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发展建议范文

经济发展建议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4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发展建议,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发展建议

篇1

打造廉洁高效政务环境。坚定不移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一门、一网、一次”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打通政务服务全流程运行通道。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以政务外网的网络环境建设为基础,依托手机APP、电脑服务终端、网上办事大厅等数字化手段,推广“不见面审批”“容缺审批”“全程代办”等服务模式,实现“一网通办、就地能办、异地可办”,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办事。

探索实施大部门制改革。推进长春国际汽车机构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行“大部门制、扁平化、聘任制”,探索形成“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新模式,科学设置管理机构,优化干部培养选拔机制。根据岗位设置需求,制定公开竞聘工作方案,全面实行岗位聘任(用)制,领导班子成员采用任期制。建立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管理运行机制。

建设同城化发展示范区。以大岭镇、范家屯镇为重点,加快建设同城化先导区,重点引进汽车城产业资本,合力打造同城化产业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承接有关产业转移,强化三产融合和同城融合。

篇2

1、基本情况

驻马店市是一个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全市总人口840万,其中农业人口667万,占总人口的80%,面积1.5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29万亩,占全省的12.3%,居全省第二位,人均耕地1.59亩。(数据来源:《2006年度驻马店统计提要》)。2008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5.6亿元,增幅达到20.4%,增幅居全省第7位,其中税收收入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73.8%。但是,从总体上看,驻马店作为典型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产粮大市的地位没有改变,沉重的人口包袱,相对匮乏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依然制约着全市的发展。因此,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黄淮四市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高度,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尽快缩小我市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是摆在全市人民面前的紧迫任务。

2、作为农业大区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驻马店市作为传统农业大区,作为河南省黄淮经济板块的一员,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同全省竞相发展的大格局相比,同全省平均水平和其他经济板块城市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我市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2.1经济总量小,层次低,综合竞争力不强。2006年,全市总人口为840.25万人,占全省的8.6%,GDP总量为570.81亿元,仅为全省总量的4.6%;人均GDP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1.3%,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省1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发展落后,低于全省14.7个百分点。同时,全市限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在全省处于靠后位置,其中生产总值、限以上工业增加值、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在黄淮四市处于末位。

2.2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驻马店市气象灾害类型多、频率高,从1979年至2005年26年间,粮食因灾减产的年份有11次。农业基础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农田基本建设乏力,大部分水利设施不能运行,60%以上的农田排灌设施不配套。目前,全市尚有600万亩中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50%,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60%,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各种水库166座,都存在一定的隐患,急需除险加固。种植结构调整缓慢,农业平均产量继续增长的空间有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能力不强。全省2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中,我市没有1家。全省128家省重点龙头企业中,我市仅有2家,全省最少。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低,不能适应市场对农产品日益多样化、优质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多,但经过技能培训的少,生产技能不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

2.3工业规模小,带动能力弱,中小企业发展举步维艰。与发达地区相比,驻马店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主要是起步晚,技术人才匮乏,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层次低,没有形成大规模的工业基础。近年来,由于中小企业发展缺乏相应的配套扶持政策,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担保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比较突出,有些国家政策扶持的项目,由于地方不能及时进行资金配套,致使项目难以落实,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2.4科技事业发展滞后,严重制约城乡经济发展。以农业科技为例,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投入为1.21%(2003年数字),农业科研投入强度仅为0.31%。在这种宏观政策影响下,城乡科研投入微乎其微,科技队伍势单力薄,科技服务网络很不健全,特别是县、乡农业科技机构人、财、物均显不足,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3、促进农业大区发展的财政对策和建议

3.1牢牢抓住工业发展不放松,千方百计提升工业化水平。一是要立足于传统农业大区的实际,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大力发展优势工业、特色工业。二是用好省财政对黄淮四市贷款贴息、财政补助和电价优惠等政策,加快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工业园区建设,集约化利用土地,推进工业集聚发展,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三是要清理整顿现有规章制度,大力改善软环境,总结推广对外来投资实行政府、保姆式服务的做法,便利外来资本投资办厂,使招商引资项目引得进、留得住、能发展。四是要用好上级关于鼓励科技创新、技术更新的政策,引导企业加速折旧,足额提取科技研发基金。五是在吃透政策、吃透市情的基础上,及早谋划,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建设,保持适度投资规模。六是在工业发展中着力发展循环经济,注重生态保护,加大污水处理费、垃圾处理费、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和放射性物质处理费征收力度,推进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建立有效机制调动社会资金参与环保事业。

3.2牢牢抓住农业结构调整不放松,千方百计加快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进程。一是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运用好上级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力争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基地和示范区。二是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大力发展规模养殖,积极扶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稳定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加快发展果蔬、畜禽、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认真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税收、信贷、用地、用电等各项政策,采取贴息、补助、信贷担保等方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四是加快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继续组织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加快实施科技入户工程。

3.3牢牢抓住新农村建设不放松,千方百计提高社会公共事业保障能力。一是抓住上级财政降低(或取消)黄淮四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配套比例的政策机遇,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力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沼气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二是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政策,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全面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快乡镇卫生院和贫困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改造步伐,开展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试点,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三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基本做到应保尽保,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加强敬老院建设。做好救灾应急预案,抓好受灾群众的生活救济和灾区倒房重建工作。

篇3

关键词:甘肃;经济发展;金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甘肃省地处我国中北部,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东部地区省份,对于甘肃省来说加快发展迫在眉睫。当前,正值国家《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积极实施这样难得的发展机遇,而甘肃省金融发展的落后状况却不能满足目前经济发展对金融支持的要求。以下我们根据甘肃省情,从金融角度提出几条促进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建议:

一、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

现在,甘肃省的金融机构体系仍然是以国家控股商业银行为主体,金融工具较为单一。而甘肃省经济发展需求是要构建既能够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又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体系,需从两方面入手改进:

首先,甘肃省金融业要走开放式的发展道路,吸引区域外资金的流入。适当放宽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给予政策上的特殊优惠。鼓励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在甘肃省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金融业务,尽快为甘肃省建立起一套多元化的金融组织机构。

其次,相较全国性的商业银行而言,地区性的商业银行更倾向于支持本地经济发展。提高保持单一制的地方性金融机构在区域金融组织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能够有效的避免资金向外流失,保障地方建设资金的需求。

二、优化投资结构同时确定发展重点

(一)优化资金结构。金融资本对于经济发展的助力效果取决于我们是否高效利用了资金。要做到这一点,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必须考虑与甘肃省产业发展政策相配合,使资金的投放有的放矢,能够起到引导甘肃省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优化的作用。

具体来说,对于甘肃省区域内的建设项目应该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坚决杜绝出现重复建设项目和经济效益低下的建设项目。严格监督资金的使用状况,资金的投放去向,落实责任制,避免投入资金流失和被挪用。另外,资金投入的方式也应该转变,由原本的平均化投入向有重点的投入转化,从原本的单一方式投入资金,转化为多方式、多渠道投入资金。

(二)在优化投资结构的基础之上选择支持重点。有限的资金要用到最关键的地方,选择能够带动甘肃省地区整体经济迅速发展的关键部分作为投入支持的重点。

1.优化升级产业结构。针对甘肃省省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对产业结构实行优化。首先,扶持有色冶金产业的重点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并建立有色金属新材料的研发机构,为持续发展埋下伏笔;其次,扶持装备制造业,建立以兰州石化通用设备、电机制造、天水电工电器、机床制造、电子信息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第三,支持新兴产业发展,一方面积极开发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生物医药和新材料产业也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发展;第四,甘肃省历史文化厚重,省内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等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为甘肃省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奠定了基础,应该加大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投入。

