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加强思政课建设范文

加强思政课建设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加强思政课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加强思政课建设

篇1

【关键词】“80后” 高校思政课教师 师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10C-

0025-03

“80后”教师是青年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谓“80后”,指的是出生于1980~1989年之间24~33岁左右刚步入社会不久的新群体。改革开放以来所呈现出的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多元化、应试教育、独生子女等特点在“80后”身上留下深深的时代符号,构成他们成长的主要社会背景。“80后”基本上都已经进入工作岗位,因此在高校教师行列中也逐步有了他们的位置,成为高校的主要培养目标。他们有着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日益成为高校的主力军,并正显示着他们的独特魅力和价值。然而在师德问题上,他们却有着这个群体的不足和缺陷,因此,教师群体中“80后”的师德问题成为一个新的德育课题,思政课的特殊性让人们更加重视“80后”高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本文针对高校“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加强“80后”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建设,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师德建设的内涵及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简称,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它包括教师的政治思想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纪律、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综合素质。师德,是教师从业的基本准则,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第一,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灵魂,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第二,学高为师。“学高”是教师的主要教学活动内容,要求教师应具有深厚而广博的知识。学生听课,要让他们感到教师的教学并不是课本内容的重复,而是对知识探究的一个过程,是数学思想学习的一个过程,是开发潜能的一个过程。第三,身正为范。“身正”要求教师应该处处为学生做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学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做人。

思政课的作用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而不断地改革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同时思政课的教学者也十分重要。思政课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其教师的师德建设直接关系着高校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除要具备普通教师应有的素质,还应具备坚定的政治思想、较高的理论水平、完善的人格魅力和较深厚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二、“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政治立场不够坚定

思政课教师的基本要求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同时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不断影响着部分“80后”思政课教师,受资本主义自由化思潮等的影响,他们对于政治缺乏敏感度,政治素质不高,政治信念淡薄。他们往往认为上课仅仅是自己的一个教学任务,简单完成即可。对于学生中的一些不良政治倾向,他们认为这是学生的言论自由,不关自己的事情,因此不能很好地正确引导。甚至一些教师还参与学生这样的讨论,发表一些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这在大学生中是一种潜在的危险,对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起到消极作用。

(二)缺乏敬业精神

教师想要得到学生的尊重,必须要爱岗敬业,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然而,目前部分教师过分追求经济利益,缺乏敬业奉献的精神,缺乏为学生服务的意识。他们仅仅将教学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忽略了教师行业的特殊性。思政课教师从专业角度出发,更应该在教师行列中成为爱岗敬业的排头兵。而部分“80后”的思政课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他们不愿意更新教学内容,不愿意钻心研究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仅仅停留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没有利用其他时间对于学生的实践活动加以指导,缺乏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

(三)理论功底不深

向学生传播知识、培养能力是教师的基本要求,然而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这还不够,他们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教学中深入浅出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传达正确的三观教育。然而,目前部分“80后”思政课教师对于理论学习走马观花,仅仅停留在读书期间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很少学习马列专著,表现出专业素养不高,理论功底不深的缺点。这就造成了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容易照本宣科,断章取义。

(四)师表意识不强

“80后”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吸收了多样性的文化,因此是个性张扬的一代。这表现出部分教师仪表不得体端庄,着奇装异服;举止不够文明,有在教室吃早餐、在学生面前说粗口话,纪律观念不强,在课堂上发泄不满等现象;只注重知识讲解,很少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日常生活都漠不关心,没有意识到自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分子,仅仅把自己当做一名授课教师,把这些工作单纯地认为是一线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情。

三、原因分析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负面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不断传入国内并改变着部分国人的思想。他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取向等呈现出多元化趋势。高校是接受各种思想文化的聚集地,高校教师特别是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容易接受社会新思潮和新事物。等价交换、利益驱动、自我为中心、一切从现实出发等忽视大局和缺乏责任感的观念对他们有一定的影响,让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也会有一定的作用。

