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3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优秀小学语文教学实录,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 小学;优秀传统文化;策略;路径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我国青少年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渐加深,民族文化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和灿烂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根本,只有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中华民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014年3月,教育部印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当前,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指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还不令人满意,仍存在如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及教育内容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等问题。
近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校日益增多。但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通过哪些具体的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值得多方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界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语言习惯、文化传统、思想观念、情感认同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从文化遗产层面看,包括有重要传承价值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规范文化层面看,包括传统节日习俗、中华传统美德、隆礼重法等;从认知文化层面看,包括汉字汉语、古代文学、书画艺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中华优秀传统价值观、中华民族精神等。
二、小W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
小学教育阶段是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接受民族文化熏陶、进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阶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开启学生智慧、弘扬民族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小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其德艺双修的特性将促进其形成良好的道德操守和人格品质,更重要的是,它是固守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是国家文化安全的中流砥柱。
三、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策略
1. 明确方向,去芜存精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立德树人,其中小学阶段的重点在于培育和提高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和感受力。所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既要诵读原文,又要去粗取精,要精心筛选一些最能反映传统学问、先贤智慧、中华精神和现代精神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以“立德”为方向,在诵读经典的同时,逐步引导学生从传统和现代等多个角度开展讨论分析和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2. 内容分明,形式多样
对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站在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站在对人的生命负责的高度,不能只限于读、背和说教,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由浅入深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各种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引领学生去感悟一场场波澜壮阔的生命历程,传承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3. 注重传承,着眼未来
优秀传统文化要“古为今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公民教育相结合,这样才能塑造出既具有传统精神又具有现代意识的新型公民,以承担起建设现代化、实现中华复兴的历史重任。
4. 既要会学,更重会用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蕴要求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相融合,将文句诵读与精神移植相结合、与常规教育和养成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在“铭言、知理”的基础上不断“塑形、矫行”,培养“博学于文、约之以礼”的谦谦君子,如此才能达至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真正目的。
四、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施路径
1. 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
“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育人。”校园环境是特色学校的外显形式,也是特色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以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为底色构建学校文化特色,在校园环境布置上体现古典蕴味,寓传统文化于极富内涵的校园环境之中,让优美的环境承载出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比如以礼、孝、仁、智、信、义等为主题;以名言名句、成语故事、历史典故等为内容;以宣传栏、书画作品、文化墙、楹联牌匾等为形式分别在学校各区域进行文化布置;等等。这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
2. 与课程体系建构结合
走进课堂,是学校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关键。如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书法课、经典阅读课等。还可以考虑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音、体、美、品德等课程进行整合,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前提下,构建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重点的课程体系。
3. 与文化实践活动结合
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对领悟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能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感悟,在行动中重植民族根本。比如举办民俗节、风筝节、剪纸节、武术节、粽子节、月饼节、陶艺节、朗诵节、书法节、美术节等;开展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琴棋书画才艺比赛等,让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内化于孩子之心、外显于孩子之行。
4. 与学生特长培养结合
开展特色班级建设活动,由教师根据本班学生实际和家长意愿,在琴、棋、书、画、武术等优秀传统文化项目中,选取一两项作为本班特色建设项目,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培训学习,形成“班班有特色”;同时在学生和家长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苗子,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形成“社团满校园”的良好局面。
5. 与师资力量培训结合
教师在弘扬、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起着骨干、主导和示范作用,是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重要的保障机制。以特色建设为指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分层提出要求,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聘请专业人员培训、座谈交流、讲座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从各个层面去解读、揭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搭建培养全校高素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业教师队伍的平台。
6. 与教育实践创新结合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果仅拘泥诵读等常规形式,难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要在传统文化教育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努力开创新的举措和新的形式。如以历史典故为脚本,创新编排舞台剧,让学生在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一年级新生中举行开笔礼,参与活动学生统一着汉服,行古礼,完成一系列庄严隆重的仪式,作为人生历程重要时期的纪念;编排活动操,将经典与课间操结合,提高学生兴趣和积极性等。
7. 与学生综合评价结合
要保持小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积极性,必须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鼓励,建立一个恰当的评价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建立三阶六段九级的优秀传统文化评价体系,三段分为“小学士”“小硕士”及“小博士”,分别对应一二年级、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应完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六段分别对应一至六年级内容,并将每个学年的内容分为九个级别,学生完成相应级别的学习,学校授予相应的荣誉证书和奖励,用于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8. 与家长学校工作结合
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家长学校”建设的重要资源,通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水平的提高向家庭和社会辐射,提倡亲子诵读,不断转变家长观念和意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从而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五、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措施
1. 思想落实
学校领导和教师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通过认真学习,明确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有效途径,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2. 组织落实
建立二级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管理网络,做到层层落实、分工负责。
一级网络: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小组,负责全面领导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制订有关规划、方案、制度等;负责相关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宣传报道等工作,整合学校资源、形成合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级网络:组建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抽调优秀语文教师专职负责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具体工作,负责指导校园(班级)文化建设工作、构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组织文化实践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工作、负责指导班级活动等。
3. 内容落实
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普及是指学生全员参与;提高是指成立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社团,借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
4. 阵地落实
课堂教学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主阵地,把秀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计划之中,学校利用课堂主阵地进行相关教育;全力打造好“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室”及校园、班级文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更大的空间和舞台。要充分发挥广播站、板报等的阵地作用,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进行宣传和介绍,在校园内营造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良好氛围。要充分把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的经验总结出来进行推广,对活动中典型的事例及时进行宣传,使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能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5. 经费落实
学校每年要投入一定资金,进行人员培训、材料购买等,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总体来说,我国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兴未艾,今后相关教育的重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和路径,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湖南省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塘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03-26.
