专业下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方向课程设置研究[J].物联网技术,2013(10):87-89.
[6]包永锋.刍议建筑智能化技术在物联网时代的发展和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6):2387-2388.
[7]刘冠群.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教室一体化现代教学模式构建[J].现代职业教育,2015(10):15-17.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应用实践;信息通信技术
0引言
作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网络二者共同的产物,物联网将较多先进技术引入其中,且因其自身能够实现全球定位,有利于将网络信息、物理理论等进行融合。然而从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现状看,其在部分领域中尚未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究其原因在于较多信息通信技术未被充分利用。因此,本文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践以及信息通信技术在其中的体现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物联网应用实践研究
1.1物联网应用在农业畜牧中的体现
农业畜牧业中物联网的应用主要表现在农业物联网上,其在内容上将森林防火监控、温室监控、农业生产等方面融入其中。以各方面监控与监测为例,多适用于畜牧业中,较多肉畜饲养的记录、肉畜销售相关数据的记录都需依托RFID技术实现,该技术应用下,产品流通的全过程都可得到有效监管。再以农业生产为例,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引入相关的干扰技术、能量管理技术以及智能传感器等,使关于农业环境的信息得以获取,在此基础上通过GPRS网络、M2M平台传输收集的信息,其中异构传感器中的数据主要在WAP或WEB手段下进行传输,在农牧业安全中心处理完所有数据后,便可利用其对资源监测、粮食生产等进行指导。以近年来关于小麦苗情况引入的“诊断管理技术”以及“数字化远程监控”为典型代表,充分说明农业领域中物联网应用效果极为明显。
1.2物联网应用在工业控制中的体现
在工业领域中,物联网的应用也较为常见,如“企业安防”系统的推出,其在发挥存储告警信息的同时,能够对安防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监控。同时,该系统也直接对布防区间进行细化,能够满足客户管理公司的需求,在处理数据方面可起到突出的作用。另外,工业领域中较为常见的物联网系统也体现在“数字油田”方面,其由中国电信提出,将关于油井生产的相关控制系统、分析管理以及采集传输系统等集于一体。实际生产中涉及到的螺旋泵井、电泵井等具体电参量、温度、压力参数,这些都可为ZigBee模块所采集,并由分析管理系统完成处理与利用工作,有利于油井的稳定可靠运行[2]。
1.3物联网应用在医疗卫生中的体现
医疗卫生领域中,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内容上。以药品流通管理、药品生产、患者监护、患者登记以及其他如药品、血袋入库等为例,这些都可通过RFID技术的应用进行管理,传统患者就医等待时间过长问题、物资库存信息模糊以及出入库管理不合理问题都可得到解决。同时,从食品安全方面看,RFID技术应用中,其强调进行流程管理,自食品源头开始便需应用RFID食品安全方案,可提高食品的整体质量并根据食品信息控制其保质期。同时,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能够直接观察到商品的价格与属性,且在结账时也较为方便[3]。
1.4物联网应用在智能楼宇中的体现
智能楼宇系统是当前物联网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典型应用。以其中的“电梯卫士”为例,其主要将传感器设置于电梯,这样电梯的异常信息如停电、冲顶以及维保信息都被传感器所接收,而收集到的数据会在无线传输模块帮助下向卫士平台进行输送,平台会自动执行相应的故障管理、监控等功能。此外,现代智能楼宇中,也有其他如“家庭安防”等系统的应用,其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能够将相关的信息、图像与报警信息向用户发送,可做到看护病人、看管宠物等。
1.5物联网应用在物流供应中的体现
物流供应中物联网的应用极为常见。实际应用中,物流读写器可直接将射频信号发出,在探测区域中电子标签可直接生成感应电流,使RFID被激活且将编码信息反馈于读写器中。同时,对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电子标签载波可对其解调、解码,并由计算机系统处理解码后的信息。另外,整个系统中的控制逻辑,其将对接收到的解调数据采取相应的操作,完成数据发送、存储等操作。从整个系统运行的原理看,物品无论在生产或流通等各环节都可在系统中实现,而且人员调配、车辆调配等都可得到优化。事实上,现代物流领域中物联网的应用逐渐趋于成熟,如物流e通、智能交通的应用方案,都为物流供应带来极大的便利[4]。
2信息通信技术在物联网应用实践中的体现
2.1RFID技术的应用
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得益于其涵盖的较多信息通信技术。以RFID技术为例,其在原理上主要表现为对目标对象相关数据利用射频信号进行获取,无需将人工操作过程引入其中,便可自动完成重复擦写或数据管理等过程。现行以能量源为依据对RFID标签进行划分,主要体现在被动式、主动式两种标签类型上,其中被动式标签在构成上主要以线圈、天线以及芯片等为主,能够与读写器保持通信,而主动式标签主要指内置电池,对于较多特殊环境包括液体或金属等较为适用。若以工作频率为依据,RFID在划分过程中主要以高频HF、低频LF、微波以及超高频UHF等为主,其中RFID若以高频为主,能够保持较强的天线方向性且标签内的数据量较大,但其涉及的成本也较高。而低频RFID不具备天线方向性优势,难以对远距离事物进行感知。该技术实际应用中,其各部分构件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如应用软件方面,其可使RFID原始事件进行转化,确保用户能够对转化后的事件理解[5]。