(二)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的负面影响

师德评价是高校教师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了教师评价的一票否决。然而师德的考核评价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的考核评价机制。表现在,教师若无一些实质性的表现,如重大教学事故等现象发生,学校的一些领导认为如果只是小问题就不想因此影响教师的职称评定,因此在年终的师德考核则评价为优秀。久而久之,很多教师就按照自己的平常习惯教学,只要掌握好分寸,不发生重大教学事故就可以了。他们并没有将教师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的提高作为首要任务,更多的是对业务水平的培训。这样的导向助长了教师轻教学、轻育人和轻政治的倾向。

(三)高校对“80后”教师的师德引导和重视不够

“80后”教师,大都是一毕业就进入学校工作的本科或硕士研究生,他们缺乏社会磨炼和专业培训,没有形成完整的职业道德观念。特别是自己还处于从一个刚毕业的学生向教师转型的阶段,他们非常需要学校的师德引导和重视。然而,高校却忽略了这一事实,他们放松了对这些年轻教师的培训,对思政课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引导不够。他们还停留在思想上的重视,对思政课教师的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因此导致了“80后”思政课教师整体素质下滑。

四、加强“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对策

(一)重视对“80后”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80后”思政课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

“80后”教师进校后,除参加必需的岗前培训外,学校还应该给他们配备一定资历的指导教师,让那些师德高尚、育人意识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对他们进行传帮带,不仅要教会他们如何上课,还要指导他们如何育人。一些教师没有接受过任何师范训练,因此“80后”教师的传帮带从教案编写开始,通过互相听课、公开课和观摩课等来帮助他们了解基本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环节,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规律,懂得课堂管理,使他们尽快适应教书育人,顺利实现从一个学生向教师身份的过度和转变。一些高校还要求“80后”教师必须参加一定的实践锻炼,如担任辅导员、班主任、教学秘书、校外挂职等为期1~3年的基层实践锻炼。让他们通过这样的锻炼,了解世情、国情、民情和校情,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通过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沉淀思想、感悟人世,从而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创新师德评价机制,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为师德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目前,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学习主要是通过教育厅组织的高校教师资格证培训课程中学到,然而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如何考试拿到资格证,对于培训内容的学习不是十分深入,应付了事者居多。而思政课教师在上岗前除了要参加教育厅组织的教师资格培训,还要参加思政课培训。针对思政课的再次培训出发点很好,然而这样的培训也过多地流于形式。鉴于这样的现状,高校应该针对思政课教师制定相应的职业道德规范,并将这些规范具体化到实际教学中。同时,针对当前师德仅仅是考核“软指标”,没有重大的违纪违规行为人人都可过关的现象应该逐步改变。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评价,应该从学生和学校两个方面共同评价,特别是学生方面。思政课的师德主要体现在教学中及和学生的相处中,因此师德评价和考核应该建立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师德优秀的教师在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学习进修方面加以倾斜,对于师德评价较差的教师应该不推荐学习进修、职称晋升等。从正方两方面分别鼓励和约束,最终推进“80后”思政课教师的师风师德建设。

(三)不断提高教师修养,强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教师要想教好书、育好人,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品德。鉴于思政课教师的特殊性,教师更应该自觉修身养性,修得明理,并内化为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第一,自觉学习思想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水平,能将最前沿的正确理论和观点运用于教学实践中,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待教育,对待工作,对待生活。第二,完善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应改变传统的教书育人的观念,认为教师仅仅是授课,教会学生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其实摆在教师面前的,教会学生知识会做事之前,必须教会学生做人,那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气质。要改变这一传统教育观念,完成这一新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思政课教师比高校的其他专业课教师,任务更加重。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品德高尚、具有人格魅力的人,自觉提升自身素养。

