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农业经济形势范文

农业经济形势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10-08 17:36:40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农业经济形势,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农业经济形势

篇1

一、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主要指标稳中有增。

(二)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1、示范片建设初出成效。示范片今年计划完成九大工程建设,目前4000亩竹林低改一期工程如期完成,株木潭农科园东侧河渠维修改造工程全面竣工、“穿衣戴帽”和美化靓化工程进展较快,绿化带工程已全面动工。签订流转合同600亩,新桃缘第三期工程已全面启动。桃益一级公路沿线凉席加工退出和园区建设工作有力推进,沿线58家凉席加工企业已退出益桃公路视线以外,两个园区均已开工建设,可望在月底入园生产。

3、农村清洁工程稳步实施。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安排,明确了县级领导办点经费的50%用于乡村清洁工程的“以奖”,明确了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围绕“四创”活动,重点解决20个新农村示范村,桃益、桃沾、桃灰公路两侧的材料堆放、垃圾清运、乱停乱靠、沟渠淤塞等问题,对15个乡镇所在地集镇和50%面上村进行环境整治和乡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推进。

3、农业安全生产常抓不懈。一是防汛工作取得阶段胜利。面对上半年严峻的防汛形势,我县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现了“不垮一库一坝,无人员伤亡”的目标。二是动物防疫工作毫不放松。我县切实加强动物检疫,强化疫情监控,扎实开展春季动物防疫工作,目前为止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三是森林防火工作落实到位。从9月20日起,已启动全县森林防火特护期,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总方针,以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和重特大森林火灾为总目标,进一步抓好森林防火工作。

二、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走向分析

三、下阶段工作目标

(一)突出抓好粮食、生猪生产,确保粮食大县、生猪大县建设目标不动摇。

进一步加强生产指导和工作督查力度,确保晚稻播种面积落实,全面落实上级各项强农惠农支农政策,尽快制定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分配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全年粮食生产的稳定和生猪产业发展。同时,认真抓好农口立项争资及项目工程实施,搞好项目衔接和申报,为实现全年农口系统立项争资目标而努力。

(二)稳步推进涉农资金整合工作,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目标不动摇。

成立桃江县整合涉农项目建设现代农业工作领导小组,依托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以及新增粮食产能县建设三个平台,抓好项目的整体规划,组织申报等环节。认真完成“一事一议”、新农村达标、能源项目建设任务。

(三)着力加强农业安全生产,确保农村稳定发展目标不动摇。

篇2

一、2009年我国农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主要农产品继续增产

2009年,虽然北方地区,特别是吉林省和内蒙自治区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旱情,持续时间长,受旱面积大,高峰时受旱农作物面积达到1.5亿亩,且主要发生在粮食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重旱区的粮食生产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2009年粮食播种面积增加较多,特别是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播种面积增加明显。比较而言,南方地区虽然也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旱情,但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的旱地和非粮食主产区,持续时间短,受旱面积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受到国家惠农支农政策措施的激励,2009年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普遍很高。

2009年,全国夏粮产量12335万吨,比上年增产260万吨,增长2.2%,连续6年增产。多数省份秋粮增产。全年粮食有望获得好收成,连续6年保持增产。据农业部农情调查,夏收油菜籽总产1300万吨以上,创历史新高。同时,全年生猪、禽蛋、奶类、水产品等呈现出稳定发展态势。

(二)农产品价格波动明显

农产品价格在受到市场供求关系调节和政府间接调控的作用下,绝大部分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多数粮食品种价格在国家托市收购政策作用下总体稳中略升,其中小麦和稻谷价格上涨幅度相对较大。棉花、大豆、油菜籽等上半年价格持续低迷,下半年开始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生猪和鸡蛋价格上半年持续走低,下半年呈现为恢复性上升和季节性波动。大部分鲜活农产品价格季节性波动明显,时高时低。总体上说,只有少数农产品价格水平在政府调控作用下比上年有所上涨。

(三)农产品进出口金额可能下降

2009年,我国农产品进口面临的国际市场比较有利,而农产品出口则面对相对较多的不利条件,全年农产品进出口可能会出现下降。在农产品进口额和出口额双双下降的情况下,全年农产品国际贸易继续呈现为逆差,但是逆差规模可能会缩小。

受国内食用植物油需求强劲增长的拉动,以及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价格差异巨大的影响,我国大豆和油菜籽进口可能继续超常规增长。国家为了保护和调动广大农民种植大豆与油料作物的积极性,2008年末在部分主产区对黄豆以及2009年夏收季度继续对油菜籽实行临时储备政策,国内黄豆和油菜籽的政策性收购价格相对较高。而 2009年上半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国际大豆和油菜籽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致使国内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大量从国际市场上进口大豆和油菜籽。2009年上半年我国大豆进口已经超过2200万吨,全年大豆进口可能超过4000万吨;上半年油菜籽进口156.4万吨,同比增长2倍多,全年油菜籽的进口量总体上可能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四)农民收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自2004年以来,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已经连续多年超过6%。受到农产品价格水平总体回落和农民工工资率增长不足等不利因素影响,估计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速度可能会比上年回落。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307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5%,实际增长达到9.2%。

国家为了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2009年中央及各地加大了基础设施及重大项目的投资力度,确保了本地务工及外出务工形势的逐步好转。据了解,下半年一些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曾出现新一轮的“民工荒”问题。由于农民工就业形势不断好转,全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将会继续较快增长。前三季度农民工资性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9.9%。

受到棉花、生猪等少数农牧产品价格低迷影响,部分地区的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可能出现下跌。但是,全国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特别是粮农的家庭经营收入仍然能够实现小幅度的增长。据国家统计局监测,2009年上半年由于生猪价格大幅度下跌,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中出售牧业产品收入人均减少了38元,下降8.4%。但是,前三季度全国农民家庭经营中出售农产品收入仍然比上年增长了4.0%。

近年来,受到国家“三农”政策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增长速度呈现出高于农民人均收入的势头。调查表明,全国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积极性普遍较高,农村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地租金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且增长明显。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继续加大,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政策范围在全国农村进一步扩大,农民收入中的转移性收入增速可能在2009年不会回落,甚至可能在农民收入中以最高速度增长。前三季度全国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26.4%。

二、2009年惠农支农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的冲击

2008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经济运行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负面影响日益加深。为了实现2009年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目标,国家扩大了农业补贴规模,完善农产品收购政策,稳定农产品价格,加大农民工就业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尽可能提供更多机会。国家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对农业冲击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了预期效果。

2009年,国家向农民发放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达到1230.8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为了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跌给农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带来不利影响,国家对不同农产品适时地进行了有效地调控。综观2009年,全国尽管多数农产品价格水平较上年不断程度地下降,但是粮食价格水平总体上有所提高。2009年上半年在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总体水平下降6.2%的情况下,小麦生产价格上涨了8.7%,稻谷生产价格上涨了4.9%。

同时,国家实施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采取粮食临时收购措施,粮食市场价格稳中有升,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据农业部的资料,2009年全国秋粮面积超过11.3亿亩,比上年增加1300万亩以上。

针对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下跌,且5月份后猪粮比价连续6周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进入6月份,国家按照《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有关部门在不直接干预生猪价格的前提下在全国启动了政府冻肉储备等措施。随后猪肉价格开始上涨。冻肉储备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猪价过度下跌的势头,稳定了生猪生产,保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

为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我国实施了总额达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投资领域涉及农业、交通、能源和灾后重建等多个方面,据估计提供的就业岗位超过2000万个。这项经济刺激投资计划为保证农民工转移就业提供了可能。

三、2010年我国农业经济形势展望

(一)主要农产品将会保持稳定发展

2009年农业生产资料供给稳定,价格总体上低位运行,避免了农业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的过快增加。主要粮食品种价格比较合理,上半年棉花、大豆、油菜籽等价格低迷的农产品到了下半年,其价格总体上有所回升,2009年下半年生猪价格和鸡蛋价格恢复性上涨明显。

主要农产品的比较效益在2009年总体上趋于改善,这一极其有利的经济因素成为2010年促进这些农产品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激励诱因。据农业部监测,2009年5月份全国养猪业的亏损面达到了45.8%,农民每卖出一头生猪平均要亏损26元。到了8月底,全国养猪业亏损面下降到6.8%,养殖业的效益明显在改善,一些生猪主产区的养殖户扩大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得到了保护和调动。

(二)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可能上涨

根据国家2009年4月至8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粮食库存清查结果,2009年3月末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原粮总库存4508亿斤,质量合格率超过97%,总库存中超过一半以上的粮食为2008年收获的新粮。粮食库存充裕,为粮食价格稳定奠定了基础。粮食价格水平在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决定作用。受到国家调高农产品价格政策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传导的影响,2010年我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上涨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国家为了调动农民发展粮食生产,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2009年10月决定要将2010年小麦品种最低收购价每市斤均提高3分钱,适当提高稻谷特别是优质稻最低收购价格,继续实施玉米、大豆、油菜临时收储政策,完善操作办法和机制,健全农产品进口协调机制,试图促进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上涨。

2009年,由于发达国家谷物可能大幅度减产,全球谷物总产量估计为22.08亿吨,将比上年下降3.4%。2009年全球谷物减产,预示着2010年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谷物价格将进一步趋于上涨。

全球食品价格自2008年6月到达波峰后曾一直处于回落的态势,到了2009年下半年,世界食品价格总体上已经呈现出环比上升的态势。据FAO监测,2008年全球小麦、玉米和大米价格分别比上年上涨31.5%,36.5%和83.7%,而2009年上半年全球小麦、玉米和大米价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3.1%,28.0%和7.9%。但是,2009年下半年国际多数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出波谷开始新一轮的循环波动的迹象越来越明显。

我国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上的大豆和棉花依赖程度比较高。大豆和棉花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同时会传导到国内市场。根据美国农业部2009年10月份的估计,2008/09年度全球大豆总产量为21064万吨,比上年将减产4.7%,2009/10年度全球大豆总产量24607万吨,比上年度将增产16.8%。但是,2009年受到全球大豆减产影响,下半年国际大豆市场价格出现波动性上涨。2008/09年度和2009/10年度全球棉花总产量分别为2342.2万吨和2259.7万吨,比上年度减产10.7%和3.5%。全球棉花持续减产,可能会促成国际棉花市场价格恢复性上涨到相对较高的水平。

(三)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可能性增大

2010年,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可能会增多。2009年10月份,国务院在部署做好秋冬种工作的常务会议上,要求加大补贴政策力度,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秋冬种植面积;加强宏观调控,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保护农民利益。农业补贴力度的加大和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回升,将继续确保农民转移性收入和家庭经营农牧业收入的较快增长。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回升的态势更加显现。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的提升,农民工就业机会会进一步增加,工资水平会得到提高,工资性收入的增长又将会为2010年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做出较大贡献。

篇3

1主要农产品生产

2011年,国家把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作为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和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以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础[1]。不但国家出台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而且近年来一些农产品市场价格总体水平比较高,特别是一些主要种植业产品价格上涨势头明显,这些都会成为农民扩大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积极因素,估计2011年将成为连续第8个粮食增产年。按照《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与2011年预算草案报告》[2],2011年要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及山洪灾害防治等,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安排合计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增长15.2%;全年预算农林水事务支出4588.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潜在的生产能力能否发挥,主要受自然灾害发生及其损失程度的影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有助于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实现农业稳定增产。

2011年2月上旬,国务院出台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主要包括:扩大冬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范围;实施小麦返青拔节、弱苗施肥补助,每公顷补助150元;中央财政预安排主要用于冬小麦主产区农民购置抗旱农机补贴。中央财政安排129亿元支持粮食生产和抗旱工作。2011年国家出台扶持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的政策措施,有助于调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实现抗灾增产。2011年国家进一步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继续实施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保障农民从事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合理收益。2011年生产的早籼稻(三等,下同)、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每50kg分别提高到102元、107元和128元,比2010年分别提高9元、10元和23元。实际上,市场上多数粮食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格。2010年中国农产品价格出现了明显上涨,且上涨幅度呈现出逐季不断扩大的态势。全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比上年上涨10.9%,涨幅比上年扩大13.5个百分点。分季度来看,第一季度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6.7%,第二季度上涨9.0%,第三季度上涨10.6%,第四季度上涨15.9%。按照蛛网理论,上期价格决定本期农产品生产决策。

