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1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生命科学的魅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让孩子观察了呢我课前考虑了下,还是让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剥开了没有成熟的油菜果荚,至少他们能够观察到油菜花的种子特点。孩子们一边在下面分组解剖,我也在实物投影上解剖。当我解剖完,大部分的小组还没有完成,但是有个别孩子先发现了我解剖好的油菜种子,禁不住大声惊呼起来:“太漂亮啦!”随着一声惊呼,孩子们都暂停了手里的动作,抬头看着屏幕。我也不禁抬头看了看屏幕,哇,真是十分漂亮,为了让孩子们能看得更清楚些,我放大了油菜花的果荚以及里面的果实,屏幕上之间一个绿色的果荚里面是一颗颗嫩绿色的油菜种子,由于还没有成熟,所以水分还比较充足,晶莹剔透的,怪不得孩子们要忍不住惊呼呢!那情那景,让我情不自禁地向孩子们赞叹道:“对呀,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啊!有谁能想到,那么貌不惊人、小的不起眼的油菜种子却是那么地美丽,所以说任何生命都是有魅力的,我们都应该要尊重生命!”当我说完这段似乎在一般科学课上很难听到的话时,孩子们没有一丝不耐烦或者不屑,他们接着解剖着手里的油菜果荚,更专注、更认真了,甚至这段小插曲还被一些细心的孩子写到了日记里,让语文老师看得十分惊讶,直来向我打听事情的原委。
“这就是生命的魅力啊!”像这样的语句在科学课上是十分罕见的!科学课一直是十分理性的课程,如此人文化的表述在我平时的课堂上也比较少见,但就是这样的一句话,让我发现生命教育原来在科学课上也有着其独特的一隅。这个学期我在上《新的生命》一单元时,又仔细地研究了整个单元的目标,在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维度上,有这么两点:“保持探究新生命产生的奥秘的好奇心。”“认识到自然界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殖对于每个物种的延续都至关重要。”这些具体的目标归根到底体现着科学课程中“生命教育”的理念。《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珍爱生命”这个理念。在科学知识目标中也提到:通过对生命科学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更是指出: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而反观我们的课堂上,理性多了些,感性少了些,这个现状就导致了生命教育的缺失,即便是在课堂上体现生命教育,也只是蜻蜓点水,没有真正渗入孩子的心灵。
如何能让生命教育在科学课上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而又真实地感染孩子的心灵如何让科学课展现生命的魅力 其实,要让孩子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并珍爱生命那么首先就要让孩子尊重生命。
在三年级养蚕和种凤仙花的过程中,孩子们和动物、植物都有了亲密接触,我发现他们对动物的尊重之情是很容易被激发出的。例如,在研究蚕的生命周期时,由于蛹这个阶段比较特殊,被茧裹住了,是观察不到的,必须要剪开茧才能观察到蛹,但事实上我在上课的时候就没有剪过,因为没有一个孩子同意我把蚕茧剪开,他们都说这种行为太残忍了,把蚕宝宝的家破坏了,蚕宝宝就活不了了。他们对于蚕宝宝发自内心的呵护正是源于养蚕的过程中建立的对蚕宝宝的喜爱,更是对蚕宝宝这种生命的尊重。在养蚕活动过程中,孩子们既能了解生命的形成、生长、繁育、死亡的过程,又能体会生命的珍贵,并逐渐形成了珍爱生命的品质。但是我发现对于植物,孩子们却没有那么深的感情。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孩子会不用提醒就知道动物是一种生命,是人类的朋友,要保护动物,可是却对乱踏草坪、用棒乱抽枝条、折花摘叶的行为毫无反应。反思一下,动物这种生命是灵动的,是孩子易于感受到的,而植物默默地存在会让孩子一不小心就忽略了。
那么如何让孩子能够像尊重动物那样尊重植物呢我在《新的生命》单元起始,就开始有意识地渗透了对于植物的生命教育。由于要长时间地研究油菜这种植物,于是我让每个小组到郊区或者乡下去找了一些油菜,移植到花盆里,带到实验室里来。在研究本单元第一课《油菜花开了》时,孩子们一进实验室,就发现实验桌上摆上了一盆盆的油菜,他们有些震慑,因为是第一次在实验室见到如此多,如此大株的植物,在研究凤仙花时,孩子们是看着凤仙花从种子慢慢长大的,而研究油菜花,是直接将油菜植株移到实 验室里的,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孩子们惊讶过后,我就开始了我的生命教育之旅:“从这节课开始,我们的实验室里多了一位朋友,那就是……”还没有等我说完,孩子们已经接着我的话了,“油菜花? 薄岸匝剑钦庖恢曛甑挠筒嘶ǎ窍衷诰驮谑笛樽郎峡醋盼颐牵撬淙徊换嵛颐侨死嗟挠镅裕撬悄芨惺苌踔聊鼙泶铮皇撬堑谋泶锓?