[2] 王 宁.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中学课堂 读语文出版社《论语》选修教材[J]. 人民教育, 2007(5).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审美教育 审美建构
小学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学科,是体现美、呼唤美的学科。在人们美好的童年里,只有接受到审美教育的滋润与洗礼,才能使人的感性和理性双方面和谐互促,共同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儿童实行审美化的教育,才能培养他们敏锐的感知力、深刻的思想性、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彰显小学语文教育的魅力与价值。
依据笔者多言的从教经验,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审美建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文本解读的审美关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审美关照是指在教学和学生的阅读活动中,按照美的规律,用美的质素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创造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品质。
小学语文教材是自身的教育专家学者根据美的标准和法则挑选的“文质兼美”的佳作,反映自然和社会中方方面面的美。所以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抓住教材文本中美的字词语段,将学生带入神奇瑰丽的语文殿堂,让他们在自由的审美中享受美、体验美,形成审美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利用教材文本中令人忘我的情境、让人心灵迷醉的意象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体味文本中语言技巧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另外,教师还要注重利用教材文本中营造的美学意境,带领学生沉浸其中,体验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审美情趣,指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二、情境与心灵的唱和
教学情境设置的重要性是每一个学科教育教学所必须注重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意义的教学情境的设置和营造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本篇章大都具有一定的时代性特点,代表着一个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内涵,表达了特定人物在特定的场合下的情感。因此,要使得学生能够顺利地阅读,成功地意会教材文本中要表达的审美意蕴,就需要教师创设有积极建构意义的教学情境,将学生带入文本当中,与智者、圣人对话,和作者、编者交流,实现情感的迁移。
让学生在诵读文本的过程中体会文字表情达意的生命力,感受优秀文章的洗礼和浸润,从而开阔他们的审美视野,增强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
三、教师语言的审美感染力
教师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语言是一种口语化的书面语,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时,教师富于审美的教学语言是美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的载体。教师教学语言对学生思维的跳跃、情感的波动、审美想象力的激发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审美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学生的审美对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明显的模仿性和向师性特点,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他们的敬爱者、崇拜者,具有不可侵犯的权威性,是美的代表。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注意在教学中运用具有美感的语言向学生传达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审美的体验与感悟。这种美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准确、明晰之美,更是形象、情感、文辞的优美。
四、让学生在诵读中体味美
荀子《劝学》篇中认为学习应该“诵读以贯之,思索以通之”。朱光潜先生曾说过,“读有读的道理,就是从字句抓住声音节奏,从声音节奏中抓住作者的情趣、气势或神韵”。这些至理名言共同说明了在小学语文教育中诵读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要适当地提倡学生的朗读学习,在朗读美妙文字的同时体验美感。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在思维情感的碰撞中体会作者在文章中寄寓的情思美感。感受文字的节奏和语句的韵律,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五、多媒体辅助审美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并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里,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集声光电于一体的优势,可以有力地帮助教师开展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将有助于实施审美教育。多媒体技术具有将抽象生动化、具象化,冲破时空限制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呈现的丰富图画和完美音质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在欣赏美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学习和建构。同时,多媒体教学能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感受教学过程中的美。所以,教师在实施语文阅读审美教学时要适度、灵活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创设美的有意义的教学情境。
六、结束语
泰戈尔说:“不是锤的击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得卵石臻于完美。”文因美而存,语文教育是呼唤美的教育,语文学科是蕴含美的学科。儿童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依赖于教师的审美教育,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审美建构,让美走进语文课堂,浸润儿童纯洁美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弗兰克·戈布尔著 《第三思潮:马斯洛心理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3]徐汝智 主编 《美学与小学语文教学》.河海大学出版社,1998年。
