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0-08 11:13:5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篇关于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讨论,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一、我国体育教育体系中的田径运动观念及问题概述
(一)对田径运动和运动员的培养认识模糊
在田径运动项目当中,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练作为训练指导的核心,依据日常训练过程要完全遵守教练的管理和指导。在训练过程当中,教练会根据自身对田径运动的理解以及运动员的体能情况来制定训练方案。但是从田径运动项目的发展情况来看,亚洲人本身在田径运动当中就不占据身体方面的优势,在竞赛当中需要具备更加强大的毅力,这充分说明在田径训练的过程当中增强训练的专业性,使训练更加有助于运动员身体条件和力量的提升是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教练在引导运动员进行田径训练的时候,不能单单从自身观念和角度出发来进行思考,还应当结合运动员的身体情况等多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量,这一点是在田径训练当中长期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的。另一方面教练对于田径运动员的培养认识也相对模糊,在训练过程当中需要注重6个主要方面:训练管理、科学技术支持、伤病预防、运动员的思想教育、对运动员的各条件的保障及严禁使用兴奋剂。要想保证田径训练的有效推进,必须严格遵守这些方面的因素,所以教练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和训练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计划,保证这个运动团队的田径训练综合效果都要有效提升。
(二)对田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把握不当
在田径训练过程中,部分教练仍然保持训练量高于训练强度的观念,引导运动员进行大量的力量训练,但是对于力量训练的强度控制却比较小。通过实践证明,在日常的体能训练活中采用大量的训练固然能够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力量,但是如果对于训练强度的把握不当,很容易使运动员陷入精神疲劳、肌肉疲劳等境地。不仅如此,每天进行大量的训练,运动员逐渐适应了每天进行的训练项目之后,难以达到提高运动员身体力量的显著效果,大部分情况之下只能保证运动员已经达到的某种水平。因此在田径训练观念创新的过程当中,教练需要更好的去认识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二者之间的关系,找到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实现运动员训练强度和质量的突破。
二、处理好训练量与训练强度的策略
(一)把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二者之间的关系
在田径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提高运动员的毅力和身体条件水平,这样才能取得初步成功。如果一味地去强化训练强度,而不考量这样的训练强度是否符合运动员自身的身体条件和训练状况,不仅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而且还会影响运动员的信心。但是如果一味地强调训练量不去进行训练强度的合理把握,很容易导致运动员的田径运动成绩一直无法得到突破。因此教练必须要合理把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二者之间的关系,在这一点上可以采用递进训练的方法:比如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制定一套固定的训练任务,训练强度和训练量都占有一定权重。按方案开展训练,如果运动员成绩都有提升,那么就可以为这些运动员设计更高强度的训练方案;如果某些运动员只有个别指标有提升,那么教练就可以思考这些运动员在训练过程当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根据他们的薄弱环节再去适当增加训练量。用这种递进式的方法既考虑到了运动员个人的身体素质和条件,在训练过程当中能够合理把握不同运动员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不同的训练阶段对运动员进行重新评估和考量,不断调整运动方案,保证把握训练量和训练强度二者之间的平衡,并促进运动员能力的不断突破。
(二)确保训练强度具有结构性,在合理结构模式之下强化运动员的体能条件
这里所谈到的训练强度结构性,不单单是指教练在具体训练过程当中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引导运动员进行训练,而是需要思考将普通的运动项目进行合理的整合,在有效的结构下逐渐实现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突破与提高。比如,首先教练需要考虑运动员的耐力训练问题,这是确保他们完成整个运动环节的基础。其次,需要考虑如何进行运动员身体力量的强化,保证他们能够相对轻松的完成整个运动项目。第三,考虑如何培养运动员的爆发力,使其在田径运动当中更好的把握时机且具备冲刺的能力。
除此之外,在田径训练过程当中需要考量的因素还有很多,在这里我们从这三个方面考虑训练强度的结构性。首先,可以通过仰卧起坐刺激腹直肌,通过上下爬楼梯来刺激腿部肌肉,增强腿部肌肉的力量。这两个运动项目对于田径运动员来讲都是强度比较小的,所以教练可以将他们放在第一个训练环节,给强度叠加准备好基础条件。紧接着,运动员的毅力培养需要适当加大强度,但是也不能一直进行密集性的高强度训练,否则很容易对运动员造成伤害。因此,在这个环节中教练可以采用高强度项目和低强度项目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如慢跑2分钟,再冲刺10秒钟,循环这个过程20分钟。增加难度的话,就增加快速的时间,如冲刺1分钟,慢速2分钟或休息30秒,如此循环。不仅如此,教练还可以考虑将运动员的体育精神培养也纳入其中,在训练过程当中适当穿插一些体育精神和毅力培养等理论性的课程。最后,进入运动员爆发力的训练阶段,引入哑铃快速上举、哑铃弯举、手握哑铃摆臂、后蹬跑、立定跳远、三级蛙跳等项目。总之要在训练强度的结构上有合理的布局,既让运动员有由慢到快的训练节奏,又让运动员的训练强度能够由低到高、高低结合,使运动员在训练过程当中有适当的休息和调剂时间,但也要保证他们的体能条件达到某种强度,不断取得到突破与提升。因此在创新田径训练方法的时候,必须把训练强度的结构纳入重要的考核范围之内。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田径训练项目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要想保证体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就必须确保教练的田径训练观念不断创新和优化,一方面要能够结合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训练状况制定方案,另一方面还要有效进行训练强度和训练量的合理把控。因此,教练可以尝试进行递进教学和分层教学的形式,根据不同成员不同阶段的训练情况来制定递进式的训练方案,将不同训练水平的成员合理区别并进行个性化突破提高。另外还要注重针对整个训练过程的劳逸结合,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以及思想素质这两个方面来加强训练,提高田径运动员内在和外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敬龙军,吕金江,晏瑞琴.北京奥运会后世界田径运动竞技实力格局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9(04):35-36.
[2] 袁吉等.我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研究[R].国家体育总局社科研究项目·社会力量办青少年田径俱乐部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19.9
[3] 李广亮.试论田径教学训练中体能训练的关键技巧[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3):104-105.
作者:杨艳 单位: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