2.深化体制改革。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进程,积极推动国有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加强企业间合作;提高对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的力度,加快推进发展较好的企业上市;要积极的推行投资体制改革措施,一方面降低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另一方面,简化项目的审批程序,为投资创造良好环境。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会对经济形成发展制约瓶颈,公路、铁路、民航、水利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是甘肃省经济发展的基础,可以针对特定的项目通过在金融市场发行债券等方式筹资,来加大基础建设的金融资金投入,为地区经济发展夯实基础。

三、加快资本市场发展

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于推进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金融深化来说是必经之路。加快甘肃省资本市场发展,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发挥股票市场的融资能力。对于甘肃省那些已经上市的企业而言,要想持续发展、持久的从金融市场中得到资金支持只能依靠企业的不断创新,不断制造新的利润增长点。这要求企业要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持续的进行技术创新、产业创新来打造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础。甘肃省地区的中小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中小企业版和创业板股票市场融资,那些发展好、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发行H股、S股和N股到国际性的金融市场融资,走向国际化。

(二)促进债券市场的发展。

1.发展甘肃省企业债券市场。企业债券是常见的企业外部融资方式,也是资本市场重要的融资工具之一。我国企业债券市场发展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这种不平衡增加了股市融资的压力,也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债券发行应该实行债券发行核准制,消除歧视。考虑企业债券可能出现的兑付风险,一方面在发行企业的选择上应该优先那些实力强、发展前景好、盈利能力强和负债率低的企业发行债券;另一方面,可以从发行制度上控制,比如债券发行更多采取担保、抵押和质押等保证形式,严格限制信用发行;另外成立信用担保公司,或者由企业联合出资构建企业信用担保基金也是很好的方式。

2.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按照我国《预算法》规定,只有经过特别立法和国务院的批准,地方政府才可以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融资是由中央政府代为发债的模式。但是,试点省市外已将地方政府自行发债提上了日程,我们可以期待在不远的将来,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助力本地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安媛媛.甘肃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库),2011,5.

[2]杨德勇,吕素香,汪增群,张鹏.区域金融发展问题研究[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1:95-230.

篇4

1.搭建企业营销平台,提高“静海”的知名度。预计以鹦鹉手风琴为支撑的乐器展销中心于今冬明春竣工投入使用,该中心展出全县乐器30多个系列150个品种,涉及全县70多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近10亿元,境外销售占80%以上。其它的金属制成品、针织服装、农副产品的销售平台还在抓紧运行。大力开展网上营销。年全县出口企业都要登陆“国际电子商务平台”,有1/3的企业加入“阿里巴巴”、“环球资源”、“中国制造”,以此加大企业的营销信息,择机扩大出口。

2.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用足用好用活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出口信用保险补贴资金等各项促进政策,年力争引导1/3的出口企业投保。

3、积极开拓新兴国际市场,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各种会展活动,多渠道宣传推介我县出口产品,提高产品知名度,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争取在巩固现有传统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及俄罗斯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新兴市场,提高对发展中国家市场出口份额。

4.建立健全服务制度,由商务委牵头,集海关、商检、外汇管理、税务、金融等部门为一体,与外贸企业建立日常沟通联系,定期分析形势,召集会议,走访企业,营造外贸企业出口的良好环境。

(二)着力搞好服务,拓展利用外资渠道。继续把招商引资工作作为“第一菜单”。要按照稳商、安商、富商相结合的思路,切实做好各类招商项目的协调服务;一是拓宽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进一步跟踪在谈项目,积极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境外投资者来静海投资建厂。二是加大走访企业的力度,为外商投资企业搞好服务。三是加强与各职能部门的沟通与联系,为企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继续抓好民心工程,促进商贸繁荣繁华。

明年的内贸工作将紧紧围绕保障市场供应和扩大消费需求来推进。

1.完善城乡便民服务网络。继续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活动,加大社区商业建设力度。深化“三进”工程,确保服务网络全覆盖、全连锁、全达标。投资5000万元建设两个生活日用品配送中心,明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还将县社百业公司和百货公司两个“三进工程”龙头企业整合,为加快和完善三进工程农村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奠定基础。重点抓好“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活动扩大内需,刺激居民消费。

2.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和预警,完善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一是依托“三进工程”的日用品销售网点和粮食局直营粮油店,建立较为合理的县级应急市场供应体系。二是继续做好生猪屠宰监督管理工作,对生猪定点屠宰企业按照国家二级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年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无害化处理及监控等各项设施建设,年年初完成国家验收。年实现猪肉屠宰加工和定点肉供应两个100%,达到“放心肉”供应县域全覆盖。三是组建商务综合执法大队,理顺执法程序。加强酒类流通管理,开展好酒类市场的专项整治工作,促进酒类产业健康发展。贯彻落实成品油行业发展规划,严格市场准入,推动成品油市场管理规范化、制度化。加强对拍卖、典当、美容美发、租赁等特殊行业的规范管理。四是继续做好再生资源登记备案工作,做好全县再生资源的统一规划布局,依托县社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便民回收网络。在环保产业园培育建设一家综合分拣加工中心和一批专业性分拣加工中心。全面提升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功能,通过政策引导,行业规范,培育发展静宏玉发旧物交易市场,实现集散中心聚集资源规模化,经营管理规范化。配合好家电以旧换新工作,及时准确的审核拆解企业上报的材料,及时完成拆解企业的运费补贴工作。

3、继续将商务资源向民营重点企业倾斜,培育民营企业龙头,引导民营企业转型。

4、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以现有市场为基础,完善市场布局,规范管理。重点抓好镇炒货批发综合市场、庄小枣批发市场、西瓜批发市场三个产地批发市场建设,争取市资金支持,做大做强。引导大邱庄津美菜市场和静海镇南纬路菜市场执行标准化管理,已申报国家标准菜市场,等待商务部验收。拟定新建六街菜市场。

(四)加大招商力度,推进服务业工作上台阶。

篇5

(一)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软”环境

1.转变观念,摈弃偏见。这一点很多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认为发展西部就要发展民营经济。我们各级政府应该提高对民营经济的重视程度,确定民营经济在整个西部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从多方面鼓励和支持发展民营经济。

2.增强创新意识,营造发展氛围。从个体上来讲,西部人应确立和坚持创新的精神状态,不断培养和增强开拓精神、进取精神、效率精神、风险精神、竞争精神和危机感,形成积极自主创业的局面,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从整体上来讲,应在全社会营造一种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事业的社会氛围。当然,可以从东部地区“借”民营企业家到西部,起到带头作用,同时向西部传授管理经验用人之道等等,也不失为一个方法。西部地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省份是陕西和四川,陕西是连接中西部的纽带,四川是架通东西部的桥梁。在教育、投资环境等方面都较其它西部省份有优势,可以以这两个省份为中心,示典,向西部其他地区扩散开来,从而带动整个西部经济。

(二)为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发展“硬”环境

1.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平、规范的外部环境。首先,可适度降低西部国有经济的比重,或者将部分国有企业民营化。再增加民间投资,并引导民营经济进入国有经济退出的领域,拓宽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空间。近些年民营经济开始进入金融和重工业领域,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其次,应制定并执行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确立民营经济的平等地位,消除对发展民营经济的限制,让民营企业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最后,加强市场体系的建设,解决民营经济在与市场对接的过程中出现的信息不灵、供销壁垒等难题,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2.改善民营经济的融资环境。首先,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应的金融政策,不断改进金融服务。例如,积极发放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支持,为民营企业建立信用担保基金,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其次,要健全、完善为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如建立城乡信用合作社、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等。再次,通畅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例如,政府财政的拨款支持,有实力的中小民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实现的直接融资,还有西部地区自身的“造血功能”:从民间融资,也可以招商引资,从东部,甚至是国外,等等。

3.积极创办民营经济开发区。目的就是为民营经济投资提供理想的投资环境,为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产力布局找到现实的途径,同时又为民营经济实现以技术进步为中心的战略转移了开避了通道。把民营经济开发区办成具有强大吸引力的“经济特区”。这其实与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特殊地区”要“特殊对待”。

