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文凭和学历范文

文凭和学历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7: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文凭和学历,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文凭和学历

篇1

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

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界定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其次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必须弄清什么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关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问题,时下呈现出两种不同主张。第一种主张认为,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是体育学学术成果,即把体育学学术成果当作批评的对象,主要对体育学学术成果进行评判,持这种主张的人为数不少,也具有比较广泛的影响。第二种主张是以整个体育学术活动体系(体育学学术实践主体和体育学学术实践的成果)作为批评的对象,它不但对体育学学术成果展开评判,还对体育学学术观念、品格、环境、思潮、流派以及学术批评自身进行判析。我们比较赞同第二种主张,并倾向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作如下的界定: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包括学术主体、成果、理念、风格、思潮、流派、运动以及学术批评本身,即包括一切体育学学术活动系统。比如李力研“科学研究必须老老实实——因杨杰、周游两作者而说的话”以作者(学术主体)为批评对象,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科进展报告”以中国体育社会学学术成果为评判对象,赵山成“试论茅鹏的学术思想”以茅鹏及其学术思想为对象,黄卓“关于体育科研中的责任与道德问题”以学术责任和学术道德理念为对象,陆一帆“体育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置疑与推敲”以学术方法为对象,张力为“研究报告评价标准的界定与联想”以学术成果报告标准为对象,杨正云、王颖“论日本明治维新以来学校体育思潮的历史变迁”以学校体育思潮为对象,王新、钟明宝“刍论体育批评的含义及其形态”以体育学学术批评自身为对象等等。可见,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对体育学术活动系统中各种具体学术现象,从科学的观点出发,作出思想性、理论性及价值性诸方面的评价。从表面上看,我们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范围如此界定,似乎与体育理论的研究对象基本同等。事实上,它们有较大的区别,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其自身显著的特点。具象性所谓具象性特点,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是各种“具体的体育学术现象”,或者是一项成果,或者是一个或几个学术成果主体,或者是一种学术思潮,或者是一种学术研究方法,或者是一种批评方法,或者是批评的主体等等。体育学学术批评正是对这些具体要素有针对性地予以研究。毫无疑问,体育学学术批评这种具体的局部研究当然也要联系其它部分甚至体育学整体,但是,它是由具体而整体,其研究的中心始终是具体的体育学学术现象,也可以说,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局部微观研究。这是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一个基本特点。集中性所谓集中性,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学术成果”这个基本要素上,也就是说,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以“学术成果”作为体育学学术批评最基本的对象,其它各种体育学学术批评活动,如“体育学学术主体”批评、“体育学学术理念”批评、“体育学学术风格”批评、“体育学学术思潮”批评等,只不过是“学术成果批评”的延伸,或者说是在此基础之上的批评对象的转变。之所以如此立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体育学学术成果”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系统各要素的核心,是体育学学术意识形态最常见、最基本、最直接、最活跃的形体和存在方式。体育学学术领域里的一切学术现象一旦离开了“体育学学术成果”这一具象形体,就无法存在,也就不称其为体育学学术现象了。所以,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第二个特点是极具集中性。现代性所谓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现代性特征,是指体育学学术批评主要是以现实的、最新的多种多样的体育学术现象为主要对象。尽管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偶尔会投射聚焦在过去某个历史时期的一个点上,但这种偶尔的投射聚焦往往也是为了评介该对象的现实意义与价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是对当代现实体育学的研究,属于一种共时性研究。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这种现实性特征,一是来自体育学理论发展的宏观驱动,二是来自体育学学术批评价值的内在要求。因为体育学要发展,体育学学术批评要前进,都需要以新理论、新实践、新成果为研究对象,也只有通过对开创新领域和出现新论断的批评与评价,才能实现真义上的进步。所以说,“现实性”特征直接决定着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意义、价值和生命。由此,可以说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就是体育学术活动中各种具有一定新质的具体的体育学术现象。其中,最新的体育学术成果是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基本对象[3]。学科性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与体育学学科内涵和外延紧密相关,体育学学科内涵和外延的所有成果部分都应该是体育学术批评的对象,如果其内涵与外延超出体育学学科领域,则不应成为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因此,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具有学科性特点。这是体育学学术批评区别于其他批评的最显著特征,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需要指出的是,在研究确立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时候,有两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第一,我们必须客观、公正地面对各种体育学学术批评实践,如果做不到这一点,而是主观主义、片面主义当头,偏于一隅,就可能使体育学术批评有失公允。第二,我们的研究必须是对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的全面整体的研究。如前所述,尽管我们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对象作了简单、静止、孤立的解说。但在体育实践中,这些对象并不是简单的、静止的、孤立的,而是复杂的、运动的、庞大的、有机统一的系统整体,体育学学术批评必须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予以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系统的而不是孤立的研究。只有尽可能的全面真正地占有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研究对象,才可能保障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

