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经济前景分析范文

经济前景分析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48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经济前景分析,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经济前景分析

篇1

关键词:油页岩;炼油;综合利用;经济;前景

一、油页岩介绍

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它和煤的主要区别是灰分超过40%,与碳质页岩的主要区别是含油率大于3.5%。油页岩经低温干馏可以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原油,可以制成汽油、柴油或作为燃料油。除单独成藏外,油页岩还经常与煤形成伴生矿藏,一起被开采出来。

油页岩主要是由藻类等低等浮游生物经腐化作用和煤化作用而生成。一些微小动物、高等水生或陆生植物的残体,如孢子、花粉、角质等植物组织碎片,也参与油页岩的生成。

油页岩是一种富含有机质、具有微细层理、可以燃烧的细粒沉积岩。油页岩中有机质的绝大部分是不溶于普通有机溶剂的成油物质,俗称“油母”。因此,油页岩又称“油母页岩”

二、油页岩炼油项目概况

龙福油页岩炼油项目是龙矿集团投资建设的五大重点工程之一,项目总投资26亿元,可年干馏处理油页岩180万吨,提炼原油22.5万吨,副产品半焦122万吨;配套电厂3×135兆瓦,年发电量约30亿千瓦时。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6.55亿元,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油页岩循环利用示范工程。而龙矿集团也将由此大规模进入炼油、发电领域,成为为数不多的拥有煤、电、油产业的大型能源集团。

作为全国惟一的海滨煤炭基地,龙矿集团有着储量极为丰富的油页岩,已探明地质储量1.914亿吨,可采储量6,015万吨,具有储量大、含油率高、热值高、挥发份高、附加值高和含硫量低、含氮低、污染低等优点。 从投产两年来的情况看,产品销售供不应求,卖家主动上门谈判,预计10年内,市场不会出现较大的波动。

三、油页岩用途分析

油页岩不但可提炼出各种燃料油类,而且还可炼制出各种合成燃料气体及化工原料,副产品还可用于制砖、水泥等建筑材料。

干馏制取页岩油及相关产品。若将油页岩打碎并加热至500℃左右,就可以得到页岩油。我国常称页岩油为人造石油。一般来说,1吨油页岩可提炼出38至378公升(相当于0.3至3.2桶)页岩油。页岩油加氢裂解精制后,可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石焦油等多种化工产品。

生产建筑材料、水泥和化肥。作为附加品,油页岩干馏和燃烧后的页岩灰主要用于生产水泥、砖等建筑材料。在我国,油页岩干馏和燃烧后的半焦灰渣用来制造砌块、砖、水泥、陶粒等建材产品。此外,油页岩还可以直接用于有机肥料的生产。

四、油页岩炼油项目经济前景分析

随着传统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页岩油工业将会出现空前大发展,前景相当不俗,通过油页岩的开发,可接替部分常规油气,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

据报道,随着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传统能源价格不断上涨,除了炙手可热的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煤化工等新兴产业外,煤炭、石油开采等向纵深领域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煤层气和油页岩资源开发悄然升温。

通过低温干馏等办法,从油页岩中“榨”出的页岩油,就是人们常说的人造石油。页岩油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可以制得汽油、煤油、柴油等液体燃料,目前其价格高达5400元每吨以上,而且还供不应求。通过油页岩的开发,可接替部分常规油气,缓解中国能源供应压力。专家预计,随着传统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人造石油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在今后一二十年内,页岩油工业将会出现空前大发展,前景相当不俗。

山东能源龙矿集团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目前已建成一套大颗粒油页岩炼油装置,并于2009年1月投产运行,年处理粒径40-110mm的大颗粒油页岩60万吨,年产页岩油5.5万吨,效益可观。但由于原料油页岩在综合机械化开采过程中破碎严重,实际可用于大颗粒炼油的油页岩只占到开采页岩总数的30%左右,其他70%的中小颗粒油页岩只是作为低热值燃料对外销售,附加值低。

为提高资源利用率,提高油页岩的附加值和企业经济效益,龙矿集团在前期大颗粒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成功运行的基础上,实施建设中颗粒油页岩炼油项目。并通过自主研发,开发出适合干馏8-40mm粒径的中颗粒油页岩新炉型,将油页岩资源利用率由目前的30%提高至60%左右。据悉,龙矿自主研发的全循环干馏炉为国内第一套专门干馏8-40mm粒径中颗粒油页岩的干馏装置,同国内外其他干馏炉型相比具有建构简单、易于操作、投资省、建设周期短、环保效果好、开机率高、采油效率高等优势,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油页岩综合利用开发领域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这项新技术投入使用后,可年处理中颗粒油页岩60万吨、年生产页岩油6万吨、页岩半焦36万吨,实现年销售收入30600万元、利税总额11638.57万元。不但能够更加有效地缓解矿区资源接续的压力,而且实施后可实现节能148047吨标煤/年,减排二氧化硫约2665吨/年,有效地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参考文献:

[1]刘柏谦:油页岩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地位[J].中国能源.1999.02.

[2]游君君 叶松青 刘招君:油页岩的综合开发与利用[J].世界地质.2004.03.

篇2

[关键词] 创意;经济前景;“妙笔”创意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 F2730. [文献标识码] B

一、创意产品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上海浦东新区金桥附近共有三所高校:上海金融学院,第二工业大学,杉达大学,近些年来,随着各所大学的不断扩招,学生数量增多,各类校内外社团应运而生。校内外五彩缤纷的社团活动丰富了大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示自我能力与发挥创造力的舞台。不但能开阔眼界,增加人生阅历,还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各种社团组织争相招新的情况下,能不能引来更多的学生参与进社团,宣传手段尤为关键,而举办的日常社团活动能不能被更多人所熟知,宣传手段更是制胜法宝。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小组主要针对参加了社团或组织的大学生进行访问和问卷调查,具体了解他们组织活动的频率,活动中用到的宣传品种类,目前宣传设计的缺点,是否愿意将作品外包,产品的可接受价格等各项问题。在为期近两个月的活动时间里,我们通过发放纸质版问卷和网络版问卷两种途径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其中,发放网络问卷300份,纸质版问卷900份,成功回收并有效的问卷共1049份,取得大量真是可靠的数据及信息。在我们对问卷进行细致整理后,再结合现场采访大学生所得的可靠信息,我们小组得出结论:创意宣传品需求量较大,而且目前宣传品的效果差强人意,需要更有创意的宣传品开拓更为广阔的市场。

经过课题组的统计,上海金融学院、第二工业大学、杉达大学三所高校,平均每所高校的各校级组织每年承包的中大型(需要大量宣传品)的活动为10-25次。平均每所高校每月将会举办中大型活动约10场,这无疑为我们的工作室提供了大量的设计、宣传方面的需求,创意宣传品有较为广阔的市场。

根据调查分析,31%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校内所发放的宣传品宣传效果一般,并不能很好的提升人群对活动的了解程度与兴趣,对宣传组织的形象也难以起到提升的作用。40%的受访者认为,宣传品的作用仅仅是为了告知他人活动的时间与地点。仅有17%的受访者认为,目前校内的宣传品尚算成功。

缺乏专业的设计类指导,相关宣传物品难以通过简单的宣传品很好地突出所举办活动的主题与文化,从而进一步加强他人对这一活动的兴趣程度。只有较为专业的设计人员,才能够合理的对宣传物品的设计与排版进行专业地制作,确保宣传品在突出时间、地点的同时,也能够反映活动的内容与格调,从而大大增加他人对这一活动的兴趣。

此外,我们的受访者中有42.3%的大学生表示现在各组织设计的作品都不够时尚,不够吸引用户的眼球。在剩下来受访者中有23.1%的人觉得有些设计产品色彩太过单调,让人不想继续阅读下去。而有大约14.7%的大学生表示,组织宣传部设计的作品有些太过花哨,甚至让用户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主题,这无疑是一个很失败的作品。

现行活动设计方面:有37.8%的受访者表示现行活动的设计产品较为单调或过于花哨以致找不到重点,这需要我们的创意设计简约而不简单。

二、创意产品市场竞争分析――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

根据本行业特点,对于行业竞争态势进行竞争环境分析(3Force分析)。本企业的竞争环境分析包括三个方面:潜在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威胁;行业现有企业竞争。

(一)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1.行业新进入者有步骤、有目的地进入某一行业时,通常带来大量的资源和额外的生产能力,并会分割市场份额。新进入者威胁的大小取决于一家新的企业铺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进入壁垒以及预期的报复等。

2.创意工作室行业目前处于不饱和状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且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对于新进入者的吸引力较大。

3.新进入者的进入障碍是技术壁垒。而我们的产品――创意技术较为难学,存在技术垄断。为了建立市场领先地位,我们将进行技术研发投入,研发出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保持先发优势,在成本和技术上占据有利位置,形成市场新入者壁垒。

(二)替代品的威胁

替代品将为我们的产品带来威胁,替代竞争的压力越大,对现有企业经营威胁越大。目前创意产品替代品主要是其他打印店提供的印制服务。

(三)行业现有企业竞争

1.校内竞争对手。目前在创意产品制作方面上海金融学院只有博通打印店可以提供该服务,并且由于该店开设时间较为长久,已经拥有一批固定消费群,因此效益良好。

2.校外竞争对手。在淘宝等互联网上有提供创意产品服务,且价格较为低廉,客户群大。

三、创意产品的市场营销分析――以上海金融学院为例

(一)目标市场

创意产品的推广是定向的,主要为以下三类:办活动需要宣传品的部门;开微店需要宣传的个人;与本公司合作的店铺。

(二)产品

品牌最持久的含义将是它的价值、文化和个性,我们的品牌将会不断进行更新,致力于为大家提供新款创意产品,使我们能够不断扩大营销空间、拥有更多的品牌延伸机会,为本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具体方案如下:根据顾客需求设计创意产品或顾客DIY创意产品;建立微信公共平台,支持顾客进行微信预定服务;在新苑,民雪路寝室等地建立形象,并附上宣传单,支持顾客进行填选创意产品,联系方式,需要时间服务,由专人搜集并外送;提供在校园范围内的送货服务

(三)定价策略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本公司优势品牌地位,提高目标市场占有率,具体方法如下:本公司创意产品根据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定价;顾客DIY创意产品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为顾客提供的额外服务定价;本公司购进创意产品根据市场价格定价

(四)战略伙伴建设

1.在公司前期筹资中所引入的战略伙伴将主要定位于一到两家目标市场消费,我们将在资金、研发、销售通路上成为稳定的同盟。

2.在市场开发过程中,长期的供销关系、技术和服务的紧密结合形成的某些大消费也将成为我们的战略伙伴。

(五)推广策略

发动本公司所有店员在各个寝室及各家食堂门口发放宣传单,向大家介绍本公司产品,引导大家进行消费;与上海金融学院校微信兼职平台进行合作,请他们帮忙做网络宣传;在LED屏幕进行成果推广;在易班上贴上本公司特色产品的照片,请大家评论优缺点,建议良好者在未来消费中打折;与科创兼职平台合作,进行微信推广

(六)市场占有策略

不断通过推出新款产品来吸引大家购买,保持或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本公司DIY创意产品的师生提供拍照服务,并赠送精致卡片;对经常光顾本公司的师生提供适度减价服务,让回头客感受到本公司对大家的热情与关怀。

四、创意产品的经济风险分析

构建“妙笔”创意工作室需要在总结前人的经验之后发展自己的特色,因此我们小组主要针对各社团大学生,具体了解他们对于创意产品的看法,包括创意产品设计的配图、文字、背景和整体印象等方面。我们共发放100份纸质版问卷和100份网络问卷,回收并有效的问卷共200份,根据问卷整理分析,我们注意到创意产品设计主要存在以下经济风险:

(一)创意产品设计背景选图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

在设计产品背景的选择方面,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设计产品在背景选图方面很影响宣传效果。据调查问卷显示,有15位受访者表示接触到的创意产品背景选图空洞,有17位受访者表示身边的创意产品中图片插太多容易眼花缭乱,这表明创意产品背景选图是大家较为关注的点,背景选图好坏直接影响群众观感,群众观感直接影响整个宣传活动的好评程度,观众不满意,社团活动就不成功,社团将不再采取该项宣传品,给工作室造成利润损失。

(二)创意产品字体选择可能带来的经济风险

字体是产品的门面,选择合适的字体能够使宣传效果更为突出。例如,在推广面向少女的产品时,“少女”字体就非常受欢迎,使整体宣传显得活泼可爱,若是全部选择端正的黑体,则使宣传整体较为严肃沉闷。字体选择正确,会为产品本身提高好感度,增加产品收益。根据调查结果,66.5%的受访者认为创意设计的字体适中更能给人一种清新、舒服的感觉,让他们更加想了解和参加设计产品宣传的活动,活动参与者越多,给活动组织方带来的利润越多,与工作室合作的可能性增加,进而带来经济收益。

五、创意产品的经济效益分析

1.“妙笔”创意工作室设在交通设施完善、客源充足的浦东新区上金院-二工大-杉达大学园区,从公司赢利年度开始计算,每年征税25%。

2.根据本公司现实基础、能力、潜力和业务发展的各项计划以及投资项目可行性,经过分析研究采用正确计算方法,本着求实、稳健的原则,并遵循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制度,在各主要方面与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和修订过的企业会计准则相一致。

3.存货控制采用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按下期销售收入的10%提取,机器设备估计使用寿命10年,期末残值0元,按直线折旧法计算;以技术入股的无形资产按10年摊销。

4.公司第一年不分红,第二年起按净利润的20%分红。

5.成本费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营业费用均与销售收入密切相关,呈同向变化,我们假定其与销售收入成一定比例变化。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等与企业的销售收入关系不大。

六、结语

根据调查,我们发现,构建“妙笔”创意工作室的经济前景非常良好,但是要注意到其中产生的经济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采取正确的市场营销战略,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参 考 文 献]

[1]饶德江.广告创意与表现[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篇3

2000年是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一年。虽然受到石油价格大幅度上升、欧元持续疲软以及股市剧烈动荡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但世界经济增长率仍高达4.1%。其中,美国经济增长5.0%,日本经济增长为1.7%,欧盟经济增长为3.4%,亚洲“四小龙”经济增长为3.2%。

2001年世界经济明显减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预测的2001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分别为2.3%和2.2%,美国、日本和欧盟等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都将比上年有大幅度的下降。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其经济总规模占世界经济的30%左右,美国经济增速大幅度下降是导致世界经济减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97~1999年美国经济快速增长,增长率在4%以上。但从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一路下滑,第四季度仅仅增长1.1%。

直观地看,其原因首先在于消费需求的萎缩。消费支出对美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3,是支撑美国经济的主要支柱。自2000年美国股市暴跌以后,金融资产大幅度缩水,账面财富损失达到3.5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GDP的40%,再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不断下降。自2000年第三季度以来,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下降,在2001年的7月和8月又分别下降2.6个和2.3个点,同年9月,受“9·11”事件影响又大幅度下降了16.4个点。消费需求的大幅度下降必然导致美国经济增长的急剧滑坡。其次,投资增长速度的急剧下挫,又进一步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2000年第四季度,美国的企业投资增长速度从第一季度的21%猛跌至负数,负增长1.4%。随着企业投资的下降,从2000年12月至2001年2月,美国共减少了38万个工作岗位。“9.11”事件又导致美国各航空公司及飞机制造业、旅游业等行业大量裁员。失业增加又加剧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下降。另外,“9·11”事件后,一部分资金为逃避风险撤离美国,这对美国经济无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经济近几年一直处于低迷状态。自1998年以来,日本政府采取了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但效果不大。目前日本的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已经高居10%,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高达130%,这两项指标大大高于其他发达国家的水平。另外,日本银行业的不良资产有增无减,日本16家大银行自2000年9月至2001年3月新增加的不良资产达到3.4万亿日元。预计在今后3年内必须处理的不良资产总额将达到12万亿日元。为此,小泉内阁采取改革优先的方针,积极改革财政金融管理体制,减弱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力度,以减少财政赤字和银行坏账,甚至不惜以经济低增长、负增长为代价,加大力度进行经济结构改革。但这些措施要收到成效还为时尚早。目前日本经济仍在下滑。有关资料显示,2001年4—9月日本破产企业达9665家,同比增加了2%。其中,因企业无法继续经营而破产的占76.5%。结果导致失业不断增加,2001年7月份和8月份的失业率连续创下历史最高纪录。另外,“9·11”事件及美国的军事行动将造成日本出口进一步下降,使本已陷入低迷的日本经济形势更加严峻。

欧盟经济现在也面临着许多的困难.欧元区通货膨胀率趋于上升,5月份的通货膨胀率达到3.4%,为1999年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远高于欧洲央行确定的2%的目标。再加上石油价格上涨、疯牛病和口蹄疫的影响,欧盟主要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减缓。2001年一季度,德国经济增长1.5%,英国经济增幅降至0.4%的低水平,法国经济仅比上季度增长0.5%,增长幅度都比上年下降。欧元区的经济信心和消费者信心等指数从2001年1月以来连续下降,这说明欧元区消费需求不足。另外,欧元区的工业生产在2001年1—5月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2%、0.5%、—0.3%、—0.7%、—0.1%,这表明经济正在陷入衰退状况。

在可预见的未来,世界经济难有起色。其理由是:(1)国际经济秩序,尤其是国际金融秩序面临许多严重的问题,有可能导致新的危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普遍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国际金融秩序有了暂时的好转。但是,由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规范国际资本流动和限制金融投机活动方面存在严重分歧,国际金融秩序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2)“9·11”事件的影响短期内不会消除。“9·11”事件不仅使美国经济受到冲击,也使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受到影响。要恢复市场和消费者信心需要较长时间。如果反恐怖战争持续时间太久,市场和消费者信心还会进一步减弱,这必将导致世界经济较长时间处于低迷状态。

二、世界经济与中国经济是相互影响的

(一)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根据前面的分析,世界经济在短期内难有起色,这对中国的出口贸易会产生相当大的不利影响。其中,美国和日本的经济低迷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尤为明显。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为521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9%,如果加上由香港转出口美国的部分,估计占中国出口总额的近30%,约相当于上年中国对东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出口的总和。2000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增长率为24.2%,这与1999年第四季度和2000年上半年美国经济的高增长有很大的相关性。2000年8月中国对美国出口额当月达到51.93亿美元的高点,随着美国经济减速,2000年9月以后,中国对美国出口额逐月下降,到2001年2月份,已降到36.53亿美元。可见,中国对美国出口与美国经济呈明显的正相关。美国经济的持续下滑必降对中国的出口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日本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为4743亿美元,而中日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8%左右,中国对日本出口达41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5%。日本经济下降也会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不利影响。尽管从过去的情况看,中国对日本出口增长率与日本经济增长率的相关程度很低,但如果考虑到汇率变化因素,相关程度会有较大提高。日本在当前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有可能会诱导日元贬值,因此中国的对日出口可能面临着日本经济下滑和日元贬值的双重压力,从而可能导致中国对日本出口的明显下降。

2.世界经济下降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中国具有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经济增长率持续居世界前列,不仅在投资安全方面有保证,而且在中国稳定的经济增长中也能获得可靠的收益。另外,中国加入了WTO,国内市场会进一步开放,对外商投资提供了更为方便的条件。从这些因素出发来分析,世界经济不景气的状况在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方面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这反而会使中国因其各方面的条件明显优于其他国家而进一步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9·11”事件以后,投资者更加关注投资的安全性,中国显然在这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国际资本可能会因此而加快向中国流动:

(二)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不仅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也会对世界经济发挥积极作用。在1997年下半年爆发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就已经显示出对世界经济的隐定作用。亚洲金融危机导致亚洲许多国家的经济遭受重创,经济发展的成果几乎在一夜间丧失了大半,经济恐慌笼罩在大家的心头。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如果中国经济挺不住,人民币随着其他国家的货币一同贬值,那么,金融危机的后果就会大大加深,势必对亚洲经济,以至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正是由于中国经济的良好态势,始终支撑着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亚洲经济的尽快复苏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给低迷的世界经济注入了活力。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的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10%,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中国经济的高增长,增加了大量价廉物美产品对国际市场的供给,使许多国家的人民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实惠。同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也扩大了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从而使出口这些产品的国家能够从中国经济增长中受益。下面这个例子是很有说服力的。日本的出口,在2001年上半年大幅下降,如半导体及其半导体制造设备、IT产品等产品的出口降幅均在50%以上,尤其对美国、亚洲的出口都出现了急剧的下降。但在2001年的1—6月份,日本惟独对中国的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增幅达到16%,除了IT关联产品之外,连普通机床、运输机械、建筑机构等产品也出现了20%-30%的高增长。这由此激活了许多的日本企业,给日本增加了不少的就业机会,从而使日本享受到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

另外,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世界投资提供了一个具有吸引力的投资场所,发达国家(地区)可以通过向中国投资而获利,世界经济也可以因此而受益。中国加入了WTO,会进一步开放市场,中国经济将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更积极的影响。

三、中国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长远影响

篇4

机电机器一般由主体部位的发动机、启动、传动、转向等结构构成,要想提高电机的工作效率,就必须优化其主体性能,减轻工作阻力,提高运转过程中的工作精确度。传统的电机大都以钢铁为主,不具备良好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长期的发展,要想增强电机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优化其技术结构,把传统的生产转型为机电技术的应用生产。把非传统的钢铁材料作为电机设备的主材料,如用非金属复合材料或更高级的金属材料。从材料上进行改善,减轻机器的主体重量,从而有效的利用电机的功率,实现系统功率的最大化使用,减少能量的不必要损耗,提高工作效率。从电机、传感器、信息处理设备等方面提高电机部件间的综合性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弱点控制线路。电机中使用最为方便和广泛的是驱动机,但是其带来的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效率较低、速度较慢还有相关的储存问题。面对此类问题,则需要全面的发展新型的驱动单位,达到机电控制内相关组件的多位一体。计算机作为一种强大的信息技术处理设备,微信计算机在这起到了主要作用,在一定技术上方便了机电技术的应用并推进了微电子学的进步。为机电技术的发展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使信息处理设备具备了可靠性、准确性和快速性等特点。提高设备的处理速度,解决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在进行信息的处理时,需采用一致的标准进行数据传递的格式规范。在机电技术工作中应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控制并降低开发成本,开发出高速的传递方式,为解决更大容量的机器运作工作提供条件。最后,仅仅有硬件设备并不能满足相关工作的需要,必须同时开发并使用相关的可利用软件。

