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跨文化营销策略范文

跨文化营销策略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2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跨文化营销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跨文化营销策略

篇1

关键词:跨文化;营销;文化差异性;策略选择

一、问题的缘起

经济生活是人类在生活中最基本的形式,人们使用手上的货币便能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因此商业活动对于人们来说绝不陌生。人们将自己在生产中富余的物品与他人进行交换,获得自己生活所需要的必需品。由于每个国家和民族对经济活动的需求有所不同,而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存在不同的定义,所以,任何的商业营销活动都是在文化的规约和指导下进行的。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的经济学家们都认为在远离西方文化的地方是不存在经济活动的。人类学家马琳诺夫斯基于一战期间作为战俘被迫在特罗布里恩群岛上进行田野调查,完成了《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一书,并对其中的“库拉”制度进行了研究。特罗布里恩群岛上的人们带着手镯和项链围着岛上行走、交换。这种行为模式对于西方的学者们来说难以理解,对于经济学者们来说更是毫无理性可言,但是对于岛上的人们来说则完全满足了他们的社会需求,因此马氏提出了用文化来满足人类需求的理论。而马琳诺夫斯基的学生的《江村经济》一书,是第一本对中国农村经济活动进行研究的人类学研究著作。费先生通过对家乡开弦弓村的调查,认为交换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或群体之间的经济活动,他们的物品或劳务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转换的。同时这种交换在一些社会群体中也有相类似的现象。他认为这是中国农村最基本的经济活动,同时农村的生产也会受到市场的影响,而这个变化不仅仅局限人们的经济生活。匈牙利的经济人类学家卡尔•波朗尼的“嵌合”理论强调经济是嵌合在社会和文化之中。由此引发了20世纪60年代经济人类学理论中的“实在主义”和“形式主义”的辩论。而实在主义的实质就是人们为了满足物质需求而月自然界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发生了交换的关系。在工业文明的当代,可能家里使用的电视机来自于日本,早上喝的牛奶来自于新西兰,而出门开的汽车则可能是美国生产的。全球化的进程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之间的商业交往日趋频繁,各个种族之间的经济活动相比于以前也是更为活跃。但是,跨文化的商业营销活动却并不只是在现代才出现的产物。中国战国时期便已经出现,例如韩非子的《鲁人徙越》一文中说道:鲁国有个人自己善于织草鞋,他的妻子则善于织白布,有天他们打算搬往越国去生活。有人认为他们一定会很穷,原因是草鞋用来穿的,可是越人是光着脚走路的。白布用来制作帽子的,恰巧越国的人是披头散发的。而自己善于织草鞋,妻子善于织白布的鲁国夫妻则认为,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专长来引导越国百姓来穿鞋戴帽,到时草鞋和白布供不应求,他们肯定不会受穷。

二、文化差异性的影响

虽然典故并没有说明鲁国人最后的结局如何,从他们的讨论中可以看到跨文化的商业营销并不是简单的商品买卖,一定要考虑到自身和对象的关系。一切经济活动都存在两大最基本的主客观因素——区域和民族,商品是人类劳动产生的结果,商品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则有不同的效用。因此跨文化营销的实质是要跨越文化间的隔膜,难度显然更大。首先传统的营销是在单一的文化环境下进行的,族群内部使用相同的语言,而要想更好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就必须要克服语言上的障碍;其次,单一的族群中有相同的风俗习惯、法律法规、道德评判等价值观念,对于商品价值的认同上保持一致性,而跨文化的营销中可能会出现偏差这会最终可能导致失败。要避免跨文化营销失败的关键在于了解文化差异性对商品销售的影响,才能行之有效的避免文化之间的偏差。1.文化的相对性。美国人类学家鲍亚士认为,不同种群的人都具有相同类型的理性,每种文化都有能够通过情感、思维习惯等方式来塑造人们的行为。因此文化与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任何的高低之别。在面对不同文化的人群时,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文化认知观念。认识到本民族文化与他者文化之间的关联和不同。避免“文化中心”主义,在营销商品到别的种族时必然会带着自身的价值观念,如果不能及时修正的话会闹出不必要的笑话。之前我们国家的一家企业有一种叫“紫罗兰”的男装品牌在国内非常的畅销,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中国人认为“紫罗兰”的花语象征着浪漫、温馨、典雅、高贵等,消费者穿着它能够体现出绅士的气质,后来该企业将这个品牌的产品出口到美国去时却遇到了麻烦,原因并不是衣服质量和款式的问题,而恰恰出在了名字上;通过调查以后才知道“紫罗兰”在美国是“毫无男子气概”或者“搞同性恋者的男子”的意思,该企业以自我为文化中心,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别人也会喜欢,而没有考虑到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差异性,没有进行实地调查,未建立正确的文化认知观念,才造成了营销的失败。2.文化的多样性与相似性。人类的发展经历了几大文明形态,文化是一个总体,但是每个民族面对的生境有所不同,但是都会在长期的生活中创造出一套具有合适自身生存发展的运行规则,这些规则具有高度的专化,因此每个民族也有各自的传统和特点,全球化绝不是要将这些不同的规则缩小、消失出现文化同质化。当然,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中创造出的文化具有不同个性的同时,往往会也会因为生境的相近、民族间的相互交往使得文化之间出现不同程度的相似性,全球化的经济活动就是在这些不同文化之间进行的。每一种文化体系中相似程度较高的民族或者国家会形成文化圈,对于特定的情形会形成相近的价值观念。但是一个跨文化营销的企业在同一个文化圈中的经营也需要注意其自身的文化特点,否则也会影响的销售的成功。比如中国和日本都属于大中华的文化圈,但是在中国紫色一直视为贵族的颜色,购买商品如果是紫色的包装会代表着高贵与成熟,而到了日本则恰巧相反,日本人认为紫色象征着不牢靠,故在选择商品包装时会很忌讳使用。总的来说,文化差异中的多样性在于能够给人们提供不一样的选择,丰富商品的使用;而相似性的特点则更够更好地在两个文化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从而更加利于商品的经营。3.文化的变迁性。正如前文所提,商业活动受到文化的规约,跨文化的的商业活动的是否成功在于是否能与文化合拍,人类的经济活动与之互为表里。而任何种族间的文化并不是一层不变处于静止的状态,文化和文化之间在相互的交流、碰撞以及同化的过程中一直处在一种相互制衡的变迁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文化的形式和内容会发生变化,一些传统的社会取向会失去它的作用,一些新的社会规范会不断出现,并且种状态和方式会一直交替的进行,最终形成文化的进化,而文化的变迁必然会带动这经济活动的变迁。明清以来生活在清水江流域的少数民族有大量的木材贸易,这里的人们都遍山的种植杉树;而这片区域之前属于季风性气候到处都是几人合抱大的樟树。杉树原本不是该地区生长的植物,人们将这里的樟树全部砍掉而该种杉树,原因是一棵樟树的成材时间要一百年而杉树只要二十年即可,于是出现了杉树的根与地表,人们每年都在种植和砍伐的情况,这恰恰是在文化的调试作用下对生境进行了改造,这是因为汉族的文化对木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从国家层面到民间组织都得到了保证,使得该地区十分繁荣。

三、应对的策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营销要了解其中的文化差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对于不同种族、不同类型的文化应对的营销方式应该是有所不同的,从而形成有效的经营,减少文化的冲突,使企业的利润有所增加。在做出应对方式时可以参考两个原则:1.品牌本土化。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所指的本土化的意思是商品的营销策略从当地人的社会视角、当地人民的影响出发。以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建立一种产品和顾客之间的共鸣。肯德基在中国的品牌化过程正好能体现出来:最初肯德基在亚洲市场的经营是完全失败的,1973年肯德基在香港特区开始了第一家餐厅,不到两年的时间便被迫关闭了首批进军香港地区的全部连锁店,原因在于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以及传统的饮食文化的差异太大,西式的快餐文化对于东方人来说难以适应,但是对于世界人口第一又处在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来说具有巨大的市场利润,为了能够更好的打入中国市场,迎合中国人的口味而做出调整,对异国风味的产品进行中式的改良,将美国传统的墨西哥鸡肉卷改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老北京鸡肉卷,结合传统中国菜系的特点推出了不同口味的产品,肯德基取得的成绩正式跨文化营销下企业实现品牌本土化,让中国人对于这个国外的品牌产生文化上的认同感。无独有偶,美国的碳酸饮料“雪碧”在刚进入香港特区市场时直接使用英文的音译名城“十必利”,结果无人问津,通过调查后发现原因在于不了解当地文化,港人认为“十必利”的名称听起来像“势必利”让人觉得厌烦,后来改名为“雪碧”后果然在香港特区风靡一时。2.产品价值的认同。“物的有用性在于使物才成为使用价值,任何事物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必要的需求或是能给人的生活带来方便”。产品价值的体现在于让消费的认同,这种认同包括了产品的实用性和象征性的认同,也包括了价格上的认同。对于跨文化营销的产品来说本身就是异民族文化的窗口,人们通过对产品的购买能看到有别于“我”的存在,同时能够作为审美观念、价值取向的引导,从而是商品更加利于销售。万宝路香烟以的包装上半部是红色的底色,下半部的文字极具美国西部牛仔的硬汉形象,生产商将美国的文化与万宝路香烟相结合,具有标签化的效应,从而赢得了全世界消费者的信赖及认可。巧克力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事物,在欧洲得到了青睐,流入中国以后更是一种甜蜜爱情的象征。市场的价格制定依据一定的标准,由于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各个地方之间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人们的购买能力也有所不同,而价格的高低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在面对市场时对于与跨文化营销的企业来说不仅要考虑自身成本的差异,还要仔细分析市场的需求程度、消费者的收入等情况,实行有差别的定价方式,更能使消费者接受。

四、结语

人类的经济活动存在这不同形式,但是总而言之是在文化指引下的进行的,企业在进行跨文化的国际营销时,一定要在了解自我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进行营销,从而保证销售的成功。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加入了WTO后在国际市场上有了更多机遇,同时也面临了更多企业的竞争,只有充分认识到文化差异性的存在,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作者:李子怡 单位: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

参考文献:

[1](英)马凌诺斯基(BronislawKasparMalinowski)著,梁永佳,李绍明译.西太平洋的航海者[M].华夏出版社,2001.

[2]著.江村经济[M].商务印书馆,2001.

[3]施琳.经济人类学理论前沿综论[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

[4](战国)韩非著,陈奇猷校注.韩非子新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5]张晓萍.旅游开发中的文化价值---从经济人类学的角度看文化商品化[J].民族艺术研究,2006(5).

[6]田广,罗康隆,著.经济人类学[M].宁夏人民出版社,2013.

[7]谭爱平.国际市场营销的禁忌[J].经营管理者.1997(Z1).

[8]杨庭硕著.相际经营原理[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5.