2.2GPRS技术的应用
GPRS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其吸纳了GSM网络的较多优势,并将SGSN增设其中,而且GPRS能够采用一定的接口协议使其与PSPDN进行互联,也可直接联通IP网络。从GPRS技术应用优势看,其主要表现在可使资源利用率得以提高,无需将转换设备引入便可与网络保持连接。加上GPRS完全以流量计费形式进行计费,能够保证物联网计费系统可靠运行。
2.3WiMAX技术的应用
WiMAX技术作为城域网技术的一种,其在优势上主要表现为安全性、可扩展性较高,相比Wi-fi技术,对多媒体通信服务更为适用。实际应用过程中,WiMAX能够利用其自身的智能天线技术,使无线信号的传输能够达到50KM的距离,而且相比3G发射塔,该技术应用下网络覆盖面积将超出其10倍左右,仅需进行部分基站建设,便可达到全城覆盖的目标。现行该技术在接入速度上也可达到70M,与原有3G下的宽带速度相比,将超出30倍[6]。
3结语
物联网的应用为各行业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在未来发展中,物联网除将GPRS、WiMAX以及RFID等信息通信技术融入外,其他云计算机技术、NGN技术等也将不断扩展应用,使物联网得到进一步发展。需注意的是,现代较多企业在物联网运用中仍存在较多如终端问题等,需不断将更多复合技术引入,这样才可使物联网技术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王洋,樊锐兰.物联网应用实践及信息通信技术[J].数据通信,2011(1):12-15
[2]张彦鹏.物联网应用实践及信息通信技术[J].信息通信,2015(6):157
关键词:云计算;物联网技术;研究
从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情况来看,随着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形势的转变以及信息化发展速度的提升,各行业领域的信息化发展程度已经逐渐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一情况的存在,使得物联网和云计算这两大技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因此,为了可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为我国行业产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一定的推动力,促进物联网与云计算这两大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1物联网技术的种类
1.1射频识别
在物联网这一信息系统中,处于最前端的就是感知层,这一网络层面主要负责的工作内容就是感知现实和虚拟世界中存在的相关信息。当物联网系统需要感知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具体物体时,就需要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每一物体进行识别以标识,以便有效区分不同的物体。无线射频识别作为现代社会一种可以借助射频信号来自动识别不同的物体并获取到同该物体相关信息的重要技术,其在使用期间不仅可以完全依靠自动和智能的性能完成全部工作,还可以适应多种感知场景。因此,在物联网系统中,该项技术属于一种高效的感知手段,是物联网系统建立感知层的重要支撑技术。
1.2传感器与传感网
所谓传感器,主要指的是一种拥有检测和感受相关信息数据功能的设备,该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自身具有的一定规律将检测到的信息数据转换成为一种可以被使用的信号原件或者是装置,其主要的作用就是可以将检测到的各种信号转变成与之相应的电信号,使得物联网系统自主控制和测试功能可以有效实现。传感网指的是一种将各种类型的信息传感设备同互联网结合到一起后形成的一种大型的网络体系,该网络体系能够让各类型的物品都可以被有效地控制和感知,使得物联网系统内容可以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信息数据服务体系。
1.3嵌入式系统
对于物联网本身来讲,要想促使物物相连的服务目标得以实现,不仅需要具有获取每个事物相关信息的能力,还需要拥有操作和控制不同事物的能力。物联网的这一目标要想顺利实现,就需要在其内部相连的各个物体中嵌入智能化的系统构建。因此,以嵌入式技术构成的嵌入式系统便成为物联网技术中各种具体功能可以被真正实现的主要支撑技术。所谓的嵌入式系统,其本身属于一种用来监视和控制相关机器设备的重要装置,从本质上来看,该装置属于硬件和软件的结合体。
2物联网系统融合云计算技术的原因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之所以需要依靠云计算技术的支撑主要是受几方面因素的影响:第一,应用了云计算的物联网可以拥有极高的成本优势。一直以来,IT基础设备成本都是影响物联网系统应用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云计算具有的高效的资源利用率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物联网在此方面的开销,还可以提升物联网系统的管理成本,从而使其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拥有极高的市场竞争优势。第二,云计算技术的融合可以提升物联网存储和计算等核心技术优势。由于物联网系统本身的功能性相对较大,所以其对于技术手段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并且,在物联网系统中拥有着众多的使用对象和信息数据,这使得其在运行的过程中需要巨大、高效的信息数据存储和计算技术作为发展的依托,而云计算技术在这2方面具有的巨大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物联网在此方面的发展需求。
