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精品课程的开发范文

精品课程的开发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0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精品课程的开发,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精品课程的开发

篇1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Web工程;;开发平台;三层架构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7-6512-03

The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Website Development Platform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ZHAO Yong-hui

(Guangsha College of Construction Career Technology, Dongyang 322100, China)

Abstract: Top quality curriculum is the refor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romotion of demonstration and radiation effect, need website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op-quality course on web? site evaluation index, Web works as a guide, the use of 2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a common web site development platform. Use the platform course group of teachers to easily create the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website, to achieve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cyber source display and sharing. The platform has been put into the Zhejiang Guangsha College quality course construction,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the high-quality goods curriculum website; Web engineering; ; development platform; three layer archi? tecture

为了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了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2007年针对本科及高职高专分别制订了新的评价指标,要求达到五个“五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以此为契机,积极开展精品课程的建设,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带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精品课程的展示平台,起到了教学资源共享和示范作用,我国各高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开发精品课程网站。但许多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已经不能满足精品课程建设的需要,主要体现在教学理念和教学设计落后,功能模块与要求不符,网站交互差,课程导航混乱,不利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等。同时精品课程组教师是非专业的计算机人员,不能独立开发精品课程网站,也给精品课程建设带来了不便。基于以上原因,设计并开发一个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课程组教师可以独立完成精品课程网站制作,实现网络资源的展示和共享,实时和有效地管理定制网站栏目、精品课程资源的管理与维护、网站界面定制等功能。采用平台开发网站能减轻精品课程教师在网站制作方面的负担,可以加大课程建设和资源建设的力度,更好地完成精品课程的建设。同时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将实现多门精品课程网站资源的整合,更加规范统一,也利于网站的维护和管理。

1平台开发

1.1确定需求

根据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结合学院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提问、调查、会议、讨论和收集等形式,对现有的国家和省级精品课程做了一个详细的分析[1],精品课程网站至少要有以下7个方面的内容:

1)课程设置:主要包括课程性质与作用和理念与思路两个方面。

2)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学内容选取、教学内容组织、教学内容表现形式等。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主要包括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信息技术的应用、网络资源建设和硬件环境等。

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是基于精品课程对网站的评审指标,以Web工程思想为指导,使用 2.0技术开发设计一个通用的精品网站开发平台。[8]通过该平台实现了精品课程网站栏目定制编辑和网站个性化定制功能,同时也实现了精品课程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维护,生成的精品课程网站安全稳定,并有良好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达到了建设有特色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要求。目前该精品课程网站开发平台已经为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的精品课程建设了多个网站,效果良好。

[1]黄宝玉,项国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7 (9):72-75.

[2]史金昌.浅析基于的Web网络应用程序的安全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08(23):37.

[3]李志勇,魏红.高校精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推广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l0(2):485-486.

[4]张书梅,符蕴芳,刘智国.网站安全管理的方法与具体实现[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5,7(6):54-56.

[5]阳卫文,王建斯,基于P2P流媒体系统模型的研究进展[J].现代电子技术,2008(2):159-161.

[6]万荣泽.基于技术的统一后台网站群的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7,23(8):260-262.

篇2

关键词:精品课程;网站;教师;学生;教学

0引言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启动的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学校育人环境,激发师生工作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是精品课程网络化学习的平台,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是精品课程示范辐射的载体。在精品课程的评审、验收过程中,精品课程网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国家级、省级及校级精品课程逐年增多,出现的问题也不少。目前大多数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一般采取独立开发模式,资源的共享性差,开发者不得不进行大量的重复劳动。很多课程老师在网站的开发中存在技术上的困难,因为他们一般不懂技术,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技术人员来开发网站和课件。部分精品课程网站较少考虑甚至不考虑网上教学活动,在线开展讨论、答疑、考核、评价等教学与管理活动明显不足,没有为学习者建构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由于网站后台功能不够完善,课程组的教师无法随时在线修改、更新网站内容,甚至每次操作都需要技术人员辅助。为了解决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提高精品课程网站的质量,实现教育部启动精品课程建设的目标,有必要研制一套通用、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开发系统。

1通用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构架、功能和开发流程

1.1精品课程网站的基本构架

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就是把与本门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验指导、现场教学录像、参考文献目录等资源网络化,以电子多媒体形式在网上开放,方便基于Internet的远程学习、浏览和下载。

根据教育部对精品课程的建设要求,我们将精品课程网站的结构分为2大块:课程建设内容模块和网络课程模块。其中,精品课程建设内容模块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示体系进行设计,主要有课程介绍、教师队伍、教学大纲、网络课程、课程录像、授课教案、效果评价、教学资源等8个内容。网络课程模块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可设置有课程概述、学习内容、实验实训、案例演示、拓展资源、互动交流、在线测试等6个内容。

1.2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要求是,所有有关内容均要放在网站上,各级专家评审全部基于网络进行,精品课程网站要全天候对外开放,并且要不断更新网站教学内容与各类资源。因此,精品课程网站担负着集大成者的角色,不仅界面要简洁、漂亮,速度快捷,还要保证能够动态更新内容,最重要的是在设计思想上要以用户为中心。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用户可分四类:教师、学生、管理员和评审人员。网站应为不同用户提供不同的功能。

1.2.1教师用户功能设计

本功能为教师提供教学活动平台,方便教师将教学资源网络化,在课后与学生在线互动、沟通,测评学生成绩和教学效果。它包含5个功能模块:①个人信息设置。教师申请注册到“教师队伍”中,设置个人简历、描述、照片等信息。②课程资源管理。和修改教案、课件、动画、视频、试题等教学资源。③教学活动管理。查看和通知,布置和批改作业,查看和分析学生测试结果。④在线交流。可以发起和回复主题帖子,回复学生提问、建议和意见等。⑤查看系统使用情况。如:用户访问网站情况统计、在线调查问题的结果分析等。

1.2.2学生用户功能设计

本功能的设计目标是,方便学生学习课程,分享丰富的学习资源,查看个人阶段学习结果,与教师进行线上交流等,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有更多的自主性和交互性。包含的模块有3个:①学习活动模块。了解课程内容,查看和下载课程网站的教学资源,提交作业。②在线测试模块。测试后即时获得测试结果。③在线交流模块。与教师学生进行沟通互动。

1.2.3网站管理员用户功能设计

设计目标是,方便管理员进行教学活动和师生用户的管理,能快速、便捷地制作出申报网站和课程网站。包含的模块有6个:①网站系统管理。可设置课程网站名称、课程信息、上传容量、页面模块等。②用户管理。管理使用网站系统的所有用户信息,设置教师和学生用户的权限(系统某模块功能的使用权限、上传文件的类型、容量、路径等),审批申请注册的师生用户。③申请网站模块设置。设置申请网站的栏目节点(如本文第2点所列的课程负责人和教师队伍等),并初始化各栏目内容和格式。④课程网站模块设置。设置课程网站的栏目节点(如本文第2点所列的课程概述、学习内容和实验实训等),并初始化各栏目内容和格式。⑤模板管理。可以添加、修改、删除网站的模板类型,分类型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审核模板等操作。⑥其他信息管理。管理本系统的公告信息、友情连接、在线调查问题等。

1.2.4评审人员用户功能设计

精品课程均在网上评审,网站应为评审人员提供评审体系的各个观测点,且导航层次清晰,链接无误,用图文结合描述观测点。本功能的设计工作是,由教师和管理员站在评审人员的角度上,协同开发人员设计好各个观测点并展示在网站上,供评审人员查阅,不需要设计特别的后台功能。

1.3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流程

我们在开发设计过程中,采用了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主要运用HTML、CSS、Javascfipt、SQL Server等工具和利用目前最新的MS 框架中及表达式语言、数据库连接池等技术开发了一个易于维护、扩展和重用的基于Web的综合性通用平台。

具体做法是,采用基于Web的分布式多层体系结构,在底层操作平台和硬件设施的基础之上搭建信息资源数据库,同时建立平台所需的Web服务器。在中间层实现用户管理、权限控制、资源的管理、平台的配置管理等功能,同时有效地集成了Web Services服务,提供与其它资源平台资源共享和交互的接口。在应用层上提供给用户个性化定制、信息交流、资源浏览和检索等服务。最后,在表示层上,让用户可以利用IE/NetScape等客户端工具浏览和使用平台所提供的服务。

2建设高效的精品课程网站

一个优秀的网站具备的基本特征有:网站整体结构与各个页面布局合理、页面信息表达清晰、下载速度快、导航结构佳、 搜索引擎表现良好、监测网站和反馈客户信息方便、服务体系完善等。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建、用、改、精。“建”是第一步,开发者在最开始的时候就需要充分考虑今后方便网站的“用、改、精”。下文着重介绍网站后台的几个重要功能,它们能提高网站在各个阶段的效能和效率。

2.1实用性建设,让师生进行教学活动时得心应手

2.1.1教育资源网络化的操作更便捷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核心是要把教育资源网络化,实现共享。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教师,这就要求教师把课程教育资源分类整理好,并上传到网站。这一活动对网站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就谈不上精品课程网站的存在。而功能齐全的在线编辑器则是教师在线上传和管理资源的好帮手。

笔者用过的DotNetTextBox(官方网站http://.cn/),是基于 2.0技术重写控件核心架构,是功能强大的所见即所得HTML编辑器控件。它提供了近50种在线编辑功能,以及插入超链接、模版等40多个右键菜单功能;支持自定义菜单,只需简单配置config文件即可DIY自己独有的功能菜单以及增减各种控件内置功能;具备强大的上传管理功能,通过配置config文件即可详细控制不同用户的上传权限;提供上传图片时自动添加水印、生成缩略图,上传多媒体文件支持自动播放的功能;用户可以使用预置的default和XP风格编辑器皮肤,也可以自定义皮肤,方便用户设置个性化的控件外观;完全支持IE5.5+、Opera、Firefox等常见的主流浏览器。开发者可以在官方网站下载这样一个现成、成熟、免费而且开源的在线编辑器,整合到VS 2005开发环境中,在设计网页时调用,完全替代TextBox控件,既节约了开发成本和时间,还可进行二次开发或改良成更适合网站的在线编辑器。此外,FCKeditor也是功能强大在线编辑器。

2.1.2搜索功能让网站信息资源彻底展现

资源量达到一定程度会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用户(包括老用户)将只会看首页或相关栏目的第一页,长期积累的高价值信息会被尘积在数据库的底部,影响网站效用的最大发挥。书厚了需要目录,报纸厚了需要导读。为此,需要快速、精确、智能和人性化的站内搜索引擎让用户便捷地了解并找到期望内容,同时,也让网站的信息资源尽可能展现出来。这有助于提升网站的价值,发挥网站应有的作用。

站内搜索引擎一般有三种类型:基于数据库、基于Spider抓取和基于全文检索技术。后两种主要用于大中型网站,对开发人员的技术要求高。由于精品课程网站的数据容量有限,可以使用基于数据库这种检索速度较快的站内搜索技术。合理安排查询条件,通过if语句和for语句等对判断条件进行分析,合理化搜索算法,配合SQL的索引功能实现检索。关键字查询的SQL语句格式为:Select字段名列表from表名where字段名Like%关键字%。

