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新时期教育方针范文

新时期教育方针精选(十四篇)

发布时间:2023-09-19 15:26:3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4篇新时期教育方针,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新时期教育方针

篇1

关键词:数字信号处理;教学方法;仿真实践

中图分类号:TN911.72-4;G642

1 引言

随着信息类科学和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应用得到飞跃式发展,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1]。但是“教的困难学得费力”是这门课程普遍存在的问题。数字信号处理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复变函数、信号与线性系统等,其教学特点是数学理论性强,概念抽象,理论推导繁琐,比如快速傅里叶变换算法复杂难度大及滤波器设计多样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中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基础课程学习的差异也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在有限学时内将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与分析方法传授给学生是需要探索的。如果方法不当,只是灌输大量的具体知识,学生死记硬背教材上的推导和公式,并未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考试时勉强应付,从而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改进,摸索出一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具体讲法,提出启发互动与建模仿真实践应用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从教与学两个角度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进行研究。

2 教学改革方法和途径

2.1 启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是知识的“满堂灌”。通常课堂教学中把教材作为学习的中心,教师讲授引导进行知识的传授。这样学生较少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学习缺乏热情和主动性,思维受到限制。要让学生对课程有兴趣,必须思考设计课堂教学方法,在教学中给出学生问题或者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以问题为教学起点,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直接讲授和启发式提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思考研究―分析解决”的知识构建过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同时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课堂讲解推导公式采用板书学生形式,仿真演示边学边验证、多媒体及动画演示等多种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可采取专题讨论的教学形式,把和数字信号处理有关联的理论和技术分成小专题,提前把题目分给每个学生,请学生思考查阅资料做好准备,课堂上发表见解,进行专题讨论,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其他学生的观点也可扩展思路,这对于学好课程及能力培养都有极大的帮助。

2.2 仿真实践的教学方法

数字信号处理的内容较多,但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学习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灌输大量的具体知识。培养这些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打好理论基础,掌握本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与基本分析方法,学会使用现代设计、分析、开发、仿真与实验工具。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通过学习、思考和仿真实验掌握基本知识。MATLAB软件是国际公认的信号处理标准软件和仿真开发平台,利用MATLAB可以使一些很难理解的抽象理论得到直观演示解释,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分析与计算等难题[1]。笔者在近十年的教学中,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用MATLAB软件仿真实现,省去了学生较为繁琐的笔算及较大的计算运算量,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编程能力,培养了工程素养,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实施内容

将仿真工具引入到数字信号处理教学的过程中,从以下两个途径出发,一是结合教学理论进程,基于课堂上的一些重要的核心知识点通过用仿真软件将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用形象的图形直观地展现,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轻松地掌握所学知识点,提高其学习兴趣。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讲授快速傅里叶变换时,减少理论推导证明,而着重讲述它的理论应用,仿真演示快速傅里叶变换进行频谱分析,用FFT分析信号频率成分。例如一被噪声污染的信号,很难看出它所包含的频率成分,如一个由100HZ和220HZ正弦信号构成的信号,受到均值随机噪声的干扰,通过FFT来分析其信号频率成分。利用仿真软件可以快速的分析其频率成分,仿真结果如图1所示,直观形象展示给学生,加深对FFT应用的理解。

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结论让同学们对频率采样理解不透彻,如果用仿真图形演示如图2频域采样,则会豁然开朗,理解频域采样失真的原因,掌握频率采样定理。

二是给学生实践任务,要求教材中的例题和课后习题用MATLAB程序实现,给出习题求解程序及仿真运行结果。这样能让学生熟悉信号处理的常用函数和编程设计技巧。另外,把学生分成小组,可让学生合作开发一个系统,如开发数字信号处理实验仿真系统,确定系统的体系结构由哪些模块组成,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如何,需要哪些全局变量等。图3为指导学生开发的傅里叶变换的GUI界面,学生不仅掌握了MATLAB的程序设计,而且掌握了离散傅里叶变换的理论和实验仿真结果。由此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个学生投入到学习实践中,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探索、完成工作的工程素B。

MATLAB仿真演示的教学效果,使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抽象、难懂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转化成易懂、直观的图形图像形式,较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堂讲授内容[2]。

数字滤波器设计是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理论推导复杂,计算量较大。而(FDATool Filter Design Analysis Tool)是simulink 信号处理工具箱里专用的滤波器设计工具,它把滤波器设计命令行功能集成在一个图形用户界面窗口中,如图4所示,在图中滤波器设计结果显示区域在上半部分,它可显示滤波器的幅频响应,其中滤波器类型选项包括低通、高通、带通、带阻和特殊FIR的滤波器,设计指标及性能控制区域在图中的下半部分。

设计滤波器主要对其进行应用,结合信号的频谱分析,理解滤波器的功能与作用。比如有一输入信号x(t)中含有干扰信号,其时域波形如图5(a)所示,对其FFT进行频谱分析如图5 (b)所示,由图可见,信号和干扰的频带互不重叠,设计如图6(c)所示的低通滤波器滤除干扰,得到纯净信号,达到滤波的目的如图6(d)所示。在该仿真中既进行了滤波器设计,又有信号频谱分析FFT的应用,理论和实践结合易于知识的理解掌握。

3 结束语

本文是在教学实践中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不断改进,摸索出一些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具体讲法,提出启发互动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建模仿真实践的教学方法,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启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更好的理解掌握本学科理论知识。仿真实践练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编程设计能力,培养了工程素养,教学方法的应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高西全,丁玉美.《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2]霍慧芝. MATLAB仿真在数字信号处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大学教育,2013年24期

[3]陈怀琛,吴大正,高西全.MATLAB及在电子信息课程中的应用.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篇2

(一)教育目标及有关概念辨析

我国的教育目的是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教育方式是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②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教育工作发展的总方向,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的内容一般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及实现教育目的基本途径等。教育方针的核心问题是“培养什么结构素质的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方针的特点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当前,我国教育方针正从专注于现实性,逐渐向现实性与理想性融合转变,育人为本、服务人民的理念越来越成为新时期国家的教育追求,成为我们拟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核心原则。③综上所述,教育目标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是根据社会不断发展和人的基本需求,对教育活动所规定的目的、方向和要求,是教育活动结果所应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二)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指特定阶段的学校课程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确定接下来的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课程目标通常具有整体性、层次性、持续性、阶段性、递进性和时间性等特征。④一般而言,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的实施和评价都应当围绕课程目标进行。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课程目标位于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之间,属于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同时是教学目标的上位概念。除了对教学目标制定有较大的影响之外,课程目标对课程的整个编制也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是课程从内容设计到实施直至评价的重要依据。

(三)教学目标

很多文献会把“目标”同“目的”混淆。其实,在英文文献中,这两种用法往往有所区分:“目的”通常是指某一国家或社会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理想,在其教学领域内向教师提出的一种总体性、概括性要求,其涵义往往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等同,是一种方向性的宏观指示。“目标”则是指在具体情景中学生行为变化的结果,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一般而言,目标通常是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是策略性的,加之时间、情景等条件所限,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⑤基于“大课程小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下位概念,是对学生在学完一个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出什么事情更精确、更详细的表述。教学目标表明了特定教学任务期望学生达到的行为标准和表现,是学生在学习任务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它涉及的范围,大到对于一门课的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一个学段的要求,小到对于一个课时,甚至一个知识点的要求。