3以云技术算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发展情况
3.1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分阶段融合
就这两大技术实际融合情况来看,其主要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结合云计算和物联网系统不仅可以获取到更多以前无法获得或者是获得难度较高的隐形信息数据,还可以依靠云计算技术自身具备的巨大、高效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对各类型生产流程的状态做出更好的反映,以便及时满足不同终端用户的各类型需求。并且,结合云计算后,物联网系统可以实现信息数据的集中化管理,通过对数据信息详细的分析,以及总结相关的研究结论,使得自身相关体制可以得到不断的调整和优化。第二阶段,该阶段物联网是以管理和使用信息作为重点工作内容,以优化生产方式作为主要工作目标的。融入了云计算的物联网技术智能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使得其自动监控各个生产环节以及对生产工作进行远程调度的目标得以有效实现,从而促进了我国相关产业自动化、集中化的生产目标的实现。此外,通过利用云计算具有的高效的计算功能,还可以有效减少人为控制的误差,提升生产控制管理工作的精确度。第三阶段,该阶段属于两大技术的完全融合,这一融合目标的完成,使得物联网系统创新服务模式和应用领域的目标得以实现,新产生的物联网技术,不仅为应用该系统企业重构和升级企业产业体系提供了极大的推动力,还推动了新技术的产生,使得企业的生产模式得到了有效的更新。
3.2物联网平台技术的创新
通过对云计算技术以及物联网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发现,融合了云计算技术后的物联网平台拥有了更多的控制和管理技术。其主要分为几类:第一,云计算的基础设施。该设施主要包括了大型的集群设备、传感网以及分布式的信息数据存系统,这些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融合,为物联网系统平台的建设提供了新的控制基础。第二,物联网系统的存储平台。该平台在日常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储的是存在于物联网系统内部的信息数据,使得用户共享虚拟信息存储池的目标得以实现。第三,物联网的云应用平台。该平台主要进行的是交换数据的相关操作,相关人员可以通过控制该平台来完成计算和处理数据等相关工作,从而使得物联网技术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出来。第四,物联网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系统主要负责监控整个物联网内信息的运行情况,保证物联网系统中所有的信息数据都可以顺利完成交换工作,为该系统数据运行的安全和可靠性提供更大的保障。此外,该平台融合云计算技术之后,还可以实现对系统数据的实时监控,为物联网系统营造出良好的信息数据交换环境。
3.3新物联网系统的模式分类
无论是云计算还是物联网技术,其自身在信息数据的处理和管理方面都具有极大的优势,将二者结合更是可以将这种优势扩大,如果对结合了云计算技术的新物联网技术层面进行划分的话,其主要可以被分为2种模式:第一,一个控制中心、多个终端模式。该模式分布的范围相对较小,模式内物联网的所有终端都是以云中心作为处理信息数据的中心系统,所有终端获得的信息数据都由云中心进行统一的存储与处理后,再由云中心提供的统一的信息界面供用户查看和操作。该类型的云中心具有海量存储、分级管理以及统一界面等功能,可以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一定的便利,所以可以应用在家庭、小区和一些公共设施的监控工作中。第二,多个中心、多个终端模式。此模式处理信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所以,适用于大型的企业事业单位。并且,一些需要将所获得的信息数据实时共享给终端用户的企业单位使用的也是此种物联网运行模式。从该模式的结构类型来看,保证其能够正常运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云中心必须包含私有云和公共云2个类型的云形式,且这2个云形式之间网络的互联不会存在任何类型的障碍。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部分终端用户对于物联网系统中信息数据提出的高安全性的要求得以满足。
关键词:5G;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
15G通信技术及物联网技术
1.15G通信技术概述
所谓5G通信技术主要指的是第五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该技术以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通过改进创新得到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相比于前几代移动通信技术,5G通信技术有着诸多优势,比如有着较强的稳定性、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较大的系统容量以及较低的延迟问题,同时在能源消耗控制、成本节约方面能够体现出良好的价值。5G通信技术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比如和4G移动通讯网络相比,其数据传输速率从传统的0.1Gbit/s左右提高到10Gbit/s,实现了近百倍的提速。5G通信技术比英国电信运营商EE提供的全球最快的4GLTE-LTE-A网络的传输速率提高了大约十二倍左右。4G移动通信网络在延迟方面往往需要大约50ms的响应时间,而5G移动通信技术延迟速度进一步降低,达到了大约1ms-2ms,延迟速度的降低对于物联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提高工业制造、医疗、自动驾驶、VR游戏等领域的发展速度。此外,5G移动通信技术为基础融合构建各类网络能够充分发挥物联网的优势,可以有效连接设备和网络,交互控制各种网络信息,促进物联网技术的高效发展。
