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10 11:40: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篇信息化在思想道德与法治的应用,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信息化教学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和信息资源不断丰富的背景下产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实现形式。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应用成效明显降低,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职人才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培养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学技术,为教学活动提供丰富教育资源,提升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积极性,是教学改革应当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在明确信息化教学应用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和基本应用形式,结合实际提出应用保障,以此为相关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引言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高职院校必修课程之一,是学生人生观培养、理想信念培养、价值观培养、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法治素养培养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影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相对较为滞后,新型教学技术应用存在多方面问题,教学成效无法凸显,无法满足新时期高职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教学资源供给丰富、图片和视频展示形象、交互便利等方面特征,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是教学体系优化的基本要求。
信息化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1.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新时代背景下,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发生明显变革,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教学活动开展基本要求,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微课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等,已经取得良好应用成效。在教学活动组织中,利用信息化平台查找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开展自主学习,更为细化精准地对学习动态进行评估,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形式。对于高职教师而言,必须要深刻认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模式改革中的支撑、衔接作用,提升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确保教学改革不断深化,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2.教学成效提升的重要路径
教学成效彰显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目的,也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变革背景下,如何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成效不断提升,是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问题。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单纯依赖教师的灌输,学生必然会失去学习兴趣,造成课程话语权丧失,更无法实现学生“三观”培养方面的引导作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案例资源,将教学资源以图片、视频、交互式操作等方式展现出来,在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积极性基础上,不断提升教学成效。
3.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
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背景下,以手机、移动终端为应用形式的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信息媒介,在学生思想特征受外部因素影响更为显著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能够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与学生进行多元沟通,把握学生学习生活特征,由此使得信息化技术应用地位更加重要。信息化教学优势不断凸显,使得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组成部分。对于教师而言,要深刻认识个人职业素养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影响,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多元应用,能够实现与学生的良好对接,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多元互动,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学生学习动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本组成
1.基础能力
在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覆盖各个方面,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掌握信息化技术应用的基本能力,在软件应用方面,应当具备文献和教学资源检索能力、常用办公软件操作能力、教学资源上传和管理能力、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分析能力、常用教学软件操作能力等。在硬件操作方面,应当具备各种器材的操作能力。基础能力是确保信息化教学应用的基本条件,通过教师的熟练应用,能够确保教学流程有效衔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2.设计与实施能力
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的应用信息化资源能力,这也是信息化教学应用优势彰显的核心能力。设计能力包括教师设计开发课件资源、微视频资源的能力,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教学主题、议题的能力,设计问卷调查和课堂流程的能力。实施能力是指在各种教学方法应用中,教师要具备布置课前任务的能力、混合式教学方法实施的能力、布置课后作业的能力等,以此才能确保信息化教学贯穿至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并实现与学生的有效交互,确保教学成效充分体现出来。
3.发展能力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过程中,教师发展能力是推动技术应用水平不断提升,推动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重要支撑条件。发展能力主要包括四个组成部分:(1)数据分析能力,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统计数据,分析学生知识接受水平,分析学生的行为特征和教学效果。(2)自我反思能力,利用数据分析结果对教学流程组织和教学成效进行反思,为后续教学设计提供参考。(3)相互交流能力,利用信息化平台与同行及教育专家进行多元化沟通交流,分析个人职业能力薄弱环节。(4)自我提升能力,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愿意积极主动学习学科前沿理论知识,并熟练应用新型技术和教学方法。
信息化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形式
1.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设计中具有较久历史,应用也较为广泛。2000年之后,我国互联网一直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网络资源也不断丰富,教育主管部门从我国教育事业整体发展现状出发,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互联网信息检索能力,查找与教学设计相关的教学资源,推动教学设计不断优化。高职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特征,是以学生“三观”培养为主要内容,以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培养为主要目标的课程。当前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较为关注,“三观”形成也呈现多元化特征,对某些热点问题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争议。因此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必须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并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纳入教学设计中,以案例形式展现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为提升学生思想认知水平奠定良好基础。
2.课前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课前自主学习是当前翻转式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环节,对课堂组织成效具有直接影响。当前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体系中,信息化教学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中的应用主要有如下几种方式:(1)引导学生自主查找教学资源,在电脑、移动终端等硬件设备广泛应用的情况下,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前,利用QQ群、微信群、云学习平台等,向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围绕关键词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为小组讨论或案例分析提供支撑。(2)利用微课引导学生提前预习,这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主要方式,在翻转式教学模式应用,将理论教学内容以微课形式展现给学生,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用于小组讨论,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认识,激发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教学成效。(3)结合问题导向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利用云教学平台,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围绕问题或项目处理要求做好前期准备,为教学活动开展做好准备,也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3.课堂导入环节的应用
