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范文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篇1

关键词 综合素质 职工教育培训

中图分类号:F532 文献标识码:A

企业是否具备一支综合素质精良的职工队伍,已成为职工个人生存发展,企业兴衰存亡的衡量标准和评价依据。因此,如何正确引导职工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1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中,以资本、劳动力(人本)等为主的生产要素在扩大再生产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在现代资本主义早期,拥有资本的多少成为一个企业(集团)是否兴旺发达的标准之一。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信息科技时代的革命,科学技术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第一生产力,而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的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逐渐成为现代社会扩大再生产的主导力量,即人本企业逐步在取代资本企业。企业发展的内在潜力不再是拥有巨大固定资产的“巨鳄”、“恐龙”,而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的队伍。

(2)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个人成长的必备条件。在如今的时代,知识经济已在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人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得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面临社会、企业、个人的各种各样的竞争,压力伴随竞争而来,由于自我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巨大矛盾,实际能力与社会需求能力的距离和价值取向的偏差,往往会给人的心理带来负面影响,有时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这就要求职工应具有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

2影响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因素

(1)职工教育培训体制存在缺陷是影响职工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因素之一。主要表现在培训体制僵化、观念陈腐、一些不适应时展的思想根深蒂固,教育模式简单缺乏灵活性。由于这些缺陷的存在,不仅使职工素质教育发展因循守旧,表现不出现代企业职工素质教育的多样性和时代特征,还使个体得不到充分发挥。

(2)职工教育培训的管理和方法不足是影响职工综合素质提高的因素之一。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职工教育培训的地位和管理往往落不到实处,形成教育培训与职工任用“两张皮”职工培训教育在企业通常是可有可无,或者是做表面文章多做实际工作的少。不重视职工的教育培训,缺乏长足的发展眼光,成为国有企业的通病。在教学方法上,“因教而教”,盲目培养专业人才,缺乏整体长远意识,不仅造成有限资源的浪费,而且会导致职工思想片面化,没有综合系统化的思考方式。

(3)职工自身学习动力和自觉意识不强是导致职工综合素质不高的内在因素。人作为已知致辞的意识主观承载者,是决定任何事的发展的主要矛盾。在国有企业内,长期存在着“铁饭碗”,“沦资排辈”,缺乏应有竞争机制,使职工队伍中普遍存在着“养尊处优”缺乏居安思危,居危思M的忧患意识。由于主观上的散漫和滞后必然导致缺乏学习动力,缺少自觉意识。

3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主要措施

(1)深化教育培训体制改革,建立高效培训运行机制,使职工教育培训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教育培训体制改革,思想观念转变是关键,配套改革是主导。在转变思想观念中,应该把思想观念从陈腐、落后的传统习惯中解放出来,树立与时代特征吻合的新思想、新观念。教育培训要向开放化、实用化转变,教育培训模式、结构要向多层次、多元化转变。冲破传统教育培训模式困扰。形成知识、能力、运用三者的有机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分企业经营者,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生产技能人员进行多层次岗位培训。

(2)科学地制定教育培训规划,使其具有前瞻性,效益性、创新性。为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企业培训规划、计划主要依据企业发展规划而制定的,培训为企业实现发展方向做好人才保证工作。要着眼于企业长足发展,着眼于人才的接替与储备,超前规划,提前运作,分析和预测企业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趋势,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有计划有目的的储备各类高素质人才。

(3)将职工教育培训与实际运用相统一,是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根本方法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间竞争将愈烈但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企业固然可以通过招聘来改善人才状况,但这从然加大企业的成本,且引进的人才也必然会有“水土不服”期,不能很快发挥作用。因此,企业内部经过“挖掘”,“擦亮”出人才才是企业培养人才根本途径。职工教育培训总需求难以实现,甚至同生产相脱离。从理论上讲,企业的教育培训全员性的,但有限的经费如果像撒胡椒面一样撒到每一个人头,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教育培训工作应注意重点和全员的结合。从实际出发,保证重点单位、项目,人才的培训需求,体现职工教育培训的价值。

(4)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是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的重要措施。坚持“先选拔后培训,选培训后上岗”,有企业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培训、考核、晋升、使用、待遇相联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培训一考核一使用一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来拟制营造崇尚学习,崇尚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

篇2

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国网甘肃培训中心现有专职培训师133人,其中技术技能培训师94人,管理培训师28人,学历教育教师11人。其中,男60人,女73人,平均年龄44.5岁;电工类专业培训师74人,占专职培训师总数的55.6%;非电工类专业培训师59人,占专职培训师总数的44.4%。具有教师职业资格的122人,占专职培训师总数的91.7%,具有培训师资质的3人,占专职培训师总数的2.3%。总体来看,国网甘肃培训中心专职培训师数量较多,且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中高级职称人数占了绝大部分比例,师资力量相对比较雄厚。

2013年3月,按照甘肃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教育资源整合精神,新培训中心在原来电力中专学校、技工学校和原培训中心三家单位基础上重新整合成立。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任务,现有培训师队伍亟需实现学历教育向培训转型、课堂教学向现场实操转型、理论传授向生产实际的转型。

师资队伍转型培训主要做法

开展实践锻炼和现场学习,提升技术技能培训师

技能素质

一是积极推行技术技能培训师现场“定期实践制”及“周期轮训制”,每年选派培训师到一线顶岗实训,开展实践锻炼和现场培训学习。2014年,组织选拔配电运检、变电检修、继电保护、电力营销等10个专业10名优秀技术技能专职培训师到甘肃公司7家基层地市公司,从事为期6个月脱产现场挂岗“实践锻炼”。同时,结合培训中心需要及实践锻炼个人实际,对每位“实践锻炼”人员量身定制了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实践锻炼实行岗位跟班实习、利用在现场开展人员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机会进行工作实践,主要学习本专业现场生产设备运行维护技术,参与现场一线日常运行维护工作。二是先后分批组织变电运行、电力营销、输配电线路等12个专业30多名技术技能培训师深入到750kV兰州东变电站、兰供检修工区、天供、电科院等单位进行短期(7天)现场学习。主要学习GW5、GW17型隔离开关的结构和调试方法,油务化验、色谱分析、SF6气体检测等设备的操作流程、方法及结果分析,并进行了有关测试仪器的现场操作演示。

通过长期的实践锻炼和短期的现场学习,激发广大培训师学习热情,引导广大培训师主动适应,积极投身转型培训,培训师通过学习,积累了现场经验,业务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加强过程管理和结果考核应用,提升实践锻炼的实际效果,促进技术技能培训师实践能力的提升。