二、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

篇3

1.学校特色定位是教育国际化的形势需要

世界各先进国家都十分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美国高中生在暑假大都参加工作,做义工、做小时工、做实习生。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锻炼,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为步入社会积累了经验。英国家庭鼓励学生假期到其他国家的学生家庭互换居住、旅游、学习当地语言。在我国,“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历经半个世纪。颇多曲折,经验相当丰富,教训相当深刻。第一阶段(1949—1979年),发扬传统经验,亦存在经验的误用;第二阶段新时期,8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推进,普通教育追求升学率的加剧,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结合受到冷落。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明确了“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针。这一明确表述,使我们更加明晰了我国实践与研究的明显不足:主要关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重视不够;主要关注走出校门和课程建构的形式,忽略了学生自主实践的研究;普通高中的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实践几乎处于冷落状态。我校一直将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作为办学思想,并在实施“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方面具有优良传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实施“开门办学”,建立了分校和学农基地,校园内开辟“菜园”,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进行社会实践。《北京日报》专题报道了此经验,全国除台湾和外的省市自治区都有代表团到我校参观学习。七八十年代学校开办“力达塑料厂”,成为本县唯一盈利的县级企业,每周必有班级到校办厂学工,每学期安排一周固定学工时间,并写进课表。新时期校办厂关闭,取消了固定学工时间,但德育处积极探索建设学生实践基地,出版了《学生社会实践论文集》三册。2000年起学校开设选修课,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新课程推行后“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必修课,在挖掘本地教育资源、专项探究方面取得一些成绩。

2.把学生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课程大背景下,我们进行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融合于新课程的尝试,并做到了“进课表”,试图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同各个学科整合,探索“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化的路子,我们在困惑、反思、学习、求索中得出:密云二中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反思新课程的优势与劣势的前提下,规划自己的发展定位———重新审视学校校训“厚德博学、善思笃行”,强调知行合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挖掘学校特色内涵,将其学校办学理念定位在“创新践行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促进学生优势进一步发展,克服学生发展的劣势,使学校走在全市同类校的前列。

特色学校的发展必须具有创新思路

1.找准突破点

《规划纲要》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表述发展了我国教育方针的内涵。我校突破的重点不是停留在教育服务社会的层面,而是谋求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变原有的狭隘的思维、封闭的视野、单一的学习方式,为开放的思维、广阔的视野、多元的学习方式。

2.提出创新践行新思路

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一理念属地化、校本化具有全新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与属地发展功能定位切合,与家长和学生需求紧密结合,与学校长期发展相吻合。

篇4

摘 要:新媒体环境的出现令现阶段大学生党员党政知识学习得到了有效的拓宽,使得校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更为和谐。教师在提升党员学生党政知识教育实质的同时,也令学生对党政知识核心内容的理解得到了巩固。新环境对党政原有教育方针进行了适当的优化,使之更为具体化、详细化。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机遇,探讨了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即将面临的挑衅,简要阐述了新媒体环境制定大学生党员有效教育路径。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途径研究

现阶段,拓展大学生的党员基础教育成为新环境的重要发展方向,大学生具有多方位学习党政知识的途径。在众多教育渠道之中,传统的党员教育方式为培养党员基础素养,以及党员对党课知识信息的涵养。一名合格的党员应具备与之身份相对应的修养,这种修养并非短时间内便可养成,而是经过长期的学习与社会实践,最终通过党课知识的掌握得以顺利培养。

1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机遇

1.1 新媒体改善传统大学生党员教育方针

党员在大学期间会接收到来自各个渠道的党政相关知识,这些知识令大学生党员更好的掌握党课的知识及信息,使之更为快速的吸收这部分知识。培养大学生党员建立起对党的情感,并提升其对党的信仰。

新媒体是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看似虚拟性较强,但是,实质则是在于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内容的消化与吸收,使其学习到的党课知识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这一全新环境下,党员的传统教育方式得到了质的提升,这种提升不仅表现在党课知识的学习,同时也改善了大学生党员的学习蓝本,使其学习方式被规范至全新的路径。

1.2 新媒体改良传统教育的客观手段

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传统党课教育手段逐步演变至客观存在,但实际针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实质仍是遵循传统方针。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重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在这一互动模式之下,大学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党课知识的学习,且其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所学习的内容也随之消化的越透彻。

全新的教育模式重在改良,而非改变原有教育方针,原有教育方针是先人经过近百年的研究与探讨下诞生的,因此,传统教育模式具有着相当高的稳定性,并且这一特性可充分推动大学生党员学习党政知识的积极性。而新媒体环境所改善的教育方针,主要从党政知识教育的另一面展开,也就是学生学习党政知识这一层面,在这一层面之中,教师与学生同为主体,且双方互动性良好,并在互动的同时进行党政知识的探讨,教师的教育者主体身份得以正确发挥。

1.3 新媒体提升了大学生党员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效率

新媒体改善了大学生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方式,党政知识原有教育方式仅是采取课堂教育制度,但是随着新环境的到来,这一制度被逐渐改善并得以优化,新环境为学生们带来了党政知识的实践性,将所学习的知识范畴带入实际的生活与社会实践之中,加强学生对已学习内容的理解,使学习的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得到高效提升。

信息是一种图文并茂的数据承载体,而党政知识信息的内容则更为繁杂,其内容真实有效,且生动形象,因此将其知识范畴进行完全吸收原本是不可能的一件事,但是,随着新媒体将其信息中所包含的核心内容进行分解后,党政信息便以多种姿态呈现在众人面前。当下党政信息的主要形态包括图像、文字、声音及视觉暂留,这些形态加深了大学生学习党政知识的学习能力,使其更为高效的接受党政思想。

2 新媒体环境大学生党员教育即将面临的挑衅

2.1 废止原有教育限制

传统党政知识教育中普遍存在较难改善的困点、难点,这些问题都具备独特的特质,而这些特质具备着一定的局限性。而在新环境下,这一问题将会得到改善,改善方式通过对教育空间的扩展展开,原有教育方针主要是在固定场所下实施教育机制,其教育思维较为刻板,因此,针对这一问题的整改方案应为释放信息教育的原有限制。

2.2 侵染大学生党员原有价值观

相对于其他大学生,大学生党员思想更先进、政治更坚定、自制力更强,但是纷繁复杂的新媒体环境对他们的价值观的形成与巩固造成了极大冲击。一方面,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量大、传播速度迅捷,然而这些信息良荞不齐、真假难辨,一些消极的、负面的信息容易影响大学生党员的独立选择和判断,使一些大学生党员的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世俗化。

2.3 削弱传统教育方针

在传统的工作方式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是通过党课形式进行的,教育管理的手段比较单一。而现如今,大学生党员大多数时间与“新媒体”相伴,短信、论坛等成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沟通方式。

3 新媒体环境制定大学生党员有效教育路径

3.1 开拓党政知识教育的有效介质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的教育,要顺应新媒体的诸多特点,积极拓展工作阵地,丰富教育载体。有效运用网络建立大学生党员网上管理平台,全面地、动态地掌握其信息。建立学生党支部QQ群、MSN、BBS、博客以及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架起教育者与大学生党员之间以及大学生党员相互之间自山、平等、民主的桥梁,及时信息、通知等,随时掌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