式我们不能理解罢了!我们把他们从原来的家里搬到实验室里来,为了帮助大家研究,他们已经远离了故土,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他们呢如果你是油菜花,你希望同学能怎样对待你呢”学生纷纷发言“我们要小心地对他们。”“我们要温柔地对待他们。”“我们观察油菜花的时候要安静,不要吵到他们。”……一句句质朴的话,道出了孩子内心深处对于生命尤其是植物这种生命的尊重。于是,从那一刻起,当孩子们在观察、解剖油菜花、果实时,一时控制不住发出较大声音时,不用我提醒,自有孩子站出来,压低了嗓子提醒大家要安静;于是,从那一刻起,孩子们为了观察油菜花的构造不得已从油菜植株上取花时是那么地小心翼翼,问其原因,孩子会告诉你“油菜花也是有生命的,重了他会痛的。”;于是,从那一刻起,孩子们慢慢地开始感受到了植物这种生命的魅力,他们询问着“等我们研究完了油菜花,能不能把他送回家,种回到原来的地里”;于是,才有了“这就是生命的魅力!”的感叹!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课程;生命科学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47-02
生命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本质是研究生命现象、揭示生命活动规律和生命本质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既可以是组成生命现象的生物大分子,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本身,甚至可以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建设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目前人类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人口膨胀、食物短缺、能源危机、环境污染及疾病危害,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因此生命科学被誉为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之一,自然科学的前沿学科[2]。生命科学素养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3]。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为全校的各个专业的大学生开设生物类的课程,包括世界一流的大学,如麻省理工学院,就将生物导论等生物学基础课程开放给全校[2]。通过在大学课程中普及生命科学知识,增强生命科学素养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手段之一。《生命科学导论》是高等院校面向全校各类专业,尤其是非生物科学类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由于生命科学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而且发展十分迅速,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同时学生的专业差异均进一步加大了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难度。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和成熟,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热点[4]。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PowerPoint、动画、视频等多种多媒体形式和生命科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结合。将原先大量复杂的知识更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具有图文并茂,便于讲解和记忆的优点,可以更大程度地的活跃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课程教学发展。
一、多媒体在《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涉及了植物学、动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及现代、生物技术等众多的学科和内容,涵盖的信息容量大、知识更新速度快、综合性强[3]。作为一门全校通识类的选修课程,《生命科学导论》所面向的是全校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对生物学的知识具有不同的实际需求,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基础差异性,因此在授课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提供不同深度的教学内容。目前的多媒体教学的最主要方式体现在PPT教学,与传统的板书教学相比,PPT具有图文并茂,便于讲解和记忆的优点,对于生物专业知识接触较少的工科和文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非专业知识时也可以节省很多精力[5]。采用PPT进行授课,可以将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听课而非记笔记上,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方便学生在后期随时进行查阅和回忆之前的课程内容。对于有一定生物基础知识的农科和理科学生,具有一定生命科学相关基础的学生,应当适当地增加一些知识的深度,需要对基础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的基础上引入一些新的技术和研究,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科学领域进一步进行探索和了解的欲望。然而,PPT的平面图像对于一些较为抽象和复杂的技术原理无法很好的进行展现,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丧失学习兴趣。教学动画在国外生物方面的课程中已有不错的发展,许多优秀的教材中附带有大量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同时一些研究者也渐渐开始在论文中利用动画或者影像来更为直观地表述自己的结论,或是将制作的动画或影像连接到自身的主页上,帮助其他研究者进行了解[4]。在常规的平面图像中,筛选、引用和制作生命科学导论相关的教学动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吸纳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此外,目前国内外媒体制作了许多精美的纪录片,比如中央电视台制作发行的《森林之歌》系列、英国广播公司(BBC)制作的《生命》系列、美国公共电视网(PBS)制作的《自然》系列等,这些纪录片或介绍了自然生态的伟大,或展现了生命的神奇,或介绍了快速发展的新兴技术,均可以与专题内容相结合。