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42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5篇地摊经济的趋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关键词:低碳经济;区域创新;区域学习;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倪外(1980-),男,湖北黄冈人,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理学博士,研究方向:区域发展模式、低碳经济。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41071093。
一、问题提出
低碳经济研究源起气候、能源方面的研究,区域经济学视角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1-3]]。独立分隔的节能减排、生态修复、环境保护本质仍然是“工业文明+节能减排”、“工业文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已经无法有效实现人地关系和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4]]。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目标由传统工业文明模式下经济利润最大化,转向社会成本最小化、生态经济效益最大化、民生最优化等综合目标,传统的工业文明与外部治理结合的模式,转向于生态环境内部化的生态经济模式。
由于不同类型区域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任务、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区别,欠发达地区工业开发强度低,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基础,可以借助建设低碳经济发展的契机,实现落后地区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发达地区工业发展水平高,自身经济实力较强,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产业转型升级、体制机制优化、外部性内部化等途径寻求区域转型的新模式、新路径。目前,低碳经济发展在我国由理念层面转向实践层面,但我国低碳经济的理论认识尚存在不足[5-7]],急需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相应的低碳经济理论指导,从理论上厘清低碳经济的内涵,构建低碳经济理论体系,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二、低碳经济内涵的三维解析
低碳经济是区域在更高层次发展的实现模式,其目标是促进经济产业活动以更快、更科学的发展方式进行,实现区域可持续化发展,实现区域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多目标协调发展。低碳经济不是简单的区域碳排放水平的降低,而是区域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8-9]],低碳经济的本质内涵涉及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及国际低碳政治博弈。
低碳技术创新是区域低碳经济发展的核心,低碳经济及其建立其上的低碳社会形态发展的核心是相关的技术突破与创新:首先是与区域碳减排直接关联的新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低碳技术的突破,通过能源技术和碳减排技术的创新,有效控制区域碳排放水平;其次是产业技术的创新,产业经济活动是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快速发展中的新兴地区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以技术创新促进三次产业的发展,提高三次产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提高产品经济效益,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转变支撑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再次是具有革命性的低碳技术的突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技术革命,建立新的产业体系,能够改变人类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基础。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区域发展由以经济增长为主,向经济、环境、生态、民生等多目标协调发展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由传统的以资源、能源等要素投入主导向着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治理模式创新等创新主导的发展模式转变,区际关系由传统的基于产业链分工合作的垂直式关系向基于创新合作的水平式关系转变。区域发展模式转型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区域学习、区域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形成以区域创新体系为核心,创新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低碳指标与创新指标一起作为衡量区域新型发展模式的核心考核指标,是外在的直接表现形式。
