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网络文化与营销范文

网络文化与营销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2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网络文化与营销,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网络文化与营销

篇1

关键词:网络传播;文化营销;全球化;多元化;对外传播

一、网络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营销影响

(一)网络传播中的文化霸权

网络科技已经成为传播全球多元文化价值的载体,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概念,实现多元文化的交流互动。但文化与经济科技密切相连并非孤立现象,是以经济科技为主导的国家之间的文化竞争,强势文化霸权的渗透,破坏了全球文化的多元性和平等性,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互联网的全球性和多元性特点,强势向他国灌输西方价值观念,力图弱化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融碰撞。网络媒体中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极力渲染自己的优越性,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文化造成了消极影响,极易影响年轻群体的思维行为方式,导致文化认同危机的出现。当前网络以西方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和商业文化,通过网络传播大肆宣扬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价值观,对世界的多元文化平衡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和挑战。

(二)不同文化价值的矛盾性

西方文化消极的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渗透,对各个国家的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矛盾冲突的风险和压力。网络传播文化受众范围广,信息更新速度快,对社会人民大众的意识形态、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强烈的冲击。例如,西方网络媒体传播刻意制造他国负面信息,偏袒本国利益,利用先进的科技、经济影响,宣传具有严重倾向性和霸权性的价值观念。从社会层面来看,网络传播中的强势文化渗透直接影响了社会大众的主流价值观,对人们的言语行为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本土的文化处于萎缩的大风险,网络中信息污染与文化异质无形中侵蚀着一些人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对社会安全和大众的利益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在网络传播的文化营销下,我们应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平等交流,重视各个国家文化的主体性,彻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强势文化霸权。

二、网络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营销策略

(一)建立平等对话交流视角

我们应以平等交流的文化视角,突出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主体性,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增强中华民族文明的吸引力。我们与他国的文化交流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文价值思想,消除对外文化传播的障碍,赢得国际舆论的支持。在网络传播交流中我们应坚持和平发展理念,致力于弘扬中华传统民族文化优秀精神内涵,让世界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和独特性,我们要始终站在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平等对话的文化交流视角,在国际交往中赢得礼仪之邦的美誉和称赞。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在文化碰撞接触交融的过程中,我们理应注重吸收和借鉴不同文化的精髓,通过创新改造将其融入到中华文明体系中,依托于网络传播渠道,使中华文明能在世界范围内创造更大的影响力。

(二)强化民主网络媒介素养

在网络传播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经营中,我们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网民群体在西方文化的冲击诱惑下,能始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标准观念。尤其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网络受众群体极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产生思想认识上的混乱和动荡,因此,为了坚定我国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我们应加强对网络受众新群体的媒介素养教育宣传,通过良好的培训体系,使更多的人能了解媒介类型的知识结构,增强人们对网络信息的筛选能力、辨别能力、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使网络受众能自觉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强化对不良信息的分析与评价能力,从而实现对各国文化的客观评价,从而能汲取精华,创新文化价值观念,让自己能始终向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此外对于网络受众群体,我们要加强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凝聚民族精神和思想意志,使人民群众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成为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三)打造文化国际战略品牌

我们要全面推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向世界展示东方文明传统古国的文化实力,通过精心的包装向外延伸展示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潮流,创造出巨大的国家品牌附加价值。我们要将这种文化战略渗透于社会各个领域,加强文化科技创新,提高产品品牌的文化含量,在产品中融入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通过独特文化传统的融入,使产品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性文化品牌。我们要以产品作为冲击和抵御西方强势文化霸权的有利武器,使中华文明成为一股冲击西方文化的新文化潮流,走出国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中国文化战略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始终推动文化品牌的创新,在世界传播能突出自己独具特色的文化核心内容。对于优秀文化和富有吸引力的特色文化,我们要善于兼容并蓄,取其精华并加以吸收改良,让符合社会发展的优秀文化理念成为能代表我国产品的文化品牌识别力和影响力,只有形成大量具有中华文明号召力的战略文化品牌,才能向世界更好地宣扬和普及中华文明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

(四)强化信息网络对外传播效果

网络科技的全球化多元化,可以让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理念自由跨越国界,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之间的良性互动特点,做好对外宣传网络工作,从而塑造良好的国际舆论和国际形象,在最大的范围内传播我国的文化思想与价值观念。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媒介的力量,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扩大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对于充满误解和偏见的报道,我们要予以强烈的抵御和反击,体现出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让世界能通过网络媒介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在对外传播中,我们要彰显出人权民主的重要性,消除外界扭曲不实的报道和质疑,同时让世界各国能充分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繁荣图景以及民主、和谐的国家形象。

篇2

关键词:网络舆情;构建;和谐优美;网络文化环境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社会大众用网频率越来越高。相应的,在高职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对于校园网络舆情的管理和控制也显得十分重要。高职学生拥有直接服务于生产建设的技术,是祖国建设的未来,但是高职学生由于年龄结构偏低,综合素质不高,还没有具备全面认知形形网络消息的能力,容易被误导。

一、校园网络舆情的特征和带来的不利因素

作为高职校来说,校园的网络文化是否健康和谐其关键就在于校园网络建设的健康有序,高等职业学校校园网络舆情一般的表现特征是通过高职学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进行表达的,高职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一般都是比较自由和随意的,网络的优势就是方便和迅捷的传播方式。由于学生在使用网络的时候,都是匿名性的,因此在网络后面学生容易对自己的情绪进行宣泄,有非理性的一面,呈现了多元化、群体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所以高职校园的网络舆情如果控制的不好,舆情会蔓延,就会产生很大的负面的影响和不利的因素。高职校园网络舆情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校园网络舆情具有较强的政治的敏感性,高职学生作为青年人是思维活跃的群体,关注政治和时事,也十分关注网络中的很多相关的信息,但是高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缺乏了相应的稳定性,加之高职学生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年龄较小,知识层次偏低,对世界的认知不够全面,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从而导致个人情绪的变化,所以在网络上发表观点的时候特别有随意性和主观性。其次,校园网络舆情还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在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中,受到了多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也有不同的文化的需求,当代高职学生的思想观点在网络中也显现的呈现出来了。再次,因为网络的匿名性,校园网络舆情还呈现了自我中心的倾向,高职学生对于追求成功和心理是很明显的,对成功的需求也是十分强烈的。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那么高职学生就会通过网络来进行发泄和宣泄,还伴随有相应的攻击行为。正因为校园网络舆情呈现的特征,所以给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就带来了很多的不利的影响,也不利于校园建设,在校园的文化建设中也是不利于和谐优美的校园文化建设的。

二、和谐优美的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有效的应对校园网络的舆情,有助于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高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越来越具有新特色。网络的使用,使得网络舆情的信息传播速度非常快,其图文并茂,使得校园的网络舆情还具有强烈的煽动性,尤其是呈现出群体化特征的校园中,校园舆情的串联性、传播性和影响的广泛性特征十分凸显,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和引导,会导致学生思想动摇,引发,局面很可能发展到不可收拾的程度。因此,在建设高职校和谐优美的校园网络文化过程中,要特别注重管理校园网络舆情,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和重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和落脚点之一。