通过观看纪录片,学生可以更直观地去了解新的研究进展,提升学生的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多媒体在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多媒体的应用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优势。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课堂脱离了原先的板书模式,授课模式逐渐由文字化走向图像化,而图像化也开始脱离原先静态的模式,走向动态。例如,在进行动物免疫系统的介绍时,仅用文字配合图片的讲解的时候,对于有一定生物学基础的学生来说或许较易于接受,但是对于一些文科类的学生,较多专业信息的涌入和单一的过程示意图很容易使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而如果将各类免疫细胞,如T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用卡通的形象描述出来,表述成为人体内的士兵,将免疫细胞对病原体进行防御的过程用动画表述出来。短短的几分钟的动画就可以将原先枯燥乏味的原理化虚为实,帮助学生对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了一个简单的了解。鲁迅先生曾说:“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在《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纪录片的应用也是如此,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介绍中,由于课堂的局限性,许多学生对于生态环境的接触仅仅限制在了书本上的介绍,在对“生命多样性”一章进行讲解之时,文字和数据大段地标示出了目前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严重威胁,对于不少学生来说,因为没有切身的体会,很难感受到这些数据的冲击性。由于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许多国家都制作了精美的纪录片向公众展示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适当地引入这些纪录片比单纯的罗列数字更能够让他们理解环境保护的意义。例如《最孤独的动物》这部纪录片,表述了包括孤独乔治在内的若干种已灭绝或濒临灭绝的生物的困境,这些生物的日常生活、生存环境以及那些为保护他们而努力的生物学家的工作都通过摄像机直观地展现在了学生面前。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此外,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的领军学科之一,其发展日新月异,通过书本进行知识传播的更新频率有限,学生无法通过书本的学习了解到新兴研究的发展。多媒体则不同,新的信息影响可以通过网络和电视平台进行传播,将其适当地引入到课堂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也扩展了教学内容。
三、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弊端
虽然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明显,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是幻灯片、动画等影像的使用,其原始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将精力集中在听课而非记笔记上面,但是也会导致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在课堂上不去记录笔记和听课,下课后直接拷贝课件,这反而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过多地引入动画和视频有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有一种走马观花的感觉,相较于文字,影像固然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学生会存在抓不住重点,难以对影片中的专业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的状况。导致无法达到教学目的,教学质量反而下降的情况[4]。同时,引入影像进行教学有可能会使学生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6]。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去理解和吸纳新的知识信息,多媒体作为一个辅助工具,应该起到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但是并不应该取代教师的作用。若是教师过于依赖于多媒体的帮助,反而会丧失了其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导致无法正常地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致使无法完成教学目标。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进行《生命科学导论》的教学中,适当地引入多媒体形式的教学更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生命科学知识以及熟悉生命科学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板书模式,多媒体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需接受的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然而,凡事有利则有弊,过多地引入多媒体动画、影像等资源则容易使学生失掉重点,在学习理解上存在偏差。而教师如果过度地依赖于多媒体,则会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丧失其在课堂上原有的主导地位,多媒体的应用反而会带来负面的效果。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适度原则,教师应当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从而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娜,毛永强.“生命科学导论”公选课的教学改革初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0):120-1.
[2]李遂焰,吴坚,李萍.生命科学导论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几点体会[J].教育教学论坛,2014,(29):94-5.
[3]陈阿琴,陶贤继,刘其根,等.关于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06):42-3.
[4]厉建中,胡振林,邱磊,等.多媒体在专业课《基因工程药学》教学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10):333.
[5]高勇,陈建民,王汉林.多媒体动画在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15,25(2).
