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5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综合素质文化素养,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弘扬;传统;古诗文;提高素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6-0188-01
经典是一种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仅从《诗经》算起就有三千多年了,这期间涌现出群星灿烂的诗人,创造出浩如烟海的诗篇。它们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人们可以从这些优秀诗篇中领略祖国山河的壮美,了解民族历史的演变,感受汉语表达的丰富和美好,吟诵古诗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为审美打下基础。尤其是古诗文的语言,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语言,是形式最优美的语言,是最具灵性和想象力的语言,是最深刻、最具感染力的语言。学习这种语言,是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最佳途径。
中国的古诗文流传了千百年,积淀了中华传统的思想、情感、审美和智慧,学习它可以使学生体悟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伦理道德和审美情趣,这些既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社会、自然、人生的认识,也有助于学生认识、发展和完善自我,形成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激发兴趣鼓励“读”
1.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一是引入故事激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在诵读前,讲一些跟古诗词相关的故事,既能激趣,又能帮助理解意思。如《游园不值》,先将讲诗人来游园之前的所见所想,再引入故事的诵读。二是创设优美情境。我国的古诗文有很多篇目本身就拥有很好的情景,是作者根据一定的情景有感而发。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借助媒体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古诗文的美,就像《清明》中“纷纷的雨丝”、“远远的杏花村”,从而使诗中的景物在学生心中“活”了起来,让他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
2.生动形象的范读引路。范读是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有所选择,通过教师动情的范读,使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情感产生共鸣,所以都自觉尽力去模仿老师的语气、语调、表情、节奏去读。
3.灵活多变的方式训练。诵读古诗词时,我们变换多种朗读形式,像诗人一样摇头晃老的去读、分小组赛读、男女生对读、开火车轮读等等,让学生在变式训练中体会朗读的快乐,由此激发他们的诵读兴趣。
4.自由生动的表演舞台。一是配乐朗读。教师事先准备好与朗读作品情调、节奏相和谐的音乐,营造音响氛围,诱感体验,学生读起来也就入情入境。特别是《望庐山瀑布》中配上轻音乐,那学生的朗读就会直接入境了。二是表演朗读。小学生喜欢表演,喜欢展示自己,在课堂上,我们给学生情境表演朗读的时间,学生也就摇头晃脑,闭眼陶醉地诵读起古诗文。三是绘画朗读。学生的特长是各式各样的,小学生往往喜欢用图画来描绘自己所看到的。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教学《画》时,根据诗词所描绘的画面,让学生用笔画下来,朗读时,便可身临其境,情不自禁地吟诵。
二、创造条件促进“读”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强,他们希望通过读书来增长见识,了解未知的世界。针对这个特点,我们老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并让学生知道,除了童话书和科普书,在中国古诗文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感人的情境,发人深省的道理……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东西。然后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
1.保证时间。我们除了利用早读、课前指导学生诵读,每天还专门利用午读进行诵读指导。
2.营造氛围。仅仅教会学生诵读几篇古诗文,并不算是对他们进行了真正的文学熏陶。只有身处浓浓的古诗文学习氛围中,学生才能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感染。让古诗文的吟诵声充满校园,成为学生生活中一道独特的风景。
3.推荐篇目。老师要有计划地帮助学生选择最适合他们诵读的篇目。例如:《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唐诗三百首》,还可根据学段自制校本教材诵读经典古诗词。
三、介绍方法引导“读”
老师不但要引导学生“爱”读,还要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变得“会”读。结合课题我们在古诗教学示范课和研讨课中对学生进行学习古诗方法的指导:
1.选读法。即根据自己学习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读有关的古诗文或诗文中的有关部分。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一些古诗文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在平时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古诗文进行诵读。
2.摘读法。即在诵读过程中摘抄有关内容或名言佳句。学生利用读书笔记摘抄好词佳句和喜欢的古诗文,这样有利于语言的积累,并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记忆。
汉字文化带进中学课堂,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历史教学,也有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提高古书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文史知识,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激发对书法艺术的学习热情、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探究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人生观等。
汉字文化;古书阅读;文史知识;科学探索
汉字不仅记载了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文化,而且每一个汉字本身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比如《说文解字》,它实际上就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单科技方面就涉及天文、历法、音乐、地理、宫室、车马、服饰、植物、动物、医疗、制造、数学、农学、哲学等。如果教师能有意识地将汉字文化带进中学课堂,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历史教学,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古书阅读的能力
据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高考分数很高,但是古汉语基础很差,阅读古书的能力更是令人堪忧。这不得不令我们反思。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认为问题还是出在应试教育。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为了应试,只让学生死记硬背,而且只学指定篇目。结果是,学生虽然考试成绩不错,但语感却没有培养出来。而只有培养阅读古书的语感和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要培养好学生阅读古书的语感和兴趣,除了要求学生拓展阅读,扩大阅读量外,其根源还在于我们的古文教学。我们认为古文学习的关键还是在于将每个汉字的本形、本义搞懂,因此古文课中讲古文字,讲《说文解字》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汉字文化引进中学古文课堂是有益、有效的尝试。
阅读古书的能力之一是学会看繁体字。建国以来,中小学课本用的都是简体字,即使是中学课本中的古文篇目,用的也是简体字。中小学课堂也都不讲繁体字,因此大多数中学生不会看繁体字,当然也就不会看古书了。这就向我们提出一个问题了:中学课堂是否应该讲繁体字?我们认为学生在小学六年的学习中已经熟练掌握了简体字,因此从初中开始,古文教学应该用繁体字。首先古文篇目要用繁体字;其次教师教古文篇目时,对那些非要用繁体字才能讲清楚形、音、义的字要重点讲解。如 “報”“執”“釋”等字,不用繁体字,学生就难以理解这些字的本形、本义与中国古代的刑罚制度有关系的;又如 “監”和“臨”,如果用简体字“监”和“临”,教师就很难说清楚这两个字与眼睛有什么关系,更无法解释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背景;再如“國”字,简体字写作“国”。根据繁体字,学生很容易理解该字的结构是从囗或声,而简体字变成从囗从玉,造字理据就看不出来了。更重要的是,简体字“国”还掩盖了“國”的文化内涵。“國”字虽然在西周金文中就已经出现了,作“ ”,但西周、春秋、战国时代乃至秦代,国家都称为“邦”,不称为“國”。一直到西汉因为避刘邦讳才称国家为“國”。因此两周、战国、秦代文字中的“國”字都表“地域”之义,并不表示国家。“國”和“域”的初文都是“或”字。西周金文“或”字作“ ”、“ ”,“ ”表示四域,“ ”即“戈”之省,会以戈保卫四域之义。《说文解字》:“國,邦也。从囗从或。”“或,邦也。从囗从戈以守一,一,地也。域,或又从土。”《广雅·释诂》:“域,國也。”这就是说,在先秦时期,最初邦国与区域的概念还浑沦不别。政治管辖之國与自然之地域属于同一个词。这从先秦典籍中“中国”一词的含义可以得到证明。《吕氏春秋·简选》:“东征至于庳庐,西伐至于巴、蜀,北迫齐、晋,令行中国。”《庄子·秋水》:“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荀子·王制篇》:“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韩非子·存韩》:“韩居中国,地不能满千里,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於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管子》:“故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莫不宾服,与诸侯饰牲为载书以誓,要於上下荐神。”《墨子·亲士》:“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孟子·梁惠王上》:“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这些先秦典籍中的“中国”都是“中原广大区域”之义。
二、拓展学生的文史知识
许多汉字背后都隐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如果教师能致力于引导中学生学习汉字文化,那么经过日积月累,必定能大大地拓展学生的文史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
《说文解字》:“灋fǎ,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这说明自古以来法律都是讲求公平、公正。“灋”字从水,表明法律要公平。从廌,则为了表明法律要公正。廌为什么会跟公正联系在一起呢?《说文解字》:“廌,解廌兽也,似山牛一角,古者决讼,令触不直。”廌也叫“獬豸xie zhi”(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它独角高额,能分辨是非曲直,见到有人相斗,会用角“触不直者”;听到有人相争,会“咋不正者”)。传说远在黄帝时代,有神人给黄帝送去獬豸,帮他处理一些疑难案件。到了尧舜时期,有些诉讼官司一时难断,当时的大法官皋陶就用獬豸来解决。獬豸是神兽,能够对犯罪嫌疑人明确判断是非曲直。只要罪犯有罪,它就用头上的独角去抵触。这虽属传说,由于獬豸性忠,几千年来,一直作为执法公正的象征。自汉代以来,凡是执法官吏,如廷尉、御史,都带獬豸冠。冠上一根铁柱,好像独角,以触不直。也有饰一獬豸者。宋时有“五豸唐门”佳话。即真宗到神宗期间,唐肃、唐询(肃之子)、唐坰(询之子)、唐介(坰之叔)、唐淑问(介之子,坰之兄)都做过御史。“豸”成为御史代称。到明清时期,设风宪官,职同御史,为取缔妨害风纪法度的官吏。他们不带獬豸冠,而是在官服中央补子上绣着獬豸的图案。北周庾信的《正旦上司宪府》诗就有“苍鹰下狱吏,獬豸饰刑官”句,李白《赠潘侍御论钱少阳》诗有“绣衣柱史何昂藏,铁冠白笔横秋霜”句,岑参《送韦侍御先归京》诗有“闻欲朝龙阙,应须拂豸冠”句,说的都是执法官吏头上的獬豸冠。 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挖掘一个个汉字背后的历史文化,那么我们的学生个个也成文史专家了,我们还需要担心学生对古文课没兴趣吗?