2010年农产品价格上涨,有助于农民扩大农业生产。尽管2011年涨幅可能会回落,但是涨势可能会延续,这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根据农业部资料,2010年秋冬播栽季节,全国秋冬播栽农作物面积4730万hm2,比上年增加约67万hm2。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达2260万hm2,增加约6.7万hm2,冬油菜播栽面积680万hm2,增加约6.7万hm2。受市场价格刺激和扶持政策力度加大的有利影响,估计早稻和秋粮种植面积都将有不同程度的扩大,这为2011年粮食总产量的稳定增产奠定基础。在粮油播种面积稳定增加的前提下,自然灾害程度及其抵御自然灾害情况将对粮油生产产生重要影响。经验表明,在粮食播种面积基本稳定的前提下,因气象灾害导致的粮食总产量的波动幅度有限。2011年2月份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其中增加抗旱补助等政策措施对于调动农民抗灾积极性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减少粮食产量因灾害损失的程度。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已经进入新的提升阶段。如果将连续7年粮食增产划分成两个阶段,前4年属于粮食生产能力恢复阶段,而2008~2010年粮食总产量已经由5.29亿t增加到5.46亿t,均稳定地超过了1998年5.12亿t的水平,标志着新的粮食生产能力已经形成,逐渐具有5.5亿t的生产能力。中国粮食基本具备年生产5.5亿t的生产能力,粮食总产量在5.3亿~5.7亿t波动。2011年,设定粮食生产价格较2010年上涨1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在5%以内,粮食总产量受不同灾害范围和程度影响。

如果气象灾害发生相对较轻,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低于30%,经多元回归模拟估计(本文所有预测使用的数据和选择的方法来源于参考文献[3~6],下同),全年产量预期为5.5亿t;如果灾害程度相对较重,受灾面积占播种面积的比重超过35%,经多元回归模拟估计,全年产量预期为5.3亿t。也就是说,考虑到中国粮食生产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都将上涨,在正常年景下,估计2011年粮食总产量可能会达到5.5亿t,除非大范围的严重自然害灾害发生。在油料生产价格明显恢复的影响下,估计2011年油料将连续第四年增产,但是受耕地面积制约和粮油用地矛盾的影响,油料增产幅度不大,预期全年总产量超过3300万t,比2010年增产大约2%。2010年棉花生产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并受到国际经济总体趋于恢复和国内经济形势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而出现的棉花需求强劲影响,棉农扩大生产的积极性会进一步提高。经模拟,预期2011年棉花种植面积会明显恢复,估计约能够达到550万hm2,棉花总产量能够恢复到650万t以上的水平。2010年肉类产品生产价格总体上出现了恢复性上涨,特别是下半年,猪牛羊肉价格上涨幅度普遍较大,估计2011年肉类生产继续扩大,预期全年产量将超过8200万t,比2010年增长超过3.5%。受2010年生猪价格低迷、饲料价格和人工饲养成本上升等不利因素影响,2010年末生猪存栏数已经出现减少,估计上半年生猪供求关系偏紧,价格可能上升,生猪生产积极因素增多,全年猪肉产量仍然可能增长。根据猪肉增长的一般趋势,并结合生猪生产价格,经模拟,预期2011年猪肉产量约5200万t,比2010年增长2%左右。

2农产品价格

总体上说,2011年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若要准确地预测市场价格的变动基本上不可能。但是,国家一系列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降低农产品流通费用及加强农产品市场监管的政策措施,将有助于农产品价格的稳定。粮油棉糖等大宗农产品价格受国内生产的影响程度总体上趋于下降,国家对农产品的调控政策、国际市场价格的波动和国内预期等因素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国家持续多年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可能会助长粮食市场价格只涨不跌的预期,进一步加剧粮食价格波动。大豆、棉花、食用植物油和油料及食用糖高度依赖进口,受国际市场影响大,这些国际市场依赖型大宗农产品的价格波动比较频繁。国家已经建立了大宗农产品储备制度,通过吞吐调节,有助于稳定市场价格,但是有时会产生逆向调节效果。从影响粮油棉糖等大宗农产品价格的复杂因素来看,国内粮油连续增产,市场价格具有稳定的基础。2010年国内棉花和糖料虽然减产,但是2010/11年度全球棉花是增产的,糖料主要生产国也是增产的,国际市场价格也具有稳定的基础。如果国家调控政策取得成效,消除预期因素,估计2011年国内粮棉油糖大宗农产品价格波动幅度会减小。中央强化“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各地均纷纷出台政策措施,抓紧启动新一轮“菜篮子工程”。恢复城郊蔬菜生产,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必然会增加“菜篮子”产品本地化的供给。大城市和人口相对集中的发达地区,为了推进产销对接,会千方百计扩大“菜篮子”生产基地。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可能会增加蔬菜和水果等供给,促进价格回落。

最近几年多数蔬菜品种处于高位波动运行,各地菜农普遍获得了较好的收益。上一轮的高价格势必进一步刺激菜农扩大蔬菜生产。这样,不但蔬菜的供给来源会增加,而且城镇蔬菜供给的稳定性也会明显提高,蔬菜市场供求关系必然会缓和。蔬菜市场供求关系短期内的变化势必带来蔬菜价格波动性回落。2010年末生猪存栏头数出现下降,虽然下降幅度没有2006年大,但是可能会对2011年猪肉价格产生影响。估计2011年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2011年,继续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将会在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方面发挥作用。从国家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来看,2011年农产品价格进一步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降低。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支持农产品及其食品价格大幅度上涨,有助于CPI的稳定。近年来,农民对农产品价格上涨预期增强。

随着中国农业正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现入品大量使用,农业雇工和土地流转增加,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在全社会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升高等因素的推动下,农资、农机、用工及土地等费用呈上升态势。农业生产成本预期上升必然带来农民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如果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较稳定,有助于降低农民对农产品价格上涨的预期,促进一些市场供求关系偏紧的农产品价格回落。综合来看,受农产品价格周期性波动规律、国家调高粮食价格政策以及国际农产品价格传导等因素的影响,2011年中国农产品价格总体水平不断上涨的可能性仍然较大。但在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有效调控下,估计2011年农产品价格涨幅可能缩小。预期2011年农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将会回落,比2010年上涨超过10%的可能性下降,预期上涨9%。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涨幅将会回落到12%,林业产品价格涨幅回落到6%,畜牧业产品价格涨幅反而会扩大到10%,渔业产品生产价格涨幅将会回落到4%。预期2011年粮食生产价格也将会有所回落,比上年上涨10%。

3农民收入

2011年农民增收面临的有利因素仍然较多,工资性收入、第一产业纯收入、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都可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民外出务工就业人数可能继续增加,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会稳定增加,价格水平涨幅可能回落,但价位可能比较高。针对2010年下半年食品价格上涨加快的态势,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2011年宏观调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根据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要继续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这是一个预期性、指导性指标,实际的增长速度可能会高于8%。2011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将有助于增加“三农”财政投入和实现农民收入快速增长;调整货币政策,将有助于缓和价格上涨预期,防止农产品价格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农业用工费用等轮番上涨,保护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

近年来,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加快推进。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贴标准达到每人120元,2011年人均补贴标准将进一步提高到200元。2010年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比例已经扩大到约23%。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将占全国范围的约4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标准提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扩大,有助于缩小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差距,扩大农村消费。估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实际增长8%以上的可能性仍然很大。经模拟,预期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67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约13%,实际增长约9%,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将达到28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约15%,家庭经营第一产业纯收入达到25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约12%。尽管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增长速度快于城镇,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但是,估计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仍然稍快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经模拟,预期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26,比2010年扩大0.0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尚未进入到缩小阶段,短期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具有暂时性。但是,农民收入实际增长仍然存在很高的不确定性,特别是2011年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可能会使农民工面对的宽松的劳动力供不应求就业环境改变,这意味着寻找工作的难度可能会增加,继续增加工资的要求可能不易成功,这些变化是调整经济结构、转移经济发展方式所必需的,但可能会对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收形成制约。

2011年,稳定消费价格总体水平会成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特别是在农产品供求关系总体上由偏紧状况向不断缓和的转变中,农产品收购价格从高位不断回落的可能性极大。在过去一年相对有利的比较效益刺激下,会有更多的农民愿意扩大农业生产,这可能会带来农地租金和农业机械作业费的上升。2010年末已经开始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势头在2011年可能不会改变。这些都意味着过去一年农业比较效益改善的因素可能不复存在,农业生产者增收重又面临制约。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成本,关系到农产品生产和农民增收。近几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化肥生产和化肥市场监管,化肥稳定发展,化肥市场供求总体上相对平衡,价格波动幅度比2008年明显降低。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机械替代农业劳动力力正处于明显的加速阶段。在农民对农业机械需求增长和政府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的作用下,中国农机工业快速发展,供应量充足,农机具市场价格总体上稳定。尽管2011年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存在很多稳定的积极因素,但是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主要农产品价格的比价关系以及受石油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估计2011年中国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体上将面临较大的上涨压力。在粮食价格,特别是玉米价格可能继续趋于上涨的影响下,饲料价格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涨。2010年第四季度化肥价格已经明显上涨,2011年受农民扩大农业生产而使用化肥可能增加的影响,化肥市场零售价格预期上涨压力可能会不断加大。受到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特别是一些石油生产国的战争和动乱的不利影响,全年柴油价格上涨压力更加明显。经模拟,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约10%。

篇4

一、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一)粮油生产情况

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我镇的粮食生产工作,结合高产创建示范区的建设,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稳定和增强全镇的粮食生产。

一是春收粮油喜获丰收,收购价格稳中有升。全镇夏油生产面积5.5万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单产约有提高,总产1.1万吨,同比增长%,市场收购价元/公斤,同比增加元/公斤;小麦生产面积2.6万亩,总产4800吨,同比增长%,市场收购价元/公斤,同比增加元/公斤。两项合计共增加农民收入元。

二是水稻优质化率高,增产潜能大。全镇推广超级稻、优质稻万亩,占水稻播种的%。在莫沟村、依湾村创办了2个水稻高产创建核心示范片;推广病虫专业化防治万亩、测土配方施肥万亩次,实施秸秆还田万亩,为提高粮食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预计今年粮食单产增加公斤,总产万吨,比上年增长吨,增幅%。加之今年国家提高了中晚籼稻最低保护价到135元/百斤,同比增10元/百斤,稻谷价格稳中有增,优质稻价格增幅较大。

(二)特色产业发展情况

1、水产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大。我镇以杨陈垸水产基地为核心,辉煌水产专业合作社为龙头,一改以往小打小闹模式,在品种上市场选择,在生产上专家指导,在饲料上自主生产,在防治上规范用药,在销售上抱团出击,特色养殖面积达76%以上,水产养殖结构进一步优化。网箱养鳝面积扩大到2500亩5万口,其中新增500亩1万口(每亩网箱养鳝20口),主要集中在金岭村、莫沟村、村、芮湾村等;虾蟹养殖面积扩大到亩,其中新增亩。

2、水禽养殖热情进一步高涨。受今年禽流感影响,全国水禽总量大幅降低,蛋品供应明显紧张,蛋价持续上涨。但我镇远离疫区,基本未受大的影响,目前全镇成鸭稳定在20万只,产蛋200万公斤,产值万元。

3、水果产业规模进一步巩固。以盛世佳人绿色果蔬合作社、杨田心怡葡萄园等为龙头,引进并成功推广了优质甜瓜、西瓜、葡萄等品种,尽量减少露天栽植,小弓棚栽植等模式,大力推广钢构大棚。目前全镇已建成钢构大棚500个,新增瓜果种植面积亩。

4、水稻制种面积进一步扩大。2012年水稻制种亩产达公斤,单价元,亩均产值达元。今年以来,群众种植水稻制种热情高涨。沙埂坝、太平桥、剅台、张滩、王岭、陶湾等村相继与武汉国英公司签定供应合同,共落实种植面积亩。

(三)农业项目建设情况

1、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情况

上半年以来,我镇已基本完成青福村、左桥村、仁和场村项目建设任务,累计完成工程投资万元;启动了丰实垸村、蔡桥村、陶湾村工程项目,预计总投资万元,并于完工;完成仁和场村、青福村、王岭村三处储备项目实地查勘。

2、土地整理项目

完成杨陈垸土地平整项目的自验与初验,工程累计投资万元;富友垸土地平整项目已投入建设资金万元,占工程总量%,预计完工。

二、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产业稳定性不强。5-6月份以来,由于持续暴雨高温,对秋季作物播种、育秧期造成一定的影响。其中中稻受灾面积3.6万亩、棉花受灾面积0.4万亩玉米受灾面积0.9万亩;自然灾害频发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二)是市场行情影响农业增收。目前,各类农产品价格一路飙升,对提高农民生产热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一段时间后,各类农资、生活必需品等涉及农民生产、生活的物资将可能涨价。同时,农产品价格是一个动态的波动过程,涨价后也可能跌价。