2机电技术的应用中缺乏相关的应用人才

专业技术人员稀缺是致使机电技术不能合理发展的重要原因,由高科技带来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创新力和生产力上对相关产品设备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因此对需要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把优秀的专业人员运用于机电的发展领域中,才能有利于机电技术应用的合理发展。机电技术的变革是电机革新中的新领域,其功能要求不仅仅是关于动力、速度和精确度,更需要达到电机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并最终实现机器的高度自动化。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典型的机电产品并不只是简单的机械、电子、电脑等的集成融合,更需要对机电设备的熟练操作、维修和检测等技术活,而这就需要大量专业的技术人员来实现。我国的机电技术发展急需专业技术人才,数据显示,在未来的数年内,市场对机电技术人员的需求度还会大大增加。此时,则需要我国的教育机构发挥其职业教育的作用,加大对现有机电教学的专业改革,使之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弥补机电技术人员的市场空缺,扩大机电技术人员的市场占有量。为国内机电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

3对机电技术应用发展前景的思考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生产力作为基础,提高生产力不仅顺应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生产力的提高离不开专业人才的培养,因此应加大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纵观国内外机电技术应用发展的现状,机电技术将会朝着更加系统化、网络化、环保化和智能化等先进方向发展。机电一体化将会更加注重人与产品之间的可操作关系。如何赋予机电以一体化的智能,使机电的操作更加方便快捷,利用生物科技技术,赋予机电情感和人性,更能使机电技术的可操作性发展得更为方便、快捷。网络技术的发展是机电技术发展的新契机,它对机电技术应用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网络化使得对机器的操作更为便捷。因此,网络化的机电技术应用发展也是靠近现今发展方向的发展途径。环保是世界经济不合理发展带来的世界性问题,一直被人们广泛关注,因此,在发展机电技术的过程中,也应该做到环保化,既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要保护好环境,减少机电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不断革新技术,做好相关机器的报废回收。改变机电技术的发展方向,实现传统工业的质的飞越。

4结语

篇5

【关键词】金融经济 经济数学 应用

在经济学的发展中应用高等数学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数学重的统计学以及微积分等模块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经济数学的理论基础,但是在现阶段经济数学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数学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被拦用,影响了经济数学作用的发挥。基于以上几点,在现阶段对金融经济中经济数学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明确经济数学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从而为金融经济的今后发展方向作出一定的贡献。

一、经济数学在金融经济中的具体应用

(一)经济分析方法的完善和统一

相比于其他学科,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逻辑性,在经济学中融入经济数学的概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现象进行更为精准的解释的定义分析。同时在经济分析学中所使用的各种分析方法,再通过数学思想进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将不同的分析方法进行方法上的转变,从而使经济学中各个不同的分析方法能够有机的进行融合,促使经济建设加快进展。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如果数学能够构架有效的融入经济学,会对经济学的理论发展进行有效强化,促使整个经济产业的健康成长。在现阶段的经济生活中的供给、需求等经济概念,都是金融经济与经济数学有机融合的具体体现。在金融经济中引入经济数学,在最大程度上使经济分析方法做到了完善和统一,避免了经济定义中定义模糊或者是歧义的产生,使经济学中的规范原理更加规范和统一。

(二)经济数学的应用进行经济分析预测

在金融经济中融入经济数学的思维,能够使金融经济的发展方向得到有效的指导。由于数学学科自身存在的严谨性与逻辑性,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经济数学能够通过模型建立以及数据演算等方式对经济的发展方向进行预估,从而使经济的发展方向变得可控。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运行过程中,有很多对于经济学的理论分析都引用了相关的数学方程式,从而使经济学数据演算变得更加可靠。同时在经济学中有机融入数学的思维,还能够通过数据演算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有效预测,从而有效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三)对经济的分析使用数学思路拓展

数学分析法现阶段在经济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在经济学中使用数学分析法,能够使人们对经济学的理论和内涵进性科学性的阐述,同时也能够帮助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产生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在现阶段的金融经济现象分析的过程中,研究者们使用数学分析法对经济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科学化的分析,能够使经济的发展过程具有可控性。同时现阶段金融经济中的数学分析法能够在一定程度山弥补传统经济分析方法的缺陷和弊端,从而使人们对经济的分析思路变得开阔,有效的拓展了人们对于经济现象的预测与分析能力。

二、数学经济分析法在现阶段存在的弊端

(一)数据的来源具有不确定性

在现阶段数学经济对经济现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存在着经济现象的数据来源不确定的弊端。由于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有的数据都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或者实效,因此在实际的数学分析法演算的过程中,一旦使用的数据存在着实效或模糊的情况,就会对数学分析法的结果造成影响,是数学分析法的经济分析预测结果的稳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基于数学学科自身所具有的严谨性,因此在运算过程中如果数据出现错误,就有可能回导致整体的运算结果都缺乏科学性。因此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有关研究人员应该对数学分析法的数据来源可靠性进行综合考量,以保证数据的实效性。

(二)对经济现象的分析缺乏综合考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现象在产生的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因此在实际的经济建设过程中,外界影响因素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数学分析法在金融经济的总用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处理方面,数学分析法处理数据常用的手法是数学方程式,而一旦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单从数据方面进行经济现象的分析就有可能会使整个经济活动结果的预测缺乏科学性,从而导致经济建设的整体发展受到影响。因此在现阶段经济生活中应用经济数学时,使用者在运用数学分析法对经济的发展进行核算之前应该对所用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保证在数学分析法数据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对数学经济分析法的改进措施

(一)对数据的来源进行系统分析

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和运行的过程中,如果有关部门能够在对经济进行分析之前就对经济想象的产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C数据来源的可靠性,从而使数学分析法对经济活动的结果预测更加科学。因此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中,数学分析法的使用者应该在提取数据的过程中对数据来源进行分析,以此来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和运算结果的可靠性。例如,在对某项经济活动的结果进行预测和分析时,分析师应该针对数据的来源进行全方位的考证,在源头方面确定整体数据的可靠性,从而使整个经济活动的结果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

(二)在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过程中进行系统考量

在对经济现象的分析过程中,分析者需要注意影响经济活动结果的因素不仅仅只有数据,还有其他很多影响因素在对经济活动产生着或多或少的影响。因此,分析师在对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影响进行分析时,要对整个经济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同时结合考量的结果对经济分析的数据进行更新,以此来保证经济活动的平稳运行,加快区域经济建设步伐。例如,经济分析师在对某地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在数据的提取方面不能够只单纯考虑到通货膨胀中的供需关系,同时还要结合商品的成本、未来发展趋势等多个要素对整个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进行系统化的考量,同时再将所有的影响因素通过数据的形式进行提现。最后再通过数学分析法对存在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验算,以此来实现通货膨胀危机的解除和通货紧缩的预防。由此可见,在现阶段的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分析者如果能够通过综合考量的方式对经济的结果进行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使整个经济运行的结果更加可靠,保证经济建设的进度。

篇6

一、改变态度是前提

经济法以调控和干预经济为主要手段,在经济法下人们的意愿和经济行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这与人们现代的自由、平等、权利等价值理念相背,因此就难以引起人们对其学习研究的兴趣,甚至还有部分反感的心理。再加上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集权专制统治,在经济上就是以国家干预为主,严重地影响了国人的经济意愿和经济行为,人们本身就对国家干预经济较为反感,这种传统因素又加剧了人们对经济法限制自由、平等、权利的看法。因此,经济法在法学教育中普遍不受学生的重视。而以张扬人的自由、权利、平等为主的民商法则广泛地引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普遍地受到了欢迎和重视。实际上,经济法和民商法一样都是保障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规则,它们是一条战线上的盟友。经济法的出现就是民商法的要求或者说邀请所致。二十世纪以前经济领域的法规就只有民商法,但它自身的缺陷越来越不能使经济顺畅发展,自己也尽力改善自己(比如社会化)还是效果不太明显。因此就使经济法产生于世。

经济法的老师一定要把这些重要的内容讲清楚,这样学生们对经济法这门课的态度就开始反转了,看来经济法的出现是必要的。老师应接着讲民商法是如何造成弊端的,以及经济法如何能校正这种弊端,进一步打消学生们的疑虑。最终确立起学生们认为经济法非常重要的看法,彻底转变学生们对这门课的态度。为学好经济法打下良好的基础。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

民商法的机会均等、经济自由的权利保护方式在实践中暴露出以下弊端:

第一,自由和权利的抽象赋予与所有人实际上都能够在同等的程度上和范围内真正享有这些自由和权利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其原因在于,每个人在智力、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以及政治地位等方面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他们利用制度所赋予他们的机会的能力因此会有很大的不同。社会弱势群体往往因自身的弱势特质而缺乏实现、享有自由和权利的手段。

第二,形式平等在现实的差别面前往往造成了实质上的不平等,这就产生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导致了强者与弱者之间尖锐的矛盾和冲突。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与现代社会的人权理念产生了重大的冲突。特别是与人权理念中所有的人都应当过作为人的有尊严的生活这一方面严重背离。

于是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对形式平等进行修正的实质平等理论。所谓“实质的平等原理,主要指的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纠正由于保障形式上的平等所招致的不平等,依据各个人的不同属性采取分别不同的方式,对作为个人的人格发展所必须的前提条件进行实质意义的平等保障”。在实质平等的理念指导之下,从两个方面对形式平等加以修正。一是限制强者的经济自由,二是在自由权之外着力保障弱势群体的社会权。对强者经济自由的限制和对弱者的着意保护,就是经济法产生的初衷和根本宗旨!

民商法导致经济领域里少数人的超自由(强者)和多数人特别是弱者的不自由,产生了严重的社会不公正现象。经济法就是为了社会多数的一般人更自由、更平等才出现的。卢梭说过,自由只有为了自由的缘故才能被限制。经济法中一定的限制自由的规则就是为了国民更自由、更平等、更幸福的缘故才出现的。

二、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笔者在此处想侧重谈谈案例法和多种手段考查学生成绩法对学生掌握经济法基本理论的作用。

首先,案例教学法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有重要作用。

其重要作用表现为两点:第一,使用案例教学,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教学时,有意识地讲解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因不懂或不完全懂经济法律知识而受到损失的具体案例。学生们学习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对案例的剖析,学生意识到只有严格按法律办事,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否则就要遭受损失,甚至受到法律的惩罚。第二,用案例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经济法的理论知识容易产生混淆或模糊,通过相应的案例,帮助学生区分、理解知识,巩固所学内容。

其次,采用多种手段考查学生成绩,使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经济法的老师往往只用期末考试一种方式来考查学生的成绩,这不仅考到的知识点较少,而且学生往往只是考前冲刺复习,当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理论,过后又会忘得一干二净。因此采用平时布置书面作业、平时组织热点讨论、期末进行严格考试的多种考查学生的方法就会不仅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面大,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牢。

三、诊所教育模式很必要

诊所法律教育是美国法学院普遍使用的一种法律实践式的教育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学方法有两种: 一是课堂模拟练习, 二是真实案件的。诊所法律教育是一种直接以培养学生的法律执业技能为目标的教育方式,它引导学生以自己所学理论知识直接去面对和处理一个个没有现成答案的法律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诊所法律教育法的引入无疑弥补了我国多年来只强调学历教育而轻视法律实践教育的缺陷,也为我国经济法课程的法律实践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参考模式。将其运用到《经济法》教学中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消化理论知识,增强其运用经济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适宜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这样理论通过实践得以运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对理论认识更加透彻、深刻,那么掌握得就更加牢固了。更重要的是,通过理论在实际中的运用,学生们提高了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代应用型人才。而且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素材,还能进一步推动理论的完善、创新,使我们的经济法理论更加系统成熟,真正承担起她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篇7

一、管理会计的应用现状分析

审视二十来年我国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情况并不理想,从应用效果来看,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作用很不明显,没有真正解决企业改善管理所急需解决的问题。经过多方考察和分析,我认为管理会计应用失败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主观原因