3.2 提升党政知识的相关教育内容

在虚拟性的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员的角色意识面临被弱化的危险,因此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开展党员角色意识教育。在多种文化、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新媒体环境下,要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大学生党员的头脑。

3.3 革新传统党政知识教育方针

要积极运用新媒体信息平台,实现现代化的教育模式。新媒体具有超级迅速性和互动性,教育管理者\用新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要关注个性需求,注重分层教育。目前,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儿乎都注重共性教育,让大学生党员在集中教育之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性地学习。

4 结论

在全新的媒体教育环境之下,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工作得到了良好的改善,其改善方式通过众多渠道展开,其中革新教育理念,是新媒体环境下最为重要的教育思想理念,且在相关研究人员的时间下,其教育实效得到了准确保障,因此,在未来针对党政知识的教育工作中,新媒体环境将会作为大学生党员的主要教育环境而存在。

篇5

关键词:教师教育;教师素质;关系

中图分类号:G65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28-02

《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培训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因此,“新时期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总体要求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紧扣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师资保障。”也就是说,要想真正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首先提高教师自己本身的素质。

那么,如何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呢?笔者认为:必须围绕“四师”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

一、无私奉献的师魂

所谓师魂,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理想。人必须有理想,要想实现职业理想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如果只是借助文凭,坐吃山空,就难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所以就必须对自己进行一个再提高、继续教育的过程,提高自身的素质。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体现出对神圣的教师职业理想的执著追求和无限的忠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是通过执著的追求和无私的奉献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春秋时期的大教育家孔子,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不惜周游列国讲学,甚至以十条干腊肉做学费,不正体现了一名教师对自己职业理想的追求吗?正是这种追求,才能使孔子的教育理论为后人所赞誉。

那么,对于现代的教师不是更应该努力拼搏来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吗?所以,近几年,我们的教师教育也非常重视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霍懋征、孟二冬等人的恪尽职守、忠诚教育事业、执著追求、乐于奉献的精神和事迹,在感召着很多人民教师向他们学习。我县举行的“师魂颂”演讲大赛,效果突出,起到了“学先进,赶模范,展风采,铸师魂”的作用。

二、热爱学生的师德

所谓师德,就是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高尚的职业道德,是一名人民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没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就难以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基本素质不提高,就更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师德的体现是热爱学生、熟悉学生,深入童心、巧塑童心,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对学生的一生负责。曾被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近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先生,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表现出了崇高的道德风范,对后世教育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现今有些教师却没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不具有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不安心工作,只为自己的个人利益着想。如果教师都这样做,我们的教育质量能提高吗?社会能前进吗?

因此,我们的师德教育抓的非常紧,单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全员职务培训:2002年教材是《师表风范》,2005年教材是《新时期师德精神的颂歌》,2009年教材是2008年新修订的《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可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只有具有了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地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

三、全面发展的师观

所谓师观,就是人民教师应具有的新的现代化教育观。只有具有这种教育观,才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贯穿于全部的教育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和质量观。纵观我国建国以来的教育工作,60年代以前没有一个正确的方向,学生只会学习,教师只会灌输,没有做到全面的发展;60、70年代,搞武斗、搞造反,荒废了学业,没有真正的文化知识;80年代,人民抓质量,提高升学率,而又忽视了德育教育,而现在各方面搞得比较好了,又出现了人口素质的问题。现在,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更需要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因此,素质教育理念、新课标、新课程得以实施。但是,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上,我们不够彻底,不够完全,素质教育开展还不够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搞好新理念、新课程的培训,使得广大教师具备全面发展的师观,明白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和支配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做到“和谐施教,全面发展”,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促进者和领路人,从而,提高我们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教书育人的师能

所谓师能,就是人民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教学能力。正如“唐宋家之一”的韩愈所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简单的几个字,把教师的职业能力说的清楚明白,也就说教师应该传授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教给学生知识,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如果教师不具备这种能力,就不是称职的教师,也不可能教好学生。正如有的教师,只能授业不能传道,教的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只为一己私利,或者有的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的教师只抓分数,而不能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全面的发展。也有的教师只会授业,而不能解惑。如果只能授业,业也授不好。例如有的教师只顾一味地教,不了解学生,不帮助学生,导致学生不接近老师,对老师敬而远之,学生不买账,最终效果不好。以上几种情况都出现在师能上,所以更有待于增强自己的师能,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篇6

关键词:思路 学风 大纲 激励 网络 励志 工作队伍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03-01

1 明确总体思路,确定学生工作目标

以班级为基点,以学风建设为牵引,带动班集体建设、教育方式转变、创新活动开展、激励机制改革、学生组织重建、教育资源整合、辅导员队伍建设、育人环节再造等方面的工作,明确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制度育人的理念,实现学校学风建设的提升、党的教育方针的落实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稳定学风学情

做好突发事件应对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基础,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而要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关键是要做到“突发事件常规抓”。

确立起“完善网络、明确责任、多重覆盖、实时排查、及时干预”的工作思路,建立起由学工办主任负责,各年级辅导员组成的辅导员工作线,由班长负责,寝室长组成的学生工作线,由心理咨询师、有经验教师组成的专家工作线,定期汇总情况,定期盐商对策,实时掌握可能发生的突发事源,及时制定科学的干预对策,全程跟踪干预效果,翔实记录跟踪过程,形成“工作没有死角、情况实时掌握、干预及时得当、突发事件可控”的目的。

3 启动优良学风班建设工程,引导学风过程建设

启动优良学风班建设工程,并把优良学风建设与三好表彰结合起来。我们要通过班级的建设,带动学生干部培养、班级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文体活动开展。优良学风班建设采取年初申请,并成立专家组进行答辩立项,同时对立项班级情况提供教师支持、专家支持等条件支持,并定期跟踪了解立项班级的建设情况,提出进一步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一学期后组织中期验收,根据中期验收情况决定进一步支持的方式,以一年为建设周期组织验收,对结果优秀的班级及其成员进行表彰,对在建设过程中作出贡献的学生进行表彰。

学风班的建设过程要注意做到“有立项、有指标、有措施、有支持、有跟踪、有考核、有表彰、有展示”。

4 制定学生工作大纲,有效服务人才培养

为使学生工作能够更加系统、有序、科学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必须要制定一个系统、科学、可行的学生工作大纲,然后有计划的实施大纲,才能使学生工作有效的服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

4.1 大纲设置目标

大纲要能够有效地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能够融入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时代要求,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同时,要能够结合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传统与特色。

4.2 大纲设置原则

遵循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按照“循序渐进、全面覆盖、尊重个性、特色鲜明、务求实效”的原则制定各院系和专业的学生工作大纲,希望通过大纲的执行使学生在大学四年都能得到有效的培养与教育,在每个学年都能得到某一方面的重点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所需的素质与能力都能得到培养,个性化成长的需求能得到满足。

4.3 大纲实施要求

大纲实施要做到“有设计、有计划、有落实、有跟踪、有总结、有评价”,并在实施过程中改进和完善学生工作大纲。

5 完善激励制度,调动各方积极性

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保证确立正确导向,有效调动各方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我们要探索建立和完善以下评价机制。