(三)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不高。随着劳务输出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向城镇转移,留守在家的大多数为“386199”部队,从事农业生产人员年龄明显老化,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不强,影响着先进实用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同时,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支农力度更大,农业生产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剩余劳动力流动性更强,农民生产经营的自更大,部分农民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作崇,存在“等、靠、要”的心理。

(四)生产用工条件的制约。由于青壮劳力外流逐年增多,本地生产佣工及租用农用机械作业价格逐年提高,如去年是1人1天120元,今年增加到150元;收割机由去年每亩元,今年增加到元等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农产品生产成本。

三、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的几点思考

通过走访座谈,我们了解到当前农民的意愿和要求:一是多提供市场、价格、技术等方面信息,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社会化服务,发展订单农业。二是加大农资市场的监管,打击假劣农资商品和哄抬农资价格行为。三是加大信贷支持、项目扶持、政策保障措施。为了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民可持续增收,我们必须盘活现有的农业存量资源,用市场的理念、工业化的观念来搞好农业产业化建设。

一是加大对规模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靠投入换回报。用足用好政策,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全镇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等资金捆绑使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向优势产业、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倾斜,避免建设上的各自为阵、平面推进。

二是抓住产业化经营,从机制上找出路。充分利用杨田心怡葡萄、盛世佳人果蔬合作社、彩湖蛋品、辉煌水产等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对一个地方的多个同类企业,要避免低水平恶性竞争,发挥规模效益。同时大力发展公司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等新型产业化模式,积极引导农村专业协会和中介流通组织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真正实行一体化经营

三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从政策上想办法。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促使农业保险融入社会化保险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探索产业发展基金的储备及应用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抵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的能力。

四是加快培养新型农民,向科技要效益。利用阳光工程培训项目、“1+1”科技入户活动、送科技下乡、兴办示范样板等形式多渠道培训,扩大新型农民培训范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同时,加快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充分发挥乡镇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的生力军作用,提高农业科技的入户率。

四、下阶段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系列因素影响着农业生产、农民增收,这对我们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将认真研究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以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以生态家园建设为突破口,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保持全镇农业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力争全年农民纯收入增加500元。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突出抓好八个方面重点工作:

1、加强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总体要求,真正建设“四水”拳头产业。即建设正合垸水果基地、荷花池、唐埠塔制种基地、杨陈垸水产基地、云潭垸水禽基地等一批规范化、规模化产业基地,“四水”产业比重占农业比重达到50%以上。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以渠道疏洗清淤、民垸围堤加培、泵站更新改造、涵闸整险加固等为主要内容的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推进高产农田建设,抓紧完成杨陈垸、富友垸村土地整理项目和左桥村、青福村、仁和场村、丰实垸村、蔡桥村、陶湾村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灾保收能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3、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村生产经营体制机制,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引导农民规范有序流转土地,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鼓励企业、专业合作社、种田大户采取代耕、季节性流转等方式,推动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重点扶持3家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创建省级示范合作社1家。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农机购置补贴和服务优惠政策,大力推进粮食和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畜禽水产养殖关键环节机械化,力争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农机综合作业率达75%。

4、抓好新农村示范线(点)建设。一是老点巩固提标准。要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巩固园艺场、张滩、沈湾、蔡桥、剅台、沙埂坝等新农村建设老点,在细节上使力,在内院上深入,在长效上下功,确保老点不老。二是新点谋划创优质。要严格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科学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总原则,既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开发建设,破解资金难题,又总结前期建设经验,适时新建仁和场、唐场、印嘴、黄湾、太平桥、丰实垸等一批高质量、高形象、搞标准新点,打造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时期的新标杆。三是整体推进建花园。要在思想认识上整体推进,改变干群中存在的新农村建设就是建试点、树形象的错误观念。要在资金筹措上整体推进,变政府单一投入为社会共同参与。要在覆盖范围上整体推进,变“路边花”为建点、连线、扩面,打造新农村建设的“百花园”,力争年内新农村建设触角深入到60%以上的村组。四是社区建设加力度。要继续完善淳童社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年内全部投入正常运行。要引爆姚嘴、坡场、潘场社区建设,边开发,边规范,边升级。

5、加快推进“三农”示范工程建设。重点围绕农业板块基地建设、本土农产品加工企业培植和品牌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农村土地规模流转、新农村建设等五个方面,选择确定示范点,整合项目资金,加大政策倾斜,实行重点投入,加快推进示范样板建设,力争通过努力,形成一批在全市有影响、有特色的“三农”发展亮点工作。

6、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加快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加强农村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健全和完善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等社会保障体系。

篇5

我国具有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在低碳农业方面有很多优势。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起,就提出了生物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概念,主张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相结合,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生物技术与机械技术相结合,精耕细作的传统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相结合;在植物病虫害防治方面强调预防为主、防治并重,药物防治与生物防治相结合;提倡大力发展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农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旅游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精细农业、“蓝色农业”(海洋农业);在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方面,强调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乔、灌、草相结合,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等。应该说我国在发展低碳农业,进行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方面起步比较早,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但是,面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及农业发展的资源瓶颈制约,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还任重道远。

我国与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密切相关的国情特点是:(1)我国人均耕地、草场、林地面积分别是1.3、4.95、2.18亩,只分别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40%、52%和25%;(2)我国的粮食单产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差距较大。水稻单产是国际先进水平的85%,小麦和大豆大体上是55%,而玉米和薯类还不及50%。但是单位耕地面积使用的化肥、农药、农膜等都超过经济发达国家。其中化肥施用量每公顷400公斤,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每公顷225公斤的安全上限。农药使用量每年120万吨。农膜使用面积过亿亩,每年残留近35万吨;(3)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52%,而发达国家是80%以上。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30—40%,而发达国家比我们高出一倍;(4)我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3,沙化土地面积174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18.2%,而且还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5)目前我国平均每立方米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而发达国家为0.7—0.8。万元GDP用水量高达399立方米,而发达国家仅55立方米。一般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在6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85%;(6)我国农产品的优良品种覆盖率,虽然农作物达到了95%以上,但是水产品和畜产品却比较低。如水产养殖良种覆盖率只有50%,远低于经济发达国家80%的水平,猪和肉羊的良种覆盖率都是40%左右;(7)经济发达国家农民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是12年左右,而我国只有7.83年,相差4年多;(8)我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比较低。中国每个农民所能供养的人口只有4—5人,而美国、德国、以色列分别是170、140、90人,人多地少的日本是20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也达到10人;(9)经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80%以上,而我国只有30—40%;(10)经济发达国家的森林覆盖率一般在30%以上并且分布均衡(其中,日本67%,韩国64%,挪威60%左右,瑞典54%,巴西50-60%,加拿大44%,德国30%,美国33%.法国27%,印度23%),而我国是20.36%。借鉴经济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特殊国情,低碳经济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既要牢固树立低碳经济的理念,同时还要建立低碳经济的生产结构,选择低碳经济的能源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进行科技创新,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真正把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建立在科学发展和低碳、高效的基础上。

1.树立低碳发展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政绩观,干部的考核、升迁去留既要看GDP,又不能唯GDP。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既有联系,又有重大的区别。现在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仅包含了生产指标、总量指标,而且广泛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资源、环境、质量、效益、民生等各个方面,是一种全面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和持续的发展。我们所追求的GDP应该是绿色GDP,是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的GDP。过度消耗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首先,中国的农业必须发展。我国拥有13亿多人口,粮食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吃饭问题是最大的民生。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富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整个社会的小康。其次,发展的路径必须是建立在科学发展基础之上,要努力探索一条低投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益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最后,要基于低碳发展的理念,制定农业发展战略和规划,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来促进农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2.建立低碳生产结构。生产结构取决于资源结构,它受一个国家和地区资源结构的制约,并且一经形成在一定时期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是,生产结构也不是完全被动的,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资源的配置与利用。我国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多次对农业生产结构进行了战略性调整,这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我们今天需要从低碳的视角重新对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调整进行审视。(1)种养结合,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豆科作物由于能够固氮,对培肥地力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我国东北等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逐年缩小,总产量也出现了萎缩,进口大豆数量逐年增加,这种状况需要加以改变。一方面,要不断改良大豆品种,发展高油大豆和优质大豆,提高国内大豆的品质;另一方面,国家要建立国内大豆的价格支持与保护政策,调动农民进行大豆生产的积极性。同时,要支持和鼓励大豆加工企业利用国产大豆进行加工,保证他们能够取得合理的盈利。(2)科学核定单位面积草场的载畜量,建立合理的畜群结构。我国单位草场的载畜量过大,超载过牧现象由来已久,造成草原沙化、退化、荒漠化加剧,严重影响了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而牛、马、羊、骆驼等大牲畜恰恰又是食草量大、碳排放比较高的动物。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合理核定单位草场载畜量,推行轮区放牧、围栏放牧、改放养为舍养、建设草库伦等办法,使草原得以休养生息,草原生态得以改善,增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我国目前拥有巨量的外汇储备,应该多进口一些畜产品,以改善国内市场的供应。在内地农区应通过建立饲养小区、发展畜牧合作社、牲畜代养等模式,改变家家户户“小而全”的饲养方式,以降低饲养成本和碳排放。(3)统筹规划农村工业布局,建立合理的农村工业结构。要通过建立农村工业小区,集中处理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改变“处处建厂、村村冒烟”的传统落后格局。特别是在城市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要坚决避免把那些污染严重、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转移到农村去。农村工业从一开始就应该讲求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益,决不能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要改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宁可少一点GDP也决不能将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大户转移到农村,确保广大农村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生活宜居。

3.建立低碳能源结构。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少,在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中,要千方百计地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沼气)、地热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南方地区要利用区位优势,更多地利用水力进行发电。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开发利用核能,仍不失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补充能源。要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太阳能、风能的发电成本,或通过国家补贴的方式使其尽快“进网”,用以补充能源的短缺和不足。要鼓励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电动车、混合燃料汽车、生物能源汽车的发展,改善农村的交通和能源状况。目前东北和西北一些地区农村,在农民生活用能中仍然采用直接燃烧农作物秸秆、柴草的做法,其热能转化率极低(一般只有15—20%),不仅造成农村能源的巨大浪费,也是畜牧业饲料资源的极大浪费,要引导农民逐步改变这种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辽宁省在农村能源的开发利用中,实施“四位一体”农村沼气工程值得其他地区很好借鉴。所谓“四位一体”模式,是在同一块土地上,实现产气、积肥、种植、养殖有机结合,能量多级利用的新能源使用方式。据调查,辽宁省平均每栋“四位一体”年产沼气300立方米,提供沼肥16立方米,年出栏生猪5至15头,冬季生产蔬菜1500公斤。年户均纯收入5000元左右,部分效益好的在万元以上。截至目前,辽宁省已经有上百万的农家告别烟熏火燎的生活传统,而是使用可再生清洁能源烧水、做饭、照明。此项目每年将开发节约能源278.2万吨标准煤,保护山林植被81.2万公顷。同时新能源的使用还给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每年可向市场提供优质反季水果、蔬菜5.7亿公斤,出栏猪383万头,产沼气1.2亿立方米,提供优质沼肥612.8万立方米,可增加农民纯收入近20亿元。

4.选择低碳技术结构。低碳技术是指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领域开发的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低碳技术可分为3个类型: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是指高能耗、高排放领域的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探开发技术等。第二类是无碳技术,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在过去10年里,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均增长38%,超过IT产业。全球风电装机容量2008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增长28.8%。第三类就是去碳技术,典型的是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CCS)技术。在农业探索低碳技术主要应包括:()1弘扬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增加农家肥施用量,减少化肥的施用量,并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更多地利用生物技术防治农作物的病虫害,发展高效、低毒、低污染、低残留的新型农药等,千方百计地减少化肥、农药、农膜、除草剂等对土壤和水域的面源污染。(2)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热能等新型能源,特别是要引导农民广泛使用沼气技术,提高农村能源的利用效率。(3)提高土地、灌溉用水的利用技术,大力发展无土农业、立体高效农业、节水农业。水资源的节约同时也是能源的节约。(4)发展农村工业废气、废水、废渣及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技术,尽量做到低排放或零排放。(5)推动“绿色革命”,提高优良动植物品种的良种覆盖率,通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来提高农产品的总产量,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以弥补耕地资源的不足。最后,必须进行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新型农民的培养培训,把低碳农业的发展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篇6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7.1%,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69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一)“三农”问题引起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三)种粮积极性明显调动,粮食生产开始回升。