三、促进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中学教育总是围绕中考、高考转,忽略了学生科学探索能力的培养。培养中学生的科研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告诉学生汉字所蕴含的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是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索的途径之一。下面我们以天文历法天象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汉字文化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说文解字》:“闰,余分之月,五岁再闰。告朔之礼,天子居宗庙,闰月居门中。从王在门中。《周礼》曰:闰月王居门中终月也。”这种置闰的方法早在商代就有了。商代人以太阳之温凉寒暑嬗变一次为一年。用闰月调整阴阳之差,即用三年一闰,五年再闰,十九年而七闰之法,全年平均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武丁、祖庚时于年终置闰。祖甲以后改为年中置闰,即置闰于当闰之月,并改称一月为“正月”;《说文解字》:“岁,木星也。越历二十八宿,宣徧阴阳,十二月一次。从步、戌声。《律历书名》:五星爲五步。”这里“岁”指的是岁星,是太阳系的行星之一,与金水火土四星合称五星。古人为了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在黄道附近选择二十八恒星群作为标志,称为“二十八星宿”。岁星行经黄道环绕周天,所以《说文解字》说“越历二十八星宿”。古人还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叫十二次。因为岁星绕一周天约十二年。从地上看,每年行一次,所以说“十二月一次”。古人观察到岁星有规律的运行,所以用以纪年。商代人不仅有了年、岁,中国人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天文学理论框架。
中国古人对天象的观察也是非常细致和精准的。甲骨文中除了有日、月、星、风(假借“鳳”字)、雨、云、雷、电、雾、霾、阴、阳、霰、雹、雪等记录天象的字,还有一些特殊天象的记载。如日食、月食、彩虹、日晕、彗星等。《说文解字》:“虹,螮蝀也,状似虫。从虫工声。”甲骨文“虹”字是个象形字,作“ ”;又《说文解字》:“晕,日月气也。从日军声。”甲骨文“晕”不是形声字,而是会意字,字作“ ”,在“日”形外加四短横表示包围在日外面的气。甲骨文中有很多关于“晕”的记载。
学生在了解了这些汉字背后有关的天文历法知识之后,不仅对汉字的学习感兴趣,还会对探索天文历法产生兴趣。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有待我们去传承和发扬。
班级的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两个方面。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包括教室课桌椅的摆放、墙体的装饰、卫生角的设置、教室的其他空间装饰等。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包括班级制度的制定,班级活动的开展,师生良好关系、生生良好关系的建立,学生道德观念的形成,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等等。根据学校的条件,班主任应着重从以下建设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
一、让学生做班队会的主人
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或队会课是对学生集中进行主题教育的主要形式,班主任应充分利用并把握住每周的这一宝贵时间。班主任首先在开学初就应好好学习上级教育部门及本校的政教工作计划,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明确本学期本班的教育目标及内容,计划出每月主题教育的大框架。接着通过学生毛遂自荐和优化组合的形式,选出每次活动的主持人,由主持人根据每月的大主题提出自己的小主题并据此自由发挥,设计具体的活动方案,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排练,最后在班队会课上演示或开展活动,从而让全班学生在参与这些形式生动的活动中受到思想教育。这样把学生放到班队会主人的位置,让他们进行自我教育,他们会很乐意地接受教育内容,把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根植于心中,学会做人。而且学生们在组织或参与班队会的活动中还能充分培养锻炼各自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团结合作能力,还能充分展示各自的特长,增强自信。
二、让学生做板报的创作者
班级板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又一重要阵地,也是教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文化的重要展示窗口。小学一二年级时,出板报是以班主任为主导的,但要引导学生部分地参与进来。到三年级时,班主任可在示范一两次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完成。首先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每一期板报的编辑组,再根据学校确定的教育主题,让组员们查找好相关资料,设计好板报的版面,最后分工合作出好板报。学生自己出好的板报既可以彰显他们的个性,又能美化教室环境,熏陶自己,还能突出班级文化的特点,起到良好的对外展示作用。学生在进行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合作能力。
三、让学生做好书的粉丝
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但现在某些不良网站的存在、青少年图书市场上良莠不齐的图书让学生们身心健康成长受到严重挑战。鉴于此,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应特别重视培养提高学生对书籍的辨识能力,引导学生热爱好书,做好书的忠实读者,让学生们在阅读好书的过程中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净化心灵。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从众心理是大部分个体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在班级中阅读某本或某系列图书也会产生从众效应。班主任可以在众多的好书中为学生挑选出适合他们年龄与兴趣的宣传推荐,树立阅读榜样,还可以和班级的其他教师合作,开展讲书中故事比赛、朗读比赛、写读后感等等相关活动,并对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者给予鼓励或奖励。如此在班级中形成读好书、拒绝不良书籍的文化氛围。
四、让学生做教室卫生环境的保护者
教室卫生环境是班级文化特点及班风建设的又一个展示窗口。地面干净、桌椅整洁、墙面布置恰当的教室会让身处其中的教师和学生心情怡悦、会更自觉地约束自己的不文明行为。而现在城市中的大部分学生因为家长们的包办,自理能力较差,劳动意识淡薄。针对此,我们首先要建立班级卫生值日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参加到教室卫生打扫和卫生保持工作中去。同时推选出两到三位管理能力较强又有责任心的卫生委员,轮流值周监督检查,把各项卫生制度落到实处。到高年级,卫生值日还可以采取自由组合的方式提高积极性和劳动效率。平时班级中还应经常对热心保护教室卫生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树立榜样。而对不注意或破坏教室卫生的行为也必须有相应的教育与惩罚措施。让学生在参与教室卫生环境的保护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和劳动意识,锻炼动手能力。
【关键词】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 学生 综合素质 培养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为我国各行各业培养大量专业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愈来愈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根据2013年在天津主办的“全国职业技术技能大赛”上教育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统计数据,“我国职业院校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达到90%”,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教育结构优化、就业结构优化以及就业问题解决具有重要意义。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方向来看,大量高素质高职院校学生进入企业,经长期艰苦奋斗,终成企业发展之栋梁。为了更好的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与企业发展,尤其是企业发展之魂、企业发展之持续动力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内涵
企业文化相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管理学人士在充分研究日本企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基础上提炼而来。所谓“企业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之下,企业在生产与管理活动之中形成的源自企业实际的、专一的特色物质与精神财富之总和。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发展过程之中,逐渐形成的行为准则、道德准则、企业思维、企业形象等等。企业文化甚至被人们称之为“企业发展之不竭动力”“企业发展之生命活力”。
二、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之间的联系
企业文化是企业为了更好面对当前以及未来社会日益激烈的竞争,而有意识、有目的树立而努力维护的精神与物质力量的综合体。需要企业成员要能够从内心意识、思想以及行为认同,高职院校学生从其就业方向来看,就要就职于大中小企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即是我国企业发展之力量源泉。其次,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之精髓。企业文化要依托企业员工构建并直接作用于企业员工本身,其发展需要企业员工不断努力而升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好坏,尤其是意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企业文化构建质量与水准。第三,企业文化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企业文化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变化发展以适应现代、未来社会发展进而促成企业自身发展的历史发展过程。企业文化的影响下,企业员工需要不断提升素质与意识形态之合力,才能够进一步创新,才能够使企业文化呈现不断升华与进步之态势。
三、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两者之间具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性。那么如何才能够促进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课程体系
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梳理可知,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仍然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而对企业文化之精髓的融入层面则相对缺失。笔者认为将企业文化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体系之中,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必要的企业文化熏陶,具有重要意义。试想,如果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之中融入大量关涉企业文化精神层面内容,通过长期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促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意识与思想观念转变,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企业文化进行有效整合,则可以一方面促成我国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优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夯实高职院校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进而促成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升其自身竞争力。例如,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应当结合具体企业实例,进而直观讲解,促成学生对“有德有才者中庸,有德无才者善用,有才无德者慎用,无才无德者不用”企业用人基本原则的理解,而不能够让学生死记硬背职业道德概念、特征、形式等概念。
(二)企业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