(1)改进评奖评有机制,从重视结果向重视建设转变。所有集体、个人要成为先进,事先申报、自己设立目标、过程帮扶和跟踪、结果验收和表彰。对于集体和个人都可以设多个评价系列标准,注重过程实施与预定目标实现。

(2)辅导员评价体系,要做到“工作态度与工作质量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集合,学生评价与领导评价相结合”,要有观测点、有评价数据收集渠道、有定期的分析和排序、有过程的提醒和表扬。

6 落实工作网络建设,加强学风学情管理

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工作网络,紧抓学生干部队伍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逐层反馈学风学情信息,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情况,做好学风学情分析,提升学生工作效率。

(1)落实工作落在班上的制度,重视班长使用和培养,做到“选拔有竞争、上岗有培训、工作有交流、结果有评价”的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制定班长周志制度、班长例会制度、班长述职制度,使班长真正能够成为“责任意识强、团队意识强、协调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执行能力强”的基层学生干部,成为学校了解学生冷暖、喜怒、好恶的触角。

(2)成立信息中心,信息中心的每个成员联系一个专业的一个年级,定期与班长接触、定期收集学情,要能够与班长打成一片、对年级情况了如指掌、情况收集准确及时。

(3)根据工作需要成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要负责项目计划的制定、评价体系的制定,同时要做好立项组织、过程管理、结果验收,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评价和改进。

(4)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大力推行辅导员的岗位练兵制度,把练兵结果作为辅导员评价的基本依据。同时定期召开各类现场会,提升辅导员的工作能力。

7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形成全员育人合力

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特别是兼职工作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班主任岗位、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岗位、职业辅导员岗位等各种岗位,积极吸纳我校退休老教师、老干部、青年教师、行政工作人员等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建立起一支专家结合、老中青结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阅历结构合理学生工作队伍,形成全员育人的好局面。

探索学生工作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的机制,通过学生根据阅历、业绩、成长需求选教师,教师通过业绩、计划、团队的情况选指导的班级,逐步形成特色班级建设有特色教师指导。

参考文献

[1] 江志斌.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Z].2012(6).

[2] 黄金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12.

[3] 顾涛.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Z].2009(1).

篇7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政工队伍;政工教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同时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正在逐步完善。在这样的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中的政工教育形势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也对政工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高职院校政工队伍建设变得愈加重要。为了保证高职院校中政工教育的效果,必须加强高职院校政工人员的培养。

一、加强高职院校政工队伍素质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职院校政工队伍素质建设有利于提升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提高我国人才的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与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得以脱颖而出,必须有高素质的人才。在高职院校中积极开展政工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水平,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为我国培养大量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牢固的创新型人才,提高我国人才的竞争力。而在新时期情况下,需要加强对政工队伍的素质建设,让政工队伍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更好地开展政工教育工作,提升政工教育的工作成效。

2.加强高职院校政工队伍素质建设有利于提高政工队伍形象,让政工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在新时期情况下,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觉醒,他们更加注重自身对外界的事物进行自我判断,如果政工人员不注重提升自身的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那么将会使学生对政工教育的内容产生怀疑,政工教育的说服力下降,不利于政工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为此,自十以来,国家对提出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同时教育部也刊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培育教师爱岗敬业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加强高职院校政工队伍素质建设,有利于政工队伍的树立良好形象,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政工教育工作的说服力,以保证政工教育的顺利开展。

3.加强高职院校政工队伍素质建设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的现代化管理,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近几年我国高职院校正在逐步推进现代化管理,而在高职院校现代化管理中,合理的政工教育能够更好落实好的教育方针和措施,使高职院校更快实现现代化管理。而且通过提升政工队伍素质建设,能够在高职院校中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保证高职院校教育坚定的朝着社会主义方向迈进,培养出更多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合格人才,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政工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政工队伍素质建设的意义重大。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政工队伍中存在着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影响了政工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1.高职院校政工教育工作人员相对学历不高,从事政工教育工作的时间较短。在目前高职院校政工人员中,大多只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对于高职院校其他的专业课老师来说,政工人员的学历不够高;同时政工人员的职称水平也不够高,有相当一部分是无职称或仅仅是初级职称;另外,多数政工人员从事政工教育工作的时间不够长,多数在3-8年之间,而且多数政工人员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政工教育的专业性不高,限制了政工教育的效果。

2.高职院校政工人员来源复杂,思想不够坚定。在高职院校现有的专职政工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非党员,而且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甚至有一部分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导致高职院校政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同时很多政工人员缺乏坚定的思想素质与系统的职业规划,他们只是把政工教育工作作为一种临时工作,没有将心思都放工作上,一旦他们找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就会“跳槽”,影响了政工工作的稳定开展。

3.高职院校专职政工人员不足,影响了政工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自从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大大增加,而专职的政工人员却没有相应的增加。在一些高职院校中,专职辅导员与学生达到1:350左右,有的高职院校专职辅导员与学生的比例甚至达到1:400以上,远远超出了教育部规定高等院校专职辅导员与学1:200的比例。高职院校专职政工人员不足,无法满足新时期形势下的政工教育工作。

4.高职院校政工人员观念滞后,工作方法僵化。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政工人员的工作观念就是“只负责学生在校期间的政工教育,校外的事情不由我负责”,这一工作观念是无法适应新时期的工作要求的。因为随着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的“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使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在企业或单位进行实践实习,学生在校的时间减少;而且政工人员很难随同学生进入实习的单位或企业,传统教育方法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出现政工教育的真空,增加了政工教育的难度。

5.高职院校政工人员对自身工作定位不明确,与学生的沟通较少,政工教育效果不明显。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政工人员将自身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对班级学生的日常服务与管理上,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与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高职院校政工人员的工作量多而杂,教师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指导,使政工教育的效果不佳。

三、高职院校政工队伍中出现问题的原因

目前的高职院校政工队伍中的问题不是凭空产生的,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高职院校缺乏健全的政工人员的管理制度,没有完善的激励机制。一直以来,我国高职院校中都没有建立起专门针对政工人员的管理制度,也没有针对政工人员的教育成果的评估体系,使得政工人员的管理存在漏洞;同时由于高职院校政工人员的待遇相对不高,也没有明确的激励机制,政工人员觉得干多干少都一个样,导致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政工人员也不愿意积极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不利于政工工作的长期有效开展。

2.高职院校政工人员的专业、职业化水平低,导致政工人员综合素质不够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没有形成完善的政工专业体系,很多政工人员所学专业与政工工作相关性不大,甚至很多高职院校中的一些政工人员是由一些专业课老师兼任,政工人员的专业性不强;同时由于政工职业化水平不高,很多高职院校都没对政工人员进行专业培训,而且政工人员的培训机制也不完善,影响了政工队伍综合素质的提高。

3.高职院校领导对政工工作重视度不高,政工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在一些高职院校中,部分领导认为政工工作并不重要,忽视了对政工人员的培养、提拔,也不注重对政工人员的职业培训,使政工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缓慢;同时政工人员觉得自己不受重视,对工作的认同度不高,没有工作热情,也不愿积极采用新方法、新途径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使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三、加强高职院校政工队伍建设,提高政工队伍素质的措施。

