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命的原动力范文

生命的原动力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43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生命的原动力,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篇1

希望又是于焦躁不安之后如愿以偿的那一缕闪亮,是成竹在胸的顾盼之后意想不到的一个回眸。当它来到时,每一个可爱的心灵都一样会心生激动,同时又渴望下一缕亮光能够出现;当它消失时,每一个疲惫的心灵都一样会慌乱茫然、忧伤懊悔。

激动与茫然,渴望与忧伤,转机常常出现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只是由于我们思想的松懈或行动的懒惰才错失了机缘。生活中有很多美丽的结局都源于希望,只是我们过分地肯定了人的努力,而把那份一度导引着我们努力的希望给忽略了。面对成功时我们总夸耀自己不辞辛苦、聪明了得,却不曾看到希望曾如何使我们心潮澎湃、激情涌动;面对失败时我们还没来得及为昨天的过错感到遗憾,希望就又将新的一天送到我们的面前。生活因为想把人们迎进幸福的大门,所以才让希望送来一缕缕温暖的阳光啊!

让生命充满希望吧!希望越大,你奋进的动力就越大,离成功的距离就越近。在周而复始的日子里,只有心存希望,你才会收获更多的喜悦;在疲惫不堪的心灵中,你才会最终享受到更多的安慰。有了希望才有了春天的生机、夏天的执著、秋天的丰韵、冬天的品格,它们才能够沉淀成你生命中最厚重的底蕴,闪耀出你生命中最夺目的色彩。

缺少希望,生活中不会有欢乐和幸福,即使能饱食终日,也不过是为了留存七尺躯壳;缺少希望,生活里不会有太多的激情和冲动,即使活着,也不过是为了消磨四时光阴。

篇2

探索心脏的复杂结构

想知道这个与我们相伴一生的器官长什么样吗?您可以想象一下,大部分人的心脏都位于胸腔中间偏左的地方,它就像一个倒置的梨,上宽下窄,大小和您自己的拳头一样。

别看心脏的个头不算大,它内部的结构却非常复杂,整个心脏就像是由四个房间组成的一套住房,这四个房间分别叫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在这四个房间之间有两扇能起到连通作用的“门”,一扇叫“二尖瓣”,开在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血液就可以通过这扇“门”从左心房直接进入左心室,我们把这两个相通的房间合称为“左心”,另一扇“门”叫“三尖瓣”,开在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这两个房间合称为“右心”,左心和右心之间是被完全隔断的,没有直接连接的通道。

心脏的主要任务

――推动血液循环

心脏到底是做什么用的呢?笔者小时候曾经和伙伴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可以说是五花八门,有人说“心是用来想事儿的”,也有人说“心是用来爱别人的”,还有人说“是用来跳的吧”……当然,现在我们都已经懂得,心脏的主要工作就是推动血液循环。

正常情况下,心脏的心房、心室分别进行规律、有力的收缩和舒张,这使得心脏就像“泵”一样,为血管里的血液提供了循环流动的动力。在这循环中,右心负责将低含氧的静脉血送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左心负责将肺部回来的高含氧血送到全身。据统计,心脏每次泵血可达70毫升,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作出的能量,可以将3万千克重的物体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

心跳推动血液循环对人体健康的意义重大,如果没有心脏的话,血液停止循环流动,我们从外界吸收的氧气就只能积蓄在肺部,正是因为有了心脏不停的“跳动”,让血液在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循环流动,才使得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除了运送氧气外,心脏还可以通过血液循环把各种营养物质运送到全身,带走组织器官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等代谢废物,传递内分泌系统制造的激素,调节人体体温。可见,无论是人体组织器官的正常工作、内分泌系统运行,还是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和体温保持恒定,归根结底都是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劳,从这一意义上说来,心脏可以说是我们生命的动力之源。

心脏的力量由谁调节?

正常血液循环依赖于心脏规律、有力的收缩和舒张,但心脏舒缩的力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神经、内分泌和心脏的形状改变都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调节心脏舒缩力。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连接在心脏上的两种重要神经,交感神经可以增强心脏的舒缩能力,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正好和交感神经相反,它能够减弱心脏舒缩能力。内分泌则可以通过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物质来调整心脏舒缩能力。

篇3

说起**,在科右前旗大石寨镇那可是家喻户晓。这些年,她走村串户给不少老百姓带去了福音。在前旗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里,她可是首屈一指的“大姐大”。要说她从事计生工作,还有过一段曲折的经历。今年,48岁的**在1996年第一次接触计生工作,之前她是一名医护人员,从办公室里走到田间地头,由一名普通医护人员成长为一名技术精湛的计生技术服务人员,实现角色的转变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凭着她热心、耐心、细心的服务,她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在与朴实忠厚的育龄群众接触过程中,她慢慢地与育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她逐渐地喜欢上了计生这个行业。

然而,好景不长,20xx年全旗进行机构改革,她不得不离开岗位。退休后的她,本来日子可以过得优哉游哉。可是闲下来的贾大姐却始终牵挂着身边的育龄群众,她时常到育龄群众家中嘘寒问暖,了解关注群众的健康。看着那些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而患病的育龄群众,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常常向群众讲解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日常保健等各方面的知识,还向身边的人宣传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愚昧落后的婚育状况。在与群众的接触过程中,她逐渐学会了换位思考,也积累了处理干群关系的宝贵经验。

由于过去从业过程中练就的精湛的服务技术和在育龄群众中良好的口碑,20xx年,她被大石寨计生办返聘,又重新干起了老本行。这次她的干劲更足了。为了做到以人为本,为老百姓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她和同事王庆波在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在“三查”和“四术”服务过程中,两个人发现育龄群众对服务环境特在意,现有的服务环境很容易让育龄群众产生不信任感。为了营造温馨的服务环境,她们在服务室的墙壁上张贴上了温馨标语,如:“用我们真诚的服务,换来您满意的笑容。”、“知情知音知心,解忧解疑解难。”、“您的难言之隐请悄悄告诉我,帮您排忧解难是我们的神圣职责。”等等诸如此类的温馨标语给予育龄群众莫大的感动,温暖了育龄群众的心。同时让育龄群众享受到看得见的卫生,她们大胆地采取了使用一次性台布的方式,打消育龄群众的疑虑,让他们享受安全卫生的技术服务。一次性台布的使用,提高了服务成本的同时也提高了服务质量,大石寨计生办赢得了群众的信赖,群众满意率逐年攀升,日益成为前旗计生行业的品牌,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在前旗也得到了推广。

篇4

――摘自李亚鹏博客

2005年8月,当李亚鹏和王菲结婚时,不少人怀疑这个花心大少能否走到爱情的终点。但当两人爱情的结晶诞生后,却让怀疑的人都大跌眼镜。刚刚品尝了爱的甜蜜的李亚鹏,几乎被女儿的重疾所击倒。在灾难面前,李亚鹏表现出了少有的成熟,安排专家会诊,送妻女到美国治疗,应付狗仔队。他的坚强与冷静,让他成为全家人的脊梁,使得妻子和周围的人对他刮目相看。

晴空霹雳,刚出生的爱女患有先天疾患

2005年最大的娱乐新闻莫过于李亚鹏和王菲的恋爱新闻了。当消息传出时,几乎没多少人相信这是真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鹏菲恋越来越清晰,大有好事将近的迹象。终于,到了2005年8月,传出了两人就要结婚的消息,人们才明白鹏菲恋终于要开花结果了。面对好友的疑惑和劝说,王菲坦诚地说:“我已经37岁了,我还能有什么?现在,上天给了一个赌的机会,我为什么要放弃呢?或许他是有目的的,但我的目的就是婚姻和幸福,为了将来,我愿意赌这一次。”