篇2

论文关键词:跨文化广告 文化营销 文化营销策略

跨文化广告传播是涉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或地区的带有文化差异性的广告文化的传播活动。跨文化广告传播的实质是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下的跨文化传播活动。文化环境包括影响一个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偏好和行为的风俗习惯和其他因素。跨文化广告传播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拥有具有战略意义的全球性广告主题还要适应不同的文化语境和受众市场本土化。因为从某种意义而言,广告实际上是建构于特定文化背景的外化显现,广告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一种现代社会大众流行文化。广告的AIDA传播效应模式理论认为:有效的广告首先要引起受众注意,使他们对广告信息保持兴趣,进而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最后促使他们采取购买行动。许多广告之所以未能引起AIDA效应,造成浪费,原因就在于广告主及其文案人员忽略了:广告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市场营销行为,它同时也是一种复杂而微妙的文化行为,它与社会意识形态、风俗习惯、文化偏见以及价值取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故欲达到AIDA效应,则须采取灵活适当的跨文化营销策略。

一、文化营销的实质

市场销售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营销活动不仅要满足人们对产品的物质要求,更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要求、价值认同、社会识别等文化需求不仅要考虑商品、服务的物质性使用价值,更要注重它们的情感性、审美性、象征性、符号性等文化价值。文化营销之兴起缘于:产品同质化。现代化的技术力量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同类产品的性能十分接近,消费者对它们性能上的区分意识越来越少。当竞争在技术、成本、质量服务等物质因素上再难有大的突破时.一种非物质的因素——文化就引入了竞争。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变化。营销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需求是有层次的。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基本生理需求得到大致满足后.心理需求所占比重便大大增加,这种高层次的需求,大都折射出某种文化的成分。

二、文化营销策略浅析

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通过发现、甄别、培养或创造某种核心价值观念来达成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因此,可以说价值观是文化营销的基础,而核心价值观念的构建是文化营销的关键,只有通过发现顾客的价值群并加以甄别和培养或是企业顺应需求,努力创造核心价值观念,才会使文化销售得以成功。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文化营销策略体现为产品文化营销策略、品牌文化营销策略、企业文化营销策略。

跨文化广告之产品文化营销策略。产品文化营销策略是指在广告创意中注重文化的意义和作用.以文化包装相关概念.强调以文化为导向。注重产品外在形态的艺术审美和形象带来的消费者利益感知的增加.同时突出产品的标志化和个性化。这里产品文化是指提供给市场,在人们选取、使用或消费中满足人们某种欲望或需要的一切实体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以美国科尔盖特公司生产的科尔盖特牙膏为例。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巧妙地把英文名称“Colgate”汉译为“高露洁”,这一主题清晰同时又大吉大利的名称,使消费者以为这是一家地道的中国公司。

在中英广告中还有很多这样成功进行文化包装的例子。如:瑞士Omega(欧米茄)手表的英文广告——标题:TheMoonWatch(月球表)。正文:Speedmasterpro—fessional:The first and only watch wornontheMoon(高速计时专业表:第一个和唯一在月球上戴的表)。该广告个性鲜明的文化包装凸显拥有这种手表具有不同寻常的社会象征意义。

上述成功的文化包装在于成功地把握了广告受众的文化价值观,消弭了文化差异。跨文化广告传播中如不能对广告受众文化价值观有很好的理解与把握,则会导致语言语用的失误。如“小熊”牌的出口儿童服装译名是LittleBear,本想表达“憨态可掬、茁壮成长”的褒义,可在英语中,熊一直被视作“凶猛、残忍、笨拙”的动物,用于指人时.又有“脾气暴躁、态度恶劣”之意.最主要的是在现代经济术语中.bear与market搭配构成onebearmarket,意为“行情下跌的市场”。俗称“淡市、跌市或熊市”.这样的译名怎能激起人们强烈的购买欲呢?故跨文化广告之文化营销策略须顺应广告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反之则难以取得AIDA效应。

跨文化广告之品牌文化营销策略。品牌文化是指某一品牌特有的名称或标志,或是这两个要素的组合。它们所代表的利益认知、情感认知、文化传统以及个性形象等价值观念的总和有利于消费者识别和区分这一特定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品牌文化有形地展现在消费者面前的是品牌的名称和标志。品牌名称是产品品牌中可以被读出声音的部分。品牌标志指的是产品品牌中可以被理解,但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部分,常常需要某种特有的符号、图案或其他独特的设计。这些标志往往在看第一眼时就能够给消费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例如,麦当劳的金黄色大“M”标志、可口可乐的红色圆柱曲线以及耐克服饰上静中有动的“V”标志。

情感认知型营销策略就是要从目标消费者心中业已存在的情感出发,因势利导,使品牌的形象能强烈地触发消费者心中扎根的“情感结”,并与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共鸣与认同,最终对这一独特品牌“心生爱意”并“忠诚拥护”。最常见的情感类型莫过于爱国之情、故乡之情、浪漫之情、温馨之情、亲情、友情、爱情等。因此情感诉求型的广告最易在全球推广。也最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江苏红豆集团生产的红豆衬衫广告语为唐朝王维名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成为世间最纯洁美好情感的象征,浓缩了五千年中国文化里的爱慕之意、相思之情。故红豆衬衫在深受唐朝文化熏陶的日本一推出,便深受日本消费者的青睐,日本人非常看重其文化价值,纷纷买来赠亲送友。

又如南非钻石公司DeBeers在美国打出的两则广告语“A Diamond isforever与Diamondsmake agiftoflove”以爱情为诉求点,打动了无数消费者;其在中国的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更成为梦想中的爱情经典。

文化传统型营销策略就是指企业在建立产品独特的品牌形象时不是着眼于其他的诉求点,而是从目标消费者所看重的传统文化人手,建立与之相应的文化形象。以丰田汽车脍炙人口的广告语“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为例,该广告语借用了“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这一中国谚语.表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从而在中国市场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又如诺基亚手机的中文广告语“科技以人为本”.体现了儒家文化“仁者爱人”的伦理价值观。

个性形象营销策略侧重于强调品牌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具有某种与人相类似的个性因而它不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和认同.而且会成为目标顾客用以表达自我特性的工具。每一个人都有向别人传达“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我希望成为个什么样的人”的欲望.因此具有某种特定的个性化特征的产品往往就成为具有相应性格特点的使用者的代言人。如苏格兰知名品牌威士忌酒芝华士(Chivas)中文广告语“真味真情趣,尽在芝华士”突出了产品的个性,表达了企业的理想追求,使广告能够迎合受众,形成某种内在的亲和力,引起受众的关注和青睐。

跨文化广告之企业文化营销策略。企业文化营销是企业根据自身文化内涵的特色.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系统革新和有效的沟通。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个性鲜明的企业形象.并以此达到企业经营目标的种营销方式。由上述定义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营销与企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即精神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行为文化层面以及物质文化层面。那么,我们也可以根据这四个文化层面把企业文化营销由外向内依次分为:外显文化营销、行为文化营销、制度文化营销以及精神文化营销。

外显文化营销是企业文化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部分。要把企业经营哲学、产品内涵和企业精神有效地传达给受众,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牢固和鲜明个性的企业形象,必须通过一个整体传播系统,尤其是运用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符号,将具体可见的外观形象与内蕴特质的价值理念融为一体。以IBM公司为例。该公司把其企业文化概括为“尊重个人”、“竭诚服务”和“一流主义”三个信条。为了在形象设计上反映公司的企业精神.设计师把公司的全称“IntenrationalBusinessMa.chines”浓缩成“IBM”三个字母.以富有美感的造型表现出来。并将蓝色作为公司的标准色予以统一各种标志。IBM公司实施企业文化营销策略的成功.使其成为计算机企业的蓝色巨人。

行为文化营销通常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如企业在产品销售、产品促销、公共关系、新产品开发等经营活动中所表现出的基本精神。行为文化营销不同于外显文化营销,外显文化营销借助于其有强烈视觉冲击效果的标志来体现企业的文化精神,具有直接性、形象性:而行为文化营销是依赖企业的经营活动表现企业的文化精神,是一种非直接的但更具时效性的文化营销方式。如深圳比亚迪公司一直致力于电动节能环保汽车的研发与推广.其英文广告语“Green.Environmentally Friendly.Energy Saving’’是其行为文化营销的最佳诠释。在2010年第80届日内瓦车展上,比亚迪与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签订谅解备忘录,计划共同打造全新的电动车品牌。这~举措让世人看到了比亚迪致力于研发绿色环保汽车的信心与能力,使比亚迪的品牌影响力迅速上升。

制度文化是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风格所反映的企业文化。制度文化营销策略就是以广告的语言语用和社会语用效果实现反映、传播企业经营理念和精神内涵。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如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管理素以严谨着称,其广告语鲜明地折射出其产品所体现的企业制度文化:标题——“大众”.安全上路;正文——生命可贵,岂可儿戏,德产大众深明此理。因此。在设计及制作每一部车子时都以您的安全为首位。超过30种不同的冲撞测试,以确保万无一失。车身结构的加强措施,前后左右的安全护撞区与防撞杆给予更大的保障:驾驶座安全气袋在紧要关头能化险为夷。事实证明,“大众”的安全措施绝非纸上谈兵,其高度的驾驶乐趣更为同行所津津乐道,一经驾驶.必有所悟。此广告紧紧抓住消费者所关心的驾驶安全问题进行了形象的描述.增加了受众对广告内容的认同感。

篇3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营销策略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与日俱增,跨国公司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仪、风俗习惯等,使得文化差异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营销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营销策略的制定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成败的决定因素,而文化因素又是营销的关键。所以,要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帮助营销人员制定成功的营销策略,以形成良好的跨国公司交往的氛围。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讲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或者如何得体地去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

文化差异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在跨国公司交往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容易导致交际失误,引起冲突,对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同亚洲地区的国家,如韩国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所以在文化取向和交际规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2.交际形式的多样化。

在跨文化交际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语言符号如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非语言符号如一些画报、实物、影像或者演出等形式。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形式,国际文化博大精深。

3.交际中语言统一。

在跨国文化交际中,假如一方使用的是第一种语言,另一方使用的是第二种语言,那么交际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在交际中,可以选择使用同一种语言来交流,如中国人和美国人交谈,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个交流环节中不需要翻译,以保证交流正常进行。

4.交际中注重沟通效果。

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物。这种产物不是说只要把对方的语言学好,就没有语言沟通障碍。其实这是个误解,人们过去把沟通看作会表达就可以,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让对方真正理解到你所要表达的问题才是成功的交际。沟通的目的是在于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背景

科学技术突破性地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人类的生活方式。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促使各个国家间在政治、文化、科技、贸易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外交其实就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尽管现代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但是却无法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语用规则等,这些因素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潜在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甚至因为误解而导致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为了适应当今日益频繁的国家之间人际交往需要而存在的。现在也有很多高校和企业研究这个课题,可见文化交际对企业和国家的交往影响之大。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不仅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还要注重实际的应用探究,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际更好地为跨国公司、国与国之间提供切实服务。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当今跨国公司交往中,若不了解对方的背景是很难打胜仗的。因为营销策略的制定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所以只有在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特征的情况下,从多角度思考并制定营销策略,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1.把好语言交流基础关。

在跨文化交际中大多数以语言交流的形式进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跨国公司营销中有着重要作用。语言交流是营销的首要环节,包括谈判和营销文案的策划等,都需要用适当的语言来体现。熟悉掌握各种语言并运用到跨国公司营销当中,克服语言障碍是交流的基础和关键。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表现。了解各地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各国文化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除了要理解它的意思,还要懂得它的表达形式和运用场合才能算是真正地握。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语言是英语,跨国公司在营销方面必须熟悉并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英语也越来越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重视,并将其纳入国内作为第二门学习语言。所以,把英语学好、学扎实,是跨国公司交际来往中重要的语言基础。在交际语言方面要因地制宜。在跨国公司文化交际中,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语言交流,不可只考虑自身的语言特点,还要根据场合注意使用合适的交际语言,才能把公司的产品和品牌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营销推广出去。

2.熟悉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

商务谈判是业务往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表示,商务礼仪在不同场合下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如何去尊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等都是在跨国公司营销中必须了解的知识。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谈判中体现得最全面,跨国公司的谈判要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在尊重彼此之间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只有文化上得到尊重,才能进行经济、政治上的来往。商务谈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沟通,一个是价值。如典型的东方人受到传统的教育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团队合作,在处理问题时要顾忌双方感受。而西方国家的人是在自我激励的环境下成长的,注重个人努力和奋斗,甚至就餐也AA制。在商务谈判中认为为自己的利益斗争达到想要的结果就可以了,不太注意其做法是否对别人有影响。所以在营销过程中,要区分彼此的价值观,在沟通上注意把握谈判细节。