在课堂导入环节,通过信息化教学的应用,能够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迅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升课程教学效率。信息化技术在这一环节的应用,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设计能力和实施能力,能够将网络图片、音频、视频资源进行整合,围绕课程教学重点问题,制作3~5分钟的多媒体内容,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4.课堂组织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组织中的应用,是最为关键的环节。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主要有如下几种应用形式:一是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相关的图文、视频资料,这也是最为基本的应用方式,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引导学生将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培养相结合。二是利用视频形式还原与知识点相关的历史场景,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中国精神丰富内涵章节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选择播放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奥运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相关视频,以精神力量感化学生,提升课程教学实效。三是利用蓝墨云班、智慧职教云、学校自建平台等,对课程教学组织管理。通过多种平台的灵活组合,结合QQ、微信、钉钉等社交媒体,能够对学生学习参与情况进行实时分析,从而提升课堂组织效率。四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后台数据分析功能,把握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流程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以此确保所有学生都能够有效参与课堂学习,提升整体教学成效。
5.教学拓展中的应用
信息化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拓展中具有多重应用优势,对巩固课堂学习、拓展学生视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利用信息化平台布置作业,能够减少课堂教学时间的浪费,推动课堂教学组织优化。引导学生在课后自主查询课堂教学知识点的图文、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学生利用信息化平台查找与知识点相关的文献资料,借鉴相关方面的研究成果,能够使学生从不同视角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日常自主学习中的资料上传至信息化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库内容,围绕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讨论,在学生中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6.教学评价中的应用
信息化在教学评价中的应用,主要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数据整合分析,提升教学评价工作效率,优化评价体系,因此对推进教学改革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利用信息化平台数据统计功能,在课堂教学环节全面采集学生参与课程学习信息,为过程性评价体系构建提供数据支撑。教师利用后台数据制作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曲线,能够较好把握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教学设计进行优化,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引导,如此才能够真正提升课程教学实效性、针对性。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评价朝向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方向发展,优化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改革不断深化。
信息化教学在思想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保障
1.信息化教学应用意识培养
虽然信息化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已经得以广泛应用,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教师在应用意识和认识层面依然存在诸多不足。相关调查显示,60%的教师认为采用信息化教学主要是为了应付学校教学管理规定,在具体应用中并没有注重对应的实效分析。有50%以上的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教学时,所选用的教学资源是直接来源于网络,并没有根据课程教学内容要求进行整理,使得信息化教学优势无法显现出来。还有少数教师在新型信息化设备和系统操作能力上有所欠缺,操作效率较低,也会对正常教学流程组织产生影响。
针对这方面问题,学校层面应当进一步做好对应的培训组织工作,通过专项应用能力培训、公开课、技能应用大赛等形式,激发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意识,切实提升教师的基础应用能力、设计与实施能力、发展能力,将信息化技术合理应用于教学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确保信息化应用效能充分体现出来。同时,在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够强化学生信息化应用意识培养,充分发挥学生求知欲望强、新事物接受能力强等优势,积极利用多种信息化平台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提升学习效率。
2.信息化教学资源库构建
教学资源库构建是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支撑,也是确保教学活动组织效率提升的重要条件。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覆盖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治修养的各个方面,在信息网络平台上,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能够为教学设计提供良好支撑。但是在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检索资源,对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确保与教学内容的对应性,由此使得信息化应用效率较低。因此在教学管理体系中,要适应当前信息化教学改革要求,通过云空间管理和本地硬件存储相结合的方式,构建适应实际应用要求的教学资源库。
在教学资源库设计运行中,可以根据所选用的教材版本,对目录体系进行优化,增设与当前教学形式相适应的目录内容。在信息化资源采集方面,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增加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内容。例如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涌现出的好人好事等,都可以用图片、视频等方式记录下来,上传至教学资源库,这对学生个人成长也会产生明显影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完善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信息化教学应用平台和形式都发生明显变化,要确保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学校层面还应当重视信息化平台构建,规范高效运行机制。就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核心课程,不仅需要在课程教学中用好信息化,还应当借助信息化平台,实现与辅导员、学生管理中心、心理辅导室、后勤部门的对接,实现多元信息交互。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仅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引导作用,还应当为校园文化建设、校风校纪建设提供对应的资源,使高校学生管理体系不断优化。
要确保信息化平台运行效能充分体现出来,学校管理层面还应当强化信息平台的顶层设计,确保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实现有效的信息沟通和资源交互,避免出现内耗。同时还要完善信息化应用激励机制,在日常教学、教学竞赛和能力发展方面,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推动信息化教学朝着规范化方向发展,推动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4.学生主体地位彰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素养培养为基本导向的,是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教学内容的特殊性,要求在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必须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彰显的重要性,认识到信息化教学的从属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考虑当前高校学生在思想层面的群体性特征,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所能够产生的具体影响,避免出现信息化教学应用简单化、套用化、形式固化等趋势。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依然采用传统方式与学生交互,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要确保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组织理念,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新型运行方式,转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方式,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组织中,要充分结合小组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场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利用信息化平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
结语
高校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改革相对还较为滞后,教学理念还仅限于知识传输而非学生思想引导,这也成为限制人才培养成效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在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必须要强化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以技术支撑推动教学体系深层次变革,确保教师信息化素养水平不断提升,切实转变学生主体地位,以此才能够实现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教育与思想引导的双重功能,促进高等人才培养水平提升。
作者:商滢彬 单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