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3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经济状况,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1.我国电力工业现状
数据来源:《岌洲万年中国电力设备行业分析及投资报告》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以刃5年1一7月份全国发电量13488.以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3.6%。在发电量增加的同时,用电量也出现了相当幅度的增长,全国用电增速已经连续17个月超过巧%,到了用电高峰的7月份有巧个电网发生拉路限电现象。虽然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新批了74(X)万千瓦的电厂建设项目,并已开工7么X)万千瓦,投产机组2730万千瓦,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电力紧缺的局面,但电力供应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而且从电源来看,我国火电占绝对优势的情况还未有所改变,和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图1、图2所示为我国20时年各电源装机容量的情况。
2.电力与经济的关系
电力的起落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直接的影响,曾有专家称之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放大镜”。电力经济数据之所以对国民经济的宏观参数具有如此重要的参考作用,是因为它包括发电侧、用电侧,它是结合这两个方面的结果,它既反映了供电方的能力,也反映了用电方的需求,具有相对的准确性、实时性和可靠性。我们以电力弹性系数为例进行分析说明电力与经济的关系。电力弹性系数反映了电力需求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即电力弹性系数=电力需求量增长速度产经济增长速度。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若GDP的边际成本小于其平均成本,则其平均成本还可以继续降低,使其经济效率不断提高,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电力弹性系数可以对判定经济发展效率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如果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意味着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要高于经济的增长速度,GDP的边际电力成本大于其平均电力成本,则GDP的平均电力成本将增大,经济效率将下降,经济发展中可能出现了某些不健康的因素,需要从宏观上及时调整。反之,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要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是GDP幻边际电力成本小于其平均电力成本(GDP电耗)的充分必要条件。由于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很多,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效率等等,所以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在一定时期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一般高收人国家的电力需求弹性较低,而低收人国家的电力需求弹性较高,而且大多数高收人国家的电力需求弹性系数小于l。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弹性系数出现过几次低峰值的情况,有的是由于电力建设滞后于经济增长,电力发展跟不上导致的电力消费受到供应不足引起的弹性系数低峰值;有的是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减速,而电力消费同期大幅度下降,出现电力供应相对富裕的情况。同时,也有几次是电力弹性系数大于1的情况,主要是由于政策性经济减速,电力消费没有相应减速;或经济增长出现低迷,电力消费增速下降,但仍高于特低的经济增长速度;或是由于经济保持相对中速稳定增长的条件下,电力消费加速增长而形成的弹性系数高峰值。然而,在经济超常增长时,电力供应能力的增加往往滞后于经济波动性变化,于是出现严重缺电现象,这几年出现的电力紧缺、拉闸限电就反映了这一点。有预侧表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将趋缓,电力需求增长将逐年减小。预计ZIX场年电力供需将基本持平滋刃7年后,我国电力供应能力将可能过剩。这必须引起电力企业的高度警惕。由于受到发电设备制造能力及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的影响,电站建设造价抬高了10%以上,这将直接影响电站投产后的发电成本。成本的上升和今后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将给今后电力企业的效益、投资的回收投下阴影。发电设备能力闲置,银行投资回收困难,最终将影响电力工业的发展,进而也将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3.目前我国电力经济面临的问厄