百度搜索引擎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具有高准确性、高查询率、更新快以及服务稳定的特点,能够帮助用户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网站开发人员可以在网页上插入“百度”提供的相应代码,借助“百度”的搜索入口,就会有与“百度”搜索引擎一样强大的搜索功能。让用户通过百度搜索站点信息,不仅节约自身服务器资源,还更利于百度更快收录自己的站点。类似的,Google也能提供站内搜索功能。

2.1.3吸引师生融入教学活动,发挥网站潜力

精品课程应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合理地选择教学媒体信息,充分利用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并在系统中把它们进行有机地组合。教材内容按章、节、知识点和子知识点的层次进行组织,可以形成优化的教学系统结构。然而,这样的一个资料库对学生来说依然缺乏吸引力。若网站能帮助学生在教师精心制定的学习计划中学习,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教师又能根据学生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因材施教,这将大大吸引学生认识自我、挑战自我,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建立知识库,存放全部教学知识以及形成教学策略的知识。知识构造按照章、节、知识点、子知识点的层次划分,并以超文本文件形式存放,供学生查阅。每个节点均配备习题供学生在线测试。其次,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把各个知识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策略组织起来,形成学习表。每位学生可有一张与该表结构一样的“个人学习情况表”,展示自己的全面学习情况。当学生进入学习计划表的某个节点,做完习题后,系统除了给出正确答案、评价及提示掌握知识点的程度信息外,还根据学生在该点的测试情况,设置“个人学习情况表”的相应字段为“False”或者“True”,标明学生是否掌握该知识点,当然还可另外标明学生是否做了该点的练习。系统最后根据情况,决策学生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及相关超链接,并分类统计学生的学习情况,供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2交互性建设,促进师生交流互动

学生的学科情感常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情感交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情,能大大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几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交流的时间有限,而论坛具有保密性、独特性和及时性等特点,比较随意轻松,让学生有了发表对事物的看法、对教学评论、甚至对老师的教学方法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地方,教师也可得到丰富的第一手教学资料。

供师生在线交流的论坛不难开发,难的是如何建立“有话敢说、有话愿说、有话直说、说了有用”的在线交流平台。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根本是吸引师生上论坛交流。为此,一方面可鼓励学生参与网站论坛建设,学生发帖就积分,积分与最终成绩及奖励挂钩,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还可下放论坛的悬赏、屏蔽等权限给部分学生,让学生代替老师管理论坛,提高人气。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定期网上答疑,及时更新论坛内容,不定期发起讨论,增加互动专题。

2.3针对性建设,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当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的情况和教师把握网站知识的更新情况脱节,可能使网站最终仅仅是一个摆设。进行教学改革,教师需要从论坛中获取学生对课程评价的反馈,以及反映用户使用网站情况的点击率等数据。为此,可在网站中加入流量统计功能,分析直接点击和搜索引擎的流量,当天搜索量和流量地区分布,以及用户在网站的平均停留时间、用户地图分布等等数据。雅虎流量统计或者google analytics都是在业界深受好评的免费的网站流量分析工具,利用这些分析工具只需把一个js代码放入需要统计的每一个页面,然后访问相应官方网页,注册后就可以使用和查看分析结果了。

2.4适用性建设。增加网站的复用率

应针对学生的心理和专业特点来设计课程网站的标准色彩及其搭配,不同的课程需要不一样的界面。精品课程网站的功能和结构相似,即后台程序相同,把程序和页面完全分离,就可以随意更改前台页面而不需要考虑程序的改动,不会因为进行一次网站页面的改版或开发另一门课程,就要将所有的源程序都进行一次移植手术。

开发者在设计网站时,可以通过开发动态加载模版、内容列表控件和动态修改分级栏目的功能,方便后期变化网页的色彩、布局和导航菜单,从而改变网站的前台界面外观。

所谓的模板,就是设计完工的标准的HTML代码,其中用特殊字符串代替需要由程序实现的功能部分,显示时这些特殊字符串将编译为对应的功能。课程网站可设计4类模板,一是网站首页模板;二是点击某个栏目链接而进入的栏目页面模板;三是显示内容的风格页面模板;四是单页模板,用于生成一些由代码组成的文件,这样可以免去了上传含有代码页面文件的步骤,比如制作页面的头部和底部包含文件时,把代码做成单页模板然后再生成即可。

内容列表在页面中会多次出现,供用户点击链接到相关内容显示页面。设计内容列表控件,提供列表的内容标题、超级链接地址、内容排序方式、列表项数目、宽高、是否显示日期等属性,可以方便管理员在制作页面时,插入多个内容列表,效果灵活多样,提高工作效率。

要实现多级分类,需要在数据库中用一张表存储分类信息,大致有Id(节点编号)、Name(栏目名称)、pro(父节点ID)、DeepNode(节点深度)、Remark(备注)等字段。可在程序中用镶套的方法动态显示分级栏目,用递归的方法实现在指定的节点(即分类)下进行的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参考此方法还能设计资源分类导航功能。

2.5便捷、健壮与安全性建设,给网站用户良好的体验感

流畅和健壮是网站成功的基本条件。可以采取静态页面自动生成技术来维护信息,船陕访问速度和避免在数据库中存取大量图文信息的困难。生成HTML文件的主要步骤只有两个:一是获取要生成的html文件的内容;二是将获取到的内容保存为html文件。

当用户浏览网页的时候,若弹出询问“是否进行debug[调试]”的警告框,或显示一堆代码的错误窗口,程序突然终止,用户往往会选择离开这个站点。网站开发者可以使用try-catch-finally语句处理异常,通过抛掷和捕获异常重新开始程序内的一个过程,或者从应用程序的一部分跳到另一部分。网站还是出现错误时,比如教学资源的链接地址或描述错误等,可以建立用户报错机制。做法是每个页面附带一个报错按钮。当用户在使用中发现错误信息,点击按钮,这个页面的错误信息就自动存入数据库供网站管理员查阅。

安全是网站的永恒话题。一般来说,提供数据库应用服务的Web站点主要由操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Web服务器三项构成。因此,对Web站点的安全设置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在进行Web应用开发时,可采用开发工具的最新服务包和修补程序,使用窗体身份验证、对所有输入数据进行有效性验证、使用参数化存储过程、对输出数据进行HTML编码、信息加密后再存储等加强Web应用程序层的安全因素。网站开放后,最好每天备份网站的数据库和源代码,坚持“最低权限”原则,决不授予用户并非绝对必需的权限。

可以在网站中采取一些彰显人文关怀的手段,让用户感觉舒服。比如在每个文字页面设置了字体的随机缩放功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的需求;对于阅读与下载文字,不仅提供Word的DOC格式,而且还提供Reader的PDF格式及Flash的SWF格式,方便用户在不同的平台下使用。

2.6规范性建设,保证网站形象,方便后期维护

为服务全部受众,保证网站整体形象和方便后期维护,应该提供用户帮助文档或培训指导资料,包括对系统的运行环境、后台管理流程,各个功能的使用和注意事项,以及常见问题的解答等;设定网站的规范,如网站上的中文使用12px的宋体,行距为150%,图片的ALT属性要写好图片名称,每个页面的高度不超过3屏等。

3结束语

篇3

关键词:精品课程;新药设计与开发;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王桂玲(1977-),女,吉林九台人,泰山医学院药学院,讲师;赵雪梅(1970-),女,山东泰安人,泰山医学院药学院,教授。(山东 泰安 27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泰山医学院2011年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XW201102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123-02

国家教育部曾在2003年下发的《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2]一所学校拥有的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数目的多少已经成为评价学校教学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精品课程建设又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诸多方面。因此要通过建设精品课程,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从而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目的。

本文把建设精品课程作为带动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把握“质量建设”的内涵实质,广泛吸取了国内高校的相关课程的建设经验,对“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分别从优化教学内容及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促进本门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新世纪培养高质量的药学人才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特点、包含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是药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一门交叉的学科,课程涵盖知识面广,涉及到生物化学、药物化学、药理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本课程采用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药学专业第七轮规划教材——徐文方教授主编的《药物设计学》。这门课程着重围绕药物发现所涉及的生命科学基础,新药设计所需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药物设计学的前沿热点领域,以及新药开发的基本途径和方法等内容进行教学。[3]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可以使学生从药物作用的机理角度掌握新药设计的一些原理和方法,了解新药开发的一般程序,熟悉新药研究的前沿技术,也为以后从事新药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药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虽然有很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这门课程,但由于这门课程是一门交叉的学科,课程涵盖知识面很广,部分学校包括泰山医学院还没有摸索出这门课程有效的教学模式,大部分仍然按照课本的内容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在长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课本上有些知识学生在相关课程中已经学到过,比如前药原理、生物电子等排原理等知识,如果再重复介绍,虽然可以加深、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但是长期如此,学生会认为这门课程没有什么新意,会逐渐削弱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而这门课程除了介绍一些药物设计领域成熟的设计原理与方法外,还介绍了很多药物设计领域的前沿技术,比如:组合化学、化学基因组学、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这些前沿技术是学生之前在其他学科并没有接触过的。而这些技术所涉及的原理、方法有的非常复杂、抽象,某些技术还需要采用相关的设计软件来完成。所以仅仅通过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学生是很难理解这些前沿领域技术的,而且这种方式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造性,也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更不利于培养创新性、实践性专业人才。

三、优化教学内容及更新教学方法的措施

1.教学内容的优化

教学内容改革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随着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教学内容也必须随之不断进行更新,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4-5]课堂教学既要强调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传授,同时更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体现出新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1)学习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以提高教师素质。因这门课程所涉及的学科门类多,作为教师不仅要掌握药物化学方面的知识,还要具有药理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相关的背景知识。这就要求教师要博览群书,加强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学习,特别是有关学科发展的一些前沿信息,并且还要将这些知识、信息融会贯通在这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出这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前沿性。

(2)通过网上或相关资料查找国内外新近上市的新药,举例介绍。因这门课程主要介绍的是新药设计所涉及到的方法和原理,课本上介绍药物设计原理时虽然举了很多药物的例子,但有些例子如青霉素、普萘洛尔、青蒿素等学生在其他课程中已学到过,缺乏新颖性。因此通过网上或相关的资料查找近期国内外采用某种原理和方法设计的新药,可以从合成工艺、结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介绍。这些例子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前沿性和代表性。这样教学不但促进了学生对这种设计方法和原理的理解、掌握,还激发了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2.教学方法、手段的更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和切入点。要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教学方法和手段,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精品课程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师生互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6-7]本门课程目标是培养出高素质的药学人才,教学方法方面也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型授课的方式,可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把授课的相关资料如课件、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参考书等表现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

(1)理论课教学。采用“问题教学”的方式:授课过程中随时设置问题,比如讲解某个药物时,如果是学生熟悉的一些药物,可以让学生来回答这个药物的作用、理化性质、合成路径等内容。如果是学生以前没学到过的药物,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及数据库来查找这个药物的作用、理化性质等相关的信息。这种方式的教学使学生能将以前所学学科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知道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遇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Flash、PowerPoint等方式将课程内容、药物设计的过程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实行全过程的多媒体教学。另外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把授课的相关资料如课件、教案、教学大纲、习题、参考书等表现出来,实现资源共享,师生互动。

“换位式”教学:将“学生”与“教师”角色进行互换,在授课过程中可定期将课本上的一部分内容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课余时间进行自学,主要从课件、教案、讲稿、课堂组织等方面进行准备,然后每组选派一名学生讲解这部分内容,也可在讲解过程中适当提出一些问题,与教师和同学讨论。这种方式的教学不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还增强了师生互动,有利于促进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因为这门课程介绍了很多的与药物设计相关的一些前沿技术,有些技术很抽象,在其他学科中学生并没有接触过,对于这些技术如果单凭理论讲解,学生是很难理解的,而有些技术是采用相关的设计软件完成的。因此授课时要采用理论知识与软件相结合方式讲解这部分内容。例如介绍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时,就是通过采用catalyst、ludi等软件来介绍设计的一些药物,也可以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动手操作来对一些药物进行结构修饰和改造。这样学生结合理论知识理解这些前沿技术相对来说容易一些,知道这门技术在新药设计中是如何应用的,以及应用后达到了怎样的效果。这样不但向学生介绍了这门前沿技术,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阔思路,培养了动手能力,更能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

(3)组织专题讲座。定期组织由一些专家开展的与“新药设计与开发”这门课程相关学科领域的专题讲座,来介绍这门学科及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充知识面,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本上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总的来说,由于这门课程主要面向药学、制药工程、药学(临床药学方向)专业的学生开设,而这些专业的学生有一定相关的专业学科知识(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化学、计算机等)作基础,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强,另外学校现在还配置了很多的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这些都为“新药设计与开发”精品课程的建设及实施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经过这几年不断的建设,通过在两届学生中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但促进了这门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也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R].