婚后的李亚鹏和王菲过着悠闲自在的隐居生活。两人把小家安在了北京郊区的一个别墅区,这里环境幽静,少有人打扰,两人沉浸在新婚的喜悦之中。没多久,王菲就宣布自己怀孕了。李亚鹏眼看着自己就要当爸爸了,忙乎的劲头格外大,每天没事就看一些有关胎教和婴儿早期教育的书,有时还有模有样地拉着王菲要实验。有过一次当母亲经验的王菲笑着说:“我以前也试过,这些都没什么用。”处在幸福中的李亚鹏可不管这些,他依旧乐此不疲地干着准爸爸们常干的荒唐事。

难熬的时刻终于过去了,随着一阵婴儿的啼哭,一个新的生命诞生了。李亚鹏得知王菲母女平安,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他走进护理房,只见疲惫的王菲躺在那里,他轻轻地抚摸着妻子的脸,心疼地说:“总算是一切顺利,真不知道你是怎样熬过来的。”王菲勉强地笑了一下,问:“女儿还好吗?”李亚鹏说:“我还没来得及去看,相信她一定错不了,比她的妈妈还好看。”王菲疲惫地点点头,睡着了。

安顿好妻子,李亚鹏来到婴儿房,隔着玻璃看着他的女儿,女儿睡在氧气舱里,看得不是很清楚,但这对李亚鹏来说就已经足够了,他在心里默默地勾画着女儿的模样,似乎她是天下最美丽的小公主。这时,给王菲接生的医生走过来,把李亚鹏请到了办公室,关上门,严肃地对他说:“李先生,我要告诉你一个消息,很不幸,你的女儿有缺陷,她是个唇腭裂患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兔唇。”李亚鹏一听到这句话,如同被一记重锤击倒一般,一下子坐在了椅子上。

紧急应对,一切让位于对生命和尊严的维护

李亚鹏不知道自己是如何回到护理病房的。他看着熟睡的妻子,不知道如何和她说,她能承受这个巨大的打击吗?还有医院门口的记者,这个消息可是一个绝好的新闻,他们要知道了,该怎么办?想到这里,李亚鹏一个激灵,他忙站了起来,朝院长办公室跑去。

院长听了李亚鹏的担心,安慰他说:“李先生,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医院有严格的纪律。”李亚鹏放心了,他握着院长的手说:“我主要是担心消息传出去,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院长理解地说:“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样的,我们一定会拿出最好的治疗方案的。”李亚鹏回到护理房,王菲刚刚睡醒,急着要看女儿。李亚鹏见无法瞒住她,只好对她说了实话。王菲一下子蒙了,不禁哭了起来:“怎么会这样?亚鹏,我们的命怎么那么苦呀?”李亚鹏紧紧握着妻子的手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真的只能拥有一个有残疾的女儿吗?”想到这里,李亚鹏也哭了。

李亚鹏为自己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他要好好地呆一会儿,想到自己来之不易的爱情,想到这些天的忙碌,想到躲避狗仔队的艰辛,到头来却是这么一个结果,真让他感到万念俱焚。他想,这也许是上天对自己的惩罚吧?可老天,你要罚就罚我吧,为什么要让我的孩子来承受这一切呢?

李亚鹏独自一人来到了婴儿房,在女儿的床前默默地站着、看着,女儿睡得十分香甜,要不是嘴上那丑陋的豁嘴,女儿该是一个多么漂亮的小公主啊!可如今呢?那丑陋的豁嘴,别说唱歌了,只怕说话都困难。但更可怕的是女儿将来如何生活呢?难道她这辈子就注定要生活在别人的冷眼和嘲笑中吗?她将来又如何上学、工作、结婚呢?想到这里,李亚鹏感到一股凉气从脚底下升腾,让他不寒而栗。

熟睡中的女儿动了动,她的身体显得那样无助和弱小,这让李亚鹏的心一阵发紧。“哪怕是耗尽我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我也一定要治好女儿,让她健康地成长!”

李亚鹏四处找人打听有名望的儿科医生,每寻访到一位,他立刻亲自开车去请。为了不引起门外记者们怀疑,李亚鹏总是和几个最亲近的朋友化妆一番,分几路出门。那些请来的医生都理解这位名人爸爸的苦心,他们说:“和你在一起太打眼了,你先回医院去吧,我们自己想办法进医院。”万分感激的李亚鹏除了谢谢,什么也说不出。

这些专家们一个个小心地溜进了医院,对孩子进行了全面的会诊,他们安慰李亚鹏说:“孩子的病经过手术可以恢复,你不要太担心了。治疗“兔唇”的主要方法是序列治疗。是在患者出生不久就进行唇腭裂修复手术,现在只要考虑好手术的时机和地点就行了。一般手术在三――六个月后做最好。做这种手术最先进的国家是美国,你们最好到美国去做这个手术,成功率较高。”听了医生的话,李亚鹏和王菲才彻底放了心,他们准备三个月后到美国去为孩子动手术。

女儿是兔唇的消息还是被传了出去。一家网站率先刊登了消息,紧接着就有报纸转载,一时间满城风雨。李亚鹏一时束手无策,唯有不出门,以沉默来应付。关键时刻,那些不知底细的好朋友出面了,李亚鹏的经理人马葭从没见过孩子,她第一个站出来说自己见过宝宝,孩子很健康,并痛斥造谣者可耻;李亚鹏的干爹张纪中以长者的身份出面辟谣,他煞有其事地介绍了王菲生孩子的经过,旨在表明自己对这些事全都知晓,至于兔唇婴儿,则完全不存在。看着这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为自己辩护,李亚鹏和王菲十分感动。王菲对李亚鹏说:“他们要来看,就让他们来吧。否则,他们以后要怪我们的。”终于,防线松动了,李亚鹏接受了好朋友们的请求。一开始,他们还担心朋友们是否能接受这个事实,也担心朋友们是否会怪他们。然而,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那英、刘嘉玲等一个个来来去去的朋友,全都留下了一串串的祝福,对外则守口如瓶。王菲感慨地对李亚鹏说:“每个人都把我们的女儿当自己的孩子,我们一定要治好她。”

女儿别哭,爸爸心甘情愿陪你走过春夏秋冬

到了动手术的时间了,为了不引起记者们的注意,李亚鹏决定自己留在国内,而让王菲悄悄地带着女儿到美国去,对外则说是休假。为了减小目标,李亚鹏索性连送都不送,甚至带着童童到九寨沟去旅游,给人一种轻松的景象。但王菲到美国的消息还是传开了,一时间众说纷纭。关键时候,又是朋友们站出来驳斥了流言。

李亚鹏又开始了揪心的等待,他不知道手术的结果到底怎么样?会不会留下疤痕?失败了怎么办?这些问题折磨得他睡觉也不安稳,他恨不得长了翅膀,飞到美国,飞到妻子和女儿身边。他的坐卧不宁也让童童不安,问他妈妈干什么去了?李亚鹏安慰她说:“妈妈带着妹妹到美国看病去了。”

远在美国的王菲,心情一点也不比李亚鹏轻松。为了不让记者追踪到,王菲事先让朋友预约好医生,然后在天不亮的时候出门,在离医院近的地方躲着,等到医院一开门,赶忙抱着孩子跑进去,在订好的病房里住下,不再出门。

