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范文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36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高中政治哲学的知识点

篇1

关键词:高中政治;哲学知识;高效课堂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包含极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和基于实践的经验的总结,因此,在高中政治哲学课堂中,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的哲学素养,就必须深度地剖析政治哲学知识中的重难点,科学地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够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在生活中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一、深度剖析哲学中的重难点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中包含有很多的重难点知识,这些知识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进行反复的讲解,进行深度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在引导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的掌握时,首先,应该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哲学知识理论体系,即哲学包含有三大部分,分别是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并对三者的关系有准确的认识,其中唯物论和认识论相对于辩证法的知识来说是比较好理解的,因此,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的重难点就集中在辩证法这一大块知识点上,这一知识点包含有联系的原理、发展的原理、矛盾的原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原理以及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以及内因与外因这几大知识点。在这一阶段,重难点主要集中在矛盾分析法这一哲学知识点上,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对矛盾这一知识点进行深度的剖析。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矛盾的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主次矛盾原理、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在了解这些原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着重对引导学生辨析矛盾的主次方面和主次矛盾原理。首先,引导学生从内涵上进行区分,主次矛盾是存在于复杂事务中的,而矛盾的主次方面是同一矛盾中的两面;其次,从作用来看,在事物发展进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主要矛盾,决定事物性质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第三,要认清办事情要抓住主要矛盾,想问题要抓住事物的本质即抓矛盾的主要方面。

二、哲学理论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哲学知识是来源于实践的,因此,学习哲学知识的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用所学的哲学知识指导实践,在课堂中,教师就要积极地将哲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教师可以选用生活中的小故事进行讲解,也可以选用一些寓言故事进行相关理论的分析,或者是联系形势与政策中相关的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理论知识点。如教师可以就最新一期的地质学报刊载封面文章(英文版)介绍到的我国科研人员首先在自然界中发现金属铀,这一发现对核能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在自然界没有金属铀,最新一项研究打破了这一惯常认识,教师可以结合这一时政信息,来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认识论知识。此外,还可以结合我国提出的要打造中国制造2025,实现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创新是关键,质量是根基。这一时政新闻让学生掌握要用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同时,还可以用讲故事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哲学知识,如,古时候有一位父亲,买了一只猫来解决鼠患,但是鼠患缓解的同时,猫也偷吃了鸡,他的儿子很生气,父亲告诉他,没有鸡我们不会挨饿受冻但是没有猫却会,他的儿子就不再抱怨了。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理解矛盾的相关知识。

三、引导学生用哲学的观点解决问题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生是否掌握了一定的哲学知识不是学习哲学最为重要的目的,学习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可以用所学到的哲学知识紧密地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能够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政治哲学课堂中进行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树立起用哲学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同时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学以致用。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进行相关问题的提问,尤其是要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对材料或者问题用哲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地分析,同时运用正确的方法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其次,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如鼓励学生观察学校的布局,班级规章制度的设置,学校整体的管理制度等这些生活中的事物,对这些事物进行分析,找出合理的与不合理的地方,说出理由,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用哲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结语:总之,高中政治哲学课堂的高效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努力,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进行深度的讲解,同时要注意讲解的方式,让学生真正地理解,并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行灵活地运用。要明白,哲学是来源于生活又能够指导生活的,只有能够在生活中进行合理地运用,才是真正高效课堂的体现。

参考文献:

[1]张满顿.政治哲学思想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1,18:46-47.

[2]郭强.以哲学思想引领高中政治体验式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2:5-8.

[3]陈维.浅谈高中政治复习中如何突破哲学重难点[J].群文天地,2012,09:196.

篇2

 

高中政治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因此往往会被学生认定为是一门难度超纲的学科。纵观高中文科的考试,学生在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中所获得的分数往往会低于其他文科类学科,很多学生都因为政治的观念性强,而不愿意学习这门学科,对这门学科的理解不够透彻,其实不然,高中政治知识点虽然庞杂,但还是拥有一定的模块和规律性。除此之外,高中政治的考试题型相对固定,无非就是由选择题和主观题组成,考查点也大都集中在学生对于政治、经济、文化三大方面的理解,因此,高中政治这门学科也存在一定的答题规律和技巧,只要学生能够掌握这些答题规律和技巧,就能够轻松获得高中政治学科的高分了。

 

一、熟悉高中政治课本,进行知识体系的归类总结

 

高中政治学科的知识组成一般可以分为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哲学生活,这些知识虽然庞杂,但是归类起来也是很轻松的。将知识点进行归类总结往往可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后的复习中有的放矢,目标明确,能够一针见血地找到自己的薄弱部分。并且列出基本的知识框架,对于学生以后的复习工作十分有用。

 

首先,高中政治最初接触的部分是经济生活部分,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的经济制度、对外贸易等一系列的经济体制,以及部分经济学的基础概念等。学生在学习这一部分的时候 可以将每一章节的小标题标记出来,这些小标题往往都是这一部分内容的总结性话语,同时,每当碰到概念性知识点时,学生需要着重记忆,这些概念往往会成为选择题的考查点。经济生活这部分知识由于概念性较强,的确不容易理解,学生学起来可能有抵触心理,这时候建立知识体系、整理知识大纲就显得尤为重要。越往后知识点学习得越深,所要理解和记忆的东西也就越多,因此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整理和复习习惯。

 

其次,对于学生接触的政治生活,学生需要对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有一个大致的记忆框架,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集中在学生对于国家、人民和政府的理解。因此,学生在整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也可以分成国家、人民和政府三个小模块,在每个小模块中进行知识点的补充和知识体系的完善。

 

再者,是文化生活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文化这部分知识的考点主要集中在传统文化这一方面,虽然这部分知识学生学习起来会稍微轻松一些,但是也不可以掉以轻心。

 

最后,学生需要掌握的就是哲学生活这一部分的知识,许多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哲学部分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很迷茫,觉得不能理解哲学史的内涵,甚至不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内容,概念理解起来困难,且知识点容易混淆。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的时候一定要循序渐进,从最基础的部分开始理解,一点一点把握住哲学部分知识的主线,从而整理出哲学的知识脉络和体系。

 

二、注意细节,把握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的考试题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客观选择题,一类是主观题。学生必须要明确,选择题的考查点往往集中在细节理解上,因此,学生除了要掌握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之外,还要在日常的学习中,注重对细节的理解。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首先就是要阅读题干,抓住题干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词。每一道选择题往往只有一个中心思想,学生只有读懂题目,抓住题目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才知道该从哪个角度下手进行思考。同时,找准关键词对于解答选择题也十分重要,不同的关键词往往代表了不同的考查方向,学生需要根据关键词来选择题目的答案。例如,题干中提到“本事例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这个时候,学生就必须从哲学角度进行题目的分析,即使有的答案很有道理但是不属于哲学范畴,学生也不能够轻易选择。

 