4.在采取上述对策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发挥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对西部民营经济的带动作用,利用东部现有的发展资源和经验来融会贯通,加快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缩小东西部民营经济的差距,从而促进东西部整体社会经济差距的弱化。例如,在民间,东西部民营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和扶持;政府之间的结对互助和考察学习。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我们可以逐步克服民营经济在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高西部民营经济的发展速度,并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全面、快速、协调的发展。

二、发展西部地区的“特色产业”

(一)食品行业由于我国人口不断增加,耕地越来越少,收入越来越高,这三条就决定了我国对精深细农副产品,特别是食品制成业,营养保健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所以这方面的市场不仅不会饱和,甚至会越来越大。这也是西部民营企业实现第二次创业并振雄风的大好时机。

1.洁白产业———内蒙古乳业。在北京、上海、深圳这些中国大中城市的超市货架上,随手都可以拿到来自内蒙古的牛奶,比如蒙牛和伊力。浓浓的奶香背后是令人自豪的数字:2004年,内蒙古奶牛存栏200万头,牛奶产量49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乳业正在成为兴区富民的大产业。

2.甜蜜产业———广西糖业。广西是全国当之无愧的糖业老大。在自治区4700多万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都在从事与蔗糖有关的这份“甜蜜的事业”。

3.水果业———陕西的苹果。2004年,仅苹果这一项,就给陕西的800万果农每人增加了1100元的纯收入,果业产品出口总值也首次超过1亿美元。陕西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陕西建起了全国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基地,出口量占全球贸易量的三分之一。

(二)在农业与科技行业相互渗透,生产出科技含量高的农业产品例如:“多彩产业”———新疆棉纺业,西域新疆要打造向西开放的最重要的陆路口岸。新疆已经建成了全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年产皮棉超过150万吨。有专家称:新疆的棉花价格已经能决定全球的棉花市场。不仅如此,新疆人还沿着高科技的道路越走越远。到2004年,他们已经培育出了棕、绿、红、蓝、黑五种颜色的彩色棉花。“云花”———云南鲜花种植业,现在全国鲜切花市场上,平均每两枝花中,就有一枝来自云南。云南人靠鲜花一年更是能赚20个亿。野生水果也开始漂洋过海,大赚外国人的钱。(三)医药行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1.健康产业———药业。西部大开发中的一大投资热点是藏医藏药。随着“诺迪康”、“奇正藏药贴”等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名优藏药崛起,已经能生产藏成药360多种,年均工业生产总值达30多亿元。

2.神奇产业———云南白药和贵州苗药。发展势头强进。云南白药以其自身药效快速神奇的特点,在医药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通过资本运营“借船出海”,“白药创可贴”在2004短短一年,从一家闻名世界的跨国公司手中切来了四分之一的市场蛋糕。

3.火红产业———宁夏枸杞。宁夏的枸杞红遍了全国。2002年起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宁夏枸杞从保健食品向果酒、饮料、药物等行业扩展,产业化道路越走越宽。

篇6

(一)农业基础仍然薄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升较慢,农业经济增幅小

农田水利建设发展滞后,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标准低,抗灾能力不强。中低产田4万hm2,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7.6%,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畜牧防疫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还不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这都制约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抑制着农业经济的大幅增长。

(二)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任务较重,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

社旗的农业结构调整不快,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数量相对较少;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与财政投入等成为新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龙头企业少、实力不强,产业化水平、标准化生产仍处于初级阶段。

(三)农业服务组织化、市场化程度低,科技支撑作用较弱

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适应农业组织化、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农业科技推广网络还不健全,农业科技示范点作用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较弱,深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不高。

二、建议

(一)多措并举,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建立安全可靠的水利基础设施。围绕产粮大县建设,把规模化经营作为建立粮食稳定增产长效机制的关键举措,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促进高标准良田的土地流转。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打造项目区农建工程,经过2~3年,使示范区内实现“田、渠、路、林、电”五网配套。加快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搞好河道治理,发展节水灌溉,加强水生态环境治理保护。

2、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必须抓好四个关键点。一是严守耕地面积和质量,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二是加强骨干水利工程和农田水利建设。三是坚持农业科技创新,建立健全农技推广体系,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四是落实好各项惠农政策,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调整优化,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1、稳定烟叶种植规模。严格控制烟叶生产规模,加大烟叶生产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因价格提升盲目扩大种植面积,不因控制总量而降低烟农种烟积极性,正确处理好稳定烟农种烟积极性与控制规模的矛盾,努力营造稳定生产规模的良好氛围。

2、打造现代化的蔬菜生产基地。从促进蔬菜产业的长远发展入手,以巩固扩大蔬菜基地建设为基础,按照无公害要求高标准建设,提高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加单产、品种和效益,加强无公害蔬菜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加大无公害蔬菜的产地认证工作,积极打造更多的“放心菜”“优质菜”等品牌品种。

3、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一是围绕生猪、肉牛等优势产业,狠抓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大产业化经营,构建现代畜牧业结构体系。二是健全生态循环、科技服务、疫病防治和质量安全等保障体系。

4、巩固提升花木产业。重点围绕S333、S240公路沿线5~10m范围内,全力打造成10km“花卉长廊”。在全县现有的0.19万hm2苗木花卉面积基础上,3年内新规划发展0.49万hm2,到2017年,使全县以紫薇为主的苗木花卉总面积达到0.67万hm2,建成苗木花卉生产大县。

(三)深化改革,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加快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制定出台加快土地流转的有关政策,引导农村土地合理有序流转。通过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集约化水平和农业效益。

2、加快培育农业公司和龙头企业。一是培育特色龙头企业。围绕特色产业优势,兴办特色龙头加工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二是壮大集群龙头企业。通过内育和外引两个途径培育龙头企业,对内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实行项目倾斜,搞好资金扶持,对外通过招大引强,对食品产业延链补链。三是做强品牌龙头企业。瞄准国内外知名龙头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做强农畜产品加工行业的“龙头老大”,提升企业知名度和产业档次,塑造名优特品牌和“拳头”产品。

3、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打破小规模分散经营格局,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固的供销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双赢”。

(四)加快完善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1、完善农技推广体系。持续完善县、乡镇、基地“三级推广体系”,充分挖掘乡级农业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其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作用。彻底改变农技推广“网破、线断、人散”的现状,构筑和完善强大的农技推广体系。

2、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健全信息综合体系,为农户提供种植技术、农产品价格及灾情预防等农业信息资源。抓好乡镇、村两级益农信息服务站点建设,完善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高标准实施好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工作。

3、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健全县、乡镇、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组建骨干产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走农科教、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

篇7

河南省要不断拓展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在融资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深化发展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逐步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河南省经济的发展。在股票市场方面,一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扩大上市公司数量,优先推荐具有产业发展优势的企业进行上市,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对银行风险的防范和破解;二是申请在郑州成立中原证券交易所,鼓励具有较高经营效益的上市公司进行场外股票交易,奖区域交易与柜台交易结合起来,积极构建完善的证券流通网络,缩小中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并通过中原证券交易所来筹集河南省重大工程及配套设施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资金,促进河南经济不断发展。在债券市场方面,一是增加债券发行品种,扩大发行范围。省内的投资公司以发行债券的形式来进行融资,从而为河南省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有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河南省政府也可以向中央申请以政府财力担保来发行区域性的中长期建设债券;二是允许银行独立地发行地方金融产业债券;三是申请国家统一发行特殊中部地区开发债券来筹措资金;四是支持具有较大资产规模、较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债务偿还能力的优势企业或者企业集团发行企业债券,逐步形成适应河南经济发展要求的区域性债券市场。在期货市场方面,一是做大做强郑州商品期货交易所,引进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货经纪公司,对其来河南设立分支机构给予优惠政策;二是支持本地期货经纪公司通过资本手段来扩大本地交割仓库规模。在产权交易市场方面,河南省率先建立中原经济区农业企业产权交易市场并制定明确的农业版上市规则。

