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本土学历提升范文

本土学历提升精选(五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47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本土学历提升,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本土学历提升

篇1

【作者简介】李广伟,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二中学(江苏苏州,215219)教师,高级教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问题解决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想提高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基本图形的教学。有论者认为,平面几何中的基本图形分为两类,现行教材中概念、公理、定理所对应的图形称为理论性基本图形,课本中具有一定典型性的例题、习题所对应的图形称为经验型基本图形。“一线三等角”就属于第二种基本图形。

一、活动探究,归纳基本图形

活动一:将三角板的直角(∠C)顶点放在直线l上(直角边不与直线l重合),在两条直角边所在的射线上任取两点A、B,分别过点A、B作AMl于M,BNl于N。观察你画出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若CM=CN,连接AB,你有什么新发现?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D形开始,努力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打破固定的思维方式,尽可能想到不同的构图方式;虽然构图不同,但是证明思路一致,通过观察,描述这类相似模型的共同特征。在两种不同图形的基础上构造CM=CN,学生会很快发现,当直线l在直角内部时,此时的图形会是射影定理的基本图形,而新的发现就是三个直角三角形都相似。

活动二:将60°角(∠XCY)的顶点放在等边三角形PMN的一边MN上(角的两边不与直线MN重合),直线XC、YC分别与直线PM、PN交于A、B两点。观察你画出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若CM=CN,连接AB,你有什么新发现?

活动三:将45°角(∠XCY)的顶点放在等腰三角形PMN的底边MN上(角的两边不与直线MN重合),∠XCY=∠M,直线XC、YC分别与直线PM、PN交于A、B两点。观察你画出的图形,你有什么发现?若CM=CN,连接AB,你有什么新发现?

设计意图:在活动一的基础上做出变化,让学生组内互助合作,构造出不同的图形,说明其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3种情况下构造出的图形的共同点,体会直角、60°角、45°角所起的作用。鼓励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大胆假设,类比验证,在活动中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教师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小结出一类相似模型的共同特征:顶点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等角可推出ABP∽PDC;三等角加上一组对应边相等可推出ABP≌PDC。如图1所示。

二、由浅入深,提升学生运用基本图形解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的对比归纳,学生对“一线三等角”这个基本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通过有梯度的题组练习让学生感受基本图形在解题中的作用,实现学生对基本图形的内化,逐步达到能够将基本图形作为一个思维单元运用到解题过程中去。

1.如图2,在矩形ABCD中,点F为边CD上一点,沿AF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E点处,若AB=3,BC=5,CF= 。

2.如图3,在ABC中,∠BAC=60°,∠ABC=90°,直线l1∥l2∥l3,l1与l2之间距离是l,l2与l3之间距离是2,且l1,l2,l3分别经过点A,B,C,则边AC的长为 。

设计意图:练习1含有显性基本图形,这样既便于学生从复杂背景中迅速抓住基本图形,又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复杂的题目是由基本图形、基本问题构成的;同时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将基本图形作为一个思维单元给解题带来的便捷,获得成功体验。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获得了初步的解题经验,即抓住基本图形,能够促进有效解题。练习2不含显性基本图形,但问题中隐藏着基本图形,在解题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基本图形的“影子”,并把这些基本图形挖掘出来,适当补充完整,再应用相应的结论来解决问题。通过这组练习,学生对利用基本图形解题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将复杂问题的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就变成了我们所熟悉的简单问题,由此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即挖掘数学知识、图形间的内在联系,透过变化的现象看到不变的本质,更加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化繁为简,构造基本图形解决问题

教学进行到第三个环节,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利用掌握的基本图形进行解题的优越性。

可以呈现如下例题:

如图4,已知直线y=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抛物线y=-x2+bx+c经过A、B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个点C,对称轴与直线AB交于点E,抛物线顶点为D。(1)写出A、B、C、D的坐标;(2)点P从点D出发,沿对称轴向下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当t为何值时,以P、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t值。