多年来,企业管理当局对管理会计应用重视不够,在组织机构中没有设立相应的职能部门和专门人员,使管理会计工作无法真正展开。目前多数企业没有开展管理会计工作,个别企业对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也只限于间断或一次性的,把各项任务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去承担,降低了应有的效果;即使是国有大企业,也没有把管理会计工作看得很重要。管理会计工作是一项应用性很强的工作,其业务活动的开展,必须有专门的责任机构和胜任的责任人员承担。

主观因素固然很重要,但我们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加以解决。比如通过引导和示范使企业界重视管理会计工作,建立专职机构,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努力使管理会计师逐步向职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

(二)客观原因

在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管理会计的基础资料难以筹集,方法很难应用,这是管理会计难以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

管理会计的基础资料目前主要来源于财务会计和其他信息两个方面。财务会计是对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系统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信息系统,但它所提供的信息难以满足管理会计对经济业务进行多角度、多侧面、多阶段反映的要求。首先,财务会计按照公认会计原则来处理并报告经济信息,很少考虑管理会计的要求。其次,财务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而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不但要提供货币性财务信息,更要提供大量非货币性信息,经营越复杂,管理越科学,所需的非货币信息越多;最后,财务会计提供的都是事后信息,也无法满足管理会计对现在及未来经济活动反映的要求。除来自于财务会计系统的数据信息外,其他方面取得的数据信息往往是片面的、不准确的,或者需要花费很高的成本。基础资料难以取得,使管理会计成了“无米之炊”。

另外,管理会计大量使用系统规划和其他定量分析方法,在企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手段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大量管理会计方法很难应用。

一般而言,客观条件不具备,管理会计工作很难全面、系统地展开,否则会导致很高的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但是随着电子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电子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已悄然走近的网络经济时代将使管理会计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空。以下重点就这方面进行讨论。

二、网络经济时代管理会计应用前景分析

(一)网络经济的发展将极大地推进管理会计的应用

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跟互联网的商务应用分不开的,换言之,网络经济是建立在顾客和企业这些微观主体基础上的。届时,企业与外部的信息交互会变得异常方便、快捷;大型网络管理软件的应用也使企业内部各部门成为信息交互和共享基础数据的一体化信息系统。管理会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包括企业外部和内部的信息资料,都可以方便地通过互联网、企业间的电子商务系统、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信息的处理和传输也变得异常方便、快捷,复杂模型的应用和计算都可由计算机按固定程序执行,不再是困扰管理会计人员的难题。总之,网络经济时代,限制管理会计应用的客观问题将不复存在。

作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管理会计可以从其他子系统取得信息,包括采购信息、库存信息、生产信息、人力资源信息、财务信息等;也可以从企业外部获取信息,如市场信息、客户信息、政府的政策性信息等。在此基础上,使用专门的会计方法对这些基本数据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以产生对管理决策有用的信息。复杂规范的数据处理采用程序化方式,将处理方法以程序形式固化在管理软件中,如同财务会计子系统的记账程序;而简单、一次性的数据处理由专门人员采用自助方式来完成。

为了满足管理会计对经济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开发利用的要求,系统录入和接收的信息应尽可能地详细。信息越详细,应用价值就越大。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出现,使数据容量、处理速度和安全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可以满足对大量数据进行存储和快速处理的要求。

(二)抓住ERP上线时机,推进管理会计应用进程

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网络信息基础,大型管理软件如ERP系统的应用也引起了企业界的普遍重视,借助ERP的实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是他们的共同愿望。抓住ERP上线时机,推进现代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包括管理会计的应用是一个难得的契机。软件供应商在开发软件时应更多地借鉴国外经验,更多地考虑管理会计方法的应用。系统实施应做好统筹规划和安排,作好数据库的设计和基础信息的设置,给管理会计的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为管理会计提供“所炊之米”。事实上,大型管理软件的应用正使很多好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如即时生产制(JIT)和“零库存”管理等。据调查,已成功实施ERP系统的几家大型企业基本上都能做到“即时生产和交货”,并严格按生产所需安排进货,极大地降低了存货水平,实现了“零库存”管理。

篇8

2016年天猫双11全球购物狂欢节1207亿元的销售额、17.5万笔/秒的交易峰值、12万笔/秒的支付峰值,是未来5年消费场景的实战性预演,背后是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力量的支持。数据驱动经济增长。从计量的角度看,PB是大数据的临界点。根据IDC《数字宇宙报告》,到2020年人类拥有的数据量以ZB(1ZB=1,048,576PB)计量。预计,随着IoT的应用普及和在线化,人类将迎来“数据核爆”。数据将如同农业时代的土地、资源、劳动力,工业时代的技术、资本一样,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生产要素。技术驱动发展范式持续创新。传统工业时代形成了包括科技研发模式、标准化流水线、批零体系、物质资源消耗等在内的发展范式,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消费者成为推动创新的核心力量,产业模式的变革围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而展开。在线常态化。

截至2016年,全球网民达32亿,智能手机用户达25亿,在线用户将逐步拓展到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到2016年6月,中国互联网网民达7.1亿,渗透率已经超过50%,日均上网达3.8小时。网络购物、支付宝、滴滴打车等已经成为路边小贩卖菜,偏远农村地区大妈购物,上班族出行的新常态,在线化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存在。

1.0vs2.0

数字经济1.0的核心是IT化,互联网刚刚开始发育。在这个阶段,信息技术在传统的行业和领域得到推广应用,属于IT技术的安装期。通过推广应用IT技术,大大提升了原有经济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成长起了以IT设备制造和相应软件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互联网开始兴起并得到初步应用,但是没有能在全社会形成成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这个阶段持续到21世纪10年代。近年来,基于数字技术、以互联网平台为重要载体的数字经济发展开始兴起,我们称之为2.0时代。数字经济2.0的核心是DT化,即万物在线互联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数据成为驱动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的核心力量。数字经济2.0架构在“云网端”新基础设施之上,生长出互联网平台这一全新的经济组织,并带来了商业模式、组织模式、就业模式的革命性变化。对比1995年和2016年两个时代的主要互联网科技公司,我们可以发现二者在技术水平、业务方向、组织架构都存在着根本性的不同。

三大特征

架构在新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之上的数字经济2.0,具有平台化、数据化、普惠化三大特征。

平台化——平台是数字经济2.0的基础。依托“云网端”新基础设施,互联网平台创造了全新的商业环境。信息流不再被工业经济供应链体系中巨头所阻隔,供应商和消费者的距离大大缩短,沟通成本大大降低,直接支撑了大规模协作的形成。信息的透明使得企业信用不需要和规模挂钩,各种类型、各种行业的中小企业通过接入平台获得了直接服务消费者的机会。在物种上,成熟的数字经济2.0平台上的物种极为丰富。以阿里巴巴为例,平台为买卖双方提供了基础、标准的服务,大量个性化的商业服务,则由生态系统内各种各样的服务商所提供。目前,服务市场已聚集数万家服务商及服务者,为千万淘宝及天猫卖家提供服务,年交易规模数十亿,提供了包括店铺装修、图片拍摄、流量推广、商品管理、订单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外包等相关服务与工具几十万个。借助数字经济2.0平台能够实现超大规模的协作。在大淘宝的零售平台上,大淘宝平台+4亿消费者+约1000万在线商家,共同构成了一个超大规模的分工/协作体系。这种超大规模的用户数,是工业时代的公司无法比拟的。

数据化——新兴的数字经济2.0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度数据化。工业时代的公司,以IT技术为核心实现数字化,数据的流动以及在线化范围有限,数据应用场景主要局限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小的生态圈之中。数字经济2.0时代,数据的流动与共享,推动着商业流程跨越企业边界,编织全新的生态网络与价值网络。正如埃森哲首席科学家齐韶先生所言:“云计算模糊了企业内部IT与外部IT的界线……公司间传统的数据与程序相隔离的状态将有望被打破,随之将出现新的商业生态和价值网络……未来五年,公司间的业务流程可能会高速增长,这反过来将有助于商业生态系统的建立……公司IT系统一旦穿过防火墙,就非常容易与其它公司的IT系统实现信息交流与交换,从而越过公司界线执行业务流程。”

普惠化——在数字经济2.0环境中,“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特点,实现了普惠科技、普惠金融和普惠贸易。在科技领域,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按需服务业务形态使得个人及各类企业可以用很低成本就轻松获得所需要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而不再需要购买昂贵的软硬件产品和网络设备,大大降低了技术门槛,根据阿里研究院测算,云计算的使用可以使企业使用IT的成本降低70%,创新效率提升3倍。在金融领域,以互联网信用为基础的新型信用评分模型,对于普惠金融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大数据统计概率计算,可以使得不同风险的个体得到精准的风险评估,从而能够匹配差异化的金融信贷服务,让更多的个体享受到适合其各自风险特质的金融信贷服务。据网商银行业务团队的计算,假设不良总金额保持不变,如有新型信用评分模型的支撑,那么可授信的客户数量将大幅提升。可授信的企业类客户数量将增长360%,为原有数量的4.6倍;可授信的个人类客户数量将增长1600%,为原有数量的17倍。

在全球贸易领域,数字经济2.0为全球带来了普惠贸易的全新局面。普惠贸易意味着各类贸易主体都能参与全球贸易并从中获利,贸易秩序也将更加公平公正。普惠贸易包括以下几个特点:弱势群体能够参与国际贸易;贸易流程更加方便透明;国际贸易信息对称;全球消费者能方便购买来自全球任意地点的商品;贸易中的参与主体,如消费者、小企业,都能从中获益。跨境电商快速发展、eWTP理念得到积极认可,正是普惠贸易快速发展的例证。

未来的样子

过去20年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等这轮技术自身的积累与进步。而未来十年,这轮技术则向零售、制造、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深入渗透。与此同时,各种新技术将层出不穷,量子计算、区块链与生物科技等将在未来获得突破性进展。伴随技术进步,经济组织也将进一步演化,数字经济2.0时代的平台经济体将进入蓬勃发展的黄金阶段,成为全球经济活动的主角,彻底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

想象一:自由连接体

在网络的连接下,数字经济将为社会创造上亿的就业机会,成为促进民生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亿万个体将成为数字经济生态系统中的一个个自由连接体,未来社会就业将出现六个趋势:

“平台+个人”的“平台式就业”将成为基本的就业景观。

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式就业”将成为一种重要的就业方式。

U盘式就业、分时就业、斜杠职业等“灵活就业”将极大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基于网络、跨越地理距离的“分布式就业”将越来越普遍。

基于数字技术的产业、商业和经济模式快速创新、快速演化、快速迭代,大量高度细分、快速演化的新职业将大量涌现。

在数字技术的帮助下,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大学生、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将获得更加公平、更加可贵的就业机会。

预计未来十年到二十年:

未来十年,数字经济将创造更多的岗位和就业机会,人类将更多地倾向于成为芭蕾舞演员、专职音乐家、数学家、运动员、服装设计师、瑜伽大师、小说作者等等,成为给机器人安排任务的“主人”,人类和机器之间将形成一种共生共存关系。

未来二十年,八小时工作制将被打破,50%劳动力将通过网络实现自我雇佣和自由就业,灵活就业成为未来人们的重要就业形态。

未来二十年,在制造业领域60%、服务业领域30%的重复、枯燥、繁重劳动,以及大量的家庭服务将被人工智能机器人取代,人工智能机器人将成为重要的劳动力大军,形成人类特定时期的技术性失业。