其次,学生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可以采取“排除法”,排除法排除的对象也可以分为错误选项、无关选项、混乱选项。错误项指的就是这个选项本身就存在错误,例如,选项中出现“我国公民的权利大于义务”,这一类选项往往本身就存在很明显的错误,学生基本上一眼就可以将其排除。无关选项,顾名思义就是与题目无关的选项,这种选项本身往往是正确的一段文字,但是与题目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无关。例如,题目询问“题干中所体现的经济学知识有哪些”,这个时候答案中往往会出现与经济学无关的选项,这个时候就需要学生能够从题目的关键词入手,进行无关选项的排除。

 

混乱选项就是前一句与后一句的逻辑顺序不正确,或者前一句话是正确的,后一句话却是错误的。面对这一类选项,很多粗心大意的学生在看到前半句的时候觉得选项是正确的,后半句看都没看完就填到题目中,这样的失分是十分不值得的。如果学生遇到了实在不会解答的题目也不要慌,只要把握住一点考查方向,理清思路,排除绝对错误的选项,然后在剩下的选项中大胆猜测,切忌慌乱。

 

三、理清思路,掌握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高中政治的考试题中,由于主观题的条理清晰、逻辑性强,且所占分值最高,往往最令学生头疼。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案例总结了学生觉得主观题难的理由无非就是觉得自己知识点答不全,经常丢三落四,这个题落下一个知识点,另外一个题再落下一个知识点,这样丢三落四之后,最后的得分往往就会不尽如人意。

 

高中政治主观题往往可以分为几个题型,体现类、为什么类、依据类、启示类等等。其实无论是哪种问法,学生都不用慌乱,基本的套路就是首先要分析题干,归纳题目中的观点;然后就是要根据自己归纳出的观点,联想到课本中的知识点,分析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到底有哪些,尽可能全面地罗列出来;再运用课本中相关知识点的概念、原理等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论证;最后,学生往往需要加上自己看待这件事情的角度,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除此之外,答题的时候一定要规范,一定要运用书面语言进行答题,切忌运用网络用语等俗语。另外,学生在答题的时候一定要字迹工整,不能乱涂乱画,否则会给阅卷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阅卷老师在批阅题目的时候看不清字迹而丢失分数。

 

综上所述,高中政治其实并没有学生想象中的困难,只要能罗列出基本的知识框架,然后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就应该可以顺利通过高中政治的考试了。

篇3

【关键词】高中教学 政治课堂 实效性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理念都变成了教改中的中心环节。尤其是课堂教学环节,关乎整个教学过程的质量,同时又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最高追求,也是保证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前提。

一、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一)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不佳的现状

在整个高中教育教学环节,德育工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政治课堂又是进行学生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在高中政治课堂上,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政治教材,结合自己的实践,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又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1]。就此而言,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时事政治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全球视野的养成,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取得一个明确的自我定位,这在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培养以及思想觉悟的提高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当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严重缺失,教学效果不佳,尤其是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改革之后,这种现状愈发严重,从而影响了整个德育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实效性缺失的原因

1、教学模式僵化

新课改过程中极其推崇的一个教学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2]。在政治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按照新课标规定的教学模式授课,顺利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完全不顾学生的人生经验、所掌握的知识内容以及各自的认知规律等实际情况,使得整个教学模式严重僵化,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例如,政治中的哲学部分深奥难懂,没有教师解释学生很难自行消化,在进行课堂讨论的时候,大多学生自然就无话可说;有些政治知识又太过简单,大多数学生都不屑一顾,这时候的自主学习环节自然是极其无序混乱;还有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以及流程安排不当,有时候时间不够,问题不能够全部展开,有时候安排的时间又过长,自主学习环节也就变成了学生说闲话的环节。

2、过于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被不断提高,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违背了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相结合的一般教学规律。这种现状也是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缺失的一大原因。有些知识因为其自身所具有艰涩、难懂的特点,所以必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但是有些地方却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环节,这都是不尊重教学实际的表现。

3、“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课堂实效评价标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教育体制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就是其“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的教学特点。不仅大多学校将学生成绩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而且很多教师也将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甚至是唯一标准。这样一来,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就只关注和学习成绩有关的课程以及与学习成绩有直接联系的知识点。但是,政治课程的本质出发点明显不是为学生直接提供具体知识,而是为了使之能够得到思想上的改观。由此可见,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缺失和“重结果,不重过程”这一教学特点有很大的联系。

二、提高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改进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增强课堂实效性

教学模式的选择对于学科的教学效果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选择一种合理科学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来说无疑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想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就必须要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3]。而改进教学模式,首先得系统全面地理解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做出一个清晰的认识,另外还要学会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

科技的不断发展为当下教育事业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提供了很多技术上的支持,有越来越多的先进教学设备供教育工作者使用,用来带动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许多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都是非常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这些教学设备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增进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与政治课堂相关的视频资料,以及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课件等活跃学生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都是良好的教学工具,可以给整个教学过程提供许多方便。但是现阶段,由于新课改不够深入、部分教育工作者对于其教育理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过于强调教学设备的作用,所以在教学模式上出现了“形式主义”比较严重的问题。

有很多教师认为教学形式的改变就是新课改的全部概念,有些甚至发展到了“没有多媒体就不能上课”的程度[5]。最后,整个课堂的中心成了多媒体或者课件,原本用来学习的地方变成了视频放映场所,教师和学生分别变成了设备操作人员和观众。这种教学形式虽然使学生的感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满足,但是空有形式而内容不足,课堂的实效性严重缺失。所以,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学会合理地利用教学设备,时刻以学生为整个课堂的“主体”,明确教学设备只是一种“辅教学手段”,从而从教学模式的高度入手,去提高高中政治课堂的教学实效性。

(二)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

教材对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来说,是学生最权威、最直接的获取知识的资料,其作用不可忽视。整个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以教材为基础,全面吃透教材,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较为系统的知识,而且还能很大程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政治课程是一门内容极其繁多复杂的综合性课程,其中涵盖了哲学、经济学、社会性、人类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4],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深入理解教材知识,理清授课的头绪,彻底细化知识点。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强调教材的引导作用和重要性,充分地利用教材。例如,在讲解高中政治中哲学模块的时候,可以在全面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将整个哲学模块的知识分成哲学和非哲学两个部分;然后,再将高中生需要重点学习的哲学分成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观和价值观等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最后,在熟练掌握整个哲学知识的基础上回归课本,再根据课本上的知识框架进行查漏补缺,全面复习。

(三)增加课堂互动环节,启发学生不断思考

课堂互动环节具有提高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思考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对知识的快速理解等诸多作用。我们应该抓住这一教学环节的作用,全面启发学生进行不断地思考课堂中所遇到的问题,增强课堂的实效性。

传统的课堂教学大多都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点全数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举行一些寓教于乐的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开展相关知识点的辩论会,在高中政治知识中的哲学模块中有一个观点是“物质决定意识”,教师可就此开展一场辩论会,让双方学生辩论“到底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

(四)培养师生感情,活跃课堂教学气氛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不仅要依赖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之间的感情。只有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一个相互理解、信任的和谐关系的前提下,才能够携手改变教学现状,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另外,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活跃课堂气氛也对课堂实效性的提高和改观具有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努力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从根源上激发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热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和增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不仅仅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实际要求,而且还是迎合新课标改革所追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最为直观有效的手段。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主动学习和理解知识点,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整个高中政治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苏.中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倦怠研究[D].河南大学,2011.

