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3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畜牧业经济形势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据调查,2014年底临泽县牛饲养量达到25万头(其中奶牛1.25万头),出栏肉牛8.3万头,存栏16.7万头;羊饲养量54万只,出栏羊15万只,存栏39万只;猪饲养量27万头,出栏14.6万头;鸡饲养量195万只,出栏157.1万只;存栏母牛9万头、母羊22万只、母猪1.8万头。畜牧业增加值达到了4.6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5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0130元的35.09%。因此,草畜产业已成为当前临泽农村最具发展活力、增收作用最明显的致富亮点。
2畜牧业养殖效益分析
2.1肉牛养殖
肉牛存栏由2014年同期的13.87万头增加至15.45万头,能繁母牛保持在9万头左右,出栏与去年同期0.5万头持平,牛肉价格由去年同期48.6元/kg上涨到现在的50.5元/kg;3月龄犊牛价格由7500元/头下降至6500元/头,一头母牛一年养殖成本4500元左右,饲养一头母牛一年可获纯收入由去年同期的3000元降至2000元,降幅33%,母牛养殖效益下降明显;因饲料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3月龄犊牛育肥18个月体重达680kg出栏,按活牛价格25元/kg计,每头牛毛收入17000元,育肥饲料及附加成本8000元,每出栏1头育肥牛纯收入20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0元,降幅7%。从利润变化可以看出,在肉牛养殖方面,育肥肉牛收入变化不明显,母牛养殖利润下滑明显。为了使我县肉牛产业得到更进一步发展,建议今后要加大对能繁母牛的补贴力度。
2.2奶牛养殖
鲜奶价格由去年同期4.9元/kg降至2.5元/kg,降幅达49%。根据我县奶牛养殖水平和当前饲草料价格情况核算,一头奶牛年产鲜奶平均按5.49t(日产鲜奶18kg×305d)测算,一年的饲草料、医药费、配种费、水电费、人员工资等总计支出15695元,加上后备牛群的饲养费用,每千克鲜奶收购价应在2.7元时才能保本,而目前我县鲜奶收购价格平均为2.5元/kg,比保本价低0.2元/kg,饲养一头产奶牛由去年同期盈利3000元降至亏损1098元,降幅达136%,不但不赚钱,还要赔钱,如果加上银行贷款利息费用,其亏损额更大。经调查,今年的奶牛饲料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而导致奶牛养殖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是鲜奶价格下降造成。由于没有效益,致使个别养殖户降低饲养成本,奶牛当肉牛出售的现象已有发生,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要使奶牛养殖业走出低谷,今后奶牛养殖场户主要应从提高奶牛品种质量和科学饲养水平上下功夫,同时要进一步加大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
2.3生猪养殖
按照一头育肥肉猪饲养周期4个月,活重120kg出栏,平均料肉比3.2:1,饲料价格3.9元/kg计算,每头育肥猪的饲养成本约为1648元,活体出售价格按13元/kg计算,收入1560元,亏损约88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亏损162元,减幅64.8%。猪肉价格与去年同期24元/kg持平,仔猪价格由去年同期30.1元/kg降到21.5元/kg,降幅28.6%,配合饲料由去年同期3.7元/kg上升到3.9元/kg。由于受仔猪价格下滑的影响,一头母猪养殖利润由去年同期的1800元/头减少到800元/头,降幅达55%以上,极大地损伤了养殖户养殖母猪的积极性,导致能繁母猪由去年的2.5万头降到现在的1.7万头。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生猪饲养出现亏损的主要原因,一是饲料价格比较高,二是市场调控比较缓慢。因此,今后养猪生产要实现盈利,必须从品种改良、降低饲养成本上下功夫。
2.4肉羊养殖
2.4.1肉羊育肥
购买3月龄羔羊400元,育肥6个月体重达到50kg出栏,育肥羊销售活重20元/kg计算,收入1000元,除去饲养成本528元和购羔羊400元,育肥一只肉羊可获纯收入72元;带骨羊肉价格由去年同期的42元/kg降到38元/kg,降幅达14.3%。由于饲料价格与去年同期持平,随着市场流通渠道的畅通,加上肉羊饲养周期短,肉羊养殖仍处于快速平稳的发展态势,肉羊存栏也由去年同期19.8万只增加到37.5万只,出栏由去年同期的0.9万只增加到2.56万只,饲养量增加明显。通过调查分析,肉羊养殖效益下滑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市场流通不畅,二是受国家有关政策的影响,三是养殖数量迅速扩大,四是养殖技术不过关,五是疫病防治不到位。今后提高肉羊养殖效益应从优化种群结构,组装配套技术和加强疫病防治方面下功夫。
2.4.2母羊养殖按照1只母羊平均年产
2.5羔(公母平均)计算。
羔羊饲养3个月出售,售价400元/只,收入1000元,一只母羊的饲养成本约600元,2只羔羊的饲养成本约200元,因此饲养一只能繁母羊,每年可获纯收入200元,与去年同期相比,羔羊价格由600元/只下降至400元/只,母羊年养殖效益由700元/只减少到200元/只,降浮达71.4%,超出养殖户的心理接受预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户养殖母羊的积极性,值得引起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2.5肉蛋鸡养殖
2.5.1肉鸡养殖
鸡苗5元/只,按肉料比为1∶2.5,饲料价格3.8元/kg计算,饲养3个月平均体重达到3kg出栏,饲养成本43元/只,如果销售活重按21.3元/kg计,收入63.9元,纯收入20.9元。从肉鸡配合饲料由去年同期3.7元/kg上涨到现在的3.8元/kg来看,饲养成本变化不大,但由于受禽流感影响的减小,市场逐渐回暖,肉鸡价格从18.3元/kg上涨到21.3元/kg,盈利由去年同期的10元只上升到20.9元只,效益增幅达109%。养殖效益明显,促进了肉鸡养殖,出栏也有去年的12万只增加到13万只。
2.5.2蛋鸡养殖
鸡苗5元/只,按养殖周期500d,每只蛋鸡饲养成本约192元。平均每只蛋鸡在一个养殖周期内产蛋298枚折合17.5kg,鸡蛋收入为17.5kg×9元/kg=157.5元,淘汰鸡收入50元,合计毛收入210元,除去饲养成本,每只蛋鸡一个饲养周期可获纯收入15元。从蛋鸡配合饲料价格由去年同期4.1元/kg降价到3.8元/kg,鸡蛋价格9.5元/kg下降到9元/kg,蛋鸡养殖利润由去年同期的20元/只减少到18元/只,降幅10%。导致蛋鸡养殖出现下滑迹象,蛋鸡存栏由31万只降到21万只。
32015年生产形势预测
据中国农业网专家分析,2015年全国生猪存栏量会较2014年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而且势头有可能持续至年底,但由于经济形势低迷,需求疲软导致存栏缺口不会很大。与此同时,猪价或将有所回暖,根据养殖成本我县猪粮比盈亏平衡点6.5:1,有可能在2015年上半年走出亏损,但只能保持在成本线附近微利状态,良种猪价格在13~15元/kg区间窄幅波动,至2015年末有望震荡涨至16~17元/kg。从2014年底生猪存栏的情况看,2015年生猪生产数量不会下降,价格基本与全国市场趋势保持一致。肉牛、肉羊养殖由于受市场价格高位运行和项目拉动等多方有利因素的影响,2015年将会持续稳定发展,肉牛价格一直保持高位平稳,市场屠宰价格25元/kg,6月龄犊牛均价达9000元/头左右,肉牛育肥效益达到2000元/头左右。由于犊牛价格稳中有降,母牛养牛效益出现回落,农户养殖母牛和发展肉牛养殖的心态趋于常态化,预计每养一头母牛年收入2000元左右。2015年奶牛养殖因鲜奶价格下滑和外贸市场的影响仍将处于亏损状态。在今后生产中,要充分利用重庆农投集团2万枚胚胎受体牛养殖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大良种奶牛培育力度,尽快扭亏为盈。随着疫情影响的减小和流通渠道的畅通,肉羊价格趋于稳定,羊肉价格达40元/kg左右,有递增回暖的趋势,肉羊养殖头均效益保持在80元左右,养殖户对肉羊养殖还是充满希望,肉羊饲养量稳中有增,出栏持续增长。肉羊产业仍有发展的空间。蛋肉鸡养殖方面,一是肉鸡价格仍保持高位运行,盈利明显;二是鲜蛋价格虽出现下滑,但任然处于盈利状态。蛋肉鸡存栏、出栏及鲜蛋产量保持平稳增长。家禽养殖业在生态养殖的带动下,生产数量和经济效益都会得到稳步提升。
4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1投入资金缺乏,发展动力不足
因市场价位高,饲养成本加大,融资渠道不宽,贷款难,抵押贷款要求高,贷款支持难以满足审贷要求,养殖户后续缺乏资金投入。不能应对市场变化,导致养殖效益不高。
4.2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比较弱
缺乏具有较强的内联农户、外联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带动肉牛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致使千家万户分散的养殖户进入大市场缺乏稳定的支撑载体,还处于低层次生产阶段,制约了全县畜牧产业向纵深方向发展。同时,产生龙头企业与散养户之间都是单纯的买卖,回收等关系,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农户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
4.3专业合作社作用发挥滞后
部分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普遍存在规模小、分散经营、组织化程度比较低等问题;导致生产管理不规范、饲养管理不标准、产品质量比较低,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相对差等现象的发生。
4.4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率低
在畜禽养殖上部分养殖户仍沿用传统的饲喂方式,科学饲养管理观念比较差,粗放饲养的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牛羊饲养上饲草料不能进行精细加工,没有科学的饲料配方,特别是秸秆饲料化加工利用率比较低,从而导致畜禽养殖成本高,饲养周期长,养殖效益低。
5畜牧业发展的途径
5.1引进培育加工企业,从根本上改变深加工短腿现状
力争引进一个像升华农一样的大型企业,解决有原料无加工的问题,把引进龙头企业作为今年乃至今后几年加快草食畜牧业生产发展、拉伸产业链条、提升养殖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通过招商等各种方式广开合作渠道,引进加工实力强,资金、技术力量雄厚的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来我县进行实地考察,将他们的品牌优势和我们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借助外力,共同发展,实现双赢。
5.2强力推进秸秆青贮饲喂,实现畜牧业和农业的良性循环发展
积极探索适宜推广的秸秆高效利用新技术,一如既往的搞好全程技术服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推广、高效益养殖,以养牛大户为重点,推动乡镇、村社青贮示范点建设,创新秸秆高效利用模式,组建秸秆加工专业合作社、建立秸秆加工企业,大力推广窖贮、袋装青贮、包膜青贮、微贮等多种秸秆加工利用模式,不断扩大秸秆饲料转化覆盖面。使秸秆高效利用率达80%以上。同时,抓住玉米制种压缩种植面积的有力时机,引导、鼓励和支持养殖场区、大户因地制宜联合种植饲用玉米。强力推进玉米秸秆带穗青贮,以养殖带种植,以种植促养殖,实现畜牧业和农业良性循环。达到农业增收,畜牧增效的目的。
5.3科学养殖,标准化生产,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
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为载体。把着力点放在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品质、科学饲养、增加效益上来。进一步加大良种引进推广力度,加快畜禽良种改良步伐,推广生长快,产肉率高、品质好的优良品种。同时,促进畜牧业稳定发展,推进生产结构优化升级,调整畜产品产业结构,大力鼓励、支持发展生态特色养殖,提高优质产品比重,转变增长方式,变数量型、粗放型增长为质量型、集约型增长。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增强养殖户的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科学饲养水平,大力推广循环清洁的养殖模式,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5.4大力发展生物有机原料,实现产业链条无缝对接
充分利用升华农生物有机肥生产线的投产,把我县畜禽规模养殖产生的粪便作为生产有机肥的原料,是我县的畜禽养殖不仅做到了粪污的无害化。畜禽粪污作为有机肥生产原料出售,增加了养殖效益。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产业化、商品化,净化了环境。同时,有机肥生产项目的建成,可实现病死畜的工厂化处理,把病死畜变成有机肥,不但解决了土地资源紧张的问题,而且解决了无害化处理池处理周期长和空气污染的问题。在工作中,要通过广泛宣传、落实养殖环节病死畜无害化处理补贴经费,加大病死畜无害化处理整治力度,,引导规模化养殖场(区)、养殖大户,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让养殖者了解政策、用好政策,增强养殖环保意识,保障畜牧业健康、绿色、持续发展。
5.5强化安全生产,保障畜产品绿色、生态有机
查看更多《四川畜牧兽医》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四川畜牧兽医》编辑部
图片新闻
(6)四川省畜牧业协会年会暨饲料高效利用与健康养殖研讨会在蓉召开 无
本期关注
(7)2012年四川省畜牧业经济形势分析及2013年预测 无
牧业论坛
(11)2012年四川奶业发展动态 李自成 林胜华
(13)生猪养殖科技的最新发展及应用 王立贤
(16)浅谈中小型饲料生产企业的检化验室建设 任波
经验交流
(18)广安市加快发展畜牧专业台作经济组织的实践 杨贵德 唐世富 祝良金
(20)探索“五统两金一保”新模式 构建畜牧专合经营新格局 无
试验研究
(23)盐酸多西环素肠溶微丸防治猪喘气病的临床试验 赵婵娟
(25)四川奶牛温湿指数研究 邓继辉
(27)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质量测试研究 万宇平 唐承明 罗晓琴 冯才伟 崔艳莉
(29)七种中药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李思聪 曾富强 聂健 王斌 李金良 李旭廷
(32)仔猪隔离断奶技术研究 李莲胜
(34)三种方法测定饲料水分的比较研究 杨尚霖 王斌星 柏雪 郭春华
畜禽养殖
(37)犊牛的饲养管理 方绍华
(38)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和保健 王辉胜
(40)如何控制新生仔猪的死亡率 李学力 翟文
(42)规模化养猪场环境保护措施 武记学
(43)绿壳蛋鸡养殖技术要点 胡德润
(44)羊冷冻及输精实用技术 李莉
饲料园地
(45)豆饼饲喂畜禽的科学方法 夏道伦
专题讲座
(46)猪蹄裂发生原因及防治(上) 孙宝权 杨帆
动物保健
(47)犊牦牛腐败梭菌病诊断 张西云 李生庆 胡国元
(48)奶牛产后常见病诊治 王金合 冯志斌
(49)复方碘甘油结合封闭疗法治疗奶牛蹄病 欧红萍 杨海涵
(50)多潘立酮治疗牛前胃弛缓 白益民 王守春 陈清 何光荣
(51)牦牛子宫脱出防治 谭武
(52)牛马血虫净中毒防治 刘玉花
(53)幼兔腹泻原因及防治 韩晓英
(55)羔羊肠炎型大肠杆菌病诊治 李中习
(56)初生仔猪低血糖症诊治 杨金生 刘云志 黄海楠 任清丹
(57)防疫注意事项 刘长华
(58)水禽免疫抑制疾病的危害及防制 张勇
(59)碘仿磺胺软膏治疗马鞍伤感染 张加力 王开 金海林 温伟
信息集萃
(60)2013年1月第4周生猪监测:肥猪及猪肉涨幅减缓 无
(60)四川省饲料统计人员培训会圆满结束 无
(60)2012年四川省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工作总结会在西昌市召开 无
(60)“天兆”计划在苍溪再投巨资扩大种猪生产 无
(60)两部委“十二五”将重点治理畜禽养殖污染 无
(60)农业部和重庆市共同打造国家级生猪交易平台 无
(61)13省抽样确认假兽药216批 无
(61)2012年饲料合格率为95.71% 无
(61)新疆畜牧产品首教国家地理标志保护 无
(61)河南农大研制鸡用疫苗制备技术打破国外垄断 无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根据监测统计,20__年上半年,全区生猪出栏84.3万头,肉牛出栏8.65万头,肉羊出栏16.1万只,禽出笼1022万只,实现了全区畜牧业生产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回顾上半年,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贯彻落实力度。为了切实保障全区畜牧生产的发展,今年区委、区政府以襄区发[20__]1号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明确了全区20__年畜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围绕保持全省“畜牧大县”地位的目标, 继续深入开展畜牧板块基地、畜牧大镇建设工作,大力发展现代养殖业,积极推广高效养殖模式和标准化生产技术。20__年,__区在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奖励政策的基础上,区政府继续对新建的“150”、“500”养殖模式进行奖励,凡新建一栋标准化“150”、“500”模式猪舍,经验收合格后,奖励1.5或3万元。由于奖励政策的推动,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建“150”标准化猪舍58栋,“500”标准化猪舍6栋。
二是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今年以来,受金融危机、甲型h1n1流感等客观影响,生猪市场出现供需矛盾,价格频频走低,养殖利润不断缩水。为了及时恢复养殖户的信心和提高养殖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区畜牧兽医局采取办电视专栏、送科技下乡、贴宣传标语、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形式大力推广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技术,引导养殖户合理安排生产,特别是在生猪价格走低的情况下,区畜牧兽医局技术人员深入各镇指导养殖户及时调整母猪存栏结构,控制养殖规模,加强疫病防控,在市场低谷期,进行猪舍标准化改造,推行健康养殖和清洁生产。上半年,我局对全区养殖大场大户进行了轮训,共培训养殖大场大户人员20__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册,提高了养殖户对疫病的防控能力和对标准化养殖的应用水平。
三是加大养殖新模式推广力度。在抓好“150”、“500”标准化养猪模式、“1235”养羊模式、“165”养牛模式、“100”养牛模式、“500”养牛模式工作的同时,区畜牧兽医局继续与正大公司联合推广猪小龙、鸡小龙“代养”模式,经区畜牧兽医局牵线搭桥,宣传推广,该模式已在全区得到广泛应用,吸引了诸多商家资本投入到畜牧养殖事业上来。在20__年全区建设鸡小龙22栋、猪小龙10栋的基础上,20__年上半年新发展猪小龙5栋,鸡小龙5栋。以上“代养”模式适合于有经济实力欠缺养殖技术的投资者,而针对不具备雄厚经济实力的农户,20__年正大公司同时推出了适合散养户发展的“正大散养标准化1+1+1模式(一定饲养量+自由采食和自动饮水+科学防疫)。目前该模式在__区已发展了34家,都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东津镇李运生,一次性养殖45头,年出栏90头,年利润3万元,龙王镇陈义生一次性养殖50头,年出栏100头,年利润3万余元。
四是成立养猪行业协会。近年来,我区生猪产业发展迅猛,生猪出栏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是全市最大的生猪产区,但同时也存在品种结构不优,养殖水平参差不齐,产品市场信息不灵等不足,影响了我区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为了提高全区生猪养殖水平,促进生猪生产流通,增加生猪养殖收入,推进我区生猪生产持续健康地发展,在__区畜牧兽医局的积极筹备和协调下,我区成立了 “襄樊市__区养猪行业协会”,网络了全区建设标准高、技术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的养猪大场大户近百家。我区养猪行业协会的建立,将在促进全区生猪市场信息和技术交流、抵御市场风险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是加大养殖小区建设力度。20__年,我区在继续注重规模化养殖场户的培植,优先支持大户发展的基础上,加快了各类养殖小区的建设力度,努力使全区畜牧业提档升级。在区畜牧兽医局的规划设计和技术支持下,全区畜禽养殖小区发展较快,据统计,20__年上半年,全区新建各类养殖小区10余个,其中硒山禽业养殖小区有限公司、古驿镇罗岗养鸡场等5家蛋鸡养殖小区通过了省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以奖代补项目建设的验收,金农惠种畜禽有限公司、绿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2个万头生猪养殖小区已建设完毕,准备迎接省市检查。
六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__区是全省的畜牧大县,但多年来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龙头企业少,配套功能不强。针对这种情况,今年区委、区政府将此项工作列为重点,争取年内引进1—2家龙头企业。区畜牧兽医局在去年成功引进良友金牛的基础上,目前正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安徽五星养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就肉鸡养殖项目进行洽谈,我们将提供优惠的政策和周到的服务,争取龙头企业早日入驻我区,以进一步推动全区畜牧业提档升级。
二、下半年工作思路
20__年上半年全区畜牧业得到了一定得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生猪市场面临着周期性波动,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和“甲型h1n1流感”引发的恐慌,使猪肉消费量减少,猪肉价格频频走低,生猪价格的波动暴露出生猪生产、加工、消费产业链的
脆弱,生猪产业在抵御风险方面存在隐患。为了稳定发展全区畜牧业发展,我们下半年打算从五个方面入手: 1、在落实国家能繁母猪保险、能繁母猪补贴的基础上,继续实行对养殖户发展标准化养殖模式的奖励扶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鼓励高标准、规模化养殖。
2、加强畜牧适用技术推广,科学引导养殖户稳步发展生产,提高养殖户饲养管理水平和疫病的防控质量。
3、 提高养殖户组织化程度。鼓励和培育各种养殖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把分散的养殖户组织起来,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利益共同体。
4、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减少养殖风险。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畜禽养殖和加工企业,带动我区畜牧业快速发展。
一、全市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介绍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整个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宏观经济核算,它对社会再生产全过程进行系统的计算、测定和描述,从数量上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使用各个环节之间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内在联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指国家或国际组织为国民经济核算而制定的核算标准和规范,是全面、系统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数据体系。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是为更好地进行宏观经济监测,评价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而建立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主要指标:
一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总量和结构状态的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进出口需求,以及产业结构、地区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财政收支、就业状况、价格总水平等等。
二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指标,包括行业利润、资金能源利用效益、劳动生产率等等。
三是国民经济资金状况的指标,包括货币供应量、资本市场交易状况、银行间资金拆借市场状况、外汇市场运行状况等。
四是反映国际经济环境的指标,包括世界经济增长状况、世界贸易和资本流动状况,以及主要商品市场运行状况等。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国民收入帐户、投入产出表、资金流量表、国际收支平衡表、政府财政收支平衡表和货币概览等。
1、生产总值核算介绍
社会生产总值(也称社会总产出)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价值总和。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生产要素的相互投入,社会生产总值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社会生产总值的计算:全社会生产n种商品,第i种商品的产量为Qi,商品价格为Pi,那么第i种商品的产值就是Qi*Pi,所有的商品产值的总和就是社会总产值。在实际统计中,往往按产业部门计算社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季度)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由于扣除了中间投入,国内生产总值不存在重复计算问题,是世界各国核算的主要内容。国内生产总值可以按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核算。
把各种产品的产值扣除原材料(也称为中间投入)的价值,就是产品的增加值。所有产品的增加值之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在实际统计中,按产业部门计算增加值。如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各产业部门增加值合计为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按生产投入的资源、固定资产、劳动等要素贡献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税收+营业盈余+资源租金。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按收入以后的支出去向统计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投资+消费+净出口。消费按消费主体区分为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政府消费。
2、我委测算中主要考虑的因素