(四)产业、市场、政策等有利因素较多,农民增收态势良好。

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一季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对照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9.8%(扣除物价因素)的形势和去年同期增长14%的水平,我们不能满足,更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对照全年招商引资实到外资1亿美元、实到内资10亿人民币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针对面临的形势,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当前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要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上要继续牢牢把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处理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升,粮食问题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各级都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因此,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既是当前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努力通过落实政策、保护耕地、制止抛荒、改善条件、加强服务等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粮食是我市主要传统产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内容,提高粮食产业的经营化水平,涉及千家万户农户的利益,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同提升农业产业化并不矛盾。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农业外资的领域和空间,努力扩大农业招商引资成果。

三是处理好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致富农民,除了发展农业本身之外,关键还在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转移。要继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三、当前要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保护耕地、完善延包、制止抛荒。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落实好“五个不准”政策。当前,要立即停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行为。已经种植和建设的,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限期纠正。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严格按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规定道路绿化用地。

做好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框架内抓好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方面的重点。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土地依法征用等各种程序和手续,搞活土地经营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效能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特别要加大对征而不用而导致全年性抛荒现象的查处力度,对闲置一年的建设用地,收取闲置费;凡抛荒二年、没有开发使用的土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收回、妥善处理。对建设用地征而不用的情况,请市国土部门抓紧组织调查,并切实加强对查处工作的指导。对季节性抛荒现象,要在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各有关部门的优质服务,鼓励农民扩大粮油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请市农业局抓紧对季节性抛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切实重视水利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提供良好环境。

尽管几年来,我市水利防汛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防汛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洪涝多发的大气候没有变、外排不畅的大格局没有变、广大农村区域防洪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变。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固树立防汛防旱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肩负的重要责任,认真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在加强检查、消除隐患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险情预测、预案操作、工程调度等各项工作全面到位,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落实既定政策,重视畜禽防疫,发展畜禽生产。

加快发展畜禽生产,努力做大畜禽产业,是今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一是要认真落实好既定政策。目前,禽流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要在对前阶段各项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逐项加于落实,促进家禽业尽快恢复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切实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严防畜禽疫病传播。特别要重视生猪w病的防治,切实做好有关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对兽药残留超标、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的畜产品坚决杜绝上市,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春耕备耕等有关工作。

篇7

关键词:新时期;农业经济;转型;管理

一、农业经济转型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目前业现代化进程正在提速,虽然增长速度持续放缓、份额逐年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依然无法撼动,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及农业人口就业结构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征,这对农业经济转型与管理极为有利。为了实现合理流转的农业现代化经营,未来有必要实施集中管理和耕作,提升科技投入产出比,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新兴农业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农业经济需要健全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和成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业内部结构,缩小城乡差距。

二、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的意义

(一)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随着农业职能的转变,管理模式也需要与时俱进地迎合。依托外创型农业管理模式以及龙头企业带动模式,促进现代化农业模式的深度融合,同时借助自然资源优势的农业科技园管理模式,有助于农业的立体化开发。

(二)农业发展的必然经历对于农业发展而言,农业经济转型与农业管理模式相辅相成,只有保持平衡的状态,才会成为改革创新的推动力。为此,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变革既是农业发展的必然经历,又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三)助推政府政策有效落实经济形态的衍变,相关农业政策也会及时跟进,通过实践活动的示范性功效,经过科学、高效的转化,可以助推政府政策有效调整落实,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并为农民稳定增收带来实质性的利益保障。

(四)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互联网技术的融入,为农业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新的机遇和选择,极大丰富了现代化农业快速发展的内涵。借助政策帮扶,以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为核心的经济管理模式优化,将会对农业开发带来新的活力。

三、农业经济转型和管理模式变革的对策

(一)积极维护农民的利益以人为根本,结合农民的实际需求,在改革过程中尊重农民的切身利益,万不可做有损农民的工作。和群众处理好关系,保障管理模式顺利推进,争取广大农民的支持和认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转型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诸多挑战和压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与时展脱节,如何高效地落实最新的管理模式,还需要引入培养相关的人才,宣传科学管理的理念,全面激发农民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循序渐进支持科学管理为了化解农业转型发展的必要矛盾和冲突,需要根据当地经济形势对症下药,坚持科学管理着眼大局,实施按部就班的经营管理,促进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与此同时,依据先进和成熟化的技术理念,避免形式化政策推行,因地制宜地均衡推进,确保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科学推进。

(三)管理制度推行要有恒心从农业整体出发改革需要稳步推进,尤其是农村建设更要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多了解农民的需求和心声,万不可搞一刀切式的农业管理模式,任何工作都不能操之过急。否则势必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状况,还容易引发农民的不解或抱怨,造成工作处于被动的局面。在农业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针对由来已久的三农问题,要耐心细致地实施有恒心的管理制度,树立打长久战的意志和决心。

篇8

一、一季度全市农业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全市各地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一季度,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2.68亿元,同比增长7.1,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69元,同比增长13.5。主要呈现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三农”问题引起

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增长。

(三)种粮积极性明显调动,粮食生产开始回升。

(四)产业、市场、政策等有利因素较多,农民增收态势良好。

应该清醒地看到,尽管一季度我市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态势,但对照全国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加9.8(扣除物价因素)的形势和去年同期增长14的水平,我们不能满足,更不能盲目乐观。特别是对照全年招商引资实到外资1亿美元、实到内资10亿人民币的目标要求相比,差距非常明显,需要进一步增强信心,加倍努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针对面临的形势,应该把握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当前面临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各地要认真分析形势,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在指导思想上要继续牢牢把握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根据以上的指导思想,当前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紧紧抓住三项重点工作:

一是处理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与粮食生产的关系,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今年以来,全国粮食供求关系发生了急剧变化,粮食市场价格出现大幅回升,粮食问题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的高度重视,各级都出台了扶持粮食生产的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粮食生产。因此,抓紧抓好粮食生产既是当前围绕农业农村工作中心任务,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有效途径,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各地要努力通过落实政策、保护耕地、制止抛荒、改善条件、加强服务等措施,促进粮食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二是处理好发展粮食生产与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关系,继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粮食是我市主要传统产业,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大内容,提高粮食产业的经营化水平,涉及千家万户农户的利益,对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发展粮食生产同提升农业产业化并不矛盾。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仍然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抓好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不断拓展农业外资的领域和空间,努力扩大农业招商引资成果。

三是处理好第一产业与二、三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收入、致富农民,除了发展农业本身之外,关键还在于加快发展非农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大转移。要继续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农村二、三产业大发展,进一步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完善农村劳动力培训体系,大力实施百万农民技能培训工程,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扩大农民就业机会,不断减少农民数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

三、当前要注重做好的几项工作

(一)保护耕地、完善延包、制止抛荒。

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坚决制止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等行为的紧急通知》精神,落实好“五个不准”政策。当前,要立即停止在基本农田上进行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建设用于畜禽养殖等建筑物的行为。已经种植和建设的,要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限期纠正。不准违法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城市绿化隔离带建设,严格按国务院《紧急通知》精神规定道路绿化用地。

做好土地承包关系的完善工作,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框架内抓好稳定、规范、维权、发展四个方面的重点。通过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规范土地承包合同、土地流转、土地依法征用等各种程序和手续,搞活土地经营权,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实现有限土地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土地效能的充分发挥,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

坚决制止全年性抛荒,努力减少季节性抛荒。特别要加大对征而不用而导致全年性抛荒现象的查处力度,对闲置一年的建设用地,收取闲置费;凡抛荒二年、没有开发使用的土地,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坚决收回、妥善处理。对建设用地征而不用的情况,请市国土部门抓紧组织调查,并切实加强对查处工作的指导。对季节性抛荒现象,要在认真做好政策宣传的基础上,通过各有关部门的优质服务,鼓励农民扩大粮油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努力提高土地复种指数。请市农业局抓紧对季节性抛荒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切实重视水利防汛工作,确保安全度汛,为增产增收打好基础,提供良好环境。

尽管几年来,我市水利防汛设施建设不断加快,防汛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洪涝多发的大气候没有变、外排不畅的大格局没有变、广大农村区域防洪设施薄弱的状况没有变。各地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固树立防汛防旱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承担起肩负的重要责任,认

真抓好今年的防汛防旱工作。在加强检查、消除隐患的基础上,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保证物资储备、队伍建设、险情预测、预案操作、工程调度等各项工作全面到位,确保今年防汛抗旱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创造条件。

(三)落实既定政策,重视畜禽防疫,发展畜禽生产。

加快发展畜禽生产,努力做大畜禽产业,是今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当前,一是要认真落实好既定政策。目前,禽流感疫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各地要在对前阶段各项扶持政策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逐项加于落实,促进家禽业尽快恢复健康发展。二是要重视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完善重大动物疫情的监测、报告体系,认真落实各项动物疫病防治制度和措施,切实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严防畜禽疫病传播。特别要重视生猪w病的防治,切实做好有关工作。与此同时,有关部门还加强农产品的检验检测,对兽药残留超标、使用违禁添加剂、饲料的畜产品坚决杜绝上市,切实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四)春耕备耕等有关工作。

篇9

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形势

一是夏粮“十一连丰”,早稻生长形势良好。今年夏粮总产量达到2731.9亿斤,比上年增产94.9亿斤,增长3.6%。其中夏粮面积4.14亿亩,比上年增加23.2万亩;单产329.9公斤/亩,提高3.5%,增幅为近5年最大。早稻面积保持稳定,预计全国早稻播种面积8700万亩,预计早稻产量682亿斤,与上年持平略增。从全年来看,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作用下,预计粮食播种面积小幅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6.84亿亩,比上年增加约500万亩,面积增加的省份主要集中在黄淮海和长江中下游省区,近年来粮食面积增长较快的东北三省今年保持基本稳定。目前秋粮作物苗情长势好于上年。

二是棉花生产持续下滑,其他经济作物基本稳定。近年来,受比较效益下降、生产成本大幅上升等影响,国内棉花种植面积持续下降。预计今年全国棉花播种面积约6000万亩,减少500多万亩。夏收油菜籽产量1376万吨,比上年增加34万吨,增长2.5%。预计全年油料面积持平略减,其中花生比上年减少180万亩左右。去年以来食糖价格处于低位,预计今年糖料种植面积比上年略减80万亩。蔬菜生产稳定发展,市场供应充足。

三是粮食价格涨幅趋缓,油棉糖价格下跌。上半年,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粮食生产价格上涨1.5%。主要粮食品种中,稻谷、小麦分别上涨1.6%、7.1%,玉米与上年同期持平。油料、糖料、蔬菜均有所下降,生产者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3%、1.2%和1.2%。5月份,食糖(南宁市场)批发价格4688元/吨,同比下降14.8%;棉花销售价格17414元/吨,同比下降9.8%。

四是农民收入和外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5396元,实际增长9.8%,增幅高于同期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7个百分点。外出务工收入增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6月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418万人,同比增加307万人,增长1.8%。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733元,增长10.3%。

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3年底,全国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面积3.4亿亩,流转比例达到26%。耕地流转规模和速度明显加快,近3年流转比例每年提高3个百分点以上,去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初步兴起。据农业部统计,经营面积在50亩以上的专业大户超过287万户;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经营耕地面积达到1.76亿亩,平均经营规模200亩。农民合作社快速发展,全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98万家,实有入社农户7412万户,占全国农户总数的28.5%。今年以来,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继续加速发展。

二、“三农”领域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从调研情况看,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是农业比较效益依然较低。今年以来,农资价格整体平稳,化肥价格不断回落,农作物生产成本涨幅趋缓,预计2014年三种粮食(稻谷、小麦和玉米)平均每亩总成本和现金成本分别为1073.3元和475.7元,涨幅分别为4.6%和0.4%。但由于农产品价格总体走势偏弱,农业特别是种粮比较效益依然较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仍有待提高。据陕西省反映,渭南市粮食亩均收益688元,瓜果蔬菜12177元,二者相差17.7倍。湖南省反映,受种粮比较效益低,镉污染大米风波等影响,散户种粮积极性持续下降,局部地区水稻“双改单”、“直播”等问题相对突出,影响全年农业生产。