[2]李洁.浅谈如何让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35.

[3]朱丽鑫.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13):19-19.

篇4

关键词:高中政治;教学质量;方式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中心内容,简明扼要地讲授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对增进学生对社会主义社会认同感以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政治教学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被赋予新的内涵,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一、设法让学生对政治教学的内容充满兴趣

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会发现,兴趣作为一种特殊的心里特征,会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让人们产生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然后人们才会愉快并且主动地去探寻、研究,由此可见兴趣是推动人去寻求知识和从事工作的一种内驱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兴趣相当重要。政治教学本来就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这样才会为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坚实的基础。处在人生发展黄金阶段的初高中学生,他们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并且对外界知识的渴求欲望相当强烈,但是由于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等因素难免会出现逆反心理等,为此,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例如在讲述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的时候,如果教师照本宣读:(1)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这样下去,由于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使是内容再有趣,学生也会感到乏味,甚至会很恼火:发出“直接读课本,我也会讲”这样极端的言论。我在进行讲课的时候是从讲故事开始入手的,我给学生讲了伊拉克战争这样学生很感兴趣的事件,通过这场战争学生也明白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重要性,由此也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产生兴趣。我并不就此为止,还让学生进行讨论,讨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学生通过我讲述的伊拉克战争有所思考,纷纷说出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原因,很快掌握了所学习的知识点。

二、哲学思想要与实践相结合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政治哲学不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很多学生由于认知有限,对此感到不是很难理解,进而会努力地背得滚瓜烂熟,但是一做题就很容易出错,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真理和科学理论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能够指导人们提出正确的实践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是指从实际生活中概括出理论,抽象出理论,而不只是用实际去说明理论,只有坚持了实践第一的认识论精神,才是全面地坚持了理论联系实际。

例如,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1)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2)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问题, (3)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问题 , (4)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虽然考察的是学生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记忆,但是所列举的3个错误选项视觉干扰特别强烈,有的学生虽然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背的滚瓜烂熟,但是由于不了解其中的意思,遇到这种情况也会拿不定选项。根据我的调查,学生选(1)不选(2)的情况较多,其错误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理解。此题考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问题,也叫无知与意识关系的问题,(1)与(3)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的具体内容,不是哲学本身的问题,也就是说(2)与(1)(3)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4)是(3)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为此,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就要特别注重根据教学理论和学科知识的逻辑关系组织起来的完整体系,并通过独立教学形式,实现其教育功能。

三、帮助学生构架知识框架,让学生把握好学习的整体

新课程改革后的高中政治教学内容的特点之一——内容繁多并且其重要性和难度值仍值得备考的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如果在复习的时候学生直接打开课本背个不停,这样的学习即使是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依然效果不佳。对框架结构的把握,是文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这种提纲挈领似的学习,同样可以使学生在头脑发胀的高考政治复习中具有较高的效率。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政治复习的时候,如果多花点心思将知识框架和层次结构梳理清楚,这样学生需要记忆的散乱的知识就变的清晰、有条理、系统。并且在面对任何考试题目时,由于对知识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把握,很容易把题答正确。

教师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的时候不仅要把知识的框架和层次结构的梳理贯穿在政治复习的每个阶段,而且还要求再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记忆,只有找出层次结构之中的内在联系与逻辑,才能使这个框架和结构有意义,成为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

例如政治必修二的框架:

(1)人民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2)人民民主的特点?

(3)民主与的关系?

(4)为什么要坚持人民民主?(是正义的事情)等等

这一个框架共10个大知识点,教师给学生罗列后,再就每个知识点进行展开,每个知识点又分成若干个小知识点,这样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达到的一种终极目标和学习效果。这种方法必将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师要不断地尝试各种各样的教学方式,并且取其精华,博采众长,推陈出新,逐渐地形成符合自己教学情况的体系。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学习,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更频繁、更深入的参与思想政治活动的机会,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

参考文献:

[1]林睦哲.新课改下提升高中政治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探究[J].新

课程(下), 2011(7).

篇5

【关键词】高中政治 政治知识 运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4.085

高中政治知识涵盖了人文社会的全方面的知识,主要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政治知识是从这些理论知识中汲取营养,了解社会各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把握事物规律。高中政治学习具有其基础性和重要性,所以我们要探究出如何才能让学生学懂知识和会运用知识。

一、政治知识学习

政治知识学习是我们以往教学和学习的重点,我们关注的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找到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政治基础知识,并且牢固掌握。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我们要对高中政治知识的特性作分析,并提出相对应的方法。

(一)高中政治知识的特点

1.复杂性。高中政治知识第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复杂性,首先,四本教材的内容要涵盖各个方面的人文知识,大至政治国际关系、哲学宇宙规律,小至产品物价、个人价值观等等,由此可见,政治这门学科的知识结构是极其复杂的。其次,政治这门学科知识密度相当大,教材内容既要提出社会现象,又要从中总结出深层次的含义并加以系统说明,由一句简单的总结性语言延伸出长篇的说明性语言,在教师进行讲解说明的时候又会不断增加知识点,以求把知识点讲解清楚透彻,而且需要所学知识更全面,课外的补充学习同样必不可少,所以知识内容呈现出一种只增不减的状态。

2.抽象性。高中政治知识的另一特点是知识的抽象性,这也是所有人文学科的一个共性。政治是我们学习人文科学的基础学科,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探究出其纷繁复杂表面下的本质和相互联系,运用语言文字加以表述说明,甚至不能用图片加以说明;相比于自然学科可以将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或者是参照物,以政治学科为代表的人文科学知识就没有一个客观物体或者固定的参照对象,人文科学研究的是抽象的一系列事件,所以它的参照学习对象也是较抽象的。

(二)高中政治知识的教学方法

高中政治知识的复杂性和抽象性既是其两大特性,也是学习的难点所在,我们的教学方法要以其特性为依据,探究出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1.从整体出发,构建知识框架。虽然高中政治知识复杂且内容多,但是其知识的延伸都在一个固定的框架中进行,所以我们首先要用整体眼光来看问题,从全局角度把握知识框架。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在教学时就要注意先整体后局部。许多教师在教学时会从一个知识点出发讲解,一个点讲完又跳跃到另外一个点,例如讲《经济生活》中“神奇的货币”这一章节,第一点,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第二点货币的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以这种方法讲解,知识点是零散的,学生对某一个知识点有印象,但是总体回忆起来却是模糊不清的,且对其相互联系、知识规律并不了解,随着学习内容的逐渐增加,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不乐观。

因此,我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的方法,在教学时先运用多媒体或者板书等方式把所学内容的知识框架展示出来,然后进行细化填充。例如,学习《经济生活》这本教材时,首先要告诉同学们我们将把经济生活划分为四个方面来学习:生活与消费,生产、劳动和经营、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然后讲解每一章节都以这样的方法构建框架,逐层讲解。不仅教师要采用这种方法教学,我们也要督促学生以此方法学习,我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教材目录就是一个最好的知识框架,所以要让同学们学会看书先看目录,背书先背目录,然后再去学习或者回忆具体知识点。当然,同学们有不同的学习情况,我们也要鼓励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理解总结出所学知识的框架结构,最好是将它写下来,随时参考、修正和补充。