低碳经济涉及未来全球经济、能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空间及相关权利与责任的确定,碳排放权的界定与划分延伸到以确定环境权益为表现形式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发展。国际低碳政治博弈是低碳经济发展的新型外部环境,低碳经济在国际政治治理框架下的实质是将环境问题政治化、全球化,并上升到法律层面,对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巨大影响。发达国家主导并力图实现的国际碳减排路线图及其治理框架,实际上是将发展中国家纳入新的世界治理框架机制,维持其规则制定者的最大利益。因为,一方面,新技术革命背后隐含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另一方面,“碳排放”经过法律建构以后,具有引发金融扩张的潜力,能使处于制定交易规则强势地位的发达国家重新主导世界发展框架机制。低碳经济是基于对全球气候变暖,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全球政治和经济利益的再分配。
三、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
在低碳经济条件下,生态因子从传统的附属支撑要素或“负效应”,转为核心要素,转变了传统的区域发展要素结构,突出了生态因子,创新因子的重要性。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区域发展由资源要素投入主导向创新主导转变,区际关系随之发生改变。可持续化发展思想在区域的具体化、标准化,可量化的最新实践即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创新。所以,低碳经济对区域发展模式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低碳经济;煤炭物流;存在问题;发展趋势
煤炭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的能源资源,在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目前仍处于能源结构优化过程中,煤炭资源仍在能源使用结构中占有很大比例。然而,低碳经济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开始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煤炭物流也必须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改正,逐渐适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为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做贡献,最终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现阶段煤炭物流发展的背景环境――低碳经济
1.低碳经济的含义和意义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顺应自然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产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所谓低碳经济,最本质来说,就是二氧化碳排放量较低并符合排放标准的一种生产模式。实现低碳经济主要通过优化能源利用结构,降低煤炭、石油等旧能源的使用比例,开发新能源,产品生产技术革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式来实现。低碳经济模式能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有利于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影响,有利于保护环境、为人类提供健康优质的空气,有利于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全方位可持续发展。
2.煤炭物流介绍
煤炭物流是物流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煤炭物流贯穿于煤炭开采、配送、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中,是将所有环节衔接起来的纽带。从最开始开采出的煤炭资源,直到完成加工面向市场的煤产品,这中间所有的变化都是由煤炭物流来完成的。煤炭至今仍是我国能源消耗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因此煤炭物流十分重要。分析煤炭物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是煤炭物流行业能够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3.低碳经济是煤炭物流发展的背景环境
上面对低碳经济和煤炭物流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低碳经济是当前追求的经济发展模式,煤炭物流业是与碳排放量息息相关的行业。煤炭物流的发展依赖于时代经济模式,并受到它的影响限制。也就是说低碳经济模式是煤炭物流业发展的背景环境。煤炭物流业在当前经济阶段中要想得到持续和发展,必须顺应低碳经济大潮,发现与低碳经济不相符合的现象和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来适应新的的发展趋势。
尤其是一些小的煤炭物流业,这类煤炭物流业经营规模小,经营形式粗放,利润空间集中存在于规模数量方面。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小煤炭物流业如果不进行绿色变革、关注市场信息,很难继续发展下去。
二、煤炭物流运营过程存在问题分析
1.源头开采形式粗放,污染严重
煤炭物流的第一个环节就是源头开采。在这个环节中存在形式粗放、污染严重您的问题。一些煤矿开采厂由于规模限制,资金技术限制,开采形式粗放。一方面体现在选择煤矿资源开采的地址不恰当。以山西这个煤炭资源大省为例,一些小的煤矿开采厂在开采前,没有进行合理的技术勘测,而是对某一煤炭资源模糊地带进行盲目开采,破坏了当地的优质土壤和大片的绿色植被,破坏自然环境,与低碳经济相违背。