三、要积极引导和管理高校的网络舆情,建设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因此,对于高职校校园网络舆情的建设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要按照相应的原则来进行管理和引导。首先,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和管理的指导原则如下:一是预防为主原则,在实际的引导中,预防是十分重要的层面,也是有效的规避舆情发展的重要方面;二是信息公开的原则,在信息透明化的空间里,就不会有不对等的局面出现,这样网络舆情就不会过度蔓延;三是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网络舆情出现的原因,从而找准症结,有针对性的对症下药;四是快速反应的原则,在舆情出现后尽快的掌握处理舆情的主动权利,争取黄金四小时,才能更好的做好舆情的引导和管理。其次,对于校园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机制的建立要重视,在校园的信息价值、舆情评估机制、干预机制、监控机制和应急机制都要进行建设和完善。在对舆情的控制和建设的过程中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升校园和学生的网络素养,对于学校主流宣传媒体的功能要加强和发挥其作用,才能更好的引导和管理网络的舆情。第三,网络舆情监控信息队伍的建设也是十分重要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宣传干部必须不断加强“五种意识,一是政治意识,通过学习党的理论知识、政策纲领、党史党纪等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二是责任意识,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三是阵地意识,强调不断探索党对媒体领导和管理的有效方式,掌握党对主流媒体及新兴媒体的主导权;四是底线意识,守好法律法规底线、社会主义制度底线、国家利益底线、师生合法权益底线、社会公共秩序底线、道德风尚底线和信息真实性底线;五是法治意识,注重把教育引导与法律约束相结合。综上,针对高职校园的网络舆情,如何引导,如何应对,已经成为校园思政工作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在新时期,校园的网络舆情有许多复杂的情况出现,对于优美和谐校园的建设,必须充分把握校园网络舆情控制的主动权,占领主流舆论宣传阵地,加强高等职业学校意识形态领域建设,这对于巩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3

2010年的贺岁强档时期,各种关于贺岁电影的报道不绝于耳,《赵氏孤儿》与《大笑江湖》为虚报票房吵得不可开交,《让子弹飞》又陷入策划网络评论的非议,其实这些报道或虚或实无非都是为了把观众的眼光吸引过来,与小二叫卖之声并无区别,但从贺岁电影的本质上说,中国的贺岁电影即使在巨大票房利益的迷雾中,也难掩其尴尬,天文数字的贺岁电影票房收入并不能证明中国贺岁电影就是大电影、好电影。

到底中国的贺岁电影在哪里出了问题呢?北京电影学院教授郑洞天曾经在贺岁电影研讨会上指出,“中国文化元素的缺失是国产贺岁电影失利的深层原因”。支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也很多。从文化根源上说,没有中国文化元素,没有强烈的中国意识,没有突出的民族情怀,的确是中国贺岁电影的失利原因,但这并不是贺岁电影失利的全部原因。在笔者看来,中国贺岁电影未能把握住消费文化主导的当代社会文化脉搏,未能在网络文化为主导的世界里更好地尊重观众意图也是其失利的重要原因。

“贺岁电影”在国外本来是指电影的市场操作手段,例如暑期强档、圣诞假期等特殊时段推出一些符合时令的电影来引爆票房炸弹。这一商业手段进入香港之后,与传统梨园行当的戏班子拜年传统结合在一起,并使用了“贺岁”这个词。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年尾的贺岁电影不仅仅是电影届的大联欢,同时也是娱乐明星一年来市场号召力的风向标,那时的香港贺岁电影秉承大红大紫喜庆热闹的审美传统,追求一家和美团圆的吉庆思想给人留下了许多经典的难忘回忆。

1995年,成龙带《红番区》这一贺岁电影进入内地市场轻松获得3 000多万的票房,一下子惊醒了依然处于电影市场低迷期的中国导演,国产贺岁电影应运而生。1998年冯小刚的一部《甲方乙方》以3 600万的票房打败成龙的《我是谁》,从此开启了内地贺岁电影同时也是冯小刚的黄金年代:《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京味幽默作品一直飘红到新世纪,直到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出场,内地贺岁电影才开始了混战的年代。10年来,内地的贺岁电影年年喊着大片大卖座,却并没有给观众们带来真正震撼的观影体验,即如今年普遍叫好的《让子弹飞》,也因为其过于暴力血腥的重口味镜头使许多人感到不适或不能接受。

从2002年到2011年,也正是内地文化市场全面走向消费文化、网络全面征服世界的过程。电影尤其是贺岁电影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注意到整个社会的消费文化导向,不能尊重人们的贺岁电影观影期待,尤其是不能正面接受与参考网友们的影评意见,恐怕就会置自己于不利的地位,难以真正拍出让大众欣赏的贺岁电影。

从本质上说,贺岁电影如果追求阳春白雪就不符合“贺岁”的本质,我们看到很多香港导演与香港一线演员都会涉足贺岁电影,此时他们不追求艺术上的高境界,而只追求与观众的贴心体验,对观众一年来的支持给予最大的回报,因此以满足大众审美为基本要求,这也正是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当代文化生活的特征。

在消费文化为主导的当代文化生活里,电影这一主导的消费文化形式成为人们最热衷于讨论的形式之一。让•波德里亚认为:“消费逻辑取消了艺术表现的传统崇高地位。严格地说,物品的本质或意义不再具有对形象的优先权了。它们两者再也不是互相忠实的了:它们的广延性共同存在于同一个逻辑空间中,在那里它们同样都是作为符号‘发挥作用’。流行以前的一切艺术都是建立在某种‘深刻’世界观基础上的,而流行,则希望自己与符号的这种内在秩序同质:与它们的工业性和系列性生产同质,因而与周围一切人造事物的特点同质,与广延性上的完备性同质,同时与这一新的事物秩序的文化修养抽象作用同质。”也就是说,“流行”与“深刻”本来就是互相矛盾的,它们很难同时出现在同一个艺术品身上,即如果一部电影追求满足于大众的审美要求,恐怕就要部分地放弃导演的审美价值与艺术追求。

消费时代的电影文化应该是多样的,也可以说是宣泄型

的,满足受众的商品交换目的,尤其是贺岁电影这一类电影本可以在消费文化指导下,拍得轻松惬意。实际上,冯小刚最初的几部贺岁电影包括《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都是借鉴了香港经典贺岁电影的这种成功经验。可是,内地观众尤其是影评人似乎仍然没有接受消费时代的电影需求,总在追求电影的“有意义”,而不能仅仅是“有意思”。冯小刚的转型之作《天下无贼》,正是为了满足这种对电影的意义追求,在片尾加上了一个沉重的思考性尾巴,可是,这样的电影是不是真的就是好电影呢?

看知名文化网站“豆瓣”上网友对2010年几部贺岁电影的评价,比如《赵氏孤儿》:“中国电影的死结就是剧本,剧本这一关本文由收集整理过不了,再好的戏也出不来。”“什么时候陈凯歌可以放下他那半吊子的哲学思考和抑不住的人文关怀,不再揽编剧的活儿,或许《霸王别姬》还有得超越。”尽管并不是所有的电影一旦加入哲学思考就会完全崩溃,导演处理得好也能得到部分观众的认同,比如《非诚勿扰2》就有观众指出“片中贯彻始终的人性思考,也正是目前中国电影所缺失的内涵美。生与死、美与丑、爱情与婚姻等话题,严肃探讨后让你笑中落泪”。可是,从电影技巧来说《非诚勿扰2》实际上已经不像一部电影,故事情节的薄弱,导演意志与编剧情怀的硬性植入都破坏了电影的整体观感。

“在中国内地建立贺岁电影的消费逻辑,便意味着一种别开生面的符号运作机制、日常生活体验与社会文化践履。”的确如此,内地电影市场的消费逻辑尚未理顺,电影导演们也尚未真正熟悉与适应消费文化为主导的社会当代文化氛围。实际上,贺岁电影从一开始诞生就是与档期结合在一起的,电影的放映卖座都与档期紧密相关,因此不考虑档期问题是不现实的。中国大电影整体水平的平庸导致了即使在贺岁电影这种档期也没能够奉献出高质量的电影才是令大众遗憾的,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要求贺岁电影承载太多内容,从中国电影目前的困境来说,能够“把剧本写好,把故事讲好”可能是最重要的,也是最需要导演与编剧下工夫的地方。

在贺岁电影发展的这十年间,也正是网络飞速发展的十年,从电子邮件到即时通讯工具,从博客到微博,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许多大片都会建立自己的官方网站来推动影响力就是对网络力量的一种尊重与认可。