2.着眼局部,与实践相结合。把握整体知识结构,要对每一个知识更好的记忆,就需要对这些知识点作深入的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理论呢?许多老师在教学时习惯于就理论谈理论,或者是用理论来说明理论,结果导致知识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只能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当然学习效果并不好。政治理论知识虽然具有抽象性,但是它是从实践问题中总结而出的,所以在学习时也要结合实践问题进行说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知识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才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讲《经济生活》中的消费知识,我们就可以结合最近的时事新闻,以最近的物价情况等等为例进行说明。在这样一个现象到理论、理论到现象的过程中,一个理论知识就会逐渐立体,在学生脑海中形成更深的记忆。

二、知识运用能力培养

学习知识、理解知识是我们高中政治教学和学习的出发点和主要目的,也可以说是为了迎合考试需求,但是真正地掌握一门课程,不仅要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还要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的运用同样与其知识特点一样具有抽象性,自然科学知识的运用可以通过实践实验来实现,但是我们不能说用实验来运用政治知识,人文学科知识的运用主要还是在理论范围内进行。本文所谈到的高中政治知识的运用主要包括两方面:能够用理论去解释社会现象和能够从现象中总结出理论。主要的教学方法为:实践性教学和学生主体教学。实践性教学方法在前文中已经进行了说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把理论和知识一一对应,学会用理论知识去解释现象,或是从现象中看到本质。

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以生为本;妙趣横生

在当前形势下高中政治课程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政治课程新课标要求广大政治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实施与学生情趣一脉相承的教学方法,方能激发学生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导入设计趣味化

古贤人柏拉图曾经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具有吸引力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的角色,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最大限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若想设计一个妙趣横生的导入,就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对教材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深入的了解,让“景”深深包含在情理之中,去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琴弦,从而激发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兴趣。譬如在学习高二哲学部分时,它的理论较深奥,对于高二学生而言,在理解上具有很大的难度。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激发他们学习哲学的兴趣呢?趣味化的导入就能有效激发学生对哲学的兴趣,发挥深入浅出的功效。实际上在哲学中蕴含着相当多的人生哲理,意蕴丰富的至理名言、古人的训诫之词、各种漫画、迥异不同的笑话、形象生动的故事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哲理。所以,教师完全能够运用以实例为中心的导入法、以直观为中心的导入法、以引用名言为中心的导入法等,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知识的欲望,帮助他们以最佳的态势进入学习状态。譬如在讲授“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这一知识点时,我就引入了这样一则令人忍俊不禁的笑话《双方皆是挨饿的》进行导入:“一家小型饭店的门口挂着一则十分醒目的招牌:请到我们这来吃饭吧,否则你我都会挨饿。”如此妙趣横生的导入,不但能最大限度开启学生的思维大门,让枯燥乏味的哲学形象生动起来,而且还能让学生通过这个笑话明白讲课的主旨:我们在认识事物与处理各种问题时,务必注重事物与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绝对不能无视事物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在讲述“主观能动性”这一知识点时,我巧妙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一些经典句子进行导入:“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以此让学生深刻理解主观能动性在实际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然而,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导入,务必遵循前后一致性的原则、启发性的原则、情感性的原则、针对性的原则、简明性的原则,突出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力争做到精简化与趣味化,最终让哲学课程的教学达到主体与客体的和谐统一,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程讲授形象化

从本质上而言,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奥难懂、枯燥乏味,学生在课堂上很难完全集中注意力,很容易走神,更有甚者会呼呼大睡。由此可见,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法因为过于强调知识的讲授,没有注意课程讲授的生动性,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政治教师务必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将生动形象的讲授融入课程教学,如此一来才能有效提升政治课程的吸引力。那么,怎样才能让政治课程的讲授变得形象生动呢?实质上要做到这点并非难事。以往不少政治课教师上课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认为只要完成教学目的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让本已枯燥的政治教学更显乏味。根据新课改理念,正确的做法是必须在政治课程的讲授中引入一些课外的趣味性知识,让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充分结合,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政治课程中的趣味性,进而提升其学习政治的积极性。譬如在教学《经济常识》中的《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这一课时,我就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将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人民生活质量迅速提升的事实讲述给学生听。通过这种结合具体实践的授课方法,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融为一体,进一步增强政治课程的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的兴趣。

三、结束语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高中政治课程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必须坚决摒弃。作为新时代的高中政治教师,我们应充分理解新课标,着眼于政治课程的基本特点,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实施与新课改理念一脉相承的教学法,创设妙趣横生的教学情境,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保梅.论高中政治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6).

篇7

一、初、高中政治课各自不同特点

首先,教学内容有着本质的不同。初中政治课又叫思想品德课,初中生在社会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还处于似是而非的阶段,因此以思想品德引导为主,加上初中生的身心特征、思维能力、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因此教材内容更多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中心,案例的选择、问题的设置、知识的拓展,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而高中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高中生虽然对“三观”有一定认识,但不系统,因此高中政治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世界观、方法论的教育,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坚持思想政治观点统领知识点,知识点的选择始终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教材更侧重于对理论的学习。

其次,教学方法不同。思想品德课内容相对简单,教学目标也是以德育为先,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多采用情境法、故事案例法、讨论法。这些教学方法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故事多于理论,叙述多于分析,甚至有时候,教师“演”的成分大于“讲”的成分,“讲”的成分大于“析”的成分。而高中政治课从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四个维度展开,每个章节内容编排的基本方式是“从生活现象”到“理论依据”。学生在学习时要完成一个这样的思维流程:认识生活现象―总结其中规律―利用相关规律解析生活现象。因此,教师的教学目标更侧重于引导学生分析事例,再总结规律,总结规律之后再学会分析事例,重在思维的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最后,对学生而言,他们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也不同。初中生上政治课,主要以听故事为主,讨论完后有点感悟即可,加上初中阶段的考试压力较小,中考时常是开卷考,因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太高,大多数学生都是被动完成老师交代的记忆、理解等学科任务,很少主动运用政治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高中生则不同,政治作为高考科目,有着严格的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因此,要求学生在背诵、理解的基础上,懂得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如何进行有效的初、高中教学衔接

这里讲的衔接主要是在高中政治课中,教师教学方法的调整,从而使高中学生,特别是高一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的教学内容。具体注意点如下。

1.教师要钻研教材,使教学内容衔接起来。

虽然教材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有效的途径,但作为教学过程的主导者,高明的教师总是要仔细研读初、高中教材,了解初、高中政治课的不同,明确知识点重复的地方,在教学时懂得取舍,懂得如何比较,懂得如何进行衔接教学。