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是独立建构体育学学术批评体系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基本问题。搞清这个问题,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在体育学中的合理定位,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自身建设,更有利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科学化发展。首先,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体育学中的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理论。诚如杨黎明所指出:“如果按传统的方法将体育学划分为体育学实践和体育学理论的话,我们认为对体育学学术批评的合理定位应该放在‘它是体育学实践与体育学理论之间得以连接的纽带和桥梁’这样一个认识层面上。因为体育学学术批评源自体育学实践,而体育学实践通过体育学学术批评上升为体育学理论,体育学理论又反过来指导体育学学术批评,并通过批评促进体育学实践的进步。如此周而复始,就构成了体育学的运动发展历程。”[2]体育学学术批评,一方面联结着体育学实践,另一方面联结着体育学理论,是体育学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立性质的中心环节,更是体育学各分支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重要枢纽。正是由于体育学学术批评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一门具有独立性和实践性的“应用理论”,而不像体育学理论属于“基础理论”。其次,体育学学术批评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科研活动。体育学学术批评使用逻辑推理方法、历史方法、数理统计方法、比较方法等科学方法,去进行概念、判断、归纳、演绎、推理,从而对体育学学术批评对象进行证伪、辩驳、争论、分析、综合、评价,从根本上讲,这个过程就是“获得或者接近真实真理”的科学过程。体育学学术批评也因此而就具有了科学的一般属性。从思维的方式上看,体育学学术批评在对体育学术现象进行评价时,与科学研究主要运用抽象思维而基本不用形象思维一样。在进行归纳、比较、分析、综合之后,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深入到体育学术批评对象的本质,揭示错误的理论,总结客观的规律,以更科学的理性认识形成真实的体育理论,这就使体育学学术批评具有了科学的性质。从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上来看,体育学学术批评与科学研究一样,都是一种自觉的理性思考和假设验证活动,它们都以一种冷静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研究对象,都以一种客观公正的标准追求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具有科学的属性,又可以称之为“科学批评”。总体上讲,体育学学术批评的性质具有科学的因素,但不是科学的附庸;是体育学中一门独立的应用性理论。

篇2

(一)中学历史教育首先是基础教育,要创新性地抓住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创新的基础,没有基础的创新犹如没有躯壳的灵魂,充其量不过是顺势应景的刻意做作。对中学历史教学而言,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教育认识论和教学方法论的创新。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者,教师要创设相对开放、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主体对象对于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选择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征的教学方式与方法,适时点拨,适度指导,使学科教学活动成为学生自主感受历史进程、获得心灵感悟和情感愉悦的创新性学习过程。否则,即使教学设计多么精巧,教学手段多么先进,都无法从根本上克服适应性教学程式下教学主体被动从属的消极局面。看似新奇的教学改革,实质上是对传统教学方式技术性的改造和策略性的虚饰,没有任何创新意蕴可言。

(二)历史创新教育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

教学改革中要戒绝那种出于教学策略需要,随意割裂历史联系,歪曲历史事实的做法。历史学的对象是一种历史真实,尽管我们不可能全面地再现历史,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是历史学的全部基础,这也是历史创新教育所应信守的思想原则之一。教学中所选用的史料必须是真实的,而不是虚假的,要引导学生一切从历史真实出发,全面考察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感受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通过分析、比较、归纳、综合等积极的思维活动,认识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脉络,总结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在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基础上,去认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准确地把握时展脉搏,与时俱进,自觉融入社会发展潮流,成为富于人文修养和历史智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

(三)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以创新思维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

中外许多专家学者指出,思维能力高并不等于创新能力一定高,甚至可能很低。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关键取决于综合素质,比思维能力更为重要的包括性格、气质、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个性心理特征在内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创新教育实质上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径,既重视知识基础的巩固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又重视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教育效益的多维度,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获得最基本的知识、能力素质,而且成为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展示、极具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健全个体,为学生的后续性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优化的综合素质平台。基础教育各学科在促成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方面都有重要的地位,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且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历史教育可以通过追古抚今、鉴往知来、启思益智,使学生受到文化知识、学科能力和思想情感等方面的熏陶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综合素质。

(四)在历史学科的创新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是必不可少的

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学生的情感、意志、兴趣、性格等方面不大受教师的关注,学生的任务和责任就是被动地接受结构性的知识,应对各类功利化的考试。但在信息网络时代,学生很容易通过各种迅速便捷的信息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化身与源泉,其主要职责已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为知识的促进者,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多元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创建一个接纳性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进行心灵的沟通,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并能够主动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篇3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基本功能核心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1-0-01