二是生猪养殖亏损严重。今年1月中旬以来,全国生猪出场价与主要批发市场玉米价的比值(即猪粮比价)一直低于6∶1的盈亏平衡点,其中,4月30日低至4.64∶1,当月平均每头亏损达到251.2元。5月份以来,生猪出栏价格迅速反弹,5月28日猪粮比价上升为5.56∶1,但仍在盈亏平衡点以下,当月平均每头亏损降至12.70元。由于出栏价格回落,成本增加,6月份养猪继续亏损,平均每头亏损47.77元。上半年平均,全国生猪生产者价格同比下降9.7%,生猪存栏同比下降1.9%。由于养殖收益低,大量散养户退出,导致生猪产能明显调减。山东、四川等省均反映,由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下游产业需求不旺,企业和养殖户信心普遍不足。

三是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面临挑战。近四年农民收入增速超过城镇居民,城乡收入比由3.33:1下降至3.03:1。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高于城镇居民2.7个百分点。但从全年来看,由于粮食价格上涨空间有限,生猪价格预计低位波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受到制约;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增长面临的下行压力仍较大,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减弱。随着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程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工的知识、技能与就业岗位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也将可能限制农民外出就业增收的空间。全年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势头可能难以保持。

四是农业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一方面,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继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的回旋余地已经很小。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目前仍有25度以上陡坡耕地6470万亩,严重沙化耕地1700万亩。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和耕地质量下降问题凸显。我国目前耕地重金属污染面积达3.5亿亩,其中中重度污染面积高达5000万亩,治理任务十分艰巨。

五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多数合作社内部治理结构、财务管理制度等不健全,相当一部分合作社是由龙头企业、种养大户、农村能人领办,核心成员“一股独大”、“一票独大”的现象较为普遍,民主决策和管理机制、与社员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异化为实际上的“公司+农户”模式,普通社员的民利和经济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家庭农场、专业大户、股份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认定标准、登记注册、法律地位等不明确,不利于健康发展。

总的看,在粮食“十连增”和农民增收“十连快”之后,继续保持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势头,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建议

为有效应对下半年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农业农村经济较快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继续做好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工作

各地要尽快把各项补贴资金落实到村、兑现到户。棉花、大豆目标价格试点地区要做好政策宣传工作,保护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特别是新疆要避免棉花面积继续大幅下滑。加强农产品市场价格监测,落实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政策,搞好农产品进出口调控,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密切跟踪国内外大宗农产品的市场动态变化情况,进一步健全农产品信息采集系统。

(二)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和防汛抗旱工作

全年粮食能否增产,关键看秋粮。要下大力气抓好秋熟作物生产,搞好技术指导服务,推广抗灾减灾稳产增产技术措施,依靠科技确保增产丰收,继续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排查,立足防大汛抗大旱,继续加强气象监测预报和预警排查,密切监视雨情水情汛情旱情变化,全力防范暴雨洪水。要进一步加强江河堤防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防灾抗灾能力。

(三)增强生猪等“菜篮子”产品保供能力

稳定蔬菜、生猪、奶业、水产品生产,加强价格监测和产供销衔接,切实加强农产品市场调控。继续支持生猪、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重点加强养殖场粪污处理、圈舍标准化改造及水电路防疫等配套设施建设。

(四)继续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落实已下达的投资计划,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重点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大中型骨干水源工程、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田间工程、林业生态等项目的建设实施,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民生改善。

(五)加快破解农业生产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难题

抓紧编制并推动实施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提出重点地区耕地重金属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地表水过度开发与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推动湿地恢复与东北黑土地保护,具备条件的先行开展试点工作,探索有效治理模式。

篇10

今年以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国家扶持农业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这一目标,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发展思路,“抓三子、促三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遭遇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旱情、生猪价格下跌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仍然保持了平稳的发展态势。

1.农村综合经济实力稳步增强

上半年,全市农业总产值(现价)预计达到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5.5%。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3.3%(现价,下同),牧业产值增长6.7%,林业产值增长5.7%,渔业产值增长2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增长5.0%。

2.夏收粮豆等主要农产品增产,但农业生产成本较高,影响农业生产效益

据调查,到今年5月初生猪销售价格降到每公斤7.00元左右,仔猪价格降到每公斤6元左右,仅为2007年最高峰时的三分之一,农民养猪效益处于盈亏点以下,给我市的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一定困难。

农村消费势头有所改变。今年,农村消费将受到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提高农村商业服务水平和改善农村商业设施条件等扩大农村消费政策的积极影响,以及新农村建设力度的加大,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仍然保持增长势头。

二、推动全市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

(一)有利因素:

一是各级政策对农业生产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民直接得到了实惠。如:提粮价增补贴力保农民增收。

三是冬季农业开发成为增收新亮点。今年加大了冬农开发力度,在冬早蔬菜、玉米和洋芋种植上大做文章,扩大种植面积,推广优良品种,加强中间管理,冬早蔬菜、玉米和洋芋增产增收,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之一。据统计,今年全市冬洋芋种植面积为8万亩,产量达6.9万吨(鲜薯),比2008年增长2.2%,价格2元/公斤,比去年上升0.4元/公斤;冬玉米种植2.5万亩,比2008年增长7.3%,产量达0.52万吨,增长7.9%,鲜玉米棒的价格高达4元/公斤,价格上扬,面积扩大,为农户带来了不扉的收益,成为今年种植户增收的新亮点。

四是甘蔗平均收购价上升,带动蔗农增收。2008-2009榨季,我市甘蔗平均收购价达234元/吨,比上年增加约12元,仅这一项,促使农民增收0.5亿元左右。

(二)制约因素:

一是生猪和茶叶等农产品价格下跌,给农民增收带来了不利影响。特别是茶价连续两年下滑,给茶农的受益带来了较大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农增收的信心。

三是尚未形成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农产品几乎仅以原生形式出售或自食,附加值较低。

四是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依然存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的50%以上,对农民收入影响很大。近几年农产品供给格局变化很大,供不应求、供求基本平衡和供大于求交织发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求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将再度显现。在农产品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增速下降甚至可能会出现亏损。

三、建议

针对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和农民收入徘徊风险加大的情况,迫切需要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一)在实现农业稳定发展问题上。要在稳定农产品市场、实施更加有效的强农惠农政策和提高农业抗灾抗病能力等方面加强工作。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做好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能力预警,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及时调控农产品市场,促进农产品市场供求平衡。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增加农业补贴,稳定和保护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发挥农业科技支撑作用,促进农业高产高效。加强灾害预警,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二)在农民增收问题上。除了继续在农业和非农产业挖掘农民就业增收的潜力外,需要在三个方面特别关注:一是深刻认识政府行为调整在农民增收中的重要作用。在“多予、少取”上下更大的力气,通过提高直接补贴和间接的利益补偿来增加农民收入。要继续提高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搞好农产品购销和调动,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实现农民家庭经营第一产业收入的持续较快增长。二是做好“放活”的文章。健全农村市场体系,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深化农村市场体系改革,促进农产品流通。三是充分发挥扩大内需政策带动就业的作用,最大限度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扩大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扶持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四是推进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农村最低生活标准,改善农村民生,增加农民政策性转移收入。

(三)在优化服务上,帮助涉农企业共度难关。使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和扩大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动力继续增强。在资金支持、政策扶持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的关心,更大的支持,帮助企业共度过难关。同时,以增值税转型改革为契机,切实督促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进一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

篇11

一、上半年农业生产基本情况

(一)农作物播种面积继续增加。今年以来,张掖境内气候条件较好,特别是进入5月份以来,降雨充沛,夏粮长势良好,农业生产形势健康向好,经初步统计,2016年上半年完成农作物正茬播种面积414.2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87.8万亩,同比增加5.6万亩,增长1.99%.在粮食作物面积中,夏粮面积106.45万亩,同比减少0.45万亩,下降0.42%;秋粮面积181.3万亩,同比增加6.05万亩,增长3.5%.制种面积128.46万亩,同比增加9.97万亩,增长8.4%.其中玉米制种面积109.68万亩,同比增加10.62万亩,增长10.7%.

(二)粮食总产量呈现"夏减秋增"态势。预计夏粮总产量达到4.14亿公斤,同比减少572.4万公斤,下降1.36%;如果后期农业生产不再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秋粮单产按530公斤/亩计算,秋粮总产将达到96099万公斤,同比增加3002万公斤,增长3%左右。预计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3.75亿公斤,增长2%左右。

(三)经济作物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作物面积增加的绝对量和速度均有上升,油料、蔬菜、中药材和蔬菜及其它制种分别达到38.21万亩、32.09万亩、23.55万亩和15.56万亩,其中蔬菜及其它制种面积增幅较大,增长13%,四大作物占到经济作物面积的94.8%.

(四)畜牧业生产稳步健康发展。从青饲料面积达到10.96万亩,增长42.5%;预计大牲畜存栏90.38万头,增长2.1;牛存栏78.22万头,增长5.09%;牛出栏10.35万头,增长5.5%猪存栏72.13万头,增长2.53%;猪出栏48.19万头,增长3.1;羊存栏341.67万头,增长6.6%;羊出栏77.37万头,增长7.81%.

二、上半年农业生产主要特点

2016,全市上下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对新建日光温室、钢架大棚等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高原夏菜、绿色有机农产品、草食畜牧产业,建立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予以大力支持。

(一)设施农业发展加快。县区通过整合惠农资金、政府贴息贷款、协调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设施农业的扶持力度,设施农业发展得到长足发展。如甘州区对连片新建50座以上的日光温室,每座补助5000元;临泽县从2014开始每年整合涉农项目资金5000万元,实行差别化扶持政策;高台县对当年采用新型材料连片打建,种植温室30座、50座、100座以上的,每座分别给予1000元、2000元、3000元奖励补助;民乐县对连片新建10座以上的高标准层架式食用菌大棚,每座一次性补助资金6000元。由于各级政府扶持力度加大,进一步调动了种植大户、农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从事设施种植的积极性。2016年新建日光温室4890座、钢架大棚9250亩,全市设施农业面积达到16.5万亩,设施种植业面积呈两位数增长态势。

(二)创新经营机制增活力。将创新农业经营机制作为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资源大量流转,催生了一大批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了农作物制种、马铃薯、高原夏菜、中药材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了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步伐。2016年,全市农地流转面积122.35万亩,比上年增加5.6万亩。整村流转60 个,面积20.67万亩。全市50-100亩规模经营单位3148个,100-500亩规模经营单位2093个,500-1000亩规模经营单位497个,1000亩以上规模经营单位245个。通过土地流转形成的规模化经营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高台县绿洲农业有限公司,在高台县的南华、宣化两镇以亩均800—1000元价格流传农民土地1.8万亩,新建活动式钢架大棚3000座,陆地标准化种植蔬菜1.5万亩,今年亩均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三)龙头企业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生力军。各级政府把扶持龙头企业作为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激发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抓手,加大培育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企业、专业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为主体的新型经营主体呈快速发展势头。2016年农业龙头企业国家级1个,省级41个,市级101家。如张掖市绿涵公司积极发展以高原夏菜为主的特色蔬菜产业,先后投资1.3亿元在荒滩上修建5万吨、占地2万平方米的全市最大的蔬菜水果保鲜库、6000平米集约化全自动育苗中心、618座钢架拱棚标准化设施蔬菜示范区,采取订单种植、最低保本价收购、保鲜贮藏、定点运销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在甘州,高台,临泽、民乐等地落实高原夏菜面积4万多亩,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2016年2月28日,绿涵公司与俄罗斯CTK贸易公司成功签订了50万吨果蔬出口协议,首批300吨果蔬产品于5月27日正式启运。今年1-4月份,张掖市农产品外贸出口逆势上扬,实现自营出口总额6437万元,同比增长29%.