2.教师要运用教法,使思维浪花跳跃起来。

教师应采取启发式、合作探究等多元化的教学策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具体在教学素材的搜集上,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当引入流行元素,体现时代感。例如,讲到有关民族团结话题内容的时候,可以选取叙利亚难民危机作为案例,通过展示当地儿童悲惨的命运,分析国内民族宗教乱象,进而反观我国和谐的民族关系,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深刻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在师生互动上,应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另外,在教学语言上,政治学科作为文科性质的学科,教师的语言要尽可能诙谐幽默,生动有趣,这样,不仅会活跃课堂气氛,而且会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3.教师要联系生活,使教学内容简单起来。

篇8

高中政治知识包含政治原理、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理论等多个方面,而这些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象。如果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直接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原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能够记住相关概念,对于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能力也无法达到高中教学标准要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情景问题探讨与3T课堂融合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首先要为政治课程教学设立最佳情景,促进政治知识的立体化,帮助教师将课程知识引入课堂,并能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例如在货币、价格与消费这一类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寻找我身边的市场这一主题,教师在课程知识引入过程中,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的实物交易市场、货币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货币、交易标的价格并探讨合理的消费选择模式,进而将章节知识逐步引入课程中,使整个知识点在实际事物的支撑下变得立体化,进而能更好地进入课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探讨与吸收。

二、探究问题预设,指引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以及互相学习探讨

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模式的结合,使情景问题与教师指引与学生互相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探究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程备课过程中要预先设定好相关的探讨问题,让学习方法还不成熟的学生在知识点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指引,进而一步步完成课程任务。问题的设立要注意与知识点进度相结合,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任务中。例如教师在借助课程情景引入课程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讨课程知识时,都要能够有与知识点相符的问题作为课程的指向标,稳定课程教学方向。以收入与分配教学为例,教师在知识点引入时,可以设立父母收入来源,父母收入获得形式,你认为我国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等问题,将知识点逐步引入课堂。而在学生探讨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概念设定收入分配是什么,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优点,财政税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将章节知识的基础打牢固。

三、为课程探讨埋下争议点,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效果的发挥

通过情景问题的探讨与T1方面的知识探究,政治知识基本进入课堂并被学生简单地吸收,而在T2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主题情景下,进行小组自我学习以及小组间的互相学习。此时如果教师过分干预,学生探讨学习的主动性将会被弱化,而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指导,探讨学习的方向又不能被准确把握。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立的过程中,要在这一环节设立相关的争议点,例如辨析题或者是开放题的设立,一方面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知识的进度与方向,从而发挥好教学模式提升政治教学的效果。以第一节中的货币、价格与消费知识教学为例,在经过情景教学后,教师可以提出货币与黄金哪个更适合作为现代生活中的通货,如何判断正确的产品价格,是否应当提倡奢侈消费等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与相互学习阶段能够借助课程主题与预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点学习与应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复习测验回归课程情景,巩固复习效果

篇9

【关键词】高中政治 情景问题探讨 3T课堂

情景问题探讨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合理的课程情景,使学生能够在课程情景中通过情景问题的探究来领悟政治知识,对于高中政治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显著的帮助。3T课堂即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知识从三个不同的面展现出来,教师通过指点与问题设立,将知识引入课堂;学生通过分组探讨互相学习,以小组学习和互相指点的形式完成课程知识的吸收;最后通过教师测评和学生互评的形式来巩固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将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相结合,可以将高中政治知识立体化,丰富情景探究的教学形式,使得复杂的政治知识在情景的支持下以及互相探讨的促进下,能够被最大程度的消化吸收。

一、情景设立,将高中政治知识立体化

高中政治知识包含政治原理、政治经济学、哲学、思想理论等多个方面,而这些知识往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表象。如果高中政治课程教学过程中,只是直接向学生讲授相关的原理,让学生死记硬背,即使学生能够记住相关概念,对于知识的应用与理解能力也无法达到高中教学标准要求。因此,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情景问题探讨与3T课堂融合的教学方式下,教师首先要为政治课程教学设立最佳情景,促进政治知识的立体化,帮助教师将课程知识引入课堂,并能有效地指引学生进行知识的探讨。

例如在货币、价格与消费这一类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设立寻找我身边的市场这一主题,教师在课程知识引入过程中,可以借助我们身边的实物交易市场、货币交易市场、劳动力市场等来让学生寻找身边的货币、交易标的价格并探讨合理的消费选择模式,进而将章节知识逐步引入课程中,使整个知识点在实际事物的支撑下变得立体化,进而能更好地进入课堂,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探讨与吸收。

二、探究问题预设,指引学生进行知识探究以及互相学习探讨

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模式的结合,使情景问题与教师指引与学生互相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探究相结合。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在课程备课过程中要预先设定好相关的探讨问题,让学习方法还不成熟的学生在知识点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有效指引,进而一步步完成课程任务。问题的设立要注意与知识点进度相结合,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任务中。例如教师在借助课程情景引入课程知识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探讨课程知识时,都要能够有与知识点相符的问题作为课程的指向标,稳定课程教学方向。

以收入与分配教学为例,教师在知识点引入时,可以设立父母收入来源,父母收入获得形式,你认为我国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等问题,将知识点逐步引入课堂。而在学生探讨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相关概念设定收入分配是什么,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优点,财政税收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等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将章节知识的基础打牢固。

三、为课程探讨埋下争议点,促进学生互相学习效果的发挥

通过情景问题的探讨与T1方面的知识探究,政治知识基本进入课堂并被学生简单地吸收,而在T2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在主题情景下,进行小组自我学习以及小组间的互相学习。此时如果教师过分干预,学生探讨学习的主动性将会被弱化,而如果不进行有效的指导,探讨学习的方向又不能被准确把握。因此,教师在课程设立的过程中,要在这一环节设立相关的争议点,例如辨析题或者是开放题的设立,一方面规定学生自主学习的任务,督促学生学习,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把握课程知识的进度与方向,从而发挥好教学模式提升政治教学的效果。

以第一节中的货币、价格与消费知识教学为例,在经过情景教学后,教师可以提出货币与黄金哪个更适合作为现代生活中的通货,如何判断正确的产品价格,是否应当提倡奢侈消费等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与相互学习阶段能够借助课程主题与预设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知识点学习与应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复习测验回归课程情景,巩固复习效果

经过整个课程知识的理解学习以及课程问题的探讨,学生基本能够有效的理解与掌握一个课程内的政治知识点,而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最后,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延伸政治教学效果。此时,教师需要以新的应用问题或者是将知识点回归生活,将学生再次带回课程主题情景,让学生以新的知识储备或者是新的思维来重新理解课程问题,教师或者是学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完善学生对情景问题的解答,进而强化其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

结束语

高中政治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回归于实践的特点,使得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的选择有了明确的指向性,以高中政治情景问题探究与3T课堂融合的教学模式,使高中政治知识更加立体化,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能够很好地理解知识点并开展有效的自主探讨,而课程最后对于知识点应用的点评与总结也使得学生能够加深知识点的记忆,进而提升高中政治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邱士苓.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探讨[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2):25-27.