引言

几十年来,人们对于文学的教诲功能以及伦理价值的问题就有各不相同的看法,也起过不少次的争议。有的人认为文学的基本功能就是审美,因此其基本价值就是审美价值,还有些人认为文学的伦理价值就是利用伦理道德对文学进行审视和评定,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伦理道德妨碍了文学作品的自由创作。因此,对文学的价值和功能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文学的基本功能——教诲功能

所谓教诲,指的就是展开积极的、正面的道德教育以及知识学习,在二者的关系中,教诲功能实现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学习知识。所以有的人认为,教诲功能在文学作品的所有功能中最为重要,因为具有教诲功能,文学作品才能体现出其社会实际意义。

之所以说文学的基本功能是教诲功能,这主要是由文学的性质决定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文学伦理学批评的观点就是文学是在伦理的发展中逐渐发展的,持有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认为文学与伦理是相伴产生的,文学的作用就是为社会提供伦理指南[1]。从二者的关系来看,文学与伦理是密切相关的,文学的功能主要通过教诲功能来实现。人们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逐渐形成自己的伦理判断,这些判断的形成与教诲是息息相关的。教诲功能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在文学中,我们对人类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文明成果进行总结,能够发现人类主要是从榜样或者一些道德实践中获得教诲。而文学正是如此:通过对道德事件或者一些榜样人物的描写,描述作者本身的观点而带动人们的情感,这都是文学的教诲功能在发挥作用。教诲功能的实现方式可以有很多种,但是最终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帮助人们成为一个善良、对社会有价值、有道德的人。

纵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可以发现,文字被发明之后人类从被动接受的时代转化到了可以自主选择的时代。人类社会发明文字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经验记录下来,以供后人学习和参考,并逐渐演变为一种不成文的规定。文字被发明出来,原先口耳相传的道德规范就逐渐转变为由文字形式来进行记载,比如寓言、诗歌、小说等等,而构成这些文字的文本,我们就称之为文学[2]。这些文学通常记载人类在生存以及发展的过程中所积累的道德经验或者感悟体会,因此,他们的价值就在于对人类进行教诲。

经过了自然长期的演变和选择,人类社会需要对伦理道德进行选择,以体现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这时候就需要对人类进行说教以及榜样,这就是所谓的教诲。在人类的现实生活中,能够作为人们道德榜样的任务并不是经常出现,因此文学创作者就需要进行虚构,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有关道德榜样的故事进行提炼和总结,并用文学的形式表现出来,以供大家学习或者效仿。比如我们所读的《三国演义》,其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广为流传,还有岳飞赤胆忠心、精忠报国的故事也值得我们赞颂或者弘扬。因此,不论是古代文学还是现代文学,不论是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它们对于我们来说都具有一定的教诲功能。只要有文学存在,其教诲功能就不会消失。

二、文学的核心价值——伦理价值

文学之所以具备一定的价值,主要来源于文学所具有的作用,这句话也就是说,文学通过发挥其作用体现其功能。文学的作用是多样化的,文学的功能也具有多樣化。例如,文学可以对政治、经济和文化进行详实记录,因此文学具有社会价值;文学可以带给人们一种精神上的审美享受,因此文学具有审美价值;文学能够向人们传播实用的生活技巧,因此就赋予了其学习价值;文学还可以作为书籍在商店售卖,因此就赋予其商品价值[3]。尽管文学有各种各样的价值,但是其最核心的价值只有一个,那就是伦理价值。

有的学者认为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价值是审美价值,将审美价值放在其他价值之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我们已经了解到审美和文学本身并不存在联系,所以也就不是文学的基本功能。并且审美价值是就审美主体来说的,而不是文学本身的价值。文学伦理学批评认为文学的基本功能是教诲功能,这就决定了文学的核心价值应该是伦理价值。文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具备多种价值,然而不论其有多少种价值,都应该以伦理价值为前提。

为什么说伦理价值是文学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呢?这是因为伦理价值能够充分展现文学作品的社会本质。尽管文学具有其他种价值,但是这些价值都从不同程度上与伦理价值联系在一起。在文学所具备价值体系中,审美是其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读者能够从李清照的诗歌、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徒生的童话中感受到这些作品的美,陶冶情操。这些都是美的体现,审美价值是其表现形式之一,但并不是其核心价值,因此审美价值不能对伦理价值的地位形成撼动。读者在阅读这些文章时,虽然获得了审美的享受,但是文学作品的最终价值并不仅仅于此,读者需要在品读过程中体味作品的伦理内涵。比如我们在欣赏《麦克白》时,我们不仅仅看到麦克白的伦理失误造成了故事悲剧的性质,,还要将自身的情感逐渐转变为一种道德情感,即从这个人物的身上有所感悟和收获。可见,这种从欣赏到最终的伦理这一转化过程,就足以表明文学审美的形成过程包含在伦理价值的形成过程中,审美仅仅是伦理价值在形成时的一个必经阶段。