篇2

1 理论力学部分

试卷一

1.力的三要素是指 A 。

A、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B、力的大小、方向、性质

C、力的大小、方向、单位D、力的大小、方向、平衡

2.二力平衡原理实际上是指 D 。

A、此二力大小相等B、此二力方向相同

C、此二力在一条直线上D、此二力等到值,反向,共线

3.某均质簿壁物体其重心与形心 B 。

A、无关B、重合C、不同的坐标系有不同的重心和形心位置,且不一定重合

4.可动铰支座相当与 A 约束。

A、一个B、两个C、三个

5.平面一般力系合成后得到一主矢和一主矩 B 。

A、当主矩=0时,主矢不是合力B、当主矩=0时,主矢就是合力

C、当主矩不等于0时,主矢就是合力

6.桁架结构的特点是 D 。

A、全部是二力杆,载荷任意作用在结构上。

B、不一定全部是二力杆,载荷任意作用在结构上。

C、不一定全部是二力杆,载荷作用在结点上。

D全部是二力杆,载荷作用在结点上。

7.滚动摩擦 C 。

A、通常比静摩擦大许多B、通常等于静摩擦

C、通常比静摩擦小许多D、通常比动摩擦大许多

8.某平面一般力系向同一平面简化的结果都相同,则此力系简化的最终结果可能是 B 。

A、一个力B、一个力偶C、平衡

9.约束对物体的限制作用 B 。

A、不是力B、实际上就是力C、可能是,可能不是

10.同一平面内有三个力偶:30KNM,-30KNM。10KNM,则合力偶为 A 。

A、10KNMB、70KNMC、43.6KNM

1.满足平衡条件的力系是 平衡 力系。

2.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几何必要条件是 力多边形封闭 。

3.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结果得到一个 主矩 和 主矢 。

4.解决桁架问题通常用 结 点 法和 截 面 法。

5.均质物体的重点就是该物体的 几何 中心,即 形心 。

(本大题分 5小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1. 刚体就是在外载荷的作用不发生变形的物体(√)

2. 一个力可以将其分解为平面内任意两个方向的分力(√)

3. 力对点之矩和力偶矩的作用效应是相同的(√)

4. 滚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无关( × )

5. 一般情况,相同正压力下静摩擦力大于动摩擦力(√)

(本大题分 4 小题,每题 5分,共 20 分)

1.约束

答:将限制或阻碍其它物体运动的机构称约束。

2.合力矩定理

答:各分力对某点的力矩代数和,等于合力对该点之矩。

3.二力构件

答:仅受两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的构件。

篇3

【关键词】 小学美术 “图画本”策略 造型能力

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初步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形成,有了自己的见解,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由平面的空间思维逐渐向立体空间思维过度,很多学生因为想画,但又不知道该怎么画、实际造型能力跟不上艺术表现的需要等原因,产生越来越强烈的挫折感,逐渐对绘画失去了兴趣。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探索利用“图画本”这一资源,巧设“特许”,根据学生的绘画心理发展需求,采取合理的策略,构建学生专属的创作空间,帮助引导学生走出U型低谷,安全渡过转型期,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绘画造型能力。

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节课上,我就和学生们讲要充分利用好人手一本的图画本。最初的几节课,每个班都有部分学生不带,认为自己能完成好“美术配套习作画本”就已经很好了,现在又要带图画本,不是又多了一项任务,还有的学生总是拿“忘记”等话来当理由。但当学生们逐步了解到“图画本”的多项“特许”后,就再也没有上课不带它来的了。

特许一:“只画你喜欢的!”

请学生准备图画本,学生满头雾水,不知道老师究竟要做什么?想做什么?课堂实景:师:今天,请同学们准备了图画本,以后这本图画本就是我们的朋友了。生1:老师,究竟要画什么?生2:不是有一本“美术配套习作画本”吗?为什么还要用到图画本? 生3:不准备行吗?……师:这个图画本可不是一般的本子,它享有老师赋予你们的特许!这个本子里,只画你喜欢的画!生4:什么都能画?生5:可以画我喜欢的熊猫吗?生6:可以画我喜欢的游戏场景吗?生7:可以画我自己设计的东西吗?师:都可以!只要是你喜欢的都可以画!可以是一幅完整的作品,也可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是临摹的作品,可以是创作的形象。(学生一阵激动,兴高采烈的讨论着一会儿准备要画什么!)

教学中我们发现,从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左右,大多数学生对美术都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中、高年级部分学生开始对美术失去兴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美术专业性逐步增强,美术学习的方式过于单一。最有效的方法,还是通过美术教学活动特有的愉悦性和教师独特的教学智慧、别出心裁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图画本”策略“特许一”的制定,这就使我的“图画本” 策略有了良好的开端,因为它是根据每位学生的特点和喜好而制定的,这一特许策略抓住了学生对绘画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保持对美术的兴趣及其积极主动的态度。

特许二:“只选择你喜欢的表现形式!”

“老师,我不想涂颜色!”“老师,可以只画黑白的吗?”“老师,我没带工具,只有铅笔!”这些话语相信每位老师都不陌生,在中、高年级的课堂上是常见的情况。规规矩矩的记好笔勾勒轮廓线,一成不变使用渐变的涂色方法,每张作业都须将色彩涂满等等一系列的“作业本”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到高年级都在遵守着!