兔唇修补手术在美国是个很平常的手术,但母亲的心是软弱的,当女儿被推进手术室时,王菲几乎都站立不住了。好容易等到手术完毕,她跑上前,看着女儿那修补好的嘴唇和安然睡着的样子,禁不住哭了起来。

在女儿恢复的日子里,王菲几乎寸步不离地护理着女儿,因为女儿的嘴唇还不能含奶嘴,进食全靠人工。本来这些事情要靠护士完成,但王菲不放心,一日数餐全由她亲自喂食。为了不让女儿长痱子,每隔半小时,王菲都要帮女儿擦洗身体,为了不因长时间吹空调引起身体不适,王菲在大热天里亲自为女儿扇风。在徐徐的清风里,看着睡得香甜的女儿,王菲觉得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远在彼岸的李亚鹏终于等到母女俩回来了。一见到她们走出机场,激动的李亚鹏一把抱过女儿,仔细地端详着,真的,手术很成功,几乎看不到什么疤痕。王菲看着他高兴的样子,对他说:“医生说了,手术只是成功的一半,以后还要对孩子进行语言和进食的训练。只有经过这样的治疗,才能做到与正常人无异,而且说话、进食的功能也可以跟正常人一样。”高兴的李亚鹏根本没听到妻子的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回到家里,屋子里终于又有了孩子的哭声,在李亚鹏看来,这声音就如同天籁一般动听。妻子和自己的母亲手忙脚乱地给女儿洗澡,而他几乎插不上手,只能在一旁看着。洗着洗着,母亲突然伤感地叹了口气说:“你们也真不容易呀!”

那些日子,关于女儿是兔唇的帖子在网站已经是铺天盖地了。李亚鹏想:纸是包不住火的,索性把事实公布出来,这样,好奇的人才会减少。想到这里,他轻轻地敲起了键盘:

回顾过去这几个月的风风雨雨,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很多人,是他们的善良和帮助使我们的女儿顺利出生,顺利地进行治疗,把外界的干扰降到了最低点……

篇5

摘 要 随着中学生篮球运动的迅猛发展,中学生篮球比赛的对抗日益激烈,犯规次数也相对增加,提高了罚球的频率,而罚篮命中率则是现代篮球技、战术的发展和比赛中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针对比赛中运动员所反映出的心理问题,找出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并提出一些心理训练方法,为广大教练员在训练中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心理训练作为参考。

关键词 中学生篮球运动员 罚球命中率 心理因素

一、影响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

(一)缺乏自信心,自控能力差。在执行罚球时,尤其是决定比赛胜负的罚球时,由于心理准备不足,缺乏自信心,不能有效地控制好自己的心理状态,使其进入恐惧混乱状态,从而影响了肌肉的运动感觉,使罚球时动作显得僵硬迟钝,降低了罚球的命中率。

(二)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篮球比赛对抗激烈,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对抗中,运动员易受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如各队力量的对比情况、对方技、战术训练水平、裁判员水平、观众的倾向性和评论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运动员不同的心理波动,从而造成运动员情绪和注意力等方面的复杂变化,而这种变化对全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及比赛胜负影响极大。

(三)紧张焦虑情绪。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多为心理素质差的表现,这和运动员对比赛所产生的后果的理解有密切关系。另外也与观众形成的特殊气氛、比赛的性质规模、竞赛对手能力有关。特别是关系到球队名次的比赛,更加会使运动员的焦虑水平增高。焦虑水平的增高具体表现为极度紧张、技术动作失调,而在罚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则是出现呼吸不均,手颤眼抖,进而使本体感受器失调,导致罚球失败。

二、改善罚球心理因素的训练方法

(一)自我意念法

自我意念法,又称念动训练,即由运动观念而引起的运动反应,是通过对运动的表象或回忆来实现的。通过表象或回忆某种技术动作,引起神经肌肉的相应反应,从而起到训练的作用。念动训练不仅可以促进技术的形成和巩固,而且能有效地集中注意力,消除心理障碍,增强信心,使运动员从紧张和焦虑情绪中释放出来,斗志昂扬的去参加比赛。

(二)模拟比赛关键时刻的罚球训练

模拟训练是一种适应性训练,就是针对比赛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创造与比赛条件相似的环境进行实战演练,为运动员参加比赛做好适应性准备。其主要作用在于提高运动员的心理适应能力,提高在比赛中的抗干扰能力。

(三)干扰罚球训练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酷爱篮球运动的人越来越多,在篮球比赛中,每一个观众都希望自己的球队取胜,当运动员罚球时,他们就会采用起哄、喝倒彩、挥舞彩带等形式影响运动员情绪。根据这种情况,教练员应在训练中制定相关的手段来训练。具体方法:教练员制定几个运动员进行有规定次数的罚球训练,其他运动员可以采用不同来形式影响队员,如开玩笑、做鬼脸、大喊大叫等。通过这种训练,可使运动员在进行有一定压力的罚球时,思想集中,脑子里只有篮圈、球和投篮的技术,其他什么都不想,不会因为外界的干扰而影响罚球的成功率,从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罚球信心。此种方法在调查中所占比例为34.8%。

(四)集中注意力训练

人的注意力在一定条件下只能是指向或集中于一个焦点。罚球时运动员应把自己的注意力指向或集中在所要完成的动作上,方可获得良好的效果。集中注意力训练,就是使运动员学会将注意力指向或集中于一个目标,最大限度的免受外来刺激的影响及内心杂念的干扰,全神贯注完成当前的活动任务。

(五)增强自信心训练

选择这种训练方法的同学所占比例为69.7%。信心是运动员发挥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罚球时信心十足,往往在罚球出手前就有“此球必进”的信念,信心主要取决于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只有勤于训练、动作正确、手法娴熟的运动员才会信心十足。

三、结论与建议

(一)罚球在现代篮球运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罚球命中率的高低往往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而心理素质则是影响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重要因素。在篮球比赛中,影响运动员罚球命中率的心理因素是多方面的,只有在日常的训练中针对不同的心理影响因素采取不同的心理训练方法与手段,才能使我们的训练事半功倍,从而提高运动员在比赛中罚球的命中率。

(二)罚球命中率受技术动作因素和心理因素两方面的影响。而心理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具体表现为缺乏自信心、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以及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三)建议教练员以本文列举的多种训练方法和手段作为参考,针对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在罚球中所出现的不同问题给予指导帮助,使其从紧张、焦虑的情绪中释放出来,不断增强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罚球命中率。此外, 教练员在日常训练过程中还应多加注重心理训练,为中学生篮球运动员树立良好的罚球心理状态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明鼎.浅谈青少年罚球的心理训练[J].安徽体育科技.1997(04).