我国目前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和电力消费大国,经济发展受资源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电力经济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考验。岌刃5年的电力供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而实质上电力紧缺现象主要是需求增长过快的结果。我国一年新增装机酬乃习万千瓦,两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相当于一年新增一个英国或两个瑞典的总装机容量,我国连续三年发电量增长率超过14%。但是由于电力需求增长太快,以致于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地方还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电力短缺。也正是在不断提高的电力需求刺激下,一些地方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盲目上小电厂,北方地区不顾条件开采地下水发电,南方地区则上大金的嫩油机组,这种盲目投资的热潮需要替惕。因为经济是一部庞大的机器,不可能就缺电谈发电,必须综合考虑一次性能源生产、运输、原材料供应能力、设备制造能力、水资源条件、大气排放等多种因素。我们要普惕不顾主客观条件,只要求电力供应必须满足超能力增长需求的观点,一味的追求高速度,不去考虑经济结构问题,不改变粗放型经营方式,要求需求增多少.电力就要满足多少。电力供应要满足经济增长对电力的需求,同样.任何电力供需的不平衡也将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电力的发展如何与经济增长相协调,怎样避免电力建设的大起大落,应当成为关注的重点,电力企业应对电力过热或过冷可能带来的后果及对策尽早提出防范措施。
关键词:
GDP增长率指标;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失业率;通货膨胀率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1007104
1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之间的关系
1.1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散点图如下
1.2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关性假设检验
因为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为小样本数据,因此用t检验法。
(1)假设:H0: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无关,即ρ=0;H1: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关,即ρ≠0。
(2)计算统计量t。
①由公式ρ=计算出ρ。参考数据:“S12E02 12440120 吴杰羡《关于欧元区经济的研究报告》相关数据.xlsx”及相关的方差、协方差公式代入数据可求出ρ。(具体的计算过程将不在此报告详细介绍,本实验采用EXCEL中的CORREL函数直接求出ρ=0.659)。
②有公式t=rNI21Ir2计算出统计量t.将N=19, ρ=0659代入公式求得t=3.612。
③在置信度为α=0.05的情况下,经查表求得t0的临界值为2.458。(利用EXCEL中TINV函数可求得t0=2458。注意此检验为双尾两侧检验在用TINV函数时,概率应取α/2,即0.025,自由度为N-2,即17)最终计算结果如下所示:
(3)数据的比较分析。
因为样本t>to,即落入拒绝域。因此应该拒绝原假设,而接受被择假设H1,即: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关。并且由以上样本统计量ρ=0.659得知,它们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总的趋势是随着经济景气指数的增大,工业生产指数也会相应地增大,进而对国内的经济产生促进作用。相反,如果某一年的经济景气不好,则人们就会降低工业生产指数,减少生产。
下面结合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随着时间的趋势图进行现实解释。如图2所示。
从上图表可以看出经济景气指数和工业生产指数的整体趋势是相似的。受欧债危机、全球经济萧条等影响,欧元区当地的经济景象比较冷清,从2011年8月以来经济景气整体上呈现平缓略降的趋势,这为当地的工业生产者制定生产计划提供导航。决策者会以此为参考制定本月的产量计划,适当地降低本月产量。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以及缓慢升温,经济投资环境将会得到改善,由此看来经济景气指数将会喜上眉梢。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有望上升。
1.3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研究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关系,使得它们在相互之间能用等式表示。表2是本实验的部分数据:
线性回归分析原理:
线性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回归分析方法,其假设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线性回归的数学模型如下所示:
y=α+βx+ε
此为矩阵形式。Y部分为被解释变量,在本实验被定为工业生产指数。α为模型的截距,即线性回归的常数部分。β为待估计参数。X为解释变量,在本实验中被定为经济景气指数。ε为实际观测值与线性回归拟合方程之间的差距。
对于线性回归模型,一般采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来估计相关的参数。
一般来说,回归分析是通过规定因变量和自变量来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建立回归模型,并根据实测数据来求解模型的各个参数,然后评价回归模型是否能够很好的拟合实测数据;如果能够很好地拟合,则可以根据自变量作进一步预测。
下面将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进行回归分析(利用EXCEL中的分析工具中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果)。
由表3的回归统计R^2=0.43其拟合度并不是很好。由表5可得到线性回归部分的F值为13.06198,相应的P值是0.0021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说明这回归分析还是比较显著的。由图3可知经济景气指数的残差波动不大,可见残差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大,可忽略掉。由此可列出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线性回归模型为:
1.4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从上面的线性回归拟合分析中,可以看到R^2 的拟合优度只有0.43,其实这远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说明本案例用线性回归分析不能精确地反映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之间的紧密关系,起码这精确度并不是很高。下面我们尝试着用非线性曲线进行拟合,进一步地提高它们的精确度。
其实在上面的讨论中已经涉及到非线性曲线拟合问题。接下来,用表2数据通过EXCEL工具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再进行一次散点图分析,并画出其趋势线,显示公式和拟合度。结果如下:
其中x是解释变量,代表经济景气指数;而y是被解释变量,代表工业生产指数。
1.5回归方程的选择
通过比较可知采用多项式曲线对上述数据进行拟合,其拟合度为R2 = 0.781 优于线性回归方程的拟合度(R^2=0.43)。因此,用此方程进行工业生产增幅的预测将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综上所述,在对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进行回归分析时,非线性回归拟合所得到回归方程更符合实际情况,结果与观测值更接近,更有预测能力。因此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的回归方程为:
y=(8E-05)x6-0.0445x5+10.178x4-1240.1x3+84932x2-(3E+06)x+5E+07
2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2.1描绘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散点图
根据表2数据用EXCEL工具画出其散点图,其结果图5。由图5可知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整体上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即随着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反之,结果相反。
2.2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相关性假设检验
为了深入研究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强度。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性假设检验。由于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为小样本数据,因此用t检验法。
(1)假设:H0: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无关,即ρ=0;H1: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相关,即ρ≠0。
(2)计算统计量t。
2.3数据的比较分析
因为样本 |t|>to,即落入拒绝域。因此应该拒绝原假设,而接受备择假设H1,即: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相关。并且由以上样本统计量ρ=10.775
得知,它们存在着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反之,当工业生产率下降时,失业率将会增加。这也符合大多数的经济理论。也就是在自然状态下,随着GDP增长率的上升,失业率会下降,当地的就业压力就会得到缓减,反之,结果相反。
下面结合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随着时间的趋势图进行现实解释。如下图所示:
由图6可知,从2011年8月以来欧元区的工业生产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与此相反当地的失业率却不断地上升。截止2013年2月当地的失业率高达12%。由此反映出当地的巨大的就业危机。目前欧元区的经济上仍处于冷清、萧条状态,当地的经济还没复原,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工业生产指数相应降低,导致一连串的失业人口的增加。众所周知,失业率过大会影响当地社会的稳定,甚至危及国家的安全。欧元区应加强对金融债券的管理,同时邦联国家要加强当地的宏观调控,针对出现的债务危机,经济危机等市场缺陷问题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在此同时,让市场充分发挥自我调节作用。在管理好市场营运环境的前提下,针对市场的盲目性和滞后性,邦联国家应该找出其根源,并对症下药。对市场的不透明度进行信息公开,减少盲目性。为解决滞后性的问题,邦联国家通过科学制定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引导当地经济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只有刺激当地经济的发展,才能减少失业人数。
2.4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回归分析
(1)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线性回归分析。
与上述线性回归分析原理相同。下面将对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利用EXCEL中的分析工具中的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结果如下:
(2)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非线性回归分析。
通过对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的散点图描绘以及非线性曲线的拟合。其结果由以上图—3可知,以下为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与失业率多项式回归方程。其中y代表失业率(被解释变量),x代表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解释变量)。
3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研究
为研究欧元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由此对其展开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