在网络时代,网友变成了影评员,甚至是职业影评员。尤其是“豆瓣”这类大型文化网站上,那些被推在前几位展示的“好评”与“差评”极有可能超出了任何一个报刊上的影评对民众的影响力。这几部贺岁片评分分别为:《赵氏孤儿》5.9分,《非诚勿扰2》6.5,《让子弹飞》8.9:这样的一个综合评分应该是基本上反映了大部分观众对这几部电影的看法。这三部电影的导演都是在中国电影市场中举足轻重的电影导演,人们对陈凯歌、冯小刚和姜文的期待都很重,这种期待同时也成为他们的票房保证。

网络评价已经开始对贺岁电影的票房与口碑形成越来越大的影响,如果说以前观众们习惯了看宣传,现在观众们则习惯了看网友评价来决定是否要去电影院看大片。陈凯歌的《梅兰芳》与《赵氏孤儿》在电影上映之前宣传火热,能把一大批曾为他的《霸王别姬》迷倒的观众吊起胃口,可是真正上映之后总是很快就遭到非议,既不能叫好也不能叫座,2005年的《无极》更是因为被网友恶搞闹到要打官司的程度。

网络影评走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网友对电影持一种消费主义的态度,寻求的是放松与宣泄,而专业影评人往往显得太过严肃认真,板起面孔教育人的样子使网友接受不了,比如在“豆瓣”网站上《让子弹飞》条目里就有一条好评这样写道“吾辈俗人,花钱去影院只图消遣。回来吹吹水,网上吐吐糟。严肃客观地评价电影于我如浮云”。这大概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网友的意见。但是这并不代表网络上的影评就全部都是主观情感宣泄的,是毫无专业价值的。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平台,有人纯粹宣泄感情,也有人做非常专业的电影评论,从灯光到剪辑,从文学剧本到分镜头使用,比如网友对陈凯歌多年前的经典电影《霸王别姬》的一段评论:“《霸王别姬》中程蝶衣的性别嬗变是贯穿全片的一条隐线,亦是推动叙事的基线。程蝶衣为虞姬生,所以他必须是女人。正是这种个性与性别的抗争,最终导致现实与历史的对抗,性别的错位才是酿成悲剧的根本动因。片中至少有以下几点符号化暗示,例证了这一嬗变的过程……”这段话使用了文学、文艺理论、现代符号学等科目的基础知识,也展示了这位网友对影评的深层次解读能力以及对性别文化的关注,这些都是网友知识层的积淀。通过这些网友的努力,慢慢地许多专业知识就渗透到普通网友身上,对电影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火眼金睛的网友数不胜数,其他网友则可以通过阅读他们的网评对电影进行深刻的解读甚至是二次创作。

但是面对网络,也不能不保持一点清醒,网络可以部分地帮助网友们突破投资宣传的迷雾辨识电影的真面目,但网络本身也并不一定就是完全公正透明的,比如网络水军的影响力就不可低估,真诚美好的作品有可能在网络上被埋没,皇帝的新衣也未必会有网友指出来,即使有网友指出也可能被淹没在排山倒海的网络攻势里。正如今年人们对《让子弹飞》的网络好评的质疑,豆瓣上的评分是不是网友们一颗星一颗星打出来的,网站上的好评文章又是不是剧组的安排呢?面对贺岁电影这样一块巨大的奶酪,谁不想动一动?谁不想大快朵颐?

篇4

1、开放包容

网络空间的开放性赋予了网络语言的自由传播,宽松的网络环境、自由的网络交流和活跃的文化氛围滋养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网民们常常在各种外国语和方言中借词,补充和发展了汉语语言。据统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汉语每年大约出现1000个新词语,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来源于网络词语。外来元素和外来文化以及符号化、全息化的借鉴和包容,反映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

2、简约经济

网络语言具有“快餐文化”特质,网民们为提高输入和表达速度,对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使用缩写、谐音等表现形式,随意链接和镶嵌文字、图片和符号等。这些汉字、数字和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的怪字、错字、别字甚至颠三倒四、跳跃断裂而令网下之人目瞪口呆的病句,反映出网络语言节约时间、蔑视传统的个性特征。

3、时尚流行

互联网的普及和虚拟化人际交往的流行使得网络语言风靡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近些年来,网络语言跳出了网络,频频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媒体中。特别是2010年网络流行词“给力”,登上了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其英文版本的gelivable也被国外的网络俚语词典UrbanDictionary收录。网络语言的蹿红速度和推崇力度无不让人惊叹,充分显示了网络词语时代性强和流行范围广的特点。

4、灵活创新

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发展自我、创新不已。传统的语言表达方式已经很难满足网络表达的需要,从而造就了网络语言的表达方式灵活多变,网络词汇的构词方法多种多样。语言代表着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反映出一个民族的文化,一个民族要有文化前途,靠的是创新。通过这种更加生动形象、简练明确、表达方式灵活多样的新兴语言,一个民族的文化也跟着繁荣昌盛起来。

二、网络语言在高职校园文化中渗透和异化及影响

在聊天室或校园论坛中,常常可见如:“童鞋(同学)”“酱紫(这样子)”“似男似女(是男是女)”“TMD(他妈的)”等网络语言被异化的现象。人们使用这些富有新鲜感、变异美和刺激性的热门话,可以显示出自己的不落俗套和合乎时代潮流。正是青年学生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盲目跟风的心理特点,使得网络语言和高职学生“一拍即合”,具体表现在:

1、网络语言改变了高职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方式

作为网络时代的主力军,网络占据着高职学生大部分的生活空间,左右着他们的日常生活话题,改变了他们的语言与思维方式。部分高职生遇到事情不愿意自己思考,过分依赖网络工具,在聊天室或论坛中对信息的来源和正确度缺乏充分的辨别和消化,长久受到网络“不良语言”的腐蚀。长此以往,很多高职生的自我辨别、判断能力下降,甚至人文精神意识出现缺失。

2、网络语言的“信息强迫症”使得高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观发生改变

网络是布满着大量信息的一个平台,高职学生们常常通过网络来发泄或转移被压抑的情感,因此暴力化、粗鄙化、庸俗化的语言充斥着高职校园聊天室和论坛中。网络语言的“信息强迫症”使得部分高职学生对无辜者施予语言暴力,让这些无辜者受到语言污染。网络的这种“信息强迫症”工具性特性,成为支配使用者的外在强制力量。高职学生在长期的网络生活中,渐渐失去自制力,不自主地被暴力化、粗鄙化、庸俗化的语言牵着鼻子走,渐渐地,精神世界和人生观受到影响,发生改变。网络语言的异化对高职学生的成长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沉迷于网络,人际关系淡漠,对高职学生步入社会所要形成的社交能力的培养有影响。在网络环境中,人们容易放纵自己的言行,抛弃社会责任,失去道德感。大众媒介所带有的某种“玩世不恭”的色彩和高职学生特有的社会逆反心理不谋而合,这种网络语言的异化很容易感染高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三、正确运用网络语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

网络文化为人类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提供了一种方便的“精神快餐”。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虚拟与现实相互折射、历史与新潮相互交汇、传统与反叛相互激荡的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对和谐校园的建设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在高职校园的文化建设中,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正确运用网络语言,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呢?