篇6

发展是教师职业的本质,但现实中的教师发展既缺乏强劲的组织支持力觉醒,又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觉醒,以至不少教师陷入了被发展的疲态。

十六年前,怀抱理想积聚成都高新芳草小学的老师们也曾动力十足,但几年拼搏站稳脚跟后,多数教师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动力衰减:工作怕累了、学习应付了、教改厌倦了,究其主因:一是职业倦怠,走入高原期;二是缺乏成功体验,灰心丧气;三是安于现状、自我满足;四是心怀不满,对组织环境颇多怨言;五是发展方向和路径迷惘,消减了发展活力。

怎样帮助教师内生发展动力呢?近年来我校教师团队在学校理念“崇尚个性,享受成长”引领下,展开了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探索研究:从尊重、激发、引导教师原动力出发,提倡“扬长”而淡化“补短”,着力“淘金”而淡化“捉虫”,注重以多元视角发现长处、多把尺子发掘潜能,以长扬长催生教学特色和个性,唤醒、激发和强化了教师发展动力。

一、发掘教学优势,撬开教师发展动力

我们从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诊断入手,改变过去侧重“捉虫”而忽视激扬的诊断模式,重点帮助教师挖掘优势,让每位教师都找到闪光点——形成个性化教学的生长点,以激发教师发展动力。

一是“催生性诊断”发现优势。我们设计了“教师优势自我分析表”、“个性化课堂教学研究评价表”,从教师性格、学科素养、专业技能、教学机智等方面,引导老师对照发掘自身优势。如寻找学科教学优势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我的学科素养优势在哪里?我的学科教学优势在哪里?我擅长的教学板块是什么?我的学生学科素质和能力优势在哪里?并对教师进行拉网式的课堂诊断,在关注教学常规落实优化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教学优势观课、议课,使每个教师都找到了优势:或普通话好,指导朗读有优势;或语言感染力强,营造课堂氛围有优势;或善用激励,激发学生兴趣有优势;或钻研教材有深度,思维训练有优势等。

二是“多棱镜”发掘优势。打破学科思维的同质化局限,各学科教师以不同视角解读课堂,挖掘教学优势:开展跨学科研讨活动,分学科展示课堂教学,全校教师观课,按学科分组研讨上课教师的教学优势和主要问题,再集中交流。由于观察视角、评价语言、评价方式的丰富和多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诊断效果。

三是“聚焦法”提纯优势。排除非本质性优势,聚焦、提炼教师教学核心优势。某老师穿着入时,热情奔放,语言生动,富有激情,善于指导朗读,学生表达力、表现力强,但她的核心优势是什么呢?通过听课、议课,我们帮她找到了“善于指导朗读和激趣”的核心优势,以后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形成了“情境朗读”教学特色。

四是“迁移法”催生优势。发挥教研组集体智慧,帮助教学特征不明显的教师,将其日常生活兴趣、优点,迁移、催生为教学优势。某老师常常语出惊人,极富幽默感,课堂却按部就班、冷冷清清。我们建议她“精心设计教学语言,营造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助她形成了“板书娴熟、表达流畅”的教学优势。

五是流动强化教学优势。开展“走班上课”活动,如低段三位语文教师在三个班轮流执教,每上完一个班教研组都及时研讨教师教学优势的发挥情况,并对照分析寻找差距和原因,促进课堂教学一次比一次完善,并有效发挥、强化了教学优势。

我们还通过强化教师教学优势和教学特色评价,基于优势整合基础上的“同课异构”,立足个体教学优势的小课题研究等途径,帮助教师发掘发展了教学优势。随着教师在群体中教学优势的发现发挥,老师们在建树信心、憧憬前景的同时,也找到了自身差距,产生了奋起直追的紧迫感,撬开了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优化支持性环境,催生教师发展动力

探索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离不开开明开放、和谐包容的组织环境和有力的专业力支持。

我们认为,学校一切工作的着眼点都是尊重人、发现人、激发人、发展人,也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格、个性,充分激发生命发展、创造的动力和潜能。面对教师发展动力日益衰减的现实,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营造公平公正、催生个性生长和创造力涌现的学校环境,为教师构筑亲切的组织情感与和谐的心理环境,引导、激发教师来一次脚踏实地的激情跳跃、观念转变、价值创造和精神提升。

创建教师发展机制。一是建立自主管理机制,强化教师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激发发展激情和创造潜能。如教育教学责权利下放,让教师自定工作目标、重点、措施,学校组织力量诊断教师工作目标、思路、差距、困难,提供智力、精神和条件支持,使其明晰该干什么和怎么干。这种主体激发、上下互动的自主管理机制,拓展了教师自主空间,撬开了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学创造的闸门。二是根据教师发展状态、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动态分层,建立校长抓名优教师、名优教师带骨干教师、骨干教师带新教师的教师专业发展链:对新教师重点从课程标准、教学常规、课堂评价等方面助其夯实教学基础;对成熟教师重点引导其总结教学经验,发展教学特色;对初显发展潜力和教学个性的教师引入专业支持力量,助其与专家“结对发展”。三是运行教师星级评价,评选“教学展示星”“教学效果星”“教学研究星”“教学特长星”“教学标兵”等,在注重达标性评价的基础上,突出教学特色评价和专业发展梯级评价,以引导教师开发差异、持续发展。

完善教师培训体系。跳出强制式、灌输式的教师培训,着力教师学习、研究的条件创造和专业支持,培育浓郁、优质、宽松的学习、研究文化,以熏陶、感染和激发教师发展。如开展教师读书和心得交流活动,每月推荐一本专业书籍,引导教师结合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对口阅读,每月进行一次读书心得交流,每次交流老师们都精心准备、主动碰撞,收获丰厚;搭建不同层面的学习、研究、展示平台,校级平台就有德育论坛、教科论坛、专家论坛、赛课、展示课、研究课……学校还通过承办区、市级教学研讨活动,鼓励、支持教师走出去参加各种教研培训活动,承担课堂展示、专题讲座,让老师们在锻炼中享受成功喜悦、提高专业水平。

以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发展。我们将学校课题分为几个板块和若干子课题,子课题下根据老师选择组合成不同的小课题组,每个老师再根据自己的优势和兴趣选择一个切入点。同时完善科研常规、小课题评比和优秀课题组评比机制,全校教师都裹进了培育个性化教学优势与特色的探索之中,60%的教师有自己的研究小课题,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都承担了区级以上研讨课题。

优良的组织环境及其强劲的专业支持,为教师展开个性化教学实践、实现自我发展和价值创造开拓了空间,教师职业生命的本质发展和富于创新活力的价值不期而至,教师整体呈现积极向上、多元发展、个性纷呈的发展状态,“厚重轻扬”、“温婉大气、真情流淌”、“简约质朴”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教师个性化教学景象初步呈现。全校54名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省市特级教师2人,市、区学科带头人10人,全国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5人,省级优秀、骨干教师6人。

三、铺设个性化教学台阶,创新教师动力开发的理论支点

有关专家对我校教师积极的工作状态和鲜明的教学个性予以高度评价:“很少有学校以‘原动力’‘多把尺子’‘以长扬长’原理来抓教师发展,芳草小学从尊重教师生命个性出发,重点不是‘捉虫’而是‘寻亮’,发掘、放大教师教学优势,让教师在个性化教学探索中体验教学的精彩与魅力,教师发展动力被唤醒、激活和强化。”

为什么个性化教学能有效激发教师的发展动力?我们在实践基础上做了理性思考。

(一)个性化教学的内涵和层次

我们把能体现教师一定个性特征和教学特征的教学称为个性化教学。这里的个性特征指教师健康的情感、兴趣、气质、性格、爱好、思维方式等个性品质,教学特征指教师相对稳定、独特的教学行为。

在此基础上,我们把个性化教学分为三个实践层次:一是优势显现层次,运用了独特、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但尚未成为稳定的教学特征;二是特色形成层次,教师形成了相对稳定、较为鲜明的教学特征和教学模式;三是风格凸显层次,教师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征、展示了独特的教学个性。这样划分层次,破除了个性化教学高不可攀的神秘色彩,为教师探索、实践个性化教学铺设了渐进性台阶。