3.注意营销品牌策略中的文化差异。

跨国公司营销,不仅仅是公司的产品,还要营销公司的品牌。品牌是公司的第一形象,商标是最直观的表现,好的品牌和商标让人记忆犹新。纵观国际优秀的品牌公司,必有其优秀的内涵,符合世界潮流趋势。而如果不考虑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在使用公司标志和品牌时就很容易引起误解,给营销工作带来一定阻碍。如一些汽车品牌的含义,若要在某个国家开拓消费市场,首先就要尊重这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让产品在营销活动中顺利开展,获取一定的消费份额。当然,现在很多跨国公司想把全球性品牌作为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战略,制定营销策略时也要做市场调研工作,包括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文化差异、地区差异等,避免一些因价值观和等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加大力度研究不同环境文化背景和消费模式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推广营销策略。

4.重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一个跨国公司,在对外营销中必定会有其独特的品牌和标志性的广告语。当今很多跨国公司在广告设计和广告宣传这方面投入很多资源。国际广告作为跨国公司营销活动的产物,目的是帮助公司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树立产品声誉,以达到占领销售市场的目标。一句好的广告语,可以深入人心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帮助公司走得更长远。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区别不仅是地域区别,还存在文化差异。比如,一句好的广告语在国内获得广泛认可,但在国际市场上可能广告语中的某个词或者字触碰到某国的文化禁忌和。我国文化含蓄、委婉,让人琢磨深思,而西方国家希望能够把意思表达得直观直接,这就体现了国际广告语的灵活性和高端性。各国的文字、图案标志和颜色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跨国公司的策划者或者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除了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还要考虑各国的消费模式、文化风俗、是否符合消费者的观念和喜好等。所以要重视广告用语中的各种细节,包括产品包装上的广告语图案等,以创造出更适合各国消费者的优秀产品。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影响重大,尊重交往中国家的文化,接受文化差异,才能正确运用公司的营销策略。作为跨国公司的营销人员,不仅要熟知国内市场文化,还要扎实掌握各国文化知识,让跨文化交际维护好跨国公司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销策略,实现跨国公司间的双赢,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桂翊,李燕.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J].湖北工学院学报,2002(1):78-80.

篇4

[关键词]:文化;跨文化营销;策略

21世纪是文化融合的世纪。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投资、国际贸易也发展迅速,跨文化的营销活动更是方兴未艾。一般来讲,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占领全球市场,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的资源优势,往往采用全球经营战略。那么,跨文化营销不可避免地成为战略中的重点,驾驭文化差异是企业走向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最大挑战。

一、文化差异对营销活动的影响

“文化”这一概念具有抽象性、复杂性和广义性。人类学家维特·巴诺提出了一个综合性概念:文化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即所有的习得行为和类型化的模式,这些模式行为是通过语言和模仿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更通俗的讲,文化是指在同一国度、地区、社会团体、行业和公司甚至包括企业内部同一部门里,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制度、期望值和标准。文化差异的影响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者对产品接受与否,均是文化意识的反应,市场营销成果的好坏受文化的裁判。

1、价值观的影响。不同的文化对时间、工作、财富、成就和风险有不同的看法,不同的价值观念,是消费者衡量何为适当行为的标准。例如两方国家强调独立自主、突出个性、注重隐私、追求变革;而东方价值观崇尚集体观念、喜好共性、人际和谐、沉稳中庸,由此导致美国是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取向,而东方国家则推崇集体主义。

2、沟通方式的影响。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有效沟通,培养跨文化沟通的技能对市场营销有关键意义。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无论是哪种沟通方式都可以将不同的人群区分开。在跨文化营销活动中,不管是与企业外部营销网中的营销伙伴还是企业内部的营销团队进行沟通,都要注重文化的差异。在语言表达方面,两方人一般直接,具有针对性,而东方人则比较委婉含蓄;非语言沟通包括眼神、表情、手势、姿势等,不同文化背景下差异很大。可口可乐公司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Coca-Co1a的中文译音听起来像是“味同苦蜡”,幸而后来成功地找到了贴切的译名,即“可口可乐”。

3、宗教信仰的影响。在一个国家中,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主要变量,人们的思想认识、伦理道德、文化艺术、社会风尚等大多受宗教信仰影响,它还直接影响人们的商业行为和管理行为。在欧美国家里,基督教的礼拜日是星期天,商店是不允许营业的,而在穆斯林国家整个斋月(伊斯兰历九月)都是宗教节日,教徒在斋月期白大要禁食的。跨文化营销要详细了解目标市场的宗教节日、宗教要求和禁忌,安排好销售日程和安排,实施恰当的营销战略。

4、风俗习惯的影响。这是一种公开的行为模式,即在某些特殊场合中能够为文化接受或赞同的行为方式。企业经营者从事跨文化营销必须了解目标市场的风俗习惯,适应它、尊重它、遵循它。风俗习惯主要反映在花卉、数字、颜色、节日等方面。如荷花在中国、印度、泰国、埃及等国被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在日本则被视为不吉利,意味着祭奠。

由此可见,文化渗透于所有的营销活动,从市场调研、谈判、定价、促销、商品的款式、包装到营销商的选择与佣金的确定。营销者必须对文化差异时刻保持敏感性和适应性,根据当地的文化因素特点,对跨文化营销策略进行调整来适应市场需求。

二、企业跨文化背景下的营销策略

营销的最佳定义是通过对需求的判断,使产品和服务极人地满足这些需求,即营销的目的是为产品和服务寻求最佳的市场定位。跨文化营销是指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营销,其最终目的也是为了在具有不同文化氛围的市场上为产品和服务寻求最佳定位。进而,从营销的四个要素(产品、定价、分销渠道、促销)人手,选择适合的跨文化营销策略。 2、定价策略。价格是市场营销组合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跨文化营销中面临的产品定价更为复杂。(1)定价目标。它是指企业希望通过定价手段的运用达到相应的营销结果。在成长性较好的国外市场,企业比较注重占有率的增长而暂时降低对利润的要求,采取低价渗透策略;在成长性较差的国外市场上,企业则倾向于考虑短期财务绩效,而采用高价撇脂策略。(2)成本因素。此处考虑的只是跨文化营销中应额外考虑的成本构成,包括关税、中间环节费用(运输费用、支付给中间商的费用)和风险成本(通货膨胀、汇率波动)。(3)市场需求。由于文化的差异,使得消费者对相同产品的消费偏好不尽相同。跨文化营销中营销者需在对目标市场文化充分了解的情况下,在定价中对目标市场的需求做出预测。(4)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政策。东道国政府可以从很多方面影响企业的定价政策,跨文化营销者要熟悉当地以及国际通用政策的限制,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3、分销策略。国际分销系统的结构可以分为出口国与进口国两人组成部分。当企业经过国外中间商进入国外市场时,称为间接分销渠道;当企业选择或内中间商,或者直接设立自己的海外分销机构实现销售时,或是直接与国外的消费者打交道,称为直接分销渠道。在不同的国度进行分销时,要根据不同国家中间商的性质、经营范围以及选择此种经销商的优劣来确定直接还是间接的分销渠道。如芬兰有四个集中批发商,业务覆盖市场上的人多数产品。日本有逾30万个批发商和逾16万个零售商。整个分销系统是由批发商构成的网络。

4、促销策略。跨文化促销主要包括国际广告、人员推销、销售推销和公共关系四种形式。文化差异对广告促销的影响最大,在广告的设计方面一定要注意在语言、文字、宗教等方面东道国的禁忌。跨文化市场销售推广一般分为直接对消费者销售推广、直接对中间商的销售推广和直接对销售人员的销售推广三类。企业应结合产品、市场等方面的情况,慎重选择推广的规模,对象、途径和时机。国际公共关系在跨文化营销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涉及到的对象包括:顾客、经销商,新闻界。政府机构、企业内部职工等多方面。要处理好与这些对象关系,也必须把握住相应的文化差异,处理起来游刃有余。

三、跨文化市场营销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避免自我参照标准的影响。自我参照标准本意为如果我喜欢并使用一种产品,那么就认为别人都会喜欢井使用。这里引申为以本国的文化为依据进行跨文化营销,即在另一种文化背景下,以本文化的价值观、态度、风俗习惯作为参照来进行跨文化营销决策。忽略文化差异的存在,将直接导致整个跨文化营销计划的失败。自我参照标准妨碍了营销者对国际市场评价的准确性,阻碍营销双方合作关系的建立,并使广告策略失误。如通用汽车曾经想让其高档品牌凯迪拉克打开日本市场,但事与愿违,具有强烈美国特征、象征美国精神的凯迪拉克并未赢得日本人的关心。原来美国人忽略了东方人稳重、内敛的文化特征,日本人更倾向于丰田的世纪,日产的总统,而非奢华的凌志、奔驰。

2、规避目标市场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营销活动中,因缺少对目标市场文化的认识,触犯了对方的文化禁忌,不仅使营销活动失败,企业还可能遭到目标市场的抵制。因而,在两国文化存在巨大差异的时候,对双方文化的重大不同之处应当进行规避,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特别是在宗教势力强大的地区更要慎重,尊重外文化的信仰,宗教亡的禁忌直接直接影响消费者行为。如天主教规定星期五吃鱼;印度教视黄牛为圣牛,禁止教徒吃牛肉。

3、加强跨文化营销人员的培训。首先,跨文化人员要时刻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从文化的角度寻求答案。同时要对文化采取中立态度,杜绝文化优劣的观点;其次,跨文化营销人员要掌握开发国的语言,历史、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知识,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外地旅行、录像、特别课程、特别课程等提供培训;最后,企业可以直接聘用有跨国工作经历的人员,他们已经掌握一定跨文化工作的技能,节省企业的培训成本,并可以依靠他们对新人通过非正式组织传授跨文化工作经验。

篇5

一、跨文化企业的特性

(一)价值观差异性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各自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念。文化与价值观的差异会导致不同的管理理念,包括组织的评价、奖惩的办法、上下级关系等。

(二)经营环境和制度的差异性

跨文化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错综复杂,西方企业习惯于在法律比较完善的情况下开展,经营管理会用法律条文作为行动的依据。而中国企业,习惯于按上级行政机构的管理指令,依据便是企业的决策依据和办事章程。

(三)思维模式的差异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感觉和经验。

二、“星巴克”的跨文化营销

“星巴克”现在全球已经拥有13000多家分店,超过120000人的员工国际性大型企业。“星巴克”的跨文化营销已经成为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他的跨文化营销主要分为品牌文化营销、产品文化营销和企业文化营销,三者互相协调,结合统一。

(一)“星巴克”的品牌文化营销

星巴克品牌强大的秘密:星巴克的员工以自己的个人感受来链接与顾客之间的关系。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认为,创建星巴克的品牌,首先靠的是星巴克的员工,要迎合乃至超越顾客期待的最佳方式,就是聘用和训练那些对咖啡有着热情的员工。

形象本土化。星巴克进入新市场前,其创意部门了解了当地民情文化和市民最关切的问题后设计出该城市的个性图案,比如用自由女神喝咖啡的造型来代表纽约,用故宫图案来作为北京的代表。在店面设计上,星巴克强调每栋建筑物都有自己的风格,而让星巴克融入到原来的建筑中去,而不去破坏原来的建筑物设计。

(二)“星巴克”的产品文化营销

星巴克最注重的是咖啡的口味。他们在全世界精选采购最优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对于咖啡的每一件事都尽力做到最好。为了保证品质,星巴克坚持四项原则:拒绝加盟,拒绝贩售人工调味咖啡豆,拒绝进军超市,选择最优质的咖啡豆。