1、积极引导热点问题,及时净化网络空间在校园网内的各种论坛中,应有数名掌握网络使用技术和操作技巧的教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在与高职学生沟通交流过程中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学生。针对热点问题,积极参与,有目的地进行引导,及时跟帖,及时更正,及时净化网络空间。

2、加强高职学生的语言修养教育加强语文文字学习,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选修课,让高职学生诵读经典著作,提高人文素质,让他们接受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双重熏陶。

3、重视和解决高职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就业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存在的困惑和问题通过论坛、QQ群、校园微博、网络心理咨询等平台,采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网络交互形式,及时对高职学生提供帮助和服务,使他们的意见有处提、牢骚有处发、疑惑有人解、困难有人帮。化解高职学生在思想上的困惑,及时引导网上舆论,减少他们对社会产生反感、厌世的情绪,从而使暴力化、粗鄙化、庸俗化的语言不再出现。

篇5

一、网络文化对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首先,网络对人们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是不言而喻的,网络文化更是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式有着其鲜明的特点。对于教师而言,它的信息承载量高这一巨大优势使得在小学德育教学中不必采用传统的单一的以课堂教学来传授思想品德知识的方式。对于学生而言,网络文化的传播也同样打破了小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空间与时间界限,随时获取最新动态信息、与老师课后互动交流令思想品德的教学融入和延伸至学生平时的日常生活中。

其次,网络给小学德育教学带来巨大便捷的同时,其产生的不良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网络文化的开放和交互性在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空间外,也会成为不良行为和虚假信息的滋生地。网络暴力、网上欺诈与个人信息泄露都会对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有一定冲击。由于年龄尚小即便是较高年级的小学生在接受大量信息时也往往会真伪难辨,缺乏辩证的思维。这样就对课堂上思想品德教师的正确引导产生了负面冲击。

二、应对不良文化对小学德育教学消极影响的措施

1.学校加强对网络文化的正面普及是应对消极影响的前提和基础

学校作为主要引导学生学习正确思想品德和意识的教育阵地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和课时设置上面就应该增加有关网络环境下德育的环节或者在思想品德课上设置关于网络和网络文化的教学内容。让德育教学的网络文化问题在正式的课堂中出现,引发学生重视,给予学生如何对待网络文化的正确引导。再者,学校的网络和网络文化教育的大环境应该有所加强。所以在校园内我们可以大力宣传网络德育的内容和网络文化知识,在班级中可以开展以此为内容的主题班会令网络文化的德育教学渗透到校园的方方面面,努力构建一个宣传和普及网络文化道德教育的大环境。

2.提高教师网络文化德育素质与知识储备是应对消极影响的关键

如今,小学生上网已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和造成了一些小学生以上网为名吸收了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如何去引导和改善这一局面,教师队伍的建设就成了当务之急。尽管现阶段掌握计算机应用的教师越来越多,但是除了对计算机的应用外,许多教师对网络文化和网络德育工作的内容还是一知半解,还是停留在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传统道德领域的教授。因此,学校应该有秩序地组织教师进行短期集中或者长期的关于网络道德和网络德育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增加教师关于网络道德方面的知识储备,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有序、安全上网。

3.课堂上增加对网络文化的教学是应对消极影响的重要方式

承接笔者上述观点,在教学内容上除传统的思想与道德教育外,网络道德教育也应成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之一。网络德育应该走进计算机的课堂中,利用计算机课接触电脑和网络的先天优势,在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而在形式上,教师可以采取更加灵活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打破传统束缚,利用多媒体工具软件播放关于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文化的影片,采取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或者情景模式再现学生在上网中遇到的网络道德问题,使网络文化的德育更具有效性。

篇6

1.便捷性。

传统的英语校本教研方式主要以教学沙龙、教师讨论为主,受时间与空间等诸多因素制约,教研活动成本高、不方便。网络环境下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够打破时间与空间限制,把教研与教学空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方式灵活多样、资源实现共享、不受时空限制,具有实用性。例如:在评课活动中过去需要集中教师定时定地点交流,在网络条件下教师可以通过英语组的主题帖进行网上评课,在网页上建立《Unit1Makingadifference》等的课堂实录主题帖,让教师在后面跟帖进行评教,这样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些没有到场听课的老师也可以参加评课,教者自己可以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2.交互性。

交流是校本教研的核心。网络具有全面的互动功能,能够实现个别与个别、个别与群体之间的充分互动,通过论坛、互评等形式,实现多角度对话;由于网络的储存功能与开放特点,教师可以对别人的观点、教学资源等进行深度研究,加深对话的深度。例如:通过网络博客群,可以建立英语组博客群的互评交流平台。在集体教研活动中,还可以通过网络把网上存在的很多资料与观点展示出来,进行进一步的辩论等。同时,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学习软件如:单词发音、表达训练等,让教师在网上进行自我学习训练,提高教学技能与知识技能。

3.开放性。

英语教学对教学资料的要求比较多,一些生动的课件与案例、影像材料对于提高教学效果非常重要,例如一些机构与学校建立的高中英语网站如“天津北辰高中英语教研网”等等,这些网站上的资料都是可以在活动中利用的。网络本身就是一个资源库,教师不仅可以享用网络资源,还可以把观点与资源随时添加到网络空间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教师的观点是公开的,评论是公开的,资源是公开的,而且校园网络与互联网是对接的,所以具有极强的开放性。高中英语的校本教研经常会涉及到听、说、读、写等各种内容,有了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技术的配合,教研活动更加生动活泼,更加能够调动教师学习研究的积极性,有利于形成浓烈的校园教研活动氛围。

二、高中英语网络化校本教研模式与方法

校本教研的方式非常多,各有特点。在网络技术条件下,高中英语学科的校本教研活动有哪些可以采用的方式呢?下面对校本教研方式进行归类,对主要方式进行阐释。

1.构建教研管理平台

网络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管理平台。教学部门或英语教研组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或网络办公平台,开通“英语教研之窗”,开展教研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建立每个英语教师的个人教学主页,让教师在自己的主页上自由撰写教学内容与反思;另一方面可以按照备课组为单位实现分类管理,让教师把自己的教学资源上传到网络上,实现资源共享。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网络可以成为通知、进行发动、过程通报、结果展示的平台。通过网络可以对教师的课题、论坛、博客、资源、教案等进行集中管理,对好的观点与资料进行推荐,对教案与反思进行检查与通报等,这样可以逐步建成教研组的网络资源中心,成为教师教研资源与成果展示的平台。另外,网络还可以成为评价督查的平台。在开展教学沙龙、公开课活动、外出学习参观活动之后,在网络上设立专题,让教师把沙龙中的观点进一步澄清,把对课堂的评价与建议写出来,把外出学习反思心得写出来,既有利于教研管理,也有利于研讨活动打破时空的限制,使问题与思考得到延伸与深化。

2.促进资源交流

网络可以成为教学的资源库。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搜集各种教学案例、各种试卷、教学背景素材、各种影像视频资料、教学课件等等,这些资料可以让所有教师从中下载,为备课工作打下基础。更为主要的是:教师在次基础上可以上传一些资料,共享资源。通过“网上主题帖”引发问题讨论。可以由英语教研组开展调查研究,教师共同收集本学科内所有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和真实问题,筛选后确定为活动主题。例如:在网站上开辟“如何让学生学会每天用零星时间记单词?”、“如何提高学生英语课堂学习的主动性?”、“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问题?”等,让老师在帖子后面跟帖,进行讨论与辩论,可以让一些特级教师与教研员参与讨论当中,边讨论边学习。博客是教师校本教研的良好平台,能够培养教师系统思考、动笔反思的习惯。英语教研组可以构建自己的教师博客群,定期进行点击率、评价率评比,促进教师形成写反思的习惯,同时激发教师在博客群中互相留言、互相评价交流,让网络教研的交互性得到进一步发挥。

3.推进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是教师教研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集体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等人员,备课的成本高昂,反复修改的时候需要反复集中,效率低下。在网络环境下,可以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作用,让集体备课在网络中进行。

3.1把教案设计过程放到网络上。

通过一次性的集中集体讨论,由专人将集中了集体智慧的教学案整理出来,并上传到网站专门的教案目录中,同时提供一些教学课件、视频、案例等资料供教师下载。教师可以打开这个教案并进行进一步修改,在教案的一侧预留空格让教师进行个性化备课,以便将集体教案与个人风格相结合。同时,在教案的下方留下教学反思栏,教师可以在网络上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2把教学研讨与评议过程放到网络上。