1.2物联网
物联网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发展而来,是现代信息科技创新发展的产物。物联网技术主要是紧密地联系结合物与物之间的关系,通过网络形式连接不同物体。通过分析物联网技术可知,其主要是在物体的内部结构当中植入微笑的芯片,发展智能化技术,并且利用网络环境整合分析物体内部芯片收集到的相关数据信息,实现高效廉洁物体与物体。现代科技信息不断发展,物联网技术逐步扩大了其应用范围。通过应用传感器可以有效促进物联网技术发展,能够严格地控制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合理化地分析不同种类的网络信息系统,保证更加稳定地完成信息数据的传导,能够对物体的位置进行准确地确定,从而保证数据信息传播渠道通常。
25G通信技术的突出优势分析
2.1稳定性显著增强
相比于4G网络技术,5G通信技术可以承载更多的数据流量,其吞吐量是原有4G网络的一千倍之多,所以数据上传和下载活动可以更加便捷快速,可以承载的用户更多。在5G通信网络数据下可以显著增强网络的稳定性,及时在网络拥堵时间段其传动量仍然可以保证在100Ghit/s/km2左右。
2.2可覆盖面积扩大
联网设备数量会直接影响到移动网络的覆盖面积,两者之间关系密切,移动网络的可覆盖面积会随着联网设备数量的增多而扩大。当前我国很多地区都开始建设5G通信基础设施,增加了联网设备的使用数量,所以5G通信技术下可以覆盖的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比传统4G网络覆盖面积扩大数百倍。和4G网络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的频谱利用率提高了大约五到十倍,所以能够有效解决频谱缺乏的状况,从而为人们使用网络的快捷稳定提供保障。
2.3数据传输速度快
当前最为常用的4G网络技术能够达到600Mbit/s的峰值,而5G通信技术可以达到10GGbit/s的峰值速率,是传统4G网络通信技术的十倍之多,具有更快更大的数据传输速度,同时能够进一步减少网络延迟问题,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速度,为数据传输要求高的行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工作方式,可以推动相关行业的发展。
2.4具备极强安全性
很多行业在现代物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带动下开始深度融合互联网技术和企业管理,很多行业开始利用互联网提供服务或者办理业务,这从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信息和数据的存储方式和存储量,同时要求互联网有更高的安全性。和传统的4G通信技术相比,5G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可以为用户隐私信息提供更加可靠的保证,确保用户财产更加安全可靠。
2.5能源使用效率高
在能源使用效率方面,5G通信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大约一千倍,所以在能源节约、低碳环保方面发挥着良好的效果,能够实现互联网技术和环境的和谐共处,有助于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3基于物联网时代的5G通信技术探究
3.1智能化技术
物联网的云计算平台是5G通信技术的基础,云计算平台可以集中收集处理数据信息。不同种类和数量的服务器共同组成了云计算中心,在交换设备的辅助下可以实现计算能力、基站、平台、设备之间的转换,进而实现传输数据和信息通信。此外,当前宏基站有着较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容量,能够存在较大的技术数据数量,能够高效处理各项数据。同时,利用基站、终端数河北等还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技术人员以频段需求为基础将数据信息和高品质的服务提供给用户。通过在5G通信技术当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更加笼火地传递信号,同时可以实现双向传递,优化通信技术,在同一个信道上完成信息传递工作,将信息双向传递造成的干扰减少,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质量全面提升。
3.2密集网络技术
人们在社会科技信息发展的带动下对互联网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近些年很多用户都难以满足当下的移动流量包,想要扩大网络数量必然会影响到网络的稳定性期,如果存在较大的数据传输量还可能出现网络下载中断等问题,影响到网络的正常使用。而5G通信技术大大提高了传输的数量,增快了传输速度,提高了网络信号的稳定性,能够爱有效传递数据信息,所以加强密集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数据流量的增长量,能够进一步优化发展5G通信技术。在5G通信技术当中充分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介入无线设备,严格地要求流量需求,可见,在满足高流量数据发展需求的情况下,密集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十分必要。3.3毫米波技术频谱资源是当前很多国家稀缺的资源,通过将毫米波段技术应用于通信技术当中可以将频谱资源丰富。如果技术人员想要最大限度地提高物联网基础下的5G通信技术的速度,就需要进一步研究毫米波技术。不过毫米波虽然有着诸多有点,其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在纤细传输的过程中毫米波技术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发生数据传输产投能力和传输距离不足等方面的问题,为此,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研究毫米波技术,加强改进优化毫米波技术应用中的不足,保证在实际生活当中毫米波技术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