(四)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素养,争做大学生思想引路人

思政课教师的基本条件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备较高的政治觉悟和坚定的政治立场。高校思政课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者,同时对理论加以彻底学习研究,在之前学业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加以认真学习,并将所学理论传输给学生。而部分“80后”思政课教师理论功底不深,更应该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教学实践中,多和学生探讨理论在中国实践中所产生的理论成果,指导学生学会用这些理论指导自己的人生发展,和学生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争做大学生的思想引路人,使自己成为大学生信仰和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80后”思政课教师具有他们这一代明显的时代特点,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是高校教师就要求他们马上符合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要求,应该给这一代一些时间去慢慢改变,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学校对他们的帮助。我们相信,在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帮助指导下,通过教师的个人努力,可以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为提高思政课的时效性、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申晶晶.“80后”青年教师群体师德建设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12)

[2]张志巧.“80后”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10)

[3]邓洞天.从育人为本的角度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9)

[4]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篇2

一、高校思政博客的现状和特点

1、高校思政博客的特点

参与者众多:高校思政博客作为网络与政治思想教育结合的产物,拥有者众多的受众群体。网络时代对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有着了巨大的冲击,而在思政博客中,大学生可以与教师平等的交流与沟通,更容易使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随着网络社会的不断深入发展,思政博客的参与者也会不断增加。

影响性较大:相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思政博客可以更方便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于教育方式本身的限制,在参与度方面和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上都无法与思政博客相比,而大学生在思政博客中可以更好地交流学习心得和体会,这都使得思政博客可以对大学生产生更大的影响。

内容丰富多彩:网络上各种内容鱼龙混杂,高校思政博客要想获得更多的人气,就必须丰富自身内容。这都导致了大学生思政博客在内容上引人入胜,在外观特征上设计独到,从而在大学生心目中留下较好印象,丰富思政博客这一网络交流平台。

2、高校思政博客与其他的关系

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以提升学生自主自发能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主要目标。因此高校思政博客必须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网络载体的相互融合,从而让大学生获得应有的教育。

与其他网络工具的关系:思政博客与其他网络交流工具一样,都有着随机性和容易接受性,但是思政博客还有其他网络交流工具所不具备的特点。首先是思政博客内容上属于列表式和导读性,其次是对问题的间接性和启发性。这都是的思政博客与其他的网络交流平台有所差别。

思政博客与访问者的关系:思政博客只有在拥有众多手中的时候才会具有生命力,因此思政博客的建设者与访问者之间必须是平等的关系。建设者通常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导员,因此在思政博客中通过平等的交流可以更方便地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互动,更加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3、思政博客在目前的影响力

思政博客作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补充,在平时可以起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无法起到的作用,教师与学生在博客上平等交流和沟通,使教师和学生之间产生思想碰撞,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同时,思政博客的本身特性也使得在思想政治学习中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将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另外,博客图文并茂的构造本体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更快的获得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高校思政博客的进一步加强与发展

1、与大学文化相结合

高校思政博客与高校校园文化相结合,就能创造出具有针对性的思政博客系统。一方面,通过网络系统江大学文化进行传播,有利于大学文化的网络化;另一方面,在大学文化气氛的营造过程中,可以扩大网络文化的宣传与推广。思政博客作为网络文化交流平台,通过不断探索改进,通过对校园文化的发扬与对校园文化现象的点评,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从而使思政博客得以进一步加强。

2、拓展服务群体

思政博客的最初建设目的是为在校大学生解决思想政治问题,但思政博客对于高中学生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随着思政博客访问主体由单一的大学生转变为高中生群体和大学生时,思政博客就迎来了拓展服务群体的良好时机。中学生对大学有着自己的憧憬,因次思政博客可以通过对大学相关模范事迹的发扬,对大学相应信息的传递等方式,对高中学生乃至初中生产生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学教育进行完美对接,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极大的帮助。

3、拓展建设者群体

思政博客作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工具,其建设者群体主要是由教育者组成的。这样可以保证教育工作的正确性,但由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把握不够到位,很容易造成博客浏览者的流失。因此在思政博客发展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优秀大学生和大学生群体对思政博客进行建设,采纳更多的建议,取长补短,使高校思政博客得到更好的发展。

篇3

会上,王侠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际效果,使这门课真正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优秀课程。