可以把一些教师的课堂实录上传到网络平台上,老师们可以通过网络观看视频,并进行评课活动。甚至可以将说课、评课、磨课等活动置于网络论坛中,让教师在网络专题论坛中进行说课、评课,磨课,减少了面对权威的拘谨和水平差异过大的紧张,减少了面对面的窘迫。这样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更加自由开放,观点更加清晰,教师的收获更大。

篇7

一、网络语言、校园文化与大学生

广义的网络语言既包括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计算机编程语言及网络专业术语,也包括人们在互联网上用于交际的自然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专指后者,其作为网络上专用的语言形式,不断出现在现实生活中,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并因其直观简练而含义丰富的特点在现实中得到新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狭义上的网络语言。

校园文化是有局限性的文化类型,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文探讨的是狭义的校园文化,主要指校园精神文化。局限于文化的活动范围与参与对象,每种类型、甚至每个学校,都有独有的校园文化的特点。校园文化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具有校园特色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大学生个性的差异及对新鲜事物强烈的好奇心,决定了校园网络环境的活跃性。加之网络语言的日益活跃与信息交流的便捷化,更是进一步促使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以网络语言为媒介的网络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构成,又从直接或间接上影响了校园文化的发展。

二、调查分析

我们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及实地调研的方式,随机向中国矿业大学(简称矿大)发放21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204份;向江苏省师范大学(简称师大)发放200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为190份;样本取样较为合理,较大程度上可以反映网络语言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

问卷的设计主要从语言对他人产生影响的过程着手,即:语言的产生、个人对语言的接受、个人对于语言的再发展。设计目的是通过一个较为完整的过程来展现网络语言对校园文化的具体影响。同时,问卷在设计时加入多个变量,不仅有学校的差别,还考虑了性别、年龄、专业等因素,从多方面展示网络语言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一)网络语言的产生

网络语言诞生于网络之中,但它同样具有语言的某些特性:由人创造、由人传播。从语言的产生方面考虑,我们设计这样的问题:“您希望成为一个新的网络语言的制造者吗?”

网络语言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是网民为了减少语言障碍,上网方便的需要;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满足了网民交流隐蔽性的需求,这个问题设计的出发点是站在大学生创造网络语言的主观意愿上。

通过结果分析,可以发现在394份有效问卷中,两所学校的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创造有明显不同的见解。在矿大接受调查的问卷中,有5.88%的同学选择“非常愿意”,而在师大有13.16%;明确表示“不希望”的问卷比例却是师大较大,有13.16%,矿大只有7.84%。由此看出,师范院校显示文科院校的一般特点,在网络语言的创造上显示更强的意愿度。但由于师范类学校较注重对学生“师魂”、“师德”及“师人”意识的培养,教师本身就有一个对语言文化继承、传播、引导及发展的问题。所以,网络语言在师范类学校的传播遭受了更大的阻力。

(二)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接受

网络语言要想对校园文化产生影响,必须先通过对校园精神文化活动的主体――大学生产生影响来实现。大学生接受网络语言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要受到传播途径、大学生的个人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根据影响大学生接受网络语言因素的不同,设计如下问题:

1.关于传播途径

“您主要是从哪种途径接触网络语言的(多选)”

传播途径的通畅与否,是影响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大学生是通过什么途径接触到的网络语言,便成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问卷中,两所学校都有超过70%的同学选择“微博、人人等社交平台”、接下来依次是“优酷、土豆等网络媒体平台”、“网络小说、段子等文字”、“其它”。由此看出,社交平台上网络语言的传播较为广泛,也成为大部分社团组织吸引同学关注的主要阵地。

2.关于大学生对网络语言的了解程度:

(1)“您了解网络上使用的‘萌萌哒’、‘亲’、‘?潘俊?等语的意思吗?”

(2)“您了解网络上使用的‘摩擦摩擦’、‘补刀’、‘上天台’等词语的意思吗?”

第一个问题的反馈结果反映出,大部分参与调查者表示对于“萌萌哒”、“亲”、“?潘俊钡冉衔?普遍的网络用语达到了“全部了解”的地步,在矿大占76.47%,在师大有57.89%;两个学校均没有人表示对这些词语“都不了解”。这充分表明部分网络语言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的直接表达形式,融入校园文化。针对第二个问题,有39.47%的师大同学表示“完全不了解”,在矿大有11.76%的同学如此认为。这显示对一些较为生僻的网络语言,同学们的关注度都不高。

(三)大学生对于网络语言的使用

语言对人产生影响,最主要还是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因此调查问卷设计一些问题关于大学生在网络语言的使用上,例如:

(1)“您平常使用网络语言与同学交流时有障碍吗?”

(2)“您身边的大部分同学经常使用网络语言吗?”

根据问卷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参与调查的两所学校的学生都表示自己在使用网络语言与同学交流时“没有障碍”,并且周围的同学“经常使用”网络语言。由此可知,网络语言的使用在校园文化的流通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解学生是否受网络语言的影响而出现错误的判断。为此,我们设计了三个问题:

(1)“您对网络语言在娱乐节目,网络小说,大众传媒等领域使用的态度是?”

(2)“您对网络语言在机关公文,新闻出版物等正式场合中使用的态度是?”

(3)“您的老师如果在上课时使用了网络语言,你的态度是?”

由调查结果可知,对网络语言在正式场合的使用,绝大部分人是持反对态度,但对教室上课或大众传媒等方面使用网络语言的问题,有近一半的人都选择了“无所谓”。明确的表示“赞成”或者“反对”的人数反而并不占优势。由此可见,在正式场合多数同学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态度还是非常明确的。

三、积极影响

第一,营造良好校园氛围,开展各类丰富活动。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不少社团组织通过网络语言组织和设计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校内文化,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建设。

第二,活跃师生垂直关系,变为横向交往模式。在“您的老师如果在上课时使用了网络语言,你的态度是?”这一问题中,矿大有超过三成的同学表示支持老师在课堂使用网络语言,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加强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打通人际关系网络,塑造自由宽松学风。网络语言的使用,让很多学生感觉在交往中很愉快。在忙碌紧张的学习之外,感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

四、消极影响

第一,冲击主流价值,破坏语言结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超过六成的同学认为网络语言使用不规范,多贬义 及侮辱性语言,容易影响校园风气。

第二,网络语言“冷暴力”盛行,影响现实生活。矿大有62.75%的同学认为“当别人使用‘呵呵’一词与其交谈时,心里会觉得不舒服”;而师大的比例更高达73.68%,这一现象表明不恰当的网络语言在使用过程中,易给学生心理留下伤痕。

篇8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 网络广告 文案写作

1 网络广告文案的特征

随着科技的不断向前发展,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上很多信息可以由画面、文案、声音相互叠加而成,吸引网络用户的各种因素也随之增加。广告文字创作所展现的情境给网络提供了无限空间,它让人们能联想到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加之配以图片、声音等因素,将用户的视觉:听觉积极调动起来。网络广告文案呈现以下几个特征。

1.1 多媒体交互性 信息化时代到来,将全世界不同区域电脑连接在一起,并且大多数网站都具有多媒体交互性,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有选择性的接受各类广告,而企业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用户信息的反馈,拿到用户的一手资料。

1.2 网络广告的及时性 企业产品广告的及时性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营销效果,由于互联网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企业可以第一时间将产品广告出去,用户也可以及时通过网络广告了解企业的产品,考虑企业营销的产品是否符合用户本身的需要。

1.3 网络广告效果的可测量性 在信息化时代下,很多人已经习惯于通过互联网进行购物。而用户打开网站后,在众多信息当中,让用户选择和购买自己企业产品,就显得尤其重要。网络广告投放的时间是否合理、网络用户的点击率、网络用户的转化率,都能在企业网络服务器中进行分析查找,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来评估企业网络广告撰写的好坏和网络营销的效果。