为了打造一个思想素质过硬、工作能力强的政工队伍,我们可以根据目前高职院校政工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提升政工人员的综合素质。

1.高职院校领导和政工人员要充分认识到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增强工作责任感。高职院校政工工作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关系到党教育方针能否落实,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职院校领导要更加重视政工工作,注重对政工人员的培养;同时政工人员要强化自身的工作责任感,积极进行自我培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2.建立完善的政工人员选拔制定、管理体系、激励机制,提升政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完善高职院校政工人员的选拔制度,提高政工队伍素质。在目前的政工人员选拔时,缺乏完善的选拔制度,没有政工人员的素质进行综合评判,出现聘用的政工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求的情况。因此需要建立起一个合理的政工人员选拔制度,严把选拔关,提拔出一批思想素质过硬的、爱岗敬业的政工人员,保证政工人员综合素质。(2)建立科学的高职院校政工人员管理体系,通过科学的管理提升政工人员的综合素养。首先政工工作是一个实践性强的工作,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管理措施,使制度与现实情况相协调;其次要建立健全对政工人员的考核制度,抓好政工人员日常考核,注重对政工人员的思想考核与作风考核,建立起政工工作档案,让考核有据可查。(3)制定合理的政工人员激励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一个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让人爆发出强大的工作能力。通过提高政工人员的薪资待遇、福利待遇等物质激励方式,提高政工人员工作主动性;同时加强对政工人员的精神激励,比如说对工作能力强的政工人员要多加表扬鼓励,使政工人员的工作热情更饱满,从而提高政工工作效果。

3.加强对政工人员的专业培训,提升政工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对政工人员进行培训时,要根据工作人员的具体情况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同时要选择思想政治素质过硬、工作能力突出、潜力大的政工人员进行重点培养,打造政工队伍的骨干人员。

在对政工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时,要注意提升政工人员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

①思想政治素质:让政工人员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党的领导,积极落实党的方针政策,保有政治敏锐性。

②道德素质:通过培养政工良好的道德素质,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提高政工人员工作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③工作责任感:通过培养政工人员的工作责任感,让他们将精力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④专业知识技能:通过培训,让政工人员掌握专业的知识技能,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更好地开展工作。

4.政工人员应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坚持走群众路线。政工人员要对原有工作观念创新、改进工作方法,积极了解群众,深入群众,通过加大对群众的了解,对自身的工作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在群众中提高自身的工作素养,提高政工工作的效率;而且政工人员要特别注意自身的言论,避免不当言论在群众之中造成负面影响。

高职院校政工工作与其他工作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在新时期环境下,对高职院校政工人员提出了更多的工作要求。为了保证政工教育的效果,必须加强对政工队伍的建设,提高对政工工作的重视程度,完善政工人员选拔制定、管理体系、激励机制,加强对政工人员的系统培训,提升政工队伍素质,提高政工教育的效果,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5).

[2]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4.

[3] 论高校辅导员的专业化和职业化[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3).

篇8

关键词:十;新疆;双语教师;角色转型;新视角

党的十报告中总书记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在报告第7部分“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中,书记表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这部分报告对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和任务,在报告中表示教育是为人民服务的,办教育就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加大对偏远地区教育的投资力度,注重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以及特殊教育,并且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疆社会环境是多种文化并存,双语教育是新疆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关键,双语教育的质量将对新疆社会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全面、科学的把握新疆双语教育的现状是推动新疆双语教育质量的根基。

新疆双语教育实施30年以来教师稀缺、资源紧张、条件不足等的因素都在不断地得到改善,双语教师逐渐成为了新疆双语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同时十的召开也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加快自身的内涵式的提高和深化,从而达到能够使教书的知识性、工具性和技能性、人文性等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要记住:好的老师关键是教书就是在教人,教知识就是在教做人。

(一)新时期双语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

新时期新疆双语教师思想观念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双语教师作为新疆双语教育的主力军,是双语双文化的传授者,新时期双语教师的民族团结意识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民族教师之间有了很好的交流,教师通过“接对子”“一帮一”等互帮互助的方法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促进了课堂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新疆很多不同的偏远地区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个是双语教育新时期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因此双语教师要不断的学会结合现实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力求做到指导学生和引导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营造和谐环境、生活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智能基础

新时期双语教师的问题在于如何教好,如何实现有效教育,科学解决诸多教学中为什么的问题。同时结合教学情况、学生情况开展教学活动解决实践中的诸多问题:文化问题、心理问题、方法问题、学法问题、知识问题、实践问题、理论问题等。因此,新时期双语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层次,多元发展。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智能基础应该向多元化转型。双语教师的责任要比普通教师的责任要繁重,双语教师是双语双文化的传授者,双语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所具备的能力而且还要不断挖掘其潜在的潜能,只有二者更好的结合,才能保障文化与知识的传授。

(三)、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能力基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师德水平和专业水平高低将会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双语教育的质量提升主要是依靠教师,即双语教师是双语教育的主导力量。科学的把握新疆双语教育的现况来说,现阶段的关键是不仅要提高双语教师的数量,而且要稳步的提高双语教师质量,双语教师要从量到质发生转变。作为双语教育的第一实践者,双语教师若能够将实践教学和自己的科研结合在一起,那么这会成为解决双语实践中的不同问题关键。

(四)、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基础

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基础包括双语教师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教师学术能力、教师课堂管理能力、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等几个方面。双语教师首先掌握学科属性,学科是构成学校教学和科研的基本单位,熟练掌握学科知识,正确的引导学生创新能力。学科间的相互交叉,又对双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掌握自己的学科知识以外在业余时间多多了解交叉学科知识,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提高双语教育课堂教学水平。

(五)、双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公民美德基础

教书育人是双语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作为一名双语双文化的传授者,双语教师应该首先具备公民美德基础。是包括:智慧、公正、坚韧不拔、正直、勤奋、工作积极的人生态度、爱、谦逊、自我控制、感激。双语教师只有兼备了这些公民美德基础,才能成为真正的双语双文化的传授者。

结语

十的召开对教育提出了新的目标,特别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疆双语教师作为新疆双语教育的主力军,身上肩负着重大的双重责任,包括双语教师自身的专业伦理责任与双语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的伦理责任。在面临新疆社会多维转型的今天,双语教师的角色转型势在必行,双语教师通过形成智能基础、学术能力、专业基础、生态基础、公民美德基础等,不断在实践中大胆的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学方法,通过对自身经验的反思,优化教学过程,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双语教师在学校的角色是多维的,她们是协调各种文化生态的主力军。新疆双语教师要不断的学习十报告精神,不断的用多元知识充实自己,力求更好的服务于新疆双语教育。(作者单位:1.伊宁市第八中学;2.伊宁市第23中学)

参考文献:

[1]林梓华,新疆双语教学的发展及问题,新疆双语教育研究文集[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2]十书记《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3]李儒忠,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历史进程综述,新疆双语教育研究文集[M].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

[4]王军,董艳,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10

篇9

关键词:快乐;快乐教育;必要性;方法

什么是“快乐”?《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感到幸福或满意”。心理学认为,快乐通常是指盼望或追求的目标达到后,继之而来的紧张解除时的情绪体验;它是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是个体愉快的心理体验。对现代人来说,快乐是一种体验,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素质。如何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学习者,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呢?如何让学校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乐园?笔者认为快乐的教育应该是为学生提供快乐的最有效途径。