[2]李春雨,刘志宏,张晓青,等.浅谈对高职高专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的认识与把握——以2007年国家级精品课程《动物药理》建设为例[J].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1):4-8.

[3]徐文方.药物设计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4]李伟东,吴皓,陆兔林,等.中药炮制学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3):29-32.

[5]孙莹,郝加虎,陶芳标,等.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契机,全面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15-16.

[6]郭玉婷.巩固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提高精品课程建设效果[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2):76-77.

篇4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municipal courses of "FLASH Animation" of Chengdu vocational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engdu of 2010, 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design idea and thinking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discussed best optimized design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allocation, innovatively proposed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 such as "4S approach" and "situational teaching", "introduction-stimulation-extension teaching", "network approach" in teaching practice, illustrated the role of teaching idea of innovative "break, stand, together" in the theory teaching and introduced building of laboratory throug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insure practical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nimation design courses.

关键词: 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

Key words: course design; innovation; teaching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3-0189-02

0 引言

《FLASH动画制作》作为二维动画制作专业课程及网页制作专业课程在多所高职高专院校广泛开设。2010年,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FLASH动画制作》课程被评为成都市市级精品课程。充分运用校企合作的优势共建重点专业,打造专业核心课程,建立基于工学结合模式、项目导向与案例分解式教学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与开发方式,并积极探索创新,提出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新颖的教学方法。

1 以市场调研为依据,确定课程培养目标,提出适应需求的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本门课程的建设首先进行了对市场需求、能力需求及岗位群的调研,组织课程主讲教师与新加坡四川天荣实业有限公司、北软教育集团、黑蚁广告、华迪实训基地、夏尔数码等多家企业进行深入研讨,制定出以电视台、动漫制作公司、广告公司、动画设计室、网络与多媒体制作公司、网络游戏公司为就业岗位的岗位群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二维动画制作技术,培养学生二维动画设计创意的思维和技巧,在调研基础上提出了“双能力,一素养”目标,即具备“动画高级制作能力-动画初级设计能力-动画高级设计能力”的技能能力递进目标及具备良好沟通能力与自我学习能力的职业能力目标;具有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并养成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成为符合网站开发、广告设计、电子杂志制作、游戏开发等社会岗位需求的具备较好审美情趣和综合素养的平面动画制作职业技术人才。

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即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综合素质作为课程教学的根本目标[1]。分析了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拟定以建构主义为导向、工学结合为主线、项目导向与案例教学为手段的突出实践技能方式的教学关键点。坚持从教学设计入手,综合考虑与课程相关的各种因素,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将各个教学环节作为课程教学系统的一个部分来对待,将本课程的教学作为专业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来对待,处理好与前导后续课程的关系。全面而准确地理解“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从本课程的实际出发,找准“工学结合”的契入点。重视教学理论的研究,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符合实际的,新颖的教学理论体系。注重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与可实现性的设计与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创造潜力。较好地解决以往教学中存在的课题训练单一、重技术、轻能力和创造力弱的不良倾向。加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实现由学生从单纯模仿到独立解决问题。

2 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实现课程配置最优化

确定了Adobe中国数字艺术教育与ACAA中国数字艺术教育联盟标准教材为课程授课教材,根据授课专业不同,教师选取了“精通FLASH动画设计系列”、“Flash8网页动画制作标准教材”作为教学辅助材料。在案例教学中,非常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以及与行业要求,北京大学软件与微电子学院示范性基地、天荣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提供本公司一线商务案例作为教学资源,实现了课程教育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积极调动网络教学资源辅助课程教学,于2010年建立了动态教学交流博客―FLASHSHOW作为教学互动平台,为学生介绍了闪客帝国、蓝色理想、网易视频等多个FLASH专业教学网站,并在精品课程教学网之中提供链接。建立起教学使用QQ群、Email,引入学院图书馆最新的计算机技能自助式网络视频学习系统―软件通,并于教学服务器上建立起资料下载区供学生访问。

3 勇于尝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3.1 根据课程特色,采取了多种新颖的教学模式 在《FLASH动画制作》课程之中采用以教师引导学习为前提(guiding Studying),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autonomous Studying),以网络教学系统助学为支撑(assistant Studying),以考核及拓展实践促学为监控(promoting Studying)和评价的,基于网络的远程、开放性“导学-自学-助学-促学”教学模式[2]。针对计算机专业中的网络体系课程,引入世界先进的思科教学模块,做到授课数字化、教材数字化、考核数字化的全程数字化教学。

另外,采取了情景化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念[3],设定仿真的教学场景,在实验实习中模拟公司,将学生分为多个项目组,每名学生担任相关职务共同完成商业FLASH或精品课程网站制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之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采用“引-激-拓”教学法,注重课堂引入阶段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引入本堂课将要完成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课堂之外留下拓展空间,开阔学生视野。

采取网络教学法,应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开展QQ群答疑、Email解答、课程专业博客、专业教学网站导学等多种方式的网络教学,使得教学双边互动更加充分,教师能及时掌握教学情况,学生能及时反映学习问题,并拓展视野[4]。

3.2 理论教学创新思路 打破传统的按照知识点划分章节式的,以教科书为标准的教学方法,创新提出了理论教学的“破、立、合”。即破除原有课程教学针对章节知识点教学的死板方式,树立起将复杂的综合项目,按照授课的先后顺序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并分解到各次教学之中作为授课案例,在课程后期综合前面所完成的部分即可实现的教学模式。

3.3 引入客观行业标准 为客观考核课程的教学程度,对根据专业不同实施实践实习企业工程师评分、Adobe企业认证等方式。

3.4 课程案例提倡由教师自行创作、自行设计,或组织学生参与到实践项目的制作之中,参与到企业项目的制作之中,既锻炼了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5 开展专业讲座、知识竞赛等多种活动 每学期邀请企业的专家、高校的学者进行本专业的知识讲座,如夏尔数码、北软基地定期举行专题报告;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项竞赛,以赛促练,以赛促学。

4 加强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保障实践性教学的有效开展[5]

不断提高实验室及实训基地的软硬件设施,学院建立了校内生产型、仿真型实训基地,并拟计划打造本课程“理实一体化”实验室。此外,多媒体技术实训室、图形工作站实训室、计算机应用技术实训室等系列实训室保证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有效实施。华迪实训基地、黑蚁广告设计公司等多家企业分别于假期和毕业实习阶段接收实习实训任务,打造更专业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

5 结论

在高等职业教育过程中需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思考适合教学专业教学的创新型教学理念。在市级精品课程的创建过程中,教学团队提出了多种新型教学理念,并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阶段均有所突破,获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创新型、整体性与连贯性。

参考文献:

[1]马爱明.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竞争力培养模式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26(12):44-45.

[2]方子春.网络环境下数学课程的“自学+导学+助学”型学习模式[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2):29-30.

[3]王小宁.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计算机教学探析[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8(1):95-97.

篇5

关键词:交互学习;精品课程;网站设计;远程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学校教育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精品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正在悄然兴起。自教育部下发《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后,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便在各类院校大规模开展起来。而如何使交互理念融入精品课程建设,构建具有交互协作功能的网络课程以及网络学习环境是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相关理论概述

1.交互学习

交互是一种教学方式,是网络教学中所发生的学习活动各要素间的交互,其内涵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1)人机交互

也就是学习者与网络资源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可以增强个性化学习与自主性学习的效果。

(2)人人交互

也就是学习者之间或者学习者与传授者之间的交互,这种交互可以丰富对象间的交流渠道,促进协作学习、讨论学习以及探究学习。

2.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流程

规范的精品课程网站设计流程一定要考虑到网络课程操作的简便性与交互性,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分析阶段、设计阶段、开发阶段、测试与试用、推广评价。其中,分析阶段主要是对该精品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设计阶段是对课程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与系统的结构设计;开发阶段是收集素材、编写脚本;测试与试用是将课程与教学平台整合起来进行试运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精品课程网站的性能;推广评价是将精品课程网站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对应用效果进行评定后进行更改或者维护处理,不断地提高课程质量。

二、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环境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环境:Windows XP,ASP+VBSript,Microsoft Access,Microsoft IIS,Internet Explorer 6.0。

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 weaver,Photoshop,Fireworks,Flash,Gold waves。

三、精品课程网站主要交互功能的设计

1.主界面

精品课程网站的主界面是由页头、页体以及页尾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页头部分加入了课程网站的Iogo图标与总体导航栏,涉及课程简介、课程内容、资源中心、师生交流、互动实验、作品展评等栏目;页体又分成了左右两大框架。由于该精品课程网站是公开的,所以,用户访问时直接输入URL地址即可,不需进行身份验证;页尾则主要添加该精品课程网站的版权、友情链接等信息。

2.师生交流模块

精品课程中的师生交流模块也是交互学习理念的一个体现,是为师生提供的交流平台,方便用户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交互学习。

该模块需要通过用户名与密码验证后才可使用,用户角色有学生、老师与管理员;可提供发帖、浏览帖子、回复帖子等功能,管理员还可以对帖子及栏目进行管理。

3.互动实验模块

学生通过用户名与密码登录互动实验界面后,可以选择实验名称与内容进行模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系统根据用户的拖放、点击等操作可以给出一些提示信息。待实验步骤全部完成后,可对实验结果进行保存,并填写对应的实验报告后在线提交。教师登陆后才可以完成新建实验、实验、公布进度、批改报告、统计实验成绩等操作。

该模块的实现主要是通过Flas技术,通过场景变换设计不同的实验操作界面,可实现物品的移动、电路曲线等;并通过Action Script的XML Socket组件,实现用户端与服务器端的实时通讯。有些较为复杂的互动实验,也可通过VRML语言实现基于声音、图像以及其他多媒体技术的三维实验空间。

精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与评价的窗口,是师生互动交流的媒介。所以,开发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至关重要,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对精品课程在教学中的应用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林筑英,师蕾,林宏伟等.基于交互学习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教育,2010.

