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1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三年级课外阅读训练,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小学三年级学生阅读现状及思考
现在的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属于“挤牙膏”的状态,老师挤一点,他们就读一点,很多老师都是属于“灌输式”教学,所以学生根本不会去主动去想着怎么去读书。由于他们的生活环境所限制,很多家长都外出打工,对他们的监督少之又少,所以他们的课外阅读书少得可怜,他们不可能自己去买书,更不会自己主动去读书,针对这种情况,那么他们在课堂上的读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让他们从课堂上的读书“辐射”到课外读书呢?让他们感觉课外读书必不可少,根据这种情况,我思考了很久,下面是我的几点浅谈:
二、看同一作者写过的书
我们现在的教科书上面的文章非常具有示范性,文字优美,结构紧凑,作者都是非常有名的人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学过这篇课文之后,喜欢上这个作者写过的文章,从而引导他们去“辐射”开去,去阅读这个作者写过的其他文章,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自己读过这个作者写过的哪些文章,谁读的最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可以让他们来一个小型的“阅读沙龙”,以这个作者所写过的所有文章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啊,想法啊,让他们不知不觉地在阅读中学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三、看同一类题材的书
我们现在是三年级的学生,教科书上安排的写景类文章非常多,每一个单元都很多,如《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萨的天空》都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我们学了这个单元之后,就可以从这个单元“辐射”开去,引导学生去阅读同类题材的文章,归结出这类文章的写作特点,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我们可以在课堂中组织一个小小的演讲比赛,说说自己读过这类文章的感受,自己的想法,对比赛非常突出的学生,奖励诸如此类的课外阅读书,促进其他同学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这种比赛中,体会到阅读的好处,体会到阅读的乐趣,从而爱上阅读,爱上写作。
四、看同一作品相关的书
教材中有很多作品都是选节,很多都是从名著中选取其中的一个小节来让学生进行学习,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就是从四大名著《西游记》选节而来。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可以“辐射”开去,引导学生去阅读《西游戏》,在课堂中我对《西游记》会简介,会对《西游戏》的作者进行简单介绍。这名著改编成的动画片很多同学都看过,讲起其中的故事也是娓娓道来,我可以借助这个机会在班级中举行一个“故事会”,让学生自己讲讲自己看到的故事,带动很多同学去阅读这部名著。通过这个故事会,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来读这部名著,真是好处多多。
五、看同一写法的书
三年级学生是写作刚起步的阶段,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的渗透,学生的阅读也是为了以后的写作服务,所以在课堂教学中遇到一些“总――分――总”结构的文章,让学生去阅读同一写法的书,让自己把“总――分――总”的结构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比如《三亚落日》一文,先总写三亚落日的景象美妙绝伦,接着以时间为序浓墨重彩地描写三亚落日的美景,结尾部分又对三亚落日的美景进行赞叹,这是典型的总分总结构。总结课文写法时,我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类似课文,学生脱口而出《庐山的云雾》,师生齐背,再次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寻找本册中运用同种写法的课文,学生通过讨论,认为作家季羡林写的《夹竹桃》一文也运用了总分总这一结构。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迁移性写作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课外阅读; 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2009年我校成为成都市金牛区儿童阅读实验学校,学校成立了儿童阅读指导中心,作为中心的成员我负责一年级阅读指导工作。中心的老师系统性的制定了6个年级的课外阅读目标以及各年级推荐书目。9月,我们迎来了一年级的学生,我和同年级组的语文教师一起,根据学校阅读总目标制定了我们年级的长期课外阅读指导计划,在语文教学中认真落实课外阅读指导。四年时间过去,我们的阅读指导工作初见成效,我将对一到四年级我们所做的阅读指导工作做一个小结。
一、 亲近文学,点亮阅读之灯
梅子涵老师在《一辈子的书》中讲到: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那么它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如果是杂乱的野草,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我们想要引导孩子亲近文学,首选就要为孩子推荐优秀的儿童文学。每个学期在开学之初,我们就会根据孩子的认知水平推荐适合孩子的优秀儿童读物。在确定书目时我们在网上、书店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孩子的兴趣出发,选择图书。一年级时以绘本为主,《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我爸爸》、《我妈妈》、《亲爱的小鱼》、《月亮,生日快乐》、《小蓝和小黄》……