依托公司实训室建设和“人才帮扶”专家,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师转岗培训

依托公司实训室建设,发挥兼职培训师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利用公司“优秀专家”在生产实际和管理实践方面的优势,参与到中心培训教学工作,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与实用性。通过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专兼结对、项目共同开发、课题合作研究、设备安装调试等形式,优化培训师知识和能力结构,与技术前沿、先进理念、生产现场保持同步,持续提升培训师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积极推进技术技能培训师转岗培训。

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兼职培训师周期制和项目制的管理和使用,从基层单位抽调10名专业理论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帮扶”专家到培训中心开展为期6个月的技术帮扶,指导参与中心技术技能培训部开展技术技能培训、生产实训楼实训室建设,指导参与实训设备的安装调试、培训应用等工作。主要从实训室建设、实训室管理使用、培训方案制订、实训项目开发、培训课件开发、实训课程授课、培训教材开发等方面发挥技术引领带动作用。每位“人才帮扶”专家每周针对继电保护、电气试验、变电运行、用电检查、直流电源、信息通信运维等6个实训室电气试验、红外、紫外、电费营业抄核收、计量管理、装表接电等12个专业49名培训师开展8学时技术培训和转岗培训,每月共计320学时,半年可达1920学时。通过开展与专职培训师“结对互帮互学”“师带徒”等活动为中心培养技术技能骨干师资,有力地带动了专职培训师技能培训水平的提升。

开展岗位专业培训,提升培训师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

以提升师资专业能力为重点,积极开展培训师岗位专业培训工作。每年选派150多人次参加省公司及上级指令性各类培训班70余期;组织举办管理类、技术类和服务类培训班40多期,参培人员培训达900多人次。积极开展岗位专业培训,提升员工创新能力、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通过“老带新,传帮带”、“一对一帮扶”、跟班观摩学习、“员工交流大讲堂”、工作问答、梳理工作流程与标准等多种方式,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岗位培训,掌握培训班流程等培训管理技能,提升应急、沟通、协调等履职能力,加快推进培训师日常岗位学习交流和工作角色扮演。按照转型培训管理流程,实施“三心”(细心、悉心、贴心)课堂管理,严格流程化、标准化作业,学会大处会掌控、小处能细致,不断改进优化培训方式。在公司处级领导干部培训、中层干部培训、班站长能力提升培训、一般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等实践中、采取案例式、研讨式、情景模拟式、体验式、训练式等培训方式,通过专题研讨、主题演讲、卓越表达、头脑风暴、优秀学员交流讲课等互动性强的授课方式,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良好互动,积极参与,学有所得。通过“以工代培”等专业技术岗位培训,增强为学员培训、服务能力,提升培训师专业素质和综合管理能力。

大力开展岗位练兵,促进培训师全面成长

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围绕“三个结合”(岗位练兵与师资转型相结合,岗位练兵与实训室设备相结合,岗位练兵与提升技术技能培训水平相结合),组织开展内容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建立完善以7个专业、15个班组为单位的94个岗位练兵台,以强化专业技能训练现场培训、专业培训实操训练,通过深入设备厂家、培训机构、生产现场一线培训,学习技术技能培训先进经验,强化现场实际经验。通过外请专家有针对性地开展专业培训,共同开发实训设备功能和培训项目,研讨培训讲义。通过实操训练,进一步加强培训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掌握实训设备功能及操作流程,有针对性地强化技能培训师技能水平,深化实训室实训设备的运用。通过岗位练兵成果展示,既全面检查了培训的成果交流心得,又促进了培训师全面成长。

积极组织高校进修,提升培训师学历教育水平

注重人才的培养,始终坚持科教兴企,人才立企的发展战略。组织15名中青年培训师开展在职学历教育,采取成人高等教育、高等自学考试教育、在职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等方式,在兰州大学、重庆大学、华北电力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高校参加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工程硕士(GCT)和大专、本科等学历教育学习;选派6名从事学历教育非电专业青年教师赴省内高等院校进行技术技能类和管理类相关专业分别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学习;选派5名优秀中青年专业教师分5批次赴国网技术学院分别进行为期3-6个月的进修锻炼。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培训师专业知识和学历层次,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强化服务意识,推进高技能人才培训师转型,增加对企业的归属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开展交流学习,激发培训师视野和思维创新

积极组织调研学习、交流学习等形式的转型培训,加快实现培训能力转型。先后专门组织18人次赴国网技术学院及国网湖北、四川、山西、江苏、陕西等电力公司培训中心进行实训室创建专题调研学习。分两批组织管理培训部管理培训师8人次赴大庆油田、深圳华为公司、联想公司等优秀大型技术密集型企业和公司的培训中心开展二类项目调研和交流学习。同时,在公司实训大楼设备安装期间,邀请设备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对技术技能培训部变电运行、配电线路、继电保护、电力营销等5个专业70多名实训培训师,从设备原理、安装流程、操作演示及设备维护等方面进行现场培训。以工作项目为课题,以现场实际为教案,实施计划推进、定期检查,促使尽快掌握设备操作技能,丰富专业知识,开拓培训师视野、思路,提高综合素质。

深入开展课题开发,提升培训师资研究能力

围绕国网甘肃培训中心核心业务,加强培训研发的规划与计划,积极开展培训项目及课程开发、培训管理创新、培训体系建设、培训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培训教材建设、培训标准建立、培训考核评估等方面的研究力度。2013年组织培训师参与培训软课题和培训项目开发类9项、讲义类5项;课件开发类12项;题库开发类5项;培训软件开发类2项,共计33个项目。经省公司培训开发(二类)项目开发成果验收会评审,《电力企业员工体验式“压力管理与心理调适”培训课题研究》获一等奖,《中层干部培训创新之行动学习模式研究》获二等奖,《公司35kV配电实训室标准化操作流程仿真课件开发》《县供电企业农网营销技能口袋书开发》获三等奖。通过课题及项目研发带动培训师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更新了培训师教育培训理念、手段、方法,促进中心整体培训师资研究实力的提升。

组织开展资格认证,提升培训师专业技术水平

一是加强专业技术资格取证。2013年组织25人参加副高级、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经济师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办理了报名、论文收交、专业考试、资格审查、材料审查及申报、评审一系列工作。其中,8人取得职教系列副高级资格、1人取得电力工程系列副高级资格、3人取得职教系列中级资格、1人通过经济系列中级职称考试、3人通过职教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评审、认定和考试通过率分别为70%、75%、25%。二是加强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取证。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审查报名人员资格,对符合破格申报、直接晋级和转换工种人员职业资格的申报鉴定工作,认真做好统计、资格审查工作,积极组织考前培训,统筹安排考试时间,确保了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顺利运行。近两年,技能鉴定报考工种24个,通过审查报名考试人员96人,有86名员工顺利通过了技能鉴定考试,及格率达到89%。共组织10人参加技师评审,8人获得技师资格;17人参加高级技师评审,其中11人获得高级技师资格。中、高级技师评审通过率分别达80%和64.7%,创历年最好成绩。