3.1描绘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散点图
根据表2数据用EXCEL工具画出其散点图,其结果如图8。由图8可知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整体上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即随着通货膨胀率率的上升,失业率是呈现下降的趋势。反之,结果相反。
3.2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相关性假设检验
为了进一步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相关强度。有必要对其进行相关性假设检验。由于所采集到的样本数据为小样本数据,因此用t检验法。
(1)假设:H0: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无关,即ρ=0;H1: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相关,即ρ≠0。
(2)计算统计量t。
①由公式ρ=计算出ρ。参考数据:“S12E02 12440120 吴杰羡《关于欧元区经济的研究报告》相关数据.xlsx”及相关的方差、协方差公式代入数据可求出ρ(具体的计算过程将不在此得知,它们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即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失业率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反之,在一定条件下,当通货膨胀率的上升时,失业率将会减少。
由图9可知从2011年8月份以来欧元区当地的通货膨胀率整体趋势下降,截止2013年2月该地区的通货膨胀率为1.2%,与此相反当地的失业率却一直处于上升状态,截止2013年2月欧元区的失业率高达12%。失业率上升是由于当地的GDP同比增长率、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下降所导致的。危机前期因经济扩张,通货膨胀。如今经济萧条,很多企业减产、停产,甚至破产。随着市场通货减少,通货膨胀率逐渐降低,但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冷缩,许多工人被迫解雇,由此而带来的失业率上升。
4实验总结
以上通过对欧元区从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这段时间的经济数据的研究,主要是围绕着工业生产指数与经济景气指数,工业生产同比增长率和失业率以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这3对关系的研究。在一定程度反映出欧元区的基本层面的规律。在经济景气时期,由于通货宽松,经济的快速扩张,由此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当地的就业压力。同时带来了也给抑制通货膨胀带来了压力。随着全球经济过热,在高度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投资环境开始恶劣起来。最终导致了经济危机。为防止经济继续变热,抑制通胀压力。欧元区央行便通过提高利率、准备金率等金融工具,或通过发行债券或票据等公开市场业务,回笼资金,进而减少通货。由此市场的通货膨胀压力便得到缓解,但随之而来的将是经济扩张因为资金问题受限制。再者后面发生的欧债危机,欧元区的经济受到了重创,经济严重缩减,接着面临的就是失业率上升。以上是欧元区经济的大概状况。那3对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经济的内在规律。
参考文献
[1]陈胜可.SPSS统计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郎咸平.郎咸平说:让人头痛的热点[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3.
[3]格林.计量经济学[M].张思成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宋玉华,周阳敏.世界经济周期的协同性与非协同性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2003,(12).
[5]李世福.世界经济周期研究成果综述[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1).
[6]袁宜.世界经济周期低点来临?[J]. 进出口经理人,2008,(03).
[7]Amemiya, T. The Estimation of variances in a Variances components Model[J].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77,(18).
一、文献综述
汽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其它产业具有强力的带动作用,其规模经济实现情况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共同的关注和研究。
19世纪60年代时,马克斯和斯尔博斯在他们所著的《汽车工业》一书中,结合当时英国企业状况,提出了“马克斯和斯尔博斯”曲线,来描述汽车产业中的规模经济产生过程:汽车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一条变形了的U型线,开始时随着生产量的增加,成本会急剧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渐小,到达最低点(最优经济规模)后,会经历一段产量增加但成本不变的时期,再随着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会带来成本缓慢上升,即规模不经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对于汽车工厂最低经济规模(即MES),排气量为1-2升的单系列生产轿车制造厂为25-30万辆,中型货车制造厂为6-8万辆,轻型货车总装厂为10-12万辆。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1990年测算出轿车的MES为年产30万辆。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生产技术,要素配置等因素的变化,这些测算的MES已经不符合现有的情况了,现在的MES应该大于这一标准。