【关键词】人格魅力 道德品格 敬业精神
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很多学生因为喜欢某个教师因而喜欢上了某个学科进一步热爱课堂热爱学习,这种例子不胜枚举。可是,教师毕竟也是很辛苦的工作,很多人只是把它当做一个职业,课堂流于形式,教学缺乏热情,所以也有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喜欢上课不喜欢学习。笔者认为,教师要像重视提升专业素质那样注重个人教学魅力的提高,热爱生活、热爱学生,以自己创造性的劳动,把每一节课都打造成精品课堂。
一 优良的道德品格是教师教学魅力的保证
在个人品质中,道德品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教师要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知行统一。教师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要学生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要求学生遵纪守法,自己却迟到早退;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会对教师的教育表示怀疑,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进而信服你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将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所以教师在注重自己专业素质提高的同时,也要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道德品质的提升。
二 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
富有人格魅力个性的教师,教学具有灵动的生命活力。教育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活动,是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教育是心灵沟通,是人格感召,是文化熏陶,是精神引领。说:“老师不在于是一个多么伟大的数学家或文学家,而是老师能给学生以启蒙教育,教他们学会思考问题,然后用他们自己的创造思维去学习,终身去学习。”从中就能看出,教育是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呼唤。教师热爱生活,富有激情、崇尚自然、情趣盎然、富有美感、理性智慧、风趣幽默,才会有吸引力,才会为学生所喜欢。因此,富有生命活力应当是当代教师人格发展的价值取向。
三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教师教学魅力的基础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教师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做到学识渊博、业务精良,既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相关知识,还要有坚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这样,教师讲起课来才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成竹在胸、得心应手,才能让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
四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
“感人者,莫过人情”。感情是力量的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情感在学习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信念的催化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道德威信形成的根本保证,只有以美好的感情、崇高的道德去关爱学生,才会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力量,受到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对学生要了解他们的爱好、才能、个性特点和精神世界,并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把课堂变成心灵交流的家园,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和学生一起创造教育的辉煌。
五 执着的敬业精神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体现
一、善于倾听 张扬个性
教师要俯下身子,认真倾听来自学生的想法,关注孩子的需求,从孩子的发言中寻找闪光点与思维的火花,对孩子的想法给予恰当的点拨、回应与指导。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在研究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时,我为学生安排了学具,其中有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部分小组是等腰三角形或一般三角形)、梯形(部分小组的学具是等腰梯形或一般梯形)和圆。在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后的交流中,引发了如下的辩论。
第一小组说:“我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小组成员演示给大家看,教师评价说:“讲的似乎有理有据。”
第二小组说:“我们小组认为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梯形也是轴对称图形”接着孩子们举起自己的学具,演示给班上其他同学看。
教师追问:“对于同一个问题出现了不一样的两种想法,看来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呢?其他小组对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看法吗?”
第三小组接着说:“我们小组觉得,刚才的两组发言都不全面,应该说有的三角形和梯形是轴对称图形,有的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师又一次追问:“看来,我们问题的焦点都集中在三角形和梯形的形状上,让我们来看看你们小组中的这些三角形和梯形的学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接下来,教师在通过展示各小组的学具,学生们不断地修正自己先前的想法,得到了准确的想法,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理性之美。
其实在教学中,教师只有用心地倾听着每个孩子的发言,细心辨析其中的富有价值的内容,才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富有激励性的评价,引发孩子进行深入的思考,让孩子享受自己思维所带来的快乐,从彼此交流中获得成功,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释放和张扬。
二、尊重差异 精心设问
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由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认知能力上的差异,所以孩子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孩子分析问题的能力可能千差万别,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孩子的差异,以包容开放的心态,设计富有价值的问题。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呢?有人打比方:“教师的提问就好像往平静的湖面投掷石子,令孩子们的心田泛起阵阵涟漪!让孩子有种不说不行,不说憋得慌的感觉!”
首先,让孩子感到“有话要说”。教师的语言要力求多样,机智幽默,并辅以恰当的肢体语言。例如,提问时可说“关于这个问题,老师想听听你的想法。”、“对于这个同学的疑问,你能帮老师解答吗?”