篇10

谁不想做一个学习好的学生呢,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学习好的学生,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哲学大题答题技巧高中政治哲学答题注意事项

①(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人生观与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②哲学道理(世界观+方法论)、哲学原理(世界观)、哲学依据(世界观)、哲学启示(方法论)的区别。

1、是什么:

①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或运用哲学道理分析上述材料: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②运用具体哲学道理分析:哲学原理(名称+内容)+方法论+联系材料。

③哲学启示型:方法论+原理名称+联系材料。

2、为什么:①哲学依据(哲学原理);

②书本中的含义、地位和现实意义;③归纳材料,提炼要点。

3、怎么办:①含义;

②书本要点;③提炼材料,作为要点。

4、谈认识、谈看法(辨析题):①下判断(正确、错误和不科学);

②正确的部分要论证(运用正确的哲学道理);③错误的部分要纠正(a、摆出正确的道理内容;b、指出错误的实质及危害);④总结一个正确的结论。

政治哲学的答题技巧总结明晰设问,不仅有利于考生明确试题立意与正确理解情境,也有助于考生正确把握主旨,有的放矢地答题。考生可以利用“三定法”即“定知识”“定题型”“定材料”来研读设问,把握设问主旨,清晰试题“用什么材料来考”“考什么知识”“出什么题型”等指向性。

政治哲学主观题的材料往往是对来自生活的时鲜素材的凝练,具有内在的逻辑层次,通常用叙事方式进行描述。考生可通过“句读+分层+关键词”研读材料的句读,把握材料的逻辑层次及其关系,通过抓“关键词”等方法明确“用什么(哪些)材料来考”,从材料中筛选、提取、整合有效信息,提升材料阅读能力。

知识犹如粮食需要颗粒归仓、仓储到位,不能散乱一地、混杂一堆。考生可从宏观上照单元标题——课标题——框标题——目标题的“目录体系法”进行纲举目张式的知识建模,明确知识条目所在的目录层级,把握内在关联,准确定位知识,灵活调取知识。从微观上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W追问法”精读框(目)题及相应考点,精细仓储知识,这才能更大的解答出政治哲学的原理。

虽然高考政治哲学主观题设问方式多样,总体可概括为“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常见题型。考生在遵循政治主观题的“有理有据、理据对应、分点作答”答题普适套路的同时,还要注重图表题、措施类、关系类、认识类、原因依据类等题型的一般思路的归纳与梳理。

高中政治哲学具体的答题方法一、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方法论: 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

②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丶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主观主义。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四、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五、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 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①要求我们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必然受到规律的惩罚。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抓住这几点,高中政治轻松学1.划分句子成分──全面地把握概念

许多政治名词概念,表面看好像很复杂,但只要我们运用划分句子成分的办法,就能迅速地、准确地、全面地加以理解。

2.区分易混词──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俗话说:一字值千金,所以读书须仔细。这些年高考的选择题和辨析题,有些题目就是在某些易混词上做文章,用来检查学生是否对知识准确地掌握。

3.抓住近义词──培养信息转换能力

信息转换能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都有一些材料题,要求阅读后完成一定的题目。这种题就属于检测信息转换能力的题目。在这种题目中,往往有一些通俗的词语,其实就对应着我们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课本中的名词概念。重点、中心、关键、首要,这四个名词与主要矛盾就是近义词;主流、大局、方向,这三个名词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近义词在教学中,对于这些近义词,我们可以在课本上做好旁批,准确地理解知识点。

4.注意对应词──学得灵活

篇11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教学策略

任何一门学问,或者一种技能,让学生觉得深不可测无法理解,是因为没有揭示出这门学问或者是技能的本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过程复杂而繁琐是因为没有把握住过程的关键。如同高手过招往往会“一招至胜”,而越是医术高明的医者所开的药方越是精简而准确。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花样”越多,虽然看似课堂丰满、热闹,但同时说明无效的“招数”增多。反观政治教学现状,刻意追求形式的新、课堂的满、内容的多,而让教学过程变得冗繁,课堂气氛变得紧张,让课堂秩序变得杂乱,“高能低效”现象频发。如何消除这种教学诟病,优化资源,合理配置,让政治课堂简约流畅,优质高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一、取精去粗,简省环节

在政治教学中,首先要对一些没有必要的略显“花哨”的环节进行精简,诸如将表演、视频、讨论等多种形式集于一堂,一方面为使这些环节都在课堂得以展现,教师就会拼命赶时间,导致每个环节都求快不求精,另一方面学生自己思考与消化的时间与空间被压缩,被热闹的过程搞得眼花缭乱,对知识仿佛都接触到,但仔细回想好像又什么也没有学到。简省环节,就是以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实现教学实效与高效[1][2]。如在讲“哲学的基本问题”一课时,可以以范缜的《神灭论》作为主线,让学生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思考。问题①:范缜在《神灭论》中指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那么这里所谓的“形”与“神”分别代表什么?形神之辩中暗含着怎样的哲学问题?学生从中得出“思维与存在”这一哲学问题。然后让学生继续围绕《神灭论》思考问题②:你认为“形”与“神”,哪个先存在?谁被谁所决定?当学生们意识到神被形所决定,教师再次从《神灭论》中范缜与王宫贵族之间的辩论中,让学生思考是否涉及了存在与思维谁决定谁的问题。最后,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归纳总结,从《神灭论》中你们能否概括出哲学基本问题都包括哪两个方面?学生想到了第一方面是思维与存在由谁来决定,即何者才为本原;第二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这种围绕一条主线展开思考的方法,虽然看似单调,但如果选择了一条有蕴含多个知识点的线索,则不但能使课堂更简单有序,还能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思考哲学的问题,发现哲学的内涵。

二、删尽冗繁,简约内容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实现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已经学会哪些知识,需要学会哪些知识,再据此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一些教师为求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地将每个知识点都涵盖,结果却经常出现“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到头来学生仍旧一头雾水,两手空空。简约教学内容,就是要有所取舍,分清主次,哪怕学生仅仅学到一点点,这一点点也会让它是扎实而深刻的。如在讲“生活与消费”时,完全可以将“神奇的货币”、“信用工具和外汇”这些知识一点而过,将重点放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上,让学生将更多视线集中在“应该怎样正确看待攀比消费”、“谈谈你对绿色消费的认识”、“如何辩证地对待金钱”等话题上。这样教学内容会显得比较集中,学生会对要点知识投入更多精力与时间进行思考,学得更深刻而透彻。简约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教材的重构取舍,使主干知识更突出。教师可以将选择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适当删减,再将浓缩精华的内容以简明方式加以呈现,学习效率可想而知[3]。

三、约取博观,简洁素材

面对智力、个性与认知都有不同差异的高中生,教师应对教学素材与教学案例精挑细选,力争合情合理,简洁实效。如在教学“文化在继承中发展”时,笔者以《梁祝》主题音乐赏析作为素材,仅一首高中生耳熟能详的乐曲贯穿课堂始终。在学生们欣赏着曲风新颖的《梁祝》时,笔者提出问题:西洋乐融入中国传统乐曲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外来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与融合?学生①认为:西洋乐器的融入使音乐个性更突出,人物形象更鲜明和丰满,使音乐更具表现力;学生②提出:将西洋交响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结合,是对《梁祝》主题旋律的一种创新,这说明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通过传承与发展,可以成为文化创新的“典范”。笔者可以从创新途径方面加以引导:怎样看待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的关系?学生③:既不应该一味排斥,又不应该盲目引进,应该把握好相互融合的“度”;学生④:文化创新的途径与方向有两种错误倾向必须克服,一是封闭主义和守旧主义,二是和民族虚无主义。

“如何用最简单的方法去收获最大的结果”,已经是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要实现的目标,高效而简约的政治课堂不但是对教师能力的一种考验,更是对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提升,新时期的政治教师要力求“轻车从简”,还原一个简约而美丽的政治课堂。

参考文献:

[1]万坤.简约而不简单――让高中政治教学简约化进行[J].中学教学参考,2014(16):75.

