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7 11:40:04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篇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研究,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是目前我国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在全面了解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上,具体到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流通设施完善状态,确定现代流通体系在农村地区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流通主体、基础设施、一体化流通体系建设等流通要素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在探寻新的发展模式、完善基础社会建设、优化流通网络布局等方面提出完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现实路径,推动农村经济不断向上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调和农村与城市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及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农村与城市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现代流通体系;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有较大的问题,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等文件为推进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明确了方向,也提出了具体的规划与要求。由此可见,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其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也是现代农村经济发展亟须解决的难题。
1现代流通体系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流通体制处于不断变革之中,及时根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以期更好地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首先,探索初期阶段,在改变了商品统一管理的制度后,开始调整计划和市场中流通体系的“双轨制”。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流通体系的进一步改变,多元化的流通体系及竞争格局开始形成。再次,进一步深化改革,此阶段主要是内外贸流通一体化,开始接受世界流通企业进入中国。与此同时,辅助的基础设施及法律规则相应发展。最后,现代化流通体系阶段,电子商务、数字经济、智慧网络等新技术、新手段不断被应用,即在计划经济时期,根据社会现状需求及整体管控,流通体系为有计划的商品流通,是小流通格局;市场经济时期,为了满足不断扩大的社会需求及增强招商引资的能力,流通体系为市场调节的商品流通,为大流通格局。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流通体系展开了深刻的变革,现代流通已向消费引导者、生产组织者和价值创造提升者转变。“十三五”“十四五”时期,现代流通体系要体现现代性、智慧化、平台化、集约化、国际化和标准化是主要趋势和方向。
2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增加农村经济收入
现代流通体系影响下带来的数字赋能、电子商务与直播的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农产品、农业旅游资源等通过新的发展模式,吸引了更多的关注,打破了曾经单一的生产销售模式,为农民增加了更多的收入。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带来基础设施的完善、政策的优惠扶持等,为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就农民主要的经济收入——农产品而言,现代流通体系的建设与优化可以利用信息与技术更好地整合物流运输资源,提高货物承运方与农产品生产者之间的信息通达度。通过化整为零提高货运容积率,可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为农民拓展增收空间。除此之外,在国家乡村振兴背景下,众多的政策扶持下,旅游业、电子商务直播蓬勃发展,为农村建设吸引了大批人才,让更多民众关注到乡村地区,无论是网络上还是线下,都带来了较大的流量,一步一步推动着乡村振兴。
2.2有助于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全面深入构建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为城市和农村经济与产业的进一步连接提供了必要支撑,且城市反哺农村的程度不断加深,进一步扩大城市发展对农村的积极影响范围。具体表现主要城市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产品等,都将借助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形成城乡融合的双向流通渠道,带动城乡生产要素等的高效流动,不仅带来了物质上的实质影响,还附着在科技、产品上,更加完善的经营销售理念也逐渐渗入乡村地区,推动偏远地区封闭思想的破解,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并以完善农村寄递服务为抓手,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筑牢农村经济增长的基础,吸引更多城市工商资本下乡,推动农业全价值链下沉乡村,加速城乡融合发展进程。
3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不足
3.1流通主体发育不健全
农村地区一直存在重生产、轻流通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并非短时期内可以改变,导致现有的农业生产很难形成大规模的市场覆盖,辐射能力较弱,自然无法产生较大的竞争力。同时,小作坊的家庭生产模式导致了规模小、中间环节过多、组织化经营水平较低的困境,大量的农产品需要中间商进行统一收购后再销售到城市地区。此时,农民作为独立的卖方,因为没有完整或有力的集体保障,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无法与几乎处于垄断地位的中间商平等谈判,从而被压低农产品价格进行销售。另外,农户参与市场的抗风险能力较弱,且没有便捷或多途径获取市场需求信息的能力,导致信息获取程度低,进一步加剧了其在市场中的弱势地位。由于没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及营商环境,企业聚集很难形成,农村地区现存的流通格局也较难改变,在这种聚集性低、市场小、分部散的流通格局中,农民的交易谈判地位无法得到更好的提高,风险预防及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仍需改善。
3.2交易方式落后且流通成本高
具体而言,农村市场中主要以农产品作为流通交易对象,而农产品对物流运输具有较高的要求,高速公路、制冷和批发市场是农产品流通中的三个主要基础设施。以我国目前的发展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冷藏设施和批发市场的建设水平无法满足当前农产品的需求。更需要关注的是,相较国外发达国家5%的损耗率而言,我国流通过程中损耗率是比较高的,但是这种损耗率可以通过政府等采取相应举措进行降低。虽然政府对流通体系建设一直都有政策倾斜,但是并不能涵盖所有领域,例如在农产品领域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较为显著的一点是其涵盖范围并非涉及所有的农产品。对于农产品运输而言,大部分道路需要全额缴纳过路费,使得流通成本居高不下,形成了“农民增产不增收”的局面。由此可以看出,优化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对农产品流通成本的降低具有关键作用,以小见大,对整个农村地区经营环境的改善也大有裨益。