目前,正在组织培训师、培训管理80人报名参加一、二级国家企业培训师和高级、中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的培训、论文撰写、职业考核取证备考工作。

开展比武竞赛,提高培训师的岗位履职水平

一是举办“中国梦、电网情、劳动美”培训技能竞赛。为进一步提高培训管理水平和培训师授课技能,打造理念先进的培训管理队伍和技能精湛的培训师队伍,为调动广大培训师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的积极性,推动开展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开展了“中国梦、电网情、劳动美”培训技能竞赛。此次竞赛分培训管理类和培训师两个专业组,共有培训班主任和培训师等18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其中,培训管理技能竞赛以培训班级组织管理为主,包括开班主持、课程主持、培训活动等几个环节;培训师技能比赛以说课为主,包括课程定位、课题设计、内容选取与组织、教学模式设计等几个环节。经过各位选手的不懈努力,18名选手获得奖励名次。二是组织实训室功能展示及深度应用技术培训师岗位比武和培训课件交流比赛。为了进一步激励一线技术技能培训师,以实训室设备为基础,结合现场实际设备和操作技能,深度挖掘和优化实训项目,展示相关实训技能。主要含实训室整体介绍、深入介绍实训室应用现状(实训室管理、项目开发、课件开发、培训方案、设备使用等)、突发事件处理及评委提问等3个比武环节。共有80余人参加初赛,参加决赛选手13人。三是举办“比技术、增安全、强素质”驾驶技能比武活动。技能比武分专业组和员工组进行,主要包括交规知识考试和现场实际操作2个项目。共有85名青工报名参赛,其中12人获得名次。

通过比武竞赛,以“以考促学,以比促练,以赛促培”的方式,充分调动广大培训师进一步提升培训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培训师的岗位履职水平。为引导师资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中心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开展示范性课程分享,促进培训师共同进步

为了适应公司“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培训工作的需求,积极开展培训师“素质提升工程”,全面提升培训师的能力水平,中心大力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全面的转型培训。组织开展专业示范性课程分享,按计划已举办班组层面的示范性课程分享活动4期,部门层面的示范性课程分享活动2期,参与培训师达到150多人次。分享内容主要结合实训室具体情况,介绍了实训室具体设备特别是事故加载系统的运行,操作流程、事故分析、故障排查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分享过程深入浅出,受到各位培训师的一致好评,活动效果反响良好。

开展“冬季大练兵”,实践检验岗位履职能力

在公司生产实训大楼全面投入运行的情况下,依托实训室的先进设备,紧密联系生产现场和主要设备厂家,充分利用年底11月至明年1月培训任务相对较轻的时间,开展为期三个月的技术技能培训师“冬季大练兵”活动。采用集中培训、现场培训、专业培训、实操训练、课题研究、普考与技术比武、活动成果展示等各种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五个一”活动目标,即每位培训师参加一项技术比武,完成一次现场培训或专业培训需求调研,制订一项新的培训方案,开发一个新的培训课件,掌握一个新的培训设备。紧密结合实训室设备,围绕技能水平和综合能力提升,总计开展培训项目59项,104期,培训人次达819人次,总天数达到2466人天,通过“冬季大练兵”活动,进一步加快实训设备熟悉、使用效率,全面促进了培训师转型。

师资转型培训取得的成效

篇3

创建文明城市,是国务院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层面、吸引外来投资而举行的一次全国范围的创建活动。文明城市的创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有力支撑,是招商引资的良好载体,我国政府审时度势,着眼长远,从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作出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决定,是非常正确及时的,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创建文明城市,不在于发几个文件,不在于开几个会,也不在于喊几个口号,而在于社会全方位文明程度的提高。只有全社会动员起来,每个城市的市民群众都自觉地投身到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上至领导干部,下至每一个普通赏党员、群众,都经营着自己那文明的窗口,文明城市才会名副其实。具体到一个部门来说,执法部门要文明执法,热情服务;服务部门要周到细心,热情大方;商家要诚信经营,劳动致富;管理部门要严格管理,服务到位,不设障碍;教育部门要教育学生文明礼貌,诚实做人;每个市民对待外来人员要热情大方有问必答等等,这些看似都是小事,但却能够真实地反映出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因此政府部门应该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大事来抓,不能光喊口号,要做扎扎实实地工作。首先是机关党员干部要起带头作用,倡导文明用语,不说脏话,爱护公物,做文明城市创建的模范。其次是教育部门要切实抓好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让中学生从小接受文明的熏陶;第三是出租车行业要规范,倡导文明服务,守法出租。因为出租车行业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监测线,有关部门应抓好这方面的教育。第四商家要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守法经营,不欺骗,不欺诈。第五是工厂、企业要搞好安全生产,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企业财产安全。第六是做父母的要率先垂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的作用至关重要,当父母在花园折一朵花,孩子就有可能以后折一百朵甚至上千朵,因此作为家长要时时处处给孩子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让文明之花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扎根。

同时,为了促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可以在各行各业开展文明之星、文明单位评比活动,开展文明城市创建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名活动,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介设曝光台,对那些不文明行为在全社会进行谴责和曝光,真正在全社会掀起一场争做文明市民、创建文明城市活动,让全市群众都来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不留死角,那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城市就真正成为了外来投资者的乐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国必将成为全世界的经济强国。

篇4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课堂;现实意义;综合素质

国学经典著作高度浓缩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华,包含了中华民族生存的大思想、大智慧,它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语文承载的是让每一个中国人学习母语的工具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应该强化国学味道,传承祖国文化的精髓。作为语文教师更有责任让国学走入课堂,用民族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

语文课堂必须与国学链接,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播民族文化、发扬民族传统、培养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如何让国学走入语文课堂呢?

一、用国学教材把学生引领起来

笔者在实践中主要使用的教材是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由国学大师南怀谨先生诠释的经典著述《论语别裁》《老子他说》和《孟子旁通》,先熟习儒道两家的文化思想。在实践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南怀谨先生的教诲:“我们对于自己的文化复兴,要做承先启后融贯中西的工作,这是刻不容缓的重大使命。从事文化工作的人,要晓得自己这神圣而艰巨的责任。是谁给的责任?是自己要挑的,挑起继往开来的重任,才能搞思想。如果以现实的环境来看,搞思想的人常是穷苦一生,默默无闻。但每个历史的演变,都受这种潦倒一生的人的思想的影响。在他本人死后,领导了世界人类。以个人的现实生活来讲,搞思想、搞文化的穷苦一生,对他有什么用?可是他精神生命的价值就是如此伟大和长远!”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就应该像宋代大儒张载那样秉承这样的信念:“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二、以国学作为教育的契机,让学生坚持诵读经典