课堂实景:生1:老师,要涂颜色吗?生2:可以线条吗?生3:可不可以用彩色铅笔涂颜色……师:想用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线描,你就可以用线描黑白的表现方法;有的同学喜欢用彩笔;有的同学喜欢水粉等;还有的同学想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你都可以在自己的绘画本上尝试一下,只需选择你自己感兴趣的表现形式。

在“图画本”中,学生可以自由自在的根据自己的喜好,自己的时间来选择合适的表现形式。可以用弯曲颤抖的线条,给人以激动感;也可以用细而修长的曲线,给人轻松、流畅、抒情的感觉;可以使用对比明快的色块来表现自己的情绪;也可以用明暗的造型方法尝试表现生活中的物象;可以用铅笔,可以用水粉、可以用彩笔……尝试用不同的绘画工具来满足自己的绘画造型需要。“特许二”尽可能让学生多接触多种美术工具,让他们在尝试的过程中讨论各种工具的不同及相应的绘画技巧,从而获得愉快和积极地体验。

特许三:“不定时不定量!”

课堂实景:生1:不画也没关系?生2:画多少也随便?师:当然,我们的图画本可以在课堂作业完成以后画,更多的是自己在家画,你不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而画画,是因为你喜欢才画画;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赞扬而画画,而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才画画。生3:什么时候画?师:想画的时候画。比如说,今天我看了一本课外书,有一幅小插图我很喜欢,那我就可以将它画在我的图画本上。可以每天画,也可以隔几天画一次。看你自己需要!老师的图画本也是这样积累起来的。生4:可以拿给老师看吗?师;当然可以,如果你愿意,非常乐意欣赏你的大作,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都可以给我和你一起分享的,可以在班级投影仪上展示,或举办小型画展。老师绝对支持你!

“特许三”的制定,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动眼、动手,实现学生学习活动方式的自主参与。有的人认为,课上作业都有人不画,回家他能画吗?开始,我也有这样的疑虑,但在慢慢的实践中,我发现也坚信:充分的相信学生,给学生一片自由的空间,学生会飞得更高。

【参考文献】

[1]杨玲.对新课程美术教学的几点思考[J]中国美术教育,2010,(1).

篇4

【关键词】 小学生 数学 运算能力 方法和途径

在平常的课堂计算学习中,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其次要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再是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二、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要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三、注重计算方法、思想的教学

有些计算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就算老师不教,大部分学生也会算。但是作为教师,决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算,而是让学生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白算理,总结出法则,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中。比如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教学中,102×24,从回顾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过渡到三位数乘两位数,大部分学生都能很快地把答案计算出来,并且学生在列竖式的时候习惯性地把102写在上面,把24写在102的下面。从表面看来,学生好像都会了,但如果老师对计算过程不多加解释,而突然把24写在上面,把102写在24的下面,让学生们列竖式计算,学生就开始出错了,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计算道理。所以,一节计算课决不能只停留于计算能力,要让学生参与到计算的过程,不但会算,而且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这才是计算课应该达到的真正目的。

四、简便方法的灵活应用

很多学生认为简便方法就是计算题的一类,在表明“用简便方法计算”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能做,但是当同样的式子放在应用题中,学生就想不到用简便方法。如:对于38+75+62这个计算,放在应用题中,植树节,四(1)班种了38棵树,四(2)班种了75棵树,四(4)班种了62棵树,这三个班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学生很快地列出了式子:38+75+62,然后按照从左往右的计算顺序把答案计算出来,用简便方法的学生很少。所以要让学生体会简便方法的价值,做到能简便尽量简便。此外,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则能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比如25×4=100、125×8=1000等等。

篇5

关键词: 心理教育;传统文化;咨询方法

我国的心理教育从高校的心理咨询开始,80年代中期起步,二十几年来发展迅速。然而学校的心理咨询多是引进和模仿西方心理咨询理论和模式。因此,要提升我国心理教育的实效性,就不能简单机械地套用西方的咨询理论和模式,而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整合出一套有针对性且实用性强,有自己特色的学校心理教育模式。

一、研究教育对象

在心理咨询教育实践中,我们应充分考虑到我国学生由于受我国社会文化环境影响而产生的不同于西方学生的特有的人格特征。

(一)从咨询对象认知模式看,在西方心理咨询被看作是现代人必不可少的精神按摩方式,一种高尚而美妙的自我享受。学生遇到困难和烦恼时大多会主动去寻求学校心理咨询的帮助。但在国内,人们还习惯于用医学模式来认识心理问题,认为“有病”才去心理咨询,学生普遍羞于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这就要求学校在心理咨询机构和形式的设置上尽量方便咨询者,以免给其带来不必要的心理压力。

(二)从咨询对象的态度看,我国学生与西方的不同,他们对咨询过程往往抱有一种复杂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一般不会在心理咨询人员面前坦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谈论自己的隐私;另一方面又期待咨询者能给他们权威性的指导和明确的意见和直截了当的帮助。这就要求咨询人员在咨询过程中要辩证对待和正确引导,要善于倾听更要善于启发。

