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维持生命体征,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畜牧饲料企业竞争力提升研讨会是由北京溢佳创新(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宏先生发起承办的。自2006 年在北京举办首届饲料企业竞争力提升研讨会以来,一共有5 000 人(次)参加了会议,100 多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行业精英参与主讲或互动论坛,参会的朋友都有所收获,有所成长。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饲料行业面临整合与变革,畜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业态,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如何适应变化,拥抱变化,重新出发?我们需要改变,需要聚焦与创新,需要转型与升级,我们需要构建新的商业模式,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今年是饲料企业竞争力提升研讨会举行的第十个年头,第十届的主题是“拥抱变化,重新出发”,研讨会立足行业现状,邀请行业中优秀企业高管、知名咨询机构等对当前农牧企业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张利庠教授、中国农牧行业顾问式营销创始人戈军珍先生、分别从政府和行业角度分析了当前农牧企业面临的主要压力以及解决方案;欧洲技术专家费朗索瓦? 戈蒂埃博士先生、特驱集团高级养猪顾问袁国伟博士分别从服务角度讲解了饲料企业竞争力的打造。禾丰集团常务副总裁高全利先生、华西希望集团文化总监王林农先生、辅音国际咨询机构董事长赵明先生等分别从企业管理角度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此外,还有来自人力资源、原料分析、兽药法规等方面的专家分别从自己的专业角度介绍了当前的行业环境。
【关键词】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护理干预 舒适程度 生命体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12-200-03
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相对于开放手术,其优点是手术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恢复快等特点,但由于手术原因,将给患者造成术中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心理和身体的舒适改变。为了维持术中生命体征的稳定,提高病人术后舒适程度,我科对2007年8月~2009年3月行TuRP手术患者98例,采取了术中的不同护理干预措施,术后采取问卷调查方式,以分析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及舒适程度的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稳定,把病人的痛苦降低到最低程度。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我院经检查诊断符合TuRP手术指征,神志清楚,语言表达正确,术后自愿参加问卷调查男性患者98例,年龄58~74岁,平均年龄(65±11.3)岁,无明显心肺疾患及凝血功能障碍。
1.2 方法
根据患者手术安排的日期(单、双号),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2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取手术间盖棉被,常规铺手术巾,膀胱冲洗液加温至37°C;对照组采取电热毯加温保暖,盖棉被,使用室温膀胱冲洗液,两组手术间室温维持在22°C~25°C。分别于手术前20min、手术开始30min、60min、术后1h,由巡回护士负责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变化及主观资料,以统计不同护理措施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根据我科以前积累的护理资料,制定了TuRP术后调查表,于术后第3天由专业组长进行发放,并当场收回,实际发放98份,回收率100%。
1.3 统计学分析
术中采取方差分析,术后调查数据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干预对生命体征的比较
对照组在手术开始30min、60min体温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术中及术毕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组间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体温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SPO2)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影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的因素主要是体温的变化。见表1。
2.2 术后影响病人舒适改变的原因分析
影响病人舒适程度的因素是:中度疼痛12例,占12.2%;活动受限、生活不能自理(重度)17例,占17.3%;(重度)担心继发便秘、出血、管道脱落各9例,各占9.1%;重度血尿8例,占8.1%;见表2
表2 行TuRP98例患者术后影响舒适程度的原因
2.3 疾病认知程度对舒适程度的影响分析
从疾病认知程度对病员术后舒适程度的影响中可见:不了解23例,占23.4%;基本了解43例,占43.8%;完全了解29例,占29.6%。见表3
表3 疾病认知程度对舒适程度的影响分析
2.4 文化程度对病人术后舒适影响分析
文化程度对病人术后舒适程度影响密切相关,重度舒适改变中:大专及以上12例,占12.4%;中学10例,占10.2%;小 学及以下2例,占2.0%;用等级秩和检验:(HC=9.67,P<0.05)。见表4。