另一方面体现在开采设备老旧,开采技术没有随时代更新。在煤炭开采时,陈旧的开采设备和开采技术大范围地破坏土地和山体,间接破坏了庄家和植被,阻碍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不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在对开采后的煤炭进行洗选时,就近取水,将废水直接排放,容易造成当地的水污染。
2.物流配送方式不合理,成本较高
煤炭开采完成后,进入第二个环节,对煤炭进行物流配送,运输到煤炭加工的场所。在这个环节中存在配送方式不合理,导致配送成本高,主要体现在生态成本和货币成本两个方面,与低碳经济不相适应。在运输过程中,由于路途上车辆难免发生颠簸,煤炭碎渣和颗粒容易洒落在道路上、空气中,带来了空气污染,也增加了煤炭的生态成本。还有煤炭配送断断续续,独立性太高,缺乏配送之间的联系,配送整合度差,增加了煤炭配送环节中的货币成本。
3.煤炭物流与信息技术联系不强
现阶段大多数煤炭物流业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物流业的局限,物流信息化程度低,技术管理运用少。只有少部分大型企业使用了物流管理系统进行资源整合,更多的小公司仍然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的困境,它们没有煤炭信息交流平台,无法在平台上获取整个市场的煤炭物流信息,也无法了解附近的煤炭物流状况。小的煤炭物流公司也没有能力进行自身的网站建设,无法将自身信息推广到消费市场,发展存在很大局限。信息渠道少,增加了煤炭物流的成本,浪费了运输资源,与低碳经济目标相违背。
4.煤炭物流法律制度不完善不严苛
科学完善的法律制度,是督促煤炭物流业抓紧改革,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措施。目前,煤炭物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执行力度不严苛。一些黑矿场、黑公司仍然存在。为了牟取更多的利润,这些不合法的矿场和公司背地里进行交易行为,不合格的开采、加工等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这些现象急待煤炭管理部门的整治。另外,制订完善煤炭法律制度,也有利于减少煤炭带来的各种污染。对责任人进行严厉处置,能够对社会上的其他煤炭公司给予警示作用。
三、煤炭物流新的发展趋势――顺应低碳经济大潮
1.运用新的开采设备和技术,减少煤炭开采带来的污染
首先,煤矿开采厂应当通过技术勘测发现适宜的煤炭开采地址,在不破坏周围适宜种植的土壤和大片绿色植被的前提下进行开采。其次,煤矿开采厂应当淘汰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引进新型的技术设备,并招聘一批技术人员,运用新的设备和技术开采煤矿。这样可以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降低开采过程中对大气的污染。
例如,山西某煤炭开采公司制订绿色开采战略,在开采中的具体环节中运用新技术和设备,降低了煤炭开采的污染。新开发出来的煤炭开采设备在开采工艺上抛弃了过去的粗糙工艺,变得更加细致,在开采的同时更加重视对土地和植被的保护。开采完成后,对破坏的地表进行沙土等内容的填充,防止地表下陷。还有在煤炭破碎、筛选、洗选等环节中,运用新的技术工艺,可以减少煤颗粒散落在空气中的量,减少煤炭开采对大气的污染。新技术可以将洗选后形成的脏水进行过滤和净化,然后在适宜的地址进行排放,解决了煤炭开采环节的水污染问题。
2.创新优化物流配送方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在煤炭物流配送环节过程中,相关企业和公司应当提高创新能力,对传统的物流配送方式进行变革和创新,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打造一条绿色的物流配送供应链。绿色物流配送供应链与传统的物流供应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运输过程绿色化,降低生态成本。主要体现在使用能源消耗低的汽车进行煤炭运输,降低能源消耗。同时,新型汽车应自带洒水装置或除尘装置,达到车过无痕的效果,有利于地面清洁和空气清洁。还有运输汽车应在煤炭包装方面更加密实,采用厚帆布等进行覆盖,并用绳索、链条等将帆布与车身绑结实,防止煤渣散落造成大气污染。
二是配送方式多样化,降低货币成本。加强一定范围内的物流之间的联系,提高煤炭作业点的集中程度,争取用更少的物流完成更多的煤炭运送需求,提高运输资源利用率。
3.建立完善煤炭信息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结合
煤炭物流业应当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运用现代网络技术,打造专供煤炭物流业进行信息交流、共享的物流网络平台。各物流公司也可以进行自身的网站建设,将自己的信息推向市场。这样煤炭物流企业、其他煤炭物流企业、煤炭物流整体市场三者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交换的速度加快,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资源共享,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建立健全煤炭物流法律制度,防止违法违规行为发生
