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2 10:59:45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篇中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当今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发生了巨大变化。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资源相结合,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凸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实现了“课前-课堂-课后”有效衔接,符合现代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要求,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此文以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为例,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做初步探索,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优化西医院校中医课程教学、培育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翻转课堂;西医院校;中医学;混合式教学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悠悠5000年历史长河里,经过长期的生活、生产和医疗实践逐渐积累的经验总结,通过不断发展、完善而形成的以中医药理论为主体,研究人类健康与疾病转化的规律以及诊断、治疗、康复和预防保健的综合性科学,既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作为必修课科目,纳入西医院校医学教育,其目的既是让西医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和基本思想,初步建立中医辨证思维模式;也是让医学生让医学生传承和发扬中医学的精华,为今后临床工作中科学、合理、规范地运用中医药,吸收并发挥中西医2种医学体系疗效优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而奠定基础。然而,由于受到教学内容多、学时少、周期短、中西医思维模式差异、理论脱离临床实践等实际因素的影响,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西医院校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优化课程教学,是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总结多年教学经验,以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为例,分析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角度做初步探索,以供同行参考。
1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与问题
1.1教学模式单一方法落后
现阶段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教学始终没有脱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即教师为主体,课堂为中心。然而,这种“填鸭式”“满灌式”的教学方式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注重“教师讲了什么”“教师讲得好坏与否”,却忽视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弱化了“学生如何学”“学生是否学会”这些问题,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1.2学生对中医缺乏学习兴趣
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大多安排在大学三、四年级,此时西医的基础课程基本上已学完,学生逐渐形成了比较固定的西医思维模式和认知方法[1]。不同于中医院校,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既无前导课作知识铺垫,又无后续课加以巩固联系,学生缺乏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基础薄弱。加之中医理论的抽象空泛、语言文字的深奥晦涩以及中西医思维模式的差异,绝大多数学生觉得中医难学、难懂、难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此外,一些不良意识形态的影响,如网络上常常充斥着质疑、诋毁、批判中医的文章,极其容易导致西医学生对中医产生消极负面的看法。有的学生甚至抵制、排斥中医学,产生厌学、逃学心理。
1.3学时不足内容繁多
西医院校采用的中医学教材内容涵盖面广,是中医专业的多门主干课程教材的浓缩版,囊括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以及少量中医内科学专业课程的内容。这些在中医院校需学习约4年时间,近600学时才能完成[2]。如此繁杂的课程内容,在西医院校却要求1个学期(约40学时)完成。严重的学时投入不足、学时数与授课内容不相匹配的现象,造成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如同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对知识点难以掌握和理解,感觉中医课程枯燥无味,继而影响教学质量。
1.4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脱节
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把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通过临证训练,才能激发思辨能力,建立中医辨证思维模式。然而,由于学时严重不足,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多集中在理论讲授,往往忽略了临证的重要性,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即使有些院校有临床见习课,其学时也少得可怜,常常流于形式。缺乏临床实践训练,这样学到的中医知识是死的、是无用的,未做到知识的内化,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概述
作为新时代教育技术的产物,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创造了一个高效灵活的课堂,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将学习的决定权由教师转移给学生,凸显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新模式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变得更主动,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获取信息不再全部依赖于教师传授,而是通过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完成知识的内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提高学习兴趣[3-5]。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教育资源逐渐呈现出开放性、共享性、多元化、微型化、碎片化、移动化和主题化等特点[6],因其形式灵活,深受学生青睐,故信息化的教学方式越来越受重视。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信息化教学方式融入传统课堂,把线下的传统课堂讲授与线上的网络课程学习二者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既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起到传授、引导、启发、监控的管理功能,又能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促进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研究[7]表明,混合式教学与翻转课堂相融合将是未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3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设计