想象二:人人经济

在网络的连接下,每一个个体都有权力、有机会成为数字经济活动中的活跃主体。每一个个体的创新、创业、创意、创造能力将得到极大释放,人人设计、人人制造、人人销售、人人消费、人人贸易、人人银行、人人物流等新的生产经营模式将逐步涌现,催生人类经济活动的新范式,形成人人经济的新景象。

预计未来十年:

经济和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数字经济规模将超越制造业规模,贡献全球25%的经济总量。

众创众设将成为企业与用户改进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的重要创新方式,用户和消费者通过网络参与研发设计,成为企业聚集智慧,提升研发设计能力的新渠道。

4D打印将成为满足个人化、快捷需求的重要制造模式。

自然人经营权、消费权、资源获得权,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人类的重要权力。人人都有利用互联网开设网店、开网约车、售卖自家农产品、交换个人闲置物品等的权力;人人都拥有在全球范围内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权力;人人都享有通过自己的信用、无需担保平等地获得贷款等金融普惠服务的权力。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将成为数字经济服务业发展的新形态。每一个个体在获得金融普惠服务、快捷高效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有权利和义务为经济社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物流快递等服务并从中获得收益和报酬。

想象三:平台经济体

技术的创新将伴随经济组织的变革,“共享平台+企业/个人”的经济组织方式在未来20年将获得突破性进展。当小企业或个体接入到“平台经济体”,他们将变得强大起来,能像大企业一样可以自由地进行创造、创作并在全球分享、交易。个体只要有一块屋顶就能做太阳能的生意;有一辆车就可以做网约车;通过手机甚至联网的眼镜就能买卖全球。

想象四:万物在线与数据核爆

移动互联网如同一个强大吸引力的黑洞,将世界万物连接在一起。到2016年底,全球网民数量将突破35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26。人的在线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物的在线化也正在迅猛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构建了互联互通的网络,人与机器自由穿梭在边界日益模糊的虚拟与现实之间,共同编织着生动的实时在线世界。数据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真正成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在线数据、迭代算法、实时计算匹配供需,进行市场资源配置。

预计未来十年:

超过万亿传感器将接入移动互联网,超过10%的衣服、鞋、眼镜等都能接入移动互联网,首款植入人体式手机也将上市。

无人驾驶汽车将占美国汽车保有量的10%,人们将乐于使用汽车共享计划而非使用私家车,全球范围内使用汽车共享服务的行驶里程将超过私家车。

超过10%的人拥有人工智能私人助理,帮助我们买菜、饮食搭配、健康建议、安排行程、补充知识等。

自然人机交互成为主流,人类可以通过自然语言、身体动作甚至思考意识与机器进行交流。

全球的数据量将超过230ZB,以数据计算为基础的零人工干预的经济模式也将迅猛增加,将超过经济总量的10%。

计算量将代替耗电量成为衡量经济活跃度的重要指标。

想象五:再造经济学理论

数字经济是以交易和账户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交易效率远远超过生产效率,不同于以生产为中心的工业经济体系。从生产到消费,从柜台到平台,从IT到DT,数字经济的发展对经济学带来三大冲击:一是诸如市场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边际成本理论、博弈论、就业理论、产权理论、竞争理论等一些具体领域;二是资源稀缺性、理性人等基本假设;三是方法论。

预计未来十年:

经济学研究者将更深入地参与到数字经济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数字经济的核心概念,研究数字经济的核心问题,创造性地构建起数字经济的理论体系或框架。

篇9

关键词:共享经济;现状;问题;对策

1共享经济的概述

1.1共享经济的定义

“共享经济”,也被称为“协同消费,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兴起的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简单地说,消费者可以通过与拥有闲置资产的供给者合作的方式,来和他人共同享用产品或服务,只享有短暂地使用权,却没有必要拥有所有权。

1.2共享经济的现状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39450亿,较上一年增长76.4%。2016年共享经济通过网络平台创造劳动力共约585万人,比2015年增加85万人。而被提供服务的需求者更是高达6000万人,同比2015年增加了约1000万人次。据数据显示,预计到2020年共享经济创造的生产有望占据全国GDP的10%甚至更多。在国外,以加拿大、美国和英国为研究对象,截至2014年,美国有61%的人没有参与过共享经济,英国有47%的人未参与,加拿大有59%的人未使用过共享经济平台。从人数上看,参与共享经济的人数分别为1400万、1.2亿、3300万。由此看来,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共享经济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与美国差距甚远。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调整,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商业模式也在不断的升级,共享经济带来了消费生态的变化。共享经济已经渗透到了出行、住宿、办公等各行各业,新兴行业不断兴起,共享服装、共享物流、共享车位等正以火热的态势进入市场。其中出行和住宿是两个发展较为迅速并令人广为接受的领域。在交通出行领域,以滴滴顺风车为代表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使越来越多地人愿意通过共享的方式出行,有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顺风车已覆盖300多个城市,运送客流已达上亿人次。在2017年春节期间共有约400万人次使用共享顺风车出行,有闲置座位并参与共享的车主达200万人,已经成为春运的主力。在共享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共享衣橱、共享知识、共享物流将会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共享经济在中国经济体系下仍处于萌芽阶段,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阻碍和问题亟待解决。

2共享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共享经济与租赁经济混淆概念

在资本市场下如火如荼形成的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甚至于共享单车,都属于租赁经济,却为自己包装上了共享经济的外衣。共享经济的重点在于“闲置”,被转让的使用权是供给者并不需要的,最早在国外产生的Uber其实就是共享经济的代表,两者分别是汽车和房子“闲置”。在中国,滴滴顺风车就是共享经济的代表,但是滴滴快车、专车已经不是单纯的共享经济,快车司机有很多都是专职司机,实际上在一方面抢占了出租车市场,是一种租赁经济,这会造成市场的紊乱。

2.2共享经济缺乏专利保护

共享经济产品的出现往往具有爆发性,行业竞争激烈,一款共享经济产品的出现,往往未申请专利就已经被同行业竞争者所模仿甚至超越。实际上一款产品的研发周期是较长的,研发企业需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来研制新产品,由于法律的漏洞,未及时进行专利保护,会导致不公平竞争的产生。

2.3用户信息被利用问题的产生

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一个人的需求行为习惯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并定位用户的消费习惯,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的技术,共享经济的APP平台收集了大量的用户信息:消费习惯、消费水平、出行习惯、支付方式、个人偏好等。以较火热的滴滴出行等APP为用户出具的“年终总结”来看,它掌握着消费者的出行轨迹和出行习惯以及出行时间,来为自己公司甚至是拥有闲置使用权的供给者提供数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用户信息被利用的表现,对使用者来说,个人信息的泄露必然会导致隐私被窥探,由此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会接踵而至。

3共享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研究

3.1整顿以共享经济发展为由扰乱市场的租赁经济

国家应该对租赁经济进行把控,不能以共享之名地发展扰乱市场的租赁经济,以滴滴快车为例,是一个被企业融入到共享经济的一种租赁经济,实际上是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不正当竞争,既没有调动闲置车辆,反而增加了新车,导致环境的污染,交通的堵塞,严重背离了“共享经济”的初衷。所以国家应当对车牌照及驾驶员户籍做出严格的要求。对于共享单车此类实质上是租赁经济的平台,由于对市场投入过剩、乱堆乱放的现象层出不穷、靠收取押金维持公司运营,危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国家既要对公司排查,又要做好消费者被欺骗后的处理,对于监管部门,要根据城市发展情况控制投放量,避免企业因为追求利润而盲目增加产品数量,给行业造成压力,引领行业回归共享经济的初衷。

3.2完善相关法律加强监管

国家发改委在《指导性意见》中强调,要加强部门与地方制定出台准入政策,开展行业指导的衔接协调,避免用旧办法管制新业态,审慎出台新的市场准入政策。不应推出法律法规闲置或禁止的商品或服务。对于共享产品的运营者,要严格进行主体资格审查,保护使用者合法权益。首先,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应符合法治要求,共享经济作为一种快速兴起的商业模式,必然会对传统经营模式产生冲击,部分经营方式会触碰法律灰色地带。只有在法律约束下的商业模式才能得到稳定发展,所以要对每一种兴起的共享经济实行适当的法律约束,出台适应经济发展的法规细则。其次,政府在共享经济的作用中尤为重要,作为平台的应允者和监督者,监管共享经济是政府在新的时代下一项重要的挑战。政府应建立新的监督管理政策,在出现新的商业模式至未出台新规前,应具有敏锐的洞察性,紧密观察市场动态,以在合理范围内做适当引导,维护市场正常秩序。虽然共享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把控,但是市场才是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所以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切忌实行“一刀切”的管制措施,有专家提出,我国共享经济正处于婴幼儿发展阶段,不能出现打压创新的行为,这也要求国家能及时地对有前景的创新给予专利保护政策,对合法合规的平台给予帮助和鼓励。同时对于素质低下者在使用中蓄意破坏供给者闲置资产的行为以现有的法律给予相应的惩罚和教育。

3.3加强私人信息保护

要确保数据安全,钻研数据加密技术,提高用户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制定互联网相关法律细则,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要求平台不可超越应当采集信息的合理范围,并告知用户的使用目的和范围,与用户签署必要的信息保密协议,防止用户个人信息泄露。较长时间以来,用户通常会忽视在网络上签订的协议,其实此类协议同样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应该注重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另外,用户应该有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在填入个人信息时应谨慎填写,区分对待。

4共享经济的发展前景研究

4.1共享经济催促信用经济的到来

信用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一定阶段后发展起来的新型经济,由于共享经济是陌生人之间通过平台建立起来的交易,所以一些企业会以交付押金来确保交易的高质量性和安全性。但是这种只要注册的用户就要交付押金的方式,必然会积累大额的财富,但是如果用户发生集中要求退付押金就会使共享平台企业承受巨大压力,出现押金难退的现象。据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共享经济领域押金数额高达150亿元,各行业对免押金的呼声越来越高。支付宝的芝麻信用随之赶追潮流,由此以信用共享的模式更使大众接受。

篇10

 

第一,经济结构得到持续的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高于第二产业5.6个百分点,初步核算,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4%,三产结构比例为9.2:42.6:48.2。高新技术革命潮流和经济全球化是实行经济结构调整的两个重要前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如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的发展,我国经济结构逐渐向高科技产业转移,同时一些新的行业也不断涌现出来,并在短时期内获得快速的发展。需求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

 

51.2%,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

 

0.06。

 

第二,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生问题的解决。民生问题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关注的问题。在我国,受人口数量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因素的影响,就业难和居民人均收入低成为改善民生的两大难点,2014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2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76万人,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0%。。而2015年,我国加大经济发展成果向民生建设倾斜的力度,使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事业的建设均得到有力的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国民收入,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篇11

【关键词】 经济行为;嵌入性;社会网络关系;信任与欺诈;格兰诺维特

在1985年,格兰诺维特于美国社会学杂志发表了《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嵌入性问题》一文,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新经济社会学产生的标志,而其中的核心概念“嵌入性”则成为了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术语。全文围绕“社会关系和结构如何影响个体的经济行为”这一论题,分析了现代工业社会中嵌入于社会网络关系中的种种经济行为,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理性经济人假设“和社会学传统中的“社会人”假设提出质疑和批判,认为在分析人们的经济行动时,不可忽视社会网络关系这一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将其视为情景化的场景。格兰诺维特对经济行为和制度的嵌入性分析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运用,将经济学和社会学恰当地融合,弥补了以往传统视角孤立分析问题的不足,为后来的学者研究市场、货币及全球化等一系列重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和分析框架。