(三)从心理咨询原则看,国外心理咨询遵循“非指导性”“价值中立”等原则,即对咨询对象一般不作指导性评判和具体建议指导,只是通过建立起来的具有治疗功能的咨询关系来促进当事人去挖掘自身潜能,从而独立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我国学生则多有依赖、服从权威的心理,主观上有接受指导和价值干预的准备,若未得到明确具体的干预措施,则容易使他们对心理咨询产生误解或失望情绪。

二、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在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保健和心理调适的思想和方法。

(一)整体和谐的人生观

中国的人生哲学最大特点是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儒家的人性观认为人性本善,主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把人内在的自觉与外在的社会规范统一起来,形成了个人与社会整体和谐发展的人生观。而道家的人生哲学则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即“大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天人合一”的人生发展观,主张以超越自然的原则去体会人生,看淡物利,追求精神的领悟。

这种注重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整体和谐的人生观对于帮助我国学生分析心理问题的社会成因,指导他们解除现实生活的各种心理困扰,帮助他们建立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促进他们自我完善,从而达到生命的最高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二)注重统一的辩证思维

与西方哲学强调矛盾的两个方面的对立和差异不同,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想在重视对立的同时,更强调对立着的两个方面间的联系与统一。这种辩证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富有弹性的思维方式。它引导人们认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心理困惑不过是从原来的一种和谐统一迈向新的和谐统一中必然出现的问题,是人在追求成长中遇到的暂时阻碍,但转变是绝对的,必然的,通过发挥理性和调节行为,可以改变现状。

(三)中医的心理治疗思想

中国古代医学里,蕴涵着丰富而较系统的心理治疗思想。

我国医学崇尚以阴阳五行建构的整体观,强调形神、心身的统一。这种辩证的建构方式使中医这一特殊体系也能适应许多由心理因素引起的疾病。著名心理学家杨鑫辉教授曾对我国传统心理治疗理论基础作了归纳,他将我国传统心理治疗理论基础归纳为两种观点两个模式,即内外统一的整体观,神形相即的身心观,“医国—医人—医病”的医学模式和“标本相得”的医患模式。[1] 他还总结出古代的心理治疗方法如开导劝慰法、以情胜情法、气功导引法等。以“以情胜情法”为例,中医认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而心、肝、肺、脾、肾又分别与金、木、水、火、土五行有联系,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故有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这样情志相胜的心理疗法。

(四)传统的养生文化

我国传统养生文化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从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的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种种原则,即顺应自然,保护生机,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时间、空间的移动和自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无庸质疑,传统养生学是个伟大的宝库,是进行健康教育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因此有人主张养生学“应大张旗鼓地进入学校课堂,这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尤其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亟切需要。”[2]

三、创建咨询方法体系

对国外主要理论流派有选择地引进、消化吸收和改造,使西方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方法有机地与中国传统文化和养生保健技术密切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心理咨询更有针对性,更具实际效果。以能有效缓解和消除来访者焦虑症状的认知领悟疗法和道家认知疗法为例:

(一)认知领悟疗法

认知领悟疗法简称领悟疗法,又称中国精神分析法。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幼年经历及其对成年后的影响,揭示幼年期被压抑在无意识中的“症结”,从而找出焦虑的根源,使病人得到领悟,使神经症的症状消失。在应用精神分析时,认知领悟疗法的创始人钟友彬放弃了经典精神分析的方法,没有使用自由联想法、梦的解析,也没有利用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的固着说,而是按照中国的文化背景、中国人的性格特点,从讨论并分析来访者症状中所表现的观念、推理和感情的幼稚性入手,采用适合的解释和扩通的方法,使病人从理性上认识到他们的幼儿行为模式,逐渐深入达到感情上的领悟,从而放弃幼儿行为模式,代之以成年人的行为模式最终使症状减轻或消失。

(二)道家认知疗法

中南大学的张亚林教授在道家思想基础上借鉴西方经验,于1998年创立了中国道家认知疗法。它主要是通过帮助患者找出主要的精神刺激或压力因素,分折患者心理冲突和应对方式,然后导入道家哲学思想来改变人旧有的认知观念从而达到调节负面情绪、矫正不适行为的目的。道家认知疗法从分析中国民族文化的特点出发,考虑到了中国人具体的思维方式、人生态度、价值观念诸因素,提出应采取道家处世养生法,即“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少私寡欲,知足知止;知和处下,以柔胜刚;清净无为,顺其自然”四个原则。自创立以来,道家认知疗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证明能有效缓解来访者的焦虑症状。

认知领悟疗法和道家认知疗法都是国外经典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国实现的本土化典范。如何在吸取西方先进理论方法的同时,结合我国的文化背景和学生的思维方式、个性特点,创建中国特色的心理咨询理论方法体系,应成为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者的奋斗目标。(作者单位1.天津音乐学院;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