(二)教师发展动力的来源

与此同时,我们把教师内在涌现、持续生长的发展力量叫做教师发展动力,其特征是教师拥有清晰的自我认识、迫切的发展愿望和持续走强的发展态势。它首先源自教师生命天然向上的原动力;其次,因生存需要、精神需求、个人兴趣、价值观、性格等内在因素影响,教师的这种原动力得到不断强化或减弱;第三,受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岗位要求、评价机制等外在因素影响,这种原动力再次得到强化或减弱。我们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作为在于:通过正向激发和引导,促进教师把这种自然生命成长的原动力转化为职业生命成长的动力,即把教师带入个性化教学实践,暂时放下教师非本质的教学缺陷,挖掘、培育、放大教师教学潜能、优势,不仅培育和凸显了教师教学特色和个性,而且满足了教师的尊重需求和成就需要,从而唤起了教师的主体觉醒和发展意识,激发和强化了教师的发展动力。

(三)个性化教学催生教师发展动力的理论支点

在实践研究中,我们形成了“原动力”“多把尺子”“以长扬长”三个教师发展理论,并以此引领和支持了教师发展动力的实践研究,成为“让每个生命都开出自己的花”的理论支点。

我们认为,教师拥有天然向上的发展动力,就像种子天生具有向阳生长的动能,这种向阳生长、向上发展的动能,就是生命成长的原动力。每个教师都有“做一个好教师”的原动力,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动力常被压抑、扭曲或消减,个性化教学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实践研究,就是要呵护、激发和持续强化这种原动力。

“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教师”,每个教师都是活生生的、独特的“这一个”,仅用一把尺子衡量教师就会扼杀其潜能和个性。“多把尺子”就是提供适宜教师教学个性生长的评价工具,引导和激发教师“做最好的自己,开出自己的花”。

“以长扬长”第一个“长”是教师现有的教学优势,“扬长”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扬其现有之长;二是挖掘潜在之长;三是拉动弱势有所改观。“以长扬长”就是发现其长、发挥其长、发展其长,有效启动、激发、放大教师的发展动力。

三个理论在回答个性化教学为什么能激发教师发展动力时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促进:“原动力”是前提和基础;“多把尺子”是手段和动力,是“以长扬长”的依据;“以长扬长”是目标和过程,是发掘教师教学优势、激发教师发展动力的催化剂。

篇7

关键词:卢梭;自爱心;怜悯心;“能”;种

卢梭激进的哲学思想与其悲惨的流浪生活经历有着很大的关系。自幼的悲惨流浪经历使得他比其同时代的人更加能够理解下层平民的苦难,上流社会的虚伪奢靡与其所经历的悲惨的底层生活相比显得分外刺眼。因此,他倡导“回归自然”,在《论科学与艺术》中提出"返回自然"的口号,为远古的“自然状态”振臂呐喊。并在《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为他“回归自然”的观点进一步充分展开,开创性的提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三个阶段私有财产、国家机器以及专制暴君的出现。得以补充发展的“自然观”产生了更大的影响力,他所倡导的“回归”并非社会的倒退,而是呼吁用自然状态的美好事物唤醒被现实所蒙蔽的人们,从而建立自由平等的文明。在他的以《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为中心的一系列自然主义论调为其自然主义美学思想提供了思考原点,致使自然主义美学思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1 “能”:理性的漫长开辟

本能推动的原动力自爱心是有力的,其对个体生命幸福的关怀是如射线般单向持续的,因此而缺乏变化甚至固执。精神在如此绝对而单一的力量推动下将永远无法繁荣。“能”为精神的扩张及衍生注入最活跃的因子。

“能”使精神在沿着个体生命保存的单行线上乏味地延续过程中,不断地有将这条单行线拓宽的可能性。在精神的语境下,“能”在前理性状态下只是一股盲目的力量,“能”的存在最终导致理性启蒙精神,导致精神向意识僭越,而后在理性返回下,“能”自身僭越为自由,而这个过程是漫长的。

前理性的精神状态下,精神的内容物是“没有意义”的感觉表象,绝对存在的“能”的一切魔力在于它发生的偶然性以及反馈至自爱心的偶然性。陨石坠落引起的“天火”将动物烧死,烧熟的动物尸体与其生存时的样貌已毫无对照,第一个走近它并尝试将它这种既不同于树上有鲜艳颜色的果实也不同于可以奔跑移动的动物的存在放入嘴中的原始人,是偶然地被“能”击中了。这样一次概率极其微小的偶然事件会以更好的口感感知强烈地反馈至自爱心而以感觉记忆被个体保存。很不幸地,如此重要的体验可能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但漫长的时间将带来一次又一次上述体验发生的可能性,最终使得另外一位幸运的原始人“能”将其体验交流于同类。同样过程随着获得模糊体验的个体不断死亡可能再次消失。但事实是人们最终在漫长的时间流淌中,流传了熟食的体验并最终学会了驾驭火种。从偶然模糊地感觉到简单的理性知识的掌握,“能”的偶然作用是一个又一个关键的节点。“能”的击中与本能的反馈缓慢而随机地积累了最原始的理性知识,简单的理性知识再在最初依靠基于反馈的反射机制中被固化而缓慢地将盲目的“能”归置于自身的控制下。

理性之于“能”的控制,是“不能”的肯定。“能”与自由均是可能性的定义。“能”与“能不能”是盲目的;而自由的可能性获得了理性意义的合法性。参照幼儿的道德生活,由于道德理性的尚未确立,幼儿在具体的道德情景下的行为反应是盲目偶然的,是“能”与“能不能”随机。成人在道德理性的判断中,获得了与道德理性相悖的“不能”及“能”的肯定,而反应与道德理性相应的“不能”与“能”。“能”与“能不能”不再随机盲目,选择的理性参与使自由最终确立其合法的地位。

前文所述,“能”的存在与理性发生有历史范畴的区别,因此较之自由,更为古老原始的“能”,始终可以摆脱理性的驾驭从自由中退行而出,即绝对自由。

2 怜悯心:种的自爱

这种被卢梭本人描述为我们在看见有知觉的生物尤其是我们的同类死亡或遭受痛苦时产生的一种天然的厌恶之心会被方便直觉地认为是利他动机的原动力。因为这珍贵怜悯心的存在,卢梭得以反驳霍布斯认为人性邪恶、我们无休止地处于同其他同类斗争的“战争状态”的判断。应得到注意的是,在与卢梭假说的另一原始动力――自爱心的对比下,怜悯心所呈现的明显的强度变化。应当注意二者在并存之余强度差异的维度,自爱的欲望与爱他的倾向之间的强度差异程度是有可能大到将卢梭从与霍布斯的想法立场策反的。至少,怜悯心从来不曾表现出同自爱心同样强烈的精神能量级别可能蕴含着超越个体间意义的更多内容。

看看卢梭自己的描述,怜悯心发生于感知到同类的死亡或遭受痛苦之时,而将其升华至普遍地对他者生命或幸福的持续关怀必定是贸然的。面对他者的死亡与痛苦预设了一种我与他或她之间力量悬殊的境遇,那么,是否这种怜悯心产生于首先我对自身的生命状态持肯定判断进而同时因他或她境况的糟糕而产生的自信当中?既然我不曾在他或她的境况变得更糟之前生发任何与怜悯心相类似的原动力,那么怜悯心将必然与始终处于道德范畴的利他主义绝缘。