人大应尽快完成煤炭物流相关法律的制订,政府部门和煤炭管理部门应尽快完成煤炭制度的建立健全。法律和制度的建立完善使得煤炭物流业有法可依,有据可查。具体法律制度规定了煤炭开采、加工、配送、销售等环节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严格限制了煤炭环节的具体内容,有效的压制黑矿场和黑煤炭物流公司的非法交易环节,并对它们的违法行为给予严厉惩罚和刑事责任追究。煤炭行业需要严格遵循煤炭物流法律制度,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免于破坏,有利于减少大气污染、水污染等,促使社会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是顺应自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产物,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煤炭物流业作为在当今社会仍占重要部分的一个行业,需要顺应低碳经济的发展。现如今煤炭物流业仍存在开采环节污染环境、配送环节效率低成本高、信息化程度低、法律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针对每项问题采取具体的解决措施,减少煤炭物流业带来的污染,提高煤炭配送效率,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法律制度建设,最终推动煤炭物流业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性能发展方向。机械电子系统的高效能就是机械电子系统速度、精度和效率的统一。因此要在机械电子行业采用高速CPU芯片,RISC芯片,同时采取改善机床动态的有效措施,这样有利于机械电子系统的高速、高精确、高效的实现。(2)功能发展方向。机械电子系统可以使信息交流不仅仅局限于文字和语言的表达方面,可以直接运用图形、图像、动画等信息,将可视化技术与虚拟环境技术相结合,进一步扩展应用领域,缩短产品设计周期,提高产品的科技蕴含量,降低成本。实行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机械电子行业也不例外,所谓低碳经济,简而言之,就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标准的经济增长模式,实质是能源的高度利用。从表面上看,似乎低碳经济与机械电子行业似乎没有太大联系,其实并非如此,低碳经济是所有行业的发展趋势,低碳经济与机械电子行业存在着众多关联,并且低碳经济在一定条件下或许会对机械电子行业起到制约的作用。
2低碳经济下我国机械电子行业的必由之路——绿色制造
绿色制造是面向环境的制造,当然作为能源消耗的的机械电子方面也要承担对环境大保护角色,也要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绿色制造是一项综合考虑环境和资源利用率的制造模式,目的是保证产品的性能和和用途的前提下加强环境的保护,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和有害产品的增加,节约能源与资源,实现机械电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绿色制造,要求产品在设计和生产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包装再到报废处理等环节,要对生态的损害降至最低,同时也要实现资源利用率达到最高,使企业能够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传统的制造过程是从生产到流通,再从消费到废弃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直线型模式。绿色制造是封闭式的循环过程,产品从原材料选择到最终的生命终点这一过程,要实现产品在生命周期间对环境最小的负影响。
3实现机械电子行业最大化的低碳效果
3.1科技创新是机械电子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机械电子行业尤其要考虑低碳的效果。传统的机械电子行业创新体系中,政府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应改变职能,激励企业科技创新。但是很多机械电子企业在科研方面投入的比重较小,导致企业的技术储备不足,缺乏科技软实力,技术发展成为机械电子行业实现低碳的一大障碍,因此要在机械电子行业实现低碳模式,要做到以下两点:(1)加大科研投入。资金是基础,科技是后盾,机械电子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新非常迅速。这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科研经费,这就对企业在资金分配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机械电子企业要在市场调研和财务分析基础之上,将资金投入科学研究上,这样有利于企业实现低碳模式,对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2)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机械电子产品对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所以,在培训过程中,要将低碳意识灌输到每个员工心灵深处。只有这样才能将低碳经济更好的推进。
3.2扶持中小机电企业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失地农民;安置补偿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3-0129-02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的工业化进程中,经济开发区的不断涌现提高了全社会的经济能力,但随之而来的居民动迁,居民安置乃至于居民再就业成为了困扰经济发展的难题。土地与农民关系变得尤为敏感,对于农民本身而言,土地就代表收入和生活保障,土地的失去就意味着失去了收入,失去了财富,也失去了工作,同时由于长期的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使失地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融入城市生活困难,即便在形式上住进楼房,实现城市化,但是在生活收入上丧失了持续性经济来源,同时也变成了无职业者,这些都给我们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一、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的重要性