关键词:内蒙古;民族地区;小学语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02-0196-02
与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一样,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也呈现西低东高的态势,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则更多。语文作为一门综合学科,是学生知识积累、人文素养、沟通交流的基本工具,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极其重要。学生受母语的影响,民族地区语文教学存在一定困难。
一、内蒙古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育问题及现状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对于蒙古族学生来说,蒙语与汉语差异极大。所以,内蒙古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与学出现了种种问题。首先,教育方法走极端。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因为对教学方法把握不准,没有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死死抓住应试教育的路子,反复地强化训练,这样学生就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没有学习语文的兴趣,“满堂灌”的问题仍存在,只有老师教学,自然不会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然后,言语交际能力培养简单化。民族地区的部分老师由于侧重于分析讲解,对文章讲解过细。还有课堂中充斥着简单问题的问答,这就将整体的教学内容打乱,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其次,在识字过程中,识读分家。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识字教学用时过多,识读分家。不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会写、会认的目标混淆完成,这样就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最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实施了新课程教学,但是也没有合理的运用其方法,适应不了新教法的教学艺术,教师为了追求创新教学,会在教学中增加各种元素,甚至将语文课变成了艺术课,这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注重形式主义,学生虽然积极,但是收获却少。导致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而一些教师在实施中教学方法不当,不注重自身具有的教学风格及当地学生的学情,以致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课程结束后,教师的精力都花在了上课和批改作业上,根本无暇顾及学习新课程改革理念和科学地研究教材教法。
二、民族地区改进教育理念的措施
内蒙古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诸多问题,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使教师有效地教学,以下就是民族地区改进教学理念的一些措施。
第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民族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仅与经济发达地区有一定落差,另一方面在民族地区内部,城镇与农村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分配也存在较大差距。教育投入的不均造成了优质教育资源分享的不公平,集中表现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差、教学设施陈旧、师资缺乏、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这样的教育资源配置,让民族地区的农村孩子没有条件享受公平的教育过程,在接下来高中、高等教育机会面前,注定处于劣势。
新课程标准要求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少数民族地区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再加上经济问题,导致学生的课外阅读受到限制,很少有人达到400万字的阅读量。所以要加大教育经费的投资力度,改善民族地区办学环境,引进具有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师,加大资金投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第二,学校鼓励教师加强学习。要求教师课余时间里经常学习教育名家先进的教育理论,学习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总结经验,并将其优秀成果运用于本地区语文教学中。教务处要按计划选好内容,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师们进行集体学习交流。这样,教师会对教学中的问题认识得更清楚,更利于取长补短。2011版新课标出台后,严格要求各校对广大教师进行新课标的培训学习活动,对新课标的培训学习给予高度的重视。要结合民族地区教学实际,不断查找自己教学中与新课标理念不相符的做法,并且要努力克服,一定要注重在教学中践行新课标的理念。
第三,在备课方面,强调三维目标确立的准确性,以及教学重、难点的突出与突破。课时教案中,教师要特别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教师要努力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种意识要植根于教师的教学思想之中。例如,积极倡导教师以“知识树”的形式设计板书。可通过《王敏勤的知识树》的专业指导下,教师努力在教学设计中去尝试运用。通过“知识树的形式”进行板书,图文并茂,条理清楚,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板书,怎能不吸引学生的目光呢?上课方面,严格要求老师不带教案不许进课堂,而且必须提前一周备好课,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重温教案,不断修改,力求完善。课堂上,教师必须组织好课堂教学,并着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面向全体学生。
第四,批改方面,学校严格要求老师批改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反馈及时到位。而且不管是作业还是练习,老师都应该进行及时检查指导,认真对待。关于作文要求应该更加严格些,因为写作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摒弃缺乏实际意义的空泛评语,需要具体指出优缺点及修改意见,结合学生作文的具体内容多给学生鼓励,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