篇6

一、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开发

精品课程是与普适性成人理论培训课程相对而言的课程类型。实质上是一个以95598客服专员工作现场为基地,满足于“三精三实”特点的课程类型。即课题选择精准、课堂呈现精致、课时安排精巧、课堂效果好、对工作有改善并来源于真实场景。精品课程在强调分中心全体成员有课程决策权这个基本前提之后,课程所产生的结果符合分中心运营实际和客服专员的真实需要。各参与部门根据其自身的实际业务需求、培训师的特点等,会形成独特的课程风格,使部门课程特点不断彰显,特色日渐鲜明。

精品课程开发是指分中心专兼职培训师通过挖掘、利用现有资源形成课程并不断改进的过程。具体讲,精品课程开发就是根据分中心的实际条件,鼓励专兼职培训师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发精品课程的动态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分中心为基地进行的、由专兼职培训师、客服专员等多方人员共同参与的课程计划的制定、实施和评价等活动过程。

精品课程与精品课程开发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概念。相对精品课程开发,精品课程是一个结果性的概念,而课程开发是一个过程性的概念,它是实现精品课程的重要途径。精品课程只有通过开发的过程,才能实现理想境界;精品课程是在开发过程中,不断优化,不断形成完整的课程形态。

二、精品课程开发的特点

精品课程开发共有四大特点(如图1所示):

1、精品课程开发的全民性。从参与精品课程开发的人员来看,部门主任、值班经理、主管班长、专兼职培训师等都拥有提出自己关于课程意见的权利,因此,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必然体现出全民性。

2、精品课程开发的灵活性。精品课程开发要做到鼓励分中心全体人员参与到课程建设中,这就更容易将各种新知识融入到课程中。与此同时,精品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各部门、各层级客服专员之间建立起一种特殊的关系,而且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精品课程的多样性。

3、精品课程开发的多样性。精品课程开发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开发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师资条件、现场需求等)对课程进行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和新编,即精品课程开发是灵活多样的,不是固定不变的。

4、精品课程开发的独特性。每个部门的培训思想和培训宗旨有可能不同,加上各部门的师资条件和现场需求差异,使得开发出来的精品课程具有明显的差异特性,这种独特性的表现可归于部门特色。

三、精品课程开发与专兼职培训师综合能力提升的关系

培训师的专业化水平是直接制约精品课程开发质量的重要因素。精品课程既是分中心的课程,也是培训师的课程。培训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培训师与课程彼此依从。开发精品课程固然需要管理者的精心组织,也需要专家的指导,但更需要的是培训师的参加和努力。在精品课程开发过程中,唯有培训师的共同参与,才可能真正出现多样化的探求,使精品课程真正契合参训人员的特点和需要;唯有培训师之间的合作以及培训师与参训人员的互动,才能使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完善、不断创新。

发展培训师的素质是开发精品课程的客观要求。开发精品课程是一项科学而严谨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理解精品课程的意义与精神,明确开发课程的目的,对参训者需要进行科学评估,而且需要将策划和编制的课程进行实施,根据实施过程中参训者的实际反馈,对课程进行分析评价,更需要在课程实施和评价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调整、发展和完善。在开发精品课程的全过程中,评价、组织、收集反馈资料、修改方案等一系列的环节和内容的主要担当者是培训师。因此,培训师的专业素质是开发精品课程的基础支撑,培训师的专业素质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精品课程的开发运作,直接关系精品课程的质量。正如美国著名课程专家舒伯特所说:“课程改进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在现实的意义上,专业的发展就是课程的发展……专业发展的目的不是为了改变自身,而是为了促进课程的改进,课程改进需要持续的专业发展。”

培训师的能力提升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新信息,从而建构整合自己的教育理念,形成教育能力的全过程。精品课程开发为培训师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契机,在培训师主动参与和有效合作中,加强了培训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提高,促进了培训师形成完整、敏锐的课程意识。可以说培训师的能力提升与精品课程开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精品课程开发对促进专兼职培训师能力提升的作用

1、精品课程开发变革了培训师与课程的关系,有助于强化培训师的课题意识。

所谓课题意识是指培训师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程度。课程意识是培训师必须的专业意识,加强课题意识是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培训师的课程意识程度是影响教育活动效果的关键性条件,培训师是否具有主动理解教育活动“是什么”和“为什么”的意识,能否自觉与敏感地将课程意义与考虑教研活动的“做什么”和“怎么做”相链接,对于获得教育活动良好效果至关重要。培训师的课程意识需要在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加强,精品课程开发对强化培训师的课程意识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在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培训师不仅是课程的使用者,而且是课程的编制者和开发者;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是课程的评价者和修改者。相对于使用和执行课程而言,编制开发和评价修改对培训师的课程意识有着更为必然的鲜明要求,这种对课程意识的鲜明要求能促使培训师加大对课程意义的关注度,能有效提高培训师在考虑教学问题时对课程意义的敏感性与自觉性。

2、精品课程开发是具体而实际的研究过程,有助于提升培训师的教育研究素养。

叶澜教授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更新再生系统,可能是人世间复杂问题之最。”教育的复杂性规定了教育研究的永无止境,同时也规定了研究教育是培训师的工作职责,提升培训师的教育研究素养(含教育研究的意识、态度、职能、技术)是培训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培训对象、培训资源、课程资料、课程成效等要素进行具体而实际的研究是精品课程开发的基本内核,精品课程开发所经历的“策划和编制实施和评价调整和创新”过程符合教育教学研究“制定方案实施方案总结和验证普及和推广”的基本程序要求,如图2所示。

从一定意义上说,精品课程开发是一项科学而有序的教育研究工程,精品课程开发的过程就是具体而实际的教育研究过程。开发人员挖掘、选择和运用教育资源,策划和编制教学方案,组织活动与反思,改进或重构教育方案等都必须亲历具体而实际的研究活动。这些研究活动的亲历不仅有利于培训师形成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教育科学研究态度,而且能使他们的研究与综合、想象与假设、比较与归纳、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等教学研究的思维品质得到提升。

3、精品课程开发是专业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培训师的专业实践品性。

精品课程开发不是纸上谈兵的纯学术活动,也不是仅凭经验的纯操作活动。精品课程开发是以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为指导的学术和经验兼需的专业性实践活动。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观念与行动、理论与实际、文本与现实之间一定是密切关联、不断发展、交互作用的。精品课程开发既需要培训师在业务和经验层面兼备“本质力量”,同时也为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价值品性、思维品性和能力品性创造了条件。第一,精品课程开发有十分明确的总目的以及各环节的具体目的。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培训师不仅清楚自己的目标、方式、效果,而且知道为什么而开发,这种自明专业实践价值要求并为其积极努力地发挥“本质力量”的实践行为,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价值品质。第二,精品课程开发是以研究探索为底蕴的专业实践活动,开发精品课程不仅是一种行动过程,更是一种认识过程,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培训师的行动需要有意识地运用理性的和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分析认识课程要素、课程问题和思考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案,这种运用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积极思维活动有效发挥“本质力量”的实践过程,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思维品性。第三,精品课程开发的主体力量是培训师,在开发精品课程的过程中,遴选教育资源、策划和编制课程方案、实施和重构课程方案等既需要培训师拥有一定的内能和外能,又能让培训师倾其内能和外能,这种实践过程有利于促进培训师形成专业实践的能力品性。

4、精品课程开发把培训师放在新的实践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培训师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能力的提升。

篇7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应用基础 网络精品课程 开发

课 题:2011年佛山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中职网络精品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主持人:李豪。

在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既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一门与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一样的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中职学校所有专业都开设了这门课程,学生学完后,可参加计算机操作员(中级)技能鉴定考核,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

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内容、方式、条件、手段及师资等多方面的改革,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个性化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并为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促进优质中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升中职教育的办学水平,笔者学校积极参加佛山市首批中等职业教育网络精品课程建设,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精品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一、课程设计思路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课堂教学与职业技能考证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体现了职业教育“双证书”人才培养模式。为此,在课程开发与建设中,我们将教学内容分成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若干个项目组成,项目由若干个教学任务来驱动。即课程的总体是模块化结构,教学方式是项目式教学,教学方法采用任务驱动法。同时,要做好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实现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在资源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容易,还满足了学生网上学习的要求,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网络精品课程的建设是集观念、师资、内容、技术、方法于一身的整体建设,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建设

先进的课程需要优秀的老师来实施,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才能有效地保证教学目标的最终完成。教师的能力也是在课程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教师只有参与到精品课程的开发、研究中去,才能对精品课程有深刻的理解,并按精品课程的理念去施教。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施的是“模块―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依据计算机操作员职业技能标准,建立若干个职业技能模块,每个模块再分为若干个项目。教学团队的每位教师负责几个项目,根据职业技能标准需要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组织整个教学过程来实施项目教学。

2.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网络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教材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在某种程度上,教材不仅决定了教师教什么,甚至规范着教师怎样教,而且还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所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因此,笔者学校根据广东省职业技术教研室组织编写的教材以及配套使用的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指导书,由教学团队组织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精品课程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包含基础知识、办公软件、能力拓展三个模块。

3.教学内容建设

在教学内容建设中,以相应的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企业岗位标准为依据,积极探索用现代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改造传统教学内容的新路子,实现教学内容的模块化,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符合职业教育自身规律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彻底摒弃了“计算机有什么功能就学习什么内容”“软件有什么功能就学习什么内容”这样的旧思路,完全按照“要用到什么功能就学习什么内容”“如何使用某些功能就学习什么内容”这样的思路来组织、展开和呈现,以期改善知识技能的易学性和实用性。

课程内容分为3个模块,共由8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由若干个任务来驱动,如下表所示。

课 程 模块一

基础知识 项目一

基本知识 任务1:计算机的特点、发展及应用

任务2:计算机系统组成

任务3:数据存储和存储设备

任务4:多媒体技术

项目二

Windows XP 任务1:系统基本操作

任务2:文件和文件夹管理

任务3:系统应用程序

项目三

网络基础知识 任务1: Windows网络和通信功能

任务2:Internet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模块二

办公软件 项目一

Word 2003 任务1:段落格式

任务2:页面设置

任务3:表格制作、修改

项目二

Excel 2003 任务1:格式设置

任务2:合并计算

任务3:排序

任务4:统计

任务5:图表操作

项目三

Powerpoint 2003 任务1:演示文稿的建立和编辑

任务2:演示文稿的外观设置

任务3:演示文稿的动画设置与放映

模块三

能力拓展 项目一

图文混排 任务1:创意排版

任务2:电子小报

项目二

演示文稿制作 任务1:模仿训练

任务2:创意制作

其中,模块三为能力拓展训练,供学生选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积累学习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进行任务分析,确定操作思路,实际完成操作时必须按照一定的操作规范和方法,理解任务的真正原理及技术构成,完成后进行任务总结,最后形成专业技能技巧,任务驱动的基本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任务流程图