二年级时我们的推荐书目仍然以绘本为主,加入了一些科普类的绘本、《蝴蝶 豌豆花——中国经典童诗》、《打开诗的翅膀》等童诗作品。一、二年级的阅读方式主要是亲子共读,到了三年级要逐渐培养孩子独立阅读的能力,我们重点推荐了过渡到三年级的桥梁书: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我爱阅读》黄色系列等图书,孩子的阅读兴趣更为浓厚,很多孩子顺利实现独立阅读。时,国际大奖小说系列图书、,有许多书都适合中段的孩子阅读。三、四年级,除了阅读老师推荐的书目,我们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书。
现在孩子们到了五年级,在书目的推荐上范围更广,例如军事类、历史类、人物传记类、中国经典文学等图书,引导孩子在广阔的书海遨游。《上下五千年》、《吴姐姐讲历史》、《轰炸机》、《星际信使》、《城南旧事》等图书让孩子们读得津津有味。在接下来的六年级,一些世界名著将被孩子们捧在手中,孩子们也将用他们的阅读视角选择更多适合自己的经典文学。
老师推荐书目,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了选书参考,为孩子打开了一扇阅读之门。在这四年中,学生了解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阅读到的书内容十分精彩,这些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二、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阅读更有趣
一个人一本书,50个孩子就是50本书。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一直开展图书交换活动。一、二年级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以小组的形式轮换手中的图书,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的阅读量基本上都在50本书左右。三年级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自己找同学交换图书。每个孩子都有一张阅读交换卡,将交换的图书登记在卡上。每个月老师会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图书交换卡”,交流自己读到了什么书、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在班级图书角上还设计了一个图书交换信息,书看完的孩子可以将书的信息写在供书卡上,想借什么的孩子可以将书名写在求书卡上。在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上,学生不仅更方便地借到想看的书,还锻炼了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我们围绕阅读开展了班级或是年级的“故事小明星”比赛、朗读比赛、童诗创作、童话剧表演、好书交流会……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热情,在活动中孩子们以书会友,阅读变得更快乐!
在组织绘本阅读时,我们开始尝试引导学生创作绘本,开始是以6人为小组,每人根据主题设计一幅图配文的作品,成员共同创作封面,钉在一起就是一本小书。在小组成员合作下,孩子们创作了《长大以后干什么》、《颜色的书》、《我爸爸》、《小黑鱼》等充满童趣的绘本。除了规定的主题,有的孩子开始独立著书,创作了科普绘本《养蚕日记》、四格漫画《未来的交通工具》、《校园幽默故事》等非常棒的作品。我们以年级为单位成立了小作家协会,收集、整理、展示优秀作品,并评选出“小作家”,颁发奖状,鼓励更多的孩子投入到创作中来。
每个学期,每个班要以实际情况安排两到三次班级读书会。王林老师的《“班级读书会”之不完全攻略 》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在班级读书会上根据不同年段设计的不同要求的阅读记录表,创造愉悦的氛围,引导学生完成,这样学生在阅读故事时更仔细,同时还训练孩子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时,我们组的语文教师借鉴“思维导图”这一概念,设计了“阅读心智图”。指导学生在读完一本小说后,用图文并重的技巧,重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简单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很多学生对设计“阅读心智图”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阅读的收获也更大。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整理成册,我们为它取名为“书香”,希望孩子们能在有效的阅读中嗅到缕缕芬芳,感受阅读的魅力。
三、亲子阅读
开展亲子阅读,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极大的作用。父母与孩子双方经由书籍的阅读,能分享彼此的感动,在无形中增进了感情,孩子在和父母交流的过程中又能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
在一年级,我们要求每天放学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本绘本。家长在阅读时主动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家长可以将孩子的想法(阅读感受)记录到阅读卡上,老师根据家长的记录了解学生在家阅读的情况。一个学期结束后,坚持每天进行亲子阅读的孩子对阅读有了较大的兴趣,在口语交际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年级以后,家长逐步帮助孩子顺利过渡到独立阅读。家长引导孩子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在阅读过程中,和孩子交流故事内容、倾听孩子的阅读感受。有了家长的参与,在家阅读变成了一件非常温馨的事。
我们还充分发挥家长的优势,请故事妈妈、故事爸爸到学校为孩子们讲故事、推荐好书,参与到学校的阅读活动中来。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爱上阅读,家长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受益匪浅。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书籍的滋润,我们要在孩子心灵世界的每个荒芜、孤寂、幽暗的角落,把心灵的阅读之灯点亮!我们要为孩子插上一双阅读的翅膀,在书海之中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 《一辈子的书》 梅子涵
关键词:中段阅读;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2-260-01