“自人类以来,有关土地归属和利用的种种制度设置和制度运行,便始终与社会安宁和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社稷的兴衰和人民的福祉息息相关。”[1]
在征地之前,农民拥有土地,既可以从事农业活动,也可以入城打工,哪怕无工可做,也可以再回到农村从事农业,所以说土地就像是农民手中的一份保险,起码可以保证基本的生活需求和经济来源。尤其对于知识技术水平有限,年龄偏老的农民来说,土地就是他们的养老保障,哪怕无法劳作,也可以将土地出租赚取租金。但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他当不成农民了,而领到的那点补偿金,也当不成市民。既不是农民,又不是市民,那就会成流民[2]。据统计,在全国各地的土地上访案件中,有70%以上是因征地引发的,而且这种上访具有明显的群体性、组织性、对抗性和持久性[2]。
一般每征收一亩地就伴随1.5个农民失业。这意味着我国失地农民群体将从目前的4 000万剧增至2030年的1.1亿。有专家保守估计,这其中将有5 000万以上的人口处于既失地又失业的状态,而从动态看,这个数字最高可达8000万。农民失去土地就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丧失,这么庞大的数字绝对是我国社会稳定的巨大隐患[3]。
所以农民安置问题是我们开发建设,城市长足发展的根本之一,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稳定工作,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之一。
二、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出现了分化,整体提高困难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虽然得到相应的征地赔付款,但同时也丧失了主要收入来源,由原来的稳定农业收入变成了不稳定的经济收入。有出现了暴富后进行再投资的,也有出现了暴富后引起经济纠纷,部分人丧失了继续生活资金;而且由于失地后的城市化生活,生活成本提高,例如所有的土地动迁款,除去部分的购买房屋外,由于缺少了稳定的经济来源,而且对于一些年龄大的失地农民来讲,由于年龄偏大,谋生技术较少,就业就显得十分困难,就有可能造成生活水平下降乃至困难。
2.失地农民重新再就业困难
土地除了是农民的收入来源外,也是谋生的技术,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基本上除了原来的农业技术,没有其他的谋生技术,虽然有政府主导的职业培训机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学习,但在实际考核过程中,合格率较低,录取率较低,就业百分比低,失地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的原因而使技术提升困难,在企业的优胜劣汰机制下,淘汰率较高,很快又面临失业。
3.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不完全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低,与现实生活水平有差异,重新再就业,在谋生的失地农民基本上很少有参加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失地农民老无所依,老无所养。“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不均衡,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组成部分上,五保供养制度历史悠久、相对规范,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医疗救助等制度刚建立不久,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和农民工社会保险等制度建设正在逐步推进中,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还处于试点起步阶段。二是在区域发展上统筹不够,东、中、西部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三是城乡发展不协调,农村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明显滞后,农村社会福利设施严重匮乏。
三、我国的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的不足与完善
(一)失地农民安置工作的不足
1.安置措施缺乏实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安置显得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为随着企业性质的变化和就业安排的变化,政府在安置失地农民进企业的事情上没有了主导权,变成了企业择优录取,失地农民由于先天的知识技术水平有限,无法适应经济的发展,所以随后又产生了货币安置政策,最低生活保障安置政策等方式,货币安置政策虽然在经济上一次性解决了失地农民的问题,但是随之的花销,投资等行为,常常无法保障失地农民的长期生活保证,同时最低生活保障方式,由于教育等其他支出,可能无法保证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跟随经济的发展。
2.就业保障措施不完整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为了生活水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再就业,获得新的经济收入是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基本保证。对于失地农民来说,重新选择一种经营方式,由原来的自给自足,自由生活变成非农身份,受到企业各种条件约束进行工作,是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我国的城乡统筹不统一,没有一个完善的就业培训机制,没有保障的就业政策措施,对于部分失地农民来说,再就业就尤为困难。