原料固然是品质的基础,而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创新也是发展的根本。让喜欢喝茶的中国人来普遍地喝咖啡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走,而星巴克在以绿茶为主要饮料的国家初步成功,证明了它的理念可以被不同文化背景所接受。

(三)“星巴克”的企业文化营销

在人事聘用上,星巴克一个月要聘用1000多人,如何使每一个人都对咖啡有一种激情,有着同样的驱动力呢?原因有如下几点:星巴克一直给员工股票期权,它使公司保持个性,也让员工之间充满关爱;星巴克的计时工资在同行业一直居于较高水准,而且提供的福利在同行业中别无他例;每年秋季,星巴克会召集全球各地经理来西雅图举行领导团队会议,并从每一地区每一部门中评选出“年度杰出经理人”,邀请他们出席西雅图的年度晚餐,席间对他们进行表彰;在招募高级人才过程中,寻找那些有共同价值观的人才,希望这样的人带来其所需要的技能和经验。星巴克还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培训伙伴——星巴克所关注的才能不仅仅只是把事情做好,而且具有走向世界的胸怀。

三、我国餐饮业跨文化营销的启示

(一)企业要树立正确的跨文化管理的观念

我国餐饮企业要在国际市场上有所发展,首先要承认并理解差异的存在,要重视对他国的语言、风速以及当地人群行为方式的了解和学习。

(二)企业要形成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的营销理念

企业应强调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来进行营销活动,重视市场调查,通过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来发现和寻找市场机会。

(三)应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它可以使企业内部所属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以确定人的行为模式、交往准则。诸如文化相容策略、文化本土化策略、文化创新策略等树立企业文化的策略有很多,但在企业选择具体策略的时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企业本身条件和实际情况,选择最为行之有效的策略来建立自身的企业文化。

(四)创新是企业的动力

在21世纪的今天,知识经济永恒的主题就是创新。为此,现在企业经营者必须树立创新营销新观念。企业的经营者要用于思索,敢于开拓,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各种变化了的现象创造性地为企业不断捕捉发展的新机会。

参考文献

[1] 张爱卿.当代组织行为学理论与实践.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陈永芳.跨国经营中的文化营销[J].商场现代化,2007(22).

[3] 舒尔茨.将心注入.中信出版社,2011.

[4] 赵曙明.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J].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5] 胡军.跨文化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1995.

篇6

(关键词)跨文化市场营销文化差异文化变革

适应化策略标准化策略自我参照标准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电子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已使我们的世界变得越来越

小,并推动它朝着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口然而,也必须清楚地看到我们所处的仍

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文化便是这多元化世界的重要区分因子。伴随国与国之

间经济往来的增加和深化,跨国性的市场营销策略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国际市场营销所面对的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问

题:对于跨国公司来说,处理不好外国市场与母国市场在整个营销管理过程中

所渗透进的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轻则会使得公司成本提高,影响其利润;重

则会导致公司破产。因此,对于从事国际营销的跨国公司而言,了解在不同文

化间进行营销的原则和方法无疑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文化与营销的关系

1文化对营销的影响

篇7

1.观念营销理念

企业的文化营销,是指营销文化理念,运用文明与传统,道德与法制等文化理念进行商品促销行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企业在全球化营销中只有消除文化上的差异,融入本土化文化才能进行跨国经营。比如肯德基在冬季推出浓情汤系列,就是中国的榨菜肉丝汤,更加适合中国消费者的口味,这使企业与产品在中国消费者中颇具亲和力。

当企业文化与东道国文化相冲突,不能为东道国所接受时,就需要一种全新的营销方式——观念营销。所谓观念营销就是把新的消费理念、消费情趣等消费思想灌输给消费者,使其接受新的消费观念,改变传统的消费思维、消费习俗和消费方式。“产品营销”是低层次的被动销售,而“观念营销”则是快于市场节拍,引导市场消费的主动营销。只要能够让大部分消费者接受一种新的消费观念,就能形成一种新的消费时尚,出现一股新的消费热潮,拉动消费的快速增长。

2.末日管理理念

末日管理是指企业经营者和全体员工面对市场和竞争都要充满危机感,意识到企业有末日,产品有末日,企业鼎盛时期往往也潜伏着最大的危机,树立“怀抱炸弹”的经营思想,形成一套独特的放眼国际,争创一流的营销方式。

麦当劳在成立之初就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在掘得事业的第一桶金后,在其总部设立了设备一流的汉堡包大学,为企业经营培养人才。这不仅在快餐业乃至全球企业界都是一个创举。麦当劳汉堡包大学的观念是“企业首先是培养人的学校,其次才是快餐店。”正是其认识到没有永远的企业,却有永远的人才,居安思危,才使企业久盛不衰。

3.品牌营销理念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的重要性,品牌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品牌的重要特征是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性。麦当劳的招牌设计:红色为底,金黄色的“M”图案,形成独特的拱形标志,一眼就能在林林总总的店牌中被辨认出来。这里,它运用了色彩心理学的原理:红黄色调的搭配,在分外醒目的同时,又让人感觉无比的舒适和温暖,使消费者驻足,不知不觉就停留在麦当劳门口。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上的产品趋于同质化是一个必然趋势。这就不得不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除了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需求之外,消费者还有更深层的差异消费需求吗?消费者的需求会不会受文化的影响?对奔驰车的羡慕、劳力士表的青睐,仅仅是对产品功能需求吗?分析这一现象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一切都源于文化的吸引力,所有这些产品充当的都是消费者文化需求的载体。消费者在同质化产品面前选择的标准就是文化的吸引力,而对此最好的诠释就是对品牌的认识和评价。

综上所述,西方餐饮业在中国的营销哲学可概括为:先营销文化理念,再营销有形的商品。

二、经营机制分析

跨国企业在跨国营销活动中,确切地说是在跨文化营销中,其文化营销策略不仅是外在的、有目的的文化融合,而且还包括内在的、本企业的运营机制、基本政策,即本企业的企业文化。

1.企业形象定位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形象定位,这一个性鲜明的形象是区别于竞争对手、进行产品促销和企业发展的基础。麦当劳追求的是以年轻、活泼作诉求点,努力为顾客提供一个轻快的用餐环境,注重树立清洁(clean)、快速(fast)、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价值感(value)的企业形象。而肯德基则是定位在“家庭成员的消费”,提供一个家庭式的温馨团圆的用餐气氛,并且以独特口味的商品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差别化的企业形象定位,使得企业即使在同一个区域市场的竞争中,也能够形成犬牙交错的局面,满足不同层次和需求心理的消费者。

2.特许加盟制度

西方餐饮业在中国的发展形式大多采用特许加盟制度,从1987年,肯德基进入中国,到1995年发展到50家门店,一年后翻了一番,达到100家。目前,肯德基连锁店已遍布全国100个城市,北至齐齐哈尔、大庆,南至桂林、海口,东至舟山、威海,西至西安、重庆,到处都有肯德基。

中国也曾经有过风靡各个城市的“成都小吃”但是,每个成都小吃都是各自为政,仅仅是名字上相同,经营者都不相同,很难成为一个品牌。其原因在于,中国人善于跟风和模仿,但是不善于作长线的运营,有品牌意识但是没有品牌营销的概念,不能形成强有力品牌。

3.社区经营理念

在连锁店的公共关系中,社会关系是相当重要的一环,由于连锁店各分号一般以一定区域的居民为目标顾客,它便需要和所在地的政府、社会团体或单位以及全体居民保持和睦的关系,根据各分店附近的商圈特性,人潮特性制定公关策略。

麦当劳不仅仅以全球品牌为努力目标,更强化社区与社群的经营。因此,麦当劳针对五到十分钟的商圈范围,将其定义为社区,争取消费者与居民的认同与好感,创建麦当劳与社区的合作关系。麦当劳每年捐出4%的营业所得,约5000万美元用于各项赞助活动,麦当劳总裁透纳曾说:“使我们的名字出现在公众面前,而创造一个足以抵消卖汉堡包的企业形象。我们的动机99%是商业性的。”

4.确定目标消费者

在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正确确定目标消费者群体至关重要,因为这关系到以后企业宣传和促销行为的开展。进军中国的西方餐饮业运用独特的文化角度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麦当劳、肯德基进入中国市场后,它们的市场对象超乎国内行业的想象,不是成年消费者,而是无收入的小朋友。麦当劳的思路是只有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才能赢得成年人手中的钱袋。确立消费受众后,洋快餐展开了强大的促销攻势。品尝麦当劳可以获得优惠券,可优惠25%;在特定时间消费,可以和“麦当劳叔叔’,一起逛迪斯尼乐园……当你高兴地拿到优惠产品时,麦当劳公司也高兴地拿到了利润;

5.行业标准和就餐形式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相对于国人的注重满足于口腹之欲,西方的餐饮业则更加理性、更注重科学。麦当劳对马铃薯要求极其苛刻,不仅对其外形,而且对其淀粉含量也有严格的要求,不达标者休想进入麦当劳。由于麦当劳庞大的消耗量,使得马铃薯生产者不得不按其要求生产。麦当劳形成了行业的标准,而肯德基快餐为了保证炸鸡的独特风味,规定其产品现炸现卖,超过十五分钟的食品一律收回,这就保持了炸鸡的品质和口感,使肯德基炸鸡风味如一。统一的标准和严格的管理,使顾客在洋快餐的任何一家分店品尝到的都是一样的产品,增强了顾客的信赖感。

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家庭文化形成了饮食制度上的合餐制,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人与人之间交际、联系日益密切,许多人对合餐制感到不适。而西方人追求个性、实现自我的传统,以及由此形成的洋快餐分餐制正好迎合了这部分人的需求,吸引了大量顾客。

西方餐饮业正是通过对文化因素的分析,一方面尊重中国文化,注意中国文化对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的影响,即“影响文化”;另一方面,又以自己独特的西方文化特色来吸引中国消费者,即“渗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使中国消费者接受西方的文化,进而接受西方的产品。

通过以上对西方餐饮行业经营哲学和经营机制两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跨国营销中,文化因素至关重要,文化营销在企业活动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甚至是居主导地位的。

篇8

[关键词] 跨国营销; 东盟; 文化差异; 启示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1. 054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1- 0102- 02

0 引 言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10年1月1日正式全面启动。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总额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基中蕴藏着无限商机。我国毗邻东盟十国,在与东盟开展对外贸易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应抓住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出击,走出国门。

但是,跨越国界的市场营销活动会使营销人员面临更多的未知因素,从而增加营销活动开展的难度,因此必须对目标市场的营销环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文化差异对国际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最为深远。因此,唯有深入了解东盟十国的文化差异并采取相应的营销策略,才能确保我国企业探索性的营销活动获得成功。

1 东盟十国的文化差异比较

虽然东盟十国和我国同处亚洲,共同受儒家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但是其文化差异仍十分明显。本文按照地缘标准把东盟地区划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中南半岛五国,包括柬埔寨、老挝、越南、缅甸和泰国;另一个是马来群岛五国,包括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文莱和菲律宾。本文从人口、语言、宗教、礼仪、习俗、禁忌及年人均GDP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1.1 中南半岛五国情况分析

中南半岛五国有很多共同之处,主要表现为:第一,都是多民族的国家,但是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主,这和我国的情况相似;第二,官方语言基本都是自己国家的母语;第三,大多数人都信仰佛教。

中南半岛五国间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人口数量方面,泰国、越南和缅甸相对来说是人口大国,老挝和柬埔寨人口较少;第二,物质文化水平方面(本文用人均GDP 来衡量)差异较大,泰国相对富足,其他国家都比较贫穷;第三,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和禁忌。

1.2 马来半岛五国情况分析

马来群岛五国的共同点是:第一,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新加坡、菲律宾除外);第二,英语是通用语言(印尼除外);第三,以马来人、华人为主(印尼除外)。