一、快乐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1. 快乐教育继承发扬了历史上进步教育家的一些教育思想

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快乐教育的思想,他强调“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苏霍姆林斯基更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本书里,把他办的学校叫做快乐学校,要让孩子体验脑力劳动的欢乐和取得学习成绩的欢乐。16世纪法国伟大思想家蒙田在他的《论对孩子的教育》一文中也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先生手持柳鞭,板着可怕的面孔,强迫他们埋头读书,这是怎样的做法呀?我要让教室里充满快乐,洋溢着花神和美惠女神的欢乐。教室是他们收获的地方,也应该是他们玩乐的地方。

2. 快乐教育符合我国的教育方针

学习本是人世间最大的快乐,但为什么多数上学后的学生却感到学习是一种无尽的苦难与折磨?这是因为当今教育的重压使人世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活,远离了大自然,远离了快乐……

时展至今,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已显得刻不容缓。快乐教育符合当前提出的教育方针,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快乐教育”是从培养人才出发,不是从应试出发;不是只抓教育,不抓德育、体育,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是只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而是还要让学生发展能力;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快乐教育”在方向上注意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形式上注意了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乐意学习、愉快学习的环境。因此,“快乐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符合教育方针的。

3. 快乐教育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

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抑制力比较薄弱。他们对待学习往往从兴趣出发,感兴趣的就愿意学,不感兴趣的就不愿意学。“快乐教育”注意到了小学生的这个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使他们乐于学习,逐渐再培养他们刻苦学习。

二、快乐教育实施的方法策略

1. 创设新的教育思想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先导

实施快乐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快乐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一位教师无论其知识多么渊博,教学经验多么丰富,如果观念不改变,则很难适应新的要求。教师应学习和研究现代教育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和人才观,使快乐教育得以不断推进。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的表率、示范作用是有效实施快乐教育的法宝。孩子的快乐需要我们教师来引导,因为家长不快乐,孩子就不阳光;老师不快乐,学生就不灿烂。也就是说要想让孩子快乐,我们的老师们首先要自己快乐。如果老师整天情绪烦躁,在孩子面前流露出不耐烦,孩子又怎么会快乐呢?因此老师要做一个快乐使者,把快乐的情绪传递给孩子,做到罗曼・罗兰说过的“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要自己心里有阳光”。这样,学生才会快乐,教育才会快乐!

2. 创设快乐课堂是实施快乐教育的中心

快乐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就是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把培养学生兴趣、满足学生需要、培养学习能力放在第一位,让学生在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中,充满自尊、自信,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从而在学生发展上达到德、智、体的和谐统一,在学生心理品质上达到认知、情感、意志的和谐统一,在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上达到善教与乐学的和谐统一。

如何营造愉快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求知,在“乐”中悟理呢?我认为,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营造愉快氛围的关键。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要把学生看做是与自己的朋友和教育教学的合作者,尊重他们,用心倾听他们的心声,建立一种亲密、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小学教师,一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充满爱心,哪怕是很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将会给学生极大的鼓励,促使他们积极思考。在课堂教学中,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总是没事干,他们的参与往往是教学的难点。针对这种情况,课下有的数学老师请他们帮助画应用题的线段图,有的语文老师事先让学生确定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等,通过这些合作使这些学生事先了解到有关知识,从而增强了主动参与学习的自信。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很快就学到了知识。

3. 创设快乐活动是实施快乐教育的助推力

报载,“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扑通!扑通跳下水……”近日,这样的趣味接力游戏发生在沈阳市第109中学,做游戏的并不是学生,而是该校近百名一线授课教师。这是在沈阳60 000余名在职中小学教师中启动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像上述在心理专家指导下进行的心理减压游戏,成为这次心理培训的内容之一。

欣闻老师在“快乐的游戏”中成为“主角”,似乎使人感到教育的春天已到来了,虽然,只不过是一场为心理减压而“释放”的游戏罢了,但是,老师的教育培训不采用报告、讲座式,而来了“一场培训一场游戏”,让“游戏的快乐”充满这场培训,不亦乐乎,这不禁与最新研究成果“快乐是成功的关键,而不是勤奋的工作”不谋而合。儿童的快乐,就是要同玩连在一起,会玩的儿童是健康的、快乐的。而具有游戏倾向的快乐活动对于学生来讲是一种独特的隐性学习方式,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于是乎,我斗胆提议,让这种“内部游戏越游越大”推而广之,堂而皇之地“游向”课堂,让老师在“快乐”中授之,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受之,学生跟着老师“乐”,使“欢声、笑声、游戏声”声声入耳,那么,“家事、国事、天下事”,也自然而然地“事事关心”了。这便印证了爱因斯坦的名言:“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快乐是兴趣的动力”,没有快乐,便谈不上兴趣了。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激发兴趣,升华情感,获得知识,通过这样“事半功倍”教学的方式,教育的目的也就功到自然成了。

快乐应该是人生的真谛,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快乐。教育,快乐至上。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 建设

21世纪是以知识技术创新和人才科技竞争为特点的知识经济时代。谁能把握住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而对于人才的培养最传统也最有效的方式当然是通过高等教育选的人才,而高等教育的关键正在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李岚清曾说过:“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室,要保证高质量的教育,必须要有高质量的教师。” [1]。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1.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和时代性,对于新时期教育工作的展开具有长远的重大意义。高等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着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关系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关系着学生的人格最终成形,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民族的命运。因此要保证党的执政方针的全面贯彻落实,就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2.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履行高等教育职责和使命的客观要求

新时期学生素质的不断提升和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高校教师自身能够自觉地遵循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道德要求;学习政治知识、加强社会实践、增广见闻,不断提高自己教书育人的水平和专业水平;在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学识学风上都能以身作则才能更好的为人师表。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能够不断启迪和绑着高校教师明确在教育实践中应该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样做。使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事业,增强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3]。

3.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

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教学能力素质和健康的身心等,同时更要具备作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责任更加突出,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更加广泛,教书育人的工作标准更加提高。因此,高校要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必须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高校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形成良好的校风和严谨的教风,从战略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调动广大高校教师进行教学科研的评估工作,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一批这样德才兼备的高校师资队伍[4]。

4.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社会风气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发展的走向,而高等教育所处的重要位置,更使高校内的风气对社会风气有着示范性的作用,而教风更是学风、校风的模范。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情操和道德品质都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也使广大人民群众热情的关注高等教育、重视高等教育,这些无疑有利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能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适应和谐社会对自身素质的要求,促进高校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有力的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5]。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缺乏强烈的敬业意识

市场经济对各行业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事业单位就职人员辞职下海的事件屡见不鲜。部分教师处于对自己当前经济或职位状况的不满,不能树立“终生执教”的正确观念,更多地注重物质利益,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执教过程中得过且过,连基本的教学质量都很难保证。更为严重的是,有些高校出现“身在学校心在外的”怪象,严重缺乏责任感,只将教育作为自己的后备事业,将教育作为自己最后的不得已而为之的事业,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投入到经商或者能取得更多的物质利益的工作中去。

