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公共演讲技巧范文

公共演讲技巧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1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公共演讲技巧,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公共演讲技巧

篇1

[关键词] 公共演讲;交替传译;技巧 应用

一、前言

公共演讲,又称演说、讲演。简单地说,就是面对众人较为系统的讲话。具体来说,它是一种借助于口头表达的社会交际、信息及情感传播和交流的直接现实性很强的活动。[1]公共演讲一直是人类交流的重要方式。口译,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形式,将所听到(间或读到)的信息准确而又快速地由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而达到传递与交流信息之目的的交际行为,是人类在跨文化、跨民族交往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基本的语言交际工具。[2]

公共演讲的技巧研究与应用,既能有效提高口译的效果,还给基于传统的翻译能力与技巧训练的口译教学提供了新思路,这对于口译教学和口译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公共演讲和交替传译相似的交流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将公共演讲技巧中的听众分析、场合分析、有效表达应用于交替传译中,以提高口译的质量,更好地达到交流效果。

二、公共演讲与交替传译的交流过程具有相似性

著名演讲专家史蒂芬・卢卡斯认为,公共演讲的过程包含七个部分:演讲者、信息、渠道、听众、反馈、干扰和场合。即在某一场合中,演讲者通过渠道传递信息给听众,听众会产生反馈于演讲者, 交流期间由于外在或内在原因,信息和反馈可能会受到一定干扰。[3]

口译专家刘宓庆认为,口译员在交流过程中是扮演“渠道”的角色,整个交流过程即演讲者传达信息,译员作为中间渠道,把信息传递给听众,听众会形成反馈给演讲者。[4]

从以上两个交流过程可以看出,公共演讲和交替传译的交流过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公共演讲中的一些技巧,从理论上而言,是可以应用到交替传译中的。

三、 公共演讲技巧在交替传译中的应用

1、听众分析

史蒂芬・卢卡斯认为,公共演讲中的“听众分析(audience analysis)”是很重要的一个技巧,演讲者应对听众的年龄、性别组成、教育程度和文化种族背景等进行适当分析,才能更好地组织自己的演讲,以达到更好的交流效果。[3]

在交替传译中,译员可借用此技巧,对听众进行一定的分析,诸如,听众的经济、政治、教育、职业、种族和文化背景,听众的性别、年龄组成,听众是行业的专家还是外行,等等。只有了解听众的情况后,译员才能更好地进行措辞用语,以充分达到交流目的。例如,若听众是行业专家,讲话人若提到一些专业术语,译员可进行直译,无需过多解释。但若听众是外行或外行居多,译员则应有选择性地对一些术语进行适当解释,以期达到交流效果。

“听众分析”这一技巧,在交替传译中还可扩展应用到对讲话者的分析。译员在口译前,可对讲话人的情况进行一定的了解,这将有助于译员更顺利地完成口译任务。译员可提前了解讲话人的说话特点,如语速、音量和口音等。译员可找机会先与讲话人进行一定交流,以适应其说话特点;如果可能,可礼貌请求讲话人与译员进行更好地合作;译员还应了解讲话人的交流目的和态度,比如,是签订协议,还是仅表达合作意向,是培训指导,还是交流讨论,是积极态度还是否定态度。只有充分了解讲话人的目的和态度,译员才能避免在口译过程中出现根本性的错误,以更好地表达讲话人的信息。

2、场合分析

演讲专家Michael Sproule认为,公共演讲中的“场合分析(situation analysis)”包括对时间和地点的分析。她认为,时间分析包括对整个活动时间安排的分析,因此演讲者应根据活动安排来调整自身演讲的内容和长短;地点分析包括了解是演讲是在室内还是室外,以及演讲现场的布置等。[5]