2.加快金融创新

河南省要把握国家大力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积极整合河南境内所有的金融资源,进行囊括金融工具、金融技术、金融制度与组织等的全方位金融创新活动。一是积极整合河南境内的金融资源,合理规划和适时组建2-3个本省金融集团,实现组织创新;二是鼓励金融机构根据河南省的经济特色细分市场和客户,实施个性化经营管理战略;三是对省内的新型战略产业、优势资源产业的重点项目和大型企业集团提供较大的支持;四是完善产业结构,加大对第三产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五是不断提升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逐步实施“小巨人”企业信贷培育计划;六是鼓励银进行行业务和技术创新,加快推出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和个人进行投资的理财产品和个性化服务,不断完善银行业电子化网络系统;七是着力发展票据承兑以及贴现业务,不断拓宽商业承兑汇票的使用范围,积极开展融资性票据及贴现业务。

3.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优化金融生态建设,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河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具体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力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对企业和个人的社会信用进行系统记录,督促个人和企业不断提升对资金信贷行为的自我约束能力;政府部门要做好规划、管理和协调,优化配置各类信用管理资源,组建金融、工商、税务、公安等各部门联网的征信体系,使得该体系覆盖面扩大到全省各个地区、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对称;二是积极创建金融安全区。金融部门要研究制定完备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考核评价制度;深化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不断扩大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的覆盖率面;三是加强对逃废金融债务行为的惩治。要切实维护好金融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对省内存在的个人或企业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的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不断优化金融市场环境,为河南经济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四是完善法制建设,确保金融活动有序进行。不断改善河南省法制环境,加强对地方政府依法行政的监督管理,防止出现行政机构干预金融的怪象。深入研究总结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制定与金融生态建设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为金融生态建设的稳步推进做好理论及法制准备;五是通过媒体进行信用及诚信宣传教育。

组织新闻媒体以表扬诚信居民及企业、公开曝光失信的居民与企业的形式在全社会进行诚信理念的宣传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六是设计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河南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评价办法(试行)的通知》,对各县(市)金融生态环境进行系统评价,对评级较高的地区给予相应奖励,积极树立诚信河南美的好信用形象;七是提升联动性,实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长期有效进行。各级政府间及各级政府与金融机构间要建立有效的联动机制,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组建相应的惩治体系,设计并完善优化地方金融生态环境的长效机制。

4.结语

篇8

一、充分利用国家授予的、有利于民族区域发展的自治权,制定__市情的经济发展政策,把握时机建设中国西部最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区、市之一

一个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跃升,往往就是在这个阶段先于别人抓住了机遇。这个机遇之所以能够抓住,就是由

于政策先行了一步,发挥了政策的优势。只要我们用好、用活国家的政策,在观念上、政策上不断创新,__必将成为西部最适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区、市之一。

《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一定的自治权.,我们宁夏及__作为民族自治区域,应该充分发挥利用好这一优势。一是国务院《若干意见》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可根据我区实际,制定对经济发展更为有利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如在市场准入方面,降低非公有制经济的进入门槛,鼓励更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向更多领域投资;放宽非公有制企业成立股份制金融机构的条件等,吸引更多的区内外企业到我区来投资。二是加快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的可操作性措施;清理并完善有关政策,对阻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规定予以修改。三是呼吁中央落实支持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如《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争取中央对我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同时,在项目审批、税收政策、土地规划、市场准入等方面赋予自治区更多的权利。

二、积极引导资金向开发本地特色的资源流动,使我市特色资源转换为特色优势经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用传统的老眼光看宁夏、看__是不行的,现在必须从全新的视角审视这片热土。我市太阳山这块待开发的处女地、矿产资源丰富、储藏量相当可观、是我市今后“十一五’’时期开发煤化工产业链、带动经济腾飞的一个新靓点,这些优势特色产业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又是非公有制资本又一次相对集中开发的产业。

但是,我市这些特色产业存在低水平开发建设的基础,欠缺开发资金,附加值低等问题,还面临着西部兄弟省区乃至国内其他地区同行的竞争压力。因此,我的建议:一是积极争取国家有关政策支持,将这些优势产业列入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鼓励产业或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鼓励产业,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向优势产业集中。二是设立优势特色产业扶持基金,对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给予资金补助,用于引进技术、新产品开发和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企业。三是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精神,积极争取中央对宁夏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点工程给予资金或贷款贴息支持。四是加强引导,一方面使骨干企业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制度创新、强化市场营销等方式来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产业的骨干企业,形成企业集群,推动优势产业尽快建成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三、全力解决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资金约束难题

马克思讲,资本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没有资本,就难以扩大再生产。我市非公有制企业正在扩建、新建的项目有30多项,资金缺口3亿多元,通过各类融资渠道能够筹集到的资金还不足1/3。缺少资金的推动,就难以实现快速的发展。因此,我们建议加快解决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资金约束难题。

一是建立与非公有制经济贷款配套的政策体系。希望各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在保证偿还能力的前提下,对非公有制企业按企业规模给予一定比例的贷款支持,并将这一比例逐年递增。二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建立中小企业信贷担保中心。三是积极创造条件,学习外省发展民营股份制银行的成功经验,如渤海银行、浙商银行等,逐步培育和发展我市区域性股份制金融机构,充分发挥股份制金融机构机制灵活、服务意识强的特点,为非公有制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四、重视行业商会等中介组织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中>:请记住我站域名/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商会将日渐成为推进国际经济交往的重要主体,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今后,应加大对我市商(协)会的发展和管理。一是理顺归位,统一管理,把分散于各个部门的各种行业协会尽快理顺、归位,纳入商会统一管理范围,解决多头办会的局面。二是政府支持,职责到位,制定《__市商(协)会管理条例》,明确商(协)会的宗旨、职能、体系、地位、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商(协)会的行业服务和管理职能,并发挥他们在县域经济中以商招商的作用。三是发挥工商联在行业商(协)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工商联组织集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优势于一体,肩负着“团结、帮助、引导、

教育”非公有制企业,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使命。使工商联作为非公有制行业商(协)会的主管单位,更能体现企业的愿望、要求和需要,有利于发挥工商联作为党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纽带作用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企业的助手作用。 五、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

民营企业由于自身条例的限制,在发展过程中,缺人才、缺技术、缺资金。全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素质,才能增强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篇9

关键词:旅游业;冰雪资源;边疆经济

一二三产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交融的关系,合理的产业比值是黑龙江经济发展的动力,经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产业必须承担起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量,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异军突起。旅游业作为高速度发展、高就业率、高收入的新兴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对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黑龙江省正处于产业转型的重要发展时期,大力发展旅游业,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服务水平,打造龙江特色旅游项目有助于经济的平稳增长。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为游客提供优质旅游体验,满足国民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提高当地人民的幸福感,挖掘旅游业的内在潜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对于黑龙江省经济的良性发展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开发旅游资源、进行旅游资源管理、提升旅游资源的竞争力是发展旅游业需要密切关注的问题。

一、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的独特优势

(一)冰雪资源

黑龙江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不仅冬季漫长,而且降雪量丰富,冰雪期长达半年。冰雪资源具有很大的可开发价值,比如滑雪、冰雕展、拉雪橇等特色旅游项目在全国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包括南方人和国际游客。“北国风光,千里冰封”。这种壮阔的场景在黑龙江省显现得淋漓尽致。每年一度的国际冰雪博览会、滑雪节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既为黑龙江省旅游业增加了多种元素,也为经济发展交上了一张满意的答卷。冰雪旅游项目一般在户外,温度达零下40度左右,比较适合青年人游玩,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适合长期处于冰冷的环境。冰雪类旅游项目既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消费需求和消费心理设置项目,针对青年人量身打造冰雪游玩项目,也要充分考虑中老年人对冰雪项目的体验需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黑龙江省的冰雪旅游项目在国内外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冰雪资源也是黑龙江省旅游业冬季的重点开发项目,旅游收入可观。