3.4高频段传输通信技术
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是当前各个行业对物联网应用的主要需求。当前移动通信系统IG的频段往往不超过3吉咖赫兹,这对于日常的简单的生活工作是可以满足要求的,但是如果线上活动的范围较大对短时间内数据需求较多,那么容易出现一定的问题,比如常见的频段资源不足,导致用户在网络拥堵的情况下降低使用体验的满意度。
3.5SDN/NFV技术
SDN表示软件定义网络,NFV表示网络功能虚拟化,这两项技术都是5G通信技术的基础。在通信技术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展5G通信技术,积极利用云计算服务和三网融合产业,充分保证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通信技术当中应用SDN/NFV技术可以推动通信系统的进一步优化。SDN和NFV技术作为5G通信技术的基础可以有效创造控制层、应用层及管理层,简化通信网络管理模式,实现自动调控通信系统,省略了人工操作步骤,能够不断优化网络系统。在5G通信技术当中应用SDN和NFV技术能够构建虚拟网络结构,能够更好地满足各个行业网络结构的需求。
关键词:物联网;装备保障;储备供应;体系架构
中图分类号:TP2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1-0-02
0 引 言
现代高科技战争是装备体系对抗的局部战争,呈现出作战力量多元化、样式多样化、时空一体化等特征,给装备保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要求。近几场局部战争表明,及时、精确的装备物资供应是打赢信息化条件下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关键。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装备物资储备供应领域,通过装备保障资源的有机整合、要素高度集成、环节有效流畅,可实现保障的横向一体、纵向一体和效益最大化,为装备物资储备供应决策提供智能化和可视化手段。
1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建设目标
依托网络化的装备物资储备供应信息系统运用自动识别、物资可视化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物联网技术,在实时掌握物资需求、准确掌控保障资源的基础上,实现装备物资的“实时感知、精确保障”。物联网技术应用在现代装备物资储备供应保障体系中,可对装备储备、运输、供应等整个储备供应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实时决策,主要实现储备供应信息的无缝链接、装备物资状态的实时监控、储备供应作业的智能监测三方面目标。
1.1 储备供应信息的无缝衔接
利用全域层面、区域层面和地域层面的网络系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托盘、货架、车辆、装备等物资的识别、监控中,通过装备物资储备供应各个环节中的物联网信息采集实现装备信息的透明化管理,实现装备信息在整个系统中的上下贯通,实时共享;实现供需两端的无缝衔接,促进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的高效便捷,优化军事资源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1.2 装备物资状态的实时监控
将物联网技术与装备物资储备管理设备、监测设备、运输设备等有机结合,通过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感知、信息自动传输手段,对装备物资在储备供应全过程中的存储、运输、供应等各个环节实现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相关装备物资的属性、标识、位置、外形、状况等信息,并实时响应、智能应对。
1.3 储备供应作业的智能决策
通过装备物资信息的共享互动,借助计算机模拟、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先进技术手段,建立装备物资储备供应即时联动协同平台,围绕装备物资状态信息,互通有无,即时共享,实时协作,统一规划,破解作战需求和资源现状的信息迷雾,提高装备保障的预见性和准确性,实现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的智能化决策。
2 物联网技术在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中的应用模式
物联网在军事活动中占有重要作用,能有效实现物资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状态监控和管理。将物联网应用到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中,可以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大幅提高保障效率,增强军队战斗力。物联网为装备物资储备工业智能化搭建了一个平台,能够实现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交流”及人与物体之间的“对话”,所有的装备保障要素都能互联互通。装备保障人员通过自动识别设备、定位设备以及通信设备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传递和处理各种装备信息,全程、实时地跟踪物资状态信息,指挥和控制装备物资的储存、收发、盘点等作业,及时协同保障行动,提高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的准确性和可控性,增强装备保障行动的灵活性。其应用模型如图1所示。