鉴于上述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医的学习兴趣,优化课程教学,本文将创新性地探索以翻转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包含课前导学、课堂研讨及课后巩固[8],其中课前导学和课后巩固是“翻转到课外”的线上教学,课堂研讨是面对面的线下教学。
3.1课前导学线上自学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教师团队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进行学情分析,明确教学目的,精炼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经历1年余时间创建了“走近中医”慕课,依托智慧树在线学习平台播放使用,并获得2020年湖南省一流本科课程(非线下)。课前,借助智慧树学习平台建立班课,同时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组建班级群。在班课中发布线上自主学习课时和任务(如学习进度与习惯考核、章节测试、期末测验、互动问答、在线考勤等),以“任务单”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篇幅问题,仅以中医学教材中“藏象学说”章节为例进行介绍。自主学习任务单包括学习指引、学习任务、常见问题与建议、学习资源4个部分。任务单提前发给学生,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由支配与学习。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疑问,可通过在线互动问答模块进行师生或生生讨论交流,有助于自我知识探索能力的培养。教师则通过后台及时查看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监控学习进度,并获悉一些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难点,以便在线下课堂重点讲授。见表1。
3.2课堂研讨线下面授
首先,梳理本章节的主要知识内容,教师着重讲授重点、难点。其次,针对课前线上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或提出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师生或生生面对面沟通与讨论。生生之间的探讨采取翻转课堂模式。按照“三明治”教学流程,首先将问题归纳总结;再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问题的探索并得出初步结果;再按照三明治模式重新交叉分组,每组学生交叉后讨论,获取所有问题的讨论结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仅作为主持人,巧妙引导,鼓励学生轮流发言,适时进行引导性的讲解或归纳。最后教师作整体总结反馈。通过这种模式,有助于学生们在分组讨论中培养独立思考与中医辨证思维的能力,锻炼个人表达能力,树立自信心,在学术研讨的氛围下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课堂上增加中医临床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加深对中医理论知识的理解与领悟。参照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适当地选择一些典型案例,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亲身体会进行讲解,带动课堂气氛,增加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亲身体验穴位针刺,感受酸、麻、胀、沉、重的得气感;参观中药房,亲自观察、嗅闻、触摸、品尝各种中药,身临其境地感受药物的外观、颜色、形状、质地、气味、口感等,让学生体会到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一皮一果、一虫一兽、一矿一石均有治疗疾病的神奇力量,了解中医简、便、验、廉的优势,产生学好这门课程的动力。
3.3课后巩固总结提升
课后教师进行教学总结与反馈,收集学生们在课堂研讨中的优秀案例和成果,反思教学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指导。同时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完成课后章节习题,及时巩固知识。对线下课堂研讨的观点、新知识、案例等进行总结,提升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利用线上互动问答模块或社交软件,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对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答,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4建立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工作质量所做的测量、分析和评定,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课程评价[9]。因此,应从学生、教师、课程等多个维度制定评价指标并进行考核,构建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全面、客观、有效的评价机制[10]。针对基于翻转课堂的中医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模式。根据线上课程设置的出勤率、学习进度与习惯、章节测试、课后讨论、互动问答、期末测评等整体得分情况及线下课堂研讨表现、课后总结、期末笔试成绩、实践技能等多个环节对学生进行考核与督导,将形成性评价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另外,对教师的评价也是教学评价的重要导向[11]。课程结束时,学生对每一位任教教师进行在线评价,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质量,建立持续改进机制。
5结语
“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12]是当今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形势要求。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课程,其目的是培养一批具备中西医结合思维方式,并更好地在现代医学领域发挥创新思维、引领发展的复合型卓越医学人才。然而,西医院校的中医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何优化课程教学,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混合式教学体系是信息化时代催生的产物,既可以利用在线教学的优点(学习的灵活性和主动性)来弥补面对面课堂教学的缺点(学习的被动性),又可以利用面对面课堂教学的优点(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来弥补在线教学的缺点(知识的碎片化)[13]。将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西医院校的中医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既有效地发挥了教师、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潜能、培养科学探究意识与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同时又推动了课堂革命,促进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改革,适应时代需求。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西医院校中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体系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可借鉴的经验不多,探索之路任重道远。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教研室教师团队将继续探索,不断深化中医学课程教学研究与改革,推动混合式教学在西医院校中医学课程的运用取得更显著的成效,以期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学教学质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类的健康做出新贡献。
作者:王煜 唐涛 戴幸平 王文波 尹晓萌 单位: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中西医结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