考虑卢梭所为怜悯心发生所界定的苛刻条件,我只是在其他个体生命面临消失的危险时表现为可能做出保存他者生命的违背自爱心的努力倾向。为什么要在原始的精神中植入如此有背自保与规避竞争的原动力?类似“一报还一报”的合作策略,可以设想他或她在相同的境况之下也会相同地发生怜悯心而保存我的生命,最终获得繁荣的是“种的生命”。因此,怜悯心的存在可能是超越个体间层面而自然法于物种的保存,即每一个个体精神当中存在两种不同层面的自爱心:对己的自爱心以及对种的自爱心。

至此,卢梭意义上的自爱心与自怜心补充以“能”的精神样态,为原始的个体精神刻画了三条可能存在的原则:(1)保存个体生命,维系个体精神的运行;(2)为精神运行的理性变化积累提供可能;(3)在“一报还一报”的原始合作策略下保证自身在弱势境遇下生命的保存并同时延续保证种的延续。

这三条原则可以简洁有效地保证人类共同体抑或精神――意识的持续生长与丰富。第3原则的可能存在尤为精彩且令人激动,它类似于高度发达组织共同体所具有的类似危机处理的自救程式,而在原始如卢梭所设想的精神当中便已然存在,可能为人类的社会化提供另外的解释。

参考文献: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 罗素.西方哲学史[M].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2.

篇8

关键词:艺术创作;心理;原动力;罗丹

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0-0032-01

艺术创作离不开心理动力,艺术家在创作作品之前心中都会有很多的原型,即人对自然界中某些对象的认识。有一类原型,如出生、死亡、葬礼、追捕、生病、衰老等与人类最基本的感情有着密切的联系。原型在人的心理上起着强大的作用,是人们行为的动力,心理能量的载体。罗丹的作品,无论是雕塑、素描、水彩都展现出人、物的强大生命力。罗丹对人生的痛苦有深切的体会。罗丹善于抓住一瞬间的动作充分表现对象,看似平常的动作能够触动人心。

一、自然之“美”

罗丹在默东市有一个工作室,周围景色宜人。在这种环境下激发出他无限的灵感,尤其从中想象出人自身的美。他说:“每天早上我都好像仰慕一个全新的大地,雾气形构了这个区域,每次火车冒的烟划破天际小小的云朵,我就有了永恒的感受”。罗丹在自然的各种变换中观察出人类身体的样态。他认为女性的身体是最深刻理解自然易变的象征。他觉得女性的美会迅速变迁,稍不留神就会让这美溜走。葛塞尔曾问他:“这美能长久保存吗?”他回答:“它变迁极速。我不说女性美如风景般跟了阳光而转变,但是譬喻却很近似。真正的青春,就是成熟的处女时代,洋溢着清新的生命力,全体却显着娇吟之态,同时又似乎畏缩,似乎求爱的羞怯的心理,这个时期只有几个月。”《贪欲及》这一作品罗丹向人们展示出的是人心理上的激情动荡,他通过娴熟的技巧和细致入微的观察、体会,把人的内心情感活动表现的淋漓尽致。

艺术很大程度与人的心理有关,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说影响了现代派艺术的观念。潜意识支配着人们的行为,转化为具体的形式就形成各种艺术。弗洛伊德认为,在梦里很多内容和形象都有他们的象征意义,这种象征所对应的可以用性的渴望或满足来解释。梦境中都是一段段的形象片段,以图画的形式出现。在视觉艺术中所运用的也主要是形象思维。梦和艺术更接近于人的本能。罗丹的性雕塑以及大量水彩均体现了人对性的强烈的心理欲望,同时也具有强大生命力的象征。罗丹认为自然的就是真的,自然中的原型影响着罗丹,主要是人本身。他关注人,挖掘人内心真实的想法、感受,表现人各种心情。美的事物是人们内心所向往所追求的,他引导人积极向上。

二、自然之“丑”

美与丑是相对的,在艺术中往往丑的东西更能刺激人的视觉、心理。罗丹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揭示自然的真实。他雕刻的《丑之美》是取材于维庸的《美丽的老宫女》。维庸在诗中说:

“啊,残酷的衰老/你为何把我凋零得这般的早?教我怎不悲哀!现在啊,教我怎能苟延残喘/想当年,唉,往日荣华/看我轻盈玉体;一变至此!衰弱了,脊瘦了,干枯了,我真欲发狂;何处去了,我的蛾眉蝤颈?何处去了,我的红颜金发?……”

诗人用第一人称叙述出老妇人的内心感慨与悲伤,使读者想象老妇人当年荣华如今衰老的失落。然而,用语言表达出的东西还是不能触及人内心最深层、最原始的感动。罗丹的《丑之美》表现的是一个低垂着头的老妇,仿佛在思索着什么。浑身皮肤紧贴在瘦骨上,双乳干瘪下垂,整体就像一枝枯老的树干。她身上所有的缺点都暴露无疑,极丑无比。罗丹尽全力把他所要表现的对象的特性充分完全的展现了出来。罗丹说过:“在自然中被认为丑的事物,较之被人认为美的事物,呈露着更多的特性。一个病态的紧张的面容,一个罪人的局促情态,或是破相,或是蒙垢的脸上,比着正则而健全的形象更容易显露它内在的真”罗丹从人的内心深处提炼出一种力量,化成一个个具有生命的外在形式。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使得罗丹对自然有独特的理解,罗丹对人生产生悲观情绪,对世界悲哀的、丑的原型以不同的视角来解释。《地狱之门》是根据但丁的《神曲》构想出来的,其中一些受苦难、受折磨的形象有罗丹自己的影子。《地狱之门》的典型形象是《思想者》,罗丹原本想将此作成但丁的形象,“我构想但丁坐在门前的石头上,沉入构思巨著的自我冥思境界中。他身后则是乌戈利诺、保罗及《神曲》中的人物,……但他并未完成。因为我的但丁以他一身长袍、清瘦、似苦行僧的造型,与整个作品不搭且没有任何的意义,于是循着我自己最初的灵感,我够想了另一个《思想者》”。

不管是自然美还是自然丑,艺术家对原型经过仔细观察、体悟,找出独特的一面来表现,加之以自己的心理感受,赋予作品“生命”,触动人深层的心理感受。我们要想读懂一位艺术家的作品就要找出引发他创作的心理原动力,面对那些美的或是丑的原型他又有怎样的理解,这些都是形成一个艺术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篇9

生命产生,就在做一个离心运动,有一个离心力,在将生命推向现实的世界。生命就如同从心灵中心产生的水珠,然后不断的甩向现实。

生命,追逐物质、追求名利。而这种外在追求,就是在越来越远离心灵中心,是离心运动的具体表现。在追逐的过程中,离心灵中心越来越远。这就如同人的探索离开始的家园越来越远。

但是生命并不能够脱离心灵的线。生命就如同风筝,无论走出多远,始终都有心灵的线牵着。

生命的离心运动不是别的因素产生的,是心灵中心本身产生的。心灵中心就如同喷泉,将水珠喷出来。这就是生命的原动力,就是激发生命,向外在世界探索的力量,给生命外在运动的能量。

一个生命就如同一个水珠,从喷泉中产生并被喷涌出来,和涌流一起,向外涌动。所以生命,就是在做一种离心运动。

生命来到这个世界,因为远离了心灵,会忘记了爱的意义,而把物质看做是全部。所以这种远离,就有可能使生命背离心灵本身。然而一旦生命背离心灵,就会失去生命的根源能量,失去爱的力量,失去生命的意义。

