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公文范文 教育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范文

教育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23-10-13 09:08:4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篇教育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教育原理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提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语文教材这一媒介,以语文学科为基点,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坚持以教育原理为指导,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的创新之处来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然而,现在的教育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发展,更加重视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因此,教学原理在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知识的生成与认知发展两个方面来阐述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育原理学习学生发展新课改

一、知识生成及认知发展原理

(一)新课改下的认知发展原理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课程目标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而规定的。”这表明,课程目标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在初中阶段,由于初中生思想正处于从小学到初中这一转型期,他们对学习充满了新鲜感和好奇心,因而容易受到外界事物和环境的影响。①因此,初中教师应该利用好“学生认知规律”这一因素,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果为目的。“人类认识活动是通过观察、实验、归纳与演绎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来实现的,而这些活动并不是孤立地进行的。”人类认识的发展,从经验到抽象思维再到逻辑推理,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知学习和认知活动是人的一种基本属性,人必须不断地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知识,从学习到实践再到进一步地总结经验以达到认识的升华,最终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人在社会劳动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总结和积累经验。因此,学习是知识和智慧的生成过程。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必须通过主动学习去获取新知识。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的目的,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实现认知发展。从知识生成的角度来看,知识主要来源于实践。但是,它又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学习、思考和实践中获得的。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语文教学可以根据其特点展开教学活动,学生的稳定性在一般情况下不要轻易地去改变。但是,可以利用可变性的特点来帮助学生改变对事物的看法。在语文教学中,无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都可能遇到一种情况,就是学生对教师的讲解甚至说对于语文这一学科兴趣不高。那么,认知发展的可变性就可以利用起来。学生可能存在对于小说,以及其他故事情节较强的文本感兴趣,利用这一稳定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设置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内容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认知中的稳定性和可变性的特点,教师适当地改变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吸收知识。学生的认知发展还有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学生的发展是连续的,每天都在发展,可能看到的变化不大。

(二)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在中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认知规律,明确教学目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在教学中,要注意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思维训练、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注重对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训练。②如,《记承天寺夜游》一课中对于月亮的描写,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月亮:“这轮弯弯的明月倒映在清澈如镜的湖水中。”在这里,教师可以运用思维拓展,由此及彼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思考。月亮这一意象在许多的文章和诗词中都有应用,可以通过这一篇诗词引导学生解读其他的诗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明确教学目标:一是可以通过阅读课文以及教师讲解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以及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知识所需要具备的能力;二是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他们对于月亮这一意象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对语文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规划、组织,以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为目的进行知识传授,而不是为了让学生记住知识才进行的语文知识传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合理地安排教学过程中的顺序和环节。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在备课时充分考虑、规划好教材内容与教学流程之间的顺序。③在讲课之前,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地安排教学环节。如:在《忆江南》一课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自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江南风景及景物描写所流露出的情感。在《水浒传》等小说、戏剧以及诗歌等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也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中国有一种语言形式——文言文。此时的学生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在接受新的知识时会出现认知困难,已有的图式面对新的图式进行同化时,就需要教师的帮助。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文言文时,会面临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对字词的理解上,学生还停留在普通话和日常的交流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足,加上本身文言文的晦涩难懂,学生很可能会产生抵制的心理。这时候,就需要教师运用好教学机制,将讲解与学生的互动完美结合,不能花太多的时间在生僻字的讲解上。这部分可以让学生自行查资料,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再带领学生进入文言文的历史背景,通过对文章的逐步分析,层层揭开面纱,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兴趣。

二、重视教学语言,掌握思维方法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语言学习能让学生掌握思维方法,使之具有创新意识,从而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人”为主题,设计一个游戏,来加深对“人”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人”作为游戏主题人物,并让每个同学分别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游戏开始后,所有同学需要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步骤来进行“人物画”的绘制。教师对这一主题故事进行讲解,让每个同学在讲解中相互讨论、分析和交流,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并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这一教学理念,并通过这种方式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诚信”为主题设计一个有意义的游戏来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诚信”的三个要素,并让每个学生用不同的表情、动作来分别表达他们所观察到的这三个要素。接着,教师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展示,要求大家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填写“诚信”三要素的内容。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学对“诚信”这一主题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理解。这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时,充分利用好其思维能力而得到的结果。

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习内容的丰富性’是指每一堂课都要有一定数量的学习材料,这些材料主要是课本、课外阅读和生活经验中与课文有关的材料,也包括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课外阅读材料。”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生接触到不同类型和内容的读物越来越多,如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媒介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可以在课堂上播放《红楼梦》电视剧片段或者《红楼梦》话剧片段。⑤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学生欣赏古典名著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古典名著作品以及人物形象的机会。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同时,要注意将生活经验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总之,教师对初中语文教材内容及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并灵活运用,这是有利于提高小学和初中语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⑥

四、强化教师学生关系,共同创造和谐课堂

(一)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好师生关系来构建和谐课堂,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乐于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中来。初中学生正处于小学阶段向初中阶段的过渡期。很多孩子还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因此,很难适应初中阶段所需要的学习环境。⑦因此,学生很难理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意图。学生也无法从老师讲课时所散发出的魅力中得到启迪、收获知识。为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孩子们以积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去适应初中阶段的学习生活。例如,看一部电影、开展课外阅读、办黑板报等。让孩子们体会到参与班级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首先,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和信任学生,让其对教师充满敬意和感激。其次,教师要坚持以教育原则为指导,坚持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作为对自身的要求。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要把爱和责任放在第一位。例如,在教学《背影》时,可以组织朗读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布置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任务来提升语文课堂气氛。

(二)多沟通、多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会面临各种问题和各种挑战。学生出现的问题各不相同,毕竟学生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在这个时候,教师就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在学生面临困惑和迷茫的时候给予帮助。多沟通多交流还能避免许多误会,教师面对的学生多,很容易忽视个别同学,学生会出现心理落差。但是,及时沟通交流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一点。总之,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教育原理为指导来优化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课堂,进而提升语文学科的教学效果。

五、坚持素质教育原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素质教育都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中成长。语文教学是一个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为目标的学科,而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养成。因此,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素质教育原则,关注个性发展。只有这样做,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良好个性素养的形成及发展。教师要将策略运用到案例中去。比如,在《水浒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帮助和鼓励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再比如,在《背影》这篇课文教学时,可以让班级里的每个孩子都参与到朗读中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文中的父亲背影给“我”带来的愧疚之情。再比如,在《读书破万卷》一文的教学时,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角色来进行阅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一些课外活动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开展演讲比赛、读书交流会等等。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学原理为指导来创新和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来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开展课前演讲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六、总结语文教学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以教育原理为指导。首先,教师要明确教育理论的内涵、特点,在对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加以运用。其次,教学目标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来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教学原理为指导,来提高语文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注释

①陈振钟201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自主学习对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考试周刊》第97期。

②葛继林2014《中职语文教学的困境及对策》,《教育教学论坛》第21期。

③陈涛202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思考》,《甘肃教育研究》第7期。

④张家声、孟庆龙2022《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利用策略——评<初中语文教学策略>》,《中国教育学刊》第11期。

⑤王海远、华文楠2021《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板块中的运用研究》,《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第5期。

⑥王静、屈玉丽2021《优秀传统文化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融合研究——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广西教育学院学报》第1期。

⑦邵金岭、许霁红2017《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实施的问题及策略》,《华夏教师》第19期。

作者:张思琦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