除了阅读南怀瑾先生的著作,我每堂语文课45分钟这样安排:前15分钟两条《论语》、一章《道德经》,一年下来从未间断,利用后30分钟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这样,我以国学作为教育的契机,每天让学生诵读经典,切入心性教育,每天必读,借鉴了禅宗与净土宗的“渐悟”修行方法,把学生与生俱来的知性打开。

三、与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

学习的目的是应用,学习国学经典更应如此,因此,在日常的学校和生活中,教师应当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圣贤教诲。如,班内一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但班里的同学都不喜欢她,甚至讨厌她,她很孤独,经了解我发现这位同学平时比较骄傲,于是我指导她去认真阅读《道德经》的部分内容,过了几天,她来跟我交流说:“《道德经》中有三宝,其中对我最有启发的是‘不敢为天下先’。这里所说的‘不敢为天下先’不是无作为的意思,而是要我们时时刻刻都保持一颗谦卑的心,水能够包容万物是因为它永远处于低处,所以才能海纳百川。就我自身而言,我觉得非常惭愧,因为每次月考取得好成绩时总是沾沾自喜,在这方面受到不少教训。但现在我知道了,从今以后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要效法道的精神,时刻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争取更长足的进步。”从那以后,这位同学开始融入集体当中,周围同学也开始接纳了她。

四、定期在班内举办国学交流会、读书会、征文比赛

定期举办交流会与读书会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交流可以加深对古籍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有助于充实自己,彼此相互勉励,受用无穷。而征文比赛一则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二则在写作的过程中也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文本。

让国学经典教育进入语文课堂,把优秀的经典教给我们的学生,以潜移其气质,默化其思想,养正其品性,训练其技能,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将国学引入语文课堂,传播国学经典,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人本回归,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语文教学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人文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磊.人文素质教育视点.1版.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09.

[2]卢家楣.情感教育心理学.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篇5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

所谓“常态”:从词义上可以理解为平常的,正常的较为固定的状态。常态体育课教学:就是在现有通常的、平常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下,日常较为固定的、常规性的、自然状态下平平常常的体育课教学。它是相对于那些评比课、展示课、公开课、观摩课等平常的、通常状态下的“非常态”体育课而言的。因此它除具有基本的程序化、规范化的特征外,还具有及时性、自主性、原生性、普通性、朴实型的特征。

1 恪守课堂常规,树立“健康第一”,终生体育的思想意识

良好的体育教学常规,既是我国体育文化的积淀,也是体育课堂取得良好教学实效的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多年来恪守课堂教学常规是我们一贯的做法,各环节都有系列特定的要求,如:(1)课前集合站队快、静、齐;出勤人数堂堂清,杜绝迟到旷课,有事提前请假;师生相互鞠躬致意大声问好;教学内容、目标、要求清晰明了;服装符合安全要求;见习生随堂活动。(2)课上听讲认真,举手发问,练习积极大胆,勇于克服困难,看清示范,乐于教师的点拨指导,创意、展示踊跃,安全意识强烈,保护、帮助到位,场地、器材卫生合格,偶发事件处理及时。(3)课后科学放松,评价正确到位,值日积极,器材取放合理,师生鼓掌道别后下课。条目清晰,严格操作,常抓不懈,安全事故减少了,课堂效率提高了,学生素质体能上去了,体育活动促进了智力进步和发展。

2 坚持以技术技能教学为核心,学生兴趣爱好得以满足

体育改革和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完善,体育中考、《国标》测试、阳光体育运动的普及开展,使得体育项目的设置更加趋于全面合理,由原来单一的身体素质测试向混合的、多样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和技术技巧的全面考核发展。而这些全面知识和能力的取得,只靠精心设计花里胡哨的几节公开课、示范课、观摩课是绝对达不到的。

倡导上好常态课,并不是完全排斥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完美的公开课、展示课、观摩课。坚持推行每月上一节公开课,每学期上一节示范课,一学年完成一节观摩课的研讨任务。教师认真选取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运动项目为教学内容,分阶段层次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和教师都明了教学意图,然后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意图确立合理的教学步骤,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从一节课做起,按照一节课技术目标明确――一学期教学目标明确――一学年技术教学目标到位。学生在校打好身体素质的基础,搞好技术技能的储备,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服务于自己,造福于家庭和社会,实现学习体育,终身受益的体育教育新理念。

3 强化“安全第一”思想意识,学生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课

在体育场地、器材不很充足,师资力量不很强大,学生家长对发展学生体质,力争体育与文化学习同步协调发展的体育理念,还不是很理解的情况下,平时体育课的安全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如:课前要检查体育设施场地、器材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对长期病假或先天性疾病学生的调查要准确,对临时伤病及偶发事件的处理是要到位。课的教学和练习顺序要科学合理,运动负荷的安排要符合体育运动的规律,保护、帮助恰当等等,都务必有“先见知名”,不可马虎。

只有牢牢抓住常态课教学这一主阵地,切实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真实地发挥每节课的教育价值和教育功能,才能切实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学生学有所得,有运动的快乐,有成功的体验,学生才会不但喜欢体育更喜欢体育课。

4 加强“备课”和教研,运动负荷适宜,师生素质双提高

常态体育课要求主要教材的练习时间要充足,课的运动负荷要适宜,重视常态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固有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当前基础教育的背景下,学校追求行政指导追求升学率,教师迫于学校的生存,施加于学生的除了作业还是作业,家长只有一个孩子,望子成龙的心情只有看学习成绩,如此教学环境下,要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谈何容易,所以,常态体育课仍然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主要阵地。运动负荷是体育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通过简单询问,观察面部表情、行为举止来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学生从个人监测和身体体验,如:心率脉搏的跳动,头部的感觉,上下肢的协调情况来判断运动是否适(下转第243页)(上接第233页)宜,保证运动负荷服务于运动技术技能,以娴熟的技能强化巩固动作的定势,全面实现课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5 坚持教学评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课标》中提到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知识既要有 “输入”过程,也要有“输出”的过程,对知识、技术、方法的讲解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把“学会”与“会学”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从“不会”到“学会”,再从“学会”到“会学”的行为的转化,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充分挖掘学生自身学习的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和技术过程的练习,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课上评价学生改“很好”,为“你做的真棒”,对展示创意的肯定用“你的想法很独特”等各种鼓励性语言,焕发学生的激情和斗志,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帮助教师完成学习任务配角,学生活动是对教学设计的一种回应。新型民主师生关系的确立,既体现了教育本质,也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几年来,我校体育教学成绩评估由课改前的全市20多名的排位,逐年提升,现在处于全市体育教学评估的第一梯队,保持在前3名的行列。近三年来,阳光体育运动的测试和上报工作年年进步,幅度不断增大,由2年前的不足70%,去年提高到了近90%的合格率,40%优秀率的指标。

总之,要想切实发挥“常态课”的实效,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常态课与非常态课的关系,常态课与非常态课是相对而言的,它们具有各自的作用和价值,常态课完成的是日常的教学任务和目标,非常态课的价值就在于为常态课服务,支持常态课的发展与需求,保证常态课能上的更好,只有两者相互促进,才有可能实现常态课优质化,优质课常态化的远大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场地器材,适时拓展开发课程资源,体育运动重在实践,场地、器材是实践的保证,利用好现有场地器材是根本,有计划地拓展开发体育资源是教科研的重要课题之一。如废旧篮、排球在投掷练习中的运用,篮球、排球场地线在分组和速度练习中的界定作用,降低要求和难度的活动比赛,自备器材在大课间及教学中的使用,要不断加以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体育与健康教师教学用书(7-9年级全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990.