多年增加值率:统计部门计算当年价是在固定统计指标框架、指标体系范围内,根据相应的产值、增加值统计办法汇总而成。速度是根据可比价格(在90价基础上调整)计算总量后对比测算得来。我委因无相应的统计指标来源,对GDP及其构成的测算只能抓住工业、农业、投资、消费等关键指标进行。首先考虑多年平均增加值率。即利用统计公布或部门预测的各行业产值以增加值率计算相应的增加值,如:一产增加值率一般掌握在60%~62%幅度内;二产中,工业增加值率掌握在40%左右,建筑业增加值率掌握在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中除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用增加值率参照计算外,其余主要根据行业发展状况用增长速度测算。贸易餐饮业的增加值率掌握在45%左右。各县的情况可能有所差异,具体的增加值率要根据本地的统计资料进行计算。如:第一产业增加值率=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率=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建筑业增加值率=建筑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行业发展速度:除按增加值率测算外,行业发展态势及其产值发展速度又是一重要测量指标,以保证产值与增加值增减相一致,正确反映客观经济发展状况。主要方式为一产、二产按增加值率方法分别计算出增加值后,对照农业、工业、投资增长速度调整平衡;三产当前更多是以速度测算。
物价指数:我委对GDP的测算大多数是测预期数、当年价格数,其测算必须考虑物价指数。计算公式为:现价生产总值=基期生产总值×(1+增长速度)×物价指数。反过来,可测算增长速度。
其他考虑的几个比例关系:规模工业增加值约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7~70%;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约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0%~72%。各县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别,要通过历史统计数据进行计算。
进行必要的预测结果校验:经济指标间存在一定的恒定关系。如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增长率之间存在以下关系: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基期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一产业增速+基期第二产业的比重×第二产业增速+基期第三产业的比重×第三产业增速;同样三次产业的预测数据也可通过类似关系进行校验。
贡献率的测算:投资贡献率=投资增量/GDP增量;消费贡献率=消费增量/GDP增量;三次产业对经济总量的贡献率也可根据上述计算方法类推。
二、主要经济运行分析方法及实践运用
1、主要经济运行分析方法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础上,需要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并得出相应的结论。常用的一些具体分析方法有: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实证分析不带有价值判断,主要是陈述事实,讨论经济运行怎么样;而规范分析则带有价值判断,主要讨论经济运行应该怎么样,可能与经济现实本身无关。经济分析更大程度上倾向于实证分析,但是也包含了规范分析的内容。例如,在分析经济增长过程中,第一、二、三产业的增长速度本身是实证分析,但是在评价这种增长速度是快还是慢的时候,则带有了价值判断的色彩,而在进一步分析三次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时候,则更多带有价值判断的倾向。
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所谓静态分析,也称为均衡分析。所谓均衡,是所分析的经济系统内各个变量经过彼此之间的调整后,在外部条件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维持稳定。而静态分析或均衡分析则是指不考虑时间变动,仅对各变量之间的稳定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动态分析,则是探索经济变量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在经济监测中,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经济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不是处于均衡状态,而经济变量随时间变化的程度和趋势,则是经济监测中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通常的增长率分析,就包含了动态分析的成分。
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定性方法,是指在经济监测过程中,对经济变量或经济事件的给出性质变化的判断。如对投资状况,给出的判断是平稳增长,或者是加快增长。定量方法,是指在经济监测过程中,对经济变量或经济事件给出具体的度量,如2006年我市投资为223亿元,这就是从数量上说明了投资的规模,或者说投资增长15%,这也从数量上界定了投资的增长率。
2、经济运行分析实践
如何分析好经济形势,写好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材料,是发改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将一些经济运行分析的体会总结如下。
第一,总供给方面,从三次产业分析支撑经济增长的因素。
首先对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要有一个初步了解。三次产业的划分就是根据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作出的,是人类对社会发展认识不断提高的产物。因此,对应的发展阶段也有三个。一是农业经济时代。人类从依靠阳光、水、土地,自然界的植物、动物到种植狩猎,以自己的体力从事简单的劳动,最后到驯养家禽家畜来繁衍后代,来发展自然经济。农业时代的生产比较弱,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十分的缓慢,主要是依靠农业劳动以及其他的手工劳动发展生产。二是工业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带来了经济的产业革命,人类进入了工业经济的时代(从英国工业革命起始到现在为止大致上300年左右的时间)。主要表现在以工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占有绝对优势,生产力快速发展,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日益丰富,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大为改观,人们的生活水平已逐步由初期解决温饱向中后期的发展型迈进。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即处于这一阶段。三是后工业经济时代,随着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只需要少数劳动力从事第一、二产业就可以创造人类生存发展所需的物质生产生活资料,大量的劳动力从一、二产业中转移出来,从事各种各样的服务行业,服务业作为一大产业逐步取代第二产业成为经济社会中的主导产业,人们的生活也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迈进。如今的发达国家基本处于这一阶段。
如何进行具体的分析:第一产业,一是要把握气候情况和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二要看结构调整形成的新增因素,如优质农产品种植面积的增加,畜牧业发展的情况以及农业产业化推进情况等。三要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其对农业生产所发挥的作用。
第二产业,主要分析工业运行的情况,一要看规模工业增加值的增长情况,可分轻重工业或行业进行分析;二要看重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产销率来反映;三要看是否有新增生产能力、市场状况是否有利于扩大生产以及煤电油运资金等生产要素供需情况。
第三产业,主要分析交通运输、住宿餐饮、商贸流通等行业的发展形势,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势头较快,可对其详细分析。
第二,总需求方面,从投资、消费分析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消费、投资、进出口相协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表明投资、消费、净出口的协调和相互促进,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需求角度来分析经济增长,投资、消费是内需,净出口是外需,三者被经济学界称之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按照三大需求口径来看,我国近十年的经济增长格局具有突出的“投资打头、消费殿后”的特征。这种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格局的形成是由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必然带动投资增长,具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投资增长不是无限制和无止境的,同时,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也容易产生盲目扩张,投资过快增长,将带来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分析三大需求时,应当积极地去关注国家宏观政策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如本轮国家宏观调控,主要目的是要抑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其特点又是结构性的调控,不搞“一刀切”。对于农村、西部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要加大投资力度;对于适应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和结构优化升级需要的投资,要保持一定的规模,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而对产能过剩行业和盲目低水平的扩张则要严格控制,以期达到平衡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因为投资需求不是最终需求,项目建成后将形成新的供给能力,如不适当予以调控会导致供求关系的严重失衡,不利于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运行。
从我市来看,主要是分析投资和消费两大需求,具体讲:投资主要监测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这一指标,包括总量和增速。一是从投资性质看,分基本建设、更新改造和房地产开发三类。二是从投资来源看,分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三是从重点项目实施情况来分析。
消费主要监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一指标,包括总量和增速。一要看消费能力是否提高,二要看消费预期如何,三要看消费环境是否有所改善,四是看有没有新的消费热点形成。
第三,效益方面,从三大收入分析经济效益。
一、上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上半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化危为机,负重奋进,克难攻坚,全县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民生继续改善、社会事业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上半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2.6亿元,同比增长16.3%。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4.34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1.94亿元,同比增长27.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同比增长31.2%,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7.2亿元,同比增长29.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4亿元,同比增长2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879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0元,同比增长8%。
1、以项目建设为核心,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认真抓好项目包装申报。抓住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机遇,全县包装申报项目78个,通过审批44个,争取专项资金2.59亿元。
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赴环渤海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叩门招商;逐户拜访国内食品加工50强企业和部分中直企业;参加了省市在北京、广州、深圳、香港举办的经贸活动;借助“黄龙游子回乡过大年”、中国优质肉食品生产基地揭牌等活动开展推介招商。全县引进内资13.58亿元,同比增长35.8%;引进外资1885万美元,同比增长15.12%。签约3000万元以上项目10个。目前正在与雨润、双汇、宝迪、界龙、冠龙等知名企业深入洽谈。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全县新建、续建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42个,完成投资38.1亿元。华能热电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18.7亿元,年末可完成一期工程。新大集团百万吨炼油项目正式竣工投产。大连成达食品加工项目,正在建设中。山东鲁能热电项目,年内完成一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省广东工业园今年又有20个项目集体开工。
完善“两区”基础设施。合隆经济开发区完成美化绿化面积22.6万平方米;铺设污水雨水管线1000延长米。启动了园区污水处理厂和供热工程建设;完成了变电所选址、测绘和工程招投标,铺设输电线路1150米;铺设通讯线路1000米。*工业集中区正在建设孵化器办公楼和2万平方米主车间,完成了锅炉安装和动力房建设;另一栋3600平方米的钢结构主厂房正在收尾。
扶持企业发展壮大。对全县投资1000万元以上项目逐一走访,采取现场办公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筹资6000万元扶持企业发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发展到126户,净增11户;实现产值44.2亿元,同比增长60.5%;实现税金2.6亿元,同比增长237%;工业用电量12000万度,同比增长2.8倍。
继续落实民营经济腾飞计划。全县新增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3500户,同比增长89%;实现主营业收入16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税金1.58亿元,同比增长18%。
2、大力实施六大攻坚战,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
实施增产10亿斤粮食能力建设攻坚战。启动改造中低产田10万公顷,开发治理盐碱地1万公顷;启动建设了百亩高产攻关田、千亩核心展示田、万亩示范田和十万亩辐射带动田,总辐射带动面积200万亩。投资670万元,实施了标准粮田二期工程、测土施肥和生物防螟项目建设。大力推行玉米大垅双行播种技术,优质高产耐密型品种覆盖率达到100%。全省在我县召开了春耕生产现场会。目前苗情长势好于往年,如果不出现严重自然灾害,今年有望又是一个丰收年。
实施现代牧业发展攻坚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牧业小区奖励;投资900万元,加强防疫基础设施和防疫员队伍建设,确保重大疫病免疫密度达到100%。计划新建标准化牧业小区377个,必保300个,已开工建设210个。全县畜禽发展到1.06亿头(只),同比增长23%;肉类总产量达到31.3万吨,同比增长17.4%。我县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确定为中国首个优质肉食品生产基地。全省在我县召开了畜牧业发展现场会。
实施农田水利建设攻坚战。总投资7.62亿元的松城灌区配套设施改造工程,正在顺利推进,启动资金已经到位。投资450万元,实施了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打机电井260眼。投资1700万元,正在对头道岗、共青团、放牛沟、上河湾、窖坑5座水库除险加固。投资2384万元,正在治理二松和伊通河的险工险段。
实施农业机械化攻坚战。争取国家政策补贴3050万元,新购置拖拉机1200台,其中新增大中型拖拉机700台。全县农机保有量达到7.7万台,农机总动力达到67万马力,新增7万马力。确定了合隆镇陈家店村、开安镇石场村、杨树林乡东白令村和烧锅镇齐心村为全程农机化示范区。
实施组织化进入市场攻坚战。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0个,新增72个,吸纳农户3.1万户。全县农村经纪人发展到7550人,新增850人。总结推广了开安富强生猪、合隆众一畜禽、*镇胡萝卜等10个合作社的经验。
实施农民增收攻坚战。全县发放普惠性政策补贴和项目补贴60848万元,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716元。劳务输出21.9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3.2亿元。全县小型加工业专业屯发展到231个,新增7个;专业户发展到10727个,新增582个;实现产值6.97亿元,新增55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45元。
同时,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合隆镇、*镇、伏龙泉镇被省里确定为重点建设镇。美化绿化村屯200个,绿化面积406公顷,完成农防林更新改造194公顷,完成农防林补植300公顷。已建成农用沼气池1200个。
3、围绕打造东北历史文化名城,城市建设步伐继续加快
狠抓城市工程建设。投资8000万元,正在建设龙湖路、利民路、解放路和建设路,大修德彪街、古城街中段、黄龙路和解放街南段,改造中兴街、金盾街、兴华路东延长段,铺装人行步道12.3万平方米。正在改造棚户区12个地块,完成拆迁13万平方米,开工建设楼房50万平米。人民公园二期工程,完成了绿化补植和人工湖深挖,完成土方16万立方米。龙府广场正在完成收尾工作。垃圾处理场完成了前期工作。污水处理场二期工程,正在购置安装设备。室内体育馆即将竣工。引天然气入城工程新铺管道5公里,管道总长35公里;新发展天然气用户4310户,总用户达到1.5万户。龙翔商贸广场正在紧张施工。*宾馆、佳佳乐购物中心、龙府酒店和水源路餐饮娱乐街已全面投入运营。
狠抓县城美化绿化。重点抓好宝安路、宝塔街中段、*大路东段、人民公园和雪花路的美化绿化工作。共植树33万棵,栽植花卉100多株,种植草坪5公顷,新增绿化面积3公顷。
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开展了创建省级卫生城活动,组织3500多名机关干部集中清运垃圾2100立方米。对6条主要街路全面实行垃圾袋装化管理。打掉非法广告案件23件,抓获12人,清理街路流动商贩115个,整治街路不规范牌匾1241块。整治“五小”、“六边”不规范店铺76个,取缔无证旅店1个。创城活动正在向纵深发展。
4、着力改善民生,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制定实施了《2009年民生行动计划》,重点办好98件实事。并把民生工作尽力向基层延伸,各乡镇计划办好106件民生实事。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2773人,开发公益性岗位70个,下岗失业再就业1780人。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达到31886人;失业保险保持3.5万人;职工医疗保险4.33万人,参保率为94.1%;居民医疗保险14.77万人,参保率为91.3%。新增城镇低保1006人,农村低保1100人。救助贫困户、贫困学生、慈善义诊等3.5万人。正在建设薄弱校30所,整合撤并村小7所,改造危房1万平方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5.65%;完善3个卫生服务中心,正在新建3个计生服务站。正在筹备开展“黄龙府文化周”、“文化四下乡”、农民文艺汇演及体育比赛活动;完成了一部黄龙戏剧本创作,正在排练;利用庙会举办了武术、秧歌、地方戏等专场演出活动。恢复了*广播电台播出,重建了29个广播站,发展卫星广播村屯18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5000户。正在改造县级公路53公里,新建“村村通”公路200公里。计划改造农村泥草房19240户,已改造完工13600户。县城253套廉租房,已完成主体工程;洼中高农场118户廉租房,已建成78户。
5、立足促进*和谐稳定,政府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开展了安全年活动。全县排查治理生产安全隐患731个,整改率达到100%。发生火灾事故486起,同比下降4.8%。社会治安形势比较平稳,命案破案率达到100%。加大对违规违章车辆查处力度,治理违规车辆226台次。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全县没有发生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认真抓好工作。落实领导干部轮流接访制度。先后召开3次联席会议,集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一些多年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逐步化解,集体访、越级访批次明显下降。认真办理省市县长公开电话,群众满意率达到90%以上。
广泛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对政府工作的意见或建议。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12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意见51件,办理政协委员提案和建议48件,办复率达到100%。
加强政府班子行政能力建设。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集中解决了与科学发展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制定落实了经济、民生、部门岗位和财税工作目标责任制。坚持县长例会制、政府常务会议制和现场办公制,强化了协调调度和跟踪问效,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上半年,我县经济运行出现了企稳向好、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有的项目建设进度缓慢。大连成达、山东鲁能、广东工业园等项目建设势头不猛,特别是大连松源玉米项目还没有开工。二是部分企业生产要素紧张。资金短缺,融资困难,原料供应不足,影响了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三是建设牧业小区积极性有所下降。受畜禽价格波动、贷款困难、奖励政策调整等影响,建设牧业小区的积极性减弱。四是财政保障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地方级财政收入基数较小,尽管增幅较大,但是净增财力非常有限,财政支出面临较大压力,除保工资、保运转外,其他支出保障十分困难。
二、下半年经济形势分析
经过认真分析,我们认为,下半年我县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很多。一是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中央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措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大幅度调整。现在经济界对经济态势意见基本一致,中国经济下滑已探底反弹,但不确定性因素仍然存在,特别是实体经济仍面临较大困难,上半年货币供应量过大,下半年可能微调但不会出现大缩大紧的局面,如果经济危机加剧,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调控仍有较大空间,欧洲、美国货币利率已降至1和0.5,基本没有空间,而我国是5.1,银行存款准备金率是15.5,这两项指标仍存在较大空间。这对我们充分利用农畜、矿产资源包装申报项目,争取专项资金,引进大的战略投资者和国内外知名企业到*创业发展,带来了长期利好机遇,也为我县解决中小企业发展资金瓶颈问题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县资金缺口较大的永固水泥、欣业包装、鸿达机械、新安药业等企业,通过各方面积极努力,下半年有望解决贷款问题。二是从省市发展战略重点来看,全省县域突破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进一步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强化工业集中区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力推进全民创业,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下大力气解决民生问题。长春市还要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全面启动招商引资九个月攻坚战,继续抓好县域突破,全力以赴改善民生。省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重点,不仅给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还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支持,我们完全有理由放开手脚大干快上。三是从我县项目建设情况来看,下半年,我县将出现项目开工建设高峰期。松城灌区配套设施改造项目,正在进行招投标,近期能开工建设。华能热电项目,年底前实现一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明年二月实现另一台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大连成达项目,年底前可完成5万吨冷库和两个车间主体建设,部分车间投入生产。山东鲁能热电项目,正在建设主厂房、循环水泵坑、锅炉房、除氧间、冷却塔等,年底前可实现一台机组发电。还有一批大项目也正在紧张开工建设。四是从我县项目储备情况看,通过上半年多次走出去叩门招商,我县签约、洽谈了一批大项目。油母页岩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多次与中国神华、香港新能源等知名企业进行接触和洽谈,目前初步与香港新能源达成了意向,这个项目省里批准后,就可组织实施。还与龙源风力发电、双汇、雨润、宝迪、界龙等大项目进行了跟踪洽谈。这些大项目的储备,将为下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项目建设奠定良好基础。五是从企业发展态势来看,出现了企稳向好的发展势头。新大石油百万吨炼油项目,在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利好的形势下正式投产,年可生产成品油90万吨,实现产值55亿元,税金3亿元。还有华润啤酒、显锋药业、合成材料、青岛康大、辽宁曙光等企业也保持着较好的发展势头。这些有利因素,使我们下半年有条件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同时,分析中我们也感到,下半年经济形势也存在着很多变化和不确定性因素,形势依旧严峻,不容乐观。一是要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好。尽管金融危机对我县影响相对不大,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但我们必须看到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未结束,全球经济何时见底反弹还没有明确的判断,我县石油化工、汽车配套、服装加工等企业还面临着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压力。二是要完成省市给我县下达的经济指标仍有很大难度。今年我县地方级财政收入要完成4.06亿元,上半年仅完成47%,还差2.13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要完成220亿元,上半年仅完成33%,还差147.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要完成104亿元,上半年仅完成38.5%,还差64亿元,下半年仅有7、8、9、10四个月有效时间,按天算每天需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0万元,任务相当艰巨。三是要认识到长春市外市(区)给我县带来的压力。上半年长春市外县(市)区五项经济指标排序中,除财政收入排在首位外,我县其他四项指标位次基本上是中等水平。而排在我县前面的(市)区正在快马加鞭,高速发展,排在我县后面的(市)区,正在奋起直追,迎头赶超。这些(市)区的竞相发展,使我们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四是要认识到我县财政支出的压力。五是要认识到农业生产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尽管上半年农作物长势良好,丰收在望,但是据气象部门预测,下半年有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不能排除发生局部洪涝、冰雹和早霜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恶劣天气,将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下半年我们一是要积极争取新大石油原油指标;二是要跟踪油母页岩综合开发项目;三是要积极争取华润啤酒扩能;四是要积极推进华能热电项目二期工程。