马来群岛五国间的不同点在于:第一,各国物质文化的差距非常大,新加坡和文莱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发达国家水平,马来西亚也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而印尼还比较差;第二,人口数量差距很大;第三,各国在风俗习惯、礼仪、禁忌方面均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菲律宾,由于它曾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因而在文化上和其他四国差距较大)。

1.3 东盟十国的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影响着消费者的方方面面,如消费习惯、节日习惯、爱好与禁忌等,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习惯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着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深层次内容,绝对不容忽视。东盟十国的主要风俗习惯具体如表1所示。

2 东盟十国文化差异分析对我国企业营销活动的启示

2.1 做好市场调研工作

曾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市场营销活动尤其是跨国营销活动而言,开展市场调研更是必不可少的。企业没有经过系统的市场调研就盲目进入市场造成产品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最后遭受重挫的失败案例比比皆是。而且,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企业的营销将面对布满重重陷阱的跨文化市场,营销调研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企业在跨文化营销的进程中,不但要进行传统的营销调研,还必须根据跨文化营销的特点对市场的文化环境进行重点分析,以追求高度的顾客认同。

2.2 制定有文化特点的产品策略

我国企业应针对目标市场的文化特点调整产品策略。如:马来西亚伊斯兰教徒禁食猪肉、禁饮烈性酒,那么我国企业在出口时就应注意这一点。另外,在产品设计方面,一定要了解目标市场上式样、颜色、图案方面的禁忌,设计出既能体现民族特色,又能符合目标市场文化偏好的产品。如:泰国90%以上的人口信仰佛教,那么,我国企业可以瞄准泰国人对佛教的信仰,在包装、式样上体现出佛教的色彩。

2.3 制定灵活的价格策略

根据前面的分析可知,东盟十国的物质文化差距很大,所以同样的产品销往不同的区域或国家可以有不同的包装和价格。如:销往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等国可以考虑用精美一些的包装,价格定得高一些;而销往印尼、越南等国则可以考虑选用大众化的包装,采用低价策略。

2.4 制定本土化的促销策略

不但要研究目标市场的风俗和禁忌,还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物质文化状况。以广告为例:在老挝、缅甸、柬埔寨的某些地方,甚至没有几家像样的广告机构,也没有多少台电视,只能通过村庄之间的流动电影来播放广告。而且在老挝、柬埔寨等国,成人识字率不高,也很少上网,所以利用报纸、互联网做广告可能效果就不太好。所以不同地方的消费者由于收入水平、教育水平、传媒设备、交通条件等不同,对媒体有各自的偏好,我国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选择适合当地的广告媒体。

3 总 结

综上所述,企业只有比竞争对手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要,才能取得竞争优势。具体而言,需要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对可以做的和禁忌的东西要有文化敏感性,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从文化的角度寻求答案;认知、理解、接受和尊敬他人的文化和文化差异;避免自我参照标准,从而采取不同的市场营销策略,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勤,许鋆. 2008-2009年东盟经济的分析与预测[J]. 东南亚纵横, 2009(2):46-49.

[2] 陆建人. 论亚洲经济一体化[J]. 当代亚太,2006(5).

篇9

[关键词]跨文化;语言交流;英语文学;教学策略

世界已经进入多元文化相互交融,跨文化交流无限畅通的新时代。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要求我们要基于多元文化视角来审视与探讨问题,意味着我们要突破文化的羁绊,取长补短,互勉共行。高校英语文学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历经多年,该专业一直都在探讨适宜的教学模式,并力求有所创新,与时俱进。跨文化既是英语文学教学的立足点,也是英语文学教学的目标要求。

一、高校英语文学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

基于跨文化视角探讨我国高校的英语文学教学,我们会发现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英语文学学科地位不明确

英语文学是传递英语文化的重要媒介,学生通过英语文学课程的学习,发现英语语言的文学美与文化性。然而,一些高校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将英语文学课程改为英美文学课程,削弱了英语文学的语言性和文化性,侧重于英语文学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这是英语文学教学功利化、政治化的表现。英语文学教学学科地位不明确,就无法发挥其文化传递的功能,无法将英语语言所依赖的历史、政治、哲学、文化、宗教等文化属性通过文学作品传播出去。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形势下,学生对于课程的选择,喜欢运用商业投资与市场发展的视角,对于英语文学来讲,如果学科目的单纯地定位于语言文化感知与文化传递上,会受到教育市场的排挤,会被边缘化,由此导致英语文学学科有政治化、功利化的倾向。

2.英语文学教材过于陈旧,与时展不协调

当前,很多高校所使用的英语文学教材主要有“新编”“新新编”英美文学选读和英语诗歌选读等。这些于近期出版发行的教材毫无“新”意,基本上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内容。例如:《英国文学选读》的主要内容包括英语文学发展的所有时期的文学代表作品,教材的编写似乎要向学生呈现一个完整的英语文学发展史,囊括各个文学发展时期的精品。殊不知,将各个时期的文化精品胡乱地堆砌到一起,不仅无法展现英语文学的瑰丽灿烂,反而使英语文学显得支离破碎。英语文学教材的编撰应综合考虑文化传播、文学发展、学生的认知特点、身心发展成熟度以及时代特征等因素。整个教材选用的文学经典应该是一脉相承、浑然一体的,这种堆砌式的教材内容组织手法不仅丧失了英语文学的文化性、时代性,还使英语文学缩版为英语文学史,历史蕴味过于浓厚,抹杀了本应属于英语文学的精彩。

3.对于英文文化不了解

对英文文化的不了解,导致学生在阅读、学习时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对于颜色的理解不同:白色,在中国代表着死亡,而在一些西方国家则代表着权力,而权力在中国以黄色为基础。所以对他国的文化要有所理解,才能更好地学习英语,在学习时不至于被不同的文化所误导。

如上所述,英语文学学科地位的边缘化导致其文化传播作用被削弱。基于跨文化的视角分析英语文学学科地位,它应该是被推崇的、被明确的、被支持的,完全立足于文化传播的主体地位之上,凭借其在英语文化传播上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地位不应被排挤,其学科设置也不应带有浓厚的政治功利色彩。

二、高校英语文学教学策略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是语言运用的最高形式。世界各种语言文学形式都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它应该被人们共享,而不应与物质财富产生特定的关系,成为换取物质财富的“奴役”。同样,英语文学教材过于陈旧,组织不合理会阻碍文化传播目标的实现。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泛起文学的方舟是为了能够前行于文化的海洋之上。如果选用的文学作品不科学、不合理、不适宜,就无法保证学生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领略英语文化的炫丽之处,无法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热爱之情,无法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研究以英语文化为基石的英语文学作品。正是由于英语文学教学模式中存在这些问题,因此,我们应尝试进行改革,寻找跨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文学教学策略。

1.突出“文学”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英语文学教学被边缘化,值得我们反思。当文学被赶出语言教学体系,或者说,文学被语言教学排挤,是不正常的教学现象,这是由于脱离了“文学”的语言教学将沦落为语言工具说明,不再具备语言的“灵魂”,长期下去,语言教学也会自取灭亡。明确英语文学的地位,就不应使英语文学教学屈从于千变万化的教育市场,不能迁就于错误的教育导向,应坚持英语专业发展的学科根基,站稳“文学”的脚跟。明确英语文学教学地位,还要基于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英语文学教学,不脱离文化传播目的,不偏离文化传播需求,一线教师更应充分运用教育技术,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调动起来,让学生回归英语文学学习是为了了解英语文化的本位需求。

2.编撰科学合理的英语文学教材

英语文学教材不应该成为英语文学发展简史,而是应该以文学为主线,通过文学作品让学生认识到,英语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感受到英语文学的文学性、美学性与整体性。教学文本既可以是长短篇小说、诗歌、散文,还可以将经典的戏剧片段、电影片段纳入其中,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选材范围也不必只局限于英国、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不再让学生认为英语文学中是英美国家的财富。同时,避开那些年代过于久远,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特征相差甚远的文学作品,可以选择当代的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用英语撰写的文学佳作。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英语文学创作者,在纯熟的运用英语语言的基础上,更将多元化的思想渗透到文学作品之中,使英语文学作品的文化内涵得到外延与拓展。英语文学的选材标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学生的兴趣也应该是被积极的引导与转化的,不要让学生成为多元文化的追逐者,而是要成为多元文化的传播者。

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文化认同度

英语文学体现出来的是英语语言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英语语言文化与汉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差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教师应拓展自身的文化知识,增强自身的英语语言文化储备,从语言、文化与交际三个方面对教学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得心应手地将英语语言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文化的特点。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需要以课程地位明确与教材编写科学为前提,教师在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过程中,也应对课程地位的确定与教材编写工作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课程地位进一步明确,对教材的科学化编写产生促进作用。

基于跨文化视角的英语文学教学工作,不仅承载着让学生感知英语文学魅力的责任,更肩负着提升学生对英语文化感知力的重任。因此,在未来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审时度势,基于文化传播的高度来理智地组织英语文学教学工作,促进学生英语专业水平和综合语言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安格尔,詹姆斯.人文学科的重要性:主谈英语文学[J].外国文学品论,2008(04).

[2]程爱民,徐劲,柯可,唐晓忠.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Ⅱ)[J].外语研究,2002(06).

[3]邓中天.英语文学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英语文学教学与批评的关系[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4).

篇10

关键词:跨国保险公司文化差异市场营销

随着保险业的全球经营,跨国保险公司由于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由此可能产生的文化冲突,对一个渴望实现全球成功经营的公司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因此,跨国保险公司如何在异域文化中实施营销与管理是当前急需研究的课题。

一、认识文化差异

文化是社会生活的总和,它包括诸如一般行为、信仰、价值观、语言和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等要素,它也是某区域内人们的价值观、特性或行为的特征表现。不同文化间的社会规范是不同的。跨国保险公司管理者首先要识别和区分文化差异,才能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文化差异是在各种人类关系中都存在的,它不只限于语言,还包括非语言沟通、宗教、时间、空间、颜色、数字、美学、风俗习惯、身份意识和食物偏好等,所有这些对不审慎的公司都是潜在的陷阱。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霍夫斯蒂特(GeertHofstede)认为文化不是一种个体特征,而是具有相同经验、受过相同教育的许多人共有的心理过程。接受教育的不同,经历的生活不同,使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拥有不同的心理过程——不同的文化。霍夫斯蒂特根据他对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为同一跨国公司工作的16万名员工进行了问卷调查,提出了描述文化差异的四指标说,即:权力差距、防止不肯定性、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价值观念的刚性与柔性。权力差距,指社会中权力弱或无权利者相信并接受“权力的分配是不公平的”这一观点的程度。相信与接受的程度越高,权力差距就越大。在权力差距大的文化中,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性,公司多是集权型的。在权力差距小的文化中员工参与决策的程度高。防止不肯定性,是指在不确定性防止高的文化中,人们对安全(职业保障)有高度民主需求,十分相信绝对忠诚和专业知识;员工缺乏冒险精神。个人主义指人们只顾及自己及他们的家庭的倾向,集体主义指人们归属集体的倾向。价值观念的刚性是指一种以成功、金钱观念占主导地位的情形,价值观念的柔性是指关心别人关心生活质量占主导地位的情形。

二、文化因素影响保险公司跨国营销与管理

文化差异影响跨国保险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从设立合资保险公司谈判到保险客户的搜寻、销售,从保单设计、投保、核保、交费到后续服务全过程。同时文化影响市场选择及进入市场的方法等。