高职院校校园活动是促进学生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的沟通与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将企业文化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相结合,可以大大促进企业文化的内在影响力。与“玩中学”类似,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之中,可以促成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校园活动之中,潜移默化的受到企业文化熏陶,促成其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通过长期企业文化与校园活动相结合的实践活动,可以使高职院校学生加深对企业文化重要性的理解,促成其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同时,也对企业文化内涵、外延以及企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当前与未来发展有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
(三)建立校企合作实习基地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不仅仅在于广泛宣传而得来,企业文化应当融入到企业员工生产与生活之中去。企业文化想要真正的融入高职院校学生的内心,必须将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环境之中,接受潜移默化的熏陶,才能够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到企业文化之内涵。通过建立校个合作实习基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真正的认识到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过程之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在实习过程之中,有利于学生对于既得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反思。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教育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两者之间的融合,使教师、学生、企业三者更加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高效教学实践活动,也有利于学生快速融入企业文化之中。
学生的成长成才、全面发展是基于企业文化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起始点同时也是归宿点。起始点在于其对人的主观能动的调动和多方面协调发展的促进,归宿点在于其对学生的培养是基于企业发展所需要的心理和知识储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具备适应社会的能力。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两者具有内在统一性,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许平友.融入企业文化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思考――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走出去,请进来”模式为例[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刘茂财.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合企业文化的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语专业;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4-0125-01
一、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针对高校英语专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21 世纪的外语人才应该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好的素质。能力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科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外语专业素质。可在实际操作中,高校英语专业的教与学一定程度偏离了原先的轨道,把各项能力与素质分裂开,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所述的综合素质指的是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现代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教学理念的偏差,造成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困难,造成了学生重读写、重词汇积累、忽视实际应用以及语用失误等问题的现状。
(二)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短板及原因。英语专业在很多高校被工具化和边缘化,对外语专业内涵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外语专业教学理念的进一步完善。其中,英语专业四级、八级等级考试的考试内容设置并不能覆盖学生日后学习、工作中英语运用的全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难免也存在同样的疏漏。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中的个体来说,在学习中很容易会出现以下两个短板:1、由于语言环境限制导致的口语表达能力不足;2、由于缺乏实践机会而导致的实际应用能力匮乏。
这两个短板不仅仅是因为应试教育的束缚、高校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原因:1、国人的羞怯心理。羞怯是中国人的通病。从懂事起,我们就被告知要谦虚、内敛、谨慎。而能言善道、不加掩饰、率性等外向的性格为我们所不提倡。长此以往,我们语言交流能力退化,结果造成表达能力低下,影响自身的发展。谦虚是必要的,但羞怯可能就是缺陷了。2、独生子女的自闭倾向。我国独生子女数量急剧上升的同时,独生子女的自闭倾向日益加剧,这无疑使国人不善交流的欠缺变本加厉。独生子女的成长环境原本就存在缺陷,他们从小独处,由于父母忙于工作而得不到较好的管理,与社会甚至与父母疏于交流。再则,由于长期与电子产品为伴,加之近年手机和家用电脑的普及,网上聊天、人机对话、短信交流成了他们每日必做的功课,而真正的人际交往则愈加少得可怜。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
(一)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的英文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包含很多要素,涉及很多层面。跨文化交际能力包含三层含义:超越民族中心主义思想的能力、善于欣赏其他文化的能力以及能够在一个或多个文化环境中恰当表现的能力。一般来说,这里所述的能力涉及三个层面:情感、认知和行为。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1、增加对中外文化差异的了解、培养对异域文化的正确心态。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根源,在某一特定文化氛围中的人注定要表现出与其他文化不同的意识与行为。所以,我们必须承认中外文化存在一定差异。中外文化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去了解这些不同,它们是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把自己的文化和异域文化相比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了解这些不同的基础上,我们才可能做出明智之举。2、克服交际过程中的“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的产生不是由于潜在的病理因素,而是由于对异文化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缺乏相应的知识技能储备所造成的。对于初次出国的人,“文化休克”是难以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学习和专门的技能训练而加以减轻或缩短。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两种途径:第一,掌握与异域文化交流所必需的能力知识,如语言和非语言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等文化常识。第二,具备以多种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思考信息的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人思想开阔,适应性强。
三、以跨文化交际作为手段,实现综合素质的自我养成
跨文化交际与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在很大程度上,跨文化交际可以作为实现综合素质培养的良好手段。对于综合素质教育来说,实施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而其根本目的则是面向全体学生,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英语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中,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活动安排以学生为中心, 考虑学生的身理心理需要, 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
(一)搭建跨文化交际平台,开展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活动。通过一系列交换生项目、建立地企(外企)合作、中外文化宣讲等活动,学生能从中锻炼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上文中提到的素质与能力,弥补综合素质的短板。
(二)把技能的训练和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学分设置上应鼓励学生跨专业选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其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使英语语言知识达到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叉。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关键词: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改进;创新
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品质,思想道德品质是综合素质的基础,要想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首先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又可以称之为文化素质。1998年10月,国家教育部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如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讨会议,这也就标志着我国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正式启动,经过了15年的实践过程,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推动力,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同时也加强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不与社会脱轨。但是,在文化素质教育15年的实践中,明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与反思的。本文根据高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改进与创新的策略。
一、大学生文化素质课程改进与创新的重要意义与存在的问题