20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综合分析今年经济形势,全县直机关面临着良好地发展机遇和条件。中央倍加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见,莘县在市委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综合分析今年经济形势,全县直机关面临着良好地发展机遇和条件。中央倍加重视“三农”问题,出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意见,莘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工业、农业和城镇化建设等工作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今年年初县委工作会议提出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全县上下思想认识更加统一,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县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呈现出风正、气顺、心齐、劲足的可喜局面,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具体分析汇报如下:
一、上半年莘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重点,破解难点,培植亮点,着力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全县经济呈现出平稳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经过调查分析,2006年上半年全县GDP预计完成48.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长8.2%,第二产业增长21%,第三产业增长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8.25亿元,同比增长35%,地方财政收入78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84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上半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5.99亿元,比年初增加5亿元,贷款余额25.08亿元,比年初增加2亿元,税收合计完成13990万元,同比增长2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增长的主要因素是:
(一)突破工业成效显著,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大力培植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古云和县城两个工业园区,着力推进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工业发展明显加快。2006年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预计完成工业增加值14.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1.8亿元,利税4.51亿元,利润3.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9%,67.1%,74.4%和146.7%飞泰、莘星、华祥热电,电业公司、东方特钢、阿华、新嘉华、三威8家骨干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1亿元,利税6525万元,利润3482万元,分别占规模企业的14%、15%和10%。全县民营企业总数达到10453家,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预计17.7亿元,税收完成1。1亿元分别增长48.7%和30.1%。平均每个乡镇税收额预计增160万元。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预计完成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9.4%。
(二)“三农”工作得到加强,农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对“三农”工作始终紧抓不放,切实把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紧紧抓在手上,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夏粮总产6.3亿斤,比上年增加823万斤,创历史最好水平。蔬菜面积33.25万亩,比上年同比增加5.55万亩,总产33.13万斤。比上年同比增加10.19万斤。食用菌产业走出了高产、高效、多品种发展的路子,全县食用菌种植面积达360万平方米被评为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县。新发展精品水果1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350公里。全县肉类总产量上半年预计总产9。8万吨,禽蛋总产4.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9。2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9.7%。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65个。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政策。直补粮食资金及时到位,减轻农民负担2500多万元,相对增加农民收入。抓好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工程,全县下派117人,促进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在外务工人员保有量18多万人,上半年收入可达4.2亿元。经测算2006年1-6月份农业增加值为14.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
(三)商业和对外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县中心市场新增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入住商户500多户,其中世纪佳华超市营业面积6000平方米,是全市县级面积最大的超市。美食休闲一条街运作良好,初见成效。农村贸易营业额过千万元的市场5家。预计上半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5亿元,同比增长20%。进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全县1-5月份出口总值1110万美元,同比增长5.3%。
(四)“双招双引”实现新突破,投资保持较快增长。莘县把“双招双引”增加投入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创新招商方式,注重招商质量,开展集中招商月活动,组织了赴日、韩、港、美、澳等境外招商。1-5月份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亿元,同比增长41%,其中工业投入完成8。9亿元,同比增长28.5%。华祥热电、三威玻璃毛坯管,东海雁塑料制品、冠华大豆蛋白、新嘉华二期、澳登双饱菇加工、广庆塑编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特别是立足古云盐矿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盐化工项目,市政府与中国神力集团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在城区,高标准建设了政府街,改造了北内环、东环路北段和工农路,新华路北段开始施工,中心市场三期工程进展顺利,加快了污水处理厂建设,顺河公园正在紧张施工。预计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5亿元,同比增长35%。
(五)财政、金融运行平稳。由于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县财政、税收、金融各项增幅的稳步提高。2006年上半年经部门预计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800万元,同比增长22%,地方财政支出16940万元,同比增长24%;全县各项税收完成13990万元,同比增长23%;全县各项存款余额45.99亿元,贷款余额25.08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5亿元和2亿元。
尽管全县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许多经济指标创多年来最好水平,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先进市县相比,差距仍然较大,经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一是经济总量小,结构性矛盾突出。第一产业比重仍然偏大,二、三产业比重仍然偏小。工业基础差,缺乏具备支撑带动作用的大企业项目。传统产业多,高创税汇企业少。农业标准化水平仍然偏低,农副产品加工能力不足,终端市场开拓不足。二是投资质量不高,经济发展后劲亟待加强。投资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一般项目多,高新技术项目投资少。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科技进步比较薄弱。大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工业终端产品少,缺乏有竞争力的名牌产品。针对以上问题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今年下半年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预期目标
做好今年下半年的经济工作使其快速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县委确定的总体思路和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根据省、市对经济工作的要求,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务必迈出实质性步伐;二是根据经济工作的主线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是全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四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因此2006年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是:
(一)凝心聚力发展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工业落后是制约经济跨越发展的根本因素。必须把发展工业放到各项工作的首位,上下一心,全神贯注、集中力量、大力实施“工业立县、工业强县”战略,突出“大、高、快”,充分发挥基础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优化工业结构,努力构建以骨干企业为支撑,高新技术为先导,工业园区为平台、循环经济为方向的工业经济新格局,建设具有莘县特色的工业体系,增强全县经济整体素质和综合实力。一是更加注重骨干企业培植。要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培植骨干企业的意见,今年实缴税金过500万元的企业达到12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8家,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纺织印染、大豆蛋白、玻璃制品、特钢制造、塑料编制、热电联产等优势产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形成集群优势,以增长一批新的增长点,预计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利税8.8亿元,利润5亿元,分别增长26%、29.4%、31.5%。二是更加注重工业园区建设,古云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县城工业园区是我县工业经济的最大平台,县委今年把两个园区纳入目标管理实行单独考核,其目标是古云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投入10亿元,新增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31亿元和4.1亿元;县城工业园区要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亿元,新增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达到15亿元和1.2亿元;三是更加注重民营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发展是县域经济的主体。今年全县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2亿元,利税达到15.5亿元,平均每个乡镇民营经济税收新增312万元。四是更加注重科技自主创新。要逐步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争取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
(二)着力发展新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2006年下半年要巩固扩大全县特色农业优势,继续围绕瓜、菜、菌、果、牧五大主导产业,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农业,打造莘县农产品品牌。今年全县新增蔬菜面积5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和弓棚2万亩,食用菌面积发展到500万平方米。积极发展林果业,新发展精品果园1万亩,速生丰产林5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20万亩,加快发展养殖大户和规模饲养场,畜牧产值达到14亿元。要进一步稳定粮食生产,抓好优质小麦基地建设,提高粮食生产效益。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健全农业标准体系,质量监测管理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治体系。今年全县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品种达到22个,种植面积42万亩。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支持金牌实业、澳登农业、光华鸽业、科瑞特生物等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真正推进莘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预计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00元,同比增长10%。
关键词 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因素;对策
Abstract At present,China's relatively low income level of farmers and slow growth have becom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problems facing the. To strengthen the fundamental role of agriculture,the maintenance of stability and support for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the urgent need to thoroughly investigate the income of the farmers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slow growth faster way to increase the income of farmer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nd income of the farmers affected income growth for farmers on the basis of constraints,some farmers increase their income for resolving the curre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words Income of the farmers;The status quo;Constraints;Countermeasures
农民收入问题是当前“三农”问题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党的十六大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问题。农民收入不仅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民长期增收困难,会严重挫伤生产积极性,进而会影响农产品的供给,使农民压缩消费支出,造成农村市场继续疲软,使国民经济失去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农民不富裕,农村难稳定,农业现代化也无从谈起,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正逐步显现出来。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村稳定和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迫切需要深入探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和较快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
一、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一)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呈递减趋势
农村改革近30年来,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4元提高到2000年的2253元,年均增长7.43%(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总体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分阶段看,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地呈现出阶段性递减的趋势。1978-1984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7%,1985-1988年为4.9%,1989-1991年三年国民经济治理整顿期间为1.9%,1992-2000年为4.6%。尤其是1997-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四年下降,分别比上年下降4.4、0.3、0.5、1.7个百分点,增长率从1996年的9%下降到2000年的2.1%,年平均增长率仅为3.7%。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连续四年下降,还是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第一次。2001年农民的实际增长率为4%(扣除物价上涨因素),有所反弹,至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经过2004、2005、2006连续三年增长6%以上,达到3587元,比上年增长7.4%,是1985年以来首次实现连续三年增幅超过6%。但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使农村居民收入在居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持续下降。1997年至2005年,农村居民收入年均增长4.6%,比GDP低4.3个百分点,比城镇居民收入低3.5个百分点[1-5]。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扩大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之比,1978年为2.57:1,到1983年一度缩小到1.70:1,此后一直呈扩大趋势。到1994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达到2.86:1。1994、1996两年,政府大幅度提高粮食收购价格,刺激了农民收入增长,到1997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再度缩小为2.47:1。此后,又呈扩大趋势,到2000年,扩大到2.79:1。2001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仍超过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到2.90:1。2002-2006年,城镇居民收入进一步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到2006年为3.28:1。目前的城乡收入差距不仅超过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而且超过1994年的2.86:1,为历史之最[6]。
(三)不同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拉大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1997-1999年,东部9个发达省市(不包括河北省、海南省)农民收入年递增3.86%,中西部19个省市农民收入年递增3.16%,区域差距再度扩大。1999年,中西部19个省市区的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全国平均数低16.2%,比东部9个发达省市低41.1%。2000年,收入最高的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253.67元,最低的贵州省(自治区除外)为1374.16元,前者是后者的3.1倍。农民现金收入的地区差距更大。2000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381.56元。其中,中部9个省平均2170.6元,比全国平均水平数低8.9%,较东部地区低40.5%;西部10省区市平均为1605.8元,比全国平均数低32.6%,比东部地区低56%。最高的浙江省为4863.37元,是最低的贵州省1136.38元的4.3倍。2005年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最高,为5123元,其次为中部地区,为2815元,西部地区最低,为2508元。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的差距由2004年的1999元扩大到2005年的2308元,差距拉大了309元;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由2004年的2281元扩大到2615元,差距拉大了334元[7]。
(四)不同经营类型农户、不同收入农户收入不平衡
一方面以非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户收入在增长,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户收入增长不多甚至减收。国家统计局农户抽样调查资料表明,2000年,纯农户、农业兼业户、非农业兼业户和非农业户的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933元、1980元、2805元和5135元,这四类农户占农户总数的比例分别为19.2%、48.1%、29.4%和3.3%。其中,纯农户和农业兼业户的收入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4.2%和12.1%,比收入最高的非农业户分别低62.4%和61.4%。1998-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162元增加到2253.4元,年均增长1.39%。同期,纯农户和兼业农户的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34元和2031元降到1933元和1980元,年均分别下降1.68%和0.84%。以农业经营为主的农户收入减少,主要是因为1998、1999、2000年,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连续三年净减少。1998-2000年,全国农民人均农业收入分别为1191元、1139.4元和1091元,分别比上年下降2.4%、4.3%和4.3%。同期农民人均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分别为292元、882.1元和784元,分别下降1.5%、5.1%和11.1%。另一方面,少数高收入农户的收入在增长,多数低收入的农户的收入增长不多甚至减收。1996-200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500元以下的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由2.53%扩大到2.64%,人均纯收入在2500元以上的高收入户比例,则从24.67%上升到35.45%。将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按纯收入进行五等份分组(每组各占总户数的20%),2000年最低收入组农户和较低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是802元和1442元,分别比上年下降了6%和0.6%。中等收入组农户、较高收入组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是2005元、2768元和519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3.3%和6%。收入越低,增长越难。此外,农村居民家庭的基尼系数由1996年的0.32扩大到2000年的0.35;据对全国31个省(区、市)6.8万个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3751,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高于上年提高0.12个百分点的幅度,表明农户间收入差距拉大。工资性收入对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日益突出。2005年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收入分配差距形成的影响率为50.7%,工资性收入的影响率为40.9%。与1990年相比,家庭经营收入的影响率下降了13.9个百分点,工资性收入提高了12.6个百分点。以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群体主要受家庭经营收入差异的影响;以非农业收入为主的农户群体主要受工资性收入差异的影响[8-11]。