3.社会统筹保障制度不完善
对于中老年人来讲,如果土地被征用,那么重新择业或者重新创业难度就会很大。原来的农业生活对于他们来讲,既是生活来源也是职业能力,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满足自己的生活基本需要。如果土地被征用,那么他们陷入的境地就是失地又失业了,如果没有相应的养老保障,那么生活就没有了保证。不仅如此,哪怕是对重新择业的失地农民来讲,从事的大多数是临时性的职业,很容易就受到波及导致再次失业,而且就业也没有基本的社会和医疗保险,一是年龄不允许缴纳,年限不够,一个是企业的保险福利也很重要。
(二)解决失地农民安置的完善建议
1.完善土地补偿制度,保障失地农民依法获得补偿
征地补偿是征地问题的核心,也是征地制度改革的难点。征地补偿费要在确认农民集体土地财产权利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确定。
征地补偿除了要考虑土地被征收前的价值之外,还应考虑土地的区位、土地市场供求状况、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及政府的宏观政策等因素[3]。对于征收补偿标准,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补偿标准,第二确定合理补偿范围。第三补偿安置标准公开透明化,给予失地农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
2.建立健全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是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标志,失地农民的保障体系也应该是一个全面覆盖的体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涵盖很多方面,包括养老统筹,医疗统筹等等,首先养老统筹要体现在最低生活保障真正和城市接轨,要真正实现最低生活标准随着经济水平,物价等因素上涨而上涨。如在失地农民安置中医疗保障方面,建议应该加快实现城乡医保统筹,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经济基础作后盾,为此大力发展经济,积极完善社会事业是我们建立各项保障制度的基础。
3.加强和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提高地区经济和民生发展水平
地区发展水平、经济水平直接决定了这个地区的民生保障工作。因此在地区工业选择方面就应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并侧重于引进促进地区发展,增加地区税收收入,吸纳就业人口多,工业发展污染小,企业信誉良好并具有产业带动作用的企业。大连长兴岛作为新的开发区,重视经济发展。原长兴岛地区人口4.1万人,其中动迁安置的有1.2万人左右,为此应该扩大经济发展,增强地区财政能力,从而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扩大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需要扩大招商引资工作,为地区的社会民生工作提供有力的经济保障。
4.建立失地农民职业培训制度,提高失地农民自我创业能力
采取有针对性的职业培训,提高失地农民总体水平。针对不同的失地农民群体开展不同的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途径。加大失地农民再创业的扶持力度,提供一系列的便民惠民政策,提供相应的法律培训和援助,鼓励失地农民自主小规模创业。同时还要重视各种社会团体在职业培训中的重要作用。事实证明,特别是在那些工业化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代表国内民众利益的各种团体正变得越来越活跃[4]。所以,需重视这方面在提高失地农民自我创业能力上的作用。
5.借鉴国外先进经验,设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
为减低失地农民面临的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各国普遍设立了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许多国家法律上规定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基金。根据国际经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基金一般交由私营机构而非政府机构经营管理,且由多家经营而非独家垄断。同时非常重视失地农民保障基金的监管,这一点值得我国借鉴。
四、结语
在工业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变成了弱势群体,虽然短时期看失地农民得到了一大笔补偿金或者一定的最低生活保障,但是他们没有工人的稳定工作,长远的养老保险金和医疗保险金,所以他们在失去土地后就被排斥在了土地为工业增长带来的利益之外。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不稳定,为经济发展带来隐患。我们必须看到农民失地补偿的长期性。德沃金曾指出:经济效益是一种集体性的目标,它要求分配机会和自由,以便实现某种逐步实现积累的经济效益[5]。经济开发区是改革的先锋,为此,要建立一套合理的征地补偿方式,对失地农民进行合理安置,从而更快地加快工业发展,享受工业发展为整个社会带来的福祉,实现安居乐业、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1.
[2]童星,林闽钢.中国农村社会保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02.
[3]茆荣华.我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84.