杨志明(2006)认为我国汽车企业处于长期成本递减的阶段,即马克斯—斯尔伯斯线的f(x)段;邹田?x(2007)分析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状况,认为汽车工业中小企业众多、达不到规模经济,主导企业“大而全”、国际竞争力不强;何元贵、张捷(2009)采用多重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汽车生产企业规模经济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中国汽车企业最优规模经济较小是因为受制于比较低的研发投入以及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二、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
(一)2008年汽车产业绝大部分行业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企业达到最优规模经济
如表1所示,2008年中国产量最大的十大汽车企业产量,排在前三名的分别是上汽172.2万量,一汽150.4万量,东风132.1万量,而后七名的都不足100万量,吉利和哈飞只有二十多万量。2008年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有130多少家,后120名则分享了其它的156.8万量,平均每家不足1.5万量。
从2008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有三家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即达到最小规模经济(EMS),其它企业均在100万量以下,未达到最小规模经济;没有一个企业达到200万量,即最优规模点。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产量相差比较大,上汽产量几乎是吉利的8倍,超过了后120名企业产量之和。2008年中国汽车工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二)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大部分行业仍未达到规模经济,但比2008年有很大的改观
和2008年相比,产量排在前七名的企业仍是上汽、一汽、东风、长安等七大企业,第十名仍是吉利,第八、九名分别由2008年的金杯、哈飞变成2009年的比亚迪、华晨。同时,前十名的产量相比2008年均提高,上汽提高近100万量达到270.55万量,一汽提高近50万量达到194.46成量,而比亚迪提高幅度相对较小只有10万量左右。十名之后的企业则分享了190.03万量。
2009年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产量大幅度提高。从数量上看,有五大企业产量超过100万量,达到最小经济规模板;一个企业超过200万量,达到270万量,达到最优经济规模,三个企业产量接近200万量。其它企业产量都比100万量低,没有达到最优规模经济。同时,不同企业产量上的差距拉得更大。
总体上看,相对于2008年,2009&年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状况有所改观,仍处于较低水平,大部分企业没有达到最小规模经济。
(三)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整体特点
从整体上看,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不佳。中国汽车总产量大,企业数量多,单个企业数量产量相对较少,同时不同企业产量相差很大,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企业能够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外,大部分企业产量低于最小规模经济。但是中国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状况正在改观,企业生产规模迅速扩大,达到最小经济规模入最优经济规模的企业数量正在增加。
三、影响中国汽车行业规模经济的主要因素
(一)行业集中度较高与生产分散并存
2008年的集中度=0.58,2009年的集中度=0.61,根据贝恩的分类应属于寡占Ⅲ型,集中度相对较高。但是中国汽车市场结构呈现出极端现象,即产量最大的少数企业产量占市场份额比较大,市场比较集中,而产量较小的大多数企业产量则极为分散,这是影响中国汽车产业整体规模经济的重要原因。
(二)地区割据使竞争不充分,资源分散
据统计,我国的25个省市都有自己的汽车产业。因为汽车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很强,产业链长,对地方经济带动作用很大,很多地方政府都把汽车产业做完其支柱产业。同时,实行地方保护,鼓励本地汽车企业的销售,限制外地汽车品牌进入本地市场。
地方政府的不合理干预对汽车产业造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构建了市场进入壁垒,造成了市场的地区性壁垒,市场过于分散;二是降低了产业进入壁垒,地方政府积极扶持地方企业进入汽车工业,致使汽车产业有产能过剩的风险,同时生产能力低、产能落后的企业数量增加;三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地区积聚,汽车工业在空间上过于分散,不利于形成积聚效应和外部规模经济;四是不利于汽车工业的横向调整,地方保护主义增加了并购、重组的难度。
(三)相关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
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投资仍显不足,投资比重占不到整个汽车工业的30%。地方、部门零部件工业自成体系,投资分散重复,没有形成按专业分工、分层次、合理配套的产业结构,难以体现规模效益。很多零部件企业面对的是本地的汽车生产商,没有将自己定位在面向全行业甚至国际市场的大汽车零部件生产集团。所以大规模生产的企业数量很少,很容易出现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生产,带来的结果是生产批量小,技术及装备落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汽车企业建立完整的上下游的生产链。
(四)市场需求不足