[4]国家教委体育中考实施方案.2008.

[5]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6]阳光体育运动方案.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科学史教育;育人功能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三强有过这样一段话:“科学发展史是一块蕴藏着巨大精神财富的宝地,这块宝地值得我们去开垦,这些精神财富值得我们去发掘。”科学史作为科学学科的一个分支,与科学的其它分支不同,它不是以讲授知识的理论和现状为目的,而是从科学发展的历史角度出发,从纵的方面从科学怎样产生、发展和繁荣起来的过程的系统阐述【1】。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科学史教育,将科学探索者的观测、困惑、沉思、试探、创新的智慧之光展现给学生,能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使学习获得高效、可持续性地发展。

一、引入科学史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育科学精神。

著名科学史家萨顿(GeoreSarton)指出,科学史不应只是对发现的描述,“它的目标就是解释科学精神的发展,解释人类对真理的反映的历史、真理被逐步发现的历史以及人们的思想从黑暗和偏见中逐渐获得解放的历史,而应在科学史中发现那些永恒的内容” 。科学教学的目的不能局限在具体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应当多关注对学生由科学知识、科学意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预见等要素组成的科学素养的提高。由于这些要素,都是在科学认识和发展过程中逐步显现出来的,因而对这些要素的认识也只有建立在对科学及科学发展过程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形成并加深,当然也就与科学史密不可分【2】。

1、科学史的引入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启发科学预见,促进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提高。

对现有科学知识的历史考察,可以把发现的本质放在更真实的背景下,使学生真正懂得它们的本质,并得到超出定律和公式的许多启示。科学精神的精髓是原始性创新精神,科学史上遗留的问题为原始性创新提供了思想资源,可以说,科学史是原始性创新的动力和源泉。科学史表明,每次重大科学理论突破总是带来了方法论的重大发展【3】。科学史不是发现的历史,而是使发现成为可能的方法的历史,因为方法是一切过去、现在、将来的发现的源泉,它比起任何一种可能出现的发现,自然更加重要【4】。奥斯特电生磁现象的发现,法拉第场概念的提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麦克斯韦建立电磁场理论,普朗克提出量子说等等,无不显示出非凡的想象力和独特的科学研究方法。

2、科学史的引入可以促进学生科学态度的养成。

库恩(T.Kuhn)指出,科学是按照原始科学(范式尚未建立)常规科学(范式确立并占统治地位)革命科学(常规科学的范式受到挑战)新的常规科学(新的范式确立并占统治地位)的路线发展的,科学发展是一个范式转化的、动态的过程。通过科学史在科学教学中的渗入,让学生认识到科学范式的转化不只是科学知识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其基本思想、基本观念的变化,让学生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科学学,养成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科学态度,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和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发展个性。

二、引入科学史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人文精神。

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过分强调了学科自身的知识性、体系性、逻辑性和系统性,忽视人的发展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人为地将教书与育人剥离。引入科学史,有利于科学课程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体现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1、科学史教育,为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平台。

把体现科学的人文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目标之一,这是对现代教育本质认识的一次飞跃,也是科学的本质在科学课程中的反映。科学像其它的人类文化一样,实际上植根于特定的文化土壤,是由特定的文化素养和文化传统的人推动的,并依赖特定的历史条件而产生出来。

2、科学史的引入可以渗透人文素养教育。

科学史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文教育起到了桥梁作用,对每个学生的人文素质影响是深远的。科学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科学家们为追求真理而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以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中所表现的人格力量为榜样,确立为科学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的崇高品德,可以极大提升自身内在的人文素养。

三、引入科学史的内容,可以发挥其美育、德育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科学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特别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了让学生无时不在感受科学的趣味性(设置一些有趣的实验或身边的问题)、实用性(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现象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以及科学的内在价值(利用科学方法动手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进行与他人交流、合作)。这样的学习会促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研究性学习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使其主动发展,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科学史的引入可以提升科学课的美育功能。

通过科学课的学习,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理论的美,更要使他们感受到科学中科学精神美与科学方法美。科学蕴涵的美,不仅体现在科学知识本身,同时还体现在科学家探究科学的过程中。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家表现出的人格之美,精神之美,往往要比科学知识本身更具有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

2、科学史的引入可以开发 “隐性课程”,提升科学课的德育功能。

隐性课程有别于显性课程,它能在具体学习之外使学生无意识或有意识地获得经验,将科学史引入科学课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附带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渗透了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3、科学史的引入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间的关系由“竞争”转为“合作”,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沟通和共识,这在科学史中有大量的例证。在科学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典型事例来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虽然历史上的科学已经成为过去,但是,科学的历史中所蕴涵的具有生命的精神传统却将永存,科学史为人类留下的是永恒的赤金。把科学史的内容融入科学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完备知识、活跃思维、增强胆识、锤炼品格、锻炼意志,可以说起到了“一石多鸟”的作用。可见,科学史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是迫切需要的,同时也是切实可行的。

本文为2008年淄博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学教育对青少年素质可持续发展影响研究》(编号:115G0Z031)之阶段成果。

参考文献

[1] 吴国盛.科学思想史指南〔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11)

[2] 李卫东.科学史在科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38)

篇7

一、家庭原因

1.家庭成员不良因素的影响。父母的发展对孩子有影响,家庭中各成员的发展,对未成年的孩子都有影响。家庭各成员的气质、爱好、品德、思想、学业、成就、奋斗目标常常比耳提面命式的教训更容易被接受。

2.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代沟,相互之间的沟通困难。青少年接受新事物快,思想新潮,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存在着许多障碍。父母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职责,疏于管教和关心自己的孩子。

二、学校原因

1.学习遭受挫折后,教师过多的责骂,使其丧失了学习信心。

2.某些爱好、特长受到压抑,使其丧失了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3.学校采取的某些管理手段严重地伤害了后进生的自尊。

三、社会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使不少儿童青少年个人主义思想严重。

2.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影响了部分家长对儿童青少年培养的投入。

3.消费文化的巨大影响,其消极的方面对儿童青少年的危害更大。

针对后进生形成的几点原因,我们在转化后进生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辩证地看待后进生