2 网络广告文案的写作风格

互联网广告不同于传统广告,它是在传统广告的基础上,根据互联网的特点进行写作和创意,企业要十分重视网络广告的创意和写作,进而达到网络广告的宣传效果。

2.1 标题撰写要有独特之处 随着互联网上大量信息的不断涌现,用户在很多网站上,对信息的阅读只能停留在一些关键的词语或者标题上。只有广告标题独特,用户才可能有兴趣浏览整篇内容,因此对网络广告的标题撰写是关键因素之一。

2.2 广告的表达具有号召力 企业进行网络营销,很重要的工作是在各种网站上广告,其表达的方式可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多用号召性语言,比如用诱导性语言,再比如用设置悬念的方法等等,目的是引导用户点击和参与企业的活动。同样的广告用语,多用第一、二人称的方式进行广告创意,比生硬的广告文字更具有诱惑力,更能吸引用户对具体的内容进行访问,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高企业营销商品的点击率,提升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2.3 内容选择要有时代感 目前,网络购物的受众群体大多数是年轻人,他们喜欢时尚、富于变化、有时代感的内容,甚至在年轻人中间形成了很多独特的网络语言,企业在进行网络广告文案内容创作的时候要着重考虑到这一点。如果企业中很多产品广告内容创作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就进一步拉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促进企业进行网络营销。

3 广告文案写作基调突出情感的重要性

随着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各种营销手段不断出现,网络广告文案越来越受到企业重视。网络广告文案不再是一种单调的说明,而应该更加表现出情感这一因素,在网络营销不断深入的今天,可以考虑让亲情、爱情、友情三种基调成为广告文案写作基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而达到网络营销的目的。

3.1 广告文案写作基调主打“亲情牌” 在生活中,人们不可能忽视的是亲情的重要性。人们在社会打拼的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亲人的鼓励至关重要。因此在广告文案进行创作时,基调可以主打亲情牌,它可以给企业营销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不容忽视,这也是很多商家在节目中主打亲情牌的考虑因素。

3.2 广告文案写作基调主打“爱情牌” 目前,企业在很多广告产品中,抓住爱情这一永恒话题为广告文案创作基调,比如,在钻戒广告语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I DO ”等广告语非常有名,让大多数的情侣在购买钻戒时第一时间就想起这些广告语,进而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有关爱情基调的文案更能赢得大家的认同。

3.3 广告文案写作基调主打“友情牌” 以友情为主题的广告文字不断出现,带来效果也很明显。例如:“好丽友”广告文案中主打友情牌,广告中三个孩子在要拿到放在高处的好丽友时不小心打碎了东西,但三个孩子勇于承担错误,将“好丽友,好朋友”的理念进一步升华成为“有仁就有朋友”的理念,达到品牌推广目的,由此可见文字中友情因素的魅力所在。

4 结论

总之,随着信息化不断向前发展,广告文字展现的方式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广告内容不仅仅要推销产品,更要关注社会现实,把握消费情感。优秀的广告文案可以助企业网络营销的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营销策划文案写作指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2]冯章.新编网络广告文案写作与赏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篇9

关键词 网络文化 政治思想教育 影响

网络技术在近年来的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对于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众多影响。网络文化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借助网络平台,在网上发表个人见解,网络信息,进行人际交往等等,形成多元的网络文化。高校政治思想教育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搞笑政治思想教育在面临网络文化多带来的机遇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网络文化作为一把双刃剑,影响着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文化更有效地进行高校的政治思想工作,避免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是目前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文化对于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机遇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想观念。同时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对教学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网络文化的发展时刻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高校教学工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促进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发展。

(一)促进高校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

网络文化在高校校园中广泛传播,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提供了条件。网络的发展给学生提供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和平台,。网络信息更新快速,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思想,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更新。网络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可以有效的促进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为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供更好的教学手段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政治思想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地教学媒体设备,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网络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可以丰富政治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好地提高政治思想教育水平。高校进行政治思想工作室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思想工作的宣传,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络文化的发展在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教学中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也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教学水平。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所带来的挑战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网络文化在促进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教学时,也使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面临更多的问题。首先网络信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网络文化信息丰富多样,在这些信息中难免会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混入其中,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影响高校政治思想工作的正常进行。其次,网络文化对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产生了冲击。网络技术的应用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媒体进行教学,需要教师结合网络信息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这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再次,网络文化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网络文化的盛行是学生逐渐沉迷于网络,但是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减少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疏远了人们之间的感情,人与人之间形同陌路,不利于人际关系的交往和和谐校园的建设,与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相适应。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更好地发挥网络文化对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管理

网络文化需要加强管理,来避免不良文化信息的传播,减少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信息对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首先建立健全网络文化管理制度。其次,坚决抵制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信息。再次,需要加强立法,是网络文化的发展有法可依。

(二)提高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网络文化已经影响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内容和形式,这就需要教育教育工作者能够及时提高自己的素质来适应网络文化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首先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网络文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在政治思想工作的教学中渗透健康的网络文化,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其次,教师需要对网络文化进行辨别,趋利避害。在教学的过程中转变原有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保障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

(三)趋利避害,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

在网络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网络文化信息的丰富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学生需要对信息进行筛选,趋利避害,促进健康网络文化信息的传播。

四、结语

网络文化的发展对于高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网络文化的发展为高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改善了学生的思想观念,同时也改善了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学水平,提高了高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网络文化因其开放性,多元性,也往往会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掺杂其中,对学生的成长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学生成迷于网络不能自拨,对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需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者能够趋利避害,杜绝网络文化对于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建设和谐文化校园。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网络; 多媒体技术; 本科院校; 英语; 跨文化教学

引言

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与普及的背景下,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教育领域网络表现出了强大的促进力量。为了更好地提升高等院校本科英语教学的效果,促进英语学习者与英语国家的经济、科学技术、文化等跨文化交流的效果,提升本科院校英语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高校不断创新英语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等手段,发展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学习等能力。

1 网络视域下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优势

英语语言的社会文化观,指的是将英语这一语言,认定为英语国家的人们构建的一种社会文化生活的资源形态,是由一定社会文化集团的人,在长期的使用与总结的前提下产生的一种标志性的文化结构形式。网络视域下的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首先,网络上面丰富、有趣的英语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全面的激发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英语和探索西方文化的兴趣。并且通过网络的英语,提升了英语专业大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程度。

其次,教师借助网络这个平台,能够创设更多有效的学习情境、课堂学习任务,提升了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大学生语言输出的练习机会,对于发展学生的听、读、写、说等英语跨文化应用与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再次,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把英语知识的学习与西方国家文化的学习融合到网络自主学习中,对于充分利用现有的英语网络资源,提升英语课堂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和丰富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人机交互式的英语口语训练给学生创造了实时的练习环境,提升了大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

2网络视域下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2.1 注重跨文化背景知识的引入和介绍

在进行英语语篇学习之前,通过使用网络进行跨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与学习,能够有效的激发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对于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著名的美国语言学家kelarm-sige曾经指出:语言教学是文化教学的重要形式。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能够很好的引领学生对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等开展有效学习,而网络环境下,则能够通过网络资源的获得、教学多媒体的使用、信息处理技术等手段,给大学生创造更为有效的英语文化学习的氛围。同时,网络环境下信息的数字化处理与存储,可以提高教学素材对学生英语学习的多重刺激,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的体验英语国家的文化环境,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进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2.2培养大学生利用网络进行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与形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传统的白纸黑字的普通书本教科书,向着集视觉、听觉、口语交流于一体的新型英语教材,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和应用能力有着深刻的意义。英语这门语言学习作为学生与社会共建共同使用的语言资源的实践提升过程,优势英语社会文化不断转化的一个过程。英语语言学习将参与社会活动所获取的知识和技能转化为个人能力。网络自主学习指的是大学生在电脑机房等,通过上机来自学为主的学习过程,由于网络英语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便捷性等优势,能够帮助大学生获得比教材内容更丰富、更多彩的学习素材。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大学生充分利用教材、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进行英语学习资源的合理占有与使用,进而提升大学生通过网络来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2.3 重视大学生英语学习理解与想象力的培养

