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范文

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发布时间:2023-10-18 09:34:01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篇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摘要:文章以湖北省某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从教学体系、课程体系、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等多方面探讨地方型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人才培养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此类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和培养模式探索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民办高校

近些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宏观、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诉求,逐步朝着综合化、全面化方向发展,传统型教学理念慢慢向应用型办学转变已成为普遍共识。同时,新文科建设要求高等教育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由传统的学科导向转向需求导向,由专业分割转向交叉融合,注重学科专业建设的新内容、新方法。物流管理是典型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专业,数字经济时代助推了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加剧了综合型物流人才的紧缺程度。湖北省是华中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高校聚集地之一,共有130所高校,其中有62所职业院校,68所本科院校(其中民办高校32所,武汉市共有23所,其他地区共有9所);开设物流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高校共有40所,职业院校40所。随着鄂州花湖机场的建立与运行,湖北物流产业将发挥地理优势,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高层次应用型物流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扩大,在新文科背景下,培养企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物流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湖北高校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民办高校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形式,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型民办高校而言,探索出贴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路径,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地方经济推动具有重要的意义[1]。

1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探索的现实意义

1.1培养社会所需复合型应用人才民办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利于解决人才培养质量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问题,向社会提供“应用型+”的复合人才。

1.2更好服务于湖北物流产业发展,实现企业与人才有效对接民办本科高校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定位,探索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扎根服务于湖北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变革,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1.3提升民办高校办学能力,改善所处困境新时代新科技与物流教育深度融合是高等教育培养的主流方向,摒弃传统理论教学模式,重塑新文科背景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与思维模式,有利于民办高校提升教学能力,同时也能逐步改善物流管理专业招生困难和物流教育人才紧缺的现象。

2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现状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地处湖北省黄石市,始建于2003年,是由湖北师范大学引进社会资本,按照新体制、新机制联合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共有五个教学单位,包括教育与艺术学部、人文学部、理工学部、经管学部与高职学部。物流管理专业是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经管学部下的本科专业,于2012年恢复招生,除传统招生外还设立专升本班级。近些年来,校领导积极响应教育部“四新”专业建设,全面改善校内教学环境,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探索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

2.1人才培养方案注重学科交叉以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将专业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个性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五种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主要以大学英语、军事政治课程为主;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了如《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与《管理学》等课程,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统计软件应用》、《数据分析》等课程培养学生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注重学生应用型综合能力的培养,将《供应链管理》以及《物流管理概论》作为专业重点建设课程,同时开设《物流系统优化》、《生产与运作管理》等课程,为学生深造、就业、科研等打好基础;专业个性课程设置将物流管理专业进一步细分,分为企业物流管理以及国际物流、物流金融三个方向,贴合当下物流发展的趋势,方便学生更好就业。

2.2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培育社会应用型人才应用型实践是提升人才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曾与宇通物流、黄石新港集团等共建校外见习、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落实理论知识,培养社会所需人才。

2.3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以赛促学,科教融合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目标,引导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大规模专业技能竞赛,在比赛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并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构建专业知识体系。

3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从物流发展水平来看,中部地区物流发展的速度整体略慢于东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物流现代化相比,中西部地区物流整体缺乏竞争实力,缺乏特色产业带动综合性物流人才培养,导致中部地区大多数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相似程度高,同时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复招时间较短,因此还未及时与当下市场需求对接,形成相配套的人才培养体系。

3.1专业国民知晓度升高,但学生规模逐步缩减国内物流发展起步于2000年左右,从2012年至今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伴随着电子商务的推动以及人们对于物流领域的不断探索,物流行业的细分程度也逐步升高,截止到2019年,全国约有600多所高校开设物流管理相关专业,其中包括冷链物流、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物流工程、电子商务物流、港口物流等热门专业出现,但受专业了解程度有限以及传统观念、物流发展历史短等原因,多数家长与学生在选择专业时倾向于师范专业,多数学生均被调剂入此专业,导致每年转专业人数居高不下;同时随着电子商务等新专业的开设,也促使物流专业招生出现分流,近三年,相比于职业院校,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招生率逐步缩减。