在交替传译中,译员可借用这一技巧对口译现场提前进行了解。译员首先应记准活动时间和地点,提前到达现场;译员要充分了解活动安排,避免因译员原因导致活动出状况;译员还应对现场布置进行一定了解,例如,译员和讲话人均有无麦克风,场地大小如何,译员被安排的位置在哪。如果没有麦克风,译员能否听清讲话人发言,译员的翻译能否被听众听清,等等。这一来自公共演讲中的“场合分析”可有助于译员熟悉活动现场,避免因陌生环境导致的紧张,同时也能让译员提前进入状态,保证翻译质量。

3、有效表达

公共演讲中很关键的一部分即讲话者如何有效地展现演讲。史蒂芬・卢卡斯认为,演讲者应综合运用语言要素(verbal factors)和非语言要素(nonverbal factors),才能做到演讲的有效表达(effective delivery)。语言要素包括发音、音量、声调、语速、发音等;非语言要素包括着装、手势、眼神交流、身体姿势等。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校的Albert Mehrabian教授对影响听众印象的各类因素进行了一项调查。他发现影响听者对信息理解的因素中,55%是演说者的非语言交际(面部表情、手势等体语),38%是演说者的声音(音质、声调、语气、音量、语速),7%才是演说者所说的话[6]。在交替传译中,口译员若能有效运用公共演讲中的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将会大大提高口译的质量。

译员应注意正确清晰的发音。译员正确清晰的发音能让听众和讲话人准确清楚地明白其翻译,从而使双方更好地进行交流。

译员应采用适中的音量。声音过大,会给听众造成听觉不适;过小,会造成听众听入不清。若现场有麦克风,译员应调整麦克风位置,使之与嘴部保持适当距离,以免距离太远声音过小,或过近发出噪音。

译员应保持适当的语速。译员若语速过快,既让观众难以跟进其讲话内容,也容易“舌头比脑子转得快”,造成说话拉扯重复,流利度打折;译员若语速过慢,一则容易让人认为译员说话迟疑、自信不足;二则耽误活动时间,造成活动超时。一般而言,译员中文速度为每分钟150字―180字,英文是120词―150词。

译员应采用中等语调。中音显得自信沉稳,是最佳语调。同时,译员翻译时,要避免从头至尾一个音调,单调无变化的音调容易让人感到沉闷,影响讲话人的演讲和交流效果。

译员应选择合适的着装。着装应根据口译场合选择。在正式场合,如谈判、会议、宴会等,译员应着正装,避免休闲、奇异、暴露着装,且女性不宜化浓妆;在相对非正式场合,如旅游陪同、非正式谈话等,译员可选择相对休闲的服饰,但也不宜暴露奇异。

译员应与听众、讲话人眼神交流。口译员不要只埋头看笔记、做口译,而应适当与听众眼神交流,既表示对观众的尊重,还可获取听众反应,提高口译效果;当译完每一部分(segment)后,译员可看向讲话人,示意本部分翻译结束,讲话人可继续讲话,这将有助于译员和讲话人更好合作,让交流更加顺畅有效。

译员应保持合适的身体姿势和手势。译员应坐/站姿端正得体,不要懒散无力、伏靠讲台、跷腿晃腿等。同时,译员不宜手势过多、手舞足蹈,应给人端庄稳重、职业自信的良好印象。

总结:

交替传译与公共演讲具有相似的交流过程,公共演讲中的听众分析、场合分析、有效表达的技巧可充分应用于交替口译中,从而提高译员的口译质量。无论是在口译的自我学习,还是在教师的口译教学当中,公共演讲技巧都值得充分重视。将公共演讲技巧能灵活、有效地应用于交替传译当中,口译的整体质量会有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高捍东.有效演讲口才技能[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

[2]梅德明.高级口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Lucas, E. Stephen. 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Eighth Edition)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6.

[4]刘宓庆.口笔译理论研究[M].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5]Sproule, J. Michael. Speechmakin [M].Dubuque: Times Mirror Higher Education Group, Inc., 1997.

篇2

应当怎样做好演讲的开头呢?