表4 文化程度对病人术后舒适程度的影响
组间比较:P<0.05
3 讨论
生命体征的稳定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生命体征变化会引起代谢功能紊乱甚至死亡。许多因素可以引起手术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体温的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常见原因为:(1)注入大量低温液体;(2)手术室温度偏低,冲洗液未加温;(3)麻醉肌肉松弛后机体产热减少,抑制温度调节的防御反应;(4)手术野的暴露。以上原因均可使术中热量散失而影响患者导致体温降低。
低体温使组织器官代谢降低,从而可对组织起保护作用;而另一方面,低体温抑制免疫功能,导致凝血机制紊乱等,可使循环系统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心脏传导阻滞等严重并发症[1]。结果:采用手术间加盖棉被及膀胱冲洗液加温维持在37℃的方法能使TuRP患者术中生命体征保持相对稳定,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及术中寒战、躁动等低体温症状发生。
舒适护理是护理活动加舒适的研究,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灵性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2] 。护理学认为,舒适是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一种平和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体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的轻松自在的感觉[3] 。随着护理学的发展,在开展以人为本护理工作中的最终目的就是让病人的身心处在最佳接受治疗康复状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能力。
通过表2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影响患者舒适程度的因素权重分值的前4位因素为:疼痛、活动受限与生活不能自理、担心管道脱落、继发便秘、出血及血尿因素,针对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以提高病人的舒适度,促进病人的康复、缩短住院天 数,减少医疗费用。
针对调查结果中反映出患者术后疼痛带来的不适:(1)加强健康教育,指导病人正确面对,加强心理疏通,消除紧张情绪,尤其是取得家属的配合与支持;(2)教会患者及其家属对自控镇痛泵的使用,以达满意镇痛效果;(3)对留置尿管刺激引起的疼痛:在术后要注意留置尿管的固定方法,防止因护理不当造成尿管对尿道的刺激而引起的疼痛;(4)严格预防感染。
因活动受限与生活不能自理所带来的不舒适,采用护理预防措施促进患者舒适:(1)可以使用气垫以减少身体局部受压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2)介绍术后翻身的要点与方法,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术后6h可协助病人在护士的指导下进行翻身;术后12h可指导并协助病人进行抬高下肢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每次5min左右,减少下肢血栓形成,以增加病人的舒适感。
担心便秘引起继发出血:(1)加强术后饮食指导,改变饮食结构,进食易消化,含纤维多的食物;(2)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必要时使用福松等药物治疗;(3)鼓励病人多饮水,保证饮水量在2500ml/d以上,一方面,达到自然冲洗尿管,减少因尿管刺激引起的不适,另一方面促进肠道水分吸收,减少便秘引起继发出血的发生。
从疾病不同认知程度对舒适的影响分析中可看出(表2):不同认知程度对术后舒适的影响有明显差异(P<0.05)。基本了解知识的病人,对疾病的转归及治疗效果信心不足,表现出过于担心而造成对舒适改变程度较重,对这类病人:(1)在与病人沟通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倾听病人的主诉,进行心理疏导,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在术前应耐心向其讲解前列腺增生的有关知识和该手术优点及术中配合,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让其了解病情及手术治疗效果;(3)以实例进行介绍:选择病区内已行该手术患者向其介绍自身的感受与手术效果,以增加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4)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取得病人的信任。
不同文化程度对病人术后舒适程度的影响分析中显示(P<0.05,表4)。文化程度越高,舒适改变的程度越重,文化程度对病人的舒适改变的因素主要体现在对自身病情的关注和自理能力方面,知识分子 较其他人敏感。在病情允许条件下,尽量让病人参与生活护理,以减少文化程度高的病人因手术后短期生活不能自理所带来的心理不适,护士在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应换位思考,进行心理疏导,亲切关心病人,消除病人的思想顾虑,给予恰如其分的护理,这有助于促进护患双方相互理解、沟通,调动病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最终达到满意的结果。
在TuRP中,患者的舒适程度及生命体征受较多因素影响,通过本组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术中膀胱冲洗液的温度维持在37°C,使之与人体温度接近,避免低体温对人体的刺激,是维持TuRP术中生命体征稳定的有效方法,术后采取提高病人舒适程度的护理措施,使病人得到了最佳的护理。
参考文献
[1]蔡文训,董振明,康荣田,等.低温对麻醉犬血液动力学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0(5):286-288.