4.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

网络教育是被普遍看好的教育方式,它实现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互补。网络辅助教学系统不只是给学生提供接触信息的机会,更是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改善的学习机会和氛围,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采用网络辅助教学有很多优点。首先,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授课,极大地方便了教学工作;同时,教师可以将讲义及有关学习资源放在网上,学生随时可以登录网站浏览并进行课后练习。其次,为学生构筑了一个网络学习的环境,学生既可以个性化学习(通过课件、录音、录像进行自学和复习,结合教材完成上机操作、提问、搜索学习资料等),也可以协作式学习(与同学相互讨论、作业互评等),还培养了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知识的能力。

基于这种思想,笔者学校的教学团队从2011年11月开始,在佛山市网络精品课程协同制作系统的基础上,建设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精品课程网络教学资源。该课程网络资源分两条主线进行建设:第一,根据以上课程内容结构,纵向对课程网络资源分模块、分项目,按任务进行组织、选取、确定教学内容;第二,横向对每个任务分为5个版块,如图2所示。

图2 任务页面结构图

教学团队人员在达成统一后,各人按模块和项目分工完成网络教学资源的建设。在网络平台上,融入大量的教学视频、教学软件、课件、考证试题库、解题操作录像、教师团队自主开发的理论题练习软件,以及阅卷系统、课外习题等,以丰富课程资源,满足了教师网络教学和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要求,实现了网络课程的互动性建设。

在历时一年多的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实验和应用研究工作中,笔者学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4月,笔者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获得佛山市中职网络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结题评审一等奖。学生们对该课程的网络教学模式反映良好,教师所采用的教学形式和手段受到学生的欢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学生参加计算机操作员(中级)技能鉴定通过率超过95%。

参考文献:

[1]杨速章.计算机应用基础[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

[2]柳青,计算机应用基础职业技能鉴定复习指导书[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1.

[3]邹羚,戚一翡,张三军,等.高职《Photoshop图像处理》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1).

篇8

[关键词]开放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定位与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2)11-0062-06

引言

知识的传播是信息传播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远程教育的产生,到网络教育的兴起,知识的传播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辐射范围,也在不断地为其“自由、开放、共享”的本质属性寻找拓展的空间。世界各国顺应知识的本质规律,不断推陈出新,探求知识传播的新模式。中国在近半个世纪的远程教育探索中,正经历着与之相似的过程。特别是近十年来,国家精品课程模式的探索与建设,为知识后续的传播与重组积累了丰富的资源。2011-2012年的视频公开课,是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的一次激烈碰撞,轰轰烈烈的“淘课运动”将中国的开放教育推向历史的高峰。

一、开放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1.开放教育的前身——远程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9世纪中叶,在邮政技术的推动下,欧洲与美国诞生了远程教育,缩短了传统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1874年,美国卫斯理大学首次颁发了与传统教育相当的远程教育学士与硕士学位。此后,远程教育在全世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在20世纪80-90年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趋成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畅通,远程教育得以进一步发展。

中国远程教育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初。当时黑白电视刚刚出现在一些中心城市,北京、上海等电视大学的建立,开创了国际上应用电视媒体开展远程高等教育的一代先河。

2.开放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人们对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共享课件、课程”的口号。2001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发起了一个名为开放课程计划的项目(OpenCourse Ware,OCW),成为开放教育资源的象征性标志。2008年,国际开放课件联盟(OCWC)成立,全球25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加入了这个行列。到目前,MIT公开了所有33个系别超过2000门课程的材料,而OCWC也开放了超过1-3万门课程。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国际开放教育运动已经渗透到全球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图1)。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纷纷加入OCWC的同时,亦在本国本地区创设了相应的开放教育组织或项目。包括有以独立开发实施开放课程的中国国家精品课程、英国开放大学的Open Learn项目;以开放课程协作联盟形式的日本的开放课程同盟(JOCW,Japan OpenCourseware Alliance)、巴黎高科OCW项目(Paris TechOCW)及以翻译推广形式的国际大学联盟(Universal)、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协会(China Open Resources forEducation)等。

3.中国开放教育的发展

2003年,中国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项目,成为中国开放教育建设的历史新起点。经过一轮的建设,目前共完成3693门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开放共享。

2004年,中国开放教育协会成立,该协会吸收了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开放课件,同时将中国高校的优秀课件与文化精品推向世界。到目前为止,该组织收录了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在内的世界范围内36个国家和地区803所大学开放课程链接地址。

由于各种原因,中国大学的开放历程尚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开放教育”的理念还需深化。概览全球开放教育事业,已有100多所大学与机构加入了MIT倡导的“开放课程课件”的潮流中,30所中国的大学亦在其中。但是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只有上海交通大学加入了OCWC课程分享计划。

二、中国精品课程建设与发展

1.建设历程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历经十余年的时间。2001年,教育部4号文件提出对重点建设的高校必修课程的多媒体应用百分率要求,课程信息化运动由此拉开了帷幕。2003年教育部正式启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项目,提出150门的指标。2005年,教育部1号文件提出“1500门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并“大力推进校、省、国家三级精品课程体系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2007年,教育部1号文件提出“遴选3000门左右课程,进行重点改革和建设”。到2010年止,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告一段落,成功遴选出了一大批高校优质课程资源,取得了教育信息化的丰硕成果。从量上来看,根据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最新首页显示,从2003-2010年,国家精品课程资源中心已收集各级各类精品课程20265门,在其课程库中收录本科课程14345门,高职课程5920门。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显示,从2003-2010年,共建成国家级精品课程3693门,其中本科专业2514门,专科专业1019门,网络教育160门,这一数据超出了教育部07年提出的建设3000门精品课程的目标。我们可以从表1中看到历年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具体数据和蓬勃发展的趋势。

2.国家级精品课程学科分类体系覆盖状况统计

通过全国高等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网课程列表,对所有本科专业国家级精品课程所涉及学科分类体系进行分类统计,得到表2的数据。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在2514门国家精品课程中,工学799门,占总数的32%,理学411门,占16.3%,医学291门,占12%,分别位列一二三名。课程数最少的是哲学28门,占总数的1.1%,历史学34门,占1.35%,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等人文社科类的课程数也低于193门的平均水平。因此,从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注重以专业性建设为主,受众为高校学生,这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提出的“适应社会大众的科学素质教育”,在课程内容重心和受众上,都与之有着一定的互补性。

从精品课程的学科分类覆盖面上,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面的本科分类学科国家精品课程体系,涵盖了工学、文学、理学、法学、医学、农学、哲学等13个大类。在不考虑网络障碍、网络技术、内容更新率等问题的前提下,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已经成功地打开大学象牙塔之门,把国内最先进的一批教学资源推向网络,推向了广大的高校学生,也推向了更广大的社会受众。

三、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状况

2010年底,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告一段落,正值此际,世界各大名校视频公开课陆续登陆国内知名门户网站,作为网络学习新模式的视频公开课成为一大热点。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教育部启动第二轮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并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1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的目标。同年,教育部确定了103个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2011年11月9日,首批20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通过爱课程网、网易以及中国网络电视台同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目前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网站上能看到60门课程354集视频公开课,其中社会科学占57%,其他科学占43%。内容主题弱化知识的精深度,强化科普性、通俗性和趣味性,以满足“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高校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这一宗旨。

2012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内容延续2011年课程主题特点——融知识于生活、艺术与基础科学之中,共选出368个主题,分两步建设完成。在确定的选题中,社会科学占58%左右,其他占42%,选取比例与2011年基本持平。

两年的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为其今后的发展定下了一定的基调。从目前的课程建设中我们可以发现,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与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的某些异同点,这些异同点既是对国家精品课程模式的改进,同时也是中国开放课程建设的突破口。

四、国家精品课程与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的异同点

1.二者共同点

二者都是由教育部组织发起的,自上而下的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建设,纳入国家教育发展中长期纲要。这既是一个优点,同时也是一个缺点。优点在于课程建设的资金有保障,课程建设的资源有保障。缺点在于行政化的干预,往往使学术游离于表面,并最终走向于形式,这也是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需要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

2.二者不同点

(1)课程受众不同。教育部文件定义国家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其目的在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其建设的受众是在校大学生。在“关于启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工作的通知”的文件中,定位“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大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大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视频公开课意在“推动高等教育开放,广泛传播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前沿知识,提升大学生及社会大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服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这一受众的定位,打破了中国大学的学术樊篱,使得高校优质的教育资源真正流向社会。

(2)建设内容侧重点不同。我们从图2国家级精品课程各学科历年课程建设数量比例图(本科专业)可以直观地看出,目前在网络共享的国家精品课程中,工学、理学、医学三者占2/3的江山,文史哲比率在10%左右徘徊。以上课程的比例主要是由高校传统的专业重点所决定的。

统计去年和今年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选题学科分类(表3),我们大致得到如图3课程学科分类比例的直观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占50%以上比例,这与国家精品课程中以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为主的课程建设存在很大的差异。

(3)课程命名思路不同。国家精品课程命名往往以课程本身专业名称命名,比如浙大教授徐瑞钧老师的《化工原理》这门实体课,其评上的国家精品课程亦叫《化工原理》。

在上线的精品视频公开课中,我们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专题命名突破传统,追求新意,并力求传递出课程知识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意图。经统计,上线的60门课中,有19门课的名称与教育部公布文件中的有出入。这些课的名称经过修改后,降低了原有名称所体现出来的专业性,更具有文学性、趣味性,更贴近生活,拉近了知识和大众的距离,从而也更能吸引观众的眼球。譬如:上海交通大学范先群教授的《眼科学》(公布文件中名称),经修改后变成《眼病的预防和治疗》;华东师范大学郑寅达等教授的《世界现代史》改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起源》;南京大学莫砺锋教授等的《中国古代文学经典》改为《诗意人生五典型》等等,都是将原本体现知识专业性、系统性的名称改成更具有文学性、趣味性,更贴近生活,从而可以从一开始就吸引学习者眼球,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4)内容呈现形式不同。在内容呈现形式上,国家精品课程以网站形式,将教师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视频等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抛开了网站体系,课程形式统一采用单一视频形式,内容表现以主题式讲课为主。视频公开课讲究视频质量,亦不同于国家精品课程中以记录课堂实录形式的全程课程录像。在2011年精品视频公开课启动文件中有明确的视频公开课拍摄制作技术标准,包括视频公开课的音视频录制、数据采集和网络传输等基本技术规范。强调申报样片的影像、声音、环境、构图、PPT插入等等环节,从而获得一个高质量的视频课程。

(5)课程建设经费支持方式不同。在国家精品课程项目中。教育部高教司采取1:1经费配套支持政策,用于该门精品课程的具体建设,注重实体课程的建设和激励,对于映射的网络课程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保证其高质量的知识体系的建设和后续的更新工作。精品视频公开课相对于精品课程的建设,形式和内容都比较单一,同一门课建设周期不长,因此,其更易建易评。目前,教育部采取先建、再评、最后根据网络点击率酌情支持的方式,以评促建,来保证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质量。我们从爱课程网看到,网站首页有一个课程人气榜,将每周、每月、总人气的前10名进行展示,同时,辅以课程评论模块,以保障热门课程的含金量。这些将是考量视频公开课后期经费投入的重要因素。