一、开头要能吸引听众的注意。演讲开头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吸引并集中听众的注意力。演讲时获取听众注意力的方式随题材、听众和场景的不同而改变,一般可以运用事例、轶闻、经历、反诘、引言、幽默等手段达此目的。例如,麦克米兰石油公司副总裁迈克斯·艾萨克松在一次演讲的开头中便运用了引言和反诘的方法来吸引听众:

我们都知道,演讲是件很难的事。但是请听听丹尼尔·韦伯斯特是怎么说的吧:“如果有人要拿走我所有的财富而只剩下一样,那么我会选择口才,因为有了它我不久便可以拥有其他一切财富。”那么,为什么许多有才华的人偏偏害怕演讲呢?

二、开头要为听众解释关键术语。如果演讲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听众能否理解演讲中的某些术语或概念,那么在演讲开头时对关键术语加以解释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例如,一位公司副总裁在就记者招待会的用途发表演讲时,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技巧:

篇3

包括了解听众,熟悉主题和内容,搜集素材和资料,准备演讲稿,作适当的演练等。

2.选择优秀的演讲者

优秀的演讲者包括下述条件:(1)足够的权威性;(2)演讲者具有较强的语音能力和技巧:(3)演讲者的热情;(4)演讲者的理智与智慧;(5)演讲者的仪表状态

3.运用演讲艺术

包括开场白的艺术,结尾的艺术,立论的艺术,举例的艺术,反驳的艺术,幽默的艺术,鼓动的艺术,语音的艺术,表情动作的艺术等等,通过运用各种演讲艺术,使演讲具备两种力量:逻辑的力量和艺术的力量。

4.何谓善用空间的演讲

所谓空间就是指进行演说的场所范围、演讲者所在之处以及与听众间的距离等等。演说者所在之处以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的地方最为理想。例如开会的时候、主席多半位居会议桌的上方、因为该处正是最容易汇集出席者注意力的地方。

反之,如果主席位居会议桌之正中央,则会议的进行情况会变如何呢?恐怕会使出席者注意力散漫了,且有会议冗长不休的感觉?因此,让自己位居听众注意力容易汇集之处,不但能够提升听众对于演讲的关注,甚至具有增强演说者信赖度权威感的效果。

5.演讲时的姿势如何

演说时的姿势(posture)也会带给听众某种印象,例如堂堂正正的印象或者畏畏缩缩的印象。虽然个人的性格与平日的习惯对此影响颇巨,不过一般而言仍有方便演讲的姿势,即所谓“轻松的姿势”。要让身体放松,反过来说就是不要过度紧张。过度的紧张不但会表现出笨拙僵硬的姿势,而且对于舌头的动作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决窍之一是张开双脚与肩同宽,挺稳整个身躯。另一个决窍是想办法扩散并减轻施加在身体上的紧张情绪。例如将一只手稍微插入口袋中,或者手触桌边、或者手握麦克风等等。

6.演讲时的视线

在大众面前说话,亦即表示必须忍受众目睽睽的注视。当然,并非每位听众都会对你报以善意的眼光。尽管如此,你还是不可以漠视听众的眼光,避开听众的视线来说话。尤其当你走到麦克风旁边站立在大众面前的那一瞬间,来自听众的视线有时甚至会让你觉得刺痛。

克服这股视线压力的秘决,就是一面进行演讲;一面从听众当中找寻对于自己投以善意而温柔眼光的人。并且无视于那些冷淡的眼光。此外,把自己的视线投向强烈“点头”以示首肯的人,对巩固信心来进行演说也具有效果。

7.演讲时的脸部表情

演讲时的脸部表情无论好坏都会带给听众极其深刻的印象。紧张、疲劳、喜悦、焦虑、等情绪无不清楚地表露在脸上,这是很难藉由本人的意志来加以控制的。演讲的内容即使再精彩,如果表情总觉缺乏自信,老是畏畏缩缩,演讲就很容易变得欠缺说服力。

控制脸部的方法,首先“不可垂头”。人一旦“垂头”就会予人“丧气”之感,而且若视线不能与听众接触,就难以吸引听众的注意。另一个方法是“缓慢说话”。说话速度一旦缓慢,情绪即可稳定,脸部表情也得以放松,再者,全身上下也能够为之泰然自若起来。