我们在向世界前进,也是在向心灵靠近,这两个过程是在一起的。寻找根源,和离心运动,都是同时具有的。人同时在做这两种努力,这并不矛盾,双方的力量是独立运行的。

外在物质的追求,和内在心灵的探求,是可以同时进行的。向心灵靠近,最终抵达了心灵,是人们一直的愿望。

生命,要向心灵靠近,就必须克服离心力的作用。一个随流水流动的水滴,要克服这股洪流的作用,这是相当困难的。人们通常用静修来达到这种目的,停止外向的运动。或者通过行善来达到这个目的,用一种行为来对抗另一种行为。

但是,在一定的程度,人就无法继续向心灵靠近了。因为在心灵的涌流的冲击力中本身就存在着巨大的阻力。即一滴随洪流向下倾泻的水珠,要克服阻力向上回溯,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困难。

卸掉离心力,还不够,还要克服阻力,向心灵前进,靠近。那些生命的鱼儿,顺水而下,寻找大海,而当它们长大的时候,又会向源头回溯,寻找生命的根源,继续繁衍生息的过程。

当离心力和向心的力达到平衡的时候,生命就在做一种切心的运动。这个就如同一个围绕绳子的一端做圆周运动的珠子。通常,生命就出在这样的一种平衡状态中,外在物质上的相对知足,内在意识的本性自然,从而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状态。这就如同在土地表面漫流的水,自由自在。

篇10

1995年前,学校只有初中三个年级,共计12个教学班。10年前,即2002年前后,学校办学规模扩大,陆续招聘了几批大学毕业生作为教师。师源生源的基本构成是:教师学历达标,但研究生毕业的少之又少,中青年教师多,但骨干教师少之又少。学生家长文化素质不高,大多是企业下岗自谋职业的小商贩,或是城乡结合部的农民工。

就是在这样一所学校,这样低的起点,我们开辟出了一条教育之路——动力教育。

什么是动力教育?先讲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

奥克拉荷马州的土地上发现了石油,该地的所有权属于一位印地安老人。终生都在贫穷之中的老人顿时变成了有钱人,于是他买下一辆超级豪华小轿车,用两匹马拉着轿车在大街上行驶。

在这位印第安老人的意识中,他不知道轿车已经装有引擎系统,更不会注入汽油,插入钥匙,开动引擎。所以,100马力的豪华轿车对印第安老人而言,只有两匹马的马力而已。

我们把这个故事类比到教育中,那两匹马就是老师,那台超级豪华小轿车就是学生,于是便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我们可能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生命属性——学生生命自身是有引擎系统的。教师原本不用那么费力地拉动,只需要把开动引擎的钥匙交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开动自身的动力,以比老师大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动力亲自驾驶生命的轿车,愉悦而自豪地在学习与成长的田野上自觉奔跑!

这个故事很令我们激动,教育似乎可以不那么复杂。那么,学生这部豪华轿车的动力是什么呢?这个动力就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心理需要层次论中提到的五种需求。

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

五种需求中,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属于低一级的需求,这些需求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对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高级需求,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无止境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对我们重新认识学生,认识生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总体上说,我们学生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归属与爱的需求得到了很好地满足。所以,学生更高的需求是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也就是说,不断获得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本来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动力。这种动力来自生命自身,与生命共生共长。这应该是我们对学生生命的一个基本认识。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该认识到:教师不应该是拉动轿车的马。教师的工作是给学生一把开启动力的钥匙,让学生自己启动生命的引擎,恣意驰骋,远航。

这就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动力教育。她的基本理念是:每个个体学生生命,都天然地具有成长动力系统,对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求,是生命向上成长的基本动力。教育就是通过学校与教师的教育行为,交给学生一把开启动力系统的钥匙。学生开启自身动力系统,并依靠生命自身学习、思考、创造的高级本能,实现素质的不断提升。

那么,我们要给学生的这把钥匙是什么呢?

是环境,是创造有益于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优良环境。

“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是大自然的法则,说的是环境。人类生命经过几百万年的演化进化,遗传基因DNA不断保留了生命中学习、思维、悟感的高级本能,人类具有适应大自然的顽强的生存能力与改造大自然为我所用的创造能力。“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是环境。“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也是环境。环境影响人,环境制约人,环境改变人,环境同化人。

对于未成年人——青少年来说,学习环境与成长环境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尤其这个环境中的人——环境构成的核心要素,其作用更是举足轻重。而在这个“人”的集合中,家长、教师、同学,无疑是三个主要群体。

课堂是学生的学堂,构建引发动力充满活力的学堂环境,是动力教育的题中之义。为此,我们以教师的教学行为载体,着力从三个环节构建:

首先,应该是一种引领。我们把学生引领到科学与艺术、社会与实践、生活与自然的世界中,引领到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中,引领到学科活动与问题情境中。如同放牧人把羊群引领到水草丰美的地域一样。只要我们把学生引领到这里,学生就会在自尊心、好奇心、进取心等生命原动力的驱动下主动学习探究。

于是,在操作层面上,我们强化了教师集体备课环节,强化了前置性作业的有效布置,强化了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探究,将教学的逻辑起点回归为学生的先做先学。

其次,应该是一种组织。学堂中有几十个学习伙伴,每个学习个体都蕴藏着巨大的学习资源。只要我们精心组织,促使学生合作交流,碰撞互动,竞相展示,学生精美的思想和情感就会如春风吹拂的杨柳,抽出绿芽,生成绿叶,茁壮成长。生命在这样自由葱郁的环境中,就会蓬勃快乐地生长。

篇11

1、音符让音乐有了旋律,运动让生命充满健康。

2、60岁的身体,20岁的心脏,体育运动使之然。

3、体育是运动的艺术,运动是体育的灵魂。

4、健康你我他,幸福千万家。

5、给你一两项体育爱好,交给你一把健康的钥匙!

6、生命在于运动,运动要讲科学!

7、搏生命之极限,铸青春之辉煌。

8、创新思路,务实巧干,努力集龙岗体育事业发展之大成。

9、青春的呼唤,心跳的韵律,生命的火焰,梦想的放飞。

10、长寿又健康,生活质量高。众人百般求,莫忘锻炼好。

11、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文明的社会。

12、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抵抗疾病。

13、快乐体育,幸福人生!

14、保持健康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15、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和产业,促使其真正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独树一帜的崭新业态,是我们坚持人本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内涵。

16、我运动,我快乐,争做时代好少年!

17、生命无止境,运动无极限

18、运动与生命同在,青春与快乐永存!

19、发展体育事业必须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一手抓群众体育运动的普及。

20、科学锻炼,有益健康;快乐健身,精彩人生。

21、开展全民健身,共建和谐社会。

22、运动是快乐的源泉,快乐是生命的财富。

23、谱写生命之歌,弘杨运动精神。

24、留下你的汗水,展现你的风采,演绎一出精彩!

25、积极行动起来吧,让人人都有体育爱好,个个养成运动习惯,真正成为龙岗的一种时尚和风气。

26、儿童健身,天真活泼;青年健身,朝气蓬勃;中年健身,强身壮体;老年健身,延年益寿。

27、发展体育事业,壮大体育产业。

28、健身竞风流,人生更精彩!

29、创体育盛世,增城市魅力!