(四)畜牧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以建成现代畜牧业全产业链试点市建设为主线,狠抓政策扶持、规模养殖、疫病防控、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全市畜牧业生产呈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初,市、县区党委、政府均以1号文件形式出台扶持草食畜牧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采取引导鼓励扶持的办法支持散养户出院入区,鼓励养殖大户以区建场,以区带户,以户促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势头强劲。今年已新建各类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117个,其中:肉牛36个、肉羊65个、奶牛11个、生猪5个。2016年张掖调查队畜禽监测大型规模养殖户,生猪饲养量5000头以上27户,比上年增加2户;牛饲养量1000头以上的32户,比上年增加13户;羊饲养量1000头只以上的149户,比上年增加6户,禽饲养量10万只以上的3户,比上年增加2户。

三、农畜产品价格形势分析

根据这次调研及农业、畜牧部门提供的资料分析,今年上半年,农产品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波动不大,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

(一)粮食价格基本稳定。上半年主要农产品小麦、大麦、马铃薯价格维持在2.1元/公斤、1.8元/公斤、1.5元/公斤,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稳定,略有上涨,玉米价格从去年年底的1.7元/公斤,恢复性上涨到目前的2.1元/元左右。

(二)蔬菜价格波动较大。今年春节前,受冰雪冷冻灾害天气影响,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影响春节期间蔬菜价格大幅度上涨,同比上涨2-3倍。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菜、甘蓝、西兰花、叶菜等为主的大宗蔬菜出现价格大幅度下跌,下跌幅度达到50%以上,蔬菜批发市场娃娃菜、甘蓝、叶菜类批发价格在0.4-0.5元/公斤之间,种菜效益大幅度下滑,特别是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

(三)牛肉价格保持稳定,羊肉价格开始回升。二季度,牛肉价格达到54元/公斤,与一季度环比基本持平;肉羊生产经过一年多的价格低位运行,现已企稳回升,平均价格在42元/公斤左右。

(四)生猪产品价格继续走高。一季度,生猪及猪肉价格平稳,分别达到19元/公斤和27元/公斤。二季度,生猪和猪肉价格持续走高,分别达到22元/公斤和32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15.8%和18.5%.受生猪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仔猪价格居高不下,15公斤仔猪出售价格达到800-900元,20公斤仔猪价格达到1200元,仔猪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一番。

生猪价格大幅度上涨的主要原因:一是生猪产能下降,供小于求。经历了2013-2014年近2年的养殖亏损之后,大量中小散户退出养猪业,淘汰自繁母猪,压缩存栏量,缩小养殖规模,导致母猪存栏下降,仔猪补栏不足,产能下降;二是部分自繁自育规模养殖户,囤栏惜售仔猪,导致仔猪价格比上年同期翻了一番或待贾而沽,不愿出售,造成有意愿养猪的养殖户望而却步;三是在微利和亏损的情况下,很多散养户坚持不下来,从事散养的人越来越少。

(五)禽类产品价格逐步回暖。一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走低,分别达到8.2元/公斤和16元/公斤。二季度,鸡蛋和活鸡价格逐步回暖,分别达到8.8元/公斤和18元/公斤,环比分别上涨7.3%和12.5%.麸皮、胡麻饼、育肥猪料、蛋鸡饲料、肉鸡饲料价格上涨,环比涨幅分别为2.9%、3%、17.2%、20.7%、7.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灾害性天气影响农业生产。进入4月下旬,全市出现大风、扬沙天气,部分地方发生沙尘暴,使日光温室、钢架大棚、拱棚和大田覆膜作物受损。4、5月份气温温差波幅较大,甚至出现极端低温、霜冻,导致正值出苗的玉米制种及沿山地区油菜幼苗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

(二)农畜产品价格波动大。进入5月份以来,以娃娃、甘蓝,叶菜等为代表的大宗蔬菜价格创历年新低,菜农种植效益严重受损,种植效益下滑,规模种植户出现严重亏损状态;羊出栏价格连续两年持续走低,进入5月份以来价格虽有所回升,但规模养殖户仍处于亏损状态,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程度的挫伤,补栏积极性不高;生猪价格近期居高不下, 价格超出了理性上涨预期,加大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费支出,严重影响到城乡居民生活水平。

五、意见建议

一是切实抓好农作物田间管理。抓好"三夏"、"三秋"农业生产,指导农户加强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秋收作物田间管理。加强病虫害的预报和防控,降低病虫危害损失。加强与气象、水务部门的协作,及早预防干旱、冰雹、洪涝等灾害,确保农业丰产丰收。

二是强化科技指导和信息服务。加强对农民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其他技能的培训,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循环农业和高效节水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对农产品市场前景、供需状况、价格趋势等调查和预测,及时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确保农民群众产得下、销得出,价格稳、收益高。

篇12

***市农业委员会

市政府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全市经济形势分析调研活动的通知》下发后,市农委高度重视,牵头组织市畜牧局、市渔业局、市水利局、市农发办、市扶贫办、市气象局、市烟草公司、市林业局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调研组,通过下发调研《通知》、召开座谈会、到乡村企业农户调查等方式,深入细致地调查分析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总的看,我市1—10月份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粮食生产、现代农业、农民收入等方面都好于年初预期。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12.39亿元,增长3.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24元,增长21.3%;各项农业农村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粮食生产形势好于预期

***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近年来我市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去年秋、冬季、今年春季遭遇百年不遇持续特大干旱,夏、秋季遇到旱、涝交加等特别不利气候条件,粮食生产保持连续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各级党委政府狠抓抗旱、抢时播种、加强管理,努力减轻灾害损失,实现了夏粮总产持平,秋粮总产保增长的目标。据统计,全市548.1万亩小麦,单产达384.7公斤,较去年减少9.7公斤,总产210.9万吨,与去年相比增加0.2万吨;预计秋粮总产266万吨,比去年增加8.6万吨。全市粮食总产预计可达477万吨,比去年增加8.8万吨。今年在这么大的自然灾害之下夺得丰收,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的目标,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抗旱及粮食生产工作会议,对抗旱、打井及春季麦田管理等进行部署安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临抗旱第一线,指导全市各级做好抗旱促农业生产工作,力争大灾之年粮食实现“八连增”。农业部门积极行动,市农委在***县召开了春季麦田管理暨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制定了春季农业生产督导检查的标准,委党委成员分片包干,到各县区抓督导落实。抗旱以来,始终坚持每周两次抗旱情况联系调度,及时掌握旱情、抗旱春管和春季农业生产情况,形成《抗旱促春管专报》13期。加强土壤墒情监测,在全市12个县区,设立了109个土壤墒情监测点,实行土壤墒情周报告制度。

二是抗旱效果显著。据统计,我市投入各级抗旱资金3.38亿元,抗旱工作用电2024.23万度,用油4605吨。新建塘坝、水池、机井等水源工程5312处,新增蓄水能力1238万立方米,累计解决13.69万人、4.35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2010年秋、冬季灌溉共调配抗旱水源2.58亿立方米,有390多万亩麦田浇上了越冬水;2011年春季,全市调配抗旱水源1.84亿立方米,浇灌319万亩次,其中返青水麦田260万亩,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农业科技支撑。农业部门发挥技术人才集中的优势,组成6个农业专家组,在小麦生长的关键环节,深入田间地头,及时进行苗情、旱情、灾情的调查会商,通过农情调度、土壤墒情监测和专家会商,提出指导意见,为各级政府指导生产提供了决策依据。今年在全市扩大了高产创建的实施范围,特别是面对灾情,广大农技推广人员深入一线指导和帮助农民群众救灾、生产。今年8个县区承担了小麦、玉米、水稻粮食高产创建项目,落实万亩示范片23个,其中小麦13个、玉米8个、水稻2个,示范带动面积达160万亩。在省、市组织的实打验收中,小麦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704.5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98公斤,超出全市小麦平均单产213.3公斤;玉米高产攻关田最高亩产908.86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30公斤,高出全市预计单产185公斤;水稻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18.5公斤,比全市预计单产高38.5公斤;花生高产创建共有6个县承担,十亩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599.89公斤,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400.7公斤,高出全市平均单产91公斤。为全市粮食丰产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

今年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24元,同比增长增长21.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分析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就业增收形势好。一是农民培训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市农委、共青团***市委联合开展了青年农民创业增收培训工程,市农委、市妇联共同开展了沂蒙农家女创业致富培训工程,市委组织部、市农委联合开展了新型农民十大示范培训工程等,利用农广校、农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及各类成人教育学校,借助实施新型农民创业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等项目,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自主创业、外出就业渠道拓宽,增收后劲增强。今年以来,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15万余人次,经培训转移劳动力2.8万人。开展农民创业培训3000余人,有1500名农村劳动力获得沼气工、园艺工等农业职业技能证书。二是农民工工资水平上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企业用工也从“民工潮”进入到“民工荒”阶段,即“刘易斯”拐点呈现,在过去民工劳动力一直供大于求,随着特定的背景因素的变化,如果不涨工资就招不到人,出现民工荒。据中国新闻网2011年10月12日,江苏省今年企业用工缺口达36万人,***省企业用工缺口达10.8万人,其它省区市也不同程度地出现“民工荒”问题。不管是从国家的政策看,还是从客观实际看,工资的上涨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市历来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大市,常年外出农民工达120万左右,农民外出务工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7%,农民工工资的上涨,带动了农民收入的增长,这也是今年农民现金收入快速增长重要因素之一。

(二)农民政策性收入增多。国家对“三农”的重视支持力度逐年加大,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农民政策性直补增多。一是粮食补贴政策直接增加农民现金收入。2011年小麦直补面积575.18万亩,每亩补贴资金98.45元,共补贴资金5.66亿元;玉米371万亩,每亩补贴10元,共计3710万元;水稻70万亩,每亩补贴良种15元,共计1050万元;棉花16万亩,每亩良种补贴15元,共计240多万元。全年粮棉油补贴6.2亿元。二是农机化补贴高效惠民。2011年,我市共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1.001亿元,比去年增加1350万元。截至目前,全市补贴资金已全部落实完成,共补贴农机具4.1万台(套),受益农户3.47万户,完成购机总额3.4亿元,带动农民直接投入2.34亿元。其中,购置免耕播种机546台,玉米收获机394台,深松机245台,小麦收获机986台,动力机械1.51万台,其它各业机械2.39万余台(套)。

(三)家庭经营收入实现丰产增收。前三季度农产品价格总体呈上升趋势。据***省农业信息中心统计,今年第三季度,***省主要农产品价格除棉花持续弱势外,普遍高位上涨。其中,小麦前期平稳后期略涨;玉米、鸡蛋价格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涨势,价格持续上涨,且幅度增大;蔬菜、化肥价格稳中有涨。粮食价格涨势明显;经济作物中花生7月末上涨行情接近尾声,价格开始略有下跌,但仍大幅高于上年水平,三季度花生仁平均价格7.53元/斤,环比上涨21.87%,同比上涨57%;三季度蔬菜批发价格持续上涨,且幅度逐月扩大,7、8、9三个月份蔬菜批发价格分别较上月上涨1.00%、2.80%、11.70%,所监测的35种蔬菜批发价格平均为1.44元/斤,同比下跌7.18%。整体来看,三季度蔬菜批发价格水平低于上年同期,主要是由于大蒜、生姜等部分品种价格明显回落造成的,大部分蔬菜品种价格仍要高于上年同期水平;畜禽产品中生猪三季度平均价格9.39元/斤,同比上涨55.25%。生猪价格冲高回落,7月份基本延续了今年以来的涨势,价格继续有所上涨并创历史新高。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上涨,帮助农民实现了丰产增收,这也成为农民收入大幅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随着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村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农民从事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越来越多,得到的非农产业收入也越来越高。

三、现代农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的社会化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性质和水平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属于农业的最新阶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发展,今年提出“四三二一”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是三大亮点之一,***市各级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成效明显。

(一)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快速。***市气候宜人,属暖温带季风区大陆性气候,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温差明显,年平均气温13度,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水600-800毫米,气候条件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农民历来种植蔬菜、果茶、花卉等高效特色农作品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全市各级因势利导,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全市各级紧紧围绕打造沂沭河两岸高效特色农业长廊、环蒙山林果产业带、郯苍优质粮食产业块,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大力发展蔬菜、果业、畜禽、渔业、银杏、杞柳、茶叶、中药材、苗木花卉、食用菌等十大特色高效农业,在全市形成了南粮菜、北果油、西果药、东油茶的农业种植业格局,促进了农业内部结构优化调整,形成了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带。全市高效特色农业已达到700多万亩。特别是食用菌产业,已在我市的苍山、***、蒙阴、***等县区发展为农业主导产业之一,中药材总产1.1万吨,其中金银花总产3360万公斤,年实现收入20多亿元;食用菌总产23.86万吨,年实现收入11.1亿元,休闲观光农业、区域特色高效生态农业异军突起。今年,我市有8个农业园区被确定为***省休闲农业精品园区。

(二)烤烟生产工作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随着行业“卷烟上水平”战略的实施和现代烟草农业的深入推进,市烟草公司按照“基础工作上水平、重点工作求突破、创新工作见成效”的总体思路,面对非常不利的气候条件,大力推进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烟用机械研制与推广、公益事业帮扶、水源工程建设及土地整理项目试点等各项工作,烟叶生产生态村富民工程进展顺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烟叶生产发展。2011年国家局批复我市烟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74个,行业投入补贴资金9018万元,发展种植专业户5506户,种植面积14.05万亩;家庭农场307个,面积4.4万亩;户均种植面积26.54亩, 同比增加12.71亩,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共收购烟叶44.53万担,上级下达计划51.5万担,完成计划的86.5%;上等烟比例57.1%,中等烟比例21.1%,均价16.01元/公斤。投放收购资金35641万元,烟叶价格补贴3482万元,实现烟农总收入39123万元,实现烟叶税7841万元。