文化素质是一个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同时也是当今社会对所需人才的要求,为了保证当代大学生不与社会脱节,能与国际接轨,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势在必行。高校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社会,为国家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为了能够保证所培养出的人才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首先必须提高大学生的全面素质,这也就代表了传统的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需要创新与改进。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建立以培养大学文化素质为目的的体系,从而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我国几千年来遗留的宝贵财富就是构建这一体系的主要手段。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是现阶段社会与人才的主要矛盾,透过表面看其本质,就是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不到位。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国民经济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具有想象力与创新能力的大学生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将其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当中,很多高等院校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学分制就是明显的改革,在对学生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拿华中科技大学为例,为了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进行了大学生文化素质课程的改革,非中文专业开设了大学语文,同时还有几十门供学生选择的选修科目,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课时量不足,选修课程人数不够,课程教材不适合等等。
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的内容同样需要改革与创新,几乎所有高校对非中文专业进行文化素养的培养所选用的教材都是《大学语文》,而在这本教材中,更多的是对学生诗词与古文方面的拓展,虽然能够让学生开拓视野,激活学生的思维,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能力,但这仅仅是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满足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需求,当学生走向社会时,口语表达与写作能力还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必须进行深入的改革与创新。
二、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改进与创新的策略
社会仍在不断的飞速发展,为了保证能够满足当今社会的需要,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已迫在眉睫,大学生文化素质又是综合素质的前提与关键,那么如何对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进行改革与创新就成为了当今教育部门与学校的工作重点。
要想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必须对文化素养课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改革。首先,诗歌虽然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品位,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适当缩减文化素养课程内容的诗歌部分,同时要在课程的内容上增加名家作品,锻炼大学生阅读与写作的能力。其次就是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虽然在学校里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进行了充分的灌输,但是一旦面临就业困难与竞争激烈的社会的选择,很多学生会出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的情况,用人单位虽然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但是更注重的是表达能力与实践能力,有很多的硕士与博士毕业后,在求职信书写方面就能看出问题,格式不规整,求职信的特点无法突出,没有针对性,用人单位很难从求职信当中判断其实际能力。再次,现今社会的交往当中,在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口才是最重要的,是人们智慧与能力的体现,好的口才也能够让人们之间相处和睦,心情愉快。如果一个人不能将准确的信息传递,那么就会给工作带来影响,甚至可能会给单位带来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就需要进行口语表达方面的训练,比如说,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同时这也是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改进与创新的内容。
最后,就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要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牢固的掌握,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所培养出的人才才是真正为社会所需要,而不是仅仅只会“纸上谈兵”。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的途径。我们能够通过大量可供学生选择的活动来历练学生,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文化素养,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发展和国家强大的希望,同时也关系到民族发展的未来。因此,在改进与创新大学生文化素养课程上,我们不能仅局限于教育理念的提高与创新,重点应该落实到实际的教育过程当中,只有将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实践能力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才能保证满足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而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王义遒.对新时期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0(10):11-12
摘 要 企业办公室秘书是一个文职类的工作岗位,主要负责协调企业内外关系、调解企业上下关系、平衡企业左右关系等工作,需要有很强的交际能力和书面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能。本文以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具备综合素质的意义和作用为开头,提出改善和提升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煤炭企业 办公室秘书 综合素质
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的范围很大,要求秘书的身体素质健康硬朗,要求秘书的知识范围广阔无边,要求秘书的写作功底深厚,等等。办公室秘书作为企业职工的一员,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一言一行都与企业密切相关。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煤炭企业也面临着煤炭器械、煤炭管理、煤炭人才建设、煤炭技术等方面的革故鼎新,煤炭企业要有所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包含产品、制度、核心三个层面,其中核心层面重点突出的就是企业文化建设,办公室秘书作为企业文化的践行者,承担着企业的宣传工作,是最直接的企业形象代言人。因而,提高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一、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具备综合素质的意义和作用
(一)提高企业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体现
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长久以来,我国煤炭企业一直困守在计划经济体系当中,导致企业经营和管理上的僵化,企业发展的脚步自然缓慢,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市场经济的蔓延,煤炭企业的发展迎来经济政策上的新春天。然而,在现实,许多煤炭企业不重视人才上的培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导致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低下,无法全面地处理企业的各种关系,严重影响企业整体发展和进步。
(二)提高企业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
企业的竞争力既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归根结底是内在的竞争力,即是人才和职工队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是企业建设的原动力,是企业竞争的有利屏障。职工队伍是煤炭企业的最基层的单位,是企业技术的主要实施者,加强职工队伍建设实际上是加强加深企业立足的根本。因而,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是巩固企业立足的根本,更是企业对外竞争的将有力的保障。办公室秘书作为职工的一部分,自然也不例外。
二、改善和提升煤炭企业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方法和策略
(一)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职工队伍建设的理论根据。煤炭企业,在我国主要是以国有企业的形式存在,但企业文化建设与一般企业并无不同。煤炭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文化长廊,促进职工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学习;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帮助职工了解国内外政治、文化、科技;可以通过建立心灵驿站,消除职工心理的负担和压力;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熏陶职工的个人素养;可以通过专家指导,增强职工的技能技巧或者帮助职工学习新的技术;可以通过生活调查,针对性得地满足职工的生活需求。等等。这些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能够帮助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职工了解政治发展方向,帮助职工提升个人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加企业收益。
(二)通过强化职业培训机制,提升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职业培训是提升职工综合素质的直接手段。通过职业培训,让办公室秘书更加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首先,企业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职业培训规划,根据企业长远发展和短期发展的情况,既要有人才培养机制,也要有基层技工培养计划。而后,将职业培训规划落实到位,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技能技巧培训班、政策导向培训班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这样能提升企业办公室秘书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办公室秘书良好的职业素养,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个人价值,才能为企业树立光辉的企业形象,才能为企业竞争增加有利的恿Α
(三)通过引导自我学习,加强煤炭专业知识和办事效率
知识是创新的源泉。煤炭企业不能封闭职工的见闻,应该为职工创建良好的自我学习的环境,例如优雅的咖啡屋,高级的多媒体教室、健全的图书室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成立,能够很好地帮助办公室秘书储存专业知识,更新专业知识,明确企业管理理念,处理好企业各方面的关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语
办公室秘书作为职工的一员,提升职工的综合素质的方式就是提升办公室秘书的综合素质的方式。通过职业培训、自我学习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方式,能够帮助办公室秘书提升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办公室秘书的办事效率,进而加强企业发展的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涛.提升企业办公室秘书综合素质,助力企业发展[J].山东社会科技,2015.12(05).