小学三四年级属于中段,中段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我执教三年级语文,到济南听两节历下区中年级月展示课:法蓓蓓老师执教的《18 开天地》和孔明珠老师执教的《18 颐和园》,对中段阅读教学有了自己的思考。
一、字词教学精而有效,体现音形义三位一体
一二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教学。“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使之逐步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识字方法主要包括:1.加一加,如“口”加“十”就是“叶”。2.减一减,如“熊”去“四点底”就是“能”。3.分析结构,如“蛙蛙:左右结构虫字旁蛙”。4.组词,如再(再见)。5.猜谜语,如“两人坐在广场的土堆上”,谜底是“座”。6.象形字,如明,就是“太阳”和“月亮”合起来。7.形近字比较法,如“已”与“己”。8.生活中识字,如“银座商城”中的“座”。
通过一二年级的识字学习,学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形成了自主识字能力。三年级的阅读教学更重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知,所以字词教学必须精而有效,抓住重点和难点进行突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如:《18 开天地》强调让学生自读词语,自己观察说发现:形声字“肌肤、肢”、多音字“血xuè液”、近义词“逐渐、缓缓、慢慢、渐渐”、反义词“轻―重、浊―清、上升―下降”。《18 颐和园》注重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横槛”,降低识字难度。 同时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我们在预习中布置学生查字典,词典,理解字词意思。
二、重视整体感知,学会概括全文
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18 开天地》法老师抓住中心句,理出各部分意思,学生知道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8 颐和园》孔老师让学生划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既让学生了解了作者游览的景点,又知道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游览顺序,还知道了文章的结构――总分总,一举三得,值得借鉴学习。
三年级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整体感知,学会概括全文。方式有两种:一是复述课文,让学生用简练的话把课文讲了什么说出来,重在组织语言;二是概述课文,三年级可以出示词语,给学生以提示,借助词语概述课文。
三、突出中年级的训练重点
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阅读的要求是“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18 开天地》法老师让学生通过“抡”与“拿”的对比,体会“抡”的力气之大。通过“逐渐、缓缓、慢慢、渐渐”四个近义词体会时间的漫长与艰辛,同时感受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而不重复。《18 颐和园》孔老师让学生通过“直立”与“耸立”的对比,体会佛香阁是高高地直立;通过比喻句“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让学生体会昆明湖的绿和静。
三年级的课文篇幅比二年级长,难度增加,老师不能面面俱到地讲解,让学生去体会,可以有三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课文。一是让学生在预习时,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如《7奇怪的大石头》学生预习完课文,提出疑问“大石头为什么奇怪?奇怪在哪里?”二是能抓住关键词语进行理解。如《5灰雀》,第一自然段体现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从“每次…都要…还经常…”三个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三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如《11 秋天的雨》学生读了第二自然段,联系上文知道了“五彩缤纷”的意思,同时知道第一句话“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
四、注重领会表达,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中年级要求学生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8 开天地》法老师通过句式的练习,“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让学生体会排比句的作用。《18 颐和园》孔老师通过长廊的数字体会长廊的长;通过“滑”字让学生体会昆明湖的静,以动衬静,并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学生学到的修辞方法有比喻和拟人,结构方式有总分总、总分、分总,句式有排比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课文学习中遇到的,帮助自己理解课文,并体会作者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也可以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以致用。
五、重视课外阅读,积累好词好句。
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是“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所以我们在立足学生的终身发展,着眼于全体学生,开发出时代性、针对性、时效性较强的课外阅读的校本课程,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与各位同仁交流与共享。
一、立足国学,瞄准经典,养心育魂――国学经典课外阅读读本