8.有关服饰和发型

服装也会带给观众各种印象。尤其是东方男性总是喜欢穿着灰色或者蓝色系列的服装,难免给人过于刻板无趣印象。轻松的场合不妨穿着稍微花俏一点的服装来参加。不过如果是正式的场合,一般来说仍以深色西服、男士无尾晚宴服(tuxedo)、以及燕尾服为宜。其次,发型也可塑造出各种形象来。长发和光头各自蕴含其强烈的形象,而鬓角的长短也被认为是个人喜好的表征。站出来演讲之际,你的服装、究竟带给对方何种印象?希望各位好好地思量一番。

9.声音和腔调

声音和腔调乃是与生俱来的,不可能一朝一夕之间有所改善。不过音质与措词对于整个演说影响颇巨,这倒是事实。根据某项研究报告指出声音低沉的男性比声音高亢的男性,其信赖度较高。因为声音低沉会让人有种威严沉着的感觉。尽管如此,各位还是不可能马上就改变自己的声音。总之,重要的是让自己的声音清楚地传达给听众。即使是音质不好的人,如果能够禀持自己的主张与信念的话,依旧可以吸引听众的热切关注。

说话的速度也是演讲的要素。为了营造沉着的气氛,说话稍微慢点是很重要。标准大致为5分钟三张左右的A4原稿,不过,此地要注意的是,倘若从头至尾一直以相同的速度来进行,听众会睡觉的。

10.与观众互动

演讲时要注意与观众互动,这样可以渲染场上的氛围,增强感染力!

二、演讲的特点和要求

1.演讲的特点

针对性

真实性

论辩性

鼓动性

艺术性

学——学问、知识结构。

识——认识能力,即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较强的记忆力

气质——仪表、姿态、举止、风度:

篇4

【关键词】公路;桥梁施工;注浆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设施的发展也迫在眉睫,为满足人们的生活工作需要,高速公路被大量的修建。高速公路的桥梁段的建设工程相对来说是难度较大的工程,当前的建设技术中公路桥梁的建设通常以预应力连续结构设计为标准,以使桥梁更为耐久更为舒适等特点,而注浆技术也在预应力连续结构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随着注浆技术的不断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人们总结经验知识,从而带动了注浆技术及相关理论的良性发展,并扩展出更多的新型注浆材料、新型施工工艺、新的注浆方法及设备等。

1.注浆技术的产生及其发展

注浆技术首次成功运用要追朔到十九世纪之初,法国的土木工程协会的工程师在对一座挡潮闸门的地基进行修复的工程中为克服种种难题,精心设计,终于注浆技术问世了。而注浆技术在美国某坝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该坝基中所使用的帷幕技术是对原有注浆技术的一次有系统有体制的改革,其为了对挖基坑时造成的裂痕进行补救,通过对注浆的加固的方式进行修复,且得到了较好的成效,并在此次工程中工程师们对注浆技术制定了一套规范设计及施工制度。后来,在日本的一次防水工程中,注浆技术得到了新的进步,高压旋喷技术单管法由此而生,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发展,当时多个国家都引进了这项技术,并使注浆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注浆二管、三管技术相应出现,且出现了旋、摆、定等的施工方式。最后日本的工程师通过对三重管高压喷射注浆法的研究,设计出了一种高压喷射技术,这一技术将注浆的结石体从传统的散体发展成为结构体,及将渗透注浆技术、压密注浆技术、高压喷射注浆技术等进行技术结合统一。

我国的注浆技术的发展时间较为短暂,实际应用及经验较少,但发展速度特别快,从引进注浆技术至今,仅在电子操作技术及施工工艺的应用方面发展较为缓慢,其他方面注浆技术早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1]。