(二)绿色资源

绿色资源包括湿地资源、森林资源和农业资源。第一,依托湿地资源可以发展湿地旅游。黑龙江省的湿地面积在全国排名前三,主要集中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面积广阔、风景壮丽,是一个值得观赏的自然景观。同时湿地资源有利于环境净化,空气清新,适合动植物生存。第二,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森林旅游。森林主要以大小兴安岭和山脉为主,森林覆盖率超过40%,林木高耸,具有地域特色,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第三,依托农业资源可以发展农业旅游,黑龙江是农业生产大省,著名的北大荒开垦基地,万亩良田的田园风光尽收眼底。黑龙江省肥沃的黑土地既孕育了北大仓,也哺育了中华儿女。大规模的智能机械化生产过程,展现出我国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田园风光也是一种旅游资源,近年来农业旅游成为潮流,城市居民越来越向往乡村生活,感受烟火气息。

(三)边疆资源

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特的优势,国内与、吉林省接壤;国外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与朝鲜接壤;与韩国、日本距离较近。黑龙江省的地理位置优势让旅游业拥有广阔的国际游客市场,俄罗斯、韩国、朝鲜等国距离黑龙江省较近,交通便利,加上黑龙江省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对于国际游客来说,黑龙江省具有比国内其他省份更高的吸引力。“黑龙江与俄罗斯接壤,留有众多中西多元文化互融的历史遗产,是东北旅游的标志性省区,具备了作为‘国家旅游城市综合改革示范区’的潜质”[1]。

二、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一)取得的成绩

1.旅游业收入逐年增长根据黑龙江省2020年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旅游业收入呈增长趋势。从表1中可以看出,2015—2019年黑龙江省旅游业收入呈逐年上升趋势,旅游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对增加国民收入作出了突出贡献。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2020年由于受肺炎疫情影响,黑龙江省旅游收入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全省共接待游客14272万人次,同比下降34.1%。其中,接待省内游客12497.9万人次,占比87.6%;接待省外游客1774.1万人次,占比12.4%。全省实现旅游收入1644.4亿元,同比下降38.6%[2]。随着全国疫情防控常态化,第三、第四季度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都呈上升趋势。2.旅游资源知名度不断提升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以冰雪旅游为特点的旅游项目,哈尔滨是最受欢迎的旅游城市,其中闻名国内外的有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雪乡、亚布力等,每年都有大量国内外游客慕名而来。夏季的黑龙江郁郁葱葱,冬季的黑龙江银装素裹,季节分明,风景壮观。3.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就业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如各个层次的服务人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与多个产业合作,比如餐饮业、交通运输业等,跨行业合作有利于扩大企业经营范围,吸纳更多的工作人员加入到岗位中,提高了就业率。

(二)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不完善,没有形成产业链首先,景区规划不合理,关于游客吃、住、行等服务体系不完备,尤其是娱乐和休息场所的建设,会影响到游客的停留时间和消费时间,对于旅游业的长久发展也是损失,后期进行二次建设耽误景区的正常使用,影响旅游景点的运行时间和游客的旅行体验。其次,景区开发深度不够,景区内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是一种资源浪费。最后,缺少合理规划,景区杂乱无章,这个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在开发过程中及运行过程中都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规划,坚持科学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开发原则,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利用大自然的馈赠进行合理规划。2.缺少高学历、高能力管理人才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各个层次的人才,目前从事旅游业的人员层次比较单一,整体学历不高,具有专业素质的服务人员还存在很大的需求缺口。有些景区工作人员对景区的设置和景区的特点不够了解,对于游客的提问不能给出正确、合理的解释,影响游客对景区的认可度,拉低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水平。工作人员也是景区的一道风景,尤其是管理人员,对景区的宏观规划,决定着景区的发展前景。3.景点间距离较远,没有形成聚集性旅游区域黑龙江省面积广阔,旅游景点之间距离远,不易于协同开发,游客在选择的时候会有取舍,选择就近游玩,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旅游业的整体收入。旅游开发存在地域差距。市与市之间、市与县之间、县与县之间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存在差距。哈尔滨市属于旅游资源开发得较好的城市,其他一些地区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冰雪旅游为主目前冰雪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其他种类的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开发,比如夏季避暑游、森林观光项目、乡村旅游资源没得到应有的重视,只依靠冰雪资源的旅游业显得有些单薄,综合竞争力较弱。与其他行业联系不够紧密,行业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景区淡旺季游客量差别明显,淡季景区休息,餐饮场所生意惨淡。淡季景区不需要太多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面临失业风险。黑龙江省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第三产业的比重会逐渐增加,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具有无法替代的地位。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充满光明,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现有的旅游资源,加强跨行业合作,打造特色旅游项目,完善景点基础设施,增强景点吸引力和竞争力,以旅游业为突破点大力发展黑龙江省经济。

三、推动黑龙江省旅游业健康发展路径建议

(一)完善景点基础设施,科学规划旅游景点的交通路线

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能提升游客的用户体验,还能创造经济价值,具有增加景区经济收入、促进就业等多种好处。基础设施建设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游客提供便捷、周到的旅游体验。基础设施完善的景区会使游客延长游玩时间,增加游客消费的几率。首先,针对景区内的道路不畅问题,景区开发前规划多条交通线,旅游旺季安排人员疏导道路。由于很多景区位置不在主干道上,景区开发规划前多规划几条道路,保障景区周围道路畅通,在重要路口设置红绿灯。其次,停车场位置距离景区较近且面积大,不合理或者没有停车位置,都给游客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影响游客的观景游玩的心情,都会降低景区的吸引力。合理规划景区周围的道路,不仅对游客友好,也有利于当地居民正常生活。节假日游客较多,交通不畅会影响当地人民的幸福感。规划好交通路线是一件对多方有利的事情,有关部门积极负责,协同各方力量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交通保障。最后,外来游客较多,在饮食、语言、安全方面要提前考虑到,做好充分准备。景区平面图、路标、休息场所等使用多种语言注明,给游客免费提供景区平面图,方便游客游玩。提前检查基础设置的状态,投入使用前先试用一段时间,避免景区设施存在威胁游客生命安全的隐患;应急设施完备,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制定实施吸引人才政策,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目前数据显示,景区工作人员学历大多为大专学历,学历水平有待提高,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注入更多的高质量、高学历人才进行管理和运营。首先,给予高学历人才适当的优惠政策,吸纳更多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学历水平。其次,加大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查,学习更多的接待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旅游没有国界,针对国际游客更需要具有高等文化知识和应对能力的人员,对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培养和引进一批会双语甚至多种语言的高学历管理人员、服务人员,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企业软实力影响着旅游业的长远发展,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刻不容缓。

(三)加大对城市旅游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力度

根据旅游资源分布的地理位置,规划旅游专线,在交通、住宿方面提供便捷服务,不仅增加了各个景区之间的联系,而且节省游客做旅游攻略的时间。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旅游路线,这样就形成了旅游资源的聚集区域。针对边远城市的旅游开况,需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可以依靠旅游业推动经济发展的城市提供开发资金。通过发展旅游业改变一个小县城面貌的成功事例有很多,这些成功的经验是学习的榜样。对经济较落后的城市除了资金援助,提供专业人员尤其重要。专业人员针对地域特点进行资源发展,有利于旅游业的良性发展。

(四)吸引投资,加强跨行业合作

旅游业的发展需要与其他行业的合作,跨行业合作除了可以为旅游业提供更多发展资源以外,还是一种宣传方式。跨行业合作有利于把黑龙江省特色旅游项目推广到更大的市场,迎接更多游客。比如旅游业和工业、农业合作,工、农业收入较稳定,可以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工业、农业也是旅游资源,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开发,成为旅游中的一个元素。通过跨行业合作,人员可以进行流动,减少失业率,让工作人员的生活更有保障,对工作更加上心。此外,国际合作对旅游业的发展中占更重要的地位。国际合作既具有宣传的功能,国外的投资对于国内经济循环也十分有利。合作促进共赢,不同行业的合作,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彼此交换资源,实现共赢。黑龙江省拥有的旅游资源是其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的底气,为国内外经济循环和黑龙江省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田立英.黑龙江省旅游业发展问题研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4(1).