[4]Peter Drahos. Developing Counties and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andard-Settling,Journal of World Intellectual Pro-
【关键词】 低碳经济 问题 绿色规划
进入21世纪后,人们普遍意识到了环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提倡发展低碳经济。而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脉络中,对工业园进行合理“绿色”的规划,成为重要一环。
1 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主要的特点是低排放、低污染、低能耗,它的主要目标是应对当前的气候变化、保证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低碳经济的突出特点是经济性、目标性、技术性。其中,技术性是低碳经济的主要实现途径。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建立自然和谐的社会、能够加快实现生态环境、更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工业园的“绿色”规划
“绿色”规划中的“绿色”,主要是与生态环境相关的事物。近几年来,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气候逐渐变暖、臭氧层被破坏、酸雨、赤潮等自然状况发生巨大变化,与此同时,洪涝、干旱灾害频发,海啸地震不断,水资源和能源资源缺乏、土地流失严重。所有这间接或者直接影响可持续生存的环境状况,为人类敲响了警钟。更多的国家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这些波及到了工业中,工业园的“绿色”就应运而生。
工业园的“绿色”规划所秉承的主要思想就是生态、绿色。它主要是坚持经济发展为中心,环境保护为根本,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设备,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进行的工业园规划。对工业园进行“绿色”规划,可以在不过度损害子孙后代资源能源的情况下,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3 中国工业园区的问题
3.1 工业园区的发展规划缺乏长远的考虑
中国很多工业园区,在开发之初,并没有进行合理有效的论证和规划,更没有考虑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园区内产业结构相当不合理,产业链不完整,以劳动密集型的低层次产业占据着主要地位,有的园区内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功能分布混乱。这些问题导致工业园区内土地浪费严重、竞争力极差、园内治安较差,员工生活质量不高。
3.2 工业园区的管理体制存在问题
中国现在的管理架构主要分为两种,即政企合一模式和政企分离模式。政企合一的模式在园区管理后期往往会限制工业园的发展。而政企分离的模式在园区管理前期往往会造成企业效率低、进度慢等问题。在一些工业园区中,甚至出现了管理的重叠,给企业和住户带来不便。
3.3 工业园区内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中国很多工业园区中,因为第一二产业比例较大,而第三产业和一些技术密集型产业分布较少,而导致了众多环境问题。这些污染主要有: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空气污染较为严重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高能耗、低技术的工业中。有时在公路上能够清晰地看到高架炉排放出来的滚滚浓烟。水污染主要由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部分工业排放的废水,这些废水没有经过处理加工,就被放入工业园的渠道中,造成严重污染。另一个是住宅区的水污染,这些都是由于下水道的设计和管理不合理等造成的,严重的甚至影响了整个自来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噪音污染主要是指工业噪音,有的企业为了赶进度,昼夜二十四小时不间断生产,机器和马达发出的巨大声响,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听力。工业园区的环境污染还有很多,这也是国家为什么提倡绿色工业园的原因。
当然,当前中国工业园区中的问题远远不止这些,可是足以说明中国工业园区的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对工业园进行“绿色”规划已经刻不容缓。
4 低碳工业园区的“绿色”规划
4.1 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一种绿色经济模式,它将资源生产的整个过程融为一体,利用物质新陈代谢和再生的原理,形成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链。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能源的低消耗、低排放、循环利用等。它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合理开采能源。循环利用能源,使社会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不同于传统的“高消耗、低利用、高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
我们已经了解到中国工业园因为采用传统的经济模式,造成众多问题。那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传统工业园向低碳经济园的转型就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工业园在进行转型的过程中,首先要树立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关闭一些能耗大、资源利用率低、污染大的企业,采用新技术帮助园内其他企业完成转型。同时,园区的管理者要对高新科技企业以及新能源企业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更多的低碳企业入驻。其次,治理污染,限制排污量,实行节能减排的政策。最后还要招聘专业的管理人才,完善园区各方面的管理。