2.注浆技术的实际应用

我国的注浆技术在水电工程及建筑行业中发展较为成熟,并形成了一套适合自身行业的技术规范。而高速公路桥梁的注浆技术正处于发展阶段,其加固操作无论是工艺还是方法都是新开发使用的。注浆技术通常在操作前对现场的地质条件进行勘察,不同的地质条件可以采取不同的注浆设施、工艺、材料以及监督、检测的方法。较为常见的注浆方法有纯静压注浆,当然,注浆方法的选择一般都要满足防冲刷的目的。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并对技术参数进行分析计算,从而使注浆的质量满足规范要求,并且通过上述分析对大范围的注浆工程已于参考,最终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2]。

3.注浆技术在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技术探讨

注浆技术以静压注浆及高压喷射注浆两大类型为主。也可以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下,浆液与注浆压力同土体的综合因素相结合,对注入的浆液的运动方式及备用浆液的替换方式进而细分为渗透注浆、喷射注浆、劈裂注浆、压密注浆四种方式。接下来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对注浆技术中较为常见的渗透注浆及压密注浆进行逐一介绍:

3.1渗透注浆

渗透注浆就是利用浆液的渗透能力,在未受破坏的地层土颗粒排列下,将浆液注入土颗粒的缝隙之间,从而使地层土颗粒形成一个整体。渗透注浆的主要理论分为球形扩散理论及柱形扩散理论两大点。两种理论所假设的条件部分相似,因而,两种理论也存在着相同的局限性。在浆液是牛顿流体时,且被注入的土层是均质的无勃性土,此时球形扩散理论更为适用。而球形扩散理论的局限性在于,在实际注浆时内部的浆液不可能完全的牛顿流体,而注入的介质也不可能全是匀质土。柱形扩散理论是以注浆管中的注浆为研究的基点,在注入时浆液整体呈圆柱状,且存在相同的局限性。

3.2压密注浆

压密注浆即使用挤压的方式对浆液进行注射,压密注浆的浆液一般较为稠密,在通过钻孔时注射注浆时会在注浆口形成一个球形的浆泡,在浆液不断的扩散中,球形浆泡将对周围土体产生挤压力,因浆液的材质,又不会渗透到土体中,在这样的压力作用下,将使土体越发紧密,防止水力劈裂的问题产生,这也是压密注浆较劈裂注浆的区别。压密注浆对于固化结实地基土层、抬升建筑物的高度等方面其重要作用。但其缺点在于,对含水量较大及渗透性较差的软勃土效果不明显,这时可以通过劈裂注浆来进行防渗及加固的工程。

4.如何选择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的浆液材料

注浆材料分为普通注浆浆液材料和化学注浆浆液材料两种。其性质主要由存放的温度、时间,其组成成分以及渗透的速度等方面决定。选择浆液材料时应结合施工的技术、工程的性质、现场土质条件以及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从而选择合适工程的浆液配比及材料。目前,公路桥梁的施工主要采用比较稠密的浆液配合高效的增塑剂及减水剂来进行注浆,也是今后公路桥梁注浆的发展趋势[3]。

5.必须严格监控注浆过程

整个注浆的过程,都在地下进行,后续工程会对注浆工程的监控检测带来阻碍,基于此施工人员应对施工工程严格的监控,这也是对质量进行管理的方法。控制注浆主要通过压力控制与流量控制来实现,而压力与流量随着时间的变化,是两个变量,在控制注浆的过程中若仅单靠一个数值作为指标,那将是不合理的。随着时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人们使用,电子工程技术也在注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一些发达国家对注浆工程的监控已经实现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6.对注浆工艺在公路桥梁中的运用与分析

注浆技术,就是把不同作用的浆液注入到各种需要修复的复杂地层中,从而使地层更为紧密、膨胀、胶结、固实等作用。在公路桥梁中的工艺要点概况为下列几点:

6.1钻孔放样工艺的技术要点

采用测量工具进行注浆孔的放样,实际孔位与设计孔位之间不能存在太大的误差,同时对所有工点的钻孔进行放样,并给钻孔编号,方便统一管理及参考。放样时地面以下的设施应尽量远离原有的其他设备,且与通道、桥台、挡墙等保持一定距离。