一、经济行为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

“嵌入性”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是见于波兰尼《伟大的转折》一书中,后经过格兰洛维特的修正和重新阐释而成为新经济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和术语。格兰洛维特关于“社会网络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经济行动和制度的影响”这一论题的讨论开始于对经济学中“低度社会化”和社会学中的“过度社会化”问题的批判。经济学中认为经济行为中的人们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人,其生产、分配、消费和交易等一系列经济行为都丝毫不受社会结构和关系影响,并以赫希曼的观点给予进一步证实,“通过契约联系在一起的各种各样的交易者也不需要进入一种会导致他们彼此结识的持续的或重复的关系之中”,这种契约关系就是作者所指的带有低度社会化的制度秩序,因而存在“低度社会化”的倾向,而社会学中则认为个体处于社会中,因为其经济行动时刻受到经由社会构建的价值观念和规范的影响,是丧失个体行动意志的屈服者,社会对个人拥有强大的决定性力量并在长期的作用下形成布迪厄所谓的“惯习”,存在“过度社会化”的倾向。格兰洛维特认为这两种倾向都有失偏颇,在分析经济行为和制度问题时太过局限和不足,对这两种倾向的批判看似对立,但实际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都是将行动者孤立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之外所造成并由此提出了自己的嵌入性观点。在他看来,行动者既不是完全独立于社会网络结构之外也不是完全依附于所属的社会关系和角色中,而是有目标有情感地处于真实的社会网络结构中的社会行动者。行动者是处于社会环境中的个体,其行为自然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制和形塑,因而无法摆脱社会情景成为完全和绝对的理性人,其经济行为始终是嵌入于社会网络关系中的。他们既是理性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时所采取的手段和策略但更是社会人,受到社会结构的限定和社会网络关系的影响。格兰诺维特的嵌入性是既承认经济行为嵌入于社会关系之内, 又承认经济过程具有一定的自主性的“部分”嵌入性,对行动者在社会关系网络中位置的评价以及经济行动应该适当,不过分忽视也不过分夸大。

二、信任与欺诈

新经济主义经济学提出,社会制度可以解决经济行为所引发的经济问题如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制度保障和惩罚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使理性人放弃欺诈行为,而社会传统则认为普遍的道德使人们彼此间达成隐形潜在契约,这种契约和道德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从而避免欺诈行为的发生。但是格兰诺维特认为,这两者解决方式都无法有效地避免欺诈行为,一方面要求所设计的社会制度必须足够完善和聪明才不至于有人钻制度的漏洞,另一方面,普遍的道德约束并不是无时无刻和理所当然地存在。因此格兰诺维特运用“嵌入性”理论来解释信任和欺诈并举例戏院失火可能会发生踩踏事件,但是家里失火的话则不会发生,来说明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彼此间的信任状况不同从而影响了人们采取不同的行动,因为在家庭中人们基于彼此间亲密的关系网络形成相互信任,相信双方的行为都是可以预知的,在这一前提下再采取自己的策略。格兰诺维特认为嵌入产生的网络机制就是信任,即人们所处的社会网络关系产生了信任而信任防止了欺诈。人们的交往行为往往是建立在一定程度的相互信任之上,每个人总是倾向于和拥有良好信誉的人交换。如果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很低,双方的交易就需要在必要的监督和保证下进行,否则交易就无法顺利进行,这时交易的成本将会大大增加,但是来源于和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信任可以降低这种交易成本。实际上可靠的信任和可怕的欺诈可能都会来自社会网络关系中的关系性嵌入,因为经济人行动者追求利益的目标依然不可忽视,但是良好的网络关系是形成信任的基础并从而使交易的秩序形成。

篇12

关键词:聚醚多元醇 应用 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国内外聚醚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国外聚醚多元醇生产企业,例如Lyondell、Bayer、等凭自身的规模及产量顺利跻身于全球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而国内生产企业也不甘示弱,大力研发新型产品,加快改建与扩建,聚醚多元醇的发展十分迅速。

一、聚醚的概念及发展史分析

聚醚,即“聚醚多元醇”,指的是一类分高分子化合物,这些高分子化合物具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分子主链上存在醚键―R―O―R'―(R、R'均为烃基)。

聚醚多元醇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初开始发展的,其最初多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领域。在1939年,美国Wotter与Scretle成功利用聚醚多元醇合成了烷醇聚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1940年,他们再次合成了烷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随后在1953年,Du Pont公司第一次利用聚醚多元醇合成了聚氨酯软泡;次年,美国怀安多特公司利用氧化丙烯-氧化乙烯嵌段共聚醚合成了聚氨酯泡沫塑料,并在1957年,成功实现了聚醚类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工业化生产。随着近些年的发展,聚醚多元醇的产量不断提高。全球聚醚生产规模相当大,生产也相对集中,多掌握在大型跨国公司,诸如拜耳、壳牌、陶氏及巴斯夫等化学企业手中。在2003年,世界聚醚生产量已超过380万t,2005年,高达540万t,2006年,上升到了610万t,聚醚多元醇产量以年均3%的速度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国内聚醚生产企业的数量及规模也在不断增加,聚醚多元醇的产能迅速增加,由2005年的35万t迅速发展成为2006年的87万t。

二、聚醚的主要应用分析

聚醚多元醇主要包括三类:1)PPG,即聚氧化丙烯多元醇,是以多元醇及有机胺等作为起始剂,同环氧丙烷、环氧乙烷共聚,或同环氧丙烷相聚合反应生成的;2)POP,即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可利用丙烯腈、苯乙烯等原料,同聚醚多元醇接枝产生聚合反应生产;3)PTMEG,即聚四亚甲基醚二醇,是利用四氢呋喃二醇发生共聚或均聚反应所合成的。以下针对不同类型聚醚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1.聚氧化丙烯多元醇

聚氧化丙烯多元醇属于一种通用型的聚醚多元醇,它应用最为广泛的当属PU泡沫塑料领域。聚氨酯泡沫塑料是PU中最为重要的制品之一,它占PU的总产量的比例超过了50%,在各类PU制品中,软质泡沫塑料居首位。对于软质泡沫塑料而言,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回弹性,而且塑料柔软、受压后永久变形小,因此,在衬垫及包装等材料中有广泛应用;对于硬质泡沫塑料而言,由于其质轻,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且隔热性能佳、热导率低,因此,在保温隔热材料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就半硬质泡沫塑料而言,其具有良好的抗冲及缓冲性能,因此,适用于工业缓冲、防震及包装材料领域。此类制品所采用的聚醚分别为软质、半硬质(多为三元醇聚醚),其中,硬质泡沫塑料常采用的是四羟基、五羟基等多元羟基聚醚。

2.聚合物接枝聚醚多元醇

聚合物多元醇是在聚醚多元醇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属于二代聚醚,POP多应用于进行高回弹、高荷载性能的弹性体、聚氨酯软质泡沫塑料及半硬质泡沫塑料的合成与制备领域,POP适宜在PU泡沫块状、模塑及反映注射模塑发泡工艺中应用。

3.聚四亚甲基醚二醇

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属于一种高性能聚醚多元醇,多用于合成热塑性PU弹性体及氨纶。由于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可以有效制备高性能的PU弹性体,因此,具有良好的耐水解、耐菌、耐磨、耐油性,具有高模量、电绝缘及低温等性能,因而极受青睐。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多应用在氨纶、电缆、薄膜、汽车配件、医疗器材、轮胎、耐油密封部件、胶辊及矿井、低温场合所应用的制品中。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聚四亚甲基醚二醇在氨纶制备中的应用占32 %,在热塑性PU弹性体制备中的应用占27%,在CPU中的应用占21%。

此外,聚醚多元醇还包括了PEG(聚氧化乙烯多元醇),广泛用于制药、化妆品、橡胶、化纤、造纸、食品、电镀加工等领域。

三、聚醚市场前景展望

当前,在我国聚醚多元醇的消费中,约有三分之二用于进行PU软泡及硬泡的制造,虽然PU硬泡的消费较软泡而言较低,但其应用领域正在迅速增长。我国PU硬泡约56%用于冷库、冰箱及冰柜中,25%应用于建筑领域。在发达国家,聚醚多元醇有49%用于建筑领域,由此可见,聚醚在国内建筑行业的市场应用潜力仍相当大。

近些年来,随着PU涂料、密封剂、胶粘剂及弹性体等市场的迅速增长,聚醚多元醇的市场需求量及前景将十分可观。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聚醚在车用PU部件中的需求迅速增长。因此,我国聚醚的消费结构已经开始迈向多元化,并将推动该行业逐步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改善PU制品的工艺,提高其性能,进一步拓展其用途,我国正在加快聚醚新品种的研发,例如耐高温、阻燃、芳香族聚醚等。

此外,聚合物多元醇也开始朝着高固含量方向发展。国内石化公司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高固含量POP,并开发了万吨级连续法POP生产工艺,并在高承载、高回弹泡沫塑料、软质及半硬质泡沫塑料制品中投入应用,将在未来几年中实现聚醚多元醇产量的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 翁汉元.聚氨酯工业发展状况和技术进展[J].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1(01):101-106.

[2] 于剑昆.新型聚醚多元醇的合成应用[C].中国聚氨酯工业协会第十二次年会论文集,2012:35-38.

篇13

一、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

如果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形势,还要先分析一下2009年的经济形势与特点。在力度空前的经济刺激措施作用下,2009年世界经济从急跌到企稳回升,开始由衰退走向复苏。其中,以中印为首的亚洲地区的步伐明显加快了,中美发达经济体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整个2009年是世界经济从“二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困难的一年,同前年相对比,世界经济的萎缩率超过2%,为防止今后世界经济再出现危机前失衡的状况,我们今后将面临更大的政策挑战是怎样加强国际和国内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来改变世界各国的一些经济结构,从而促使经济能够更加平稳地增长。

二、影响未来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世界经济在政策刺激等短期因素的作用下开始走出衰退,缓慢复苏,但经济复苏路径和复苏前景仍面临着宽松政策调整、通胀预期、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失业率上升、美元贬值预期加深等不确定因素。

(一)政府干预政策的退出可能性及其影响

2008年9月以来,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巨额经济刺激方案,大幅降息至历史最低水平,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还实施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些大规模救助政策对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稳定金融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经济刺激政策对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仍然具有重大意义。如何继续维持强大的政策支持,来确保经济进一步复苏;如何随着经济复苏的逐步巩固,使应对危机的政策措施平稳有序地退出,将是2010年世界各国政府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通胀预期及货币政策进退两难的影响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的货币供应增速均快于名义GDP增速,全球基础货币持续上升。根据货币和经济景气决定通胀高低的一般规律,经济低谷时期的过剩货币供给往往不会形成通胀压力,而在后期宏观景气回升的时候就释放为通胀压力。因此,2011年下半年全球通胀风险加剧的可能性非常大,宽松货币政策作用不确定。各国央行为缓解信贷紧缩而向市场注入的大量流动性,缺乏退出机制和有效的工具,很难通过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回收过剩的流动性。依赖于政府的大量支出与央行的货币刺激,经济复苏将不可持续,反而会埋下通胀隐患,如果不通过结构改革来改变困境,世界经济有可能再现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