篇12

扩展式教学法通常指在语言类课堂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借助板书、图片、数据等形象化教学手段,不断由词扩展到词组、句子、然后再由句子扩展到句群或段落,最后由段落联成课文的方法。这一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互动过程。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经过感知――理解――记忆――模仿训练,能较快的将书面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准确的运用于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扩展式教学法的精髓是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发散式教学。

二、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扩展式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学科作为目前高考中的文科必考科目,在高中学科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但是作为高中生,这一阶段的学生缺乏对高中政治学科特点的认知,缺乏对知识生活化的理解。同时,高中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时期,既对人生、对社会充满了探索和求知的欲望,又对人生与社会以及未来走向社会充满了迷茫。而高中政治学科广博而系统的知识体系以及知识的生活化主题,对学生的知识面、眼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扩展式教学,要求高中政治学科教学不能简单局限在传授书本中的知识以及传统的教学手段上,应该立足于社会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以全方位、宽角度的宏观扩展高中生的知识视野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建立跨学科的知识体系以及塑造自己健全的人格和正常的心理发展为最终目的,在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显示了高中政治学科不再是单一学科的知识,也是一门与现实社会紧密相关的学科。

三、扩展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一)教学信息的扩展

教学信息的扩展是政治教学中运用扩展式教学的主要内容。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课堂教学信息量是教学理论吸收现代信息科学的产物,各种有效信息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作为教师应充分理解其含义的界定,以便发挥其教学评价作用,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课堂教学信息量的大小与质量,直接决定教师的授课质量。一般而言,政治教学信息的扩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政治教学所需背景信息量的扩充;二是政治教学过程中实际流通信息量的扩充。

1、背景信息量。背景信息量是保证政治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教学目标顺利实现的最基本的信息量。政治学科的信息内涵十分丰富,涉及经济、文化、政治、哲学、法律、公民思想道德,由国内而至国际。信息量缺乏不能构成政治教学中完整的教学信息背景,如果为教学活动所提供的背景信息量不足,政治教学的效率会比较低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缺乏一定的载体,严重的会导致兴趣缺失。例如:在讲经济生活中互补品与替代品的概念时,必须进行举例说明,才能保证基本的教学需求,而例子的选择,不仅仅应该体现在不同商品的本身,更应该用生活中实际价格与需求变动的例子。因此,教师要对背景信息量进行适量、合理、科学的扩充,要能准确预知教学背景信息的数量、种类和特征,为教学活动创设最佳信息背景,进而高效的组织教学。

2、实际流通信息量。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学过程中,客观的信息大环境决定了构成教学信息环境的信息量要比传统教学的信息量更丰富,因此,实际流通信息量也要有适当的扩充。这种扩充包括:(1)目标信息量的扩充,即扩充学生学习后应获得信息的数量。政治学科的一些新信息教材中并不具备,但这些信息又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例如:在个人所得税这一知识点上,教材中仅仅介绍了我国个人所得税,按应税项目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具体没有讲明。这时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扩充。(2)工具信息量的扩充,即扩充学生获取目标信息的工具信息数量。在政治教学中,有效使用工具信息既能拓宽学生知识的广度,又能加深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深度,还能促进学生激发疑惑、生成知识的进度。例如:在理解国家采用货币政策调控经济时,需扩充我国近几年存贷款利率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实际流通信息量的扩充要最终以学生对扩充信息的接收和应用为实现目标,教学过程中扩充的每一个信息,只有当其被学生接收并服务于知识达成目标时,这个信息才实现了流通并发挥了价值。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教学服务的对象。所以,背景信息量和实际流通信息量的扩充必须要考虑到学生对信息的实际需要,不能盲目扩充信息,那样只会增加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的负担。

(二)教学内容的扩展

政治学科的内容与现实社会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的扩展指扩展与教材中某一理论知识相关联,服务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内容,也包括当代中国社会和国际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1、扩展学习政治知识的数据。

在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各类经济数据是帮助学生掌握概念、规律和各种经济政策的重要信息。在实际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数据往往比较有限甚至落后。此时,教师就要对各类数据进行适当的扩展。例如:通过2012年8、9、10月三个月我国CPI的变动,说明我国宏观政策的见效和经济态势的好转;通过201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环比下跌,说明人民币上涨对我国的影响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紧迫性。各类数据的扩充,可以通过教师收集、筛选的方式,也可以通过学生上网收集、调查、比较的方式取得,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时事敏感性和解读数据的能力。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数据信息扩充时,要做到客观、真实并有时效性。

2、扩充学习政治概念的实例

在理解和掌握政治概念中,实例起着重要的作用。既为“实例”,就是既要真实,又要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在对实例进行扩充时,要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照顾学生的切身体会和感受,这样才能具有说服力。例如:文化生活中在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节日时,我引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传公约》中的定义,并举了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节日,以此从实例上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当然,教师扩充实例要切合教学的实际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不乱不滥。

3、扩充有利于政治教学的新知识和趣味内容。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扩充适量的新知识和趣味内容,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习的能动性。例如:在哲学生活中,在讲到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时,我补充了霍桑试验。霍桑试验由四个阶段组成: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和群体实验。霍桑实验说明了人是社会的人,是作为社会的一员而存在。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无时不刻受着周围人的影响。人的积极性产生于和谐有益的社会关系之中。从实际的教学来看,学生对一些新知识和趣味知识充满了热情,这也激发了我不断探索的信心,教学相长得以充分体现。当然,新知识、趣味信息的引入最终是为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服务的,切忌主次不分,一味的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博或趣味性,而忽视了教学目标和任务,导致学生“欢快而苍白”的度过课堂。

(三)教学理念和目标的扩展

高中政治教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高中政治学科不是一门纯单一的学科,它同时注重内部知识的联系性、学科间的交叉性。教学理念和目标的扩展主要体现在从单一知识的传授到交叉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学会分析和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构建整个知识体系。例如:在《经济生活》中讲到社会公平这一知识点的时候,既要联系前面分配制度有关知识,又要联系第八课财政和税收、第九课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有关知识,知识的辐射度比较广,切忌讲了前面忘了后面,抑或了讲了后面忘了前面,人为割裂了知识之间的相关性。

教学理念与目标的扩展还体现在由基本知识讲解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关注身边发生的和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学会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把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和时代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强盛相联系;在政治生活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向党靠拢,认识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地位关系到国家和个人的兴衰成败;在哲学生活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用身边的楷模和时代的先锋人物做典范;在文化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学习先进文化,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