1.文化影响市场选择

对一个国家文化的理解,将影响跨国保险公司经营战略中对市场领域的选择。国际上一些著名学者对这一问题有以下认识:市场营销专家认为,国与国之间的创新倾向主要取决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传统和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创新波及理论认为,新思想的传播或交流,在文化背景相同的群体内部较容易,否则很困难。社会学家认为,世界文化分为“高背景”和“低背景”两大类文化类型。在高背景文化中,内部同文同种,约定俗成相同,因此信息容易传播。而在低背景文化中,社会内部差异大,存在许多“亚文化”相互独立。这样信息既不易传播,也不易被接受,在保险上表现为新险种的创新过程中模仿者较少。跨国保险公司究竟选择那些国家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必须结合各国的文化背景。

2.保险谈判过程的跨文化观点

谈判是至少两个团体试图就各自利益问题达成契约的过程,谈判包括两个范畴:谈判主题和谈判过程。在异质文化中,谈判过程是谈判中的关键障碍。不同的文化体系产生不同的谈判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在对主题的会谈开始以前,首先要确定谈判过程。谈判的经典观点把谈判划分为四个阶段:无任务探索阶段、任务阶段、说服阶段和定约阶段。虽然所有的谈判都包括这四个阶段,但是当谈判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时,每个阶段的战略、技巧、内容、持续时间和次序,以及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将是不同的。

3.保险市场营销调研中文化因素

保险营销调研本质上是指收集、分析和展示与保险营销有关的信息。一般而言,调研的工具是一样的,但是所处的文化不同时,调研的环境和得出的结果会有很大的不同。保险市场调研可以利用直接数据或间接数据,直接数据是通过个人访问、调查、目标小组、观察和实验等方式采集,间接数据是已经存在的、公开的关于某地市场的资料。在这里面,文化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对直截数据的获得,上述五种数据采集方法都有潜在的文化缺陷并有可能导致错误的结论。因此,跨文化调研的基本问题是市场分析所得的结论的真实性和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

4.保险产品设计、定价中的文化现象

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的险种的设计,必须符合当地的文化习惯。保费的确定是受诸如成本、需求条件和国家的法律等因素的影响。每一种文化对定价策略以及方法的应用都有其文化偏好。保险产品的费率、理赔率、回报率以及所在的文化也许将成为主要决定因素。收入、文化习惯和消费者偏好在国与国之间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的文化面前,不同的保险费水平及赔付水平也许会被接受或拒绝。

5.文化因素对营销方式的影响

目前,保险促销策略主要包括广告、人员推销、公共关系、网上营销等促销方式。每一种促销方法都有其适用性,文化对于沟通和信息的反映方式是不同的,如现今很多国家兴起的网络保险营销深受保户青睐,而一些国家的保险消费者却更加习惯人员上门推销。其营销方式的设计应随着文化的不同而不同。

6.个人推销保险的文化问题

个人推销保险是市场营销组合策略中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遵循的文化规范不同,世界各地的保险消费者的需求和要求是不同的,而满足这种需求和要求的过程——个人销售过程也是不同的。在个人推销过程中,往往由于文化上的失礼而陷入困境的不乏其例,特别在人寿保险营销中,在有些国家一些忌讳的语言一定要避开。保险营销人员应该对文化差异有敏感性。另外,宗教和文化信仰常常会影响推销过程,以及处于跨文化的影响下风俗和习惯,都会为推销过程带来影响,譬如头衔的使用在不同的国家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7.保险售后服务中的文化因素

保险竞争日益激烈,保险服务日益成为保户关心的问题,发生保险责任事故后,保险公司应及时上门调查理赔。售后服务是整个产品的重要组织部分,如果没有协调一致,产品形象将受到极大损害。售后服务是国际竞争的强大武器,不仅能留住客户,而且能扩大收入。不同的文化背景决定着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对需求内容的期望值和认同感,决定着他们怎样沟通、怎样交流、双方注重什么和如何反馈等。

8.管理者与当地员工之间的文化差异

管理是“管”与“理”的有机统一。如果跨国保险公司管理者不相信员工,只“管”他们,而不会“理”他们,就会造成管理者和职工关系的疏远和社会距离的增加,就会影响沟通,甚至造成沟通中断。管理者如果不能正确面对这种文化冲突,对职工采取情绪化的或非理性的态度,职工也会采取非理性的行动,这样,误会越多,矛盾越深,对立与冲突就成为必然,后果不堪设想。同时文化差异难于实现保险公司内部管理者与保险营销队伍的良好沟通。

三、文化差异对跨国保险公司组织机构运转效率的影响

由于价值取向的不同,必然导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而同一公司内部便会产生文化冲突。随着跨国保险公司经营区位和员工国籍的多元化,这种日益增多的文化冲突就会表现在公司的内部管理上和外部经营中。在内部管理上,人们不同的价值观、不同的生活目标和行为规范必然导致管理费用的增大,增加组织协调的难度,甚至造成组织机构低效率运转。

四、解决文化差异下跨国保险公司营销的策略

1.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本土化

跨国经营的用人策略主要有母国化、东道国化、国际化等,但对于保险行业来说,应实行管理人员和公司员工本土化策略。要本着“思维全球化和行动当地化”的原则来进行跨文化的管理。通常跨国保险公司在海外进行投资经营,就必须雇用相当一部分的当地职员做管理人员及保险人,利用当地雇员熟悉当地的风俗习惯、市场动态以及政府方面的各项法规,而且和当地的消费者容易达成共识,雇用当地雇员无疑方便了跨国保险公司在当地拓展市场、站稳脚跟。“本土化”有利于跨国公司降低海外派遣人员和跨国经营的高昂费用、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减少当地社会对外来资本的危机情绪;有利于东道国在任用管理人员方面,主要考虑的是该雇员的工作能力及与岗位的匹配度,选用最适合该岗位的职员。随着全球营销中产品的快速创新和多样化,以及人类种族之间的空前交往和融合,本土化策略有利于按照当地文化习惯开发产品、实现保险销售。

2.根据各国文化习惯发展保险电子商务

保险电子商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电子交易,即通过网络实现投保、核保、理赔、给付,在通往这个最终目标的过程中,跨国保险公司需根据东道国的语言、信仰、价值观等,设计网上营销流程。电子商务将使保险公司之间的竞争由价格竞争转向技术与服务的竞争。保持与客户长期的、紧密的一对一方式的关系,一直是现代金融服务业追求的目标。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保险公司可以通过电子商务系统向客户提供自动化的、专业的和个性化的咨询与产品组合,随时了解并最大限度地满足投保人对保险产品的个性化需求,甚至还可以让客户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酌情定制保单,使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得到统一。

3.加强保险管理人员和推销人员的培训

大多数公司一般注重对员工的保险专业知识和推销技巧的培训,常常忽略文化差异的培训,跨国保险公司要建立员工的跨文化培训制度,对全体员工,尤其是非本地员工,进行文化敏感性训练。这种训练的目的是加强员工对不同文化环境的反应和适应能力。培训通常的主要方式和内容包括:文化知识培训;语言培训;模拟培训;跨文化研究;心理培训;外交技能的培训。

4.在保险产品设计、定价中结合文化因素

在不同文化中的保险经营活动中,保险营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理解消费者观念、价值观和保户需求的差异。由于营销本身是基于满足客户的需求的,当这个需求在很大程度上以文化为基础时,所以成功的保险营销应该努力去理解所要开拓的市场文化规范。如果保险险种不被接受是因为其价值观或习惯没有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或者没有充分满足特定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公司就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制定新的险种。保险险种的设计、定价,必须符合当地的文化习惯。

参考文献:

篇11

关键词:医学英语;医学生;语言学习策略;学习效率

1.引言

医学英语是一门特殊用途的英语(ESP),医学生既要掌握作为符号的语言,又要掌握这些符号里蕴藏的文化信息,如果仅停留在语言的表面就不能满足国际间医学交流的需要。北外胡文仲教授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医学英语专业术语很多,文化信息蕴涵丰富,再加之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很大,所以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对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在教授学生语言基础的同时,更要培养文化意识,这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

在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在相同或者相似的学习环境之下,不同的学习者在学习效率上有明显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一种差异呢?语言学家Rubin提出了关于学习策略的观点,英语学习的效果虽然有很多因素决定,但是其中不可忽略的一点就是学习策略。

古人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文秋芳认为给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就是“授人以渔”的做法。如何将语言学习策略运用于医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跨文化教学中,这是语言教学策略研究中重要的一个课题。

学习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学习效率,所以,在教学中,制定或选择某种学习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学习策略应是高效低耗的,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保证。

2.学习策略的含义和基本类型

研究者对学习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Oxford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把学习变得更加简单快捷、更有趣、更自主、更有效,更能灵活应变的特定行为。”随着学习策研究的发展,学习策略的分类越来越系统。Oxford的学习策略分类框架被认为是最系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他把学习策略分成了六个大类,如下表所示。

3.问卷调查

3.1目的

3.1.1评估医学类专业学生跨文化学习中策略使用情况。

3.1.2分析医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学习策略的使用和学习效率之间的关系。

3.1.3提出跨文化学习策略的培训建议。

3.2调查对象

参加本次调查的对象为我校大学一年级、大学二年级、研究生一年级的医学类专业学生,分别从不同自然班进行整体抽样,以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都包括在内。选择他们作为调查和研究的对象的原因是:大一学生刚刚入校,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学习风格;大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学习策略正处于摸索和调整阶段;研究生经历了四年或者五年的本科学习,基本形成了一套稳定、有独特个性的学习方法。

3.3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本研究主要利用问卷调查来获取数据,了解医学类学生运用语言学习策略的总体趋势和不同特点,所提的问题是:“你觉得课堂或是课外能更好促进你语言学习效率的学习策略是什么?”

除此之外,还对教师在课堂上常采用的教学策略进行了调查,提出的问题是:“你在课堂中,老师常采用哪种教学策略传授跨文化知识?”

调查列出了30多种学习策略,学生就提出的问题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调查对象可以就问卷内容提问,问卷完成后马上收回。

问卷调查的原始数据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11.5)进行统计分析,对本研究有用的一些数据经过筛选和分类,如下表所示。

4.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问题1:“老师常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传授跨文化知识?”(1)讲解和分析医学英语语篇模式;(2)以医学词汇间的文化差异为契机;(3)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卡方检验的结果:χ2=31.441,P=0.000,三个年级有差异。

问题2:“你认为哪些教学方法更能促进英语学习?”三个年级作比较,(1)角色表演;(2)通过中译英的方式;(3)提出相关医学论题讨论;(4)观看医学英语影视作品。卡方检验的结果:χ2=13.751,P=0.033,三个年级有差异。(5)利用直观的图片构建起相关背景知识框架;(6)口头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三个年级作比较,χ2=12.893,P=0.045,三个年级有差异。

问题3:“你认为怎么培养自己的跨文化意识?”(1)主修或选修有关医学英语课程;(2)上网查阅有关医学英语资料。三个年级作比较,χ2=20.738,P=0.008,三个年级有差异。

对上面表格的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三个年级学习策略使用的异同及教师常采用的教学策略和学生认为对他们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间的差异。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最多的策略是接受和发出信息,为输入和输出创建框架的认知策略,主要的方式是讲解和分析英语语篇模式及通过中译英的方式来讲解文化背景知识,这和学生使用的学习策略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更多的同学表示更愿意观看相关的医学英语的电影和录像、营造良好的英语文化氛围,这表明在学生看来,记忆策略和情感策略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更大的帮助,而这恰恰是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最少的策略,这一组的差别是最大的。

教师在大一、大二和研一学生的教学过程所采用的策略,无论是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还是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并没有随着学生学习英语时间的变化、知识结构的改变而改变,而是一直沿袭老的办法一视同仁对待学生,三个年级使用的教学策略基本一致。教师相对使用更多的是认知策略和记忆策略,对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有忽视的趋向。