(三)美国金融生态与房地产动向及其影响

为了应对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对于金融企业的干预程度也达到了空前规模。美国政府的干预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金融危机对全球金融体系的冲击。而美国房价企稳是判断本轮金融危机见底时机的重要依据。2009年下半年以来,美国居民住房市场复苏的迹象较为明显。9月份,美国房地产建筑商信心指数攀升至19%,但此后两个月连续下滑至17%,主要原因是美国政府的购房免税和信贷优惠的政策将在11月30日结束。美国国会通过投票决定将该政策延长至2010年4月份,明年该政策退出后会怎么样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四)国际货币体系调整可能性及其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救市所迅速积累的财政赤字与美联储实施的“定量宽松政策”影响到市场主体对于美元的信心。随着美元的贬值预期加深,东亚经济体尤其是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随时会面临缩水风险。而且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无法提供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制衡机制,美国仍然可以按照“我的美元、你的问题”的逻辑我行我素,让全世界分摊其救市成本。同时,美元的霸权地位,使得全球流动性的松紧,基本操持在反映一个国利益的美联储手中,因而存在着极大的风险。

三、2010年世界经济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 我们对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测

预估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速在3―3.5%之间,实现低水平的缓慢复苏。但是,估计今年世界经济恢复的速度没有人们所想象的那么高、那么快,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一是高失业率的影响。我们从去年失业率预测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那些欧美国家是相当高的,像去年1月份美国有7.6%的失业率,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已经超过了10.2%。这不仅超过了10%这一重要的心里关口,而且也超过了以前专家们的预计,使人们对今后经济复苏前景更加担忧。去年10月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世界经济复苏前景做了一番预测,预计今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率都要高于去年,像美国、欧元区、日本等,特别是欧元区要达到11.7%。

二是主要由政府的政策刺激等短期的因素推动了当前经济复苏的缘故,并不是由企业和市场推动的结果。去年第三季度美国的GDP大约有3%的增速,在补库存方面就贡献了2个百分点,贡献率超过了60%,这表明企业投资和企业投资居民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是很小。另外近几个月增加失业保险福利等等政策也刺激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因此,虽然美国的经济已见底了,但是今年出现较快增长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三是不断积累的通胀风险是由公共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扩大所导致的。从去年10月份IMF的预测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国家去年的财政赤字占世界GDP的百分比平均为6.7%,比前年增加了4.7%,其中发达国家平均为8.9%,高于前年5.4个百分点;公共债务占GDP的百分比也非常大,去年世界各国平均为68.1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平均高达91.9%。如此高的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不仅使下一步的财政支出和减税等政策面临资金不足的硬性限制,而且使潜在的通胀风险不断积累。

(二) 对国际贸易走势的预测

从去年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国际贸易的复苏从年中开始出现的,但是全年减少的贸易额还是很大,整年减少了11.9%。我们预估今年的贸易额会有所增加,预估的增加量将在2.5%左右。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改善的状况下,去年一些主要发达国家连续几个月的出口降幅远远低于进口降幅,是在国际贸易状况相对好转的状况下,因此我们说贸易状况正在不断改善。

国际贸易好转主要表现为:

一是大宗商品贸易慢慢恢复。从路透社商品价格指数来看,去年7月份到去年11月份的商品价格由2000美元增加到2250美元,4个月的时间已经增加了12.5%的幅度;波罗的海的综合运价指数也是从去年年初开始一直增加,但是总不能稳定下来,起起伏伏的,到去年6月份开始回落,但是到去年10月份的时候又再次上升,从2000美元增加到4000美元,从去年10月份到去年11月底,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增加到两倍。

二是外需持续萎缩局面出现了改观,去年5―8月短短的四个月的时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的趋势,被美国出口环比给扭转了,去年6月份和去年7月份欧元区环比的增长幅度分别是0.9%和4.1%连续增长了两个月,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出口也从去年年初的下降趋势转而开始回升。

三是对大宗商品市场行情的预测。估计今年整个经济复苏将会促使大宗商品价格继续保持波动向上。但是在美元持续疲软的强烈预期下更为关键的原因是,国际资金追逐大宗商品,这大大地推动了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从指标数据分析来看,国际原油价格总体向上增长的趋势不变,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分析来看,去年国际原油平均价格是每桶61.5美元,今年将增加到每桶76.5美元,增加24.4个百分点。黄金价格也将不断上升,虽然前年发生了金融危机,黄金价格有所下降,但价格下降幅度不是很大,黄金价格在去年10月份就已经冲破了1000美元大关,在去年11月底又创了历史新高,达到了1165美元。

四是对国际直接投资趋势的预测。去年下降的国际直接投资是非常多的,下降率也是相当大的,由前年14%的下降率到去年又继续下降30―40%,今年将会有缓慢的增加,估计会增加16%,到明年的时候直接投资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篇14

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经济周期紧密相关。很大程度上,宏观经济形势如何就是指处于经济周期的哪个阶段,即是处于繁荣阶段抑或萧条阶段,波峰抑或波谷。因此,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就很有必要研究经济周期及其阶段。分析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其实就是判断中国经济目前所处周期的阶段。

西方学者一般将经济周期分为两个阶段:收缩阶段和扩张阶段;波峰(peak)和波谷(troug)是周期的转折点。经济周期也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繁荣(prosperity)、衰退(recession)或危机(crisis)、萧条(depression)、复苏(recovery或revival)。但是,在实践中要区分周期的四个阶段,或者说预测周期的波峰和波谷这些转折点,仍然是极其困难的,尽管经济学家们已经在运用复杂的统计模型来试图预测未来几个月或未来一二年的产量与就业量。

本文对当前中国经济周期的阶段的考察,拟从两个层次入手:首先是几种工具的综合分析,这些工具主要是;简单的凯恩斯模型(储蓄S与投资I的关系)、产出缺口理论、总需求一总供给(AD-AS)模型、IS-LM模型;其次分析一些重要宏观经济变量,主要是:GDP增长率、失业率(the unemployment rate)、价格指数。

二、几种工具的综合分析

(一)产出缺口

运用产出缺口(output gap)的概念可以判断周期的不同阶段。产出缺口是潜在产出与实际产出之差,即产出缺口=潜在的产出一实际的产出

当产出缺口是比较小的正值时,实际产出低于潜在产出,这时出现衰退的迹象(也可能是复苏的征兆,这是假定为衰退)。随着产出缺Q的不断扩大,实际产出越来越低于潜在产出,于是,衰退日益严重,最后出现萧条乃至大萧条。萧条持续一段时间后,如果产出缺口逐渐缩小,意味着萧条和衰退程度不断减轻和缓和,实际产出朝着潜在的产出水平上升,进而步入复苏阶段。当产出越过潜在产出线、上升到潜在的产出水平上时,缺口最终变成负值。一个负的缺口意味着过度就业、工人超时点的工作和机器的超正常的使用率。这时,经济出现繁荣局面。

潜在产出的值很难估算,不过可以用潜在经济增长率来近似地表示。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很多,产出缺口就是比较大的正值,这时经济出现萧条。如果实际经济增长率高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很多,产出缺口就是负值(绝对值比较大),这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

潜在经济增长率也很难测算,关于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数值存在很多争论,一般认为位于8%-1%之间,显示了9年代的潜在增长率估算值。从中可以看出,199年实际GDP增长率(3.8%)远远低于当年潜在经济增长率(9.7%),差额达5.9个百分点,这说明199年经济处于萧条阶段,即当时的市场疲软。1991年,中国经济全面回升,实际经济增长率迅速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这说明1991年经济处于复苏阶段。1992年,实际GDP增长率远远高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差额达4.5个百分点,这时经济处于繁荣阶段。1993年开始,实际GOP增长率不断趋向下降,1993-1995年,每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不断靠近潜在经济增长率,产出缺口的绝对值不断趋向零,表明繁荣不断走向衰退。1996年,实际GDP增长率又开始低于潜在增长率,产出缺口变为正数,经济明显出现衰退或危机。1997年以来,实际GDP增长率越来越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999年达2个百分点以上,表明产出缺口不断扩大,衰退日益严重,以致出现萧条,陷入波谷。2年,产出缺口缩小,但依然是正值,这表明,萧条或衰退程度有所缓和,经济正在走出波谷,走向复苏和回升。

(二)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

周期的四个阶段还可以通过总需求-总供给(AD-- AS)模型来加以说明。AD-AS模型离不开潜在产出的概念,两者一脉相承。AD--AS图形(图象略)中, ASs表示短期总供给曲线,长期总供给曲线 ASL与潜在产出线重合。 ASL不同于 ASs的垂直部分,ASs的垂直部分位于ASL的右边。ASL与ASs的垂直部分和陡峭部分之间的区域,即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荣。ASs的完全平坦和相当平坦部分表示萧条。繁荣与萧条之间的过渡阶段是中间区域,表示衰退或复苏。

判断周期不同阶段的重要标志是潜在产出线或长期总供给曲线ASL。如果经济位于ASL的右边,即产出缺口是负值,经济处于扩张阶段;如果经济位于ASL的左边,即产出缺口是正值,经济处于收缩阶段。前文已述,1996年以来,产出缺口变为正值,并且不断扩大,表明现阶段中国经济位于ASL左边,并且越来越远离该线,以致滑入萧条。这种转变,从 AD-AS模型来分析,是由于总需求的减少。当总需求减少时,AD左移至AD’,经济由处于潜在产出线右上方的繁荣阶段①过渡到位于潜在产出线左下方的萧条阶段。总需求包括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NX),总需求减少主要是由于消费不足、投资不足或净出口减少所致。

1996年以来,总需求持续减少和不足。到1998年,总需求不足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问题。进入2年,总需求全面回升,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均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但是;三季度回升力度又趋小,四季度进一步趋缓。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3%,增幅比二季度降低.5个百分点,虽然降幅不大,但逐季下降。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上月回落1.7个百分点,是2年以来增速最低的月份。今年消费仍可以保持一定的增长力度,但不可能有更大的扩大,因为制约消费增长的因素顽固不退。这些因素主要是:(1)由于粮食减产、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民收入增长持续缓慢。(2)下岗或失业人员继续增加,实际失业率不断上升,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很难增加。(3)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短期内很难有所改善。

2年前三季度,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集体和个体投资)同比增长12.9%,增速仅比上半年提高.8个百分点,升势有明显减缓的迹象。11月份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不含集体和个体投资)同比仅增长6.7%,比上月大幅回落4.1个百分点,是2年以来增速最低的月份。投资领域中的主要问题还是老生常谈的民间投资,即民间投资的启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因此,21年初,投资的增长很可能会失去动力,拉动经济的力度会减弱,刚一启动的投资很可能再次陷入收缩之中。

2年上半年对外贸易形势喜人,首次创下了半年进出口双双“超千亿”的纪录。其中外贸出口超高速增长,出口1144.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3%,各月出口增速均在3%以上。出口的高速增长与上年同期基数较低有关,也得益于世界经济形势好转、周边国家经济的恢复以及国家加大出口退税鼓励出口的内部环境。三季度,净出口由增转降,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5.4%,虽然增速仍然较高,但比二季度降低了11.9个百分点,增速回落的>!