[2] 陈龙.论如何提升煤炭企业职工综合素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101).
1 校企融合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核心,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基础,以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构建学校学生素质教育工作与国家、企业、社会需求零对接的学生素质教育五化体系(工作体系化、教育课程化、活动项目化、文化企业化、服务网络化),形成和完善具有带动作用的全员覆盖、全过程渗透、全方位展开的校企合作共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模式。
2 校企融合的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主要建设内容
2.1 优化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运行体系
(1)建立校企融合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机制。建设人才共育、标准共设、资源共享、文化共融、基地共建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机制,成立综合素质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邀请行业、企业等校内外专家担任委员会成员,对综合素质培养目标、评价及考核办法、年度工作计划、校企共建方式等进行决策。
(2)构建人人育人、课课育人、处处育人的大思政[2]工作格局。改革思政课成绩评定方式,形成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相结合的测评体系。以企业用人需求为标准,细化量化每个岗位、每节课、每个地点的育人职责、育人目标和育人方案。
(3)完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建立综合素质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以综合素质教育与企业和社会需求对接为原则,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职业需求,分专业群分年级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建立实时、动态的网络测评平台,及时反馈学生综合素质现状。测评结果与学生择业、就业紧密联系,充分发挥综合素质的评价和导向功能。引入毕业生就业情况反馈和第三方评价,建立综合素质教育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2.2 开发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综合素质培养都是采取课外活动形式,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和规范性,需要从制度层面、工作层面进行规划。首先要成立综合素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和《综合素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其次要完善教材体系,要组织编写《综合素质教育系列教材》。形成具有学院特色、专业特色、企业用人单位特色的综合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将综合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总体构架,综合素质教育课程进入学生课表,在年度预算中拨付专门资金予以经费保障。
2.3 创新综合素质教育工作载体
(1)开展三百工程,形成校企融合的校园文化。实施百家企业进校园,建立100家主要用人单位企业文化展示区,引导学生增加对企业文化、就业岗位和企业用人标准的了解和认同,强化职业意识。实施百位导师进校园,以双导师建设为基础,聘请100位优秀校友、企业精英担任学生导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合个体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指导,助推学生取得职业成功。实施百项文化进校园,每年举办企业文化论坛、创业者论坛、名师学者论坛、成功论坛、学子论坛等讲座100场,多维度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企业文化。
(2)依托主题教育活动,夯实综合素质教育基础。开展品牌引领人生大学生文明修身、春华秋实学风建设、梦想起航大学生创新创业、阳光人生心理健康、诚信感恩、我和我的祖国核心价值观、我爱我家宿舍文化、关注就业关注人生职业生涯规划等主题教育,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活动平台。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成立创新创业教研室,建设双创导师库,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构建234N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培养创新和创业两项能力,学校、企业、社会3方联动,合作搭建课堂学习、课外拓展、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实验室4个平台,开展SYB培训、创新创业大赛等多项(N)学习实践活动。
(4)建设富有企业特色的宿舍文化,营造职业素养氛围。在宿舍工作中推行8S企业管理模式[3](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学习),建设宿舍企业文化展示区,开展一方四线五不文明达标宿舍建设。通过宿舍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方向感、急迫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强化宿舍服务育人功能,切实发挥宿舍文化育人作用。
(5)实施榜样的力量引路工程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动力。加强宣传阵地建设,加强在校各类优秀学生的挖掘、报道,加强优秀校友成功案例收集和宣传,以榜样激励和引导在校大学生成长成才。
2.4 建设综合素质教育专兼职队伍
(1)全面实行校企双导师制。按1∶100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兼职班级导师,按1∶50聘请校内专业骨干教师担任学生班级导师,指导学生树立职业认同,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参与科研项目、科技创新和各类竞赛活动等,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2)建设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立辅导员职称单列工作机制,为辅导员职称晋升创造条件,为稳定辅导员队伍提供制度保障。建设特色成长辅导室、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建成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心理咨询、职业礼仪、就业指导等辅导员团队,提升教育学生、服务学生专项能力。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需要不断加快改革步伐,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不健全、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体现高职特色等,诸此问题极大地阻碍了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降低了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在:一,管理体系中偏重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教育,轻视校园文化建设;二,管理体系中忽视了对校园文化的引导和制约。建立系统、科学、规范的校园文化建设管理体系是良好校园文化形成的基础,也是校园文化宣传与发展的前提与保障,只有加强对校园文化的引导和制约,才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校园环境、实训场地等都是校园文化建设赖以发展的基础。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高职院校管理者没有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缺少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导致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止步不前。校园文化建设基础薄弱的具体表现是:第一,很多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过于重视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软件设施的建设;第二,偏重校园环境建设,忽视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第三,只重视对学生的职业理论的教育,缺乏必要的实训场地;第四,校园文化没有实现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第五,校园文化建设中缺乏创新精神,校园文化没有特色。总而言之,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文化建设的基础较为薄弱,无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
(三)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体现高职特色,缺乏人文关怀
随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改革政策,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建设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充分利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等办学形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是,现阶段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仍没有达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建设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校园文化建设缺乏人文关怀,已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将校园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的建设主体是全体师生,企业文化的建设主体是企业员工;校园文化的建设目标是追求社会效益,企业文化的建设目标是追求经济效益;校园文化的建设途径是学校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营造校园环境、加强社团建设;企业文化的建设途径是塑造企业形象、培养团队精神、价值观建设。第二,盲目照搬企业管理经验。部分高职院校将企业管理的经验引进到学校管理中,对学生实行半军事化或军事化的管理,以工作绩效和实际的经济利益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过分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精神追求,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丧失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四)校园活动缺乏高职特色
开展校园活动是丰富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方法。为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很多高职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校园活动,如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节”、“文艺演出”、“文化活动节”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些活动的开展缺乏创新,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具体特点,没有形成高职特色。例如,高职院校的校园活动中有很多是娱乐性的活动,仅仅起到了娱乐的作用,却不能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校内部活动居多,很少与企业、社会形成联系,也没有与学生的职业教育相联系,不能形成职业院校的特色,使很多校园活动流于形式,不能促进高职院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无益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二、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举措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应着力突出文化建设的职业特色,注重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要在加强与企业文化融合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和学生的具体特点,形成自己的特色,不断提高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职业的发展,实现技能与素养的同步提升;以优秀的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熏陶人、感染人,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提炼校园精神,加强校风建设