6.2成孔工艺的技术要点

在成孔时对于桥面结构层应采用潜孔锤进行钻进,禁止使用冲洗液水钻。在成孔时实际孔深不得小于设计孔深,且注浆孔应与地面呈垂直状态,并尽量减小其误差。在桥面发生严重变形时,可以考虑采取二段注浆的方法。

6.3压水试验工艺技术要点

压水试验是公路桥梁注浆施工前的一个必要步骤。对于地质是否可灌进行分析,对注浆工艺的参数进行思考。然后通过压水试验确定注浆通道是否畅通,它是提高土层介质的可灌性的不可替代的方法[4]。

7.结语

综上所述,公路的修建在当今时代是必不可少的,注浆技术对公路桥梁的施工带来保证。近年来更新改造注浆技术将越发完善,在公路桥梁施工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企业应着力提高其应用水平以提高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肖新平.论高速公路桥梁施工中注浆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246+249.

篇5

从古至今,由中到外,无数著名的演讲家的演讲艺术虽然各显风采,但是,它们有着共同的、本质的艺术真谛,即笔者下文所归纳的八个特征:

一、演讲目的的真理性

人们登台演讲都受制于一定的动机,诱发于一定的目的,这是人类行为特征所决定。但是,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演讲目的。而真正成功的演讲,其目的在于讴歌“真理”,在于激发人们去追求“真”“善”“美”,即富有“真理性”。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张岱年认为:“真”是认识的价值,即对客观世界与人类自身有正确的认识;“善”是道德的价值,即用道德准则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国家、民族需要之间存在的矛盾;“美”是艺术的价值,即客观世界的事物,有些适合人的情感,令人感到愉快,人类能创造出一些令人愉快的物品即艺术品,艺术品能给人美感。成功演讲的目的——追求真、善、美,就是:要极力揭示或传播主观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宣传谬论;要大力引导人们用道德准则去正确调整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设法误导人们的伦理道德;要努力完善演讲,使自身演讲成为“艺术品”,给人以美感,同时,教会人们去追求美、鉴赏美、创造美,而不是让人美丑不分,以丑为美。演讲只有为真理而演讲,为呼唤真理而演讲,那它才有真正的生命力,才会经得起时间与历史的考验,才会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事业的发展。一切违背真理的“咆哮”,终将被真理所抛弃,而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二、演讲形象的人格性

演讲的圣堂并非任何人随意所能登踏,也并非任何人所讲都能如愿。成功演讲本身对演讲者是有选择的。不论是谈论自己,还是抒发他人、他物,演讲者都要有形象的塑造。这个形象是以“人格化”为基调的,演讲者人格形象的树立,事实上就是形成演讲者的人格魅力与磁性,演讲者有了这种魅力与磁性就为演讲成功营造先入为主的意境。演讲者的人格不在于美丽的外貌和华贵的装饰,而在于具有坚定信念、优良品行、刚毅果敢、一身正气、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无私奉献、光明磊落、实事求是、坚持真理以及充满活力、蓬勃向上的品格。这种品格也是演讲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会自然吸引人、产生感染力。孔子曰:“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大凡成功的演讲者都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和人格形象再塑。没有人格、品德败坏的人是无权登台演讲的。一个行动的矮者、知行不一的人,充其量只能来一阵理论的空喊;一个品行败坏、图谋不轨的人再动听的语言只能是一时的欺骗。