传统工业园向低碳工业园的转型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是有利于工业园的可持续发展。与传统工业园相比,低碳工业园首先要在规划中实现低碳。
中国的低碳工业园在进行规划时,循环经济模式就是首选。工业园区的规划者要将目光锁定在一些低碳环保产业中,在生产过程中,要积极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号召,严格控制各种污染、废气、固体废弃物等的排放,对于超标严重的企业进行惩罚,并帮助其治理。与此同时,要注重新能源的生产、新型装备的制造、新型材料的开发等等,利用各种高端技术,减少园区污染。发展循环经济,保护园区的环境,使人与企业、生态和谐相处。
4.2 合理规划园区的各种系统
一般工业园区的系统主要有:道路系统、物流系统、照明系统、地下水道系统、供热系统等等。
交通道路系统一般有辐射状、网状等等,每一个工业园所在位置的地势、植被、地质等情况都有所不同,工业园的交通道路系统也不尽相同。低碳工业园区在规划时,要依据地势规划,这样能够保证积水的及时流出,同时也可以节省道路修建的成本。同时,要注意保护好植被,防止水土流失。还要探测好地址,尽量不在地质疏松的地区修建道路。除此之外,在规划道路时,应该注意园区道路与园外道路交通的连接性,这样能够方便工业园内的人们外出。
工业区是各种大型货物的集散地,低碳工业区在进行物流系统规划时,不应该规划在园中心或者人口较多的地方,一般都规划在园区,或者距离高速路口、货运站较近的地方,这样既能够保证园区交通通畅,也方便货物的运出或运进。
照明系统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照明系统,比如老式的路灯,最低耗电量每小时大约0.15度。由于工业园区的电力本身就有限,这样的耗电量使得园区电力更加紧张。所以低碳工业园区要尽量选择LED节能灯或者光能灯、风能灯,这样可以使整个园区的耗电量能够降低3倍,既能够节省园区的电力,又有利于新能源的开发。
地下水道系统在整个园区规划中有尤为重要,很多工业园区由于地下水道设计的不合理,使得整个园区内散发各种难闻的气味,有的甚至是卫生间的味道,整个园区内环境质量相当差。所以在进行地下水道的规划时,一定要准确测量、精确计算、安全施工,保证园区的地下水道系统的正常运行。
园区供热系统多数采取集中供暖的形式,存在着管网的热损耗,对资源是一种浪费。而且传统的集中供热采暖方式,受到供热时间的限制,不能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来调整供热时间,不但给用户造成了不便,而且对能源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因此,要大力引进先进设备,推广新型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应用到园区的集中供暖领域,从而使得远程调控更为方便,温度调节更加精准,对于节能减排起到重要的作用。
4.3 处理好废物、废气的终点环节
在工业园区的能源经过多重利用之后,最终会排放出二氧化碳和废物,这些便是低碳中的“碳”成分。在低碳工业园区的规划过程中,处理好这些“碳”是整个工业园的真正意义所在。
众所周知,树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所以,一般情况下,工业园都会选择用树林来处理这些碳。在选择树林位置时,规划者要仔细测量、观察所在地的地域、气候、风向等自然因素,保证树林的位置正好能够吸收大多数的碳化物。在选择所要种植的树种时,要结合好更多的自然因素,同时要注意与周围的植被和生态系统相适应,选择合适的树种进行种植,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选用不需大量浇灌且容易存活的树木,进一步节约水资源。
在处理废物时,规划者要制定严格详细的划分标准,对于不会产生污染的废物进行掩埋,并在掩埋区域内消毒。对会有污染的废物一般会采用火化方法,然而这种方法要慎用。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能够使整个工业园的碳排放量达到最低。
4.4 基础设施的建设要“低碳”
工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传统的工业园由于成本资金的限制,基础设施的选用和建设多高碳。这些基础设施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危害着人们的健康,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低碳工业园区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该选用碳含量较低的新材料或者高科技的材料。这些材料在加工处理的过程中,技术要求水平高,质量也好。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保证使用年限,也安全健康。
4.5 积极鼓励倡导企业进行节能减排
在当下能源紧张的局面下,节能减排任务重而紧迫。工业园区的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中坚力量,要积极加入节能减排的行列,担当起社会责任。
首先,园区企业要积极采取引进先进技术,例如企业的工业用水采用净水设备后,可以直接浇灌草坪、树木,不但降低了污染,而且节约了水资源.。
其次,低碳工业园区的企业要及时对企业内部的设备进行修理完善,保证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不会造成污染。同时,淘汰陈旧的设备,积极更新换代,这样才能够避免因设备问题而导致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最后,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节能减排措施,建立健全节能减排方面的规章制度,还要制定相关的惩罚和奖励措施,保证企业内部做到节能减排最大化。
除此之外,园区规划者应该充分考虑人的主动性。对于园内的工作人员和居住人员进行引导,或者采用一些手段,比如超市不得准备塑料袋,促使人们用布袋或者可以循环利用的盛物袋买东西;也可以减少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茶杯的使用,节省资源。通过这些方法,能够帮助人们过低碳的生活,也能够促进工业园的“绿色”进程。
在低碳经济时代,对工业园进行“绿色”规划,既能够保证整个园区的可持续发展,又能够使我国早日实现节能减排的指标,从而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和谐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