二、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速持续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农业和农村经济内部的原因,又有来自农村之外的影响。
(一)非农产业发展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减弱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非农产业曾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源泉,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人数无论是绝对数还是占当年农村劳动力总数的相对值,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1996-2002年,乡镇企业就业人数有所下降,最大降幅达804万人,而且乡镇企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比例由1996年的29.83%下降到了2002年的25.44%,下降了4.39个百分点。但目前乡镇企业的就业规模才仅相当于1995年的水平。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乡镇企业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效应在逐渐减弱[12,13]。同时,农民进城打工的门槛抬高。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农民跨区域流动,大量进入城市择业,进城打工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途径。但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城镇下岗职工人数增加,城镇失业显现并日趋严重。为了减轻自身的就业压力,许多城市或明或暗地出台了一些对农民工使用的限制政策。城市的就业保护使得城镇吸收农民工的大门开始变窄,减少了农民在城镇就业的机会。外出务工农民的工资水平也呈下降趋势。据对四川和湖南两个劳务输出大省的调查,2000年农民外出务工的日平均工资下降了5%左右。目前进城务工的多数农民工的月工资在1000元以下,据统计,全国农民工外出务工月平均收入在2006年达到946元,同比增长9.9%,上海的农民工可以达到1000多元月收入,福建就只有七八百元,中部打工者的收入可能更低,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工资差距达2-3倍。
(二)农产品供求关系改变对农民增收形成了制约
农村改革初期,农产品供给绝对短缺,农民增产的农产品都能卖出去,且市场价格也没有因产量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增产就能增收,农业增产的农民增收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但在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产品的供求格局从过去的长期短转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甚至出现了地区性、结构性相对过剩。农产品供求关系的改变,使农业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市场需求的制约,增产与增收不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生产多少产品不单取决于农民有多大的生产能力,还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水平,超越市场需求的增产,将带来增产不增收或增产多、增收少甚至增产减收的结果。测算表明,农民收入增长对农产品产量增长的平均弹性呈明显下降态势,1978-1984年间,农民收入增长对农产品产量增长的平均弹性系数为2.05,1985―1990年间降为0.82,1991-1998年间再降为0.65,90年代比80年代初期下降了2/3之多。这就是说,在目前的市场供求状态下,农产品产量每增长1%,所能带动的农民收入增速要远小于1%,增产对增收的效应只相当于80年代初期的1/3[14]。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影响农民增收
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速减缓,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有密切关系。发展经验表明,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加工型农产品的需求量会明显增加。农产品加工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自身的收入弹性,开拓农产品的市场需求空间,而且可以延长农业的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增收能力。以普通的土豆为例,土豆加工成淀粉,可增值30%;加工成粉条,可增值80%,加工成麦当劳餐店的薯条,可增值15倍;加工成环糊精,可增值20倍,高的可达30倍。据统计,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都在90%以上,其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大都是农业产值的3倍以上,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劳动力一般为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6-8倍,而我国上述三个指标分别是30%、80%和5%左右,差距非常大。显然,在农产品供过于求的形势下,不提高农产品的加工率和加工水平,要提高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是很困难的。
(四)农村城市化滞后对农民增收十分不利
目前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30.4%,而世界平均水平为45%,发达国家为75%。相比之下,我国城镇化水平大为落后。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目前非农产业增加值比重已超过81%,城市人口比重至少应达到54%,而实际城市化水平比同等工业化水平国家滞后近24个百分点;同样,在非农产业就业比重达到50%的水平上,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应当为45%以上,而实际水平与同等工业化国家相差15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进程。这种格局带来的后果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包括土地和资金在内的各种农村资源和要素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和工业,而大量的农村人口特别是劳动力却依然滞留在农村、滞留在农业中,导致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缩小,土地分割不断细碎。统计表明,1990年以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每年以543万人的速度增长,净增加近6000万人;农户户数平均每年以191万户的速度增长,净增加1500多万户;农户平均的耕地面积则由1990年的7.98亩减少到2000年的7.35亩,平均每户拥有的耕地块数多达5.86块,其中耕地面积不足1亩的有4.16块,占耕地块数的71%,土地细碎问题十分突出。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农村劳动力总量大幅度增加,但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中出现了不断减少劳动用工量的趋势,这使得农业生产中的人地矛盾更加突出。根据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资料,1990年农户家庭粮食作物生产亩均用工为19.84个,2000年减少到16.43个,亩均减少3.41个。由于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业部门,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非常困难,2000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的人均GDP之比为18:82,这表明,按人头平均,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仅为非农业劳动力的1/5左右。这并不是因为农民懒惰、能力低下,而是因为农业中存在的剩余劳动力太多了,他们占用的资源太少了,大部分可用于创造价值和财富的劳动时间由于人均占用的资源太少而白白浪费了,这正是农民收入低的根本原因。换言之,正是由于城镇化的滞后,才导致了农业和农村的落后、农民收入增长的艰难。
(五)宏观经济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不可否认,近年来,为了扩大内需,启动国内市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扩张经济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为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加大对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增加农民的劳务收入创造了条件;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农林牧渔业的基本建设投资,投资比重由1996年的1.27%提高到1999年的2.4%,为增强农业的发展后勤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无庸讳言,从总体上看,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向城市倾斜,整个宏观经济政策环境仍不利于农民增收。比如,近两年国家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调整居民收入时,对城镇居民采取的增收措施较多而对农民采取的较少。1999年以来,国家给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人员增发工资、提高城镇居民社会保障三条线的支出水平等宏观调控措施,使得城镇居民的收入明显增加,而农民的收入还基本处在自然增长状态。在增加的国债的使用安排上,涉城的比重较大。又比如,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承担的经济负担差异很大,城镇居民畸轻,农村居民畸重,农村居民人均承担纳税额和社会负担大大高于城镇居民。再比如,我国农产品的生产者补贴等值(PSE)仍为负值,仍有大量的农业收入继续向非农业部门转移。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一)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减轻农民负担
各地在制定和实施改革方案过程中,必须全面贯彻中央有关农村税费改革的各项政策,坚持“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确保农民负担得到明显减轻,不反弹,合理确定农业税计费要素,规范税收征收管理行为,严格村内“一事一议”程序。同时,确保乡镇机构和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正常需要。
(二)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农民提前、产中和产后服务
一是发展和壮大龙头企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领头羊”。二是发育中介组织作为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点。三是以创新利益机制作为农业产业化持续发展的核心和重点。
(三)调整农产品供给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使农业发展目标从注重产量转向稳量提质上来
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①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供给充裕的时机,加快调整粮食品种结构。现在我国小麦总量接近供求平衡,但专用优质面包粉、糕点粉、水饺粉、方便面粉等都靠进口。而国际市场进口优质小麦的价格大大高于国产小麦的价格。如果经过几年的努力,使我国优质小麦也能满足市场需求,农民可增收百亿元;②要大力发展畜牧业。畜牧业在农业产业链条中处于“前拉后带”的重要环节,搞好了可以促进种植业、带动加工业,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粮食连年丰收,表明生产能力已经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发展畜牧业的时机已经成熟。使畜牧业真正成为一个大产业,这既可以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有效地转化粮食,缓解农民卖粮难;③应因地制宜调整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各地应根据自然地理条件特点,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产品区域生产布局,形成区域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并树立品牌意识,靠品牌开拓市场。这将成为各地农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15]。
(四)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投资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坚持一贯的方针,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财政资金、信贷资金、集体资金、社会融资和利用外资相结合。逐步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调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向,把粮棉主产区作为重点投入的区域。政府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方面的投资还应进一步增加,借此加快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在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在农村电网改造、粮库建设、道路建设、自来水、通讯设施等建设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基础设施建设中应尽量使用农民工,这样,既可以增加农民现金收入,又为农民增收打牢了基础[16-18]。
(五)调整乡镇企业结构,促进乡镇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目前乡镇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很多,但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低,是根本性的制约因素。因此,调整优化乡镇企业结构,提高其整体素质是乡镇企业走出困境,提高质量效益之关键。①要调整其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植根于农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要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林牧副产品的加工、储藏保鲜与运销,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在乡镇企业中的比重;②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包括旅游业、商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等,这是农民增加非农收入的有效途径;③调整技术结构,加强技术改造,推进技术创新,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条件成熟的乡镇企业应向高科技产业方向发展。这是提高乡镇企业整体素质之关键;④调整体制结构,强化管理创新,深化“二次创业”,转换机制,规范管理;⑤要把发展乡镇企业和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充分发挥乡镇企业的聚积效应,改变目前布局分散、低水平重复、结构趋同的不合理状况[13,14]。
(六)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就业结构调整,拓宽城镇就业空间
农民收入不高与农民数量多有很大关系。有关数据表明:我国70%左右的人口和50%的劳动力来自农村,而通过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农业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考察,我国农业实际所需劳动力只为现有劳动力的35%,许多农民处于隐性失业状态。因此,必须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减少农民数量。小城镇的发展可以带动人口、信息、资金等的聚积、流动和重组,产生对服务于生产、生活的运输、商贸、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等的旺盛需求,为农村第三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同时,发展小城镇还可以促进农村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重组,提高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进而提高收入水平。在推动小城镇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打破小城镇中传统的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和人口管理制度。对在当地有稳定收入、稳定职业和稳定居住场所的“流动人口”应予办理常住户口证,取消歧视性的限制政策;对新到小城镇落户的农民不应收取城镇增容费,并在子女入学、参军、就业等方面与原来的城镇居民一视同仁。另一方面,要加强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除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外,还应改革投融资体制,吸引各种投资主体参与小城镇开发[19]。
(七)充分利用世贸组织的“绿箱”、“黄箱”政策,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充分用足WTO的“绿箱”政策。所谓“绿箱”政策是指允许成员国对本国农业给予的不影响贸易价格的政府补贴,诸如农业科研、病虫害防治、环境保护、收入保险、自然灾害求助、农业服务等方面的补贴[20]。由于财力限制,在该项政策12种支持内容中,我国仅用了6种,补贴额总计为182亿元/年。因此,今后应当增加财政力度,用足补贴空间。根据“绿箱”政策,我国每年对农业的综合支持水平可达农业总产值的10%,按照2000年农业GDP为14212亿元计算,大概为1400亿元。这笔资金使用每年将为农民增加约700亿元的收入。所以,利用“绿箱”政策,充分发挥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资源优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启动农村的消费市场,从而消化掉过剩生产能力,使国民经济走出通货紧缩的困境,恢复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态势,这样农村劳动力才有机会不断转移到非农产业部门就业,进而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调整和用好“黄箱”政策。“黄箱”政策是指影响贸易价格的政府补贴,如对粮食等农产品提供的价格、出口或其他形式补贴。这类保护性补贴通常会对产出结构和农市场价格产生扭曲性作用。按照WTO规定,我国“黄箱”补贴范围限于农业总产值的8.5%之内,而我国现有的“黄箱”政策支持为每年2200多亿元人民币,离8.5%的限度约有1004亿元(即121亿美元)的支持空间[21]。由此可以考虑的策略是:由过去对中间环节的补贴,转向对农产品保护价以及与之关联的仓储建设和保管费用的补贴,转向对国家需要扶持与发展的农业生产经营项目的补贴,并且调整农业发展银行政策性贷款投向,发放农业产业化经营专项贷款,支持龙头企业和农民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充分释放其增收潜力。增加“以工代赈”资金规模,提高开发式扶贫的技术水平,总结推广小额信贷扶贫的经验和做法,增强扶贫资金在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水产业中的作用,为农民增收创造资金条件。
(八)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培育农村科技市场,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我国发展农业的经验证明,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对农业增产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我国农业科技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差10-15年,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42%,而发达国家达到了70%-80%。目前,我国农产品良种化程度、育种水平、水、肥的利用率、农产品的加工储存能力等,均处于较低水平。由于农业科技市场不完善,造成农业科研和农业生产的脱节。因此,应彻底加强农村科技服务市场体系建设,实施“科教兴农”的发展战略,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的力度。各地区应围绕地方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农副产品,引进、示范、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先进种养方式及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促进传统技术和高新技术结合,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农民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农村还有约8000万的文盲,这对于我国农业直面国际化挑战是很不利的。当务之急是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组织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工程”,使更多的先进适用技术进入农村基层和农户,使农民尽快掌握现代多项先进实用技术,提高科学文化素质[22]。
(九)改善农产品的流通渠道,减少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首先,应加强市场本身的建设,扩大农村集贸市场的规模,提高市场的硬件设施并且加强市场的规范管理。通过建立各种专业市场、批发市场,把千家万户的产品销售出去,把农民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运进来,做到建一个专业市场,培育一个支柱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是一个成功范例。其次,改变农民思想观念,破除“重农轻商”意识,引导一批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农民走上经商的致富之路,促进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的壮大,使之最终从农民中分化出来,形成一个特殊群体。再次,大力培植和发展农产品流通企业。对已初具规模的贩运户,应引导他们实行企业化经营,使其成为能够独立承担民事和经济责任的具有法人地位的市场主体,并从税收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对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社会力量打造流通企业的“航母”。最后,应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围绕农产品市场行情、需求趋势,切实做好分析、预测,为农业提供及时、系统、权威的信息服务,消除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信息瓶颈”。
参考文献
[1]柯炳生.关于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若干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05, 26(1):25-30.
[2]胡恒洋,刘苏社,张俊峰,等.“十一五”农民收入增长机制问题研究.宏观经济研究[J],2006(7):15-19.
[3]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1997-1998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5.
[4]韩俊.农村市场开拓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J].中国农村经济,1998(5):4-6.
[5]唐平.1997年农民收支及生活水平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1998(5):6-9.
[6]沈坤荣,张.中国农村公共支出及其绩效分析――基于农民收入增长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研究[J].农业经济导刊,2005(5):53-65.
[7]张车伟,王德文.农民收入问题性质的根本转变――分地区对农民收入结构和增长变化的考察[J].中国农村观察,2004(1):2-13.
[8]李伟克.劳务收入是农民收入的增长点[J].中国农村经济,1998(5):9-10.