王侠在充分肯定了近年来我省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取得的成效后说,当前,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在全党全面展开。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是推动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引领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强大思想武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担负着培养什么样的接班人、怎样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中国化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大学教育全过程,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和遇到的现实问题,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王侠指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关键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感染力、吸引力。一是深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的认识,坚持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修养、品行和人格教育并重,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二是充实教学内容,强化学科建设,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创新,结合我国、我省改革开放实践,结合各高校和大学生思想实际,发挥我省厚重文化积淀和丰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优势,不断完善和充实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方法,广泛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信息化,切实增强教学效果。三是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配齐配足专职教师,切实做好教师培训工作,加强教科组织机构建设,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保障和支撑。四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特点,改进考核办法,完善激励机制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标准,注重教师教学能力和实绩考核,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篇4

关键词: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4-366-02

一、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计划之外,为扩充学生知识面,培养学习兴趣,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开展的课外活动。由于第二课堂知识面丰富、方式灵活、实践性强,深受学生喜爱。

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是高校在思政课教学计划之外,为增长学生政治知识,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开展的课外活动。由于思政课理论性强的特征,在第二课堂的有效辅助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兴趣。

当前很多医学高校由于专业课较多,课程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原因,思政课第二课堂开展的相对薄弱,存在重视不够、师资力量薄弱、课程相对单一等问题,这也给医学高校教改提出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就机遇而言,结合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可以进一步强化第一课堂教改,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大学生校园活动,加强医学高校人文建设。就挑战而言,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之医学生专业课相对丰富,如何合理的规划和开展好第二课堂就是一个难题。

二、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途径

1、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

第二课堂在开展方式上有别于第一课堂,因此在备课时,要有明确的定位和目标。备学生,在第二课堂开始前,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了解学生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展第二课堂,这样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备方法,第一课堂常用案例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但是由于第二课堂实践性强,因此在方法运用上要源于第一课堂而高于第一课堂,特别是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备环境,由于第二课堂很多都是开展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对第二课堂开展的环境有深入的把握,包括相关物资、卫生、安全等保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医学高校由于专业课多,因此相对教师配置主要侧重于专业教师队伍,因此思政课教师队伍相对薄弱,这也制约了思政课第二课堂的开展。

医学高校必须进一步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富于实践性、创造性的教师队伍。同时,开展思政课第二课堂,要打破学科间的界限,有效调动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学实践。

3、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

如何开展好思政课第二课堂,这既是对思政课教师的挑战,也是对医学高校管理能力的挑战。如何有机协调好教学部门、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乃至于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一个难点。

因此,医学高校一是教学部门,在课程设置时,除了必要的第一课堂教学外,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还需为第二课堂留足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二是在学生管理部门,特别是团委开展工作时,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社团的管理和建设,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三是后勤部门,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物资保障。四是加强与社会的对接。第二课堂很多需走出校门,因此学校还需与社会各界有效的对接。

4、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思政课既有政治属性,又有人文属性。因此医学高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文环境,人文气息对医学生有着熏陶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得到教育。

医学高校可有效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在教室设计时,在合理范围内,有效运用墙壁等载体,宣传医学人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学校人文景观设计时,也可将医学人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机融入其中,强化第二课堂。也可有效运用人文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开展有关医学人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医学人文周、人文月活动,在其中有机融入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知识,强化第二课堂。

5、加强实训、实践基地建设

伴随着医学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高校已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束缚,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特别是“生物-心理-社会”的现代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大学的概念在深化。

医学高校可采取“校院结合”、“校企结合”的方式,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专业课第二课堂、思政课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模式。同时还可依托纪念馆、烈士墓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第二课堂。切身的去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力,了解中华民族的昨天,把握中华民族的今天,憧憬、建设中华民族的明天。践行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扬爱国主义、荣辱观、创新精神等中国精神,汲取正能量,实现中国梦。

三、医学高校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的意义

1、加强主渠道、主阵地建设

要发挥好医学高校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就必须加强思政课教改,而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第二课堂教改,可以强化第一课堂交给,真正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使思政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2、推动医学高校教改