课外阅读读本首先要面向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他是中华民族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精神的起源,因此沉淀了几千年的国学经典是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源宝库。国学经典既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扎实的文言功底,引领学生领略传统经典的魅力。因此课题组首先定位于开发系列性的国学读本。那些国学经典内容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哪种形式的选编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课题组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究。不同年级国学经典读本内容选择和阅读形式如下:
初一年级学生由于尚无文言功底,在实验班,利用晨读课的时间诵读《蒙学十篇》,精选《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神童诗》《小儿语》《朱子治家格言》《增广贤文》等精典句段开展每日经典诵读活动,组织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篇目精选出来,开展了蒙学诵读展示。课题组成员将学生喜读乐读的篇目进行汇总,形成《蒙学精编》。
初二年老师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选读“四书”“五经”,学生将自己喜欢的篇目精选出来,课题组成员进行汇总形成《四书精选》《五经精选》的编选工作。
初三年级全体课题组教师推荐学生通读或精度《菜根谭》《古文观止》《道德经》《孙子兵法》《家书》《史记》《资治通鉴》中自己感兴趣的一本,并结合百家讲坛等名家的讲座加深理解,重在读有所得,能简单地进行批注,形成读书笔记。将国学经典的课外阅读由诵读到精读再到深读,探究出适合学生阅读心理的课外阅读内容。
在这一研究过程中,教师探究哪些经典名句适合初中学生易诵读,探讨怎样的课外阅读方式既能学生培养良好扎实的文言功底,又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传统文化底蕴。这就要求课题组教师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发现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并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将经典与趣味融合在一起使得经典阅读丰富多彩。
二、面向生活,关注报刊,慧眼观天下――报刊精选课外阅读读本
走进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抓住生活中的热点焦点问题,这是极好的课外阅读契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丰富多彩的报刊无疑是最鲜活的课外阅读的课程资源,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我们开展了如下探索。
老师组织学生,学生自主合订《人民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青年报》《燕赵都市报》《南方周末》《环球时报》等报刊,学生坚持每天读报进行新闻综述整理、优秀文章简报整理。教师研究哪些报刊内容适合作为初中校本课程内容,怎样利用该课型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探究学生如何吸收鲜活的、时代感强的报道精髓,探究怎样借助读报课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训练学生的思考力、表达力及创新思维。
通过一学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跟踪报道非常感兴趣,学生争当新闻播报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力。学生的剪报做得异彩纷呈,尤其是对各大报纸的新闻评论非常感兴趣,教师组织学生将近三年的典型评论进行了精选。
三、走进现当代名家名篇――现当代名家散文精选课外读本
中国现当代名家名篇反映的生活和时代背景比较容意理解,初中学生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更容易完成与作者的心灵对话。从而实现精神上的引领。因此教师分年级开展了现当代经典名篇课外阅读读本开发的研究。
初一年级,课外阅读冰心《繁星》《春水》刘墉《萤窗小语》、毕淑敏《我很重要》等作品,学生以朗诵的形式展示自己对经典的理解,实现与名家的心灵对话。
在初二年级,组织学生推荐、自主阅读周国平的《守望的距离》、余秋雨《文化苦旅》、史铁生《我与地坛》、三毛《梦里花落知多少》《万水千山走遍》、龙应台《目送》等当代散文精品,组织学生做好点评,并就自己喜欢的作品在全班开展好书推荐活动,实现与作者的心灵沟通。发现学生喜欢阅读的作品,实现课外阅读校本资源的开发。
关键词:习作;单向训练;策略
习作,是语文教学最终的物质成果显现,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主要杠杆。所以,“习作”成了学生必备的语文能力之一。从教材体系来看,三年级就是“习作”的起步阶段,是各种习作能力形成的起跑点。所以,从三年级开始,保护好学生的习作热情,选择有效的训练方式进行习作是非常必要的。
一、习作现状分析
从学生层面来看,学生怕写作文,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不高,这也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就从二年级刚升到三年级的学生来看,习
作上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现象:
1.不知如何习作,无从下手
课堂上安排时间习作,有的孩子会拿着笔埋头就写,有的孩子则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希望从同学那儿得到一些提示,还有的孩子,一眼望去,非常认真地在思考,过了半天,你会发现他的作文草稿上还是一个字都没有,甚至还有孩子会很谦虚、很直接地问:“老师,这作文怎么写啊?”
2.无法学以致用
这是孩子们不善于调用自己积累的词语、句子,使积累的词语无法有效地输出。因为,孩子们在一、二年级时,更多的是背诵积累,却少了应用,到了三年级,突然要把以前纳入的词句进行适时应用,确实是有难度的。
3.入不敷出
学生作文难,除了不知如何下手外,更多的是入不敷出。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少得可怜。这对于农村刚跨入三年级的孩子来说,也是常见的现象。
二、确定目标,让“单向训练”有效介入
针对学生害怕习作、教师指导习作效率低的现象,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指导策略,提高习作指导效率。那么,该如何修改调整呢?