全面正确地看待后进生是教育工作的起点。后进生由于在思想和学习上表现较差,往往得不到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但他们又渴望得到尊重,这样就产生了要求尊重却得不到尊重的矛盾。这种矛盾使他们内心产生一种很深的痛苦,他们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时就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状态,从而破罐子破摔,而越发走向后进的一面。后进生尽管在思想、学习上落后,但是他们仍有未被人注意的“闪光点”。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他们,认真细致地找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信任他们,不断地帮助他们,并委以重任。只有全面正确地认识后进生,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才可收到良好效果。

二、多给后进生一份真情实爱

成绩不好的学生比成绩好的学生更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尊重、信任、爱护与理解,老师一定要关爱他们,真诚地向他们倾注情感,用真心、善意去打动他们、启发他们、诱导他们,逐步增强他们的信心、勇气,并耐心细致地培养他们,以便他们在学习上早日赶上其他同学。只有尊重和爱护“后进生”,才能引起师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恢复理智和自尊,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从而转变为人们期待的优生。对于“后进生”,老师一定要深入了解,既要了解自身原因,又要了解家庭原因;既要了解生理原因,又了解心理特征,以便对症下药。因此,教育的关键是疏导、迁移,促使他们把旺盛的精力、智力和情感用到学习上。

三、使用赏识教育,重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每个人都渴望自尊。自尊心对于后进生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对外界的刺激更加敏感。同时,成功学告诉我们:自信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力量,是成功的基石。要转化“后进生”,首先要尊重、理解他们,增强其自信心。“后进生”也有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只是需要教师去发现、去捕捉,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使他们体验到尊重、信任和支持的快乐,让他们体会到教师的一番爱心、诚心,从而迸发出奋发向上的决心和力量。

四、帮助制定学习目标,改进学法,促使其提高学习成绩

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往往要优化其学法。对于找不到好的学法的学生,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给他们提供一些好的学习经验与方法。教师要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多矫正、勤表扬”,让他们的成绩逐步提高,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五、扎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形成优良的行为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作为道德素养的最重要的真理在少年时期没有成为习惯,那么,所造成的损失是永远无法弥补的。”可见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成功影响巨大。一般来讲,后进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尚未养成。因此,在转化后进生时,德育教育应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主,把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落实到实处。

六、对后进生的批评要讲究方法

在教育转化工作中要整合资源,使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形成合力。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只有真正为其营造和谐的“精神家园”,才能使他们摘掉后进生的帽子,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篇8

桦甸联社成功举办税法培训班 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5月17日,桦甸联社举办了税法知识培训班。此次培训邀请地方税务局政策法规科负责人亲自授课,培训对象为全辖所有会计人员和机关相关部室的全体人员。内容为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及近期新出台的相关税收政策法规。

一、明确目的,增强税收工作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此次税法培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用什么,学什么,依照“因需施教”原则,把它作为培养会计人员素质,应对财税各项工作挑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抓好每一项涉税业务;切实提高每一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本市经济发展和税收工作做出贡献。

二、学以致用,在提高自身素质上狠下功夫。互动期间,大家把平时遇到的问题汇总提出,税务人员一一讲解,整个过程由被动的说教到主动的探讨,将此次培训氛围推向。同时以《税务事项通知书》的形式做书面约定,做到纳税主动自查自纠。整个培训过程大家积极互动、氛围浓烈,地税授课人员对有关税收政策的解读和诠释准确到位,所有参训人员收获甚大。做到依法缴税,大大提高了全辖会计人员的税收意识,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

转贴于

篇9

我校实验班学生在第一阶段实施运动处方中,使力量素质得到提高,身体素质的整体水平仍然较差,于是又在课堂教学和家庭中实施综合运动处方,旨在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本校三年级(4)班(50人,男25人,女25入)为实验班:三年级(3)班(50人,男25人,女25人)为对照班。从1998年4月。1999年4月进行对照实验,将所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实验过程

3.1 准备阶段

通过SPSS软件分析,针对学生体质状况设计运动处方,课堂运动处方在体育课及体育活动中,以不影响课的任务为前提,用7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炼身。处方见表1。

3.2 实施过程

①小组长组织学生认真完成处方内容,检查学生运动后心率,并登记。

②教师通过评比、表扬等手段激发学生锻炼积极性。

②假期实施运动处方,要求家长督促执行,并填写锻炼情况登记表。

假期运动处方,即指学生在寒、暑假自我炼身的处方,见表2。

表3揭示实验班男生数据多数高于对照班数据,实验班女生数据全部高于对照班女生数据。与对照班各项指标比较,女生各个项目的P值均小于0.01,有非常显著差异;男生只有斜姿引体的P值>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与对照班比较,实验班学生成绩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女生各项成绩的提高幅度更为显著,这是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同一组的男生、女生实施相同的处方,对女生来说,刺激性显著,而男生“吃不饱”,导致男生成绩提高幅度不显著。看来对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实施运动处方,应按男、女性别差异分别对待,这将是我们以后在工作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表1   小学生健身运动处方

发展

练习数量

强度

素质

具体实施内容

(次数、组数)

时间、间歇、心率

微调

灵敏

贴膏布

2’

双日

柔韧

正踢腿

20M ×3

2’15”

单日

速度

快速小步跑

30 ×3

1’10”

单日

协调

跳人马

2’5”

双日

耐力

“开火车”游戏

30m ×10

3’

双日

立卧撑

10 ×3

力量

2’15”

单日

背人跑

10m ×3

2’15”

表2 寒假小学生健身运动处方

序号

具体实施内容

练习数量

所需时间

间歇

1

准备活动

5’

2

原地小跑步

30×4

1’30”

10”

3

原地快速高抬腿

30×3

1’30”

10”

4

跑楼梯

3层×4

2’30”

15”

20×1

5

仰卧起坐

30×1

2’30”

10”

40×1

转贴于

4 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后学生的变化情况表3。

表3 实验后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数据比较表

项目

数据

组别

50m跑

立定跳远

立前居

50m8往返跑

斜身引体(男)

仰卧起坐(女)

n

X ±S

X ±S

X ±S

X ±S

X ±S

实验班男生

25

±0.63

157.48±14.44

5.74±2.58

112.68±8.14

31.32±10.58

对照班男生

24

9.88±0.76

161.68±11.79

4.32±4.8

115.4±9.95

21.28±8.50

t

0.65

1.12

1.30

1.05

3.20

p

>0.05

>0.05

>0.05

>0.05

>0.01

实验班女生

25

9.89±0.33

159.52±11.26

9.80±3.56

114.04±5.13

46.68±3.61

对照班女生

25

10.73±1.02

142.96±11.62

4.04±2.71

±7.89

32.8±9.28

t

3.90

5.11

6.43

6.63

8.32

p

表4 实验班测试指标与1995年全国同龄学生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对照表

项目

数据

组别

50m跑

立定跳远

立前居

50m8往返跑

斜身引体(男)