五、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思路

国际名校视频公开课的发展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因此,视频公开课并不是新兴产物,其发展必然已形成其内在的规律,中国推行精品视频公开课必然需要在遵循其必然的内在规律的前提下,进行创新,推进中国文化的传播。同时应考虑如何保持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而不至于成为昙花一现。基于此,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准确把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受众定位,避免受众定位过于宽泛化

OCWC在2011年11月针对开放课程支持者的社会角色、年龄、学习目的作过一个调查统计,样本是70个国家501位OCWC支持者。在反馈者中,42%是高中及大学学生,21%是自学者,21%是白领。这三类人群占反馈者总数的84%,是关注OCW的主要人群。从年龄结构统计显示,68%反馈者集中在19~39岁之间。从学习OCW的目的来看,帮助自身学习的占46%,增加新的专业知识与技巧的占50%,个人爱好的占59%(多项选择题)。非功利性学习成为OCW受众的主要目标。

华中师范大学在2012年2月对国内新兴的“淘课”一族群体特征作了一个调查研究。调查发现,视频公开课的受众群体大部分是大学生(含硕士、博士)和白领,并且绝大多数的学习者处于21~30岁这一年龄阶段,其比例高达96.15%。而在参与学习视频公开课的受众中,63%的人出于个人爱好,出于升职压力和学习压力的比例明显偏少仅占12%和18%。

从以上两个调查显示,公开课程资源的学习群体是极具有活力的年轻群体,其中在OCW调查中19~39岁是主力群体,占68%;在华中师范大学调查中,96.15%的受众集中在21~30的年龄段。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对新鲜事物都有敏锐的嗅觉,最易接受新的事物,这个年龄段又是思维能力、思辨能力最强的时期,批判性思维也更突显,同时,由于其非功利性学习的特点,这个群体的学习倾向性非常强,实用性、启发性、趣味性强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受到偏爱。

因此,在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之前,准确把握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受众定位,避免受众定位过于宽泛,要紧紧抓住主体受众的年轻、活跃的思维、拥有专业知识同时又出于兴趣爱好的特点,让建设的精品课程能散发出年轻的生命力。这并不是官方给一个建设定位,或是让课程内容趋向于生活性就能做到的。

2.重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加强教学互动,注重思辨性教学,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当公开课抛开公开课程资源中的电子教案、参考资料、测试、在线讨论等一系列教学支架,开始用视频载体独步起舞的时候,教学内容的设计成为一门公开课成败的关键。有人对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24节《公正》公开课视频进行数据统计,在这24节公开课中,教师控制行为平均占85%,学生控制行为平均占15%。平均每节课教师表扬或鼓励4秒,占视频时间比例0.3%、接受或使用学生的主张29秒占1.8%、提问85秒,占5.3%、讲解1203秒,占76.2%、交互(教师和学生在同时说话)23秒,占1.4%:学生被动发言(如回答教师提问)192秒,占12.2%、学生主动发言34秒,占2.2%、沉默或混乱9秒,占0.6%。

整个课程采取教师控制为主、学生参与为辅、师生积极互动的传统教学模式。数据的统计虽然说明教师讲解所占的时间较多,但从视频上我们可以看到并不是所有时间都在讲授课程。更多时间是在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时,巧妙地引导调动学生的思维,再通过师生间思辨性的讨论,引出新的具有丰富内涵的讲授内容,这样的一个苏格拉底“产婆式”教学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活跃,交流融洽,学生通过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回答教师的问题,甚至通过与教师的争论来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

“开放而思辨的教学方式”既是国外名校公开课风靡中国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精品视频公开课与国外公开课之间的巨大差距之所在。我们通过观看爱课程网周人气榜首的《茶文化与茶健康》,可见其差距之一斑。在视频2327秒时间内,前1940秒,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教师的滔滔不绝,与学生的鸦雀无声形成鲜明的对比。教师无法提出问题,学生也无法进行思辨性的思考。教师是教师、学生是学生、知识依然还是知识,三者缺乏必要性的联系。即使预留了387秒的学生提问环节,仍然只是另一种变向式的灌输,没有思辨,没有学生的思维火花,看不到知识的内化过程。整个课堂缺乏思维的火花碰撞,缺乏教学应有的生气和灵动性。相对于生机盎然的国外公开课,刻板沉寂的精品视频公开课无疑存在着致命的弱点。

因此,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建设,应重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加强教学互动,注重思辨性教学,避免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再现。学习的本质不在于记住哪些知识,而在于它触发了学习者的思考。如何促发学习者的思考,却需要传授者机巧算尽,布满暗地铺陈和峰回路转。传授者要做的不是让学习者去接受他的观点,而是向他展现某个领域的知识,启迪他去思考,自行判断什么是合理的。

3.发挥教师个性特色,加强课程教学灵动性,避免千人一面的授课场景

耶鲁大学教授谢利·卡根教授的《哲学:死亡》课程,授课场面有着很强的冲击感。面容瘦削的卡根教授总是穿着格子衫、牛仔裤、帆布鞋,盘腿坐在讲桌上,身旁只放置一盏台灯。卡根教授从头到尾侃侃而谈,说起话来动作不停:时而双手飞舞,时而挪动肢体以寻找最舒适的姿势,时而跳下讲桌,时而又一屁股坐回去。这些都是卡根的标签,他将自己融入到知识的情景中,同时也将学生引入到了知识的情景中。谢利·卡根是最个性鲜明的一个,《幸福》、《聆听音乐》、《心理学导论》等课程同样闪现着教师独特的光辉。国内精品视频公开课无论是周人气冠军《茶文化与茶健康》还是总人气冠军《现代礼仪》。教师都处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完全处于被动接受者的地位。没有思辨性的互动教学,学生没有思考的学习,教授只是以灌输的方式讲解教学内容,没有自己的教学特色,传递给受众的只是课程场景、人物、内容的不同,授课方式、过程、师生互动等等核心环节的处理都如出一辙,这一状况使得国内的视频公开课流于枯燥乏味,缺乏教师的人格魅力,也就缺乏了课程的吸引力。

因此,如何发挥教师个性特色,加强课程教学灵动性,避免千人一面的授课场景,是我们精品视频公开课推广普及进程中必须要面对和克服的议题,如若不然,中国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终将成为国际开放教育资源中的沧海一粟,淹没在成千上万的视频课程之中。

4.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同时,不能放弃相应公开课程网站的建设。

来自关于OCW中最有用的工具统计反馈显示,课程视频的确在知识的传播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占20.2%比重,但是并没有形成一枝独秀的状况,作业、大纲、讲稿,分别占11.8%、18%、11%比重,尤其是在线交互,占20.4%比重,甚至超过视频比重0.2%。这些都是知识传播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支架。同时,在MIT网站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公开课的课程网站,最热的《公正》和《哲学:死亡》课程都有相应的网站支持。

在国内,目前的精品视频公开课都以独立制作完成的视频讲座形式面世,之前没有独立的课程,之后也没有相关的资源链接,更像是一些专题讲座,不同于《公正》课这样有着30年开课历史的课程。因此,这些如同空中楼阁的精品视频公开课要防止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需要建立其相应的公开课程网站,与精品视频公开课相互影响,相互支撑,这既是中国开放教育运动发展的思路延续,同时也能避免巨大的人力、财力等资源的浪费。

5.酌情定位媒体拍摄技术,记录课堂真实场景。

在国内,为保证视频质量,媒体拍摄技术作为重中之重看抓。在文件中,有详细的拍摄技术标准,包括场地、灯光、机位、构图、图像质量等等,在样片的评审中又有详细的评审规格。这样的建设模式保证了优秀的视频质量,同时也形成一个导向性错误:过于强调视频的质量,强调视频的拍摄技巧,强调画面的构图,使得各建设学校在课程拍摄的过程中,更注重画面的拍摄效果,弱化了课程纪实过程,强化了课程的外在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公正》课视频中的Sanders剧场宏伟场面,《死亡》里朴实无华的课堂场景,两者都别具一格。尤其是《公正》课,配备有优良的视频拍摄技术团队以及专业的后期制作员,为课程的推广锦上添花。但真正吸引“淘课者”的是课程所散发出来的学术气氛、课堂活跃的师生互动以及教授思辨的教学方式。与之相比的国内人气课程《茶文化与茶健康》及《现代礼仪》,虽然视频质量大大地提升了,但是课堂的气氛、学生的活跃度、教授的教学方式等等,却无法相提并论。巨大的背景幕布前面,是滔滔不绝的教授,是正襟危坐的学生。如何打破这一格局,回归学术的轻松自然、严谨思辨是让精品视频公开课真正得以发挥出其预想效果的关键所在。

因此,媒体的拍摄技术对于公开课的推行,是一个锦上添花的功效。过差的视频质量,录播式的课程视频会让我们走回国家精品课程视频建设的老路。但是过于强调视频质量,却会犯本末倒置的错误。

六、小结

知识的开放与共享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一个自然的历史规律,尤其是媒体技术、传播技术、信息技术等一系列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开放与共享的脚步会越来越快。特别是自2001年来,知识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作为一个教育大国,也在以自己的思维摸索着开放教育之路。从2003年的国家精品课程项目建设到2011年的精品公开课程项目建设,为中国的开放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中国开放教育运动的新的起点,必将为未来中国开放教育的发展奠定新的基石。

篇9

>> 开放教育资源的宏观背景下高校精品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探析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教育资源对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与推动作用 浅析精品课程资源建设的优化策略 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建设 听力精品课程建设及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基于资源共享的电子技术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 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建设问题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精品课程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与管理 谈新课程改革下的精品课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出路 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视频公开课的发展看中国开放教育新阶段 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与设计 精品课程建设工程的研究与探索 数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精品课程建设的内容与对策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的认识与实践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的问题与研究 浅谈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

[4]

[7]http:///news/details.

[8]王佑镁.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8):80-84.

[9]秦丽娟.国家精品课程推广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9(3):50-54.

[10]李开灿,程平,张祖伟.关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0-14.