2.教学科研投入人力财力较少

教师的执教生涯长达数十年,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很多教师过多地注重对某种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最基本的理论知识传授,这是对中学只注重理论而不重视实践教育的矫枉过正。在自身的科研水平方面,有的教师也忽略了自身科研能力水平与教学能力和质量息息相关,对自身投入精力过少,从而自身的教学水平一直处在原点,没有过多进步和提高,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也影响了人才的输出。

3.教育方式方法落伍过时

有的教师觉得只要就业就是端上了铁饭碗,只要遵循旧有的或者已学到的教育方法就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新的问题出现也不积极寻求新的解决方法,不钻研业务技能,对学校组织的继续教育课程也是采取消极方式不予接受。贫乏的知识、陈旧的观念呆板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应具有更多自我意识的新时代学生[6]。

三、新时期如何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加强领导,完善制度,用严格的管理规范教师行为

首先,高校一定要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高校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成立专门的师德建设工作机构,形成以主要领导亲自抓、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工作机制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的工作格局。其次,高校要有规范的教学管理,严格的考核制度,从教师从教开始直到离开教师岗位制定全方位的师德师风监控制度。通过制定进人制度、教师岗位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规范制度、教师行为规范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教师起到全方位的行为规范和引导;同时通过在教师资格认定、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中对师德师风实施一票否决等制度,从而达到强调教师的工作责任心,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的目的。

2.注重宣传,树立典型,用先进的文化塑造教师品德

首先,高校要通过对师德深入的宣传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形成师德建设的良好环境。通过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文化精神,使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树立对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其次,高校还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孟二冬、谭千秋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培养教师坚定信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高尚品德,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同时还要注重发掘校内的先进典型,让教师向自己身边的榜样学习,通过庆祝教师节活动评选表彰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活动,集中在校内对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进行全方位宣传,褒扬人民教师的高尚师德,展现当代教师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

3.以人为本,注重关爱,以和谐的理念重视教师需求

高等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职工为本,努力形成尊师重教、服务教师的良好风尚;加强师德建设,不但要对教师提出要求,而且要帮助教师创造达到这些要求所必备的条件;把加强师德建设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实施人文关怀,切实解决他们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畅通学校与教师的沟通渠道,认真听取并尊重教师对学校办学的意见和建议,为广大教师提高素质、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切实提高和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使教师能够定期得到业务进修和学术交流的机会,努力建设团结协作、干事创业、充满活力、文明有序的和谐校园,为高校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7]。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一项漫长没有终点的学习和培训。只有不断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教师在不断地学习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律人必先自律,育人必先为表。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育的神圣职责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超.社会转型时期的教师职业道德思考.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

[2]毕万利,李玉春.高职院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层次分析.辽宁高职学报.2007.

[3]王清风.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河北大学学报.2008.

[4]徐晶.强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5]李乙平.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当代教育论坛.2006.

[6]刘晓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2010.

[7]向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9

篇11

关键词:思想政治辅导员 高校教育 危机处理 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c)-0222-02

我国思想政治辅导员发展的时间不长,辅导员作为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较高政治思想觉悟的直接实践者。因此,新时期的辅导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个人能力与职位相匹配,便于培养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进而构建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和谐。

服务的意识。思想政治辅导员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强化服务意识。现在的教育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者已经不是教育的主体,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学生比教育者接受更多的教育,但绝对不意味着现在的学生比教育者当初受教育时差,学生可以通过很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敢拼敢闯,也更加的关注自我。大学也绝对不是成才的唯一途径,学生在学校不是接受管束,而是接受服务,这种服务是全程、全面的、全方位的,没有差别对待,没有优差等级的划分。总而言之,思想政治辅导员一切教育行为都要围绕学生的需要而展开,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为学生开展便捷的学习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坏境,使学生接受合理的管理服务,生活得到保障。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觉受到尊重,才会乐意在学校中开展学习活动。

辅导的能力。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的,大学是进入大学中的人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他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定型的关键时期,也是他们开展职业生涯的基础阶段,某种程度上,大学是大学生未来人生发展关键环节,决定了他们将来发展的高度。所以,思想政治辅导员就要辅导学生如何开展学习、生活、如何处处理人际关系,如何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等等。思想政治辅导员能够扮演好辅导这个角色,就要思想政治辅导员自己本身有足够知识与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育者的威信越高,说服力越高教育效果越好,而教育者威信的培植职业因数是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知识,只有足够的理论支撑才可能辅导好学生。

同时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是严格执行制度的执行者,是良好行为规范的体现着,师者,以身为范,言传身教。我们常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强调的就是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重大影响。思想政治辅导员要辅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结合专业,辅导学生合理分配时间,开展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处理好人际交往,形成健全的人格。

引导学生发展的能力。高校教育的作用在于育人为本,关注学生,认同学生,创造条件发展人。很多的学生在进入大学选择专业的时候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盲目性,对专业的缺乏了解,进入大学之后,面对大学相对宽松的环境,而大学生自身不能很好的调整心态,加强自律,就会加速学生的厌学情绪,对前途迷茫,学习目的不明确。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的中坚力量,思想政治辅导员就要加强自己所管理的专业的理解,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思想政治辅导员需要强调每个学生都是可育之才,鼓励学生通过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先天素质与潜能,形成正确的个人核心价值观,认识自我、分析自我,帮助学生寻找了解自己的职业性格、兴趣和才能;帮助他们理解专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规划学习,确定职业定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认识自我,了解专业,明确学习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校园环境及氛围制造的管理方法。人类文明的表现之一就是越来越规范的制度。思想政治辅导员是一个学校校风、学风、班风的直接缔造者和和维护者,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必须要规范管理,严格要求学生,这既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学生,也是教师责任社会责任的需要。

奖励了什么行为,就会得到更多这样的行为,因此,我们希望校园是一个和谐的校园,我们就要规范管理,严格要求。严格要求学生,主张的是制度管人。严格管理就是不迁就学生,不放任学生,也不溺爱学生。我们期待我们的学生是一个遵纪守法的人,是一个尊重生命,礼貌待人,身心健康的人,那么我们就好约束不良的行为,倡导有序、规范合理的行为,这样我们的校园才是一个和谐健康的校园。

篇12

家长委员会是由全班学生家长代表组成的参与学校或班级管理和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是促进学校、家庭、社区联系,加强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

家长委员会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及班主任的指导下,配合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指导家长科学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沟通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意见和要求,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研究新时期小学生成长的规律和特点,关注学生安全;总结和交流家庭教育的经验,协助办好家长学校,调动家长积极性,帮助学校解决办学中的实际困难。

二、家长委员会职责

1、定期研究学校教育工作和家长学校工作,协助学校落实教育工作计划,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

2、理解学校办学理念、发展目标和培养目标,并协助学校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负责联系学生家长所在的机关、厂矿、社区等单位,发动这些单位的力量帮助学校,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学校发展。

4、及时了解、掌握学校教育教学的工作动态,收集和反映家长们所关注的问题,向学校和班级提出合理化建议,为学校发展献计出力。协调家校关系,促进家校间的相互了解和交流,解决矛盾,促进工作。

5、热心支持和参与学校班级的各项重大教育活动,协助学校加强科学管理。

6、协助举办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改进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委会会议总结

首先感谢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学校更大程度的校务公开让家长了解学校工作,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况。更进一步加深老师和家长的沟通齐心协力为孩子。

这次的观摩课,从早操的列队入场老师都重点强调挺胸、抬头,到课堂上每位老师都一再强调孩子们的坐姿、身板。看出学校不仅仅教孩子们知识更注重孩子们的仪容仪表,精神面貌。多项早操刚柔并进全方位锻炼孩子们的体质。把孩子们培养成一个个斗志昂扬的小雏鹰!