1.要解读清楚各年级的习作目标
这样在具体指导时才能不拔高、不降低,准确定位每次习作时的能力目标。
2.要有计划地进行整体安排
比如三年级习作教学,重点要培养孩子哪些习作能力?每一单元围绕的主题是什么?我的习作指导可以做哪几步安排?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三、策略操作,把“单向训练”落到实处
“单向训练”的介入,使我们进行习作指导时目标更加明确,具体操作时也更加容易把握。事实上,“单向训练”这个策略就隐身在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只是没有把它专门地导入作文教学中,事实上,其产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只是需要操作教师从整个学年,甚至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宏观角度进行考虑和筹谋,如果只是一时兴起而为之,效果是无法显现的。
“单向训练”从学生的思维角度来看,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单向输入训练,二是单向输出训练。
1.单向输入训练,充实语言仓库
(1)熟读成诵,语言内化积累的单向训练
朗读背诵不仅仅是为了增强记忆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境界,在不知不觉中就积累了许多优秀的语言素材。中国古代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古训。可见,朗读背诵是一个非常好的“单向能力”训练点。
①背诵经典诗文、精彩句子段落。对于这个能力点,我想很多老师一般从一年级就开始训练了。
②日有所诵。在我的班级当中,除了引导孩子背诵教材中的优秀诗文、精彩段落外,还带领全班孩子诵读同步阅读教材和《日有所诵》,特别是《日有所诵》所搜集的短小精悍、生动有趣的儿歌、对子、颠倒歌等激起了孩子们朗读背诵的欲望,掀起了一日一诵的诵读风。
(2)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素材的单向训练
说到习作,有一位台湾学者王财贵教授曾说过这样的一番话话:学作文的学生是笨学生,教作文的老师是笨老师。只要读了一千本书,作文是用不着学的,也不用教的,他就能作给你看。从这朴实的话中,不难看出课外阅读对于习作的重要性。
2.单向输出训练,适时提取应用
《语文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把思维活动转变为语言表达的心理过程中,存在着一个极为重要而又常常被人们忽视的因素,即转换。”这三级转换理论告诉我们,学生习作是从思维到内部语言,再从内部语言到外部口头和书面言语表达。
所以,做好了有效、扎实的输入积累,学生的内部语言变丰富了,此时再进行有序地输出,进行内部言语到口头、书面言语的转换自然就能水到渠成。学生习作的输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口头和书面。但是,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的言语表达,我觉得最重要的要做到两点:
(1)唤醒语言积累,反复操练强化输出
针对孩子们不善于调用自己的言语积累现象,语文教师就要善于创设情境,采取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唤醒学生记忆中的积累。让学生在玩中、交际中运用语言。通过多种形式的刺激,让词语反复地从孩子口中蹦出,久而久之,学生自然能熟练运用。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是学生乐于参与,又能与课堂教学进行巧妙结合,我想能长期坚持,肯定会有成效。
(2)运用语言积累,引导有序表达
在习作教学中,很多学生会说了,不一定就能写好,写通顺。所以,教师还要策划合适的习作时机,设计有效的练笔步骤,逐步引导孩子运用内部语言,进行有序地表达。根据三年级孩子达到年段特点和教材编排体系,我觉得可以做好以下几个单向输
出的训练。
①能采用不同方式的提示语进行人物语言描写的能力。
②围绕一个意思进行构段的能力。
③单个静态物体进行观察的能力。
④把一件事情写清楚的能力。
⑤认识便条,能用便条进行交流的能力。
三年级要对学生进行这么多能力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每次习作指导要目标单一而明确,只要把每一次的“单向训练”做实,我想三年级学生的有序表达能力定能有效形成。
四、单向训练的注意事项
“单向训练”要求我们习作目标要专一,要有较强的针对性,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太过独立,应注意训练的横向关联和外延地辐射,所以,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单向训练的方式要多样
进行“单向训练”时,我们训练的习作能力目标是唯一的,但采取的形式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毕竟三年级的孩子,刚跨入中段,所以,“单向训练”一定要注意训练方式的多样性、有趣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2.单向训练的目标
“单向训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要达成单向训练的目标,应该调动孩子们多感官地参与到训练中来,设计步骤最好能涉及听、说、读、写,让各种活动适时地穿行。以期更有效地达到预期目标。
总之,“单向输入”和“单向输出”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训练,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形成输入和输出的习惯,以后自动输入和输出,形成自主学习、运用的能力。如果教师能坚持不懈,相信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单向训练,必能开辟一条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促使孩子们的习作能力自然迅速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云鹰.开放式习作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钟玲.目标过程技巧:以同题材习作为例谈中年级习作指导.浙江教育出版社,2009.
[3]张化万.破解小学作文教学难的三剂良方.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4]韩吉旺.关注语文素养,注重能力提升.教学月刊:小学语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