物联网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装备物资属性进行标识,添加唯一的智能标签,以区分对象个体。装备物资属性包括静态和动态属性,静态属性可以直接存储在标签中,动态属性需要由传感器(传感节点)实时探测。
(2)需要识别设备完成对装备物资属性的读取,并将信息转换为适合网络传输的数据格式。
(3)装备状态动态监控,即保障态势准确感知,能够实现战场至后方全范围装备感知的精确化、系统化和智能化。
(4)将装备物资的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信息处理中心,由处理中心完成装备物资信息的相关计算。
3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结构
在装备物资储备供应业务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指导全军的装备物资储备供应进行可视化管理,随时了解物资在存储、运输、分发过程中的准确信息,使军事物流做到适时、适地、适量,成为物流系统快速反应的重要保证。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3.1 物联网技术是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的技术基础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能够自动跟踪我军整个补给系统中各种物资的品种、数量、位置、承运工具和单位等信息,并实时显示相关数据,可使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的所有活动全景一目了然,是实施物资供应、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可见物联网在系统应用中表现出的信息化、智能化、集成化优势,为装备的储备供应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该系统主要由编码体系、射频识别技术(RFID)、信息采集网络及系统软硬件设计四部分组成。
3.2 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研究的重点在于解决存储装备的可视化、在修装备的可视化、在运装备的可视化等方面的问题,即通过传感网络与配套物联网技术及时、准确地向军队各方提供人员、装备和补给品等所在位置、运输情况、本身情况、特性等信息,还包括根据这些信息采取行动以改善装备管理及其它后勤工作总体效能。装备物资经由采购、运输、储存、维修保养、配送等环节,最终抵达部队用户直至被消耗,从而实现其空间转移,完成物资保障工作。装备物资储备供应控制是为了实现不同作战任务流程和^域位置完成装备配给和运输的过程,主要包含装备的储存和运输。
(1)b备的储备是指保护、管理、储藏等。
(2)装备的运输是指利用军事运输设备和工具,将装备从一个地点向另一个地点运送的过程,包括集货、分配、搬运、中转、装入、卸下等一系列动作。
3.3 建立完善战时装备物资储备供应体系
由于战场装备物资储备供应需求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强时效性和强制性等特点,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且时变的过程。为减小损失,提高响应速度,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与响应机制合理结合的储备供应体系。要积极构建满足实战化条件下装备物资储备供应训练的虚拟复杂环境,并结合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装备物资保障供应系统,突出各类装备物资储备供应要素开展演练,切实提高战时装备物资储备供应保障能力。
4 结 语
在装备物资储备供应业务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指导全军的装备物资储备供应可视化管理,随时了解物资在存储、运输、分发过程中的准确信息,使军事物流做到适时、适地、适量,成为物流系统快速反应的重要保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能够自动跟踪我军整个补给系统中各种物资的品种、数量、位置、承运工具和单位等信息,并实时显示相关数据,使装备物资储备供应系统的所有活动全景一目了然,是实施物资供应、提高装备保障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侯志军,李晓宁,张大伟.基于物联网的作战后勤保障方式探析[J].军事经济研究,2015(4):71-73.
[2]顾金星.物联网与军事后勤[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3] 范红雨,范建华,等.基于物联网的装备物资器材保障探析[J].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学报,2011,28.
[4]韩月霞,李雄伟,王凯,等.RFID技术在军事器材仓储管理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5,5(10):62-64.
[5]王少波,王伟.军事物联网战地装备安全监管体系及其应用构建[J].物联网技术,2016,6(10):47-51.
[6]吴天琦.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消防装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厦门:厦门大学,2015.