其次,让孩子感到“有话能说”。多设置一些不同层次的提问。对学习优秀学生要多问“有什么不同想法”的问题。对中等水平学生生应多问“怎么想的?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对后进学生要多问“是什么”问题。通过形式多样的提问,引导全体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进行思考,让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根据他们的需要,设计符合他们学习水平特点的问题,让他们感到有话能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成功的喜悦。
另外,还要更要讲究一些提问的技巧,具体是:
1.给孩子多一份笑容。教师是向学生心里播撒阳光的人,对待学生多一份笑容与从容,孩子定会换你一份惊喜。提问是与学生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不是问难学生,更不能动不动就训斥、责备学生。老师提问时应该面带微笑、用信任与鼓励的眼神,来消除学生的恐惧,不断增强学生的信心。
2.给孩子多一份等待。等待是教师不可缺少的一种情怀,更应该成为教师的一种习惯!在课堂上我们要做到“目中有人”,以生为本,要多一份等待的情怀。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要留出一定的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孩子一时回答不出的问题,教师不要表现出急躁的情绪,或者不停地变换问题的表达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启发引导,教师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尽量让孩子体面地坐下。
三、有效评价 启发思维
课堂上教师的评价语言,要做到准确、恰当,富有启发性。
1.教师评价语言要拿捏准确。在对学生的发言、课堂练习的评价方面要做到自己心中有谱,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样的解法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要了然于胸。只有教师更熟悉教材、学生的特点,才能对课堂上学生的反应给以准确的评价,做到有的放矢。
本书是一部数学家的访谈录,收录了新加坡国立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38位杰出的数学家和数学科学家的专访。这些访谈录最早发表于2003-2009年研究所的时事通讯,它们生动有趣,富有洞察力地让读者看到对数学的热情驱动着世界上最具有创造力的头脑投入到当今纯数学、统计学、经济学、工程学等研究领域。
全书共37章:1.Bela Bollobas:图像极值和随机性;2.Leonid Bunimovich:稳定的岛屿,混沌的海洋;3.Tony Fan-Cheong Chan(陈繁昌):为科学的女皇服务;4.Sun-Yung Alice Chang:共形分析学家;5.Jennifer Tour Chayes:基础研究,看不见的回报;6.Carl De Boor:与样条函数齐飞;7.Persi Diaconis:魔术和数学的魅力;8.David Dnoho:稀疏数据,美丽心灵;9.Robert F. Engle:诺贝尔奖之门;10.Hans Follmer:有效市场,随机路线;11.Avner Friedman:控制领域的数学家;12.Roe Goodman:数学,音乐,大师;13.Bryan T. Grenfell:病毒的苦难,传染病模型;14.Takeyuki Hida:布朗运动,白噪声;15.Roger Howe:杰出的李群理论家;16.Wilfrid Kendall:与随机性共舞;17.Lawrence Klein:四季的经济学家;18.Brain E. Launder:湍流的建模和控制;19.Fanghua Lin:变革,过渡,偏微分方程;20.Pao Chuen Lui:国防科学;21.Eric Maskin:博弈论的大师;22.Eduardo Massad:传染病,疫苗,模型;23.Daniel Mcfadden:选择模式,最大化优先权;24.Keith Moffatt:磁流体力学的魅力;25.Stanley Osher:有棱边的数学家;26.Doug Roble:计算机视觉,数字魔术;27.Ron Shamir:解开基因之谜,探究疾病之理;28.Albert Nikolaevich Shiryaev: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29.David O. Siegmund:变换点,因果分析;30.Theodore Slaman和W. Hugh Woodin:逻辑和数学;31.Terry Speed:基因捕手;32.Charles Stein:不变量,直接的和“虚假的”;33.Gilbert Strang:应用数学正在改变的面貌;34.Eitan Tadmor:计算数学魅力之禅;35.Michael Todd:最优化,内部的观点;36.Sergio Verdu:无线通信,在Shannon的极限上;37.Michael S. Waterman:把数学融入基因。
本书可作为研究数学历史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同时适合于立志于从事科研事业的学生和刚刚涉足科研的人员阅读。
陈涛,博士生
(中国传媒大学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