【关键词】老年;房颤;麻醉
本文总结了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20例70岁以上老年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麻醉的处理体会,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20例老年患者,年龄70岁~89岁,ASAⅡ~Ⅳ级。房颤原因:高血压心脏病13例,甲亢2例,风湿性心脏病5例。其中神经外科手术8例,骨科手术3例,基本外科手术6例,泌尿外科手术1例,甲状腺手术2例。
1.2 术前准备:20例患者入院后均行ECG检查,部分患者行心脏彩超及冠脉CT检查,以上患者术前均行药物抗心律失常治疗,控制心室率在100次/分以下,合并高血压患者给予钙离子拮抗剂、ACEI抑制剂等降压药物血压,糖尿病患者及电解质紊乱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伴随其他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的患者亦给予对症处理,使各脏器功能术前处于最佳状态。
1.3 麻醉方法:20例患者中,依据手术方式选择麻醉方法,其中10例采用全身麻醉,7例采用椎管内麻醉,3例采用神经阻滞麻醉。全身麻醉患者诱导用药选用芬太尼2~4ug/kg,咪唑安定0.02~0.04mg/kg,依托咪酯0.2~0.3mg/kg,顺式阿曲库铵0.1~0.15mg/kg,诱导缓慢注药,依据监测情况对循环系统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保证患者诱导期平稳。麻醉维持用药为静脉泵注丙泊酚4~5mg/kg/h,瑞芬太尼3~5mg/kg/h。硬膜外麻醉依不同的手术选择相应的椎间隙穿刺并置管,先给予1.0%利多卡因3~5ml,视镇痛效果酌情追加1.0%利多卡因或5%罗哌卡因,神经阻滞选取1.0%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术中除常规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及ECG外,部分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术中根据术前病情评估、术中失血量、体液丢失量和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时调整输血及输液速度,维持循环稳定,如出现心率失常及时给予对症处理。术终所有全麻患者均恢复自主呼吸,意识恢复,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拔除气管导管,至少在麻醉恢复室严密监测30分钟以上,送回病房继续进行监测。如手术创伤较大,术后辅以镇痛、镇静治疗。采用硬膜外麻醉和神经阻滞患者术中也常规面罩吸入高流量氧,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尽可能保证麻醉效果,少用辅助药品。
2 结果
20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术中出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波动在100~160次/分之间,并伴有血压波动,其中收缩压波动在90~150mmHg,血压波动患者静脉应用多巴胺或乌拉地尔控制,出现窦性心动过速患者应用西地兰0.25mg或艾司洛尔10-20mg静脉推注。1例患者出现室性期前收缩,给予静脉推注利多卡因后恢复窦性心律。所有2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3 结论
研究表明【1】,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 ,男性房颤患病率(0.9%)高于女性( 0.7% ),而在80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更高达7.5%。老年患者由于心脏舒张功能减退,合并房颤后更容易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所以老年患者手术的危险性远高于普通人群, 其风险不仅取决于心血管疾病本身的性质, 程度和心功能状态,而且还取决手术创伤的大小, 麻醉和手术的技术水平, 以及术中和术后的监测条件【2】。
老年房颤患者麻醉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尽量最大程度的避免患者房颤诱因,行下腹部以下部位手术的老年患者,可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能减少对患者心肺系统的影响;对于全身状态差,特别是除房颤外伴随其他心血管功能异常的患者,尽量慎用椎管内麻醉【3】;而行上腹部手术或者神经外科手术,由于应激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选择全麻气管插管既便于维持适宜的麻醉深度及血液动力学的稳定,抑制术中各种应激反应,又能充分供氧,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术中应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维持循环系统稳定,保持心肌氧气供给充足,减少缺血缺氧等房颤不利因素。对于高龄患者,除了监测血压、血氧饱和度、ECG之外,还应做到尿量监测及呼吸末CO2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术后应继续监护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充分吸氧,改善血供。对于创伤比较大的手术术后应常规镇痛,减少疼痛所产生的不良应激反应。PCEA是术后镇痛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有学者研究发现【4】,使用吗啡4mgPCEA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硬膜外吗啡注药镇痛较合适的剂量。对于神经外科手术病人,由于术后常伴随抽搐或躁动,如患者无呼吸功能障碍,可给予巴比妥类药物镇静,从而减少心脏负担。
4 总结
高龄房颤患者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应注意以下几点:
4.1 术前检查要详细,对术前异常状态在不耽误病情情况下要尽可能纠正到理想水平。
4.2 应选择对患者各系统影响小的麻醉方法。
4.3 全身麻醉诱导应缓慢,用药量应较常人减少。
4.4 术中严密监测各项生命体征,有异常改变尽快进行正确处理。
4.5 术终还应继续严密监测,确认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后再转出手术室至病房。
参考文献:
[1] 胡小箐. 房颤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4(2):79-81.