通过对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分析,可知2年上半年总需求确实明显回升,但三季度回升力度又趋小,四季度进一步趋缓。这表明这种回升相当乏力,很难持续,总需求不足的格局并未从根本上改变。结合AD-AS模型,这表明当前

中国经济仍然位于ASL左边。因此,当前中国经济很难说真正走出了低谷或萧条。 (三)IS-LM模型分析

尽管IS-LM模型受到批判,但仍然是理解宏观经济的首选工具。决定IS曲线斜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乘数αG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b。在不考虑收入税率t的情况下,决定乘数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边际消费倾向(MPC)。当前中国的IS曲线陡峭,这是由于现阶段中国的边际消费倾向比较低和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相当小(即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灵敏程度不高)。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灵敏程度十分复杂,需要对企业分类分析。大体说来,国有企业的投资对利率的弹性非常小,非国有企业的投资对利率的弹性比较大。国有企业的投资对利率的弹性非常小的依据是1996年以来7次调低利率,但企业投资需求对利率反应不灵敏。其实,国有企业投资需求对利率反应不灵敏由来已久,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之时,企业对利率提高也不在乎,依然是旺盛的投资需求和欲望。国有投资对利率升降反应都不灵敏,主要是由于体制改革远未完成,市场、企业和银行等机制尚不完善。综合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可以大体认为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灵敏程度不高,即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相当小。

1998年以来,一定范围内流行一种观点:中国经济陷入了“流动性陷阱” (the liquidity trap)。所谓“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最早由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提出,是指利率降低得很低时,货币的投机需求(the speculative demand for money)将成为无限的,这时,货币的投机需求曲线成为一条水平线,LM曲线也成为水平的。“流动性陷讲”至少要具备以下条件:(1)利率很低;(2)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穷大。在现实生活中,这几个条件很难具备,因此“流动性陷院”从未真正出现过。就是美国3年代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也没有完全陷入流动性陷阱(但是LM曲线被认为是十分平缓的)。凯恩斯本人曾经声称,“流动性陷阱”的情形从未出现过。1998年以来的中国,并未真正出现流动性陷讲,但是,说我国经济已落入“流动性陷阱”的观点是有一定根据的,并非空穴来风,至少有助于宏观经济分析。1998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出现了“流动性陷阱”的某些迹象,应当说是比较靠近“流动性陷讲”,因为7次下调利率,利率确实比较低了,再下调利率的空间已不大。体现在LM曲线上,LM并非水平,当前中国经济不处于“凯恩斯区域”或“萧条区域”,但是LM曲线比较平坦,比较靠近“凯恩斯区域”,位于“中间区域”与“凯恩斯区域”之间。 根据IS曲线和LM曲线斜率的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的IS—LM模型形状是:IS曲线依然比较陡峭,不过高垂直尚有一定距离;LM曲线依然比较平坦。这表明,当前中国经济仍然位于萧条或收缩阶段。

三、几个重要变量的分析

萨缪尔森(PaulA Samuelson)在他最新版的《经济学》教科书中依然宣称:总的来看,经济学家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失业率和通货膨胀(inflation),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高水平和快速的经济增长、高就业水平和低非自愿失业、价格水平稳定,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主要是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萨缪尔森的这个宏观经济分析框架提纲挈领,简单明了,分析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完全可以此为参照。

(-)经济增长率

中国经济自1991年全面回升以来,一直保持超高速或高速增长率,远远高于同期西方发达国家。但是,高速增长中又存在一个严重隐患:1993年以来GDP增长率持续下滑,1999年是下滑的第7个年头。按照“波谷—波谷”的周期划分方法,1991年以来的这一轮经济周期,扩张期是2年(1991-1992年),收缩期是7年(1993—1999)年,扩张与收缩的比率仅为2/7,远低于以往历次经济周期扩张与收缩比率,更远低于美国经济周期扩张与收缩的比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美国经济平均扩张期持续3.6个月,平均收缩期为14.4个月,扩张与收缩的比率为1.58。二战后,平均扩张期持续55.3个月,收缩期大约为1.8个月,扩张与收缩的比率为5.12(陈乐一,2b)。由此可看出,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是扩张与收缩的比率迅速提高。但是,9年代的中国,扩张与收缩比率却迅速下降,这无论如何不符合世界经济潮流。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扩张与收缩比率的迅速提高,尤其是1991年3月以来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繁荣,主要原因无疑首推高科技,即技术变革。中国近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两次繁荣(约1886-193年,1915-1931年),技术变革(相继以和电力的普遍应用为标志)起了决定性作用。经典研究认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是技术变革。1993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率的持续下滑以及本轮周期扩张与收缩比率的迅速下降,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缺乏经济增长源泉——技术变革的支撑。中国经济增长长期以来重在量的扩张,技术水平低,轻技术创新,靠资金大投入支撑。支撑9年代前半期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的超高速增长。199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达到44.4%,1993年更高达61.8%。但是,1994年迅速降至3.4%,此后“一厥不振”,持续出现投资不足。靠大投入推动的经济高速增长一旦失去投资的支撑,其增长速度就会逐渐乃至持续下滑。因此,9年代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之高令世人瞩目,但增长质量和效率却令人忧虑。

2年上半年,GDP增长率跃升至8.2%,扭转连年来的下滑趋势,人们不禁为之一振。但是,三季度经济回升力度又明显减弱,当季GDP增长率为8.2%,并没有在二季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第四季度GDP增长率降至8.%。再者,中国经济统计水份太多,种种虚假和不真实的数据充斥其中,尽管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但无济于事。因此,中国产出的统计数据可信度相当低,GDP的真实数据肯定要低于官方的统计数据。鉴于此。我们必须寻找对其他变量的分析。

(二)失业率

失业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术语,乍一看,人人都懂,但是仔细想来,失业的内涵很难把据。西方学者对失业的种种定义,基本大同小异。综合比较这些定义,可以发现失业涵义的几个要素是:失业人员在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

未被雇用但正在主动寻找工作。第三个要素是失业定义的重要条件,这样就排除了非自愿失业。尽管如此,失业统计中还是存在种种问题,政府公布的失业统计数据往往偏离实际。西方学者对失业成因的解释是:在每一工资水平上劳动需求量降低时工资并不相应地降低(Joseph E.Stiglitz,1993)。因此,失业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是工资调整的失灵,即为什么工资不降低;二是为什么劳动需求曲线往左

移动。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西方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失业的这两个成因考虑的是短期因素,但是就长期来说,还存在另一个可能的成因:劳动供给量增加,即劳动供给曲线Ns向右移动。 我国劳动力市场非均衡的典型形式是失业,但是,我国失业统计相当混乱。失业与下岗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似乎至今不清楚,或者讳莫如深。“下岗”的含义是:职工离开原工作单位,但其劳动关系仍保留在原单位。照此定义,下岗是否就是失业?笔者认为,下岗就是失业,并且是失业的一种典型形式,因为下岗完全符合西方学者对失业定义的三个要素。下岗职工一般都在劳动年龄内,肯定具有劳动能力,已失去工作但正十分渴望得到一份新工作或回到原有单位。如此看来,下岗岂非失业?只是失业包括的范围更广,城镇隐性失业者和农村失业者不是下岗职工,但都应属于失业人员。

1979年以来,我国出现了三次失业高峰。第一次是在1979年,第二次在1989年,第三次从1995年开始,现在正处于第三次高峰时期。这次失业高峰的群体以中年人居多,并且集中在当年上山下乡的知青身上。真实失业率到底是多高,一直没有准确的数据。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3%左右,照这个数据,我国失业率很低,根本不存在所谓失业高峰。在西方国家,3%的失业率还低于自然失业率。但是,官方的3%仅仅是城镇登记的失业率,城镇公开失业但没有登记的、城镇隐性的失业者、农村失业者都没有计算在内,试想如此官方失业率不知有何实际意义?在分析中,我们自然不能以官方公布的 3%作为我国真实失业率,真实失业率会远远高于3%。21年以来,下岗或失业人员还在继续不断增加。

第三次失业高峰的根本原因,或者说从长期因素来看,是人口总量过多,这是当时的人口政策造成的。人口总量过多自然导致劳动力总数(就业人数与失业人数之和)过多。从短期因素来看,失业高峰是由于劳动力需求量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左移。总的说来,失业是由于劳动供给量远远超过劳动需求量,工资又不能灵活调整劳动供求(工资刚性)。

劳动需求量减少,劳动需求曲线左移,主要原因是产量下降,即经济增长率的下滑。产量水平与失业率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产量增加时,就业量也趋于上升;反之,就业量趋于下降。奥肯定律(Okun’s law)表述的就是产量水平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凯恩斯也认为,就业量和工资不是在劳动力市场决定的,而是由产品市场上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决定的。凯恩斯的意思就是说,决定就业水平高低的是产量水平。就实证分析来说,产量水平与失业率确实呈现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下岗和失业人数的增加,劳动需求量减少,表明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处于衰退或萧条阶段。

(三)价格指数。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中,物价波动是经济周期被动的主要现象之一,有些西方学者干脆就用物价变动来描述宏观经济景气变动。在我国,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价格指数越来越灵敏地反映整个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并且日益成为观察宏观经济景气变化的“晴雨表”。具体来说,价格指数最能判断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

前文所述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当实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很多时,价格指数上涨率降低。即减速的物价上涨,甚至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这时经济滑入萧条阶段;当实际经济增长率高出潜在经济增长率很多时,价格指数上涨率攀升,即加速的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这时经济步入繁荣阶段,因此,物价上涨速度的加速或减速是判断周期不同阶段十分重要的参数。与此相对应,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中,潜在产出线右上方的繁荣阶段,价格指数一般比较高;潜在产出线左下方的萧条阶段,价格指数一般比较低。总需求曲线AD向AD’移动过程中,产量不断减少,同时伴随价格指数上涨率不断降低;相反,AD’向AD移动过程中,产量不断增加,同时伴随价格指数上涨率不断攀升。

1997年1月,物价开始负增长,出现通货紧缩。1998、1999年两年,全国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和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都处于负增长中。从月度数据看,1999年全年各月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与上年相比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到4、5月份,商品零售价格和居民消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3.5%和2.2%,是1997年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月份。此后,各月同比价格的降幅开始稳步回落。生产资料价格自1996年4月以来,一直持续下降。1999年,全国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 4. 8%。1999年下半年,生产资料价格下降幅度呈缩小趋势。

2年价格总水平持续在低位徘徊,并且呈现波动的特征。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7%,是1998年4月以来连续22个月负增长后首次正增长,3月份、4月份又下跌,5月又开始持续略有上涨,但是8、9月份的涨幅分别比上月回落.2和、3个百分点。1月份与上月持平,11月份同比上涨1.3%,环比略涨.7%。2年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同比下降1.9%。三季度的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降幅比二季度缩小.6个百分点,但8、9月份的降幅又有所扩大。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去年以来逐月回升,3月份实现正增长,4、5、6月份继续上扬。1-6月份,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上涨.9%。三季度生产资料价格同比上涨4.8%,涨幅比二季度增大2.5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同比上涨5.1%,9月份上涨5.8%。

从走势上看,生产资料价格回升力度明显较大,但是,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的回升力度较弱,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生产资料价格的逐月回升,是由于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及其连带效应,是成本推动型,而非商品供求关系的改变。总之,价格总水平至今还在低位运行,通货紧缩依然存在。承前文所述,这时,实际经济增长率仍然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经济至多只是出现了复苏和回升的迹象,并没有稳定走向复苏和扩张。

四、小结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几种工具中最有价值的是产出缺口理论。1996年,实际GDP增长率开始低于潜在增长率,产出缺口变为正数,这是9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表明中国经济已经明显出现衰退或危机。1997年以来,实际经济增长率越来越低于潜在经济增长率,1999年达2个百分点以上,表明产出缺口不断扩大,衰退日益严重,以致出现萧条,陷入波谷。因此,1999年中国经济处于波谷之中。几个重要变量的分析,最有意义的是价格指数。价格指数与潜在经济增长率相结合,进一步证实了1999年中国经济已跌入波谷。AD-AS模型、IS—LM模型以及经济增长率、失业率也为1999年中国经济滑入波谷或萧条阶段提供了佐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