篇10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建议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的转折期,农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难题。针对这些挑战,如何进行农业经济发展道路的改革创新,成为当前需要思考的方向。

1我国农业经济的地位

农业经济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能否稳定持续进行的重要因素。对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不管是工业还是服务行业都离不开农业原材料的支撑。因此,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

2我国农业经济的现状

自20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为了与世界经济同步接轨,我国的农业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做出改革创新,党和国家一直以来对“三农”问题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当今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也进入了一个相对稳步发展的阶段。同时伴随的农业经济的发展,许多过去没有的农业新问题也渐渐进入的人们的视线[1]。

3农业经济面临的问题

3.1缺乏完善的农村基层设施体系

在我国,农村基础生产设施都不够完善,许多农村地区的农业设施的生产方式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老路上。同时,运输方面交通不畅,缺少完整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等交通设施的立体化网络。水利设备陈旧老化,对于农业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灾害抵抗能力较差。

3.2农业科技含量低

在我国农业的经济发展上,科技含量较低,资源消耗大,农业产品产出率不高。同时相较于大型的工业企业及第三产业,我国在农业科技的投入也比较不足,造成农业方面的顶尖科技型人才的流失。这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难以形成现代化大规模生产的主要原因。

3.3农业生产模式单一

在我国,大多数农村的生产模式仍在走过去的老路,采用“刀耕火种”这种粗放型生产方式。农产品的结构也过于简单,大多数农民的受到思想上的约束,将可种植的农产品仅仅放在基础的粮食作物上,对于经济效益较高的水果等经济作物视而不见。而由于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对于农业的经营模式也停留在较为原始的农业原材料直接出售上。

3.4农业资金投入不足

相对我国的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建设,在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还有待于加强。农业经济的发展缺乏财力上的支持,就无法进行真正的大规模的农业生产建设。同时也无法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降低了我国农业企业的竞争力,使得农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恶性的循环。

4发展我国农业经济的方式

4.1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建设

相对于同地域的城市而言,农村的物质文化发展都相对落后,与农业相关的周边产业发展不足,使得农业经济发展规模受到了限制。所以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腾飞,就要从最基础的地方着手。没有一个良好的生产设施基础,就无法建立起长远的经济发展道路。相关的政府机关部门要紧抓农村基层的生产设施的建设问题,将工作落到实处。对于相对陈旧的生产设备进行更新换代,积极引进世界先进的生产设施;建设完善的水利工程体系,提高抗旱抗涝等自然灾害抵抗能力;铺设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减少农业经济发展中对运输成本的消耗。

4.2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培养农业科技人才

从世界宏观的经济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在经济发展中所运用的科技力量相对于发达国家尚且有欠缺。缺少科学技术的注入,就无法完成农业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尤其在我国地广人稠土地资源相对有限的基本国情下,实现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学生产能力已经刻不容缓。从与农业相关的各级政府机关再到农民自身都应该重视起对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发展理念,积极引进世界各国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先进农业生产设备,科学改良农产品品种,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同时国家也要大力的培养与农业相关的一流科技人才团队,大力扶持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发展技术,切实做到依靠科技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2]。

4.3创新农业经营模式

就我国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形势来看,过去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对现有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改革创新已经是发展农业经济的重要途径。创新农业的经营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前的市场经济形势。一方面,扩展农作物的种植范围,实现农产品的多元化与多样化,生产优质、优良、品种齐全的农副产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作物特产,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大众需求。另一方面,改变过去的农产品出售模式,将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统筹到一起,形成一条完整的农业经济产业链。

4.4加大农业产业投资力度

相较于工业与第三产业,我国的农业资金比较匮乏。想要发展农业经济,就必须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提高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于农业企业给予相对便利的政策发展环境。同时,改善我国农业的投资环境,积极主动的吸引外资投入。

5结论

总而言之,在我国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有新的挑战等待我们去面对与解决。发展农业经济是一个漫长的经济工程。我们只有不断完善农村的生产设施;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对农业的扶持程度。才能不断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作者:韩永香 单位: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天池店乡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篇11

一、前言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加快投资、财政等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平台,我镇应当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加快新镇人口集聚和工业园区建设。

二、背景

凤林镇总面积94.3平方公里,4.2万人口,下辖48个行政村,耕地23569亩,林地87754亩。现有工业基础较差,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镇,经济弱镇。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凤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基本定位

一方面以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为抓手,搭建工业平台,发展环保型生态工业经济;另一方面要以沿江两带开发为抓手,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建设集农业、工业、旅游、居住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区域新镇。

四、选址

205国道以东规划建设成江山市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沿江两带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主,建设大型观光农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居住区。

五、主导产品

1、食品按原材料分为:蜂产品、绿牡丹茶叶、鹅产品、山茶油等绿色产品精深加工。

2、农业按类另可分为:以花卉苗木、生鲜蔬菜供应为主的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

3、旅游可以分为:水上乐园、垂钓、农家乐等几类

六、可行性分析

1、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整体思路与我市十一五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思路相衔接。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市级食品加工工业园区,我镇可以结合林地开发,包装该项目,争取市级和省级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实现工业发展,工业立镇的思路。

2、交通极为便利。北接江山城区仅半小时路程,南临福建浦城,西边可考虑打通205国道至江西的大通道,该工程可作为浙江省扶持欠发达地区交通项目上报,可争取省级资金的支持,打通之后,我镇的交通将大大改善,将非常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业。

3、源丰富。我镇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林地资源较多,可以缓解我市工业用地不足的的矛盾。同时江山江上游白水坑水库和峡口水库水资源丰富可供利用。

4、工业经济相对不发达,环境保护较好,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目前比较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比较受欢迎,上级扶持政策比较多,可以通过包装项目,争取支持,赢得发展机遇。

5、集镇建设一同规划设计。我镇区域调整之后,新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刚刚开始,可以一同做好规划设计,这将决定我镇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七、意义

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附加值及土地价值;有利于形成以蜂产品、茶叶等绿色产品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集群;

篇12

关键词: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对策建议

一、引言

近年来,绿色经济发展得到全球的关注,特别是我国面临人口多,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的严峻形势下,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可循环经济的重要手段。绿色经济的本质是协调资源、环境的保护与经济的增长的关系,因此本文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阐述中国走绿色经济的制约因素,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此促进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

二、中国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的制约因素

(一)固有的体制机制影响绿色经济发展

政府和官员政绩考核机制以GDP为导向,从而决定了发展经济是各级政府的首要任务,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高GDP,却忽略了对资源的浪费,以及对环境的高污染,高排放。另外,由于要素价格形成机制还不完善,一些非市场化手段导致要素价格扭曲,使得整个绿色经济发展体系遭到破坏。因此,通过公正透明的程序,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对资源环境进行定价,减少政府的过度干预,依靠市场调节。

(二)资源环境压力巨大

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对能源、资源有较强的依赖性,对环境破坏性也极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居世界首位。中国经济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加速发展的过程中,对资源呈现刚性需求。资源又具有不可再生性和稀缺性的特征,这样就给资源、能源供给、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巨大压力。