第五,辅导方面,教师特别注意“培优补差”工作,注意正确处理好少数民族学生“吃饱”和“吃好”的关系。尤其是对待蒙古族学生中学习方面较吃力的学生,教师要付出极大的热心和耐心,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总是积极主动地在课上、课下无偿地给学生辅导。此外,教师对蒙古族学生辅导,还包括对其思想、心理等多方面的辅导,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三、民族地区加强课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第一,识字是语文及其他学科的基础内容,也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基石。因此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至关重要。认字、识字本身是枯燥的,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内蒙古民族地区的低年级学生,如何识准字,方法很重要。因此教师应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内容,让学生能在兴趣盎然、轻松愉快中识字,如看图识字、猜谜识字、编儿歌和顺口溜识字等;此外,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和兴趣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能展示文字、图片、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色彩缤纷的教学情境中,使学生感官接受刺激,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
同时教师应加强写字教学。每位教师都要把字写好,要力求美观规范,尤其要把板书写好,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对学生的作业书写必须严格要求,随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写字姿势。教师不但要认真指导学生写好每一课生字,还要认真上好每周一节的写字课,潜心钻研并充分利用好写字教材,使写字教学见成效。教务处还要有计划地组织一些写字比赛活动,如老师的板书比赛、学生的硬笔书法比赛以及教案展评和作业展评等活动,来激发师生练字且写好字的兴趣,努力从整体上提高我校师生的写字水平。
第二,培养少数民族小学生能正确地用普通话。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少数民族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比如,课上、课后,校内、校外都要求这些学生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这样少数民族学生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愿望感受和要求转换成汉语语言告知他人,然而在语言交往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往往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或者他人就能给他们以支持、鼓励及补充、修正的机会,相信他们会在交往过程中有效地自我调整,主动敏感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促进他们语言表达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第三,加强作文教学。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可以积累素材,拓宽思路。语文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作文指导,要注重拓宽学生的作文思路,要在开阔学生的作文思路上狠下功夫,在备作文课时,要更加深入地去思考。采取多种形式去批阅作文,转变思路,将大量修改逐渐变为学生自己多读多改,同学之间互批互改,最后老师把关。老师要尊重学生作文的原意。要注重作文的讲评和学生范文的作用。语文老师要善于发现身边鲜活的作文素材,鼓励学生多练笔,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第四,亲近学生,贯通双语教学。教师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源泉,而且是传承文明的导师,教书育人的园丁,以身作则的楷模。“为人师”是指当传授知识的教师,“为人表”指教师的仪容仪表、衣着、发型、饰品搭配、举止谈吐、待人接物等等都要起表率的作用。所以“为人师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还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民族地区的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时,教师自己的仪表要端庄、举止谈吐文明大方,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出口伤人,不挖苦讽刺,不歧视差生。教室是神圣的殿堂,在进入教室前,要调整好心态和情绪,不把不好的心态和不良情绪带进课堂。教师面带微笑,表现了教师好的心情和自信,学生也感觉教师真诚友善而情绪放松,师生距离拉近。教师的严肃刻板,拒人千里,学生也不敢向老师提问而远离老师。在上课时不但用语言和学生交流,还要用亲切目光和学生交流。在课外,对于学生的问候,教师要以礼相待。教师好的“表”将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终身。在社会上,教师也要注意个人形象,得到好的评价,树立社会楷模。教师的内在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所表现出来的气质风范,加上服饰的整洁、文雅、大方,适当的打扮,恰当的手势,好的肢体语言,做到有机统一,呈现给受教育者一个完美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备的教师形象。这样的教师很受学生欢迎,学生也乐于和教师交往,乐于用汉语和教师交流。
总之,在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地域限制和体制原因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为此,我们必须要对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推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努力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实效性,保证民族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取得积极的效果。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自主发展;教育阅读;
作者简介:韦芳(1969-),女,广西河池人,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师教育。
一、问题提出