[9]张红宇.如何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J].中国农村经济,1998(5):11-14.
[10]陈小玮.论农业贸易环境与农民收入的关系[J].农业技术经济,1998(2):14-17.
[11]靳光华,孙文生.新经济增长理论及其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启示[J].农业技术经济,1998(4):1-5.
[12]王胜利,李秉龙.乡镇企业资本密集型增长及其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7-20.
[13]王胜利.农民收入问题与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28(6):438-442.
[14]冷克平,邹红,唐琦.论农民增收的难点、成因及对策[J].经济纵横,2002(6):21-25.
[15]曹锦皮,陈佳.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1):4-5.
[16]董天菊,吴晓波,龚明文.农民收入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2(1):9-10.
[17]冯永安.实现“四化”工程促进农民增收[J].农业科技管理,2002(3):52-53.
[18]张英红.农民负担沉重的人为因素[N].长江日报,2002-5-30.
[19]李永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N].农民日报,2002-9-16.
[20]白光.世贸冲击波:WTO与国人的喜忧思虑[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
[21]张汉林.世贸组织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1996.
[22]戴小枫,孟宪学,刘渊,等.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要有革命性的突破[J].中国农学通报,1998(3):4-6.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1.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一季度,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发展态势,生产总值1212.6亿元,增长11.6%,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168.4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611.2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433.1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比重13.9︰50.4︰35.7,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进一步增大,完成增加值513.6亿元,增长16.1%,占GDP的42.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较好,据统计,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8.1亿元,增长35.0%。实现利税68.3亿元,增长8.8%,利润26.1亿元,增长3.0%。一季度,全省财政收入达到200.28亿元,同比增收44.5亿元,增长28.6%。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亿元,完成118.04亿元,同比增收29.4亿元,增长33.2%。
2.农业、工业生产形势向好,增长速度提高。一是农业有效应对冰雪灾害,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趋势。在我省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下,一季度,全省农业总产值283.2亿元,增长4.4%。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扩大。据调查,主要农作物种植面积比上年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增长2%左右。畜牧业快速发展。一季度,全省生猪出栏数和存栏数分别增长3.8%和3.6%,肉类总产量达70万吨,增长3.9%。渔业逐步恢复正常水平。一季度,水产品产量52.5万吨,增长7.4%。二是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园区集聚度进一步提升。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2.1亿元,增长22.1%。园区集聚度进一步上升,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34.3亿元,增长34.7%,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幅高3.5个百分点。
3.开放型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一是全省出口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25.71亿美元,增长47.4%。其中,出口总额13.68亿美元,增长40.1%;进口总额12.02亿美元,增长56.8%。加工贸易业快速增长,完成出口3.73亿美元,增长65.5%。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等高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快速增长,机电产品完成出口3.21亿美元,增长65.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92亿美元,增长1.9倍。二是实际利用外资不断增加。一季度,新签外资项目130个,合同金额9.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增长14.1%。合同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6家,外商投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699万美元,增长26.2%。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活跃,增资规模达3.26亿美元,增长39.3%。
4.投资、消费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500亿元,完成503.6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1.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6.7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比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69亿元,同比增长32.1%,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5.9个百分点。全省工业投资254.87亿元,增长65.7%,占全省50万元以上投资的54.5%,拉动投资增长28.3个百分点。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43亿元,同比增长20.2%,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为795.72亿元,增长20.6%,灾后重建带动市场涨幅明显。城乡市场全面旺盛。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64.1亿元,增长21.3%;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222.4亿元,增长19.0%,同比分别加快4.6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
5.民生工程取得进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9万人,同比多增0.6万人。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04.3元,增长14.6%。延续了近年来10%以上的增长势头,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受冰雪灾害、股市低迷等不利因素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出现较大幅度回落,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7元,增长2.6%。
二、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判断
目前,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国际市场原油、粮食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物价总水平仍然处于高位,通胀压力较大,制约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因素比较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的压力仍然存在,节能减排的形势依然严峻。
(一)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1.从国际经济环境看,世界经济增长的趋势放缓已成定局,我国的出口市场面临萎缩的风险。高盛公司最近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损失预计为1.2万亿美元,不久前美国公布的损失是9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损失是4600亿,是原来曝光的4倍。据预计美国次贷影响还不止这些,因为还有很多应对的措施没有到位,次贷危机使美国的房价下降、股市缩水。美国的经济拖累了全球经济,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预测,2008年全球经济的增长率是3.7%,比去年放慢1.2%,其中美国增长1.5%,放慢1.7%,欧盟是1.4%,放慢1.2%,日本是1.4%,放慢1.2%,实际上日本所受影响还远不是这个数量,因为日元也在持续升值,按照惯例,日元升值快,日本的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2.世界粮食、原油等初级产品的价格持续上涨。推动全球通货膨胀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已经不仅仅是工业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食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也格外引人关注,不少国家因为粮食的涨价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据专家判断,从全球粮食生产现状,至少要半年以后,食品的原料价格才会趋于稳定,从短期看,增加石油供应的潜力有限,非欧佩克国家新增生产能力虽然有所增加,但是欧佩克国家不愿意增产,稳定油价。专家们预计今年的油价不会低于每桶100美元,实际上现在的油价已经超过了120美元。
3.经济放缓、通胀上升两大风险同时存在,使各国的货币政策面临严峻的考验。从汇率趋势看,美国货币当局是希望美元持续贬值,以发挥减少巨额外贸逆差的作用,同时会保持与主要经济体密切合作,防止汇率过于增大。从目前来看,美元还会继续贬值。最近欧盟的通胀速度居高不下,在欧元区,欧盟现在希望看到亚洲区货币升值,希望亚洲区货币升值减轻欧元区压力。由此,这都将对各国的货币政策形成严峻的考验。
(二)国内经济形势分析
1.出口增速持续下滑。一季度我国的出口增长了21.4%,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增长了5.4%,对欧盟的出口增长了24.2%,同比回落了15%和10.3%,估计下半年的出口增速还有可能进一步下滑。
2.通胀压力增大,企业生产的成本面临较大的压力。一季度我国CPI同比上涨8%,高出上年同期5.3个百分点。这是最近十几年单季CPI涨幅首次超过8%,4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8.5%,涨幅比上月攀升了0.2个百分点。在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燃料动力价格也在加快上涨。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6.9%(3月份上涨8.0%),比上年同期高4.0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9.8%(3月份上涨11.0%),比上年同期高5.7个百分点。国内通胀压力增大,物价形势严峻。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威胁依然存在。美元贬值造成了相当多国际游资进入石油市场投机,油价连创新高,始终保持在高位增长;国际市场农产品供不应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小麦、玉米、大米等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持续攀升。铁矿石今年的协议价格又上涨了65%,矿产品的价格还会持续上升。煤炭的价格突然上升,今年以来煤炭的价格已经上涨将近50%。国际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对我国企业生产成本带来较大压力。
3.人民币汇率面临升值的压力。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升值已达到4%,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破7,现在预计全年升值要达到10%,汇率的上升必然会使大量的国际游资涌向中国,除了要发行人民币来购买这些外币以外,更难的就是这些游资如何控制,所以汇率上升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同时我们国家的利率也面临压力,现在利率调整面临两难的选择,调高必然进一步吸引热钱,不调当前的物价形势会更加严峻。
4.国内资本市场动荡。虽然印花税的下调股市总体反映不错,但用印花税来救市能不能见效还很难判断。股市的动荡目前还没有过去,因为经济增长还没有走入一个稳定持续增长的阶段,国际环境影响仍在制约着我们。
三、2008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走势的判断和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一)2008年上半年经济走势的主要判断分析
1.经济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由于经济继续处于经济周期的快速增长期;我省基础设施和投资软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省委省政府多年来重视招商引资的政策所取得的成果,带动效应进一步显现。一季度,新签外资项目130个,合同金额9.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5亿美元,增长14.1%。合同金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有16家,外商投资项目平均投资规模达699万美元,增长26.2%。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活跃,增资规模达3.26亿美元,增长39.3%;我省民间投资和消费市场趋于活跃。一季度,民间投资完成额271.6亿元,增长43.9%。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6.43亿元,同比增长20.2%。城乡市场全面旺盛。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264.1亿元,增长21.3%;农村市场(县及县以下)实现零售额222.4亿元,增长19.0%,同比分别加快4.6个百分点和4.0个百分点。这些都将促使我省下半年整体经济走势处于高位运行。
2.工业生产仍将平稳较快增长。总体看,我省目前煤、电、油、运生产能力较好,不会形成制约。国内、国际贸易的持续较快增长,外部需求继续走旺。一季度我国出口增长了21.4%,其中对美国出口增长了5.4%,对欧盟出口增长了24.2%;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的投产和储备使得我省工业生产后劲仍然很足。截至到2月份,我省工业园区招商签约资金完成410.88亿元,园区内工业企业数达到了7250个。一季度,我省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05.39亿元,新开工项目902个,这些都将继续促进我省工业生产的较快增长。一季度,我省发电量116.71亿千瓦时,增长19.5%,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我省工业生产已经开始加速。
3.投资增速将继续高位运行。由于受以下因素影响,我省投资将会继续高位运行。一是全省环保投入加大,大批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二是冰雪灾害灾后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三是地方政府换届,投资增长的体制性冲动依然存在;四是多数行业企业利润增加较快,资金充足。1-2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8.1亿元,增长35.0%。实现利税68.3亿元,增长8.8%,利润26.1亿元,增长3.0%;五是企业家信心指数仍保持高位。根据景气调查,一季度全省企业家对当前本行业总体运行状况的判断持乐观及一般的认同率为92.01%,认为不乐观的占7.89%,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6.79。
4.消费需求将进一步升温。促进消费的有利因素有:一是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随着提高农民工工资、增加离退休人员工资和建立新型合作医疗等一系列民生工程的落实和国家对社会保障利民政策的出台,居民消费将逐步减少顾虑,继续升温;二是就业状况继续改善,将会对增加居民收入、稳定收入预期、扩大消费支出产生重要影响。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9万人,同比多增0.6万人。一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204.3元,增长14.6%,延续了近年来10%以上的增长势头,同比加快1.5个百分点。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8.7元,增长2.6%。但住房价格、资本市场动荡、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预计还将进一步显现。一季度,我省商品房施工面积同比上升了21.4%,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了21.1%,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17%,这说明居民对住房价格拐点预期增强,处于持币观望状态。资本市场动荡,居民收入缩水。从去年到今年一季度股指已经完成了从6000多点到3000多点的“腰斩”,近13万亿元市值的灰飞烟灭。一季度,基金净值缩水达6000亿元左右。一季度,我省CPI同比上涨8.2,居民通胀预期增强。
5.利用外资可望继续平稳增长,外贸出口增速可能放缓。虽然受美国次贷和国际原材料价格上升影响,但是国际资金仍然较为充足,跨国投资仍然十分活跃,再加上我国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吸引,我省承接产业转移的势头仍将较好。我省目前正着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对外引资仍将保持较大的吸引力。同时,由于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世界经济放缓、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加,国家对外贸顺差加大调控力度。据统计,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的损失预计为1.2万亿美元,不久前美国公布的统计是900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损失是4600亿,是原来曝光的4倍。据预计美国次贷影响还不止这些,因为还有很多应对的措施没有到位,次贷危机使美国的房价下降、股市缩水。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突破7。这些因素都不利于外贸出口,可能影响我省出口增长。
(二)2008年上半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在以上分析判断的基础上,运用经济计量分析模型测算,我省2008年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预测结果是:
2008年上半年,我省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GDP增速可达13.0%。其中,一产增速4.8%,二产增速17.2%,三产增速11.0%;工业生产平稳较快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可达23.5%;投资增速继续高位运行,预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30.0%;消费稳步提高,预计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7.3%;预计出口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增速53.5%,其中出口增速51%。实际利用外资增速24.3%;财政总收入增速30.0%,地方财政收入增速31.0%;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8.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14.7%。
四、政策建议
1.根据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快调整投资结构。根据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加大投资结构调整力度,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行业,大力调整投资结构,集中资金确保关系全省发展后劲的一批重大项目及时开工建设。要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大型装备制造业、运输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和中医药产业、新材料工业、新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同时,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加大对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的倾斜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
2.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加快招商引资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化。一是在招商引资中,坚持统筹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注重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扩大外商投资领域,鼓励外商投资我省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电力、市政、环保等基础产业或基础设施,引导外资投向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积极引进外资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造,盘活资产存量,提高竞争能力。围绕已有的引进项目,制订配套项目引资规划,有针对性地加强引资工作,同时,加强招商引资项目的储备工作,为招商引资的长期平稳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避免大起大落。内外资并重,在内资引进和外资引进中,实施同等的所得税、土地、软硬件基础环境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二是针对国家对外贸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以及出口产品结构的控制,以及全球经济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将趋于放慢等因素,制定积极的政策,大力培育我省新型、高附加值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调整我省出口产品结构,转向高端产品主导型的现代化出口产品结构。
3.调整产业结构,依托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落实产业政策,按照国家要求,努力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五小”工业企业和过剩生产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环境容量的变化,坚持以能源消耗少、经济效益好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装备制造、农产品加工、清洁能源、高技术产业等特色产业。依托我省各大矿藏产地,打造我省特色产业基地,同时,依托南昌、九江等中心城市,做大做强支柱产业。依托南昌、九江、赣州等城市,加快发展信息、物流和金融等生产业,建立重要区域集散中心,大力发展服务业,引领全省产业结构升级。
4.改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经营外部环境,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加大财政对融资担保的支持力度,降低融资成本,真正发挥好融资担保机构的资金服务平台作用。同时,大力发展和引入风险投资机构,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保障能力。二是要加大对重点行业,特别是因国家环保、产业政策门槛提高而受影响的行业领域的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通过创新变“压力”为“竞争力”。三要出台并落实有利于增加就业的土地、财税等政策,减轻因劳动力综合成本上涨而增加经营压力的中小民营企业负担。四要积极研究国内市场。随着宏观调控不断深入,在经济增长动力由过分倚重“外需”向扩大“内需”调整过程中,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培育壮大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提升企业竞争力。
5.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启动农村消费。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小城镇建设、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县域经济发展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要本着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在财政、税收、金融、信贷、投资等一系列政策上,支持县域经济,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上半年,我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省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认真落实“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按照省委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要求,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全省经济社会呈现“好字当头,快在其中”的良好发展势头。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
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3752.03亿元,增长14.3%,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35.99亿元、*7.53亿元和1408.51亿元,分别增长3.6%、18.0%和11.8%。各设区市经济全面增长,增幅分别为:宁德17%、莆田16.5%、漳州15.6%、厦门14.5%、泉州14.4%、三明14.2%、龙岩13.9%、南平13.8%和福州13.3%。
(一)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产业化进程加快。上半年,全省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7.70亿元,增长4.1%。农作物生产稳中有增。春收粮食38.88万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单产较去年提高3.7公斤/亩。水果产量116万吨,增长8.4%;春茶产量7.5万吨,增长15.4%;食用菌94.1万吨,增长14.4%。林业经济较快增长。截至6月30日,全省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207.1万亩。全省非公造林面积170万亩,占造林总面积的82%,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商品材产量241.30万立方米,增长15.0%;商品材销量251.6万立方米,增长21.5%。人造板生产228.20万立方米,增长40.6%。畜牧业、渔业生产保持稳定。肉蛋奶总产量128.57万吨,增长3.8%。其中肉类总产量98.97万吨,增长4.7%;禽蛋产量20.84万吨,增长3.1%;牛奶产量8.60万吨,下降3.9%。水产品产量273.81万吨,增长0.7%。其中,海洋捕捞产量77.83万吨,同比增产0.97万吨,增长1.26%;海水养殖产量164.84万吨,同比基本持平。淡水产品产量31.14万吨,同比增产0.94万吨,增长3.10%。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新发展。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总产值214.48亿元,增长16.2%;完成销售收入166.74亿元,增长15.0%。带动农户170.42万户,增长5.1%;农户从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收入42.57亿元,增长12.8%。