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形成校园精神,通过提炼校园精神明确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通过一系列宣传与学习活动,使校园精神深入到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心中,增强学生、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形成高职院校的特色。高职院校全体师生应树立统一的宗旨与理念,大力宣传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奋发有为、奉献社会的精神,并不断加强对学生和教职工的人文关怀,充分考虑到学生和教职工的需求,关心学生的成长与教职工的工作状况,不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开展一系列教育与宣传活动,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开展“优秀学生”、“优秀教师”、“职业模范”、“道德标兵”等一系列评比活动,对职业素养高的学生、职业道德水准高的教师进行表扬与鼓励,并加大对先进人物事迹的宣传,加强优秀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营造爱岗敬业、努力奋斗、乐于奉献的校园文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够以这些模范人物为榜样,以优秀的校园文化为引领,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与道德修养。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在培养校园精神、树立优秀的学风与校风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取得实效,促进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素养与职业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此外,要改革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评价体系,以多样化的考核形式与考核方法评估学生,比如,可以采用问卷测评、行为规范测评等考核形式,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仅要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而且要将这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用思想政治理论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校园文化,在学校树立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勤于钻研、敢于创新的校风与学风,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凸显高职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
凸显高职特色,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不能照搬照抄企业文化,应当在充分吸收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发挥校园文化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作用,发挥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为社会培养更多职业素养高、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第二,高职院校应当确立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第三,在校园活动中引入企业文化、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现阶段,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高职学校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职业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职业技能,而且要促使学生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为此,除了要加大职业教育理论与技能的教育力度之外,还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的道德人格、专业技能、职业素养得到同步提升。为此,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抓起:一是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对学生思想观念的引领,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二是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开办各种类型的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在职业素养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使学生的职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四)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与普通大学相比有其特殊性,这决定了在校园文化建设上高职院校要有自己的特色。与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建设重点不在科研工作上,而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上。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上,第一,学校应当加强校企文化融合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学校应当邀请企业精英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第三,应当注重校企文化建设方法的创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高职院校应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引进与渗透,使优秀的企业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文化。使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结语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礼仪 综合素质
一、中等职业学校职业礼仪教育现状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赢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类现象:一些中职学生在公共场合随地吐痰、乱扔杂物,高谈阔论,破坏公物;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冷漠自私,污言秽语,不懂得尊重别人;穿奇装异服,发型怪异,妆容夸张等。在笔者学校就业部门的就业跟踪调查中,部分用人单位也反映,中职院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成问题,但文明礼仪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学生连起码的人际交往礼仪都不懂。这严重制约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形象和声誉,因此,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礼仪教育刻不容缓。
二、加强职业礼仪教育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
中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毕业后较好地适应岗位需求,并得到不断发展。在中职学校开展职业礼仪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提高职业礼仪素养,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因为缺乏职业礼仪而丧失机会。加强中职生的职业礼仪教育,是继续加强针对性技能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育手段。
第一,职业礼仪教育是规范中职生日常礼仪的重要工具。礼仪在支配、控制人际交往活动的同时,会成为第一印象中他人的主要衡量、判断手段。拥有良好的礼仪素养,更易赢得他人的好感和尊重。
第二,职业礼仪教育是提高中职生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及社会心理承受力的重要形式。加强礼仪教育有助于学生与他人形成更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进而塑造个体独立人格,满足学生从学校逐步向职场过渡的心理成长需要,提升其自信心、自尊心。
第三,加强职业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中职生综合素养,培养道德自觉意识,促进其自我锻炼、改造礼仪品质。礼仪是道德素养的外化表现形式。中职生以得体的言谈举止、平和的心态、恰当的事件处理方式迈入职场,是赢得领导与同事认可、获取长远职业发展的重要保证。
三、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礼仪教育的途径
职业礼仪已经成为礼仪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加强中职学生的职业礼仪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职业礼仪教学
职业礼仪教学应该“学”“用”并重,即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职业礼仪教学中可使用案例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如让学生参加模拟招聘会、模拟工作流程等,灵活运用之前所学的礼仪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发挥教师礼仪素养的示范作用
教师一直扮演着言传身教的重要角色。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因此,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按照教师礼仪的规范和要求行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一言一行中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示范榜样。
3.改革礼仪课程考核方式,健全评价体系
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礼仪课程的考核应当以实践检验为主,以笔试测试为辅。笔试侧重考查学生对礼仪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检验重点考查学生对礼仪规范的实际应用情况。要对课堂表现、平时活动、岗位礼仪的运用等进行全方面的综合考评,真正达到通过职业礼仪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
4.打造有浓厚礼仪氛围的校园文化
良好的校园礼仪文化氛围能够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逐步提高礼仪修养。在校园内,应通过多种途径大力提倡文明言行。例如通过黑板报、宣传栏、校园广播站、校园网络等传播礼仪知识;通过演讲、辩论、专题讲座、文艺活动等形式,呈现学生关注的礼仪问题及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不文明现象,让学生多样化、多角度地接受教育,用有浓厚礼仪文化氛围的校园文化来感染他们。
当今社会是一个强调品牌打造的社会,中职学生要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形象,在职场中取得长足发展,必须学习职业礼仪,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富有成效的职业礼仪教育在提高中职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企业对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的形势下,中职学校更应该积极实施职业礼仪教育与技能培训两者并重的教育模式,力争培养出更多知识全面、技能过硬、适应企业要求、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
(一)理想信念与责任心的缺失