(三)绿色科技创新能力缺乏

尽管国家已经重视关于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方面的科技能力培养。但由于中国提倡绿色经济发展的时期较短,绿色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第一,由于缺乏政策引导,国家将其大部分财政收入投向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等领域,对绿色科技研发投入力度不够,企业绿色技术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脱节;第二,政府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指导意见不够,缺乏激励机制和市场融资机制;第三,缺乏科研人才,绿色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影响绿色科技创新水平。

(四)绿色就业高端岗位相对较少

由于绿色产业发展的时期较短,各产业链尚未紧密衔接,许多就业岗位还没有得到关于人才技能的精准定位。特别是一些高端就业岗位比较少。多数工作仍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这些低端就业岗位无保障或低保障,高端就业岗位又相对较少,不利于该领域留住大量人才,同时也使未来往该领域培养人才的动力不足,造成恶性循环,抑制绿色经济发展速度。所以我国应采取一系列可行性政策来提升高端就业岗位的比例,培养人才,使人才与就业岗位进行对接。

三、中国走绿色经济发展之路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绿色经济政策机制

为了推动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必须联系我国国情、发展实践经历,适当选择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教训,深化制度改革,对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及完善。一是考虑经济、资源、环境等在内所涉及的成本要素,对资源进行合理定价。从而充分发挥市场对绿色经济发展的基本作用。二是利用好财政税收政策,关于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税收设置要进行调整,特别是关于企业排污税进行严格要求,高污染、高排放企业要承担更大的社会成本。这样企业才能进行高标准排污以及技术更新。对低污染、低排放绿色产业进行减税等激励政策。三是积极健全绿色融资政策,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健全促进绿色经济发展的融资机制。搭建标准的绿色金融体系、绿色金融产品交易平台、引导绿色消费。

(二)注重绿色技术科技创新

技术是绿色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注重绿色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从而使绿色经济发展拥有坚实的基础。推动绿色技术发展:一要采取相关政策来确保绿色技术进行广泛创新。首先需要完善修改现行税收减免政策,其次还需要加大投入,尤其是对中小企业的投入,促进中小企业发挥在技术创新上的最大潜能。二要在增加科技投入量的同时,把握好投入效率。首先,要改进政府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国家的科技计划需要考虑企业科技需求,同时也需要引入大量的企业加入到科技计划项目;其次,要把国家有限的资金投入用于关键核心技术,支持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最后,要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人才是创新的主导因素,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形成尊重人才、善用人才的制度和机制保障。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

(四)开发绿色能源,形成能源利用新格局

目前国家已经对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地上能源进行了大量开发利用。在对现有绿色能源进行合理使用和分配的同时,也应对地下的海洋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地下新能源进行探索。近来,美国取得"页岩气革命”胜利的成果,也就是页岩气,一种不常规的天然气,深受全世界能源消费者的喜爱,这或将改变世界的能源使用布局。开发能够替换传统能源的新能源。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国家应找准定位、完善职能,切实发挥新能源战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行性作用,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形成低污染、高效率、安全、可持续的能源发展状态,是国家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深入实践能源战略新格局,勘查开发“页岩气、煤层气、生物气、干热岩、地热能”等新能源作为地质勘查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部署。

(五)通过绿色经济发展促进绿色就业,多设置些高端就业岗位

绿色经济发展需要人才,同时绿色经济发展也帮助解决人才就业问题。不仅应该将技术导向作为绿色发展的主要战略选择方向,而且应重视创造新的绿色就业机会。应扩大就业拉动内需,优先发展绿色投资计划,增加就业,改善国内需求,为实现绿色经济的结构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另外,增加绿色就业高端岗位,吸引更多的人才,为绿色经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与资源。另外也要加强绿色经济发展的国际合作,中国处于绿色经济转型的初始阶段,增强与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协作,能够引进消化先进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效的技术和可再生能源技术。

参考文献:

[1].实施绿色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J].绿色经济与创新,2010(2):121-126.

篇13

一、主要思路

1.正确定位,发挥政府、市场和企业三者应有的作用。在经过2O多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市场已发挥资源配t中的基础作用,政府机构正在进行职能转换,以及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得我们在思考任一重大经济发展方略时,都必须遵循一个主体定位原则。即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并有利于提高资源配里效率的,都应由市场机制去发挥调节作用;凡是企业自己能办、且能办好的事,都应由企业自主决策、自行解决;凡是市场和企业不能做的事,则由政府去做。

2.要以全方位的视角看待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从我们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起点、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来看,民营经济与宁波经济发展以及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与现代化演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民营经济、特色产业与区域专业市场三位一体所形成的宁波体制外增长模式,不仅是宁波经济发展模式中的活力所在,也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创新发展的依据所在。这就是说,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大提高,并不仅仅是民营经济的事,同时也是宁波经济发展模式的大提高、大发展,我们需要对个私经济、乡镇企业、专业市场、区域块状经济等进行密切关注。

3.要吸取实践中成功的经验,并及时转化为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与举措。在我们对我市民营经济的实地调研中,最切身的感受是宁波企业家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伟大创造。作为政府管理层,要使民营经济有大的发展,就应注重调查研究,注重吸收那些有利于民营企业大发展的成功经验,然后进行总结推广,或是及时转化为政策与举措。

二、对策建议

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几方面共同推进。

(一)政府方面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基本职能是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依法管理经济活动,并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相对公平有序的竟争环境。既然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主力军,那么政府的宏观调控也应更多以民营经济为对象。在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推进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大发展、大提高,不仅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意义。这时政府需要做的是:

1.营造良好环境。①市场准人环境。取消市场主体进人的各种歧视,努力创造各类市场主体能公平开展有序竞争的环境。政府不但要公平、公正,而且要向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日益完善的硬环境(如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如政策及服务),要继续改进和规范政府审批,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并对照从月U要求,检查政府文件,与国际惯例不相符合的文件应逐步撤消。②产权保护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企业财产权。③信用制度环境。建议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开展企业信用档案建设,并定期向社会公布;建议加快政企分开步伐,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建议加快对不讲诚信的企业和行为的打击立法,加大打击力度。

2.改进和加强政府部门的服务。①继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通过大众传媒、新闻报道以及理论宜传等多种形式,使社会公众真正树立起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合法主体的观念,使全社会都能关心、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问题。②理顺管理体制,改变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以及“有利争着管,无利没人管”的现象,并通过工商联、个私协会等社会机构加强民营企业及业主的自我管理。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政策条件,在技改立项、用电用地、银行信贷、申办进出口权、发行债券和股票上市等方面,做到一视同仁。④切实改进机关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主动为各类市场主体搞好服务,积极为企业排优解难,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问题。我市刚成立的经济服务中心就是一个比较好的试点,也可以向各县(市)区进行试点推广。

3.加快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科教兴市是加快宁波经济发展从t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的重大战略举措。根据我市“十五”计划纲要的部署,积极推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在科技规划上、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上、科技资助与投人、以及税收优惠上,都必须把民营企业作为一个重点。除了国家政策规定的减免税费优惠外,要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处理好技术知识产权与资本产权的关系,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并对新增部分采用税收退还政策。支持民营科技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手段实现低成本扩张,进而上规模、上水平。

4.通过小城镇建设和特色工业园区建设推动民营企业的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小城镇的建设有利于周边乡村企业向城镇集聚,从而产生产业的规模效应。而特色工业园区是我市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经济特色,利用块状经济中有特色、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及产业链,从改善投资环境人手,把分散的小企业通过标准厂房、厂房联建等形式,在工业园区集中起来而形成的,因而建设特色工业园区,有利于改善企业生产条件,为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有利于形成各具特色、专业分工的“小企业、大集群”,从而促进企业上档次、上规模,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与产业优化。