关键词 交通运输 物联网技术 现状 发展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到多个行业当中。在我国的交通运输发展当中,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多,同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果,推动了整个产业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然而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依旧存在整体技术先进性不强、相关标准不完善、与国际水平差距大等不足之处。因此针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当中的应用研究就变得十分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
1发展现状
(1)国外发展现状
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我国在物联网之上的发展还较为落后。目前,美国的IVHS、日本的VICS系统,通过在车辆与道路之间信息通信的建立,交通运输的发展已经完成智能化和信息化两大方面。众多的先进无线技术被先后应用到其中,包括信号优先、职能定位等,并且在速度分析、信息采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国内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联网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之后更是被定为重点发展的一项重要产业。总理于2009年提出应当针对物联网几项关键技术进行发展和突破,并且为之后的发展进行了提前的规划和安排,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的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和发展。由国家批准,我国于该年九月正式组建标准工作组,主要针对信息技术进行研究。与此同时,出台一系列发展政策,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在“十二五”期间,该产业将研究的重点对准信息安全、网络等方面,2010年,在我国首都正式成立了物联网标准联合工作组,其研究重点为技术与相关标准的制定。
2推进策略
(1)加强设计
在交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要不断的加强设计,尤其是顶层设计。在整个行业当中通过政策、人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有效的推动整个该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针对物联网的关键技术、行业发展策略、交通系统等方面的发展与研究。进一步推动物联网技术在交通领域的推广和应用,有效的提升行业整体的水平,从而实现渐渐缩短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促进物联网技术的飞跃性发展的目标。
(2)强化科技的支撑作用
通过科技专项的形式给予充分的支撑,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作为专项科技进行发展,并且进行信息化规划,给予充分的人财物的支持,推动该行业物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有效应用。尤其是关键性技术还需要着重的推广和突破,从而提高该行业整体技术含量。并且不断的完善其发展机制,确保整体系统的长效运行,积极响应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要求。
(3)完善应用标准
着重进行应用标准的建设,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目前我国已经成立了物联网智能交通标准工作组,与国家的相关工作有效的衔接,并且针对该行业的物联网应用进行了相关标准,以及标准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推动其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互联互通。
(4)建立示范工程
要推动该行业的物联网技术的有效应用,就必须通过示范工程完成。这就要求要加强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不断的优化在应用过程当中的不足之处。在交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应当主要以交通运输为主,积极做好带头示范作用。通过相关部门、企业、政府等的配合和支持,进行试点示范工程的建设工作,不断的完善实施机制,结合行业特征和国家的相关政策,推动应用技术的发展。通过示范工作,不断的总结失败的教训和提取成功的经验,促进关键技术的进步。充分结合“十二五”提出的重点发展任务,选择一些综合实力较好,具有一定优势的业务领域和企业,开展相关技术的推广工作。转变设备主要依靠进口、技术先进性不足等劣势,推动装备制造业的进步,促进信息服务产业的发展。
(5)突出服务,进行协调性发展
转变之前的发展途径,突出服务,提升服务质量,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让人们真实的感受到物联网的优势和便利性,支持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实现规模应用,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协调性的发展,统筹整体步调,不仅需要重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还需要关注相关行业,注重协调性发展,确保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有序应用。
3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物联网技术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应用现状,要求要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性不足、设备依赖进口等多个方面的不足,结合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任务等,以及行业的发展特征,进而不断的促进整个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通过提高顶层设计水平、完善应用标准、进行示范工程建设、突出科技支撑作用等方面,从而推动关键性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促进行业转型,缩短与国际应用水平的距离,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良好品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陆长松. 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务流程再造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2.