市场需求实现规模经济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最优生产规模对应的产量大于现有的市场需求,此时为规模经济而扩大生产显然是不理智的。各个企业应该致力于扩大市场需求,使自身面对的需求与最优产量尽量匹配。企业可以通过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增加汽车出口,来弥补国内市场的需求不足。同时也要开发国内市场,及时升级换代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需求,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使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负担购置车辆的费用。政府在这一方面,也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如调整汽车购置税等来刺激市场对车的需求。
四、改善我国汽车规模经济状况的建议
(一)汽车产业的发展要一个总体上的空间规划,形成积聚效应
国家政策多向有条件、有优势的地方倾斜,构筑进入壁垒控制没有优势的地方盲目上项目,促成地区积聚,形成中国的汽车产业区,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充分发挥积聚效应。
(二)通过兼并重组、战略联合提高汽车工业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目前呈现出总产量大、企业个数多、单个企业产量小、经济效益低等特点,不利于汽车产业规模经济的发挥。因此,需要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生产的集中度。通过企业的并购与战略联合实现市场的集中和生产的集中是很好的途径。并购能够优胜劣汰,实现汽车产业的战略重组。通过破产兼并淘汰一批劣势企业,以加快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整个产业的规模效益和竞争实力。
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减少政府对于并购的行政干预,尤其是地方政府构筑的退出避垒以及政府行政主导的并购行为。另一方面,完善市场机制和法律条件,促进合理并购,抑制不正当并购,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使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从而提高其规模,但也为有发展前途的小企业留下生存空间。
(三)有效地利用合资、合作机会,全面提升自身实力
在与外国汽车企业进行合资合作的时候,要从产品生产、技术、管理、企业文化、营销理念、维修服务全方位发展完善自己,充分抓住有利机会进行全面的改革和整合。
(四)规范地方政府在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消除地区性市场分割
要规范地方政府的作用,让地方政府为汽车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条件,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进入、退出以及市场的划分。
[关键词]苏轼,经济状况,收入,支出,影响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16-0007-06
学术界关于苏轼的研究著作可谓浩如烟海,但大多数都倾向于苏轼的诗、词、文、书、画艺术创作及思想,而对苏轼经济状况的探寻,却触及不多。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相对于苏轼丰富的文学创作史料相比,反映他的经济状况的史料不多;二是,囿于“君子固穷”“君子耻谈义与利”等传统观念,研究文人,尤其是苏轼这样的文人,如从经济人手,似乎有损于他的人格尊严。然而,不可回避的是,苏轼的经济状况,尤其是贬谪前后经济状况的明显不同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思想状况,并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因而,本文以期从经济视角对苏轼,进而对北宋文官研究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笔者之所以选取个案,主要是由于经济状况的好坏既与官方所提供的待遇有关,同时也与个人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支出有关,有着群体特征的同时,也有着个体差异。如果想从整体上把握北宋文官的经济状况,就须先从个案研究人手,抓取上层、中层、下层官员中的典型代表进行比对,最终方能从整体上把握。因而,笔者本文先从中上层官员苏轼的经济状况开始探寻。
苏轼从1061年即他25岁时走入仕途,1079年乌台诗案发生,被贬黄州,1086年还朝,1093年被贬惠州,后贬儋州,1100年遇赦归来于次年去世。一生经历宦海风波,仕途大起大落。为官鼎盛时为高太后的座上客,仕途失意时渡过琼州海峡到达了中国最南端的海南岛。随着仕途的大起大落,笔者将从苏轼的收入、消费等方面探寻其经济状况。
一、苏轼为官与贬谪时期的收入状况
(一)苏轼为官时期的收入状况
苏轼为官时期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朝廷提供的俸禄,除此以外,还有朝廷的赏赐、朋友的馈赠、使用公使钱收入等。
第一,苏轼的主要收入——俸禄
宋代文官的俸禄收入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类。正俸主要包括俸钱、衣赐和粟禄;加俸中最重要的是职钱,是“宋初主要加给带大学士等职名奉差遣外任的官员,元丰改制后普遍加给在京职事官……随月支给,是正俸以外的~项固定收入”,加俸中还包括一些钱物补贴,即给予随从的衣粮供应,是中书、枢密、宣徽、三司及正刺史以上的官员享有的待遇。较低级的官员可以得到随从的餐费补贴等。钱物补贴还有茶、酒、厨料、薪、蒿、炭、盐以及马匹饲料供应等;职田是中国古代官员按品级分给田地以充禄米的一种方法。职田多是外任时期官员的收入方式。因此,“京官俸禄主要由俸钱和职钱两项构成,地方官员俸禄主要由俸钱和职田收入两项构成”。
北宋官员的俸禄发放中,一直存在“除百钱”和实物折色等问题,实际俸禄所得往往低于理论数字。如景德四年(1007年)九月诏:“自今掌事文武官月俸给折支,京师每一千给实钱六百,在外四百,愿给他物者听。”从中可以看出,在景德年间俸禄发放中,俸钱占60%,实物发放占40%。这种情况,在北宋都是很普遍的现象。因而,文官实际俸禄是低于理论收入的。
第二,苏轼的其他收入——接受赏赐、馈赠和使用公使钱等