5.积极推动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产业组织。从工业方面看,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协作配套关系,可以将中小企业尽快纳人现代化大生产的体系,并尽快改变中小企业孤军作战的低水平与分散状态。从商贸方面看,通过资金实力雄厚、有自己的营销网络,能开拓国际市场的大型综合性商业公司与众多生产加工型中小企业的结盟,可以使加工业与贸易业直接组合,从而发挥市场信息灵、销售能力强的作用。从宁波的实际来看,利用余姚的中国塑料城、慈溪周巷的中国食品城、郸县的宁波轻纺城、镇海的液体化工市场、象山石浦的中国水产城以及一些大型商贸公司,发展起一批商贸工结合型的集团公司,进而带动一批中小企业的发展是一种产业组织合理化的可行选择。

6.拓展商品市场,培育要素市场。市场是民营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宁波的发展实践表明,各类市场的发展,是民营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宁波市场发育仍然存在着结构性缺陷,集中表现为要素市场的发展总体上滞后于商品市场。由此我们的建议是:(l)要从单一“小商品、大市场”的发展模式中跳出来,鼓励和扶植“大商品、大市场”的发展,逐步提高“大标的、高档次、高附加值”产品在市场交易中的比重,并逐步引人现代化的交易手段和交易方式,形成一种多元化的市场结构。(2)要积极地引导,而不是消极地抑制初级形态要素市场的发育,利用市场机制调动起更多的经济资源。例如,我市有些地方民间资金充裕,民间分散的金融市场事实上是存在的。对这些市场“放任自流”容易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而简单地“压抑”也不利于要素市场的发育。因而应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发展投资基金等管道,引导它们逐步提高市场的组织化程度。(3)强化市场规划、布局和科学定位,选择不同的专业化分工模式和各自市场发展的不同重点,积极拓展市场服务领域,提高市场服务水平。并加强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导,促进市场体系的协调发展。

(二)国有部门和社会中介机构方面这里的国有部门,主要是国有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国有科研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国有大中型企业。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主要指法律、财会、咨询服务、技术援助、科技教育等中介机构。这些部门与企业能否真正支持民营企业并按市场经济通行原则形成相互合作之态势,对实现我市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关系重大。

1.加强金融支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从国内外对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具体办法看,主要有三种基本办法:一是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融资体系,如日本的“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菲律宾的“小企业担保与融资公司”,以专门对小企业进行直接与间接的融资,提供风险投资、租赁贷款、二次抵押及期票贴现等服务,并对小企业提供投资贷款担保;二是开放风险担保领域,让民间资本和外资进人,以及积极发展中介服务机构,依靠市场化运作去化解银行与企业间的担保风险;三是改进现有的银行贷款担保办法,尤其在担保领域不向民营企业开放和市场化推进有限的条件下,在资产担保上采取更适应民营中小企业的办法。从宁波实际进展来粉,第三种办法即改进现有担保办法已在实践中,但仍需进一步改进。关于前两种办法,鉴于改革的决策权在中央,因而具有自上而下的过程。目前发展民营银行势在必行。在拓宽技术创新的投融资渠道方面,一是尝试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形成由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社会保险基金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基金和个人进行风险投资。二是完善无形资产评估制度,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三是积极推进企业上市融资。

2.提供智力支持、管理支持与培训支持。针对民营企业缺乏人才、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的状况,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是通过政府兴办教育部门或半官方的中介部门对其给予扶助,特别是给予智力支持。我市可借鉴国际上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通过政府兴办管理、培训机构,并落实计划与经费,对为数众多的民营小企业提供管理培圳、人员培训乃至技术培训。同时,允许和鼓励民营培训机构的发展。

3.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应有作用,在政府与企业之间真正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要逐步改变目前行业协会由行政主管部门组建、带有浓重官办色彩、有些甚至只是一种摆设的状况,让行业协会真正发挥它在服务性、公正性、协调性和自律性方面的独特作用。要提高行业协会的工作人员素质,克服消极懈怠、老气横秋的工作态度,引进一些具有专业特长且又经验丰富的人才,增强行业协会在企业诊断和经营指导服务方面的能力。

4.精心培养和打造一支企业家队伍,建立经理人市场,以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同时,加强对一些道德观念低下、法制观念淡薄的个私企业主的素质教育,通过法律手段、社会舆论、定期培训等多种途径,逐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三)企业方面

1.努力创新,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创新主体。①体制创新。在组织方式上,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从个体业主制、合伙制,逐步转向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管理方式上,企业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科学管理,通过股权的多元化,逐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合理化。公司制企业和科技型企业要促使企业管理体系从投资者管理模式向职业经理人管理模式转变。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对内尊重企业员工,对外重视市场和顾客,从而营造一个既有利于员工实现自我价值、又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的竞争环境。②科技进步。企业可以从扩大企业规模、不断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做起,逐步加大科技投人,使自己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或者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合作,建立自己的技术依托。企业更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员工大胆创新,并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尤其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通过人才人股、技术人股等多种形式以形成利益共同体,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通过重金资助并承担研究风险等措施,鼓励技术研究人员积极从事新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③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企业应逐步加大技术投人、加强内部管理,牢固树立品牌意识、质t意识,切实改变产品低质、低档、低价的状况,向高质l、高效益、高附加值方向努力,以企业自己的特色产品开辟市场,在提升产业层次、产品档次中创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2.抓住机遇,拓宽经营领域,形成行业优势。目前在宁波存在着大量目标不明确、经营不规范的中小型民营企业,这在市场经济起步与初始阶段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但作为有进取心的企业家,应当整顿提高自己的企业,一定不能安于现状,而要善于捕捉发展新机遇,从而把企业搞大搞好。而且在拓宽经营领域的过程中,民营企业要依据产业基地,走专业化生产之路,在发挥产业优势、区域经济优势和市场依托优势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企业实力,使企业健康发展。

篇14

一、切实转变观念,改善金融服务,加大融资金力度。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民营经济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支持和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作为农信社的主要服务对象,作为自己的“黄金客户”和“衣食父母”,要从长远利益出发制定信贷政策,遵循平等、自立、公平和诚实守信的原则,与民营企业建立互惠互利、良性互动的信企关系,加大贷款营销力度,增加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入。要深入民营企业调查研究,透彻分析和掌握资金运行情况,经常听取民营企业主对农信社金融服务的意见和要求,积极主动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联合,通过银企协调会、恰谈会、项目推介会等多种形式,搭建信企合作平台,推动信企共同发展。

二、改进信贷管理运行机制,强化金融服务和授信制度。一是设立为民营企业的专门机构,专门研究、制定和督促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制度、办法和措施,明确提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目标,并进行定期考核。二是制定和实施适合民营企业特点的授信制度。将信用等级评估扩大到民营企业,对民营企业的授信条件不看其经营指标,重在考察其信誉及还款能力,科学确定民营企业授信审查指标,在信贷风险可防的前提下,方便民营企业及时得到贷款。三是适当放宽民营企业贷款的期限和额度。根据民营企业的生产周期、市场特征及资金需求,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额度,防止脱离企业生产和流通的实际需求,人为延长贷款期限和额度,给企业增加利息负担和贷款困难。四是努力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保证贷款安全、风险可防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贷款审批手续,减少审批环节,实行限时承诺制,在收到贷款书面申请后,应尽快予以答复和解决。五是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发挥农信社点多面广、信息灵通的优势,在结算、银行卡、提现、财务管理、咨询评估、投资理财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多方面的金融服务。

三、规范民营企业经营行为,强化信用意识。民营企业应增强信用观念,加强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对信贷资产的吸引力,应自觉坚持诚实经营,履行守信,提高企业的资信度。同时,应突破家族式管理,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规范财务会计报表行为,以良好的信誉和规范的经营行为赢得农信社的信任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