[2] 郑欣. 物联网商业模式发展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
关键词:物联网技术 发展 应用领域 应用进展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1(a)-0000-00
第三次科技革命为人民步入现代化社会生产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现今世界各地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物联网的出现及应用已成为不可忽视的发展部分。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及应用是现代信息化技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创新,物联网技术从起初阶段的自动识别到现今的智能化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物联网通过射频识别和传感器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联系发展,为建设一体的信息化网络奠定了基础。我国现今在全新的“互联网+”计划的全面指导下,物联网技术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所以针对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的分析也是现代化信息技g发展的必然。
物联网技术的介绍分析:
物联网技术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产物,其简易化的定义为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能通过网络技术联系在一起,实现信息的传递。这种网络信息的传播能够很好的到达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打破传统的信息网络传播的方式,在地域、时间和空间上有很大的突破。物联网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一种,其主要的操作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紧紧依赖于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完成的,其一般是在移动网络、智能化系统的辅助下,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等实现信息的传递。现今智能化发展的水平逐渐得到提高,同样智能化在物联网中的技术应用同样是比较大的。现今,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化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我国甚至已将其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关系国家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前瞻性产业。
主要物联网技术发展的介绍分析:
射频技术:射频技术的应用是物联网技术发展中最为基础同时也是内部结构操作、信息化含量较低的专业技术。目前这种技术主要指的是无线射频技术,这种技术使用的最大优点就是其可以实现自动化识别,而且不需要专门的操作人员进行控制管理,其可以通过安全有效的自动化设别端口跟踪信息传递互助的目标,然后通过自动化识别获取目标物需要的相关信息。虽然现今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不断的取得发展,但是现今这项技术的应用性与适应性仍然是非常强的,无线射频技术其建设经济成本和建设难度比较低,而且其主要利用的自动化识别功能够快速有效的进行。就目前的技术发展而言,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可行性、科学性与经济型是比较强的。
传感技术的应用:此种技术的应用于射频技术的应用是一样的,同样利用无线操作系统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互助。无线传感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应用中的一种,其使用中不可缺少的的就是无线传感器及无线网络使用,在这两种技术的辅助线下计算机数字世界就可以高效的与现实中的物理世界联系在一起。但是,此种技术最主要的还是依赖无线传感器,所以在能够实现物联网技术有效利用的范围内,此种技术的全方位应用需要在局域内建立传感器的节点,多个传感器节点联系在一起,彼此自建互相合作,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传递,从而建立物联网技术专业应用点。无线传感技术作为现代化物联网技术发展中的一种,其与无线射频技术相比拥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及较强的应用优势,但是由于无线传感器在无线传感技术中的地位,所以在现实的利用中如何准确的确定其定位节点是非常关键的。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是全新、现代化应用极强的一项技术。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将信息传递与互助的物体赋予智能化的性质,然后在现代化信息技术等的辅助下进行高效安全的操作。但是,在这种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中如何赋予被联系物体智能化的性质是应用的关键,所以这就需要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技术作为科技革命里程碑式的产物,其在智能化技术中的应用极大的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使用有效的打破了无线射频技术及无线传感技术在使用中的边界、地域限制,其信息的传递将微小的物体纳入可行的目标范围之内,真正的实现了物联网技术等的应用发展。
物联网技术在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进展分析:
物流业领域的应用:物流业作为现代化生产生活发展中标志性的产业,同样是受到了信息化技术的熏陶与应用,所以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是非常必然的。传统的物流业是主动方与被动方两者之间的一种直接交流,而物联网技术在物流业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一个间接的第三方,极大的提高了物流业发展的速度和效益。物流业本身作为一个生产体系比较复杂的领域,其从产品的入库、出库管理以及交易等多个中间环节的存在是比较秩序化的生产管理线,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特别是无线射频技术的应用提高了管理的质量与效益,为物流业的管理提供了高效安全的生产管理方式。所以,物流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能够适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不断壮大的现代化物流业。
食品业中的应用:食品业作为人民生产生活至关重要的一项产业,国家政府历来重视起安全发展。食品业生产发展中社会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就是食品安全问题,食品的安全生产是一个涉及到供应源、生产商、出货方的问题,其中间环节的复杂性难免监督管理有时会失去作用,监督不到位发生食品中毒、添加剂超标的现象非常多。我国在强化食品业的管理中,为了提高兼顾管理,保证食品生产的安全,保护国民人身健康的目的,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成为必然。其中物流网技术在食品业的应用最主要的就是在食品流水线生产的监督管理中,传统的食品安全监测采用的化学检测法,这样不能够及时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对于及时召回流入市场的不合格产品是非常不利的。而物联网技术的使用特别是无限射频技术能够通过自动化识别将食品中有害的、超标的、禁用的物质及添加剂检测出来,通过计算机数据网络进行反馈。此外,物联网技术在食品流通管理中的高效应用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化领域中的应用:智能化领域是一个涵盖面非常广泛的领域,其大致包括智能校园、职能城市、智能文化、智能物流、智能交通等多个方面。物联网技术在现今具有实体属性物体上能够深入的识别、获得、分析事物,能够通过特定数据库的建立取代传统的人为操作,实现智能化管理。现今最为常见的就是物联网在智能化图书馆中的应用,自动借书、自动还书、在线图书馆的建立实现了一体智能化管理。此外,物联网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可以通过智能化的监测,高效、动态的水污染、土壤污染的状况,监测范围大,监测的实效性强。所以,智能化领域多方面构建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必然的。
结语
综上所述,物联网技术中无线射频技术、无线传感技术及智能化技术发展应用为现代化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在物流业、食品业、交通业、环保等多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社会进步不可代替的信息化产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