在促进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但这种培训结束学习即结束的现状仍较普遍,效果不尽如人意。叶澜教授认为,教师如何‘育已’这一通常被人忽视,然而却是对教育质量、教师的生命质量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问题[1]3。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2]423。据此,我们有必要重视和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求”路径———教育阅读,教师的发展才能由“被发展”真正走向自主发展。
2014年上半年,上海教育工会等相关单位发起面向上海17个区县48所中小学、幼儿园的3411名教师的阅读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3]。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群体的阅读现状不乐观,那么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阅读现状如何?基于教师自主发展的视角,我们对此展开调查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样本来自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长美、明伦等9乡镇)、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四把镇等4乡镇)、南丹县(里湖、八圩瑶族乡)部分乡镇的小学语文教师以及河池学院2014年“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送教下乡培训项目学员100人(东兰县、凤山县各50人)、“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小学语文教师28人。样本学校中有城区小学、乡镇小学、村完小3种类型。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问卷从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情况、阅读时间、阅读积累、阅读方式、阅读环境、影响阅读因素5个维度以及开放题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回收率为92.2%。同时选择不同年龄段的10余名教师进行访谈,深度剖析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阅读现状,与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相互印证,以期为提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策略提供支持。
三、结果分析
(一)教师的基本情况
表1数据显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332人中,城区、乡镇、村完小的教师分别占教师总数的19.0%、59.3%、21.7%(乡镇、村小教师占81%);女教师、男教师分别占73.2%、26.8%;壮族、仫佬族、毛南族、瑶族教师占89.5%;汉族教师占10.5%。10年以下教龄教师占21.7%;11~25年教龄教师占55.4%;26年及以上教龄教师占22.9%。
(二)教师工作任务重
表2数据显示,教授3门和3门以上课程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6%;教师每周课时数(课表安排)在16~20节的教师占31.0%;21节以上的教师占11.5%。访谈中得知,教师们普遍感到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压力来自教授课程门数多,兼任班主任、内宿生管理工作等,以及对新课程改革的不适应。
(三)教师教育阅读常态情况
1.阅读时间少,阅读积累少
表3数据显示,每天零阅读的教师占9.3%。阅读时间在半小时内的教师占50.6%;阅读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的教师占35.3%;阅读时间1小时以上教师占4.8%。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阅读的印象最深的教育教学类、人文类书籍”的调查中,写不出1本书的教师有227人,占教师总数的68.4%;能写出《第56号教室的奇迹》有13人次;能写出《赏识你的学生》《做最好的老师》各有12人次;能写出《爱的教育》有10人次;能写出《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班主任工作漫谈》《用心灵赢得心灵》各有6人次;能写出《给教师的建议》《跟窦桂梅学朗读》《窗边的小豆豆》《文化苦旅》《不跪着教书》等49本书籍的各有1人次。
在开放题“写出近两年您自费订阅或经常阅读的教育教学类期刊”的调查中,写不出1份教育教学类期刊的教师有141人,占教师总数的42.5%。能写出《广西教育》《河池教育》分别有130人次、175人次;能写出《小学语文教师》有13人次;能写出《班主任》《创新作文》《小学教学参考》《基础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各有5人次;能写出《语文建设》《小学语文教学》《小学作文周刊》等14种期刊各有1人次。令人感慨的是,16人次的教师写经常阅读《河池教研》,殊不知《河池教研》已于2004年第1期升级改版为《河池教育》。
与上海中小学、幼儿园六成受访教师1年阅读不足4本相比,受访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逾六成两年时间阅读不足1本书;逾四成教师两年时间没读过1本教育教学类期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要求小学生“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3]。而担当小学生课外阅读引领者与培养者的小学语文教师,自身的阅读积累令人堪忧。
访谈得知,教师主要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阅读面窄,阅读具有功利性。读书与不读书,学校不考核,缺乏阅读氛围,因而阅读兴趣、阅读愿望不强。一些教师评上了职称,四五年都没聘任,得不到相应待遇,阅读动机不足。访谈的十余位教师中,只有1位小学中的中学高级教师有阅读计划。可见,有明确阅读目的、阅读计划的教师太少了。
2.阅读方法单一,阅读习惯没有养成
数据显示,在阅读方法方面,阅读后有时做摘记与评注、偶尔做、从不做的教师分别占40.4%、41.0%、11.1%。只有7.5%的教师养成阅读后做摘记和评注的良好习惯。经常阅读、偶尔阅读、从不阅读的教师分别占28.3%、68.4%、3.3%。在“教师不读书现象观察”中,认为教师不读书现象非常严重、比较严重、一般严重的分别占27.4%、43.4%、13.0%。可见教师不读书的现象严重。从阅读方法、阅读习惯的数据分析与阅读现象的观察中,可看出大多数教师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
数据显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两大因素是教师的工作任务重、图书资源匮乏,分别占41.0%、36.2%。访谈得知,教师对《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小学语文教学专题行动研究》《王崧舟与诗意语文》《小学语文文本解读》《我的作文教学课例》《教师教学写作360°》等最新的教学书籍,都没听说过书名。教育部门下发的图书,多是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书籍较少,教师想买书也不知道有哪些好书。图书资讯、阅读引导成为影响教师教育阅读的因素之一。