(二)工业生产持续向好,经济效益逐步提升。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536.46亿元,增长20.6%,比上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三大主导产业增速快于去年。共完成增加值556.54亿元,增长19.6%,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分别实现产值157.18亿元、240.79亿元和158.56亿元,分别增长12.5%、26.1%和19.1%。新投产项目明显增加。全省新投产工业企业533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98家,完成工业增加值108.28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增长2个百分点。民营工业的地位日益凸显。全省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10431家,共完成增加值801.1亿元,增长23.5%,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幅2.9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长11.9个百分点。内销的拉动作用增强。全省内销产值3884.91亿元,增长29.7%,内销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68.2%提高到70.8%。各生产要素保障有力。生产原煤913.75万吨,增长12.4%,6月底重点企业原煤库存227万吨,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分公司库存成品油19.21万吨,其中汽油可售15.4天,柴油可售12.4天,有效保证了生产生活需要。全省发电量476.95亿千瓦时,增长16.2%;全社会用电量456.38亿千瓦时,增长16.3%。工业经济效益持续提高。上半年,全省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8.49,同比提高11.37个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51.63亿元,增长24.3%,增速提高10.6个百分点。6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两金占用1635.03亿元,占流动资产比例同比回落0.5个百分点。其中,应收账款1145.62亿元,产成品库存额489.41亿元。
(三)服务业发展较快,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上半年,全省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08.51亿元,增长11.8%,服务业占GDP比重为37.6%。交通运输业稳定增长。完成增加值278.63亿元,增长9.9%。全省货运量2.4亿吨,增长12.4%,货物周转量增长13.8%,客运量增长46.3%,旅客周转量增长16.1%。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1.14亿吨,下降0.7%;港口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完成323.65万标箱,增长19.4%。旅游业发展形势较好。接待入境游客132.01万人次,增长8.7%。其中,接待外国人、台胞、国内旅客分别增长11.6%、8.7%和25%。旅游总收入545.97亿元,增长28.2%。大型会展活动成效显著。第九届海交会签约外商投资项目238项,利用外资16.69亿美元,比上届增长8.2%。第四届商交会累计出口成交额4221万美元,比上届增长22.4%;进口成交额1612万美元,比上届增长210%。第十届海博会达成意向成交额54.2亿元,比上届增长11.8%;签订投资合作项目12个,利用外资3.4亿美元。第十一届台交会共吸引来自42个国家和地区的23338名专业客商参会,比上届增长22.7%,其中境外客商4322人。第五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成功举办。对接项目4645项,总投资817亿元,其中合同项目2840项,投资额569.3亿元;项目成果对接4136项,技术需求对接509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2.84亿元,增长39.8%。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72.71亿元,增长41.4%;农村投资180.13亿元,增长26.9%。第二产业投资增速加快。完成投资585.48亿元,增长47.1%,同比提高18.7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投资571.63亿元,增长45.6%,同比提高15.4个百分点。制造业完成投资442.32亿元,增长64.6%,同比提高21.1个百分点。尤其是全省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增速从去年同期的11.1%上升到48.9%。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465.25亿元,增长53.7%,同比提高18.8个百分点。其中铁路投资增长24.4%,高速公路投资增长44.4%,水上运输业投资增长28.4%,能源投资增长28.8%,市政建设投资增长66.5%,电信投资增长69.1%。民间投资较为活跃。完成投资690.15亿元,增长42.6%,民间投资占城镇投资的比重为43.9%,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城镇投资增长18.5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持续增长。完成投资469亿元,增长33.5%。全省商品房销售面积922.44万平方米,增长4.9%。商品房空置面积227.13万平方米,下降21.7%。6月份福州、厦门、泉州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5%、6.6%、6.2%,比3月份分别减缓0.5、1.1和1.0个百分点。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福州市实施14个、2.83万套共255万平方米的社会保障房项目,年底前可竣工交付使用130万平方米;厦门市动工10个项目,实际开工建设1.5万套110万平方米,目前已提供1104套7.4万平方米社会保障性租赁房;泉州市3个经济适用房项目27.65万平方米已开工,2个限价商品房项目315万平方米开始受理申请。上半年全省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170.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3万平方米,计划新建的14.1万平方米2766套廉租房已开工建设。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上半年全省289个在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88亿元,占年计划的41.3%,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完成投资116亿元,占年计划的34.1%;能源完成投资74亿元,占年计划的46.7%;工业完成投资144亿元,占年计划的46.5%;社会事业完成投资32亿元,占年计划的40.4%。
(五)进出口贸易继续增长,利用外资质量提高。上半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38.98亿美元,增长16.7%,其中:出口229.47亿美元,增长21.8%;进口109.51亿美元,增长7.3%。当月出口增长41.7%。高新技术、机电产品出口增长加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2.93亿美元,增长19.3%;机电产品出口97.51亿美元,增长16.3%,分别比一季度提高3.6和2.7个百分点。集体私营企业出口势头较好。完成出口64.55亿美元,增长37.5%,占全省增量的43.4%,拉动全省出口增长9.3个百分点。出口市场日趋多元。在传统市场,出口美国、日本分别增长8.1%和1.8%,出口欧盟、东盟、香港分别增长29%、40%和25.9%。出口中东、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合计增长34.7%,拉动出口增长4.1个百分点;出口非洲和南美分别增长43.5%和37.3%。资源性产品进口增长较快。共进口16.09亿美元,占全省进口额的14.7%,增长20.4%。其中矿砂增长87.5%,矿物燃料和矿物油增长18%,木浆增长35.8%。
利用外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026家。按历史可比口径,合同外资76.24亿美元,增长22.6%;实际利用外资45.19亿美元,增长15.9%。按验资口径,合同外资57.03亿美元,增长35.5%;实际利用外资24.32亿美元,增长25.5%。项目规模明显扩大。新批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209项,总投资131.39亿美元,增长1.12倍。新批项目合同外资平均规模达743万美元,比上年同期扩大33%。服务业利用外资较快增长。新批服务贸易业项目238项,增长25.9%,合同外资16.7亿美元,增长46.8%;实际利用外资8.1亿美元,增长35.2%。闽台产业对接成效显著。合同台资(含第三地转投)18.08亿美元,增长34.4%;实际到资10.41亿美元,增长31.4%。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台资项目50项,投资额29.79亿美元。
(六)市场购销两旺,消费品价格上涨。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4.66亿元,增长17.1%,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城乡市场协调发展。城市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03.93亿元,增长19.7%,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农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0.72亿元,增长12.3%,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汽车零售额104.62亿元,增长23.8%;通讯器材类、文化办公用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59.2%、54.5%、44.7%;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83.2%和73.2%。住宿餐饮业稳步提升。实现零售总额185.97亿元,增长16%,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拉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个百分点。
上半年我省居民消费价格较上年同期上涨4.2%。从各月情况看:1月份上涨3.3%,2月份上涨5.2%,3月份上涨4.9%,4月份上涨3.6%,5月份上涨3.7%,6月份上涨4.6%;分城乡看:城市上涨4.3%,农村上涨4.2%;分类别看:消费品价格上涨4.9%,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9%。居民消费类价格呈“七升一降”的趋势:除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下降0.9%外,其余七大类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食品类、烟酒及用品类、衣着类、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信类、居住类分别上涨9.5%、1.1%、2.6%、1.9%、1.8%、0.3%、2.9%。
(七)财政收支状况良好,金融运行平稳。全省财政总收入662.36亿元,占预算57.9%,增长27.2%,增收141.5亿元。其中,地方级收入360.17亿元,增长29.9%,增收82.84亿元;上划中央收入302.19亿元,增长24.1%。全省财政支出344.84亿元,增长21.1%。主体税种较快增长。增值税增长22.5%,营业税增长33.9%,企业所得税增长30.9%,个人所得税增长23.7%。房地产相关税收和金融保险营业税增长较快。房地产营业税增长38.9%,建安营业税增长37%,土地增值税增长86.6%,契税增长45.5%,耕地占用税增长49%。金融保险营业税增长42.1%。土地类基金快速增长。完成收入126.34亿元,增长4.4倍。其中,厦门市63.35亿元,增长136.6倍;福州市32.55亿元,增长1.43倍。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科技支出增长30.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21.3%,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0.4%,交通运输支出增长72.7%,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54.1%。
上半年,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141.60亿元,增长11.6%。受股票市场影响,金融运行总体上保持存减贷增的态势,截止6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9940.79亿元,增长15.1%;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927.93亿元,增长26.1%。存款增势趋缓。全省本外币各项存款增加681.08亿元,同比少增319.28亿元。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增强。新增的人民币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由上年同期的36.3%提高到59.9%。新增贷款向工业、房地产、基建和个人消费(含住房消费)领域集中。共增加贷款815.96亿元,占各项贷款增加额的74.6%。上市公司发展态势较好。上半年我省共有2家公司发行A股,2家在香港上市,1家在新加坡上市,1家在德国上市,2家实现A股定向增发,上述8家公司共募集资金人民币234.09亿元。
(八)居民收入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明显增强。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203.23元,增长13.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5%,比上年同期低3.5个百分点。其中工薪收入增长10.8%,经营净收入增长22.9%,财产性收入增长69.7%,转移性收入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453.45元,增长13.5%,同比提高1.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630.82元,增长11.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比上年同期低2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2.9%,家庭经营现金收入增长12.2%,非生产性收入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支出2369.24元,增长11.7%,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展良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8.3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2%。全省各类培训机构完成职业技能鉴定23.73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27.99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29.26万人、298.04万人和382.29万人。
二、当前应关注的方面
总的看,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社会呈现持续、快速、和谐发展,在看到形势好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
一是灾害和疫情对农业生产的冲击。截至6月30日,全省水稻各种病虫发生780万亩次,防治980万亩次,其中稻飞虱当前发生面积256万亩,较去年同期增长80%;稻纵卷叶螟当前发生174万亩,增长40%。周边省份猪高热病、高致病性蓝耳病等疫情较为严重,对我省养猪业构成较大威胁,并推动猪价上涨。
二是工业生产面临不少困难。电子工业生产和出口增速明显减缓,电子工业增加值增长12.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1个百分点,出货值下降2.1%,这是近年来少有的。新投产项目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强,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比去年同期低10.7个百分点。燃料、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部分电网薄弱、来水偏枯,部分地区迎峰度夏期间可能出现阶段性电力供应紧张等都会影响工业企业生产增长。
三是外贸出口受政策影响较大。近期的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幅度大,涉及商品范围广,且无过渡期,全省出口受影响面达50%以上,企业受影响面达80%以上,尤其对我省服装、鞋帽、陶瓷、雨伞、箱包、玻璃、家具、玩具、塑料及其制品等传统大宗出口产品影响较大,给企业带来极大压力,全省进出口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6个百分点,后续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此外,加工贸易政策趋紧,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以及贸易技术壁垒加剧等将进一步增大我省出口增长难度。
四是部分食品价格涨幅过大。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4.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9.5%,拉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3.4个百分点,是影响消费品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我省猪肉价格同比上涨20.1%、鲜蛋上涨37.6%,肉禽及其制品和蛋类价格快速上涨,对城镇居民尤其是低收入群体、在校大中专学生、基建工地劳动者的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农资价格上涨7.6%以及农业生产服务价格等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全年经济形势展望
下一阶段,全省经济发展仍有许多有利条件:
从国际看,在经历了4年高增长后,世界经济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可能进入温和调整周期。据《联合国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世界经济增长率将从*6年的3.8%下降到*7年的3.2%,全球贸易增长由10.1%减缓到7.7%。但从全球看,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在加快,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经济体高速增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美国需求放缓的负面影响,总的看,全球经济增长的基础尚好。
从国内看,宏观经济保持了速度快、效益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长11.5%,夏粮再获丰收,实现了连续4年增产;企业效益继续改善;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市场销售持续趋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改革开放有序推进。总的看,全国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这为我省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从我省看,上半年的较快增长为下半年的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尤其是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投资需求保持较快增长,制造业投资增长加快,后劲较强。目前整个宏观环境比较宽松,煤电油运紧张状况进一步缓解,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提高,客观上这些条件的改善也为加快经济发展提供了环境。
同志们:
今天,金融系统组织召开经济金融形势分析会,反映出金融部门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体现了主动服务的理念,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借此机会,我讲四点意见,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正确地分析和估价全县的经济和金融形势
一是要以历史、现实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最近,我也一直在向市上领导和部门反映我的这一观点。现在上面有的部门对**的印象还是没有什么改变,还是过去固有的看法,认为**落后,工作做得不够。评先进、谈经验,与**无缘。俗话是“一好遮百丑”,但**的工业指标没上去,财政收入没上去,就是“一丑遮百好”,凭这两点,就把全县的各项工作“评判”了,**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发展处于什么样的状况,就因此而下结论了。至于其他如社会事业的发展、基础工作的夯实、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等大量工作关注得比较少,综合考虑得比较少。虽然我们在宣传工作上也存在问题,使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各项工作和发展情况了解还不够深入,但也还有“成见”的因素,一些老观念、老印象在一些人中还根深蒂固。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市最低,是因为唐天志同志任书记时,为了争取省贫县、国贫县,当时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水分”挤干了,我认为这是正确的。这形成了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基数很低。现在农民人均纯收入统计数据都是先由各区县自己报。上半年有的区县报的是增收475元,有的报的是增收280多元,我们只报了114元,最后认定的数据我们是100元。昨天,*副市长来调研,我和他探讨,其它区县可以认定,我们114元还要被砍掉14元,依据都是什么?今年上半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速,我们统计上报的是134%,但最终核定的是127%,比全市低01个百分点。我向一位市领导汇报工作时就提出,127%的增速是怎样算出来的?国内生产总值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三大块构成。上半年,**农业经济增速高于全市一点五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增速高于全市一个多百分点,三产业增速高于全市近三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速分别高于全市,为什么三次产业相加的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会低于全市呢?难以理解。我们承认,**的经济发展与其它区县相比有差距,经济总量较小,财政实力较弱,这是事实。但**除了工业指标、财政收入外,到底还有没有值得肯定的工作?事实胜于雄辩。最近几年**的发展是有速度、有效益的。
工业方面,一是规模企业的数量在快速增加。我刚来**时,要到企业去调研,就只有看红江纸厂、电力公司。电力公司也就看几台变压器,而且还没有安装好。现在,我们的规模企业已经达到18家,另有2家正在组建。我可以乐观地估计,到明年这个时候,全县规模企业将达到20至25家,发展是显而易见的。二是工业经济产生的效益对财税收入增加作出了重要贡献。最近我分析了一组数据:2004年全县十大纳税大户中,有8家属于三产业范畴;今年1—7月,前10位纳税大户中属于三产业范畴的就只有3家了,这说明工业经济在快速发展,效益在快速提升。
农业方面,实事求是地说,**的农业与其他区县相比,没有大的差距,有些方面还走在全市的前列。上半年,全市生猪出肥200万头,其中射洪50万头,**36万头,船山30多万头,大英20多万头,安居80万头。**财政每年投入100万元支持畜牧业发展,工作力度和措施都是到位的。我刚来**的时候,要找几户养殖大户是不容易的。现在,说在哪儿下车就下车,说看哪个乡镇就看哪个乡镇,都能看到大户。目前,全县5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900多户,千头猪场40多个,都是实实在在的。
城市建设方面,最近几年,**搞新区开发、旧城改造、经营城市,财政没有投入多少钱,都是玩“空手道”,现在在建项目投资额近5个亿。城市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发展是实实在在的。但是要做好**的各项工作,我们绝不能因为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好高骛远,必须仍然坚持“三句话”:一要认认真真化解积累性矛盾。这几年为了化解积累性矛盾,化解债务、补发工资,财政补了大量窟窿;二要实实在在打基础;三要坚持不懈抓产业。
二是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无论从纵向还是横向比较,**都是在发展进步的,而且发展的速度将会越来越快。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过去我们很多经济指标都排在全市倒数第一。但1—7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市第一,工业利润增速全市第一,工业增加值增速全市第一,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增速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也是全市第一。可以肯定地说,到明年下半年这个时候,这些数据还要大幅度增长,因为还有部份企业没有投产。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且一个月比一个月形势好,一年比一年的形势好。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上下长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与金融部门的支持分不开的。县委、县政府对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是有信心的。金融部门也要看到发展的良好势头,也要增强对**发展的信心。如果我们自己对加快发展都没有信心,那么上级领导和部门就会更没有信心,就会认为**干不成事情,支持也是白搭。《增广贤文》上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现在,人们喜欢“锦上添花”的多,能够“雪中送炭”的少。同样是支持贫困大学生,支持清华、北大的贫困学生的多,支持不知名大学的贫困学生的少。最近这方面的评论就比较多,其他大学的贫困学生也是大学生,而且群体更大、人数更多,为什么不为他们多搞一些义演募捐呢?就是因为有“锦上添花”的心态。但是,要实现一个地区持续稳定的发展,不能有这种心态。这种心态导致的就是花架子、就是表面文章、就是短期行为、就是恶性循环、就是慢性自杀。
在增强对经济形势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增强对金融形势的信心。虽然**县存贷差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在全市倒数第一,但这种情况不是一天形成的,是长时间积累历史形成的。上半年**县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521%,与全省金融运行总体形势是一致的。今年以来,四川省除了眉山是增长以外,其他各地市州贷款额都是不同程度地下降,这是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显现。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我们一定要正确看待和理解这个问题。贷款额总的下降521个百分点,但不是各个银行都在下降,比如农村信用社净投放贷款就增长了470%。当然,在贷款基数比较大的情况下,即使比例略有下降,也是正常的。在目前这种困难的情况下,农发行、农村信用社以及其他商业银行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仍然是很大的。大家都在积极想办法,都在努力做工作,的确很辛苦。我们着急,金融部门也急,大家一心谋发展的想法是一致的。人民银行谭西行长写了很多调研文章,我花时间都认真读了,很多意见建议非常好,我们认真研究后,也采纳了。我们认为,通过县委、县政府和金融系统的共同努力,**的经济金融形势会更好,我们有这个信心。
二、正视现实,积极应对,切实解决信贷投入不足问题
国家宏观的政策形势,我们左右不了,左右不了就不要试图去左右,否则就会碰得头破血流。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大前提、大背景下,我们要积极思考我们能够做些什么?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要发展,金融要先行。就解决信贷投入不足的问题,我有三点建议,希望金融部门能够重视。
一是金融部门要真正转变观念,克服无所作为的思想。越是宏观调控,紧缩银根,大家的心态就越急躁,越觉得无从下手。前些年,银行的行长们担心和着急的是钱贷不出去,都争相放贷。现在不一样了。最近两年来,我对金融的真实感受是,经历了希望的阶段、失望的过程、无奈的结局,由希望到失望到无奈,现在是再希望,我非常希望金融部门有所作为。如果一个地方的建设与发展长时间得不到金融部门的支持,那么金融部门在这个地方的地位和作用都将会被重新认识和评估。
二是金融部门要树立科学、正确的风险观。金融部门要有前瞻性、预见性,要用智慧来发现、培植、支持优质客户。英雄不问当年,很难说现在我们这些企业将来就不能做大做强。米易县有一个企业,现在对财政税收的贡献相当大。老总当初很穷,卖鸡蛋都不愿坐车,走路去。创业时就靠一个作坊、两个烂锅炉起家。先跟工行协调贷了三十万元,后来无论怎么协调,银行都不再贷款给他了,还把他的一辆破旧的小车作了抵押。他是优质客户吗?他什么资产也没有,什么信誉等级也没有,但他有专利技术,其产业很有前景。现在,企业已经发展到产值1个多亿、税收1000多万元,生机勃勃!要论最初的创业环境、创业条件和创业基础,我们现有的十几家规模企业任何一家都比他好。我希望金融部门不要等到这些企业一切都准备好了,开始发展壮大了,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了,没有大的困难了,再去“锦上添花”;而是在他们最需要支持帮助的时候去扶他们一把,雪中送炭,企业可能就成长壮大起来了。那样他们将会一辈子牢记金融部门在关键时刻给予他们的支持。是不是优质客户,金融部门要以知识、智慧、远见来判断和发现。