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给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带来无限帮助的同时,也需要引起我们对“读图弊端”的思考。由于人们更喜欢通过印象与图片对事物进行了解,这就使得在面对一些抽象理论的时候缺乏足够的思考。在网络视域下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网络技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这种了解基本上都是建立在音频、视频、图片等素材上,这就使得这种了解缺乏深层次的理解与分析,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的学习,将不利于大学生理解与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对跨文化交际中更为深层次的原因进行分析。因此,在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既要通过多媒体网络资源等向学生进行直观的英语教学,对于深层次的理论等也要进行及时的组织讲解与思考,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跨文化交流与应用的思辨能力和认知能力。

3 结语

综上所述,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作为提升大学生英语知识水平、发展大学生英语认知、理解、交流等应用能力的载体。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以系统的观点来认知大学生英语跨文化学习的实践落实,这就要求高校在优化师资配置的基础上,提升网络多媒体设施的使用效率,以此来促进本科院校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庞海才. 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导入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 2007(07).

[2] 资芸. 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7).

[3] 李俊. 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 2007(36).

篇11

一、网络文化传播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网络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之下,现代社会的空间距离相对来说大大缩短。并且在网络世界里面,不存在有边界,开放性的网络和比较高的自由度都为网络文化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此网络也给大学生表达意见、发出声音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因此针对这些新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及时的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言的平台,网络文化的传播同样促进了学生的思想发展,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用出门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网络文化的盛行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不同地域的文化相互交融促进了网络文化的百花盛放,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学生的学习选择大大超过了前人。

2.网络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作用

(1)网络文化的多元化不利于大学生思想的正确发展。网络空间相对来说自由程度更加的高,网络世界的高度开放性使得网络文化良莠不齐。学生在接触网络文化的时候会接触到不同的意见观点。多元化的网络文化使得部分眼界不够的学生还不能从浩如烟海的文化之中找到真正的明珠。并且多元化的信息有时候会让学生在思想发展的过程之中产生迷惘和恐惧的情绪。相比较于传统的被动式的接受信息来说,这种自由选择性更高的方式更加受学生的喜爱。但是这就给封建文化、落后文化等侵蚀大学生的思想提供改了可趁之机。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难度系数就更大了。

(2)网络文化传播规范性不高。当前网络文化传播的规范性还比较低。而规范性比较低就让一些不法分子抓到了机会。并且随着改革开放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开始对我国进行思想宣传,网络的不断发展也为这些国家对我国进行思想攻势提供改了良好的条件。不少国家将一些落后文化、腐朽文化趁机传播到我们国家。这些文化和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之间必然会产生比较激烈的冲突。他们利用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接触这些腐朽和落后的文化,混乱学生的思想认识。我国大学生的思想修养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在这样的思想攻势之下很难坚持住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有价值观。因此网络文化传播的不规范使得学生的思想认识比较混乱,西方资本主义等一些观念和思想道德标准的进入让学生的认识产生了问题。这些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问题。

(3)信息内容庞杂,良莠不齐。网络文化的信息内容庞杂,因此其内容就很难有比较高的保证。开放性的网络让每一个人都有上网信息的权利,因此网络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虚假、低俗和落后的信息纷纷通过网络世界进入到学生的视野,而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还没有到位,对于一些信息的辨别能力还比较差,且其心理相对来说也比较幼稚,这些不良信息的进入会使得学生的思想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举例来说,黄色信息对于学生具有比较强的诱惑力,在有心人的操控之下这些信息很容易就会被大学生看到。而黄色信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十分恶劣的影响。

(4)网络成为了大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和网络有关,因此当前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将时间放在了网络生活上,其放在实际生活之中的时间相对来说也就越来越少。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大学生的心理出现空虚、焦虑等情况。

二、网络文化传播背景下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1)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面对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学生有时候会把持不住,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为网络世界信息的纯洁性把好第一道关。我国立法部门应该尽快出台专门的网络文化管理法案,针对网络文化传播之中产生的一些问题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对于网络文化监督方面存在漏洞的地方要尽快采取措施进行弥补。简单来说就是要通过立法和执法的配合营造一个健康良好的网络环境,提高网络文化的整体质量。

(2)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网络文化的不断发展和传播也对学生的道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网络世界之中同样存在着道德问题,而大学生因为阅历、生活经验等的不足往往会在这些问题上犯下错误。因此高校应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让学生正确的看待网络文化。

(3)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网络舆论在有心人的引导之下可能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确保网络舆论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

篇12

关键词:网络;高职院校;大学生;对策

随着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网络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人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而大学生无疑是作为信息时代最活跃的人群。掌握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院校大学生上网的基本情况,对加强高职院校网络阵地建设、思想阵地建设和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网络文化影响高职学生的现状

2012年6月至8月间课题组成员采用问卷调查法、典型调研法对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上网情况进行调查,为保证全面了解各专业学生情况,本次调查囊括了全院不同专业学生,并随机按照10‰的比例进行抽样,对抽样学生进行访谈调研。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479份,回收率为95.8%。

1、上网频率

从调查情况看,每天上网的学生为78%,超过99%的学生在2—3天或者一周之内至少要上一次网。而在课堂上,经常有学生偷偷的拿着手机上网。从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较高。

2、上网目的与时长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长多集中在1小时至6小时之间,每天上网时长小于1小时的占12%,时长为1—2小时的学生36%,2—6小时的学生为48%,6小时以上甚至通宵上网的学生为4%。其中学生的上网目的与时长差别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随着上网时长的增加,学习时间的分配逐渐减少,学习时间随着上网时长的增加成倍减少,但游戏娱乐等占用时间激增。

3、对上网利弊的看法

从调查情况看,有50%的学生能将网络视为双刃剑,38%的学生认为上网利大于弊,10%的学生认为上网弊大于利。同时,70%的学生认为上网主要影响心理;40%左右的学生意识到长时间上网有害健康,但仍然坚持上网;少数学生承认自己有网瘾,但不知如何矫正或戒除。

4、抽样走访结果分析

从走访结果来看,两个问题较为突出,反映了大学生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当被问及“是否经常在网上结交新朋友”时,经常、偶尔、几乎没有各占18%、54.7%、27.3%;”心情不好时,更愿意上网而不是向好友倾诉”的学生占到了半数以上,这样的比例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一直沉浸在虚假的网络中,会影响大学生社会能力、人际关系的良性发展。由此可见,网络文化给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

二、网络文化影响高职学生的动因

1、外部动因。

除了网络文化自身丰富的内涵和开放性、平等性、交互性和虚拟性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吸引着高职学生之外,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家庭环境的无形影响和学生个人因素也是重要的外部动因。

网络的内容源于现实生活的需求,当前我国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且绝大部分远离父母来到异地求学。家长往往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内心需求,忽略了与子女的情感沟通,缺少对子女应有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支持,导致子女不愿向家长倾诉成长过程中的困惑,而是选择网络作为他们精神寄托和压力释放的途径。

尤其是网络游戏成瘾的大学生,他们的家庭教育负面影响尤为突出,有部分学生生活在家庭结构不健全的环境中,使他们的心理、性格上存在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单亲家庭子女,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会使其心理和性格上容易存在一定的问题,往往比较内向、孤僻、自卑,便会在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

2、内部动因。

我国的职业教育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加之“上名校读重点” 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很多高职学生都是由于学业成绩不佳,被迫选择高职院校。因此,入学之初往往会感到茫然、失落、自卑,如果不及时调整、引导,就会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往往会形成如孤独、抑郁、内向、敏感、自我管理与约束能力差、纪律性不强等心理特质。