观看相关的电影、录像和以医学英语词汇间的文化差异为契机是学生使用最多的学习策略,他们认为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文化氛围也很重要。他们更注重采用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他们认为教师对这类策略的使用对跨文化学习的帮助更大,更有利于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尽管策略的使用差别很大,但也有着共同和相似之处。提问、与他人合作和理解他人的社交策略,教师和学生在跨文化教学的过程当中都很少使用,向朋友请教和提出相关论题进行谈论使用的频率也非常少。特别是向朋友请教,研一学生居然没有一个使用,大一和大二使用的人也寥寥无几。教师和学生对记忆策略的使用也很相似,表现为对观看医学英语电影和录像都很感兴趣。

5.启示

从本研究看,在医学类院校对语言学习策略的应用不管从教师方面还是从学生方面来看都不尽如人意。对学生而言,虽然研究生语言学习策略的意识比本科生稍强一些,但整体来讲,学习策略的使用大多还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自觉性不是很高;对教师来说,在策略的使用上手段非常单一,没有注意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对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生不应该“一刀切”,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灵活掌握和使用教学策略,对英语学习者进行必要的策略训练,这才能对医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意义。

教师可以从策略入手,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课堂活动,也可以依据教材的内容,把相应的策略训练穿插到教学当中。总体要遵循实用的原则,讲究教学方法,讲究适度性、多元化,避免枯燥乏味。医学类院校的英语教师除了要注意自身教学策略使用是否得当,还要向学生介绍语言学习的策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在学习中有意使用。具体来说,本研究对医学类专业跨文化教学有以下启示。

5.1师生互动

鉴于老师和学生在使用社交策略和情感策略的频率都非常少的情况,师生间应该多一些互动,营造一种心理气氛,就像韦塞尔(Withall)所说的“社会情感氛围”,这种氛围直接影响相互作用的个人内心体验以及群体的集体精神及情绪。例如:我们可以把课堂设计成一家医院,把同学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科室。老师和一部分学生分别扮演医生、病人,看病或者问诊。病人要用所学语言知识描述病症,医生也要提前准备好提问的方式、怎么解答病人的问题、怎么开处方、怎么治疗等。这些方法一方面能扩大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另一方面能促进师生之间关系融洽,为学习英语营造出一种心理气氛,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控制情绪。

5.2各课型互动

集体学习,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规范医学英语跨文化知识的传授,可以让学生收集学习资料,汇编成册,然后请学生作专题讲座,把一个专题介绍得更全面、更透彻,避免课型之间各自为政。也可以请外籍教师举办医学讲座、医学学术演讲等,对学生进行较系统的文化教学,讲座听完后,学生必须查阅相关医学知识,撰写发言稿或者论文。还可以观看医学英语影视作品,如《急诊室的故事》、《实习医生格雷》和《豪斯医生》,医学专业相关词汇相当丰富,涵盖诊断学、药学、病理学、护理学、康复学、解剖学、医疗设备名称、治疗方法等。在观看这些影视作品的过程中,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情景对话和文化内涵,还能加强学生对医学相关专业词汇发音的感性认识。

5.3各学科互动

从全校来看,可以把医学英语设为选修课,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可以选修,在完善医学英语的基础上再谋求与社会语言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各学科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

5.4学习策略多样化

调查发现,学生在使用学习策略时,对各种学习策略的使用不均衡,因此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使用多种学习策略的意识;不用的学习材料,需要不同的学习策略。另外,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应该多样化,注意学生之间,班级之间和年级之间的差异,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经常变换,如看图说话、情景对话、人物采访、医学新闻报道、小组讨论、演讲辩论等,这些活动有利于营造自然和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鉴于本研究的数据都来自同一所学校的学生,因此结论的广泛性可能不足,适合作为假设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此外,该课题还可以结合其他的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比如可以和面谈相结合,让受试者陈述有关看法的原因,也可以和课堂观察结合,实际考察课堂上跨文化学习策略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情况,对结论再进行论证。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Rubin.J.What the“Good Language Learner”can Teach Us [J].TESOL Quarterly,1975.

[3]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1).

[4]Oxford,R.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e know[M].1990.

[5]Biggs,J.B.Idividual and Group Differences in Study Processe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9,(48):26-79.

篇12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营销策略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与日俱增,跨国公司之间的往来越来越频繁。而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务礼仪、风俗习惯等,使得文化差异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营销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营销策略的制定成为许多跨国公司成败的决定因素,而文化因素又是营销的关键。所以,要掌握一定的跨文化知识才能帮助营销人员制定成功的营销策略,以形成良好的跨国公司交往的氛围。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讲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或者如何得体地去交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交际双方必须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差异指不同文化圈之间的差异,尤其是中国和欧美国家的文化差异。在跨国公司交往中,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差异容易导致交际失误,引起冲突,对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产生不利影响。中国同亚洲地区的国家,如韩国以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因为这些国家与中国同属东方文化圈,所以在文化取向和交际规范方面有很多相通的地方。2.交际形式的多样化。在跨文化交际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是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大类。语言符号如电视、广播、报刊、广告等传播方式;非语言符号如一些画报、实物、影像或者演出等形式。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形式,国际文化博大精深。3.交际中语言统一。在跨国文化交际中,假如一方使用的是第一种语言,另一方使用的是第二种语言,那么交际是无法进行的。所以,在交际中,可以选择使用同一种语言来交流,如中国人和美国人交谈,可以选择使用汉语,也可以选择使用英语,这个交流环节中不需要翻译,以保证交流正常进行。4.交际中注重沟通效果。跨文化交际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产物。这种产物不是说只要把对方的语言学好,就没有语言沟通障碍。其实这是个误解,人们过去把沟通看作会表达就可以,其实在跨文化交际中,让对方真正理解到你所要表达的问题才是成功的交际。沟通的目的是在于让对方理解你的意思,以达到预期效果。

二、跨文化交际产生的背景

科学技术突破性地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和人类的生活方式。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也促使各个国家间在政治、文化、科技、贸易等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外交其实就是典型的跨文化交际,尽管现代科技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但是却无法拉近人们的心理距离,不同的国家、民族由于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社会习俗,形成了特定的文化背景,而特定的文化背景又形成了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社会规范、语用规则等,这些因素也给跨文化交际带来了潜在障碍、低效率的沟通,甚至因为误解而导致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是为了适应当今日益频繁的国家之间人际交往需要而存在的。现在也有很多高校和企业研究这个课题,可见文化交际对企业和国家的交往影响之大。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不仅要进行深入的理论探究,还要注重实际的应用探究,这样才能使跨文化交际更好地为跨国公司、国与国之间提供切实服务。

三、跨文化交际中的跨国公司营销策略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当今跨国公司交往中,若不了解对方的背景是很难打胜仗的。因为营销策略的制定要考虑到不同国家的不同文化背景,所以只有在了解对方文化背景特征的情况下,从多角度思考并制定营销策略,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1.把好语言交流基础关。在跨文化交际中大多数以语言交流的形式进行,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主要工具,在跨国公司营销中有着重要作用。语言交流是营销的首要环节,包括谈判和营销文案的策划等,都需要用适当的语言来体现。熟悉掌握各种语言并运用到跨国公司营销当中,克服语言障碍是交流的基础和关键。主要通过以下几点表现。了解各地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任何一种语言的使用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各国文化语言产生的历史背景不同,所以除了要理解它的意思,还要懂得它的表达形式和运用场合才能算是真正地握。掌握英语这门国际通用语言。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语言是英语,跨国公司在营销方面必须熟悉并掌握英语这门语言。由于互联网的普及,英语也越来越得到更多国家的认可和重视,并将其纳入国内作为第二门学习语言。所以,把英语学好、学扎实,是跨国公司交际来往中重要的语言基础。在交际语言方面要因地制宜。在跨国公司文化交际中,跟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语言交流,不可只考虑自身的语言特点,还要根据场合注意使用合适的交际语言,才能把公司的产品和品牌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营销推广出去。2.熟悉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商务谈判是业务往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表示,商务礼仪在不同场合下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如何去尊重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等都是在跨国公司营销中必须了解的知识。可见,跨文化交际在商务谈判中体现得最全面,跨国公司的谈判要得以顺利进行,必须要在尊重彼此之间文化差异的前提下,只有文化上得到尊重,才能进行经济、政治上的来往。商务谈判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是沟通,一个是价值。如典型的东方人受到传统的教育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注重团队合作,在处理问题时要顾忌双方感受。而西方国家的人是在自我激励的环境下成长的,注重个人努力和奋斗,甚至就餐也AA制。在商务谈判中认为为自己的利益斗争达到想要的结果就可以了,不太注意其做法是否对别人有影响。所以在营销过程中,要区分彼此的价值观,在沟通上注意把握谈判细节。3.注意营销品牌策略中的文化差异。跨国公司营销,不仅仅是公司的产品,还要营销公司的品牌。品牌是公司的第一形象,商标是最直观的表现,好的品牌和商标让人记忆犹新。纵观国际优秀的品牌公司,必有其优秀的内涵,符合世界潮流趋势。而如果不考虑世界各国的文化差异,在使用公司标志和品牌时就很容易引起误解,给营销工作带来一定阻碍。如一些汽车品牌的含义,若要在某个国家开拓消费市场,首先就要尊重这个国家的文化特征,才能让产品在营销活动中顺利开展,获取一定的消费份额。当然,现在很多跨国公司想把全球性品牌作为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战略,制定营销策略时也要做市场调研工作,包括消费者对品牌的接受程度、文化差异、地区差异等,避免一些因价值观和等带来的负面效应。要加大力度研究不同环境文化背景和消费模式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推广营销策略。4.重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一个跨国公司,在对外营销中必定会有其独特的品牌和标志性的广告语。当今很多跨国公司在广告设计和广告宣传这方面投入很多资源。国际广告作为跨国公司营销活动的产物,目的是帮助公司产品快速进入国际市场,树立产品声誉,以达到占领销售市场的目标。一句好的广告语,可以深入人心并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帮助公司走得更长远。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区别不仅是地域区别,还存在文化差异。比如,一句好的广告语在国内获得广泛认可,但在国际市场上可能广告语中的某个词或者字触碰到某国的文化禁忌和。我国文化含蓄、委婉,让人琢磨深思,而西方国家希望能够把意思表达得直观直接,这就体现了国际广告语的灵活性和高端性。各国的文字、图案标志和颜色等方面千差万别,所以跨国公司的策划者或者设计师在广告设计时除了要根据自身产品的特点,还要考虑各国的消费模式、文化风俗、是否符合消费者的观念和喜好等。所以要重视广告用语中的各种细节,包括产品包装上的广告语图案等,以创造出更适合各国消费者的优秀产品。

四、结语

跨文化交际对跨国公司的营销策略影响重大,尊重交往中国家的文化,接受文化差异,才能正确运用公司的营销策略。作为跨国公司的营销人员,不仅要熟知国内市场文化,还要扎实掌握各国文化知识,让跨文化交际维护好跨国公司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为企业提供更好的营销策略,实现跨国公司间的双赢,这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作者:王来伟 单位: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篇13

一、文化的内涵和跨文化意识

荷兰心理学家GeertHofstede认为文化是区分不同社会或群体成员的一种心理聚合程序(collectiveprogrammingofthemind)。文化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它在一群人中分享并用来区分不同的群体,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这种群体现象是可以习得的,持久的,也是有活力的。他不是个体行为,也没有好与坏之分。文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涵盖了群体成员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对其成员价值观和行为取向有一定的定向作用。价值观决定“好”和“坏”的定义。准则是成员间相互认可的对“好”与“坏”的理解。他们代表着可以接受的行为和在一定场合下对群体成员的期望。文化塑造人类行为,支配着人们的行动。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人类生活的任何一方面无不受着文化的影响,并随着文化的改变而变化。也就是说,文化决定了人的存在:表达自我的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规模和建设城市的方式、运输系统的组织和运行,以及经济—政府的关系和他们发挥作用的方式。人们的文化背景以深刻的和最微妙的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接触时,他们各自的价值观、世界观决定了他们的行为的差异。在商务交际中很容易会产生疑惑、误解甚至是冒犯对方。自己也会失去获取有用信息的机会、时间和个人努力,最终失去商务合作的机会。