3.2学科交叉明显,学生学习难度大物流管理是多门学科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综合学科,与经管类其他专业和管理科学工程等存在交叉,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广泛应用于生产制造、商品流通、交通运输等领域,学科交叉融合较明显,学生学习难度较大[2]。而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多以文科生为主,学习能力与基础相对薄弱,多数学生在大一、大二阶段申请转入本校师范专业;同时因学时与学分限制,课程专业深度不够,内容过泛,学生学习效果不佳,结果毕业生择业期间多数不从事物流相关工作岗位,未能达到预期应用型本科毕业要求。

3.3产教融合未达预期,校企合作陷入培养困境产教融合模式强调企业作为校外“导师”,通过校外实践,岗位轮换,让学生提前适应工作氛围,缩短学生从学校向工作岗位的过渡时间。见习与实习是为了实践物流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加深物流专业认知以及构建知识体系,而实际上本校组织的见习活动流于形式,以企业参观、企业业务介绍为主,尤其因近几年的疫情风险,采取线上参观,线上企业宣传,与见习的要求与初衷相违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大幅下降。同时校外实习企业未能重视校企合作重要性,将实习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安排学生从事一线工人操作业务,不能凸显出本科生与职业学校的区别,未能实现实践目标,导致学生不满情绪增多,离职率逐步升高。其次,随着人才竞争压力增大,本科生个人就业优势逐步降低,社会对高学历人才需求不断增高,考研成为大部分学生毕业的最佳选择,也成为本科生的“新就业”趋势。而大多数学校的毕业实习时间与学生考研复习存在时间冲突,导致实际实习人数降低,企业与学校的共同培养进展艰难。最后,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学校在企业资源选择上,存在较多的劣势。以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为例,黄石地区经济发展优势不突出,知名物流企业缺乏,因此产教融合共建的企业选择范围有限,另外武汉高校众多,学校竞争优势不突出,最终导致学校难以挑选最佳的企业培养基地,陷入了联合培养困境。

3.4教学资源缺乏,整体教学效果不佳物流是一个复合应用型学科,理论与实践并重是此专业的特点[3]。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积极响应实践教学要求,配备了物流硬件与软件实验室,但教学设施陈旧,智慧物流教学资源缺乏。以普通货架、手动叉车等基础性硬件搭建的硬件实验室,实践与教学衔接不够紧密,利用率较低,以讲解、参观为主,未能达到启发教学的目的;另外许多教学软件与规划教材不配套,老师备课压力和学生听课的难度增大,最终整体实践教学效果较差。此外,物流专业教学效果好的软件价格高昂,且市场上大部分软件同质化严重,没有针对性,当前物流行业新技术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大部分高校缺乏与当下物流水平衔接的智慧物流实验实训场所。师资结构不稳定。物流行业属于快速发展,发展历史相对较短,资深、专业知识过硬的教师资源缺乏且向公办高校倾斜,许多民办地方院校因地理位置劣势、经济发展限制,导致难以获取优质的教师资源,师资不稳定成为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常态。同时民办高校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比比重普遍较高,许多青年老师缺乏行业背景以及社会实践经历,受薪资待遇、发展空间以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青年教师“归属感”较低,离职率较高[4]。与省内其他高等学校相比,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办学历史不长,未能积累丰富的师资团队与办学经验。

4人才培养路径建议

4.1人才培养定位找准特色,实现错位发展对于地方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而言,其培养目标以及定位应该与高职高专有显著的区别,职业院校培养一线高级技工,着重培养学生实际物流操作技能,主要培养电商物流方向人才。而应用型木科要求学生除掌握企业生产和活动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具备管理和协调能力,主要以供应链管理、企业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为主。除此之外,本科教育的发展特色是立足于区位优势,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以区域经济发展特点以及人才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当地企业资源实施联合培养,提高人才的质量,达到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5]。可借鉴东部城市的经验,例如广东、浙江等省份,与汽车制造企业、流通企业实现联动。