(四)教学手段的扩展

传统的教学手段表现为教师单纯的讲述和黑板教学,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教学手段也应当有所拓展。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漫画、视频等是教学手段拓展的最佳表现,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由教师定主题,由学生找资料,主动积极的完成。当然,图片、视频等首先要选取内容相关、具有典型性、对教学促进的相关资料,其次要把握好课堂时间,不能喧宾夺主。例如:在分析就业形势严峻这一知识上,我选取了2010年浙江省出现的“用工荒”有关新闻资料,分析用工荒出现的原因和对策;在分析哲学矛盾这一概念时,引入了《你敢不敢剪》的漫画;在讲美国政体时,鼓励学生收集美国大选有关资料等,引入多种教学手段,既激发了学生课堂内和课堂外参与的兴趣、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四、把握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运用扩展式教学的度

扩展式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要把握好扩展式教学的度,要在讲授基本知识为主、传授理论知识为先、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主的前提下进行扩展式教学。

首先,扩展不是教学内容和信息的随意扩充。高中政治有它自己的教学大纲,因此,教学内容和信息的扩展要在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基本知识、提升学生必备的能力和觉悟的基础上进行。而且,教学内容的扩展还要求所扩展内容的相关性和重要性,不是一味的追求知识的盲目扩充。这就要求教师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基本知识点非常熟悉,同时,也要了解与学科内容有关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国内外大事等内容。

其次,扩展不是教学目标的简单改变。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学目标的扩展要求结合书中的理论内容与学生实际来进行,要关注目前学生知识面狭窄、思维方式不灵活甚至僵化的特点,尤其要关注高中生的精神世界和复杂的社会形势给他们带来的思想困惑。因此,扩展式教学应该是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知识、精神实际的紧密结合。

篇13

关键词:信息技术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 运用

一、 信息技术的运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政治课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要求。它可以把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以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以及恰如其分的音乐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习内容图文并茂,从而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提高的外部刺激的多样性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所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音乐、动画、视频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十分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做过一个著名的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心理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所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使学生既能直观的看到又能形象的听到,这样学生所获得的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3.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传统的板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花很多时间在黑板上书写板书,这样往往会造成课堂时间的浪费。而且如果板书太多,教师还需要擦掉前面的板书,这样又不利于学生完整地掌握知识的结构。运用多媒体讲教师的教学内容制作成为课件则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教师在备课便已做好了课件,上课时只需讲准备好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这样可以省掉教师在黑板上书写板书的时间而且用课件呈现也是非常快捷的。另一方面,临近课堂结束的时候还可以通过播放课件多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便于学生在脑中形成完整的框架结构。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便大大提高了。

二、如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1.创设真实情境,精心导入新课

一个巧妙的导入对于政治课堂是十分重要的,是否能在一开始就吸引到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节课是否能成功。教师在导人新课时,应该联系实际创设真实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现代信息技术,课前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本节课有关的动画、录像、图片、声音等.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影响价格的因素》这节课中,首先播放视频《猪肉大涨价》,利用这些年来猪肉价格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猪肉价格上涨的原因,通过学生讨论发言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进而就引出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但要注意,短片要短而精,切不可占用太多时间。

2.应用多媒体,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可以很好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政治课堂上有些知识点仅仅靠教师的口头讲述不能使学生很好的理解,而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化静为动,生动有趣,直观形象,虚实结合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建构理论模型和知识结构,轻而易举地突破重难点。如在讲解汇率与币值的关系的时候,知识教师口授,学生难于理解。如果用计算机技术在课件中利用表格把汇率与币值的变化情况直观的表现出来,学生就很容易对于理解记忆,也不易造成混淆。但要注意在课堂上也要避免一味地利用课件,形成教师对课件的依赖。

3.运用形象讲授,解决抽象问题

高中政治教材尤其是哲学方面的教材存在着抽象不易懂的难题。在讲授哲学问题的时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抽象的哲学材料通过生动形象的课件材料表现出来,这样就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哲学问题。如在讲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时,教师可以制作人生历程婴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的动画图来分析说明“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客观事物都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都有其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问题,形象生动,深入浅出。

4. 回顾课堂内容,完整结束课堂

一节课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学生要接受那么多的知识,难免会造成遗忘。所以在课堂临近结束的时候,带领学生回顾课堂的全部知识就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教师可以在每节新课结束的时候,设计一个课堂小结或者是小试牛刀来帮助学生复习整节课的知识点。有些人也许会质疑,传统的板书教学也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但是,一般课堂最后的结束新课阶段是比较短的,如果用板书的话大概是来不及给学生复习的。所以运用多媒体,在课件上呈现课堂的知识结构或是补充练习题是最为适当的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政治教学,教师可以在现今资源丰富的舞台上多种手段并用、因势诱导,有效调动学习兴趣;学生可以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变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展个性,挖掘潜力,全面提高自身整体素质。这样,势必可以促进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苑永波.信息化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J]. 中国电化教育. 2001(08)

[2] 吴陆顺.浅谈网络教学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09(01)

篇14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学创新能力任务驱动法课堂气氛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80072

在当前的素质教学中,高中政治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学生要掌握书本中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更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这对于新时代的教育发展以及学生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采用任务驱动法这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所以,加强对任务驱动法应用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任务驱动法的理论概述

所谓的任务驱动指的是以任务为主线将学生所要学习的知识和理论穿插在任务之中,在任务学习的带动下,使得学生能够评估自己的能力,进而再一次地确定学习任务。在高中政治学科中应用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比较新的尝试,能够改变以往政治教学中沉闷枯燥的课堂氛围,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任务驱动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将任务驱动法应用在政治教学中可以从情境创设、任务确定、执行任务、完成任务以及评价五个方面进行研究。

1.情境创设

在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过程中,情境的创设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高中政治学科中,经济、政治、文化以及哲学是四块必修的知识模块,教师要根据所学的具体内容寻找情境创设的素材。例如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该知识点紧密相连的情境。教师可以将该体制比喻成一只看不见的手,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用大拇指、无名指等进行命名,然后再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语文知识、生活知识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分析。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模拟真实的情景,并且参与到情景环境的教学之中。

2.确定任务

任务的确定是任务驱动法在应用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学习的具体内容,确定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同时要求学生在明确任务之后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任务,找出答案。而在这一过程中,也考查教师制定任务的能力,要求所制定出的任务要有针对性、实践性。例如,在学习宏观调控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制定一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任务系列,让学生依次来完成任务。如此一来,学生在依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对宏观调控知识有更加系统的认知。

3.执行任务

创设完情境、确定好任务后,最重要的就是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彻底改变以往的教学角色,自身只是起到监督与引导的作用,而学生要充当教学的主体,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这对学生而言,也是一个自主学习能力形成的过程。

4.任务的完成

任盏耐瓿晒程也是学生进行交流、讨论的过程。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一个学生乃至每一组的学生的任务完成结果都是不一样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能够使得思维能力得以拓展,知识点得到补充,同时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会对所学习的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

5.公正合理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