仰卧起坐(女)

n

X ±S

X ±S

X ±S

X ±S

X ±S

全国同龄男生

9.75±0.84

148.43±16.53

4.7±4.97

116.26±11.33

0.43±17.79

实验班男生

25

9.75±0.63

157.46±14.43

5.74±2.56

112.68±6.14

31.32±10.56

t

1.15

2.43

1.04

1.56

0.26

p

>0.05

>0.05

>0.05

>0.05

>0.05

全国同龄女生

8763

±

±

±

±

±

实验班女生

25

±

±

±

±

±

t

2.85

6.53

3.37

3.00

7.13

p

从表4可看出,实验班男、女身体素质测试数据平均超过全国指标,男生各项数据由实验前低于全国指标到实验后超过全国指标,女生各项数据由实验前略高于全国指标到实验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5 结论与体会

5.1 实施综合运动处方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效果显著通过不到一年时间的综合运动处方实验,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同时也带动了学生的心肺功能的提高和身体形态的增长,在综合运动处方的设制中。我们项素质的全面实施和合理搭配,并严格控制各项信息处理的量化安排:对于处方要严格落实并持之以恒。

课堂运动处方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成为学生体质提高的有效手段。

5.2 实施运动处方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才会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

运动处方的制定,必须符合学生的兴趣、身心特征,并能经常更新,运动处方的实施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5.3 实施家庭运动处方促进了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对学校体育工作起着推动作用。

在寒暑假及放学后实施家庭运动处方,能够解决学生体质中的个性问题,也是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与补充。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和家长的监督,逐渐培养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95全国学生体质与使康调查报告

篇10

关键词:职校文化;校园建设;综合素质

在2012年度,我校重点开展“三个建设”“三个规范”“七项活动”等新举措,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对学生的成长乃至学校建设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抓好“三个建设”

1.要将新理念融进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使之成为全体成员的共同观念

校园文化建设上,我校一方面借鉴其他学校有益经验发扬本校优良传统,另一方面善于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胆探索。2012年,我校以就业为导向,把搞好职校校园文化建设当成一项系统工程来重点抓。我校采取校企合作办班的形式,与苏州三洋能源集团、苏州爱普生、拓优科梦等公司签约,在“校企联合”办学道路上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扩大了办学规模。

2.加强校企文化建设,关注企业家素质,培养团队精神

企业家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力的职业,它需要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政治家的气魄、外交家的纵横、军事家的果断、战略家的眼光,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把握机遇的冒险精神、寻求优势的超前精神。企业家的这些素质结构,为职高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了有益的参照系,也为实施校企文化互动构建了一个明确的坐标,为此,我校多次邀请苏州三洋能源集团朱霞明科长、苏州格瑞特公司崔振斌总经理来校报告,学生从他们的身上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使他们尽快地熟悉企业文化,认清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培养了他们“平等、竞争”的思想,使他们尽快成为“社会人”。

3.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规范学生行为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反映。校园制度文化对师生的作用是非常直接、具体和明确的。这些规章制度给师生的言行以必要的导向、约束和规范,使他们明确学校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从而促使师生养成自觉的良好行为方式。例如,提倡普通话、书写规范字、杜绝文化垃圾。这些规章制度保证了学校教育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搞好“三个规范”

1.规范“校园文化长廊”的内容

“校园文化长廊”的内容每学期更新四次,每期确定一个专题,如,师生的书画、摄影、文学作品展,部门的专题简报,学生的手抄报等,丰富内容,形式活泼。尤其是学生的手抄报,大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自己心爱的“手抄报”等着他们去设计、刊登,促使他们去读、去想、去观察思考,于是学生开始了广泛的阅读,不仅是在课堂上读,而且在课间、饭前、饭后读,在节假日也要读。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

2.规范学校文艺演出队的训练

我校音乐教师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组织一支大合唱文艺演出队,其宗旨是活跃文化娱乐生活,强身健体,自娱自乐,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合唱队坚持每周二、四下午训练,积极组织参加市、区级一切文艺演出或比赛,多次获得名次。

3.规范学校广播站、校园网和省职成教网信息报的格式

我校教师积极参加学校广播站、校园网、桥教育信息网和省职成教网信息报送的工作,有些稿件内容虽好,但是由于没有掌握上传稿件的格式,有很多石沉大海,让人心痛,本年度我们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对我们的教师进行培训,使上传的信息格式更规范。本年度我校师生共为桥教育信息网上传140篇作品。许多作品都上头版头条,涌现出许多精品。

三、开展“七项活动”

1.编纂《2012年宿州二职高教研成果汇编》

《2012年宿州二职高教研成果汇编》收录了我校教师员工在2012年25人27篇教科研论文,其中24篇是区级二等奖以上级别的,3篇是发表在各级报纸杂志上的。充分展示我校教学研究取得的优秀成果,营造了浓厚的教科研文化氛围。

2.参加“文明风采”比赛活动

参加“文明风采”比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也体现出了我校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次活动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二名,省一等奖四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4名。

3.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使之蔚然成风

一年一度的新生军训、学生队形队列比赛、校运会适时举行,周密组织。学校运动队,经常开展各类体育比赛。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比赛,强化了学生努力为班增光的团队意识,锻炼了自己的意志,规范了自身行为,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并展示出学生健康、文明、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塑造我校朝气蓬勃、步调一致、队列整齐、动作规范有力的学生形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养成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集体主义精神和吃苦耐劳、勇敢面对困难的勇气,为今后的进厂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之有声有色

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辟了微机、篮球、乒乓球、书法、绘画、文学社、舞蹈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第二课堂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便于因材施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学习与发展的理想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优化及提高。

5.开展“志愿者活动”,使之富有特色

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以“人人争做志愿者,人人关爱志愿者”为主题,围绕建设和谐社区,组织志愿者以弘扬和谐文化,开展便民服务为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环保宣传,积极开展普法宣传、环保宣传和尊老爱老等活动。学校“志愿者服务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上街头、走进社区,坚持长期开展便民活动。

6.举办了“传承职高文化、共建和谐校园暨宿州市二职高首届宿舍文化周”评比活动

本次学校文化周活动从宣传发动到评比,历时两个多星期。在评比活动期间,学生精心布置了自己的宿舍,被子叠放得方方正正,床铺整理得干净整洁,物品摆放得整齐有序。美观的宿舍文化宣传标语“雅致宿舍”的形象设计,以学生宿舍为阵地,以学生为主体,以宿舍文化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