四、研究结论
结合数据分析与访谈,我们发现了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的主客观原因。主观上,教师自身缺乏阅读动机与自觉阅读意识,表现在绝大多数教师没有制定个人读书计划,每天阅读时间偏少,阅读积累少,阅读方法单一,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客观上,教师工作任务较重,没时间、精力读书;供教师阅读的专业书籍、专业期刊匮乏,学校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重要途径”没有形成共识,没有相应的激励与评价机制引领,因而在客观上影响了教师的阅读动机、阅读情感与兴趣。
五、讨论与建议
教师教育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有教师自身的原因,也与教师所处工作环境———学校的读书制度、教研制度、激励措施等这些外部支持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农村学校要以教育阅读为最主要的切入点,引领、激励、支持教师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一)以优秀教师案例引领小学语文教师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近年来,学界在探索“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建立在教师自主、主动地寻求专业发展基础上,其本质力量来源于教师内在的自我更新激励”[4]。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让教师爱上书籍,终生与书籍为伴,是教师专业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一些优秀教师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他们的知识的大海”[2]7。为此,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培训中,笔者通过以下两方面引领教师从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首先,以窦桂梅、王崧舟、闫学等小学语文名师持之以恒读书践行自主发展的案例,以及自身教育阅读的现身说法,让教师们深刻体会到,“教的是底蕴[5]30,底蕴是书堆起来的”[5]39。领悟到“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文化底蕴,换言之,就在于是否读书,读些什么书,读的方法怎样,读的效果如何”[6]220。教育阅读只有得到教师的心理支持,教师才可能自觉静下心来阅读,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其次,引领教师制定个人读书计划。借助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三味书社”[7]的“书坛动态”及“爱书吧、书香舍、心灵书屋”等网上教师读书资源引领、推动教师读书。小学语文名师专业成长经历、“三味书社”教师的个人读书计划、好书推荐、读书故事的鲜活案例,让他们深刻认识到,教育阅读是可行的、有效的。优秀教师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与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教师只有坚持读书才能实现持续有效地发展从而在内心深处认同并践行教育阅读理念。
(二)定期开展学校读书会推动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交流
教育阅读是教师内涵发展的有效途径,正因为如此,许多优秀学校管理者都倡导教师的教育阅读。清华大学附小校长、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我告诉自己也告诉教师,教师不读书,是一种工作的渎职;教学领导不带领老师读书,也是一种失职”[8]。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崧舟说:“我到杭州市拱宸桥小学当校长,给老师的见面礼就是送给大家人手一本书,书名就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我们读了一个学期”[5]41。杭州市建新小学校长、特级教师闫学,成立了“渐渐”教师读书会。在“‘渐渐’教师读书会成立仪式上,我给每一位老师发了新书,有帕尔默、钱理群的书,也有我自己写的书。我相信,只要先读起来,我们就走上了一条'渐渐'成长之路”[9]。他们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据此,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应通过开展学校读书会形式,创设良好阅读氛围,鼓励教师读书与交流。
相比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学校读书会“以教师的自愿、自主为基础,运用各种资源以阅读、讨论、思考、分享以及深度对话等团体学习方式,以定期或不定期聚集为形式开展活动,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师教育活动’”[10]。学校读书会由于学习内容自定、时间安排自主、学习场所灵活,具有自主性、灵活性、经济性与终身性的特点,既符合成人学习理论,又缓解工学矛盾,可提高教师自主参与的积极性。
笔者为此与两所小学校长合作开展课题研究,推动学校读书会。首先,推荐专业期刊与教育阅读书目,校长引领建设“教师书屋”,为学校读书会的开展提供阅读资源。专业期刊方面推荐征订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语文教与学》《小学语文教师》《人民教育》等十余种期刊;教育经典著作方面推荐阅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经典阅读与语文教学》等十余本书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专著方面推荐阅读周一贯、于永正、孙双金、窦桂梅等十多位小学语文特级教师的60多本专著;名师博客则推荐阅读王崧舟名师工作室、吴勇童化作文工作室、薛法根博客等;至于师生共读书目,第一学段推荐《我爸爸》(绘本)《神奇校车》等10本书,第二学段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夏洛的网》等12本书,第三学段推荐《草房子》《小王子》《不老泉》《地心游记》等14本书。
其次,组建学校读书会,形成教师阅读共同体。根据小学语文教师任教学段,将其分为低、中、高年级3个读书会。采用会长管理制度,每组6~15人,每月聚会1次,每次聚会2小时左右。聚会场所灵活,可以是教师办公室、学校会议室、图书室或户外草地。每个读书会在组织过程中可以集思广益,根据实际需要共同规划章程和各项活动。设会长、副会长各1名,负责制定读书会实施计划,如主题书籍阅读的选定、讨论方案的设计、时间地点设置等。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会长、副会长可由读书会成员轮流担任。一般采用导读、分享、讨论的组织流程。