30、留下你的汗水,展现你的风采,演绎一出精彩。

31、生命在于运动,成功在于拼搏。

32、参加全民健身,畅享快乐人生!

33、让运动挥散汗水,让青春闪耀光芒。

34、健康的体魄,永恒的追求。

35、各级领导干部不断增强对发展体育事业的紧迫感和原动力,将是这个地区人民的福音。

36、体育无处不在,运动无限精彩。

37、让激情进发,为生命喝彩。

38、青春在歌唱,生命在欢腾!

39、做阳光少年,展自我风采!

40、健康就是生产力,健康就是战斗力,健康就是凝聚力。

41、平日多运动,远离亚健康!

42、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

43、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源于健康。

44、生命在于运动,运动需要毅力,毅力来源与拼搏。

45、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

46、青春在歌唱,生命在欢腾。

47、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48、运动奏响生命,运动点燃我们的激情。

49、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50、体育使学校充满活力,学校因体育勃发生机。

51、终点不是梦,重点是突破。

52、运动是我们充满活力,活力让生命变得美丽。

53、运动让生活更美好。

54、让健康谱写生命的乐章。

55、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篇12

教学任务分配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往往难以规避,造成了教学任务分配不合理现象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教学管理制度的稳定性,给教学本身带来巨大的冲击,甚至会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基于解决教学任务分配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应该从人性化的角度分析影响教学任务分配的因素,并着重解决其主要矛盾,以求达到教学任务分配的人性化。

一、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避免生摊硬派

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任务合理分配的状态下会得到充分的发挥,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导致教师主观能动性丧失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即在于为了完成教学计划中的某些课程或内容而生硬地摊派到教师身上,导致教师只是机械性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学,往往出现事与愿违的结果。

解决这一矛盾的主要方式即是做到五个“参与”。其一,参与到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教师只有参与计划的制定,才能够对人才培养目标知晓;其二,参与到教学大纲的编写中,教师只有参与教学大纲的编写,才能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深入剖析;其三,参与到教学内容的取舍编排中,教师只有参与教学内容的编排,才能体会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其四,参与到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只有参与教学环节的设计,才能具体分析教学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其五,参与到教学任务的选择中,教师只有参与教学任务的选择,才能充分发挥个人在专业中的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师层面上的顺利实施。

二、激活教师的主观原动力,避免生吞活剥

每一门课程都承载着无数个有生命的个体的发展走向,而教师的知识原动力是促进个体良好生长发育的土壤,个别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无法从个人的知识源中获取原动力,不得不生吞知识的影子,匆忙地褪掉知识的外衣,却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融入到自身的知识源中。知识源是一种生命能量的体现,要不断地激活,主要有以下三个途径:其一,符合教师修习专业的走向,源头活水,只有从教师自身修习的角度做专业的事情,才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其二,有计划的进修学习,教学任务要符合人才培养的实际,进修学习才能更好地让教师与人才培养目标接轨,任务分配才有针对性;其三,注重积累,从辅助课程中获取主干课程生长的力量,积累才能丰厚。因此,任务分配要做到针对性强,只有避免生吞活剥,激活教师的主观原动力,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目标实现过程中的作用。

三、设立教学任务的主讲教师制,避免“一锅出”

合理优质的配备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资源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中之重。每一门课程的讲授或者教学任务的完成,都不应该是独角戏,一定要既有主角,也有配角,这就要求设立主讲教师制,避免教学任务的独有性,充分发挥优质教师资源的整体作用,避免“一锅出”,要做到教学任务本身独具特色,教师组合足具特色,教学任务分配人性特色。对于一些小课时的教学任务可以以老师的独角戏演出,并设立专任负责制,充分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

四、活用教学任务分配制度,摒除墨守成规

因人而异的教学是成功的教学模式;因人而异的教学任务分配规定也是成功的教师管理模式。因人而异不等同于因人而设,一些职业院校中有教学任务的工作量规定,使得一些专业在设定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更多考虑了教师个人的因素而不合理的设定了一些课程。因人而异是依据教师不同的学术背景和教学队伍的结构而有针对性地对教学任务合理分配,摒除墨守成规中的一切相同的规定,变迂腐的遵守和制约为主动的接受和发挥。尤其是在课程大爆炸的今天,微课、幕课、翻转课堂层出不穷,冲击了传统的教学,选择机制也改变了原有教学任务分配的原则,发展的、变化的、更新的分配制度才能更加人性地体现教学任务在教师和学生发展和成长中的作用。

五、设立教学任务评价机制,结合个体评价

篇13

2、过了任性的时间,做人做事能思虑周全的时候,尽量思虑周全,理性的思考总比头脑冲动要好的多,没有顾忌和底线的任性,损害的最终是自己的利益。

3、职场上,要牢记,言和行,有分寸,见机遇,要抓住,遇困难,要克服,待工作,要认真,与同事,要融洽,处事时,要低调,虚心些,人缘好,祝愿你,工作顺,前途广。

4、让欲望来引导人生;欲望就是一种力量;欲望能够吸引成功;做欲望的主人;明确自己想要什么。

5、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

6、我站在这里,不等太阳不等风,只等你,能遇见就珍惜,遇不见就努力。发现一个更好的自己。不要将最贴心的人视若当然,请珍惜他们,如同对待你的生命。

7、舞台再大,你不上台演讲,永远是个观众;平台再好,你没参与,永远赚不到钱;胆子再大,你不敢闯,永远发挥不了。

8、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理想。短的叫念头,长的叫志向,坏的叫野心,好的叫愿望。理想就是希望,希望是生命的原动力。

9、成功的人都是从逆境中坚持下来的,我们应感谢生命赐予的不幸和挫折,让我们证明我们的坚强和勇敢。

篇14

故事中约翰逊花了一天时间只为寻找更舒适的鞋子,没想到穿着舒适的依然是自己原来的鞋子。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就像约翰逊的这一天,总是为寻找更好的生活而奔走、离乡。殊不知,我们生命的基点依然在自己的家乡。

像约翰逊一样,只有换了一天的鞋子后才能体会到自己鞋子的舒适与安全。唯有远走,唯有离乡,我们才会有真正精神层面上的故乡,才会以一颗饱满炽热的心热爱家乡,体会乡愁,才会理性地反观内心和我们一切追求的意义。

“乡愁”就这样存在着,它是上帝赋予每个有灵魂的人找回自己的细线。它是如此的细致与密集以至于不经意地触及就会导致深切的思考。

“乡愁”正是那些背负着梦想而背井离乡之人生命的牵绊。它将过去与未来、前世与今生用一种空气似的氛围所包裹,无论你走得多远,飞得多高,总有那么一个地方让你魂牵梦绕。因为早在儿时,你的灵魂已经寄托在你的家乡,你所有单纯和美好的记忆亦留在了家乡。家乡此时已非单纯物质意义的家乡,而成为了你精神世界建构的方位,已成了我们哲学体系建构的坐标。它是根,是本,是生命,而“乡愁”正是生命的艺术。

一年又一年,一日又一日,日渐老去的人们发现追求一生的东西不是环球旅行,不是金字塔,不是巴特农神庙,不是……而是无时无刻不在轻轻召唤着游子的家乡。“家乡”已然成了一种信仰。一种回归生命本真的冲动驱使着所有游子踏上回家的路,然后又出走,又回来。生命就这样以“乡愁”为原动力不断地轮回着,最终安静地葬在家乡后山的小坟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