7.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篇11

    人们深深地为他独树一帜的创新作品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所折服。那么达利的创新能力来源于何处呢?这主要是与他颇具深厚的美术功底分不开的。由此,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美术基本技能及理论基础。此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启发式、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创新性的设计思维进行引导和培养,营造出人文气息浓厚的良好氛围。简而言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是我国当前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设计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

    实践性很强的艺术设计专业应该根据当前市场需要,依照市场发展规律,遵循市场法则跟踪市场动态。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要想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全面提高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大力地开展专业教学和社会培训工作。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程前期的理论知识,利用后期课程实践专用周,深入企业内部去实践操作,提高技能。这样便真正地实现了将艺术启迪与技术传授相结合,不但全面提高了学生实践性的综合素质,而且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关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不同于纯艺术,它与市场动向紧密相连。教师不但要提升其教育素质,而且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只有不断追求新的知识、积极向上,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充满活力,真正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是我国教育改革系统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有些人只是笼统地将“双师”理解为“双证”或是教师与工程师身份的简单叠加,而只有真正地实现两者在知识、能力和素质诸多方面的有机结合,才能有助于当前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与教学的改革和我国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更有利于我国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特色的形成。

篇12

一、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民教育的要求,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手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专题报告中指出:21世纪最成功的劳动者是全面发展的人。国运兴衰,关键在国民素质。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不仅是指国民的全体性,更是指素质的全面性。因此,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还要以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为参照,实现评价在教育发展中的世界化趋势。学生综合素质不仅能促进教师评价观念的转变、推动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而且对于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方法,改善生活学习方式,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没有科学系统的综合素质评价,课堂改革就难以全面铺开。

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

综合素质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每个学生各方面都得以均衡发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功能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1)导向。在评价过程中我们往往通过确定评价的内容,即学生的素质指标来制定出评价标准,然后根据这些标准来判断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对照评价标准,用辨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找到前进的目标、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各个方面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2)激励。学生就如多棱的宝石,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都能发出璀璨的光芒。教师要善于挖掘其“闪光点”,多给学生创设自我展示的平台,使其获得自信与成功的体验,并激励其不断进步。如在班级活动中,可通过与同伴对照、互相激励,增强学习动力,推动学生不断进步。(3)记录成长功能。综合素质评价强调评价的过程,注意日常性评价,随机性与行成性评价。为了清晰、全面地记录个体成长中的发展变化过程,在评价过程中普遍使用过程性的成长记录袋,让学生经常反思自己的学习、生活,看到自己的成长。(4)反馈功能。信息工程表明:只有不断通过获得反馈信息来调节行为,才有可能达到一定的目标。评价者将评价结果及时、准确、恰当地反馈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并与教师、家长一起制定出下一步的改进计划,不断促进自身健康成长。

三、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原则

篇13

【关键词】小学;素质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国民基础教育,历来是世界上各个国家教育的关键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资源的基础环节。初等教育作为国民基础教育当中的重中之中的环节,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素质, 影响着我国人才资源的整体发展水平。

一、素质教育环节中暴露出的问题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心素质、技能方面的素质构成的综合素质作为现代人的重要素质。通过教育手段使受教育者形成较好的基础素质,是教师的职责,亦是国民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工作。积极实施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教育,深远地影响着中国的教育面貌,也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仍暴露出不少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对素质教育的认知还不深入

部分人以为素质教育是实施趣味化与课外活动化的教育,只要学校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进行了课外活动,就是实施了素质教育,就可以实现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往往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有效开展。提到素质教育就理解成开展兴趣活动小组活动。

(二)注重知识方面的传教,轻视了能力方面的培养

当前,很多学校还总是将学生的考试分数作为评定教师工作绩效情况的一个关键性要素。在课堂上,充满机械式教育、填鸭式教育;在课外的时间,经常给学生补习功课,给学生布置了很多作业。轻视了学生能力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基本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盛行的现象是个相当突出的严峻问题。

(三)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轻视非考试科目的学习

不少非考试科目的教学不容易落到实处,经常被所谓的主科挤占,要么就是流于形式。不能确保非考试科目按照有关课程设置规定进行开设,这样,就不能够很好地实施与推行素质教育。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因素

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的受教育者,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的关键,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一起共同推进。

(一)社会

教育发展的水平与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优势有着内在的联系,“教育同社会的整体性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教育同社会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内在联系的关系。因为,人们习惯将素质教育的推行当作是教育机构的事情,素质教育的推行与发展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尤其是需要教育部门之外的有关政策、制度的支持和保障。所以,仅仅有教育机构来推行素质教育是远远不行的,需要整个社会共同推进素质教育向前发展。”

(二)学校

学校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战阵地。唯有紧密地以素质教育的目标与要求为中心,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转变以往落后的课堂教学手段和途径,方可以提升素质教育的成效。老师与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

(三)教师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提升老师的综合素质,老师的综合素质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每一个举动,不但关系着教师自身的工作成效,还影响着学生的行为和品格。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是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但是,教师对学生的综合性影响,比起单纯的知识教育,对学生的人生更有深远的影响。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手段。唯有积极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方可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环节中,开创推进素质教育新局面。

素质教育思想体现的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安排,皆应该从学生的发展角度进行设计,在知识教育环节中把握知识的规律性,依据相异学科教材的特点,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意志品质教育、陶冶情感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四)家庭

学生家长应该树立“家庭素质教育”的理念,“承担起一份教育的家庭责任,改变教育理念,注重对学生的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道路、人生价值等问题的教育,重视对学生实施以培养学生劳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让青少年在艰苦环境中经受挫折磨练的教育等。学生父母不但应对学校推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计划、手段给予大力支持与积极主动地配合,还应该同老师多沟通、共同商讨对策,形成家庭与学校同心协力一齐抓,共同管理素质教育的新局面。学生父母对学生应该进行综合性评价,不要只关注孩子成绩,而是应该综合评价学生在多个方面的具体表现情况。

三、结语

素质教育是围绕人的终身怎么样做人,怎么样搞好国民基础教育来着手进行。在小学阶段,推行以全面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应该有效发挥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力量,共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有效调动多种积极要素,为提高国民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作出积极性贡献,使素质教育有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与物质保障,只有这样,素质教育工作,方可以在小学全面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柳梅.素质教育在日本[J].吉林教育,2007,5(12):22.

篇14

>> 建设和谐校园,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重视高校情商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论高校篮球文化对提高大学生体育综合素质的影响 提高大学生班级建设质量研究 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英语素质 如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建设和谐校园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问题探析 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 浅析高校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促进作用 高校体育教学中渗透国防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谈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班级建设的质量 探索数学建模教学改革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论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的途径 实施德育实践八项工程 切实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如何通过课文讲解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 以技能大赛为平台,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 加强工程训练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美术教育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2-12-07.

[2]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1-24.

[3]张志刚,王频.学分制下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思考[J].社会科学家,2006(Z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