第三,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创设交流平台。具体运作流程为:聚会前,会长推荐导读,成员进行主题书籍或相关主题文章的阅读,激发成员阅读兴趣。阅读聚会时,会长组织成员依据讨论提纲进行阅读经验、阅读成果的分享、讨论,最后会长做总结,提出下次读书会阅读主题。聚会后,鼓励成员将阅读心得与感受记录下来,撰写读书随笔或读后摘抄。语文特级教师窦桂梅说:“对我而言,《人民教育》也已陪伴了我近30年,成为我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杂志中的思想、策略和方法融入到我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改变着我的实践样态”[11]。笔者认为,读书会成员在主题阅读、对话分享的小团体学习中,彼此也会成为他人专业成长的“重要他人”,这种工作嵌入式的读书活动,深度关注教师的内在需求,教师在愉悦的读书交流活动中获得了教育教学知识、经验与技巧以及人文科学知识,实现了教师的自主发展。
(三)以反思性教学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成果运用
教育部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明确指出:“教师是反思性实践者,在研究自身经验和改进教育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发展”[12]。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途径和策略,教师的教育阅读不仅仅是增加学科知识储备,领悟先进教学理念,还应该将阅读成果运用于审视、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正如叶澜教授所说的:“教师只有在新观念与新行为形成关联,并能自我设计、践行、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实践,创造新的经验与阐述这些经验时,才能称得上是自主、自觉的教育实践者”[13]。学者周坤亮认为,“跟进和反馈促使着教师实践的持续改变;专业发展也需要同事和学校管理者的支持,给予教师理解和应用新知识的机会”[14]。据此,学校管理者应引领小学语文教师围绕自己的研究问题开展反思性教学,将阅读成果转化运用于实践。例如,宜州市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引领教师阅读了管建刚的《我的作文教学课例》《“自己的话”写“自己的事”》以及张祖庆的《“一个有魅力的人”习作赏评课教学实录》等书籍与文章,像叶澜教授所说的“学习的目的不是搬现成经验到自己的学校做,而是要思考: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成功的经验是什么?这个经验适合我的学校吗?”[15]学习后结合学校实际围绕“小学中段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开展课例研究。“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优化一节课而展开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研修活动,研究成果主要以‘文本教案和案例式课堂教学样式’呈现”[16]。具体操作如下:研读管建刚、张祖庆名课教学实录与视频,确立《人物对话描写训练———提示语的妙用》课例,教师集体备课,一名教师执教,其他教师课堂观察,根据实践效果反思评价,再修订教学方案,反复调整改进教学行为,探索出“精彩句段品一品(展示厅)———火眼金睛改一改(诊疗室)———改文句段赏一赏(进步榜)”的习作赏评课教学样式。在整个课例研究中,学校管理者参与其中,既了解教师知识经验转化情况,又进行点拨与引领,有效促进教师新的教学实践形态的诞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与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教师能将阅读所得新理念与具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结合,借助反思、研究、体验,理解与认同先进教学理念的效用,使之真正内化为具有个体意义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实践理论,从而拓展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以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小学语文教师教育阅读习惯养成
[关键词]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教师培训
一、聚焦日常语文常规阅读教学,以师徒结对促发展
语文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力军,培养语文青年教师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语文课堂教学是最基本的教学活动,青年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认真备课、研究语文教学规律,才能尽快提升语文教学能力。因此,掌握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青年教师的重要任务。为了培养青年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龙洞小学课题组采用了教师结对的方式。学校教导处可以挑选科组专业理论水平较高、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同级老教师,让他们与新教师进行师徒结对。师傅在日常阅读教学工作中,从理论学习、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考试、反思、科学研究等各个环节对徒弟进行“一对一”的精心指导和规范。师傅给徒弟上示范课,现身说法,做好示范:徒弟学习后模仿师傅上课,徒弟备好课后,师傅通过听、评课,诊断徒弟对课堂教学的处理、教学目标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讲与练的结合、课堂节奏的张弛、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平衡。师傅听课指导后,徒弟反思改进并重构课堂教学。这样可以充分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徒弟的进步也很快。这种学习方式还可以让青年教师认识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满足于学生接受教师对作品的解读,还要进行个性化、创造性的阅读。
二、注重课题引领,专题培训促学习
小学青年语文教师在熟练掌握常规教学的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教育科研是一种研究活动,它通过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研究,以探索教育教学规律。课题的研究能促进教师对教学工作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阅读能力是一个综合性能力,教师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为了帮助青年语文教师更好地掌握阅读教学要点和技巧,龙洞小学课题组结合“五读”阅读教学模式,进行了集中培训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了解了“五读”的要点:一为泛读,了解文本基本度:二为悟读,读出文本深度:三为复读,延伸文本长度:四为选读,拓宽文本广度:五为赏读,读出文本的不同视角。另外,在此基础上,科组设计了“精读与略读”“课外阅读教学”“经典教学”等专题。在专题教学的研究活动中,老教师会特别注重青年教师在备课时是否围绕单元目标分析教材、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一旦发现问题就会及时指正,以便帮助他们掌握教材,提高备课水平。