二、文化价值观的差异对商务活动的主要表现

第一个方面是对时间的理解。西方人把时间看作是线性的monochronotic。“第二个方面是在谈判的风格上,西方人谈判很直接,喜欢就事论事,往往谈判一开始就将自己的条件、要求和盘托出,然后再与对方讨价还价,也会认真核对细节。权距指数用来衡量人们对权利不平等分配的容忍度。指数高的社会强调机遇平等。不确定性规避指数反映社会成员对模棱两可或不确定性的容忍程度。该指数较高的文化往往难以忍受不确定性,因而个人对新思想或新行为持怀疑态度,人们往往借助于信念和习俗,以避免这种不确定性。个体主义指数反映人们为促进自我利益的行为取向。在集体主义文化中,个人目标服从于群体目标。环境因素让人们崇尚和谐的社会关系,强调“天人合一”理念。而在个体主义文化中,消费者认为个人目标更重要。强调个人奋斗,让人们崇尚对抗、竞争。人们直言快语,注重逻辑推理。刚性气质指数反应性别角色的划分程度。该指数较高的文化,往往呈现出男性占有主导地位,女性处于被支配的地位。Hofstede的研究虽然有局限性如:研究人员构成单一,研究对象只限于计算机行业,但给跨国企业的管理提供了理论框架,对现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也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三、文化对营销的影响

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而把握营销中的文化差异问题是市场营销活动成败的关键。跨国企业的营销受地域文化差异的制约,受价值观、交流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不同的价值观对时间、物质财富和风险持不同的理解和态度,也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方式。西方人强调自我,追求生活质量。东方人讲究节俭,更多地为下一代考虑。沟通方式(语言和非语言)也是影响营销的因素之一。语言是文化差异最显著的特征,跨国企业的合作不能离开语言的交流。处在不同语系的语言有各自的符号和特点。西方语言一般讲究形式,注重形合;而东方语言注重意义的连贯也称“意合”。想要顺利交流就必须克服语言文字的障碍,理解语言背后深层次的含义。在推销产品到目标国时应在商品包装印有不同国家的文字。日本生产的相机说明书上印有英、法、日、中文简体字和繁体字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

四、跨文化营销策略

市场营销策略组合理论指出,营销策略主要有产品,价格,促销,分销等构成。其中产品特色,售后服务,品牌商标,产品包装,分销环境,人员推广,公共关系等都体现着文化的内涵。营销人员可以按照目标国的文化特点或习俗来确定营销目标并选择适合的营销策略。

首先,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应对新产品的开发、品牌、包装进行系统的规划。

定价策略也是营销中关键的一环,产品价格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跨文化营销中的产品定价涉及到很多因素,如定价目标、成本因素、市场需求和政府对价格的调控政策。

篇14

关键词:跨文化;促销;促销策略;人员推销。

进入21世纪,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市场营销已经从一国市场扩展至多国市场,此时企业的营销活动就面临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等错综复杂的环境因素。著名杂志《电子世界》曾以“全球市场做生意的最大障碍”为题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调查,结果在法律法规、价格竞争、信息、语言、交货、外汇、时差和文化差异等八个项目中文化差异被列为首位。可见,对于跨国公司或者即将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研究在跨文化环境中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国际市场营销策略主要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其中促销策略又包括人员推销策略和非人员推销策略。

本文着重对跨文化环境中的人员推销策略进行研究。

1跨文化促销及人员推销的涵义。

1.1跨文化促销的涵义。

促销(Promotion)是指企业通过人员推销或非人员推销的方式,向目标顾客传递商品或劳务的存在及其性能、特征等信息,帮助消费者认识商品或劳务所带给购买者的利益,从而引起消费者的兴趣,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及购买行为的活动。而笔者将跨文化促销定义为企业在一个与自身文化存在差异的地区开展的促销活动。

1.2跨文化人员推销的涵义。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协会定义委员会的解释,所谓人员推销,是指企业通过派出推销人员与一个或一个以上可能成为购买者的人交谈,作口头陈述,以推销商品,促进和扩大销售。它是促销的一种方式。那么以跨文化的视角来看,跨文化的人员推销就是企业在一个与自身文化存在差异的地区开展的人员推销活动。

2文化与促销。

2.1文化的内涵。

文化这个概念是在英国文化人类学的奠基人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提出来,并把文化的涵义系统解释为:“文化是一个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类在社会中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他认为文化是探索人的思维和行为法则的最为适宜的主题。人类学家维特·巴诺提出了一个综合性概念:文化是一群人的生活方式,即所有的习惯行为和类型化的模式,这些模式行为是通过语言和模仿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通俗定义为,文化是指在同一国度、地区、社会团体、行业和公司甚至包括企业内部同一部门里,人们共同的价值观、信仰、制度、期望值和标准。文化差异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消费者是否接受一个产品,都是文化意识的反应。

2.2文化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2.2.1价值观念的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对时间、财富、工作、成就和风险有不同的看法和价值观念,是消费者衡量什么是适当行为的标准。例如,西方国家强调注重隐私、追求变革、独立自主、突出个性;而东方国家价值观崇尚喜好共性、人际和谐、集体观念、沉稳中庸,因而西方国家是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取向,而东方国家则推崇集体主义。因此,在人员推销中,有针对性的、全面的、一对一的推销服务更适合“个人主义”文化特征,因此在西方国家开展的跨文化促销必须是以尊重个性为前提,采取富有个性的策略。而在东方国家趋向于高度集体主义的文化中,应采取大众化为主的策略。

2.2.2审美的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不同国家、民族对自然、艺术和社会生活等都有不同的审美意识、审美标准、审美方法和审美习惯。理解和把握目标市场区域文化的审美价值观念对于开展跨文化促销具有重要意义。比如,不同的群体对不同的图案有着约定俗成的偏爱或厌恶。中国龙、石狮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元素,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感情,在大多数中国人心中这些形象是神圣而不可亵渎的。2003年末“丰田霸道”(“霸道”是一款新车名称)的广告中,中国石狮敬礼鞠躬广告,2004年日本立邦漆“盘龙滑落”广告都引起了中国民众强烈反感,认为这些公司不尊重中国文化,因而这些产品促销宣告失败。

2.2.3沟通方式的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任何一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有效沟通,培养不同文化之间沟通的技能对产品促销有关键意义。沟通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不同的语言文字是不同文化最显著的差异,而跨国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和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的交流。比如在称谓方面,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的习惯与禁忌有很大差别。在英语国家直呼其名,表示平等、亲切和友好。汉文化中,名称方面的禁忌则有着独特的历史内涵,中国传统的“避讳”的文化沿袭至今,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便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缺乏教养。为了成功实现跨文化促销,必须首先了解目标市场的语言文字使用习惯,避免使用可能产生不利于促销的歧异词语,在进行人员推销时,促销员应使用消费者通俗易懂并乐于接受的语言与之进行沟通。

语言文字错误的使用会阻碍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非语言沟通包括表情、手势、眼神、姿势等,不同文化背景下非语言沟通的差异很大。比如在绝大多数国家中摇头表示反对,点头表示同意,但是在尼泊尔、马其顿、斯里兰卡、印度、保加利亚等国,却正好相反。在跨文化促销过程中,促销员要对上述方面要有充分认知,以避免使用错误的体态语而引起误解。

2.2.4宗教信仰的差异对促销的影响。

一个国家中,宗教信仰是文化的主要变量,人们的伦理道德、文化艺术、思想认识、社会风尚等大多受宗教信仰影响,它也是文化差异中最为敏感的因素。在进行跨文化人员推销时,促销员必须充分了解顾客的宗教背景,避开其宗教禁忌。比如印度教将黄牛视为“圣牛”,禁止教徒吃牛肉;伊斯兰教认为猪不洁,不准教徒吃猪肉,也不许喝烈性酒。因此在与信奉这些宗教的顾客沟通时应避免谈及这些问题。

3跨文化环境中的人员推销策略选择。

3.1国际市场推销人员的招聘。

一个企业要想在目标国市场长期发展,其国际市场推销人员的招聘一般应在目标市场所在国进行。因为当地人对本国的风俗习惯、消费行为和商业惯例更加了解,并与当地政府及工商界人士,或者与消费者或潜在客户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但是,在海外市场招聘当地推销员会受到当地市场人才结构和推销人员的社会地位的限制,在某些国家或地区要寻找合格的推销人选并非易事。企业也可以从国内选派人员出国担任推销工作。企业选派的外销人员,最主要的是要能适应海外目标市场的社会文化环境。

3.2推销人员的培训。

推销人员的培训既可在目标市场国进行,也可安排在企业所在地或者企业地区培训中心进行。跨国公司的推销人员培训多数是安排在目标市场所在国,若在当地招聘推销人员,培训的重点应是产品知识、企业概况与推销技巧。若从企业现有职员中选派推销人员,培训重点应为派驻国市场营销环境和当地商业习惯等。

对于从企业现有职员中选派推销人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的培训:首先,要培训跨文化营销人员时刻保持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对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善于从文化的角度找到答案。同时要对不同文化采取中立态度,杜绝文化优劣的观点;其次,要求选拔的跨文化营销人员掌握目标国的语言、宗教、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对目标市场文化的研究,人力资源部门可以以外地旅行、录像、特别课程、特别课程等方式进行培训;第三,企业可以直接聘用有跨国工作经历的营销人员,让他们对新人通过非正式组织传授跨文化工作经验,以此节省培训成本。

3.3推销人员的激励。

对海外推销人员的激励,可分为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两个方面。物质奖励通常指薪金、佣金或者奖金等直接报酬形式,精神鼓励可以有进修培训、晋级提升或特权授予等多种方式。企业对推销人员的激励,应综合运用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等手段,调动海外推销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推销业绩。

对海外推销人员的激励,更要考虑到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海外推销人员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行为准则与价值观念,因而对同样的激励措施可能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特别是对于在海外选聘的与母国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推销人员,企业也特别要注意激励方式的选择,以充分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

3.4推销人员业绩的评估。

人员推销效果的考核评估指标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推销效果,比如所推销的产品数量与价值、推销的成本费用、新客户销量比率,等等;另一种是间接的推销效果,如访问的顾客人数与频率、产品与企业知名度的增加程度、顾客服务与市场调研任务的完成情况等。

企业在对人员推销效果进行考核与评估时,还应考虑到当地市场的特点以及不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比如,每年回历九月是伊斯兰教的斋月,教徒白天禁食,并且不准吃肉、喝酒、吸烟。

这段时间所有公司都处于半休息状态,不宜从事营销活动。因此,在这段时间在信奉伊斯兰教的这些地区要相应地降低推销限额或者提高酬金。若企业同时在多个海外市场上进行推销,可按市场特征进行分组,规定小组考核指标,从而更好地分析比较不同市场条件下推销员的推销成绩。

参考文献。

1颜立新。企业在跨文化背景下的营销策略[J]。管理与财富,2006(12)。

2陈欣,杨忠。国际市场跨文化营销特征分析与策略选择[J]。经济论坛,2005(9)。

3代春阳,刘辉诚。跨文化营销的基本策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4王莺。浅析文化因素对跨文化营销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1)。

5江珂,汪志华。跨文化的国际促销策略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9)。

6朱波。论营销策略中的人员推销策略[J]。

商场现代化,2008(12)。

7王勇。跨文化营销的内涵、困惑及应对策略[J]。市场营销导刊,2008(3)。

8杜跃东。谈促销中的人员推销[J]。商场现代化,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