我感觉,**金融部门负责人过于谨慎,完全照本宣科,不敢开拓创新,放手工作,导致很多有潜力的融资项目的流产。有些项目即使争取不到,哪怕能听见市上几位行长为**呼吁一下,我们也感到欣慰,但这一点我感受不深。相反我们更多的是听到两个字:“不行!”,除此之外也没有什么建议。这说明我们的金融部门向上级银行争取对**的支持,所做的工作还不够。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其实大家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中、省、市各级是支持**发展的。袁本朴书记、任永昌市长和市级金融部门负责人到**来调研,也是积极支持**发展的。为解决双有炭素厂的资金问题,以土地担保,市财政借了300万,信用社贷了300万,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支持。我非常希望以后少听到一点说“不行”的声音,多看到一点大家共同克服困难、共同想办法的实际行动。有的银行负责人胆子太小,我想个别同志是不是因为在别的地方工作,开拓不了局面,才调到**来工作的。有没有这样的行长呢?但愿没有!这一点上,我们大家要共勉。同样是民营企业,同样是一个项目,**的银行在融资方面不予支持,而别的区县银行可以帮助融资几百万,这说明什么问题呢?都是在宏观调控的大政策下,都是在同一个上级银行的领导下,为什么别人可以做到,而我们却做不到呢?滕彩元同志有一句话:“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不努力,没有人为你哭叫,一切都必须要靠自己来做”。值得大家思考。贷款只要是在可控的范围内,就把握住了科学的风险关。**县迁建“四套班子”办公场所,有没有风险?谁不知道有风险?当时我就充分估计到了难度,充分估计到了风险。我提出,必须要有参加100个会议,解决1000个问题的心理准备。金融机构应当为地方经济发展适当承担风险,努力为**争取更宽松的投融资环境,大力支持**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当然,企业自身也必须努力,要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制度来规范企业行为,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我批评过某些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比如双有碳素,市委书记来公司视察调研,总经理不在。总经理出差也情有可原,可以安排副总经理接待。偏偏在家的那位副总素质低,胆子小,看见那么多领导来,脸红紧张,不敢出来见面。我还给他们建议,厂里应该培养一批公关人员,每次领导、客人来的时候,安排几个人专门负责介绍、解说,还可以印制一套精美的企业简介,既简单明了又很规范,企业形象也树立起来了。目前,民营企业中个别负责人的素质有一些问题,但他们都能干事情,有一批朋友,关系网络很好,产品卖得出去。从企业长远发展的角度看本资料权属文秘家园严禁复制剽窃,这样的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对民营企业的支持,除了体现在金融信贷上,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提高素质。适当的时候,相关部门要扎扎实实办一个全县民营企业培训班,专门组织全县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进行学习培训。要请企业管理、企业策划、企业推介和企业财务运作等方面的专家讲课,教他们怎样树立企业形象、怎样规范企业管理、怎样公关、怎样与金融部门配合,怎样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用好用活政策,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上海碳素厂我去考察过,目前运行艰难,但前景很好。双有碳素前景也很好,目前几百万上千万元的设备已经全部调进来了,厂房也全部建齐规范了,即将大规模生产。
三是金融部门要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为**经济发展服好务。**的工业企业,至少有70%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既是**工业发展方向,又是工作重点,也是长远目标。我们必须要在支持农副产品加工业上狠下功夫。支持企业发展,一家银行办不了的或者是不便于办的事情,能不能分工合作呢?信用联社、农发行,重点要在支持建设农副产品基地上多花精力,相关商业银行要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予以支持。**必须抓出几个龙头企业、抓出几个支柱产业。否则,面对上级的希望和群众的期盼,都不好交待。金融部门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要重点支持几个龙头企业和龙头产业项目。如果要承担风险,由几家银行共同承担;要做工作,由大家共同做工作,共同向上争取,县委、县政府也要积极支持。我们对金融部门寄以很大的希望,迫切需要理解,迫切需要支持,迫切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逐步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三、努力建立新型的银政银企关系
建立良好的银政银企关系,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切实解决投融资领域诸多问题的重要方法,是金融工作永恒的主题。建立良好的银政银企关系,要一届给一届打基础,一届给一届建立信誉度。企业要做诚信企业,政府要做诚信政府。做人和做事都应该一样,为人为事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政府必须在建立信誉、遵守信誉的基础上,更灵活的开展工作。有些工作该冒点风险就冒一点风险。有点冒险性的工作,就是创新性、创造性的工作,现在该检讨,过一段时间或许就该表扬了;从这个角度该检讨,从另一个角度或许就应该表扬,凡事都要一分为二。我们要互相鼓励,互相壮胆,共同走过艰难的发展历程。
在全县各项工作落实的攻坚阶段,县委、政府决定召开全县县域经济观摩暨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主要目的就三个字:一是查,二是评,三是促,以典型引路子,以典型做榜样,以典型带整体,以典型促发展。“查”,就是看今年以来各乡镇、各部门都发展了哪些新亮点,老点是否扩量提升,查找矛盾、找准问题;“评”,就是通过观摩比较,使大家互相对照,互相学习,自加压力,推动工作;“促”,就是看了以后,要自找差距,增补措施,奋起直追,迎头赶上。可以说,这既是一次认清形势、查找问题的分析会,也是一次观摩交流、比学赶超的现场会,更是一次评比展示、自我加压的动员会。
昨天和今年上午,我们先后深入到32个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观摩,我感觉这次观摩达到了“四个好”的效果:点选的好、汇报的好、组织的好、点评的好。部分县领导在现场进行了点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就如何做好下半年和今后的工作,讲了非常好的意见。从点上分析今年面上的工作,从整体工作上讲,我认为有三个特点:一是抓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各乡(镇)、各部门抢抓机遇、寻求发展的意识明显增强,抓重点、促工作的思路进一步完善,目标定位准确、工作任务明确、推进措施扎实,吉强镇的西芹种植特别是大滩村的示范点建设、马莲乡种薯基地建设、新营乡集镇建设、沙沟乡陶堡新村建设、马建乡马建村的千亩地膜玉米抗旱增产示范点、田坪乡黄岔村腰庄万亩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苏堡乡和平村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点、硝河隆堡村的早熟马铃薯及拱棚增效新模式等,都起到了示范带动、推动工作的效果。二是抓工作的方式进一步改进。在重点、难点工作方面,各乡(镇)、各部门能够层层细化任务,级级落实责任,有效调动全体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比如在退耕还林补植补造、计划生育、通村油路建设等工作上,乡(镇)和部门的工作抓的比较实,通过建立相关责任制,转变了广大干部的工作作风,促进了工作落实。同时,我感觉到基层做群众工作的方式也在进一步改进,比如今年的设施农业建设等工作,通过强化宣传、政策引导、全程服务,使群众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今年的设施农业特别是设施西芹规模进一步扩大,效益显著。三是抓落实的成效进一步显现。从观摩的情况看,今年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镇建设、林业生态建设进展效果好,以土地流转为主的体制机制创新扎实推进,有效促进了整体工作的开展,这足以说明上半年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后面,丁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先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认清形势,找准差距,自觉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关于经济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以环境建设为载体,坚持真抓实干,狠抓任务落实,扎实推进产业发展、城镇建设、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补植补造等重点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增长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上半年,预计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7亿元,同比增长9.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28亿元、1.97亿元和4.5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6.6%和1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25万元,同比增长213.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020元,同比增长15.4%;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5100元,同比增长9.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同比增长37.5%。在大环境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主要经济指标都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二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马铃薯产业以种薯基地建设为目标,大力推广设施种植、地膜覆盖和测土配方施肥等标准化种植技术,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点8个,推广标准化种植60万亩;建立了46个千亩高产示范区,创建高产示范田6.5万亩;建立了马莲万亩种薯示范区,发展种薯基地2.2万亩;建立了硝河隆堡等4个设施早熟马铃薯示范点,面积3215亩,目前已陆续上市;建立马铃薯全程机械化作业示范点18个,新发展4个马铃薯农机服务合作社,推广机械化种植33.5万亩。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5万亩。马铃薯产业初步迈出了由鲜薯种植向种薯发展的关键一步。草畜产业以总量扩张为目标,制定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狠抓示范乡镇、专业村和规模养殖户的培育建设,突出圈舍改造、品种改良等关键措施落实,全县牛饲养总量达到11.8万头,改良黄牛11880头,上半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1.38亿元。劳务产业以培训和有组织输出为重点,狠抓技能培训、基地建设和劳务经纪人队伍建设,不断扩大有组织输出规模,上半年,累计完成技能培训4083人,全县输出劳务8.9万人,创收2.4亿元;其中有组织输出7.5万人,创收1.9亿元,务工人均劳务收入达到2697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4%、12%和13%。劳务产业切实发挥了“保稳定、保增长、保民生”的作用。西芹特色产业突出示范带动,坚持与发展设施农业相结合,建立了育苗能力2000多万株的吉强镇万崖村设施育苗中心,新建吉强大滩等5个总面积3000亩的设施西芹示范点,全县西芹种植面积达1.3万亩,其中设施种植8118亩。目前春提早种植已销售近10万公斤,效益初显。
三是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坚持规模提升与技术创新并重,全面完成了印刷厂改制任务,农机修造厂、木器厂等企业改制工作正在加快推进;健全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运作机制,引进了华林蔬菜等4个重点项目,协议资金3.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890万元;开工建设了单家集清真牛羊肉屠宰加工改(扩)建等工业建设和技改项目。上半年,预计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4.15亿元,实现增加值1.9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6%。认真组织开展全民创业工作,研究制定了大学生农业创业园建设的政策措施,引导扶持下岗职工、被征地农民和大中专生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服务业。上半年,开发创业项目9个,新增就业岗位460个。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六盘山山花节暨首届县火石寨丁香花(攀岩)旅游节。城乡市场日益活跃,第三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四是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抢抓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机遇,以项目拉动为抓手,着力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上半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同比增长18%。完成机修农田4.1万亩,占年度任务的68.3%。完成了兴隆好水川、什字新店子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固(原)-西(吉)引水(原州区段)、黄家川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一批水利水保工程加快建设。兴隆—公易等7条100公里通乡通村公路和团结—高同等22条300公里的通村油路全面开工。县医院迁建、四中扩建、五大广场、县城道路、葫芦河县城过境段综合整治等县城建设“工程”加快实施。完成了县城北山休闲景区规划,景观绿化800亩、南山生态绿化2300亩。全民动员,合力攻坚,全面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50.3万亩。建成“一池三改”沼气池1350座。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和谐杯”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争创和“迎国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活动深入开展,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城乡经济发展环境较大改善。
五是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狠抓计划生育工作,组织千名干部职工,深入开展计划生育百日专项治理活动,掀起了计划生育工作新,及时率、计划生育率明显提高。截止目前,全县共落实结扎969例,置环7434例,“少生快富”453例,其中少生快富扩面试点403例。扎实开展“教育强县”创建工作,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0%以上。全面启动了第三批60个整村推进村扶贫开发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386户。加大社会弱势群体帮扶力度,强化各项农民增收措施的落实,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这次观摩,我们比较乐观地看到了通过全县上下半年来的共同努力所取得的明显成绩。但也发现了发展中仍存在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今年以来的持续干旱,夏粮减产已成定局,马铃薯、草畜产业发展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民增收的压力大;二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整体放缓,特别是上半年工业经济增速减缓,创历年最低。同时对务工创收和财税运行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三是今年全县自筹建设项目较多,一些重点工程项目资金到位慢,影响了建设进度;四是设施农业建设受技术等因素制约,工作环节衔接不够,效益不高;五是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等等。造成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方面的因素,但从主观上讲,仍有差距:
一是部分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和发展理念还有待提升。重点工作推进力度还不够,主动争抢的意识不强,推进措施落实上缺乏创新的观念、思维、思路和方法,想发展、谋发展的办法、措施不多。一天半的观摩,尽管看了一些点,但点的质量、“亮度”差距大。二是重点不突出,加快发展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我们的观摩点大多都有相同之处,但是不论从规模上、内容上或是特色培育上,都存在很大差别,有些乡(镇)做的很实在、很有特色,个别乡(镇)也努力了,但成效不大,这只能说我们的发展定位不准确、标准不高,驾驭发展的水平和能力还不足,还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三是作风不实,千方百计抓落实的能力还有待提升。个别乡(镇)行动迟缓,乡(镇)的书记、乡长只安排、不抓落实,特别是缺乏盯着抓的一股劲,对副职、对乡村干部抓的不够,习惯于满足常规和现状,工作激情不高,责任落实不够,措施不够,工作方法不对路,工作效果差距大。
以上是通过观摩上半年工作,看到的差距。但也应当看到,当前我们也面临着很好的发展形势:一是即将召开的自治区第四次工作会议,必将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二是今年以来,各级各部门围绕第一要务,把握机遇、大兴产业、快上项目、狠抓落实,为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通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我们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深化了认识,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全县上下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干事创业的工作氛围日益浓厚。我们一定要充分发挥优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能动意识,把加快发展作为执政为民的第一要务,作为富民强县的第一要事,作为总揽全局的第一要求,始终保持敢于争先的锐气、自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以较快的发展速度、较好的发展质量,克难攻坚,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强力推进经济工作提速增效
半年一过,等于说一年的工作已经有了基本的答案,下半年,我们的有效工作时间也只有五个多月,时间紧、任务重,时不我待。我们必须只争朝夕、全力以赴,在工作举措上再创新,在狠抓落实上再加力,在重点工作上再突破,在难点工作上再攻坚。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下半年的经济工作,总体上讲要“紧扣一个目标”、“抓好四项工作”。
“紧扣一个目标”:就是确保年初县委、政府确定的各项指标、各项任务全面完成,就确保农民增收目标的实现。从半年的情况看,实现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还需要我们再加一把劲。上半年,我们的工作是有了很大的进步,观摩点多、亮点也多,这不能说明各项指标完成,农民增收了,我们要算细账。要确保全年各项经济指标的超额完成,关键看后五个月,这五个月要有新的突破,保证全年任务的超额完成才有希望。所以,这次观摩中受到表扬的乡(镇)也不要沾沾自喜、落后的也不能垂头丧气,现在关键是认真梳理一下思路,算算账,看我们究竟增收在哪里,不是说观摩的好就增收,看增幅有多大提升,农民实际收入有多高,能不能增加260元。
抓好四项工作:
(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坚持把发展马铃薯、草畜、劳务、西芹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一是突出抓好马铃薯产业。随着旱情的加重,要进一步加强马铃薯的田间管理,强化各种抗旱增收措施,力争丰产丰收。认真吸取去年马铃薯外销市场受到冲击的教训,加快新营等马铃薯市场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和完善各类协会和中介组织,及早成立一套班子,专门做鲜薯和种薯销售市场开拓和相关协调服务工作,畅通马铃薯的交售渠道,积极促进马铃薯鲜薯外销和加工转化。要认真做好淀粉加工企业生产期间的协调服务和指导,推进淀粉加工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组织全县所有淀粉企业提前做好设备检修等生产准备,确保在马铃薯上市时开足马力生产,提高马铃薯淀粉加工规模。要充分利用各类马铃薯贮藏窖,开展分级包装和反季节销售,打响“马铃薯”品牌。二是突出抓好草畜产业。以调整畜群结构、基础母牛扩量为重点,认真落实草畜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加大小额信贷、养殖贴息贷款扶持,突出抓好20个养殖专业村和400户规模养殖户的培育,引导发展养牛示范户4500户以上;加强留床草地管护、抚育,推广玉米秸秆青贮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积极动员引导广大养殖户及时补栏,增加饲养量,及时进行补栏,绝不允许出现空栏,提高养殖效益。特别是今年新建的养殖专业村,要尽快动员群众,积极筹措资金,做好相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动物防疫和封山禁牧工作,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三是突出抓好劳务产业和全民创业工作。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围绕劳动力转移和有组织输出两个重点,切实转变转移和输出方式。突出抓好夏季邻省和秋季进疆两个万人输出行动,提前做好宣传发动和组织协调、服务保障等工作,确保完成输出任务。同时,要抓住农闲季节,积极动员组织群众外出创收。加快两个园区建设进度,切实抓好信贷扶持、创业培训和服务指导工作,努力实现以创业促就业、以创业促增收、以创业促发展。四是突出抓好西芹产业。目前,第一茬西芹销售进入收尾阶段。一方面,要抓紧做好第二茬西芹的定植工作,确保早收益;另一方面,要加大技术、销售的关键环节的服务,今年全县西芹种植面积大,集中上市的时候,有可能出现滞销的问题,各有关乡镇、部门,要及早组织人员深入蔬菜销售市场做好调查和分析,对销路、市场价格做系统的研究,确保西芹销的出、卖上好价格。五是突出抓好示范点建设。抓示范、抓典型,是推动工作的有效方式。据统计,今年全县建设各类示范点近百个。如何真正发挥示范点的示范带动作用?一方面,要推广示范点建设中的一些新的技术、运作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另一方面,要积极谋划新的示范点,明年计划建设几个,在哪里建,心里要有数。前一段时间,个别乡(镇)的领导反映,今年的建设的点,没有提前做,做起来很困难,原因是什么?就是没有提前谋划好,造成自己干工作被动。
(二)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各级各部门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经济提速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按照“续建项目抓进度、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管理、争取项目抓前期”的要求,始终做到抓项目的劲头不松、力度不减。一要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全程跟踪督查,强化项目投资、建设程序、资金使用、检查验收等方面管理,加快固西引水(原州区段)、县医院迁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设进度。扎实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确保四中、二小、回小等教育秋季入学前投入使用。同时,加快开工建设回中教学楼、宿舍,四小新建,三小扩建,四中扩建,将台、田坪中学。全面完成机修农田、水利水保、林业生态、通乡通村油路和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年度建设任务。二要积极争取项目。各部门(单位)在加快在建项目进度的同时,抢抓即将召开的自治区第四次工作会议有利机遇,抓紧谋划新项目,确保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全县投资规模不下滑。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与沟通,争取谋划出一批投资额度大、可研论证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项目。要积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规划新项目,不放老项目,既突出大项目重点,又全面争取中小项目,能争则争,不能大项目拿不到,小项目不去拿。三要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全面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跟踪抓项目落地,特别是对有协议的项目,要盯着抓项目、盯着抓资金落实。四要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以国家、自治区投资为引导,通过市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开发建设的新机制,不断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解决项目建设资金缺口问题,确保一些重点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
(三)突出抓好服务业发展。一要加快旅游业发展。抓紧制定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理顺体制机制,拓宽接待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二要大力促进服务业发展。落实优惠政策,拓宽领域,加快交通运输、商贸、餐饮、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各类市场建设,发挥各类专业协会和县乡信息机构的作用,延伸供销信息网络,加大马铃薯鲜薯、种薯和西芹等农副产品流通,扩大销售量,搞活流通。三要做好金融财政工作。要积极争取自治区财政对我县专项资金和重点项目的支持,着力培植地方财源,加强征管,盘活国有资本要素,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集中财政力用于发展生产、促进和谐、保障民主上。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特别是加大对设施农业、主导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等的支持力度。四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扎实开展好“和谐杯”集镇规划建设管理经营争创和“迎国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活动,加大市场经济秩序的综合整治。抓紧做好政务大厅的入住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着力优化发展环境。
(四)突出抓好事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作。当前旱情十分严重,全县各级组织都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认真调查,制定对策,全力抓好各项抗旱措施的落实,着力解决灾害面前农业生产、人畜饮水等突出问题,努力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程度。要高度重视当前城乡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各乡(镇)、民政等部门要逐户排查,摸清群众缺水、缺口粮等情况,全面落实各项救助政策,确保不出问题。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间隔生育,坚决制止超生,突破“少生快富”和纯女户结扎等难点工作,切实降低人口出生率,提高计划生育率和及时率,巩固“一无”成果。扎实推进“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切实抓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试点,整合项目资金,全面完成5000户危房改造和60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年度建设任务。进一步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高度重视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凝心聚力,务实苦干,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现在是抓各项工作落实的关键阶段。各乡(镇)、各部门必须紧紧围绕县委、政府年初制定的工作思路、工作目标,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坚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负重拼搏,务实苦干,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思路,坚持解放思想、凝心聚力不动摇。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思路为我们的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实践证明,县委、政府近几年来制定的工作思路是完全正确的,既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也符合全县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上半年,在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处于人强我弱、人快我慢的局面,仍然处于绝对发展、相对落后的状况。因此,全县上下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凝心聚力,紧张快干,不观望、不怀疑、不动摇,开拓思路,更新思维方式,排除一切阻力和干扰,握新机遇,务实苦干,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快发展。