篇10

关键词: 美国开放课程 精品资源共享课 建设策略 建设做法

一、引言

开放教育资源始于2001年,对全球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过网络获取高质学习资源已成为当前人们学习的主要途径,学习者在任何时间、地点免费使用优秀教育资源已成急需。近年来美国网络共享课程资源风起云涌,以开放共享为宗旨的开放课程将是推动全球教育资源发展与进步的必然趋势,我国网络公开课资源建设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本文分析美国大型公开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和开放课程(OCW,Open Course Ware)的先进理念,结合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相关文件,并以我院建成的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控编程与零件加工》为例,探索一套具有可行性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与做法。

二、美国开放课程的先进建设思路及成功经验

1.美国的开放课程的起源

将教育资源开放共享的观点早在2001年在美国就已出现,其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开放课程(MIT OCW)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大型公开在线课程(MOOC)起步最早,取得巨大成功,并积累丰富的建设思路和成果。

2001年,麻省理工学院启动了“MITOCW”项目,将学院所有课程面向大众免费开放,2005年,开放课程联盟成立,包括麻省理工学院、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协会在内的20个学校和机构展开合作,以传播共享优秀的教育资源为宗旨。目前全球已有200多家机构和学校加入,该联盟将巨大的教育资源译成不同语言。在应用与推广时,需要遵守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也就是在使用时相关素材时需要注明取自何处,并且仅能用于教育和研究之用,不能用于商业目的。

2.MITOCW项目的先进思路

麻省理工学院最早进行开放课程,并影响世界开放课程的发展,其推出的MITOCW项目积累了优秀的经验和思路,特点如下:

(1)信息量大,学习人群广。目前麻省理工学院已将2000余门课程相关资源开放,不仅包括授课动画、视频、音频,还包括各种文本教材资源。学习者遍及全世界,据访问记录,有56%来自美国之外的国家地区,其中学生占45%,教师占9%,其他占42%。

(2)课程检索方便。在MITOCW网站上,可非常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课程,通过课程主题或编号及开设课程的单位等多种搜索方式查找。

(3)学习方式灵活。学习者可通过多种灵活的方式获取资源。不仅可以在线通过网页学习,而且可以用iTunes U客户端访问学习;学习者还可以下载相关素材通过其他设备随时随地地学习;除了自学外,也可通过网站和其他学习者交流。

(4)为在职教师服务。项目提供的各种教学资源,可极大地方便教师备课,教师可将其充实到教学中,同时也可将该项目推广给更多的学习者,MITOCW也提供给广大教师合适的教学软件工具。

三、原国家精品课程的成功与不足

教育部启动的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经十年不断建设,形成国家、省、校三级资源体系,众多学校制作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使学习者可得到非常多的各类网络资源,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免费共享教学资源的热潮,奠定我国开放课程的坚实基础,给学习者尤其是广大教师提供诸多资源,众多精品课程都详尽展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精品课程网站都由各学校自行建立,普遍网站技术落后、资源共享性差、资源交互性差,且各个学校的精品课网站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评审为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为成功申报而迎合评审指标,主要以展示课程建设团队的实力与成果,忽略最核心的资源建设,并且申报成功后便不再更新与使用,资源针对性差、网站利用率不高是通病。国家并未给精品课资源建设给出统一标准和规范,造成精品课程网站资源五花八门,甚至仅仅是一堆word类型的文档的罗列。对于视频类资源,多数是课程授课的课堂实录,时间长,针对性差。

通过现实情况分析还可发现,美国先进开放课程理念为:主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构建开放资源,我国的精品课程基本上做成面向教师展示教学理念的平台,面向学习者的有效资源非常少。

四、美国开放课程观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与做法

针对原精品课的弊端,2012年国家开始持续大力开展将原精品课程升级转型精品资源共享课,同时新建一大批新精品资源共享课,不是对精品课程的全盘否定,而是对它的完善与改良。笔者所在学院响应国家号召,在2012年大力建设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数控编程与零件加工》课程,并于2013年在爱课程网全面开放。

1.主要建设策略

新一轮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过程中,要处理好其与原精品课程建设之间的继承关系,做好衔接,充分利用原精品的建设成果,避免资源浪费;根据时展需要在原精品课程基础上进行转型升级与创新。尤其要充分领会并渗透目前广受欢迎的美国MOOC建设理念,应力求多建设一些利于实现学习者和课程(或主讲教师)间互动的有益素材元素。

2.资源类型的选取

在原精品课程的基础上着力增加完整教学过程最急需的部分,包括关键性视频、动画、考核内容、文本、教案、作业等,最主要的是为学习者服务的视频、动画和文本。各类素材不仅要实现系统化,更要实现资源的“碎片化”,将各资源设置关键词,有利于学习者搜索。

3.教学视频制作经验

(1)时长。教学视频应小巧精炼,不是课堂教学实录,而是经过精心编排提炼的微视频,可借鉴目前广为流行的微课视频,笔者认为时长应根据不同门类及特点的课程进行灵活确定,但不宜超过半小时。

(2)视频编辑。如课程团队教师中有擅长视频编辑的人员,建议视频拍摄与编辑自行完成,对于工科类等较为专业的课程,不建议委托专业公司完成,因为专业公司往往无法与课程要求达到完美融合,比如对于数控现场加工中的取景侧重点不能良好捕捉等。

(3)字幕。对于操作演示类视频,强烈建议添加关键提示性字幕,在不同阶段要加入关键字幕帧。

(4)视频格式。应将拍摄编辑的视频转为规定格式文件,转换中要注意码流大小。

五、结语

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要一直让一种一切为了学习者便利搜索便利学习的理念贯穿始终,尽可能地建设更多系统性但“碎片化”的资源,让学习者不论何时何地用何种设备登录网站学习,都非常方便且“开网有益”。

参考文献:

[1]MIT.MIT OCW help[EB/OL].[2008-09-10].

[2]王海梅.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

篇11

关键词: 网络环境 信息技术思想品德 作业资源 有效开发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预示着“互联网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的思想品德课程该如何开展,我们又该如何利用这些先进的技术,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为了让教育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提出:教育要跟上科学、社会的发展步伐,就必须加快教育的现代信息化。这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使得交互式、个性化、信息化学习成为了可能。因此,本文着眼于网络环境下的思想品德课程,来探讨如何才能有效开发课程作业资源。

1.信息技术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因素的影响

1.1引燃学生的“兴奋点”

根据实际经验可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助推剂”。这正如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所言:“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他看来,“学生的思维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这里的“兴趣”包括:对于书本知识的兴趣、对于所学内容的兴趣、对于认知世界的兴趣、对于未知世界探索的兴趣、对于未来不可预期的兴趣等。因此,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该不断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鼓励争论,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相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而言,信息技术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提供了便利,能够让学生在“声音、图像、动画”的三维空间中,激起学习、探索的欲望。

1.2促进教师的“正作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之一,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启发者”。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师发挥主体作用提供了形式上的可能性。为了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思考、降低学生的“思维惰性”,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引导”的角色,去引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如何提出疑问,如何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以网络为平台,来进行“互动式”的学习,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技术对于教师“正作用”的发挥,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并且二者之间的“发力”是双向的:网络技术因教师的介入,其作用被“显性化”;教师因网络技术的应用,其作用被“放大化”。

1.3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网络技术的引入,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一种“量与质”的变化。从“量”上来说,网络技术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方式,增加了知识的资源。例如“视频教学”、“网络平台”、“QQ交流”、“资料查询”、“视频讲坛”、“交互学习”等;从“质”上来看,网络技术开阔了我们的眼界,加深了我们对知识的认知程度。例如了解当日新闻、国情动态、世界风云、文化潮流、科学研究等。相对于网络资源的“海量存储”、“瞬时更新”,传统教学的“一本书、本张嘴、一支笔”显然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网络的技术优势,使我们的教学手段日益丰富、日趋合理。

2.网络环境下思想品德课程作业资源有效开发的策略

思想品德是一门关于“道德健康发展”的课程,综合了经济、政治、道德、风俗、习惯等内容。因此,其课程作业的设计也应具有开放性、时效性、大众性等特点。

2.1作业资源开发的“开放性”

“作业”作为课堂的辅助教学,其“开放性”表现得较为明显。再加上网络中的资源是“海量”的,网上信息每日以几何倍数增加,为这种“开放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可以以所学内容为“索引”,然后让学生在网络上自拟、自选“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介绍、论述。比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申请e-mail,然后通过电子邮箱将所要完成的题目发给学生。题目可以是“网络交往有什么好处”、“你从中知道了什么”、“你对网友见面被骗一事怎么看”,也可以由学生根据兴趣自拟研讨题目。

2.2作业资源开发的“时效性”

现代社会,信息瞬时更新,世界一天一个样。因此,我们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该重视信息的更新,尽可能地让学生用最近的信息、最新的理念来完成作业。网络上的门户网站、新闻频道能给我们提供最新的信息,尤其是其强大的“搜索功能”,为学生的信息搜集提供了诸多便利。例如,我们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八课“竞争合作求双赢”一课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了解近期世界上各个国家之间发生的大事,包括外交、文化、经济、军事等,然后以“模拟联合国”为活动载体,让学生扮演各自熟悉、感兴趣的国家,利用网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国家介绍、外交政策、诉求等方面的“辩论”。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使用较为规范的外交辞令,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随机应变、口头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时见,王冲.论网络学习资源的意义、功能与类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篇12

2003年至今,广东高校总共建设了736门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和大量校级精品课程,这些精品课程的建设者以高校教师为主,课程资源的使用者主要是高校师生。通过对广东部分高校师生的调查研究发现,用户难于在精品课程资源网中获取到便于教与学的有用资源,目前精品课程的建设应用方式不利于课程资源的后续建设和高效应用。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和数字化学习的深入,开放教育资源的质和量显得尤其重要。为确保十二五期间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有效建设与应用,以及促进课程资源的再生与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了校际协作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及相关的共建共享机制。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458x(2012)08—0088—07

一、引言

广东从2003年开始投入大量经费开展高校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至今共建有736门省级精品课程和大量校级精品课程。高校精品课程建设者以教师为主,而精品课程的直接受益者应该是学生和教师,抛开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群体和使用群体来研究精品课程的建设,无疑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精品课程的建设步入某些误区。目前广东多达1000门以上的省校级精品课程资源,有多少派上了用场,又有多少用户从中受益,其在高校教学改革中发挥了哪些作用,对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何促进,如何才能使这些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建设的精品课程资源被师生有效应用,如何从课程资源用户的角度去考虑精品课程的建设,这都是资源管理和建设应用人员当前应该重点审视的问题。(黄德群,2011)

本研究首先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调查研究广东部分高校师生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需求,了解高校教师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迫切需要得到哪些方面的支持服务,以及了解这些已建精品课程资源是否对学习者的学习有很大帮助,学习者需要什么样的学习资源,希望精品课程提供哪些服务等,从一个侧面去分析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以研究能方便师生有效地建设和应用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机制和模式,并结合未来教育发展趋势,从师生的角度研究将来精品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重点研究十二五期间广东高校应当建什么样的精品课程、怎么建;精品课程资源网应当共享什么、以什么方式共享,从而提出适合广东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模式,以确保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能更好地为学校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服务。

二、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

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本研究的问卷调查对象是广东韶关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师生,韶关学院的问卷调查是以当场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进行,其他高校是以网络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访谈对象以韶关学院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师生为主,调查和访谈时间从2010年12月开始,2011年5月结束,发放教师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份;发放学生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17份。

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应用现状调查研究主要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是课程建设者的资源建设情况,包括资源建设的方式、更新维护、激励措施、技术支持等;二是师生对课程资源的应用情况,如课程资源的应用态度、应用目的、资源的获取途径、应用方式、应用于教与学的效果和课程资源的共享需求等。

(一)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现状

1. 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方式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广东高校精品课程的建设方式主要有两大类,一是教师自行设计与开发(占33%),另外一种方式是由教师提供教学材料,然后请专业技术人员负责开发课程资源(占35%)。也有部分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混合进行课程资源的建设,如自己设计,与精品课程团队中的教师一起开发,或者是学校信息技术与网络中心的教师协助开发等。

在调查“理想的课程资源建设方式”时发现,48%的教师建议不同学校的同行合作设计与开发课程资源,然后进行资源共享;36%的教师主张自己设计,课程团队成员一起开发;只有少部分教师希望自己设计,请专门的技术机构开发,说明大家愿意共同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以避免类似课程的重复建设。