(三)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深入推进。建设优质农产品基地是加快推进农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的重要举措,市农委深入分析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现实及全市人民对健康农产品的需求和要求,提出了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的目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高规格的基地品牌建设会议,全市基地品牌建设工作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产业集群,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沂蒙山、绿色农产品”的品牌成功打响。截止今年10月底,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59.59万亩,新增优质林产品基地33万亩,新增优质畜禽小区83个,新增优质水产品基地1.79万亩,新增观光小区50个,提前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累计,全市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479.59万亩,经过认证的“三品”达到90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9个,注册农产品商标4300件,均位居全省前列。在上半年全省例行抽检中,我市蔬菜合格率达到100%。滨河生态高效特色农业长廊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建成万亩桃生产基地、万亩优质葡萄生产基地和1.8万亩的出口生姜基地。***辛集生态园、葛氏农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等初具规模。河东区建设了汤头三益有机循环农业示范园、太平星期九假日采摘园、汤河海棠精品园、凤凰岭枫荷苑湿生水生植物基地、刘店子绿三叶草莓基地等一批生态观光项目。兰山区南坊街道、白沙埠镇、李官镇初步形成鲜切花、蔬菜、桃、园林苗木四大主导产业。郯城县开发建设了新村省级万亩古银杏森林公园、重坊中华银杏品种园、中华银杏树圣碑林等生态农业观光景点。***围绕“影视城”项目,规划建设了面积1000亩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科技示范园区,推出“蒙莲牌有机藕”、“蓝鹏牌绿色蔬菜”等特色农产品。蒙阴蜜桃、苹果、葡萄、板栗等形成规模,蒙阴县被评为“全国果品综合强县”。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加快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农民通过创办农业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联合起来,抱团闯市场,形成规模优势。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把发展县域经济列为重点工作,国务院批准沂蒙革命老区执行中部地区政策,各地制定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全市农业企业经营规模快速膨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机遇期”。2011年新增86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使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447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54家,市级39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列全省第二位,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居全省前三位。目前,各类产业化组织达到1777家,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923家,占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十分之一,其中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58家,过十亿元的12家,过百亿元的1家。***市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起步早、发展快、数量多、分布广,全省知名、全国有影响。上世纪50年代,就对莒南县王家坊前农业合作社作出过重要批示。近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数量快速增长、运行日益规范、功能不断拓展、竞争力逐步增强,初步实现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低级向高级、由单一向复合、由松散向紧密、由生产联合向股份合作和资金合作、由本区域联合向跨区域联合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和农业科技推广,提升了农业标准化水平,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创新了农村社会管理,对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1299家,其中工商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7331家,拥有成员87万人,出资总额41.92亿元,登记总数和出资总额均居全省首位。今年10月份,***在全省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五)生态循环农业成效显著。发展循环农业作为抢占现代农业制高点的战略选择,早已引起***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始于上世纪的七十年代,多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这项工作。近年来,按照 “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总体部署,全市各级农业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和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今年以来,全市新建户用沼气2.6万户,累计达到41.6万户,新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87处,累计在用数达到326处。年产沼气总量2亿立方米,可替代标煤13.6万吨。沼气总户数和产气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位。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滞后的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同时,打造了“畜-沼-菜”、“畜-沼-果”、“四位一体”、生态家园、秸秆沼气等一批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新亮点,新发展“猪-沼-果(菜)”等循环农业模式。***三益畜禽农业有限公司于2008年初投资571.91万元建设大型沼气站,可日产沼气900立方,年产沼液、沼渣1.1万吨。沼渣用作有机作物肥料,沼液经沉淀处理后,清液通过管道输送和液肥喷灌等方式给生态园作物提供生长所需养料。而沼气除供公司生产、生活用能所需外,还向附近村民供应。大型沼气工程的建成运行,使公司由“饲料—养殖—鸡粪—种植”的简单化粗放式循环链条,变成了“饲料—养殖—鸡粪—沼气—沼液沼渣—种植”的精细化循环链条。一方面,鸡粪污水通过沼气站的有效处理,既实现了养殖基地污染物的零排放,又使附近居民用上了清洁生态能源,改善了农村环境;另一方面,以沼气站为核心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拉长了产业链,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循环,为企业增添了后劲和活力。

(六)农业基本建设项目取得了较大进步。近年来,各地积极申报、争取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严格规范实施,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助推剂”。目前我市在建的项目有***县千亿斤粮食项目、临沭县千亿斤粮食项目、莒南县花生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蒙阴县水果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建设项目、苍山县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项目、苍山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旱作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市农科院小麦新品种原原种扩繁项目、***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以及有关县区质监站项目等工程有序推进。这些项目的建设,必将改善水土资源环境,减少自然灾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作物病虫害防控能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持续增加农民创收。

四、优化产业结构,畜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今年,全市畜牧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畜禽存出栏继续增长,畜牧业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畜产品档次和水平不断提升,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15家,年加工能力180万吨,规模以上加工企业年产值133亿元。饲料加工企业157家,年产值120亿元;兽药生产企业8家,年产值2亿元;畜牧服务业年产值130亿元。畜牧二、三产业共吸纳农村劳动力80多万人,年创收160亿元,占当年农民纯收入的32%。

(一)畜禽存出栏继续增长,利润可观。1-10月份,我市生猪、统货猪肉、仔猪价格整体上一直处于高位运行,养猪效益维持在300-700元/头。6月底-7月上旬,全市生猪价格达到最高位,利润在600-700元/头。国庆节后价格下滑,最近价格降幅较大。目前,二元肥猪、三元肥猪、统货猪肉、仔猪价格分别为15.7元/公斤、16.6元/公斤、27.4元/公斤、24元/公斤,同比上涨19%、20%、28.7%、28.1%。尽管饲料、人工、防疫等成本上涨,但出栏一头100公斤的三元肥猪利润仍达300元左右。

(二)禽类产品价格波动频繁,生产平稳发展。一是受猪肉价格影响,肉鸡价格稳中有跌。肉鸡价格今年最高时曾达11元/公斤,目前为9.4元/公斤,同比增长3.9%,但比6月中旬下降10.5%;肉鸡苗4.8元/羽,同比增长6.7%。1-10月份肉鸡养殖利润基本维持在1.5-2元/只。二是蛋鸡养殖比较稳定,鸡蛋价格处于涨后下跌阶段。目前鸡蛋市场价格8.6元/公斤,同比持平,比6月中旬下降3.4%。蛋鸡养殖仍有利润,每售一公斤鸡蛋净利1.2元左右。通过无公害认证的鸡蛋超市价格仍在10元/公斤以上,每公斤利润5元左右。三是肉鸭养殖利润可观。合同肉鸭价格8元/公斤,同比持平;合同鸭苗价格5元/只。养鸭场户利润在1.4-1.5元/只。今年鸭产品最高价曾达1万元/吨,目前均价在8700-8800元/吨,同比增长2.9%。

(三)草食动物养殖平稳发展。一是奶牛养殖。目前生鲜乳到奶站的价格为3.3-3.5元/公斤,同比持平。大育成奶牛和产奶牛为9000-13000元/头,绝大部分奶牛场盈利,奶业生产正处于理性稳定发展阶段。正常情况下,年产6吨的盈利2500元左右。二是肉牛养殖。目前价格18.4元/公斤,同比增长19.5%,与9月中旬比增长8.2%;牛肉价格36.9元/公斤,同比增长13.3%,出栏一头肉牛获利500-1000 元。三是肉羊养殖。目前价格22-24元/公斤,同比增长22.2%;羊肉价格56元/公斤,同比增长16.7%。出栏一只50公斤肉羊,利润200-500元。四是獭兔价格波动中上涨,肉兔价格上升。前三季度獭兔价格大幅下滑,9月中旬跌至底点,獭兔皮价格20元/张,同比下降63.6%;獭兔价格14元/公斤,同比下降48.2%,出栏一只2.5公斤獭兔约亏损10元。10月底以来,獭兔价格强劲反弹。目前,獭兔皮价格40元/张,与9月比上涨100%;獭兔价格22-25元/公斤,同比下降22.6%,但比9月上涨64.3%。出栏一只2.5公斤獭兔利润约30元;肉兔16元/公斤,同比上涨23.1%。出栏一只2.5公斤肉兔利润10-15元。

(四)特养行情复苏。随着国内市场扩大,国际市场逐渐恢复,去年底以来,皮毛动物行情一路看涨,走出微利阴影。据河东政泰特种养殖有限公司老板赵欣玉介绍,目前母貂皮190-360元/张,公貂皮400-460元/张;狐狸皮品种不同为600-1100元/张;貉子皮为330-550元/张。目前,特养动物平均毛利率高达180%。

五、实施板块建设战略,渔业呈现五大发展趋势

(一)渔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实施水库、池塘、塘坝、河流“四大”渔业板块建设战略,狠抓优质水产品基地品牌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水产良种工程建设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打造生态渔业知名品牌,不断提升水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全市渔业经济保持了平稳健康运行势态。1-10月份,全市水产养殖面积46万亩,水产品产量9.93万吨,产值10.66亿元,同比增7.8%,渔业经济总产值23.8亿元,同比增8.1%。入秋以来,雨水充沛,养殖水面扩大,水质条件改善,鱼种投放充足,秋季渔业生产势头良好。水产品市场价格保持高位,水产养殖利润较常年增加20%多,极大地刺激了群众发展水产养殖的积极性,全年渔业经济目标有望超额完成。

(二)池塘养殖向名优高效渔业方向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池塘面积在逐渐减少,由原来的近10万亩降到现在的8万亩,而且仍有下降的趋势。池塘已经成为渔业生产宝贵的资源。粗放粗养、低投入低产出的养殖方式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名优高效养殖。南方省市的池塘规模化养殖,主要是养殖鳜鱼、鲈鱼、黄颡鱼、黄鳝、翘嘴红鲌、泥鳅等名优品种,市场价格高,养殖效益好。郯城县的河鲈、狗鱼养殖就是很好的例子。池塘养名优、养精品,高端高质高效,是今后发展方向。

(三)大中型水库生态养殖成为必然趋势。我市有天然水面100多万亩。淡水资源丰富,特别是水库河流众多、水质良好,是我市渔业发展最大的优势所在。水库等大水体渔业发展的方向就是生态增养殖,以增殖放流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类为手段,净化水质,保护生态环境。***许家崖水库2011年3月份清除了养鱼网箱,全市7座大型水库中有4座已清除了养鱼网箱,另外3座大型水库的网箱清理也为期不远。开展水库等大水体鱼类增殖放流,加大资源修复力度,发展有机生态渔业已成为必然趋势。

(四)现代渔业园区建设成为发展重点。***省渔业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实施园区建设行动。今年全省选划300个园区建设项目列入《***省现代渔业园区建设规划》,是今后省级以上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我市根据要求提报了22个工厂化流水养殖、精品池塘和休闲渔业项目,把园区建设列入渔业发展的重点。如:以沂河、沭河为轴,沿河两岸规划布局现代渔业园区建设,在百里滨河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中心地段——***县辛集镇,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一处“***现代渔业产业园”。结合我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的实施,今年总投资4000万元,建设工厂化养殖面积20万平方米;计划到2015年,园区建成核心区面积1000亩,规划面积5000亩,示范带动10000亩,形成年产冷水性名贵鱼类1万吨、产值4亿元的省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渔业产业园。通过园区示范带动,建立郯城、***、经济开发区、河东、***、***等沿沂河两岸冷水鱼养殖产业带,促进我市现代渔业发展。

(五)休闲渔业持续升温。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促进了生态旅游、休闲垂钓和都市观赏渔业的兴起。我市山清水秀,独具资源优势,发展休闲渔业具有广阔的空间。***区、郯城县的观赏鱼养殖,亩效益上万元,是常规品种养殖的近十倍;莒南陡山水库、蒙阴黄仁水库的休闲渔业特色鲜明、效益显著;城镇居民家庭观赏鱼养殖市场潜力很大等,促进休闲渔业快速发展。9月28日-29日在***滨河景区成功举办了首届·***沂河放鱼节。省市领导及渔业部门、园林部门职工代表和热心市民12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和放鱼活动。在最近省旅游局组织的“到***不可不去的100个地方”评选活动中,***滨河景区名列其中。