3.3尚未形成一体化的流通体系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偏远的农村地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居住地较为分散,且基础设施仍不完善。例如,直接与农村接轨的县城等,无论是园区的建设、规模还是聚集程度等,在设计、规划方面都存在多种问题,且科学有效的管理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农村熟人社会的环境影响依旧存在。农村现有的物流与营销网络并不健全,最为直接的是解决乡村快递“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也不具有专门性和专业性,加之规模偏小、设施简陋,致使农村地区的供需出现脱节。在此基础上,大量的农产品在缺乏有效的销售流通渠道情况下,无法以效益最大化销售到城市地区。农村流通体系中存在的这种产、供、销脱节的问题一直都是农村生产发展的顽疾,因此商贸流通效率和与此直接相关的农民收入一直受到影响,极大阻碍了农村地区供需信息的传递和经济的发展。同时,由于农村地区居住较为分散,且消费市场主要是集市等,作为消费主力的年轻人大多外出工作,就更加剧了市场需求的零散及需求量小等情况。在城乡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现有的流通体系受固有条件的限制,即使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较低,也应努力利用现有城市完善、便捷的流通体系,与农村地区融合合作,不断提高城乡之间的流通效率。
4加强农村现代化流通体系建设的对策
4.1大力发展新业态模式
农村现有的流通主体及流通模式较为固定,只有打破传统模式,构建新的农村流通模式,才能推动流通主体的再造,加强流通体系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依托现有的科学技术,积极融合“数字赋能”,紧跟城市发展步伐,将数字化技术与改造初步运用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中,形成良好的流通环境。借助现有的网络直播与电子商务平台,搭建电商宣传基地,以宣传推动网络销售模式的发展与成熟。同时,发展重点应在区域内搭建公共仓库、产业园及配套服务平台。引入多式联运也是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在现有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的背景下,多式联运使多种运输方式单证互认和信息共享成为现实。加大在网络货运发展方面的支持力度,为网络平台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在这种具有规模性、组织性的状态下,可以极大程度上改善农村以往弱小流通组织的现状,吸引及扩大更多的流通组织,将农村的流通交易市场不断拓展,逐渐实现农村经济市场流通组织规模的扩大,实现在农村流通体系的主体再造,推进城乡贸易流通的有效对接,从而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4.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流通网络布局
完善农村现代化流通基础设施在提高流通效率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也是流通体系现代化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交通运输设施,对于传统基础设施,需要不断推动农村道路交通建设和完善。在绿色、低碳的大环境下,建立节能的消费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产品区域内外的流通效率之外,注重基础设施的高效循环利用,形成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形成信息网络,不仅包括现有的交通信息网络,还包括借助信息网络来展示与宣传的平台建设。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建立城乡流通中的商品流通点,更好地匹配市场需求,实现城乡发展的直接对接。另外,需要在结合农村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多种影响因素的背景下,更加有针对性地根据中西部不同城市、乡村等地构建以城市市场为核心、乡镇市场为骨干、村级市场为基础的消费与流通网络,完成对农村流通网络体系的优化布局。结合国家对供销合作社深化改革的要求,积极利用国家、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发掘农村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现有资源将劣势逐渐转化为独特的优势,再结合完善的流通网络体系,落实基础设施建设中所要实现的商品流通点。在基础设施及网络运输布局方面共同努力,才能不断完善城乡流通体系的协调与发展。
4.3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完善城乡流通对接制度
由于城市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及长时间的工业成果积累,其所享有的资源远超乡村,资源差距较大且影响经济发展的状态下,需要通过对农村地区基础建设及配套设施的持续完善,借助城市地区相应资源配置来加强与农村地区的流动互通。避免过量的资源无限制地涌入城市地区,造成浪费,也导致没有足够的资源可供农村地区使用发展。在此基础上,不断缓解城市和乡村地区之间因为经济发展不同步等造成的资源生产及分配不均的问题。在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发挥财政支持及政策扶持的作用,不仅要总览全局进行把控,还要适当“放手”,给予企业等充分发展自由,依据农村地区的市场与消费需求等现状,制定相应的引导政策,为农业产品的市场流入、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等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帮助,以更好地强化城市与乡村地区之间的资源流通互动,助力两者协调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发展活力与发展成果辐射农村地区的状态下,解决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中面临的基础设施不足、信息网络设置滞后、流通成本高等琐碎、复杂的现实问题,形成良好的构建现代流通体系的整体氛围,才能源源不断地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注入生产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农民的生产销售理念,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真正做到城乡协调发展,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参考文献
[1]蒙天成,周利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态势与高质量推进策略[J].国际贸易,2021(8):46-53.
[2]魏国辰,冀雪华.基于全产业链视角的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创新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3):314-318.
[3]曹允春,连昕.现代流通体系支撑新发展格局构建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学习论坛,2021(1):106-114.
[4]上创利,王悦.数字经济背景下城乡商贸双向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2022(10):1-3.
[5]徐晓莉.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激活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商业经济研究,2019(12):118-120.
[6]张永霞.基于完善农村流通体系的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探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6):194-196.
[7]梁强,冯同旺.进一步提升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的路径选择:以江苏省东海县为例[J].农村实用技术,2021(6):19-20.
作者:任珍珍 单位:中国计量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