2. 精品课程资源建设过程中各环节的难易度

精品课程建设环节主要有整体规划、教学内容设计、资源素材整理、网站建设、资源制作、资源更新等。在课程网站建设中,53%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素材的收集最费力,11%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制作、和更新维护比较困难。教师在精品课程资源建设中花费精力和时间最多的环节依次是资源素材整理、教学内容设计、整体规划、资源制作、网站建设、资源更新,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精品课程资源的建设单靠几个专业教师是不行的,需要同行一起合作。

3. 精品课程建设者对资源的共享态度

调查发现,55%的教师愿意共享自己的原创作品或重新编辑过的资源,共享的资源以教案和课件为主,占65%,其他参考资料占54%;36%的教师愿意共享教学录像和习题。但实际上只有49%的教师偶尔在精品课程平台上传资源,44%的教师基本不上传。73%的资源建设者希望使用资源的人能提供使用反馈,对资源进行评价,以完善课程资源,而目前的精品课程资源不提供这方面的信息,这也是影响课程资源共享的一个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精品课程作者主要关注与教相关的资源,不太关注与学生的学相关的资源,这说明教师不太重视学生学习过程中对精品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篇13

中图分类号:TN911-34;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18-0077-02

Development Scheme of Management Platform for High-quality Courses

WANG Zhen-hui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Fan-yi University, Xi’an 710105,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 of reporting, evaluation, demonst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the design scheme of the high-quality course management platform is analyzed, researched and improved. JSP technology is adopted to build B/S three-tier structure and develop a high-quality course management website in combination with MVC pattern. The management platform has three types of users: teachers, students and teaching managers.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urse website,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is expanded and the platform only for demonstration is improved into a secondary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sharing platform. The cross-platform feature provides a larger range of teaching resource sharing. The universal-oriented design idea makes it a resource sharing integration platform of network teaching and resource management.Keywords: high-quality course; management platform; Web-based instruction; MVC

0 引 言

精品课程是国家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 精品课程网站是精品课程建设和评价的窗口。自从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以来,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逐年增多,精品课程网站建设如火如荼,有效推动了高校网络环境教学模式的形成和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1]。目前已开发的精品课程多是以课程为单位,每门课程一个网站,缺乏通用性、移植和扩展功能较差,无法形成系统的专业设计,不能突出本专业的特点,开发平台、技术、工具不统一,造成重复建设,费时费力。此外大部分精品课程教师缺乏网站开发知识和网络课件制作经验。即便他们有精品课程建设的热情,也无能为力,有的不得不花钱去聘请网站开发人员代为开发课程网站和网络课件,迫使自己无法在线随时对网站内容进行修改、更新,同时网站开发人员又不了解课程教学过程、课程特点和业务需求,所以很难在短时间内开发出表达清晰、主题鲜明、结构完整、简单明了,能吸引学习者注意力的成功作品。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是集精品课程申报、审批、展示与快速开发的统一平台。教学部门使用该管理平台能对精品课程进行统一管理,教师使用该平台开发出基于网络教学模式,既适应本专业教学要求,又富于特色的精品课程网站。精品课程建设的瓶颈[2]使得构建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也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1 设计思想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设要以人为本,要充分考虑到各类用户的需求。由于精品课程平台的主要用户是教师、教学管理人员以及学生,例如:教师利用平台开发、申报精品课程;教学管理人员利用平台评审精品课程,并对系统进行日常维护;学生使用该网站进行某门课程的学习和资源下载,所以根据用户需求,设计系统的功能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图1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功能结构图

该系统约定教学管理人员中包括默认的系统管理者都可以对用户和课程进行维护,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口令。如果用户未注册,则只能以游客身份访问,该平台只提供已有的精品课程信息和评审结果。

2 系统结构

在构建以B/S为基础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为结构模型时要考虑到系统的先进性和技术的成熟性,同时根据使用者的角色与任务区分功能点[3]。采用目前为主流的B/S软件体系时,为了实现系统跨平台应用,使得系统能够在不同的服务器操作系统中运行,应用基于JSP技术的动态网站构建技术,将整个管理平台分为逻辑┤层,如图2 所示。

图2 B/S三层系统结构图

第一层为表示层。它是用户与系统的接口,用于为不同权限的用户提供不同的页面,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提交及结果信息的显示。

第二层为业务层。该层处于表示层与数据层之间,是系统的核心部分,用于接收和获取用户请求,并根据业务逻辑从数据层获取相应的数据对请求进行处理,之后将汇总后的结果发送到表示层。

第三层为数据层。该层负责管理数据及响应不同的数据请求。主要包括:

(1) 用户信息库。用于存储用户信息,如:用户身份、口令及权限。

(2) 课程模板库。为方便用户构建精品课程网站的框架结构,系统的平台模板库为用户提供不同风格的网页设计模板供用户选择,以搭建出富有专业特色的框架结构。

(3) 教学资源库。该库放置的是教学内容及相关资源,如课程介绍、师资队伍、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视频、课件、网上练习等。

(4) 课程库。课程库保存各门课程的基本信息、申报数据及评审结果。

(5) 新闻库。新闻库用于保存网站辅助信息,如网站的新闻及用户的反馈等。

3 技术路线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技术路线主要关注两个部分:┮皇仟网站开发技术;二是数据存储技术。为了使该平台具有良好的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在技术方案中采用了平台无关性强的开发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

3.1 网站开发技术

为了实现跨平台的体系结构,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基于Java技术,使用经典MVC模式,用Servlet负责业务逻辑处理;用JavaBean负责操作数据库和存储用户请求;用JSP页面格式化并显示给用户。三个部分各司其职、配合紧密,可以有效提高软件的复用性和易维护性。图3为系统开发技术图示。

图3 系统开发技术层次图

3.2 后台数据库技术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除了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还有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对于前者主要要求功能完善,界面友好,易使用;对于后者则要求能够保证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和安全性。经过分析,利用Oracle数据库来存储和管理平台数据。

Oracle是大型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支持多种不同的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并提供广泛的国际语言支持。Oracle不仅可以实现事务型系统快速存取数据的要求,也可以满足数据挖掘对大量数据查询、统计的要求,所以能够满足精品课程管理平台对数据存储和日常管理的需求。

4 结 语

精品课程管理平台的建立,可以减少教师进行精品课程构建工作量和技术“瓶颈”,使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从沉重的技术工作中解脱出来,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品课程内容的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使精品课程的建设真正为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良好基础。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MVC模式和B/S三层结构构建精品课程管理平台,该技术具有良好的跨平台特性和通用性,能够实现精品课程申报、审批、展示的管理。由于是通用管理平台对专业、课程的差异性考虑过少,同时精品课程管理平台有多类用户使用,其安全性也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李学农,陈庆.精品课程网站设计策略及创建思路[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5):389-391.

[2]赵从英,秦毅,姜达维,等.构建基于 的精品课程平台[C]//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北京: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2007:46-48.

[3]邱寄帆,王海春.基于Internet的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构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2005,21(3):24-27.

[4]陕晋军.基于的精品课程网站安全防护探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9(6):47-48.

[5]刘金,王大庆,贾继山.开发精品课程网站管理系统,为一线教师搭建课程建设平台[J].中国校外教育,2009(6):165.

[6]朱丽莉,刘跟萍.精品课程网络通用平台的设计与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10):212,214.

[7]马凤霞,张展.精品课程网络管理与开发平台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7(20):26-28.

篇14

Abstract: Guided by the evaluating indicator of the National Excellent Course, we have developed and designed a website construction system for the excellent course of our college. The system is based on the .NET Framework and B/S architecture, supported by the Access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As an open platform, the style, form and function of the website can be customized freely and it is applicable to any excellent course website construction. The system has been put into practice in Shijiazhuang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 Technical College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关键词: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设计

Key words: fine curriculum;website construction;system design

中图分类号:TP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21-0211-02

0 引言

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工程启动以来,在全国掀起了建设精品课程的热潮。据统计,2003~2010年教育部共评选出国家级精品课程3862门,共有746所高校的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由于精品课程的国家级、省级、校级的三层架构设计,精品课程建设被全国高校和广大教师高度重视,绝大部分高校启动了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国家级精品课程评审的同时,形成了数万门的省级、校级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系统的课程建设,是优质课程资源,因此需要课程网站支撑,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目的。按照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2010)要求,精品课程网站应提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等内容。

1 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设计

1.1 设计思想 精品课程网站作为一个精品课程展示平台,应按照国家教育部关于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进行开发设计。同时作为一个完全开放式的平台,其应适用于学院所有精品课程,网站的风格、样式、功能项等可以由教师自定义,可以通过文档方式、视频方式、三分屏方式等展示精品课程,满足精品课程的申报和网络教学的工作。

1.2 精品课程网站 精品课程网站采用的是.NET开发技术,基于.NET Framework 2.0框架,B/S架构。之所以采用.NET开发技术是因为其具有开发周期短、可调试性强、安全性较高、稳定性高、与IE浏览器完美兼容的优点。整个系统基于B/S构架,可以使用户不受地域、时间的限制,只要可以访问互联网,打开浏览器就可以访问、管理精品课程网站,而不用安装客户端。

网站整体页面设计风格采用流行的DIV+CSS模式,此模式的优势:缩减代码,提高页面浏览速度;结构清晰;支持各种浏览器,兼容性好;更好的扩展性。

为了将来进行省级、全国精品课程申报,精品课程网站应根据精品课程评审的主要指标及课程特色进行栏目设计,包括申报书、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队伍、实践条件、教学效果、特色及政策支持、工学结合、网上课堂等内容。网站具有动态更新功能,通过账号可以很便捷地信息、修改资源,而没有采用静态的或通过FTP上传更新资料的建设方式,这确保了该课程的精品课网站具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并能随时体现最新教学、教改内容。

基于该系统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移动通信基础》网站截图见图1、图2,访问网址为:jpk2.sjzpc.省略/dxx/ydtxjc/index_1.aspx?courseid={2D2D3954-4B7E-41f8-8469-9DA3BD27CD9D}。

1.3 精品课程网站后台 精品课程网站后台是由课程平台和课程管理平台组成的一套强大的系统,能针对不同的精品课程进行不同的管理和设置,功能强大,操作简单,对于教师自己的精品课程非常方便。

后台采用的是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工具是Visual Studio 2005。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了Microsoft Jet Database Engine和图形用户界面两项特点,具有操作灵活、转移方便、运行环境简单的优点。

后台管理分为:后台登录、文档管理、作业系统、在线调查、人员管理、系统管理员管理、系统管理七个模块,具体描述见表1。后台只有教师和管理员可以登录。

2 小结

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网上则是实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最佳途径。本文介绍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系统于2011年4月在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实际应用,系统运行期间,教师和学生反映良好。随着精品课程建设的不断深入,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管理也会不断通过网站来实现其网络化和集成化,通用精品课网站建设系统可以使课程教师能把更多精力投入到精品课程的内容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尝试中去,使精品课程建设真正体现教学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梁婷婷,邓广彪.通用的精品课程网站的设计与开发.计算机时代,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