五、农业支持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在为农服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低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今年以来,农机部门坚持“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战略,不断提升农机化综合指标,实现了农机化整体工作更好更快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农业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截止到10月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891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8万千瓦,全市拖拉机保有量40万台,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械所占比重逐年增加。粮食作物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牧渔林业机械化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已进入农机化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二)水利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2011年,市委、市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极大改善了我市农田水利设施状况。今冬明春计划总投资12.9亿元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其中,国家下达了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8个小农水重点县建设、涉及全市的饮水安全及面上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共计总投资64768.9万元,其中中央投资21819万元,省投资14358万元,市县投资22600万元。以上项目的实施,使全市农村水利灌溉设施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进一步扩大,为保证全市粮食生产连续增收,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使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气象预测提升了农业生产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市是气象灾害频发、多发及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如2010年9月11日至今年2月下旬,***连续166天无有效降水,发生特大干旱,为200年一遇,有119条小型河流断流、48座小型水库干涸、2080眼机电井出水不足,500多万亩冬小麦受旱。面对严重旱情,全市气象部门统筹部署,精心策划,全力以赴开展干旱气象服务。市气象局抽调技术骨干专门负责干旱决策服务,制作图文并茂的抗旱服务专报15期,气象短信息417余次,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显著提高。2月26-28日,全市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规模空前的人工增雨(雪)作业,发射火箭弹200余枚。5月9-11日天气过程,市气象台预报准确,服务周全,人工增雨作业及时有力,大部分县区旱情基本解除,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2011年7月中下旬到9月中旬,***市发生三次大规模降水、大范围降水和连续阴雨天气。全市气象部门密切监视每次天气过程,从短期到短时、临近预报均较为准确,服务及时到位。汛期市气象台共向市委、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要天气预报》16期,《雨情报告》52期,《一周天气预报》13期,气象旬月报12期,农业气象旬月报12期,全市通过气象决策短信平台各类预警信息151次415条,1503349人次免费接收到预警短信服务,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四)积极推进农业开发项目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既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市农业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工程,是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民生工程。今年以1-10月份,我市已争取省以上农业综合开发无偿资金1.22亿元,其中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首次过亿元。争取土地治理项目19个,其中存量资金项目16个,增量资金项目3个。争取产业化经营项目27个,其中财政补助项目14个,贷款贴息项目13个。争取到的项目和资金量都位列全省前茅。莒南玉芽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叶基地项目、***明富食品有限公司优质生猪屠宰加工项目、***县鲁中蔬菜保鲜配送项目、农丰食品有限公司财政贴息项目、兰山区龙雨食品有限公司种鸭养殖基地等产业化经营项目,建设档次高、效益好、带动能力强,成为当地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新亮点,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龙头。***县***镇项目区成功引进了万德大地公司和深圳客商两只“金凤凰“,万德大地公司投资110万元进行部分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资料投入,发展有机果蔬基地1200亩,深圳客商投资200余万元,在项目区高标准建设了目前全省最大的连体樱桃大棚,发展大棚樱桃38亩;蒙阴县扶持宗路果品专业合作社2000吨气调库建设项目与土地治理项目相结合,发展优质果品基地,项目总投资239.6万元,其中财政扶持51.6万元,辐射带动发展优质果品基地2万多亩。这些项目的实施提升了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

六、当前发展现代农业存在问题及不足

(一)粮食生产在高的基数上增加产量难度较大。农村生产要素流失严重,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发展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人力问题凸显;加之自然灾害等不确定因素,粮食生产在高的基数上实现“九连增”难度大、困难多。

(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今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从增长的因素看,一是农民工工资上升,二是农产品价格上升,这些增收因素增长空间有限,加之农业生产进入高成本阶段,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增大。

(三)县区之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县区之间因区域位置、经济发展基础、领导重视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造成现代农业发展、农机化、烤烟生产等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

(四)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物质装备水平不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滞后、组织化程度较低等问题突出。部分农田靠天吃饭的现状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全市还有297万亩是“靠天田”,有近200万亩根本没有抵御洪涝干旱、防灾减灾的能力;中型灌区灌溉渠系亟待配套维修,灌溉水跑冒渗漏现象严重,水资源浪费严重;渔业苗种繁育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生产能力相对不足;畜牧业发展整体水平还不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今年以来,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农口部门群策群力,广大农民群众抓住机遇,发展经济,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已成定局,今年小麦播种面积552万亩,为明年粮食实现“九连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7500元,继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年底全市肉蛋奶总产将突破200万吨大关,全年畜牧业总产值达到133亿元以上;全年水产品产量将达到12.5万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8亿元以上。

七、几点建议

(一)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用足用活沂蒙革命老区执行中部地区政策的有利条件,完善相关制度,把增加农业农村投入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逐步建立和完善财政支持引导、社会主动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以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已经成为制约全市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农村经济基础薄弱,依靠农民自已搞困难重重。因此,应借鉴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方式来开展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建立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的新机制。积极探索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政府直接面对一家一户的交易成本,集约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三)强化工作措施促进农村增收。近年来,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农民增收困难,既有经济规律影响,也有体制因素制约。应通过提高直接补贴和间接利益补偿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篇13

【关键词】农业发展;农村经济;良好形势;巩固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着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经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农村经济发展应该努力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工作目标。本文结合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的发展,对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形势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巩固这一好形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一、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分析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已经基本实现了平稳快速的发展,呈现出繁荣发展的好形势。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都在不断增加,对国外进口的需求和依赖都有所下降。农产品在高科技种植设备和技术和先进农业生产管理制度的辅助下,产量明显提高。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也得到了不断的开发。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下,通过人为创造作物的生长环境,可以极大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一些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比如农场经营、农业合作社、互联网直销等等方式都有效节约了农业生产的成本,加强了农业种植户与市场的交流和联系,从而开辟了更为广阔的消费市场。以土老憨集团柑橘水果产业的发展为例,湖北政府不仅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帮助,更在技术上给予专业的指导,为公司提供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等,力图创造一个良好的农业发展环境。

另一方面,经济结构得到了切实的优化和升级。这不仅体现在农业生产模式的改革,集约化的农业生产逐渐代替了传统粗放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从而节约了大量的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同时也体现在了经济结构的全面调整,农业不再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唯一支柱,以农业为中心发展出了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共同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既能为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同时也能促进农村经济的结构转型。以土老憨集团为例,柑橘产业发展出一系列的附加产业,如果园采摘旅游等。同时也成为了中百集团农产品的直供基地,武汉大学后勤集团物资采供基地,通过多方合作实现了自身的综合发展。主打产品也不仅仅局限为精品宜都蜜柑及深加工产品系列,更有调味品类和休闲食品类的销售。

二、农业农村经济的巩固措施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保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必然要求。因此,中央政府应该根据农业投资计划的安排适当增加资金投入,扶助农民购买先进的农业生产设备,以现代化技术促进农业生产活动效率的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长期而综合的任务,必须从全局着手,整合发展农业项目,改变传统分散粗放型的农业发展模式,转而向着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政府已经推出了“菜篮子”、农村废弃资源回收利用等项目,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农业经济发展中可用的资源,打造农村经济特色和农业发展优势。诸如修缮乡镇公路、提高农业生产灌溉系统自动化水平、投资大棚建设、补贴谷物种子等等措施都能起到巩固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有了完善的基础设施才能维持农业农村经济的稳定增长。湖北土老憨集团的发展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先进科技的使用,力求以科技发展带动致富。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已经成为了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

2.加强农业制度管理

加强相关制度的管理也是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好形势的有效途径之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活动不断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必须针对市场和实际情况的变化,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制度监管,才能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这种好形势的继续发展。

首先是个人责任制的建立,促进责任明确化,使各级工作人员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其次,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是需要建立制度进行监管的重点。基于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相关部门应该积极开展安全整治活动,对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进行全面可靠的检测,保证顾客的食用安全。检测的重点应该放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剂的使用等等问题上,在畜牧业中则要重点检测添加剂是否恰当、动物疫病的影响、违禁药物的使用等等。同时,针对一些新的问题如假冒商标等,也要进行重点查处,从而规范农产品市场交易的环境,以明确的制度来指导交易双方的行为。土老憨集团正是因为在产品质量这一关上有非常严格的把控,才能使土老憨宜都蜜柑成为水果类的中国驰名商标,优质宜都蜜柑出口到俄罗斯、中欧、东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成功打开了国际市场。

3.加强农村人才培养

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强劲的势头要求加强培养需要的人才。农业发展在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方面一直存在着较大的问题。但是人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因此,必须针对性的改善这一现状。

政府和企业都应该重视人才培养,在农业人才的培养上投入更大的精力。专业的农业人才不仅应该具备系统的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使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从而指导农民正确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高农业种植的经济效益。可以积极引进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人才或者一些拥有专业技术的职业人员,以丰厚的待遇留住优秀人才,并且给予人才学习上升的机会,不断对人才进行系统的培养。以尖端人才的优势促进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也要将现代科技、市场重要性等重要的观念根植到农业生产活动中,向现代化农业生产方式靠拢。在知识上,要发挥技术人员和专业人员的作用,向农民普及基本的农业知识。湖北土老憨集团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现有员工2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05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186人,研究生学历9人,博士生学历2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面对良好的发展机遇,应该善于利用市场提供的机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采取措施巩固已有的发展成果。并且结合各地农业自然条件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发展现代农业科技、培养优秀人才,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建设农村经济。

参考文献:

[1]马翠花,师春祥.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巩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好形势[J]. 农业经济,2011,02:21-23.

篇14

,落实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部署,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稳定价格为核心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国际金融危机给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新的挑战,即如何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如何防止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去年9月份以来,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前高后低,波幅高达30%以上,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预计短期内很难明显反弹。这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不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需求减少是农产品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全球农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能源价格暴跌也加大了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农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大大增加了我国调控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难度。因此,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今年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总体不错,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以确保,但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角度考虑,从确保实现扩内需战略目标的高度着眼,今年应该将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适度回升作为重要任务。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农业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通过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来实现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统筹处理好农产品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系,重点是避免个别农产品的数量变动影响对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和宏观经济的预期;统筹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既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充分发挥临时收储和进出口调控等短期政策的效能。

以调整结构、完善体制为根本方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沿海地区外向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稳定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有着深刻的体制和制度原因。区域之间产业布局不合理致使大量农民工在省际年复一年地流动,过于偏重外向型经济致使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城镇化过程中相关制度改革滞后暴露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矛盾。

今后一个时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不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逆转,确保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应成为长期战略。二是为有效兑现“人口红利”,需要更快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缓解农民工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我国劳动力的短期优势变为长期优势。三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候鸟式”流动问题,需要统筹工农和城乡发展,加快制度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移,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偏重投资和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并重转变,经济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尽快向均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一元结构转变。四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扩大农村内部就业。

应在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功夫,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尽可能追求产业或产品的差异化,以拓展不同的市场空间。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业,努力提升农村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拓展农村就业的领域和空间。

以强农惠农、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加大。农民增收困难,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有可能再现,而且增产后还有可能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工资性收入有可能下降,并且很不稳定;三是有利于农民稳定增收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今年中央1号文件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主题,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落实中央有关部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可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多予”的力度。适度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生产性专项补贴的引导作用,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有效利用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在“放活”上继续深化改革。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按照“非禁即许”原则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拓展经营领域和范围。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开展多种要素、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以强化生产功能为取向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长期

以来,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一直兼有生产和保障的基本功能。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农民就业渠道多样化,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有所弱化。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的情况下,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再度凸显。土地保障功能虽有利于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配置效率。

从农村实际出发,未来一个时期基本的政策取向应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矛盾,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在近期,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渐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二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强化农村土地的生产功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农户为流转主体、农地用途不变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和支持农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抓手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为探索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道路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在不同时期,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出现过阶段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采取“离土不离乡”的就地工业化模式。在产业限制逐步放开后,乡镇企业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拓宽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但乡镇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的事实说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单一模式不利于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乡镇企业应实行多元发展模式,既发展外向型经济,又发展内向型经济,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当前,促进乡镇企业发展,需要体现三点基本政策取向:一是坚持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原则。贴近农业,就是围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业,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贴近农村,就是围绕转移农民就业、合理配置农村资源要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性和生活业;贴近农民,就是形成以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促创业的良性循环。二是在地域分布上重点鼓励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劳动力回流较多的省份发展乡镇企业,引导这些地方承接东部地区和城镇的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城镇集中布局,使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相结合,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

以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