青年教师围绕单元学习目标进行教学的意识不断强化,通过相互听课、互动交流等方式,青年教师掌握了阅读教学的基本要点和做法,努力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即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以教材为媒体,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课题组在“五读”课题的研究别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如课外阅读课«城南旧事»的学习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浏览全文的基础上选择阅读方向,用小组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阅读«城南旧事»。学生自主分工,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发挥所长,分工合作完成小组的研究专题。在课外阅读汇报课上,各研究小组进行专题汇报,有的小组用配乐朗读文段,有的用文中精彩描写的品析欣赏,有的图文并茂介绍书中性格迥异、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描写精心的制作和精彩的发言吸引了教师和学生。在阅读课上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小组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课后研讨由课题组和有经验的教师以“理论+教学经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老教师现场为新教师解疑答难,帮助他们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困难或问题。由此,新教师清楚地认识到:教无定法,五读的环节是根据阅读教学的需要灵活选用、自主组合的。专题培训和互动沙龙的开展有效激活了新教师主动学习的愿望,他们每次都积极参与,积极发问。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思、探究和创新的能力得到锻炼,赏识他人、合作沟通、分享经验等良好习惯也得到培养。在培训活动中,青年教师逐步掌握了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方法与技巧,树立了课题科研的观念,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聆听专家指导,提升科研意识和研究效率
日常教学是教育科研的动力与来源。培养科研意识,能让青年教师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经验。只有掌握科研理论和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研究效果。课题组注重理论学习和专家指导,邀请华南师范大学信息技术学院陈品德教授的研究团队来校指导,对青年教师进行科学、系统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科研理论和方法,并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完善课堂教学的科学评价机制,让教师的理论与实践互相促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科研素养。在课题实验开展过程中,由专家提供技术支持,以“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多轮循环的方式,全程记录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了详尽的分析,不仅在理论层面帮助徒弟搭建语文教学结构与技能结构,还从课堂实际中给教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激励引导他们及时总结、提炼、反思。实践证明,“教师的成长=教学过程+反思”,有了充分的备课和课堂跟踪,再加上自我反思,徒弟(青年教师)的教学之路越走越通畅。龙洞小学的课题教研活动邀请教研员和相关的专家参加,聆听他们的指导,让他们解答疑惑,与其一起探讨教学思路,然后青年教师重建课堂教学、撰写反思。学校推选优质课,编写优秀案例出书,鼓励新教师积极学习并运用“五读”阅读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四、创设展示学习的平台,做好认知提升工作
在掌握了阅读教学的要点和方法后,龙洞小学为教师创设各种展示的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和比赛,以学促教,以教促赛,以赛促教。例如,组织年部公开课、“五读”课题研讨课、学校腾龙杯教学比赛、区“青基赛”、区调研课等,让教师在备课、试教、讨论中学习、交流、磨课、反思、改进。通过教学目标的制订和实施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班教学等多种教研形式,实施阅读课文、略读课文、课外阅读、经典教学等主题教学活动,教师进行年级、年部、科组等不同层次的备课、上课,可以让教师在研讨中展示技能,在交流中反思自我,取长补短,不断思考,不断进步。小学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性格形成期的小学生,对他们的教育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实践能力,特别是解决实际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龙洞小学以专题培训活动为依托,以“新”带新,以“新”促新:不到5年教龄的教师以自己的成长经历为例,引导其他教师认真研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以课程标准指导教学:推荐阅读窦桂梅、王崧舟、魏书生、于永正等名家的专著和«小学语文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等杂志,观看名家教学实录,学习阅读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充分利用外出学习机会,积极参加市、区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拓宽视野。学校致力于通过自我实践(课堂教学)+专家引领(研读专著)+反思提升的方式实现提高新教师专业素养的目标。这样,在语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学校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要求教师主动转变角色,由知识的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实践证明,教师在提高学生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素质。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第五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步新.小学适性阅读策略的学与教[M].宁波:宁波出版社,2016.
[3]柳咏梅.语文教学三部曲:解读、设计、演绎[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