高职学生由于基础稍差,大多对逻辑性和理论性较强的学科性教学兴趣不高,好说好思好动手,擅长形象思维,大多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思想上随波逐流,自我意识膨胀。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大多采用的是教学做一体化的信息化教学方式,学生们容易重视技能而忽视人文素养,很容易网络虚拟的世界中迷失自己。他们渴望友谊渴望与人沟通,而网络的匿名性、平等性、隐蔽性和有限的感官接触等特点,能使他们在网上社交很容易获得成功,这种网上社交的便利和游刃有余,势必导致更多的重复上网行为。

以上分析,表明网络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不容乐观,我们要在调查数据的基础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矫正疏导高职学生的不良上网行为,防止大学生网络成瘾。

三、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模式与对策

1、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坚持“以人为本”是高职院校软管理的关键所在。所谓以人为本,主要是以在校大学生为本,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例如针对目前学生思想空虚,缺乏关爱和重视甚至盲目索取自私贪婪的现状,可以有目的的举办一些家校互动、社校联动的活动,像教师家访活动、感恩主题系列活动、算一笔教育帐等等。或者建立学校心理咨询室,选派一些德才兼备的教师帮助那些心理有问题、情感困惑、思想行为异常的学生克服障碍,健康成长。

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具有特色,比如实行人性化的帮扶活动,每个领导和党员老师联系固定的几个同学,定期进行心理辅导和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动态,并将帮扶结果列入年度考核依据;辅导员充分利用信息化通讯手段,利用飞信、QQ、微博等展开校园网络平台,占领网络教育阵地,和学生建立联系,传达信息;同时任课教师通过养老院送温暖活动和主题课堂系列活动,既达到了上课目的,又弥补了学生心灵的空虚,一举两得。业余生活的丰富和网络的巧妙引导,使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能够发挥网络优势,合理利用网络资源,避免沉迷网络,荒废学业。

2、形成“多级双向”的管理方式。

目前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上普遍有以下几种模式:A“保姆式”管理 ;B“警察式”管理;C、不负责任的“放羊式”管理。这几种管理模式很容易使各部门在管理学生各自为政,最后造成教管分离,知行脱节。为了更好的健全学生管理模式,我们应该采取多级双向的管理方式。

所谓“多级”指的是以学生为中心,院系、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思想骨干三级;双向是指“院系这三级属于一向,行政部门团委、学生处属于另一向。 双向都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引导、教育作用。这是目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正在推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优点是各部门能够互通信息合力共举,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服务,避免资源浪费,能极大的节省人力物力,提高管理效率。比如学院领导阶层发出了“走进图书馆”的倡议,然后由辅导员督促实行,上传下达,学生干部和思想骨干起带头和监督的作用;团委和学生处则通过各种方式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和造势,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读书的好处,使整个活动进行的蓬勃有力有声有色。在加强纪律性方面,严把学生考勤和课堂秩序,不允许学生上课玩手机和通宵上网,并将其列为教师考核以及学生评优评先的依据,这有效的控制了学生上网的频率,并引导他们积极健康的展开大学生活。

总之,只有在认真分析网络文化影响高职学生的现状基础上,学校有的放矢的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才能更好的引导高职学生有效利用网络,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3

关键词 网络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摩尔根曾说:“人类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括含一种不同的文化,并代表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作为较高文化层次的特殊群体,是受到网络文化影响最深的一族。网络文化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许多潜在危险和挑战。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一)网络文化的内涵

网络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新型文化形式,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工作等实践过程中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网络资源为依托的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这种新型的文化形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讲,是指通过互联网进行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及由此所形成的文化价值观的集合;从广义上讲,是指人们借助互联网进行的各种生产和交往活动所形成的物质性和精神性财富的总和。

(二)网络文化的特征

与传统文化相比,网络文化具有如下特性:

一是虚拟性。网络文化在本质上具有虚拟性。在网络空间里,任何网络个体都是

“虚拟”的。任何网民可以用任意名字、性别登陆某虚拟社区,成为其成员,借助文字想象与其他成员开展各种活动。正如比尔·盖茨在《未来之路》一书中有一幅“一条狗正在对一条上网的狗进行经验交流”的著名漫画:“在互联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二是开放性。信息共享是网络文化的一个主要目的,互联网是没有国界的。“网络是一个具有高度活力的开放系统,能够无限扩展,只要能在网络中沟通,亦即只要能分享相同的沟通符码,就能融合人的节点。网络文化传递的快速、快捷,使整个世界已摆脱分离状态,开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庞大的地球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所谓的“地球村。”这样的一种现象被称之为全球化,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与品格。网络文化的信息共享实现了发展的资源共享,人的发展不再局限于地域性,而是通过把自身的认知和实践活动扩展到全球,又从整个人类社会实现了个体需要的发展和个性的提升。

三是时效性。网络的时效性优势是网络文化的重要特征。由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经济信息、政治信息、言论信息、思想教育信息和其他信息,都可以经过网络在霎时生成、霎时传播。网络信息以小时乃至分钟为周期更新,人们不管身处何地,只要能上网,就及时、随意查阅世界各地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一切变化,同时也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对世界、社会、个人的想法和看法发表出去,真正做到“咫尺天涯——鼠标一点,漫游全球。”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随着网络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价值观念、身心发展、行为模式产生很大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发展,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广阔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第一,网络文化改变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是采取课堂教学、形势报告、组织学生讨论学习、个别谈话等方式,内容比较单调,形式化的东西比较多,效果也不尽人意。而网络文化集文字、声音、图画为一体,具有很好的交互性。在这个不论地位、身份、年龄,人人一律平等的网络中,一切交流都是交心讨论式的,交流的形式也是见字不见人,这就有可能让那些最内向的学生也毫无顾忌地敞开心扉发表见解,缩短人际心理距离,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灌输”教育为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

第二,网络文化优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效果。网络文化具有传播快捷、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形式多样等特点,给当今时事新闻、思想政治、舆论宣传等创造了难得的平台。全球热点转瞬即逝就会成为国内热点、校园热点、家庭热点,这些内外热点的同向反映和同步流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及时调整和引导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网络信息的可选择性、平等性、无权威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亲和力、人情味,能够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网络文化提升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素质。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来说,网络文化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高低,网络文化的发展使教育者具有优秀的信息搜索、信息运用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获得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并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动机,给学生以正面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素养,自觉遵守和维护网络信息规范,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和低俗、庸俗和媚俗文化。

(二)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篇14

一、网页策略

在网络市场空间企业的网站即代表着企业自身的形象。因此必须:

1.抢占优良的网址并加强网址宣传

2.精心策划网站结构

3.花大力气维护网站

二.产品策略

1. 企业可以通过分析网上的消费者总体特征来确定最适合在网上销售的产品。

2. 产品的市场涵盖面要广。

3. 与客户直接交流,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三.价格策略

1.企业可以开发一个自动调价系统,同时还可以开展市场调查,以及时获得有关信息来对价格进行调整。

2. 开发智慧型议价系统与消费者直接在网上协商价格。

3.企业可开诚布公的在价格目录上向消费者介绍本企业价格制定程序,促使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四.促销策略

1. 网络广告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促销方式。

2. 利用网络聊天的功能开展消费者联谊活动或在线产品展销活动和推广活动。

3. 与非竞争性的厂商进行线上促销联盟。

4. 将网络文化与产品广告相融合,借助网络文化的特点来吸引消费者。

五.渠道策略

1. 结合相关产业的公司,共同在网络上设点销售系列产品。

2. 在企业网站上设立虚拟店铺。

3. 可直接利用电子邮件进行线上购物,也可通过划拨电汇付款,由企业通过邮局邮寄或送货上门进行货物交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