4.2深化改革产教融合模式,积极搭建物流专业与地方产业合作桥梁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趋势,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经。产教融合模式注重教学基地建设以及教学方式方法改革[6]。地区经济发展需要龙头企业带动以及高层次人才积累,当下的企业竞争是供应链与人才的竞争,地方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困境主要来自于企业对于物流环节以及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不重视。龙头企业受限于市场规模与高层次人才缺乏,对于应届毕业生的印象不佳,同时大多数民办高校毕业生对地方企业待遇以及未来发展机遇持悲观态度,地方高校宣传本土企业少等情况加剧了地方人才流失的现象。地方政府作为统筹者,应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与地方高校共建,灵活整合本地资源优势,制定人才引进政策,落实人才补贴措施;同时地方企业应摒弃传统看法,重视储备人才培养,积极与地方高校共建,提高人才薪酬待遇,为企业做大、做强做好人才储备;高校也将产教融合的企业范围拓宽,不再局限于知名物流企业。地方企业与高校共建不仅能带动产业发展,还能改善区域物流发展现状,形成正向循环。例如,黄石市阳新县是湖北省知名的农产品种植基地,拥有龙头企业81家,10余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黄石市政府可以积极促使农业产业化企业与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物流管理共建,培育冷链物流人才,长期坚持,推动第一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

4.3优化教学环境,革新教学方式(1)引进企业导师,丰富实践教学内容。物流管理是典型的理论与实践性并重的专业,引进专业知识多元化,高技能水平的教师,同时引进当地行业管理经验丰富的高层人员,建立跨院系多学科间协同联盟育人机制,加大资源共享程度,构建知识结构合理完整、文理工交叉融通的物流专业师资队伍体系,弥补在校教师缺乏企业管理经验的缺陷。对于地方型民办高校而言,可与物流协会、生产性企业以及流通性企业合作,借助线上或面授的形式,落实应用型本科毕业要求,最大范围搭建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纽带,同时应重视企业教师与在校教师的沟通与交流,保证教学内容协调。此外,应重视青年教师的待遇提升问题以及资源倾斜问题,地方性民办学校的地理环境均处于劣势地位,当地政府与教育部门应多给予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机会,帮助高校留住人才。(2)重视教学软件与学生基础匹配度。目前市面上大部分教学软件具有通用性,其操作内容以及任务难度相一致,但不同层次本科院校的学生,其学习能力呈现出不同水平,因此在进行软件购买时,应适当结合学生的能力与基础进行挑选;同时也应将目光多投向一些定制化教学软件公司,促使人才培养质量更高,针对性更强。(3)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围绕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以及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意识,鼓励并带领学生参与国家性专业赛事,例如供应链管理、运输规划、物流建模仿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带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增加知识“归属感”;同时依托各大赛事对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积累教学以及竞赛经验,形成学科竞赛促进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模式探索带动专业课程建设,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指导学科竞赛的循环发展模式[7]。其次,积极构建多样化综合能力训练,以科研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为平台,优化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鼓励以课题教师为领导,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科研团队、竞赛团队,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与探索问题,提升学生的解决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召华,韩丹丹.民办应用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物流科技,2022,45(1):171-173.

[2]郭俊一,吴丽娜,平海.新文科背景下广东民办本科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江苏商论,2022(4):44-46,49.

[3]王国保,宋佳佳,张笑笑.基于社会需求的物流工程本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物流技术,2021,40(6):156-160.

[4]张世军.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22,32(1):133-136.

[5]汪义军.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科技,2019,42(10):169-171.

[6]黄晶.武汉地区高职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产教融合的问题和对策[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1):42-46.

[7]李忠萍,刘宏伟,汪传雷,等.新文科背景下一流本科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安徽大学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物流技术,2022,41(1):142-146.

作者:张甜 商树松 周莉娜 袁家键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