文学作品可以用来阅读赏析,并且在赏析的这一过程中,我们还能进一步升华我们的情感,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文学充分地发挥其自身的阅读作用。阅读作品能够净化人的情感,说明文学发挥了其审美作用,升华了人们的情感体验,提高了人们的道德自我约束能力,这是文学的教育功能在社会中的体现,而这一功能最终展现的价值就是伦理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了解到文学的功能其实就是文学作品所具备的特点对读者的生活以及身心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而文学的价值则是由文学的功能承载并实现的。我们对文学功能的研究就是对文学价值的研究。尽管文学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就是教诲功能,而其价值主要是通过功能所体现出来的,所以核心价值自然是伦理价值。

作者:李杨

篇4

关键词:作文;评改;能力;培养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认真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互评作文、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学生作文训练中,积累是基础,写作是关键,评改的环节也不容小视。只要教师做好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用心观察、积累,课堂作文时就会有东西可写,而写的效果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就需要学生在作文“评改”上下功夫。怎样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呢?

一、让学生明白作文评改的重要性

我在教学工作中借助古今中外的一些文学家反复锤炼、修改文章的故事,向学生讲清“玉不琢,不成器”、“文不厌改”、“善作不如善改”的道理。譬如“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大诗人杜甫说过“陶冶性灵存底畅,新诗改罢自长吟”;誉满唐代诗苑的大诗人白居易也有这样的看法――“旧句时时改,无妨说性情”;鲁迅先生就不仅主张作文要多写,还主张多改。他在《我怎样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我做完多后,总要看两遍,自己觉得拗口的,就增删几个字,一定要它读得顺口。”他对散文《藤野先生》的修改,达到160多处等。通过这些具体事例告诉学生:在写作中,绝不能轻视修改这个环节。让学生懂得文章写完后,反复修改,能使文章更加完美,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授之以法

人们常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开始修改作文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如何下手,因此教师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指导学生掌握常用的修改符号

比如,删除号:删去字、词、句。调位号:调整字、词、句次序。增补号:增补字、词、句,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提行号:另起一段。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在需要分段的地方做标志,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等。

(二)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

教师要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让学生明确评改要求,在操作过程中有章可循。

第一步:引导学生对范文进行点评。根据学生基础来定,一般训练五六次即可。

(1)读。即让一个学生到讲台上朗读范文。要求:说普通话、语速适中、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读出语感。这一活动既提高了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

(2)听和记。台上高声读,台下认真听,并且边听边记。这是一种集听话、思维、记录三位一体的综合语文学习,同时又为下面的评改打下基础。为了让初学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更快地做好评议准备,引导学生围绕好词好句、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达效果、改进方法等方面去记录。

(3)点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点评范文的模式为:①总体上讲,我认为这篇文章写得;②是否完成训练任务;③优点有哪些;④建议如果把什么改为什么更好。

第二步:与同学交换自己的作文进行评改。

在评改之前先教学生方法,如:(1)格式是否正确。(2)书写是否规范,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有几个。在错字原文处打圈,并标序号。学生读完别人的作文,错别字个数就出来了。(4)有几处病句。挑出病句画上横线,加标记,如能写出语病在何处,提出修改意见就更好了。(5)标点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号、问号的使用。(6)好词用记号标志。(7)佳句用“波浪线”标志等。

以上几条是写文章最低的要求。学生经过一两篇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再过渡到以下几条要求。

(8)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9)看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是否符合生活实际;材料是否具有典型性。(10)看文章结构。包括四点:段落结构是否完整;层次是否清晰;过渡是否自然;开头和结尾是否照应。(11)看表达方式。(12)看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语言简练就是不重复、唆、简要。流畅是指文章读起来顺口,深刻是指文章的见解精辟,能抓住事情或问题的本质。

当然,修改的范围是很广泛的,每次修改不可能也不必要面面俱到。教师可根据每次作文训练的要求确定修改的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步:评语写作。

评语写作是学生作文评改能力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地作好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作文评语的书写。开始可以先教他们一些写评语的模式,如:

①要点式评语。即让学生围绕一些要点去评价:这段文字的中心是什么,围绕中心写的句子有哪些,语言怎么样,书写怎么样,写人物用了什么方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动词用得是否准确,书写是否工整等。

②具体化评语。要求学生写评语时,参照评改要求的要点多角度去评价。

③经典评语。引导学生向网络学习,向“大家”学习,在借鉴、模仿中逐渐学会写精炼、优美的评语。我在教学中常利用“学生优秀作文”《小小说选刊》、《微型小说选刊》等报纸杂志上的精品文章后的“专家评点”作为范例,激发学生阅读、积累和写作评语的兴趣,使学生明白厚积而薄发的道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作文评改中的经典评语就逐渐涌现出来,点评时就能出口成章。

第四步:老师检查。

为了防止学生流于形式,学生要根据教师的修改意见将作文修改后上交,教师要检查学生的修改效果,及时表扬与批评,作出综合评定。

篇5

语文课堂教学 激励性评价 语言评价 个体内异评价 多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评价激励,不仅能鼓舞学生积极投入学习,而且能培养起学生勇于进取、乐于竞争、奋发向上的精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任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与特色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心潜能。

新课程评价提出了发展性教育评价的基本理念。这一评价理念和评价体系的主要特点是: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达到目标,而不是检查和评比;重视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和个体差异性;倡导评价方法的多元化;注重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一、课堂——注重表现性评价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倾注了个人的情感意志,还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课堂学生的效率与效果,因此,评价必须贯穿于学习过程。教师的那些看似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如在教学《春》时,教师问:你眼中的春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后其他学生加以评价,学生会说:“描写的或想象的很好,如果抓住景物的特点更好了。”“你观察得很仔细,的确是这样,谢谢你!”听了老师的肯定,这名学生做的更直了,听讲也更加认真了。当老师问到“谁能说得更好?”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写游记”,有的说“多角度”“用修辞”“好的,里面可以有人物出现”“三个人一同去踏青”“嗯,很好,很有新意。我想你一定可以写好‘春’字的。”这个学生美滋滋地坐下了。每堂课结束之前,及时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过程,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一个评价。想想这节课自己有什么收获,解决了什么问题,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应该怎么办?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作出自我评价,探讨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学生的思维进入理性认识阶段,事半功倍,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教学之中,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红花、一个的动作,及时的肯定,都可以很好地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独立学习时,学生是否能通过独立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思路;是否找到了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否能够使用准确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我常常将一节作文课交给学生处理,让他们来讲解怎样审题、怎样开头等;再如完成助学试题、单元试卷,我都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的完成,特别是一些自主性很强的仿句造句、内容理解,我着重评价学生的创新性与艺术性,让学生对作品发表看法,取长补短。这一过程使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的魅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应用的能力。

二、作业——注重个体内异评价

初中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指出:“评价要以人为本,要尊重个体差异,要关注困难的学生,允许暂时不能达到目标的学生推迟测评。在《标准》范围内,对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如我常将作业设置成:基础型作业;选做型作业。这样既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课外延伸的空间。为鼓励学困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只要是自己做的,可以做好后再交,而不一定要人人按时交,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常采用个体差异评价。如同样的作业有的同学错一题得90分,而有的同学错三题也能得到90分。这主要以学生自身状况为基准,就他自身的发展情况进行纵向的比较而获得。当然在分数旁还常有这样的批语:“祝贺你,你又有进步了!”“今天的作业做的真漂亮!”“别灰心,老师是你的小帮手!”“嗨,这个错可不是第一次犯了,请尽快改正”“从你作业的认真程度,老师看到了你依然在努力,不轻言放弃,老师为你骄傲!”比起一个冷冰冰的分数,这种评价方法比较充分地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三、成绩——注重多形式的测试与评价

我们应考虑到孩子之间的差异,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能仅凭一张试卷来评价一个学生的成绩,应从多方面恰当的评价。如每节课学生自我评价成绩的平均分和学生的应用能力、针对某一话题展开对话、针对某一事物进行描述、合作表演两三个故事或演讲等综合评价。

例如,某某期末考试卷78分,自我评价平均分为88分,两者平均分为83分,但讲故事、演讲能力强,所以加上附加分10分为93分。这样一来,就提高了该生的积极性和兴趣。

另外,评价中应纳入家长评价,因为家长和教师一样,关注着学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关注着学生的成长。家长的评价既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又是对学校教育效果的直接反映。把家长的评价着重放在学生家庭表现的评价上,如每天是否能主动听、说、读、写,作业是否及时完成等。这样既检查了自己孩子的作业,又给教师反映了该生在家的情况,还能及时给教师提出建议和意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