北宋朝廷赏赐官员的现象非常普遍,苏轼接受朝廷和皇家赏赐的机会也比较多。如治平三年六月(1066年),苏洵去世,赏赐家人“缣、银各二百”,即赐缣帛二百匹,白银二百两。一两银子大约就是1千(贯)钱,二百两银子大约就是二百千(贯)钱。在当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赏赐。在苏轼为官鼎盛的元祜年间,更是时常得到一些赏赐,如元柘三年(1088年)十一月一日锁院,上赐宫烛法酒;元祐四年,以龙图阁学士除知杭州,上赐对衣金带马表;出郊未发,朝廷置酒相慰,赐龙茶、银合等,慰劳甚厚;元祐七年,苏轼到兵部尚书兼侍读任,上赐对衣金带马。马是宋代官员出行的主要乘载工具,此时苏轼曾六次上《谢赐对衣金带马状》,而且他还将朝廷赏赐的玉鼻梓赏赐了门生李廌。
公使钱又称公用钱,是各级政府机构的日常办公费用。主要由地方自筹,不足部分中央拨款。公使钱主要用于外来官员的迎来送往、本地官员的置酒张乐和办公用品的采购,以及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等。公使钱定额因州郡大小而不同,同时也受官与职分、职与事分的官僚体制的不同而不同。宋代虽然规定了公用钱管理制度,如官员不能用公用钱回易、不能擅用公使钱等,但是由于制度方面的缺陷,将公用钱假公济私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苏轼也不例外。因而,公使钱收入对于苏轼经济状况的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要做农民的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你们知道怎么做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农民家庭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一农民,这个特殊的称谓,从它的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与土地结下了深厚的情谊。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农民一改千百年来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彻底地作了主人。历史的年轮驶入改革开放的今天,农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状况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能够代表一个国家真正实力的不是所谓的GDP,而应该是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是最具有发言权的。另一方面党和国家对农村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颁布的大量政策都本着利民惠民的目的。尤其是近年来农业税的免除到按亩的补贴,都让我们广大农民的家庭负担大大减轻,当然这只是国家对刺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政策的典型代表,还有许多其他的政策比如:九年义务教育学杂费免除、农村医疗保险等等,这些都为农民是实现增收解决了许多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篇。
在本次调查中,人均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家庭仅占调查家庭总数的2%,13%的家庭人均收入在800—1500元这个范围内,有54 %的家庭人均收入在1500—3000元这个范围内,人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了31%。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农民的收入就前几年比增加了很多,然而对农民而言赖以生存的农业竟然不是收入的主要部分。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家庭占33%,52%家庭的农业方面的净收入在2000—3000这个范围内。对那些人口多的家庭这点钱如果人均下来就真的没多少了。调查发现90%的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竟然是外出打工,其他方面的收入主要来源加在一起才占总家庭的10%。 近些年随着外出打工的热潮高涨,我们农民们也意识到了守着那“一亩三分的”是多么的没有前途。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挣钱的最佳途径,也成了大多数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这也是当前农民收入提高的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随着物价的上涨,种子、农药、化肥等的价格也提高了很多,这就使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又加上农民现在都有了“惰性心理”,他们对农作物没有很好的养护导致了农业产量下降,这样农业方面的收入就没剩下多少了。其实无论怎样,单纯的种植这种作物是无法获得令人可喜的收益的。
二、农民的生活消费。
有13%的家庭把收入主要花在子女的教育上,这主要是些年轻的家庭。对于那些年龄稍微大点的人他们主要用来维持生活,这部分的家庭占到了15%,因为他们子女的事差不多都办完了,他们也就没有太多的牵挂了,现在只要慢慢地赚着钱花着撑到自己么有能力时候有子女赡养了。他们都没有想到为自己以后养老,在这里人有能力的时候都全都是为了孩子到老的时候就依靠孩子了。 在家庭收入的主要用途方面59%的家庭选择了“其他方面”,这其他方面主要都是建房子,办喜事方面的,这些家庭都是有快成年或刚成年的孩子。现在无论在什么地方结婚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中国的房价是那么的高,即使在农村可能没有那么的贵,但对于仅有定点收入的农民来说这也算是一笔超大的开销了。 虽然现在我们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是还是有66%的家庭感觉经济有点紧张,这些多为子女比较多的家庭,还有些是有病人的家庭,毕竟医保在我们那里还没有实行起来。32%的家庭感到基本需要能得到满足,仅有2%的家庭认为生活富足了,毕竟离小康水平还有一段距离的。 对于比较担心的问题93%的家庭都选择了收入没有保障,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处在失业中,那些外出打工的工作没保障有时候不要把身体搭进去就好了,在家里的人就只能盼望着能风调雨顺有个好的收成,而近年来的气候异常的很难有风调雨顺了。其他选的较多的是“家里有人生病”,“孩子不孝顺”,“治安状况不好”,关于农业方面的几乎没有人选择,或许他们真的感觉种地没什么前途了吧!