三、演讲观点的共鸣性

任何演讲离不开谈理论、讲观点。但谈理论讲观点决不可以盲目进行。在注意观点正确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听众的可接受性。听众接受、形成共鸣,才能成功。演讲的观点阐述必须考虑听众所处的时代、场合,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层次的听众选择不同的观点和语言表达方式,最终实现演讲者与听众心理相容、观点共鸣。成功演讲者常常把句句言辞说在听众的心坎上,或让听众点头称是,或让听众激动不已,甚至让听众无法控制自己而爆发出阵阵笑声和掌声。这就使演讲者与听众融于一体,形成共鸣。这种共鸣源于演讲者善于抓住听众的所思、所想、所言的困惑,并且能加以突破。成功演讲者注重演讲选题,使之具有时代性;注重观点选择,使之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符合听众且富有新意。老生旧说不行;不顾对象瞎说不行;不分场合乱说不行。相反,应老生新论、因人而说、因地而讲、因事而谈,实现演讲者所言、所语、所感、所悟、所举、所动与听众达成最佳的交流,形成最强烈的共鸣。

四、演讲思维的哲理性

成功演讲都能给人留下难忘的言语、深邃的思考以及人生美好的启迪。这种外在的成功离不开内在的功夫,即演讲者哲理性的思维,形成思维哲理性的品质。演讲者无论对本人或他人的经历、事迹、教训、感想,还是对事物、事件的评价、感受都应进行缜密的思维、提炼,使之具有哲理性。李燕杰同志指出:哲理是人们基于深刻的现实感受与观察,对生活所做的艺术概括,其中闪耀着作者的真知灼见,它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还能陶冶情操,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为此,成功的演讲者必须常常观察社会、洞察现实、思索人生、理性思辨、深层思维、哲理概括。虽然,听众不可能记下演讲者的句句话语,但经过演讲者千锤百炼而成的哲理性语言,能打动听众的心,能给听众无穷的思考和深远的启示。

五、演讲语言的多样性

演讲者与听众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演讲语言来实现的,离开了语言,演讲也不复存在。演讲语言是个丰富多彩的王国:既有意美以感心的内部语言,又有音美以感耳的口头语言;既有形美以感目的态势语言,也有物美以感人的道具语言;既有诗词的熟练背诵,又有名言警句的灵活运用;既有抑扬顿挫,又有轻重缓急;既有高昂的语调,又有低沉的声音;既有严肃的格调,又有诙谐的幽默等等。成功演讲正是能适时、适度、适情、适意灵活自如地综合运用这些语言。综合运用多样性语言就是让听众接受多方的语音刺激,从而调动听众“听”的积极性,强化演讲主题,给听众留下深刻印记,为演讲成功服务。用贫乏枯燥的语言、用单一乏味的言辞演讲是难能获得成功的。

六、演讲选例的典型性

演讲离不开举例,举例目的为佐证或导论。但选何事例、选多少则必须依演讲主题、观点需要而定。不必多选,也不可少选。多选常常给人以事例堆砌、讲解故事之感;没有事例则又给人缺乏说服力之感。成功演讲其选例要具有“典型性”:一方面选用事例必须同阐述观点紧密相连,必须能说明问题,不能说明问题的事例,决不可牵强附会,否则适得其反。“理解万岁”演讲如果将100个故事、事例都讲,那就未必有“理解”的效应,而蔡朝东同志最后精选了十五个事例说明问题,从而获得良好的效果。另一方面,引用的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时代性,偶发的事例不能做为本质认识的依据。为此,选例的典型性就在于“精”“实”“新”,同时,所选之例应能感动人、吸引人、折服人。

七、演讲神形的情感性

演讲贵在打动人心,而要打动人心离不开演讲者的情感注入,即演讲者的感情流露和情绪表现。无论在演讲的起始、过程、还是推向,乃至结束,演讲者的神形都应随着演讲情节的变化而变化,富有情感性。例如,万承奎教授在做“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中”演讲时,表现出对有人自我践踏生命的痛惜、对掌握命运强者的赞颂,表现出的情感变化、神情动作令人叫绝,自觉不自觉地把听众带入情感世界从而让人去体验百态人生、去领悟生命把握之要领。可以说,成功演讲者都是情感丰富者。这种情感发自演讲者的内心,表现出:爱憎分明、喜怒分辨、苦乐分界。没有演讲者的情感投入,就不会有听众的情感付出。没有演讲者的情感变化,也就难以激起听众的层层情感波澜。

八、演讲结局的激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