医学高校教改是一个大体系,而思政课教改是其重要环节。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是服从、服务于整个医学高校教改的。因此,思政课第二课堂教改,不仅可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而且可以有效辅助提升专业课教学质量,使教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达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

篇5

关键词: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对策

民办高校在国家的鼓励和支持下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办学规模、层次、条件方面均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教育部的引导和规范下,教师队伍也在曲折发展中不断壮大,为确保民办高校思政教学夯实了基础。理论课教师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过这些年各民办院校采取强力措施、方针、充实、调整,使思想理论课教师队伍在各方面有了明显进步和提高,而且能够基本适应教育教学的要求。

一、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地位

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学生在理论上的主要引导者,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解;又是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承担者。因此,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民办高校德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高校学生稳定、关系到师风的建设,更关系到民办高校“三观”的形成。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一)思政课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备受关注,民办院校也将大笔资金投入到招聘上来,解决学历结构。然而,更多学校解决的是表面化的问题。此外,在专兼职比重上依旧偏颇。年龄结构上还未形成较好的以老带新,断层现象还是存在。队伍依然年轻化,骨干教师和精英队伍有待于思政教师队伍中完善。一些民办院校,有些教师的专业素质不佳,教学互动与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有待于提高。

(二)思政课师资队伍科研效率低

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而且也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一些民办院校对于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要求低,导致更多教师注重授课课时。另外,许多思政课教师承担着较重的思政课教学任务,使其从事科研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对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更没有时间深入研究。教学变成了一种机械的体力劳动,教师科研成果相对较少。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模糊

许多民办高校忽视和轻视思政教育,没有独立的教育和科研机构。有的民办院校将思政课和其他基础性素质和专业教育混杂在一起,没有设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机构。没有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总体目标中去进行定位,因而出现定位不清,目标不明确等问题。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定位更是模糊不清,在课时安排上也相对较少,能删就删,能减就减。

(四)人力资源开发陈旧

民办高校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重心,强调人对事的配合。工作管理过程中过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强调人对工作的适应性及工作态度的认真性。对思政教师队伍尤为凸显,既然思政教师队伍的重要性相比其他而言较低,就形成了要求学校相关活动的各种配合,除了上课外思政教师都要紧紧围绕活动转。包括培训都是如此,比如对教职工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使其更加适应所在岗位的工作,培训的内容是“缺什么,补什么”。对教职工平时的考察也是检查其出勤率等。管理重心的偏移使教职工的发更加缺少人性化和合理化,同时也使员工能够缺乏归属感,更大的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校的组织效益。

三、提升民办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的对策

(一)重视和提高思政课教师地位

民办高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个人发展,要为他们专业素质的提升创造积极条件。在实事求是的前提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多肯定,少批评。他们在轻松偷悦的环境中更容易主动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积极探究学术问题,将教学当做乐趣,并愿意为此付出。

提高思政队伍建设的凝聚力。充分地相信教师,尊重教师,关心教师,发挥教师的主人翁地位是凝聚教师的关键。既可以提高思政教师发光发热的能量,也可以就此开展相关科研小项目推广实验,而且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加强培训体系建设,提高科研能力

民办院校要建立和完善科研培训体系,要制定思政课教师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有重点、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重点在于深化科研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教师研修和在职培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加强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要求思政课教师重视加强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拥有较强的辨析能力;扎实专业基础,坚定无产阶级信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学校的宣传思想工作。完善自身,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思政课教师的工作能力。

(三)深化改革,完善思政课教师队伍结构

民办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制定一定的倾斜政策,对思想治课教师队伍要加大扶持力度。在他们进修提高、科研经费划拨以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与一定关注,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进入门槛,逐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准入制度的规范化,最终达到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

(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对思政课教师的管理要侧重人力成本,重视人力资源的战略眼光;侧重于招聘、选拔、工资发放等具体事务性工作,对思政课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建设目标等战略性思考;侧重于教师教学的使用与培养。对教师复杂和多样性的动机和需求也清晰的认识,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