[2] 刘俊杰,赵俊.现代麻醉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 867.
关键词:无痛胃镜;生命体征;应激状态
胃镜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但是普通的胃镜检查会造成极为强烈的不适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临床应用价值。无痛胃镜是将现代麻醉技术与胃镜检查相结合的检查方式,我们也通过下列研究探讨了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接受胃镜检查的10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42.36±3.24)岁。入选标准:①符合胃镜检查指征;②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共纳入10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给予无痛胃镜检查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胃镜检查的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于检查前口服奥布卡因胶浆(沈阳绿洲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1023203)30mg,达到表面麻醉效果后进行常规胃镜检查。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于检查前现给予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2~4μg/kg静脉推注,20s后给予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70010)2mg/kg静脉推注,待患者安静入睡后进行胃镜检查。
1.3观察指标
1.3.1生命体征 在检查过程中,观察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包括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
1.3.2应激反应指标 在检查过程中,分别采集患者的外周血5ml,3000rpm离心10min后取血清检测应激反应指标,包括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肾素(R)以及血管紧张素Ⅱ(ATⅡ)。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标准: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 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的应激反应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胃镜是临床上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诊断的常规检查方法,通过经口咽部、食管深入探头软管来直接获取胃内的图像资料,可以直接观察胃粘膜的情况,对于消化系统炎性病变、溃疡、息肉、良恶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具有积极的价值。但是,传统的胃镜检查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如时间较长、不适感强烈,容易引起恶心、呕吐等情况;特别是对于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更是容易影响生命体征平稳、加重机体应激,不利于检查的顺利完成和原发疾病的有效治疗[1]。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镇痛技术和麻醉技术应用于各类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其中,无痛胃镜检查是将现代麻醉技术、镇痛技术与传统胃肠镜检查相结合的一种新型辅助检查方式,通过在检查前给予镇静剂和镇痛剂是患者处于浅睡眠的麻醉状态,使其无法感知胃镜检查过程中的不适和痛苦,这既有助于保证检查顺利完成、也有利于维持生命体征的平稳[2]。在上述研究中,我们从生命体征和应激程度两方面比较了无痛胃镜检查和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首先,通过观察检查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
另外,机体在经历胃镜检查、产生应激反应的过程中,可刺激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导致患者体内儿茶酚胺激素分泌增加,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的血液浓度增加[3]。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应激指标可知,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以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这也就反应出接受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应激反应较弱。由此可见,无痛胃镜检查有助于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缓解应激状态,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洪涛. 无痛胃镜与普通胃镜检查的临床对比观察[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28(1):97-99.