受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与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当前许多大学生的功利意识浓厚而理想信念不明确。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有效的规划,没有明确的理想信念,抱有过好每一天、享受每一天这样的思想。此外,当前许多大学生将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为其努力的核心与目标,缺乏社会责任感,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只关注个人利益而忽略了集体利益与社会利益。据调查与了解,近年来,我国“啃老族”的数量不断扩大,大学生在毕业之后难以正常就业,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非常大的隐患。
(二)文化素养和心理素质较低
在当前的高中教学中,许多教师、学生以及家长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较差,且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很大的被动性与强制性,自学能力非常差。到了大学阶段,学校的学习环境较为宽松自由,在这种环境氛围之下,那些自制力较差且不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就很容易变得消极懈怠,长此以往,他们的文化素养就会降低。此外,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质较差的问题。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大力推行,当前许多大学生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从小被溺爱,以至于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沟通能力,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矛盾。当前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很容易产生迷茫、失落等不良情绪,进而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三)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较为严重
当代大学生存在着严重的个人主义问题,这与其家庭和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得到了学校、家庭甚至社会的过分关心,导致其过分注重自身感受与荣辱得失而忽略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与社会活动中缺乏集体意识,我行我素,无法顾及到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此外,据了解,许多大学生都存在着过分追求物质生活而忽略自身的精神生活的现象。例如,许多大一的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要求父母为其配备笔记本电脑、新型智能手机等设备,给家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许多学生去名牌店高价购买服装或者名牌包包,不依据自身的实际支付能力来进行购买,不符合理性消费的理念;部分学生拿父母辛苦赚来的钱吃喝玩乐等。
二、音乐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教育的宗旨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公民。大学教育不仅应当注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使其懂礼仪,知廉耻。音乐人文精神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它是求真与想象的完美结合,是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国家以及世界的有效途径。音乐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增加大学生的人生经验和人生哲理,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其心灵得到升华,人格更加健全。
(二)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构成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两个方面。将音乐人文精神融入教学活动中,使其与教学活动相结合,与科学技术相联系,可以有效缓解高科技对于人性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价值观方面,高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价值观的扭曲,音乐人文精神的培育,可以降低大学生对高科技的依赖,改变其价值观。
(三)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养
良好的专业素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构成必不可少的部分,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其学习方法与学习方向,促使其治学态度更为严谨。学习方向反映了大学生的鉴别能力,学习方法反映了大学生的学习过程,而治学态度则体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音乐人文精神从这三个方面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从而促进大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
(四)音乐人文精神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分化与学科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学问普遍存在功利化的倾向,人文学科的地位越来越低,领地越来越窄。教育体制导致了科学与人文的隔绝,许多科学家都缺乏人文关怀的精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无法很好地适应社会。音乐人文精神可以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完善其人格,帮助大学生找到其理想中的精神家园,提高其审美情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结语
关键词:人文素养;大学生;心灵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1
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多,在高校发展中,培养并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是发展重任,尤其是在当前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如何加强大学生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文化心灵建设现状
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中,文化心灵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大学生文化心灵脆弱的问题是较为常见的。很大一部分的大学生对知识的汲取存在单一性、受专业的局限,文化视野不够丰富,对于人生发展表现出迷茫,价值观不够清晰;对于是非的判断缺乏较为明确的标准,比较容易步入歧途;在情感认知上缺乏足够的抵抗力,不能很好的抵御外界的诱惑[1]。整体来讲,很多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没有丰厚的文化心灵素养,不能通过自我调节走出心灵困境,不能较好的缓解学业压力,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要。
二、大学生文化心灵脆弱影响因素
分析当前大学生之所以存在文化心灵脆弱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
第一,社会功利化的影响。快节奏的经济社会发展使得人们将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对物质的追求上,忽视了文化建设,这种功利化的社会思想也同样影响着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教育。在关于大学生的教育中,高职院校较多重视的是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忽视了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社会交往等思想政治教育,导致大学生的精神世界缺乏内容[2]。
第二,社会多元化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的信息化、网络化、经济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出了极为复杂的发展状态,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很不利于大W生价值观的明确,不能帮助大学生吸收有价值的知识。
第三,传统化教育的影响。在当前的大学生教育中,很多高职院校都采用了传统的教育手段,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专业教育缺乏特色,即使有些高职院校开展了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但是从实践效果来看,人文元素单一,收效甚微[3]。
三、大学生文化心灵建设措施
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大学生的文化心灵建设应该在提高其文化素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传播中西方优秀文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文化素养,主要做到四个方面: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的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教育中,必须指引大学生的发展方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规范,让其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精神实质形成基本的认知,引导大学生向实践转化,锻炼精神气质,产生对社会不良文化的较强抵抗力,形成丰富的文化心理[4]。
第二,适当改革教学课程。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课程教育是主要的形式,因此,针对当前课程教育中学科教育和人文教育得不到均衡发展的问题,高职院校有必要对教育课程进行适当的改革,多开展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尽量设置丰富的内容,以便大学生能多项选择。比如,可以开设关于“论语”、“西方文学名著鉴赏”等中西方优秀文化的选修课程,引导大学生进入广阔的中西方文化世界,在探索文化的过程中塑造文化心灵。
第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在文化心灵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文化资源,通过组织科技节、读书节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鼓励大学生参与其中,接触并吸收优秀文化,在欣赏和集体的互动交流中获得心灵的升华,提升综合素质。
第四,加强基础课程建设。针对当前大学生专业知识不强、综合素质偏低的问题,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综合的基础课程教育,在考察大学生就业专业需求的前提下,立足实际,加强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全面渗入文理知识,在完善教学内容的条件下保证大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学习。
结语:
在现代化的高校教育中,如何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当前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而怎样保证大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建设心灵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当前高职院校教育中的关键内容。因此,在大学生的教育管理中,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相结合的原则,以帮助大学生快速健康成长为教育根本,在传授大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不忘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文化心灵,使大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的条件下汲取文化营养,获得综合素质的提升,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海兰,陈文芳.基于人文素养发展的大学生文化心灵塑造[J].中国报业,2012,14:257-258.