(二)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目标,坚持负重拼搏、甘于奉献不动摇。对照县委、政府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是怕苦畏难,束手无策,还是负重拼搏,迎难而上,这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精神面貌,也反映了各级干部的精神状态。我们要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优良品格和精神风貌,在压力中激发活力、在困难中看到希望、在发展中抢抓机遇,鼓足敢于争先的锐气、负重奋进的志气、自加压力的勇气、团结拼搏的士气,增强攻坚克难的信心,鼓足加快发展的干劲,营造甘于奉献的氛围,形成万众一心谋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全年的各项目标任务。
(三)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重点,坚持加强领导、强化责任不动摇。工作措施能否落实,工作任务能否完成,责任在领导,关键也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重点工作更是如此。重点工作要体现主要领导亲自抓,主要领导重点抓。这次观摩的重点工作,各乡(镇)、各部门的进展情况差距很大,大家有目共睹,这其中固然有基础和条件的差异,但更主要的是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重视程度不同,工作力度不同。县委、政府年初既定的重点工作,是培养锻炼干部的主战场,是检验考核干部的主政绩,这不仅是对各乡(镇)的要求,也是对县直各部门的要求。在全县范围内,没有与重点工作无关系的部门,也没有与重点工作无关系的个人。各级各部门务必要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领导再加强,责任再明确,在其位,谋其政,集中精力,务实苦干,为全县的跨越发展做自己应做之事,出自己应出之力。
按照上述目标任务要求,今年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城建设开创新局面
完善科技城体制机制。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国()科技城建设的意见》,推进科技城体制、机制、政策和评价“四大创新”。完善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省政府授予的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强力推进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年内挂牌运营,确保50%以上的资金用于科技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园区管理体制调整,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确保科技城生产总值增长3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50%以上。
建设五大支撑平台。设立科技城民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资金,以科技城孵化中心、省民技术转移基地、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为载体,加强综合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支撑,以中科院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心为载体,建设利益共享、政策引导支持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以国家民科技园、中物院民品生产基地、29基地军民共建共享试验基地等为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民创业和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以科技城产业基金为依托,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聘请“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建科技城顾问团,以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交流培训机构为载体,搭建人才支撑平台。
促进军民结合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和信息交流力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快推进院地、军地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建设以利益为联结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支持军工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军民结合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积极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争取“委省共建”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来绵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民科技园、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29基地空气动力学国家实验室,引导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的民项目加快转化步伐。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面落实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组建研发平台,推动利尔化学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1个国家级实验室,建设1—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个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依托长虹、攀长钢、九洲等大型骨干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及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差异化自主创新。新增专利授权460件以上,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50项以上,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项以上,不断提高科技城主导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二、狠抓工业强市,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引导科技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着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申办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节,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大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围绕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深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全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狠抓企业技改和节能减排。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切实用好企业技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方创新基金。积极推进长虹低附加值产品改造、攀长钢和巴蜀江电节能、双马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县纸业浆纸平衡等重大技改项目建设,确保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0%以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强工业节能节水、清洁生产、重点污染治理、环保产业发展等工作,搞好长虹、九洲、华润、东材、美丰等5户企业节水示范。挂牌限期治理12户工业企业排污,加快攀长钢节能技改、启明星磷化工黄磷尾气回收利用、银河建化15万吨铬渣处理、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国债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完成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3户重点企业和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9户重点企业节能目标,确保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
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促进工业经济从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成效
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绵江、绵安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全年新增类别村60个、农民专合组织20个、农村专业营销大户1500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增长1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实施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和道地中药材、无公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优势畜产品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市财政安排2000万元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基地、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确保出栏生猪660万头以上。积极培育水产龙头企业,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和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装备,增强农机服务能力。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实现劳动力转移123万人次,劳务总收入67亿元。
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以民营经济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大提速,力争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认真贯彻《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落实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年内培育产值过30亿元的民营企业1户、20亿元的5户、10亿元的5户,新增亿元企业20户。
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支持县市区发展的各项政策,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切实简政放权,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村社合并,深化、“扩权强县”试点。联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积极支持重点镇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和乡村机耕道路建设,建成农村公路1250公里。抓好病险水库整治,加强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河管理,新增节水灌面、恢复改善灌面和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平方公里。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3.5万口。继续完善农村饮水、电力、通信等设施和网络,建好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乡镇卫生院。
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迈上新台阶
扩大社会消费。全面启动县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体系。积极构建新农村流通网络,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03个。全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进一步支持和引导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三绿工程”,积极推行绿色市场认证制度。加快发展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实物租赁等综合性消费,培育和扩大汽车、通讯、教育和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保护和传承传统品牌,培育“中华老字号”和“老字号”餐饮企业。加快城区危、旧房改造,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繁荣房地产市场,确保房地产交易总额突破60亿元。
发展现代服务业。抓紧制定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培育大市场、大企业、大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骨干企业,打造川西北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新皂工业物流中心和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科技、中介、金融、保险、会展、交通运输业和涉农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新型流通业态。打造科技城服务外包品牌,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
壮大旅游文化产业。整合机场和旅游集团等优势旅游资源,积极培育航空旅游市场。启动三国文化及蜀道旅游线建设,加快建设仙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继续推进以科技(工业)旅游为重点的城市旅游,确保科技博物馆如期开馆、李白纪念馆创建国家4a级景区、虎牙旅游景区年内营业。启动旅游小商品市场规划建设。继续落实扶持旅行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国内主要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97亿元,增长20%。整合古玩市场,打造古玩一条街。积极培育演艺市场,规范和发展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文化经营项目,促进重点文化设施规模化和产业化。
五、加强开放合作,推动外向发展实现新突破
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机遇,围绕支柱产业、科技成果转化、民等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招商政策。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抓好大型骨干企业配套产业、优势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会客厅建设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扎实搞好项目策划、组织、包装、推介和引进,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确保东部四省(市)招商、科技城产业推进会等活动签约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建立和畅通“大院、大所、大企”联系渠道,着力办好第二届中国()科技城产业推进会、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科技城高峰论坛及项目推介会、“三线”建设项目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依托西博会、西部产业承接及重点投资合作圆桌会等省内外招商平台,努力拓展招商领域。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点对点招商、网络招商,力争引进世界及国内500强企业5家、行业500强企业10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确保全年到位()内资180亿元以上,到位外资1.8亿美元以上。
加强区域合作。以建设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为突破口,实施大开放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全面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西南经济协作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加强与等地区的合作,深化同港澳台地区、国内外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产业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合作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张发展。
扩大外贸出口。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管理等工作,提高外贸服务水平。办好出口加工区,尽快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进区发展。加快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基地建设,提升外贸出口档次。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出口,着力培育3—5个拳头品牌。在扩大长虹、九洲等骨干企业出口的同时,继续壮大中小企业出口队伍,年内新增进出口中小企业30家,确保全市实现外贸出口9亿美元,增长28.5%。
六、优化投资结构,推动重点建设取得新进展
加大投资工作力度。年是的项目年,要以重大工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投资规模。设立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建立重大项目筛选、策划、审批、建设推进机制。在做大做强投控集团的同时,积极搭建新的投融资平台,用市场化的手段筹措建设资金。完善政府投融资监督管理体制,确保项目建设资金合理、安全、有效使用。
加快重大项目建设。在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切实加强交通、水利、能源、城建等方面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吴家渡电航、燕儿河水库、仙女堡电站、九环线响岩段改线、城市供水管网工程等项目。加快建设北(川)松(潘)路、涪江三桥、武都水库、阴坪电站、梓潼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厂等项目。开工建设绵遂高速公路、成绵乐城际铁路、城区—仙海景观大道、和盐亭污水处理厂、涪江河堤综合整治一期工程等项目。做好成绵第二条高速公路、绵安快速通道、武引二期灌区工程、平武铁龙堡电站和古城电站等项目前期工作。
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抓好以会客厅、园艺片区为重点的城市新区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全面完成涪滨路、绵盐路会客厅段改造提升、塔子坝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示范、市中心医院改扩建三期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电源点及配网建设、城市环境治理、会客厅1号桥和桃花岛建设、三江大坝及道路改造提升。开工建设涪东片区城市水环境治理、涪江二期上段防洪堤、一环路改造和二环路续建等工程。完善提升给排水、人防和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做好第二垃圾填埋场、永兴和塘汛污水处理厂等前期工作。
七、强化资金保障,推动财金工作再创新业绩
优化财政收支结构。严格依法治税,挖掘增收潜力,加强税收征管,加大非税收入征缴力度,确保财政收入实现新的突破。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加大对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技术改造、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深化政府收支分类和部门预算改革,推行部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稳步推进市县两级公务员津补贴规范工作。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认真落实化解农村义务教育“普九”债务的各项政策。
创建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继续落实部门工作责任,全面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深化金融生态环境模范城市创建工作。积极发挥信贷担保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快建设长虹配套企业产业链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融资渠道,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投融资环境。加强企业上市融资工作,力争利尔化学等2户企业成功上市。增加有效信贷投放,确保全年各项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建立激励机制,引进2—3家异地股份制商业银行来绵设立分支机构。支持邮政储蓄银行组建分支机构,加快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步伐。积极推进政策性保险工作,促进保险业健康发展。
八、切实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
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各级财政投入19亿元以上,大力实施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民生工程。确保新增城镇就业3.7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培训农民工12.7万人。免除49.6万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并免费提供教科书,为5.5万名寄宿生补助生活费,确保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对5.5万名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给予资助。实现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确保城镇和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分别不低于105元和34元;确保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5.3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数达5000人。全面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确保年内参保率不低于50%。解决1500户农村特困危房、无房户住房困难问题。新建廉租房1200套、经济适用住房600套。启动省级村庄人居环境治理试点14个。解决1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完成红层打井1.4万口。切实解决“老、小、困”问题。将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新建、改扩建50所敬老院,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5%以上。加强城市社会福利机构建设,新建盐亭和安县社会福利中心。改进和深化青少年社会教育,加强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搞好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帮扶。继续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月人均收入250元和农村年人均收入12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惠民帮扶范围。实现2.4万户、5.2万名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救助城市困难群众13.8万人。
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继续巩固和发挥基础教育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普遍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创建省级义务教育示范县,努力建设“读书之城”。鼓励民间资本、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进入中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100所高等职业教育示范学院,着力打造2—3个万人中等职业教育集团。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力争师范学校创建绵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通过评估。着力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农村书社10家、农家书屋40家,实现1993个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普查。认真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加快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疾病防治和医疗急救联动机制,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新农合全覆盖和就诊“一证通”。落实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抓好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市县中医院建设。大力推进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和信息化建设,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以内。搞好奥运火炬传递活动,举办市第五届运动会,抓好体育场馆综合开发利用。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市民素质,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节水型城市。强化基层基础统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做好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县市区第二轮修志工作。
加强资源环境保护。科学有序推进矿产、水能、土地、森林等开发利用,提高资源保障和环境承载能力。启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搞好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和科技城集约节约用地试点,开展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试点,确保全市耕地保有量40.6万公顷以上。切实推进生态市建设,做好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确保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目标以内。严格治理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排污,完成2个小集镇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和10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生态工程。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物价上涨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认真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加强生活必需品价格管理。完善各级和群众工作机构,全面落实市、县领导定期接待群众和“两代表一委员”制度,推行制度,着力健全社会综合管理体系。继续坚持用解决问题的办法维护社会稳定,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切实办好市长公开电话,真心诚意解决好市民反映的问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严格执行《劳动合同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创建国家双拥模范城市。认真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实施《突发事件应对法》,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救灾能力和水平,加强气象服务和地质灾害整治。严格食品、药品等重点监管。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加强消防、矿山、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等领域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建设和服务水平。继续深化平安创建,健全基层治安防控网络,积极推进“乡村、校园、社区”三大警务建设,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巩固省级平安县市区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