此次调查的分析,总体而言,农民生活仍处于温饱状态,过着艰苦的日子。这次调查不够全面,也不具有太强的说服信,没有佐证和足够的资料,但是这是农村真正的实际情况,没有夸大也没有虚假的成分。实现农民收支的平衡,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希望在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能够使农民更快地迈上幸福、富裕的康庄大道,使国家更加繁荣富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
调 查 人: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二祁集中心学校课题组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 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3日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500份,收到有效卷4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2.5%,大专学历占10.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4.7%。
2、家庭经济情况;家庭条件以中等收入(即父母平均月收入为1000——2000元)为主,贫富两极也占一定比例,人均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占49.1%,在2000元以上的占24.3%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1)经济投入:家庭订阅杂志、报纸一份以上占3.1%;每月给子女购买课外书3本以上占22.6%。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37.5%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
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1)家庭教育的理念:72.1%的家长认为对子女严厉,要求严格,孩子听话;71.4%的家长认为谁对孩子溺爱,孩子就不听谁的话。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96.8%,3.2%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3)督促子女看课外书的方法:鼓励的占28.1%,采用物质奖励的占42.7%,引导的占13.4%,进行陪读的占16.8%。
(4)在家进行英语、家庭辅导的占12.7%,在家进行钢琴、电子琴辅导的占
8.3%。
由母亲承担的占68%,由父母一起承担的为24%,父亲单独承担的占3.6%,祖父母承担的占4.4%。
(5)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东西)占58%。
(6)20.6%的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
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方法越来越多。但仍表现出对孩子智力学习重视的倾向。
3、特长培养情况:
23.2%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活动中心的乐器、书法、英语、绘画辅导班。
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专长较为重视,兴趣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投入较多。
4、家校联系情况:
100%的家长希望每学期与老师沟通1次以上,联系方式一发短信、打电话、利用网络、写便条、上门家访为主。说明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同时也反映出家长把教育寄希望于老师、学校的心理。
四、措施与对策
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接受新知识,接纳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报告。
2、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
建议家长多学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对孩子要尊重,但不是听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独断专横。对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细心观摩孩子,发现有异常要及时想办法给以处理。
3、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是子女教育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道德爱好、习惯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议家长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多与学校保持联系,从而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自身也适当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创造家庭学习的良好氛围。
4、加强家校联系。
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但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优势。学校应加大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给家长教育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校——家教育阵地,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教育环境。
五、对学生家庭教育调查现状的思考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也是学校教育的强有力的辅助和补充。以上资料和数据表明,学生家庭教育情况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容乐观的一面。
第一:总体住房比较宽敞,能给孩子一个比较宽敞的学习环境。70.9%的家庭居住的是2-3层的自建房,是独门独户的住房,这样的住房有利于孩子相互交往,增进交流与合作。将近50%孩子能相互串门,这能增进孩子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孩子的合作交流。55%左右的孩子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比较强,38%的孩子一般,只有5%左右的孩子合作精神与交往能力较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