[2]王丽丽.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的表现及教育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职业院校;礼仪教学;措施
职业院校在开展礼仪教学的时候必须要结合职业素养,真正地了解和掌握职场的需求和要求,礼仪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强学生们的礼仪观念,并且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一、礼仪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职业院校中,礼仪教学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好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当前的礼仪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识教材多,专业教材少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礼仪教学大部分都是服务礼仪教材,服务礼仪教材的主要内容包括职业形象礼仪、表情礼仪以及会面礼仪等,其中职业素养角度下的礼仪教学内容与服务礼仪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最终造成了目前院校的通识教材比较多,但是相关的专业教材比较少,并不能满足职业素养的要求[1]。
(二)课程教学目标不具体我国各个职业院校积极地培养知礼行礼、行从德礼等礼仪课程目标,这些目标大部分都是口号和情感方面的共鸣,具体的培养方法和步骤还不是十分的明确和清晰,礼仪课程目标必须要保证与学生们的实际情况、专业情况相符,并且要围绕着知识、能力以及素质等多方面的学科开展礼仪教学,才能够真正地提高礼仪教学的效果和水平[2]。
(三)课程教学内容理论实操失衡根据相关调研表明,大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礼仪教学,其中占据了87%,课堂教学内容主要就是以现代礼仪为主,教学内容更是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程比较少,最终造成了礼仪教学内容比较僵化、枯燥乏味,无法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热情[3]。
二、完善礼仪教学的主要措施
礼仪教学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为了更好地提升礼仪教学的质量,就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地完善礼仪教学的内容,常见的完善礼仪教学的主要措施包括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实践项目必须要积极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主要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创造相应的情境,才能够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引发学生们的思考,目前礼仪教学主要开设了实训课的教材,创设项目情境,比如服务礼仪、接待礼仪以及送别礼仪等诸多内容,对丰富礼仪教学内容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必须要予以重视和创新,才能够完善和创新礼仪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4]。
(二)开展礼仪达标活动礼仪活动开展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要依靠达标活动的评价,因此,开展礼仪达标活动是必须的,是完善礼仪教学内容的重要措施,在当前的形势下必须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必须要结合礼仪教学内容积极地开展礼仪达标活动,其主要可以分为学习阶段、实践阶段以及达标展示阶段等,学习阶段主要就是指在专业的范围内对礼仪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礼仪实训阶段主要就是结合专业实际情况对学生们的礼仪行为进行专项的训练和学习。达标展示阶段就是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们进行礼仪比赛、展示等,学生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对礼仪进行不断的训练,教师对达标的学生予以一定的奖励,促进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5]。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两者相互影响,相辅相成。两个方面都要兼顾到,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能够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职业院校应该积极地开展礼仪比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校内职业礼仪大赛可以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阶段开展,主要可以包括礼仪知识问答、礼仪故事演讲以及礼仪情景剧等,促进职业院校礼仪教学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最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大部分学生积极地参与礼仪大赛才能够对自身进行明确的定位,变得更加自信、阳光。礼仪所赋予的应该是正能量,通过校园礼仪展示之后才能够不断的规范学生们的行为规范,最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
(四)开展礼仪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礼仪课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更好地对实践活动进行指导,从而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质量。职业院校必须要积极地开展礼仪公益活动,比如进企业、进社区以及服务大型礼仪活动等,鼓励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到礼仪公益实践活动汇总,通过校园开放日等平台做好礼仪的宣传展示工作,积极地开设礼仪社团,组织志愿者进入社区做好礼仪巡讲工作,制作礼仪微视频,帮助学生们成为传播礼仪的使者,在做公益工作的同时能够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可以积极地参与到弘扬中华礼仪公益万里行活动,在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礼仪水平和意识,可以构建人文讲座、学生科技节以及学生挑战杯竞赛等诸多文化娱乐活动,将礼仪融入学生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才能够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礼仪教学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帮助学生们学习到基础理论知识,还应该提高学生们的礼仪意识和实践经验,可以组织学生们进入社区志愿服务,积极参与到国内外重大活动等,才能够不断的扩展学生们的视野和实践经验。
(五)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调整教学的侧重点本研究者通过151份调查问卷,针对潮汕及粤东地区的各行各业,包括国企、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上市企业、外贸企业、银行业、培训机构等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7.1%的雇主对礼仪的了解程度不高,只了解一点,说明潮汕地区的礼仪教育普遍缺失,礼仪培训市场有待开发。87.1%的雇主希望员工具有良好的职业形象和职业素养,并且掌握礼仪的相关知识。41.94%的雇主对员工的表现不大满意,原因是员工缺乏礼仪的教育、工作态度马马虎虎。雇主希望员工掌握的最重要礼仪知识是:办公室礼仪、沟通礼仪、接待礼仪、言谈礼仪。今后的教学内容侧重点可以在这四个内容加长课时及实践内容,让学生加深课堂印象,为学生今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专业的职业形象,从而赢得商业机会。
三、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礼仪与人文素养
(一)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是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礼仪与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还未形成较为普遍行之有效的模式,实践中礼仪文化素养缺失问题比较常见。为了有效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首先要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转变传统人文素养教育模式,发挥教育理念的先导作用,以科学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活动。另外,职业院校的职能部门分工和配合应予以调整,教务处、图书馆、院系等单位都要主动承担起人文素养培养的重任,保障人文素质教育课时充足的同时,及时更新拓展教学资源,结合院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情况,展开第二课堂实践教育活动,为学生摄取人文素养知识、锻炼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等提供宽阔的平台和空间。由于众多高校尚未形成规范的礼仪教育体系,当代有些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礼仪规范、礼仪文化、职业素养的训练还不充分,在行为上存在礼仪偏差的现象也很普遍。因此,建立规范的礼仪教育体系,确立科学与人文相融合的全新办学理念,有助于提高礼仪教育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形象与文化素养,进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二)构建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表明,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为了能够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在人文素养教育中,及时构建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要明确人文素养教育的内涵,优化原有课程资源,调整课程配置,在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实际需求的基础上,保证人文素养课程种类精而简。与此同时,通过团队带头人与骨干教师融合企业兼职教师较强的实践能力进行课程开发设计,同时采用校企合作共建,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将企业的岗位标准、工作过程、工作内容转化为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将企业的评价和管理借鉴到学生的考核和管理,使校企合作与学生礼仪文化素养的培养相结合,以构建符合学生需要的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模式。
(三)开展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测评根据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等级测评,社会和学校才能够真正地了解大学生礼仪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结合大学生文明礼貌、言谈举止、待人接物、人际交往、形象塑造、国学文化等礼仪文化素养进行调查,以明确大学生礼仪素质教育中的不足。首先,学生可通过系统学习免费的大学生核心能力公益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研究与学习后,掌握完备的理论知识,参加大学生核心能力等级测评,以获得初级证书,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学生也无需灰心,应查缺补漏,重新学习课程知识。在获得初级证书后,学生可通过自主申请的方式参加中级认证考试,通过者获得中级证书,未合格的学生应及时参加提升课程,然后再次参加中级考试;获得中级证书的学生,可以继续通过自主申请的方式参加高级认证考试,合格者将获得高级证书,未通过者应审视个人能力不足之处,继续参加提升课程,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储备,日后再次参加高级证书考试。
一、素养发展的意义和必要性
1. 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是社会需求的趋势。
在未来,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才是这个社会所需求的人才,而不仅仅只是在知识水平上做到掌握就能被社会接纳。而现阶段的教育体制,在这一方面的重视程度显然是不够的。不仅体现在高中政治学科上,在其他学科同样存在的问题就是应试教育体系在我一直根深蒂固,于是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目标上都偏向于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素养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目前,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育,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却无法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的生活与学习之中,换言之就是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所以,以素养发展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是大势所趋,是未来社会的必然需求。
2. 改善当前教学模式的缺陷和效率提升。
高中政治课程包含很多方面,大致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而这些知识的掌握大多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学。传统的教学方式固然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带来的问题也是不能忽视的。尽管学生在考试成绩上看似良好,但是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将这些知识真正记住,也不具备将这些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
二、以素养发展为导向,如何在教学中进行改善
1.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改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在教学观念上进行改进。〖HJ2.2mm〗具体做法就是要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不要过于注重所谓的书本知识。政治学科并不是靠记住书本知识就能掌握的,更重要的还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因此,作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养发展的转变。例如,在学习《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在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让学生思考中华文化有哪些、民族精神的优秀体在何处、作为新时期的高中生应如何传承中华文化、如何培育民族精神等。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实现知识的灵活掌握,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素养发展的形成。
2.注重培养知识的运用能力,开展实践活动。
政治学科学习的关键是将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实践能力。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一点,适时开展科学合理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多变的价格》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组织学生去就近的市场上进行问卷调查,并亲自购买物品,探究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以及价格变动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通过类似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印象,同时在调查的过程中还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比如购买物品时的选择上。这样一来学生的实践能力也会有质的提升,综合素质水平自然会得到提高。
3.提倡创新思想的形成,减轻学生的思想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