第一节语文课,语文老师运用多媒体从一副无色的画面到有色画面让孩子们去洞察生活的多姿多彩,引出句子加以修饰增加文章的情感。从最直观的视觉带动孩子深入句子。把平淡的句子通过修饰使文章画龙点睛。

第二节是班主任贾老师的数学课,贾老师笑容温和,从孩子们向往的旅游带进数学。让孩子们自己开发想想如果你去旅游会碰到什么数学问题,孩子们踊跃回答解决个人游以及团体游中的种种问题,孩子们在这些问题中悟到了信价比。不仅仅教会孩子们数学更重要的激发了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在第三个环节校方让我们把孩子们对老师的评价做总结,完全公开了孩子们对老师的心声。

篇13

关键词:班主任;地位;作用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校教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力量,因此班主任在学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一、班主任在学校、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

1.在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沟通的重要桥梁。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他们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学校单方面教育的结果,而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在人们相互间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由于社会影响和家庭影响的复杂性,负面影响增加了学校教育的困难。班主任作为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直接代表,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争取家庭与社会的配合和支持,给予必要的协调和正确的导向。

其次由于学校工作的复杂性,学校的各个部门的工作,几乎都离不开班主任。教育、教学、总务、体育卫生、课外科技、文体活动以及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等等,都需要通过班主任的支持协调下进行。可见班主任是使校内各种力量形成教育合力的纽带。

2.在班级中的地位和作用。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班集体的设计师。集体的形成,离不开具体明确的目标,制定和确立班级的目标,绘制班级发展进步的蓝图,规划和设计班级前进的方向,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班主任必须在一个班级中健全班级的领导核心,并且有一支团结在班干部周围的积极分子队伍。同时,指导学生开展各种活动,并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班风”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

二、班主任的特殊地位

班主任是学生思想的主抓人,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最终端执行者,也是学校制订各项教育目标和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最基层实施者。班主任应根据国家有关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制订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组织各种有意义的活动民,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充实起来,让我们感觉在学校就像在家一样的温馨。培养和选拔一批学生干部,促使一个班集体的形成,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在班级中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气氛,促使每位学生都能努力地、积极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劳动技能,把每位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四有人才。从宏观上讲,班主任应该对班级有很强的责任心,因为,班主任是这个 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指导者,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落实到班级的第一负责人,微观上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班主任综合素质的高低、工作态度的积极与否在很在程度上决定了班级中每位学生素质的高低,从有关数据和有关调查中可以显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从其班级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合格率也高,这些学生日后成为了各业的领军人物,更有的成为国家栋梁之材,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谓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相反,那些综合素质差,工作态度不积极的班主任,其班级中培养出来的学生合格率也低,,没有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有的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媒体上关于教师体罚学生的事实报到屡见不鲜,试问,这样的行为能在学生中产生什么样的良好影响?因此,班主任在学生思想品质、道德行为的培养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有莫大的责任。

其地位是其他教师不可替代的,是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第一人。

三、班主任的新作用

班主任的特殊地位,使得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新的重要作用:

1.班主任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骨干力量,对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全面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起着保证作用。学校教育工作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教育工作计划,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各项活动等都是通过班级为单位实现的,而班主任正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引导者,因而学校的各项规定能自觉执行、各项任务能积极完成,都与班主任工作密切相关。

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引路作用。由于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培育者,对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良好的学生集体对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以及发展他们的智力、能力和个性,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良好的集体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班主任创造、辛勤培育的结果。同时,班主任是学生美好心灵的雕塑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学生的成长需要班主任的培养和教育,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的形成,主要靠班主任的启发诱导、熏陶和影响。

3.班主任在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上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学生生活在复杂的环境中,他们的发展是在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家庭和学校教育等各方面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只有各种教育协调一致,形成一个巨大的合力,才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这里既有班主任的教育培养,也有任课教师、学校、家庭及社会的影响作用,而要想使各方面力量方向一致、配合默契形成合力,就需要班主任在校内成为任课教师与学生和团队组织之间的纽带。

四、班主任的新形象

1.师表楷模的新形象。由于班主任是和学生们接触最多的教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着强烈的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对规范学生的言行、举止及人生追求等都有着巨大的直接影响。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实质上也是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教育过程,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新时期不断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努力锤炼自己,使自己逐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自身高尚的人格魅力与良好的师表形象去陶冶学生的心灵。

篇14

立德树人大学生培养探究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007年9月,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中央16号文件也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则之一,就是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我们教育工作的重大问题、核心问题。

一、立德树人,更加明确“为谁培养人”

1、立德树人是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培养人。党的十报告指出:“教育史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为此,我们必须把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而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则是这项战略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2、立德树人是为党和人民培养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又是长期而艰巨的事业。党的领导和人民的支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也是当代青年根本利益所在。历史把青年命运和党紧密联系在一起,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大学生,青年大学生成长离不开党的培养。当代大学生只有坚定不移跟党走,接受党的教育和培养,才能始终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保证党和人民的事业后继有人。

3、立德树人是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人。德是做人的根本,只有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志向,从小打牢思想道德基础,学习才有动力,前进才有方向,成才才有保障。党的十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为党和国家的社会主义事业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同时,把国家、民族和党的需要同大学生成长成才成功的内在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二、立德树人,更加明确“怎样培养人”

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重视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十报告继承和发展了这一理念,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特别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刻阐释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丰富内涵,强调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这一本质要求,不但对德育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在实践层面就“如何培养人”做了更深刻的回答,并为新形势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新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南。

三、立德树人,更加明确大学生人才培养方向

1、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古人云,“百行德为首”,“德行之于人大矣”。要成才看,先成人。培养学生,要以立德为基础,重德育以树人。

2、践行“德育为先”的理念。德育为先既是德育理念工作原则,又是搞好立德树人的方略。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教育工作的首位,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大力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即使有再高的知识技能,也难以为社会做贡献。

3、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按照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立德树人,坚持以学生为本,在倡导民主平等、心灵沟通、人性化个性化的同时,坚持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统一,坚持尊重个性自由与严肃校规校纪的统一,坚持实现个人理想与追求共同理想的统一。

4、重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学生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我们每个教师的师德就如同这里的“榜样”和“阳光”。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所以,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的楷模。学生不仅接受你传授的知识,还学习你的高尚品德。

形势在变化,社会在发展。今天,网络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并驾齐驱为教育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育人”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而是要教在今天,想在明天,以明日建设者的素质要求,做好今日的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已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的职业准则,需要彼此共同努力,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用爱心、诚心、细心、真心、耐心,换取学生的不断更新,家长的放心,祖国的振兴。

参考文献:

[1]金伟.大学生德性培育的意义和途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3,(10).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N].中国教育报,2010-7-29(1).

[3]王家武,聂海. 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