【关键词】无痛胃镜 护理干预 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231-02
胃镜是一项对患者刺激较重的侵入性操作。在实施过程中,往往导致患者出现咽喉不适、呛咳、恶心,严重者可出现痉挛,恐慌等不良反应。因此,近年来,采用了麻醉辅助的无痛胃镜在临床中越来越常见。该技术采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减少不良刺激,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配合性及治疗效果。而针对这一麻醉与胃镜相结合的检测手段,在临床操作中也须更多的针对性护理配合,笔者总结了近年来有关无痛胃镜的护理特点报道,结合临床实践工作,进行了相应的研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消化内科胃镜室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间实施了无痛胃镜操作的患者180例,采取对每例患者抽取随机数,按照随机数大小分入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其中治疗组90例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年龄43.25岁。对照组90例中,男性48例,女性42例,患者年龄35-59岁,平均年龄46.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上无显著差异。为确保研究安全,排除存在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患者、排除存在传染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在接受胃镜治疗前均已接受相关检查排除无痛胃镜禁忌症。
1.2 护理干预措施
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麻醉及胃镜相关护理操作,具体内容包括:检查前常规禁食>10h,禁水>4h。患者进入检查室后,取左侧卧位休息,按照3-5L/min流量吸低浓度氧。先对患者建立一条静脉通路,输注生理盐水,在监测血压、脉搏、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正常平稳基础上,开始使用静推丙泊酚,动态观察患者睫毛反射情况,反射消失后即开始进行胃镜操作治疗。在操作过程中,动态检测患者生命体征、身体反应并及时与医师沟通。术后患者苏醒后,排查患者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心慌胸闷等,确认其生命体征维持平稳至少半个小时,方可在家属陪伴下离开。
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干预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术前护理:在开始治疗前,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耐心的向患者介绍无痛胃镜的基本知识及注意事项,注重预告操作可能导致的各种不适,使得患者加深对操作过程的了解,排除因未知陌生带来的焦躁恐惧。树立接受操作的信心和心理准备。第二部分为术中护理,首先是构建稳妥的静脉通路,常选择患者常用手偏粗静脉建立通路。帮助医师固定好患者,并做好缓冲防护工作,尽量取舒适位置以免患者舒醒后身体不适。根据血氧饱和度改变动态调节氧流量,降到90%以下则加大流量,并在不影响医师操作前提下帮助扶托下颌保持呼吸通畅。第三部分为术后护理,完成操作后与患者家属一道转送患者至休息室,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提前告知家属可能出现的术后后遗症如嗜睡、过度兴奋等。在患者神智恢复前,加强对患者的固定制动,避免意外创伤。患者完全清醒后,对患者本人及家属进行操作后健康宣教,包括24h内禁止开车及高空操作,术后2h以后可进食温和半流质食物,24h后恢复正常饮食等。
1.3 评估指标
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主要生命体征波动情况,其中波动情况考核采用患者检查前安静状态下与用药前,检侧中,检测后相关数值差值的最大值。在患者完成治疗后,总计患者出现的无痛胃镜相关不良反应情况及主观评价并进行评分:无不良反应,感觉满意评分为2分;有轻度不良反应,感觉尚可评分为1分;不良反应显著,感觉很差评分为0分。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输入处理,组间数据差异比较使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波动情况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波动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
2.2 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主观评价
治疗组不良反应及主观感受评分为1.73±0.21,对照组为1.25±0.19,治疗组不良反应及主观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与分析
无痛胃镜近年来在临床应用上逐渐推广。通过麻醉帮助患者在睡眠中接受检查,不仅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也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检查配合度,使得医师得以更加从容全面的完成胃镜检测及相关操作。对于这一新检查技术,相应的全程护理措施也有更需要注意的地方。在对于患者的麻醉方面,虽然丙泊酚具有快速麻醉与恢复的优点,但也可能导致对患者的呼吸及循环抑制。因此在操作过程中更需加强对患者的动态监测,并做好对药物不良反应的应急准备。而在对于胃镜操作过程中,各种牵拉,切割动作,均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而出现显著的生命体征波动。因此,术中良好的操作配合,以及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维持,是确保患者术后麻醉苏醒后,少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的重要保障。笔者通过对上述无痛麻醉的特点进行了针对性的改良护理,观察到患者通过这些护理操作,生命体征的控制情况更加满意,而患者在完成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也显著减低,这些临床疗效也证实了上述护理干预的有效性。综上所述,开展针对性无痛胃镜护理,对于提高患者胃镜检测的安全性及舒适性,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推广。
参考文献
[1]汪备仙. 226 例无痛胃镜检查护理配合体会[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6): 153-153.
[2]寇晓萍. 无痛胃镜检查与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 9(1): 107-109.
[3]沈诺, 陈莉. 无痛胃镜检查术的配合及临床护理体会[J]. 攀枝花学院学报: 综合版, 2012, 29(1): 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