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9 09:52:59
序言:作为思想的载体和知识的探索者,写作是一种独特的艺术,我们为您准备了不同风格的1篇海绵城市理念下的道路建设,期待它们能激发您的灵感。
城镇化是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动力载体,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的硬质铺装改变了生态环境基底和水文径流特性[1-2]。一旦发生暴雨,雨洪径流快速汇集,同时携带大量污染物,造成排水系统发生淤积或堵塞,“逢雨必涝、雨后即旱”问题时有发生,由此引起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和水文化等问题,严重威胁到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3-4]。海绵城市是充分利用自然方式进行排水,充分利用建筑、道路、绿地和水系等,按照“渗、滞、蓄、净、用、排”六字方针,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等方式对雨洪进行就地消纳,有效改善城市内涝和实现水资源合理循环再利用[5]。本文以遵义市银河路-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为例,探讨具有渗透吸收、积存调蓄和缓释雨洪功能的“海绵体”城市道路建设,为遵义市海绵城市建设和发展提供实践支撑。
1工程概况
积极建设城市低影响道路雨洪排水及资源综合利用系统,遵义市银河路-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以下简称“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严格尊重区域自然本底、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来建设生态道路设施,实现雨洪柔性约束和资源合理利用。
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起于官井北隧道洞口(温州路侧),沿线依次与官井路平交,上跨桃溪大道、桃溪南路,下穿东欣大道,再依次与蟠桃路、新联大道平交,上跨景山路,与嵩山路平交,下穿兰海高速,下穿遵义大道,与忠一路平交,下穿园区一路,与园区二路平交,下穿龙坑一路,与龙坑二路、龙坑三路、龙坑四路平交,终点上跨天池大道,全长约13658.54m。道路等级为主干路,其中北段设计车速为40km/h,南段设计车速为60km/h。按照《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试行)》《贵州省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相关要求,结合遵义市中心城区自然地理条件、城市下垫面情况、降水径流特点等,分析得出遵义市中心城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对应降雨量关系曲线(见图1)。
由图1可知,遵义市中心城区年净流总量控制率为80%,对应设计降雨量为23.9mm。共青大道拓宽改造工程,其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设为7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9.6mm。
2海绵型城市道路整体方案
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严格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的原则,从渗、滞、蓄、净、用、排各个环节综合考虑[6],主要利用机非隔离带绿地绿化滞蓄排水,同时通过人行道透水铺装,树池、高架桥位置优化等手段实现生态“海绵”功能。共青大道海绵型城市道路整体方案(见图2)。
3海绵型城市道路技术措施
3.1人行道外侧镶边石
桩号K13+440~K13+640段靠山体右侧,目前,此段道路靠近山体,地块开发可能极小,将山体做成绿化。通过提高道路外侧镶边石,将山体雨洪滞留在绿化带内,阻拦其进入道路。充分利用山体渗透功能,内部存储、利用、消化,起到对雨洪的滞、蓄处理。
3.2透水人行道铺装
共青大道为实现控制率75%,对应设计降雨量为19.6mm,年均控制总量为1.26万m3雨洪量,所有人行道均采用透水铺装。通过全段人行道铺装,起到对雨洪的渗、蓄处理。
3.3人行道绿化带
桩号K4+360~K11+533.05段,机动车道宽54m,两侧地块开发相对较少,人行道两侧树池做成树池带,把4~5个树池连城树池带,增加蓄水能力,吸收和接纳人行道及车行道雨洪。根据道路目前绿化带的位置及现状考虑两个比选方案。
方案一:人行道绿化带存蓄沟(推荐)。
人行道绿化带存蓄沟方案,不影响景观打造,景观效果好,边沟存蓄的雨洪,旱季通过渗透用作绿化用水,作为推荐方案应用到工程实际。人行道绿化带存蓄沟剖面见图3。
方案二:下凹式绿地绿化带(比选)。
下凹式绿地绿化带方案,利用人行道做下凹式绿地,人行道雨洪直接排至绿化带边沟,直接存蓄利用,该方案雨水蓄排效果不如存蓄沟。下凹式绿地绿化带剖面见图4。
4海绵型城市道路建设成效
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充分践行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依据道路横断面、绿化带、立交桥等现状进行详细优化设计,采取人行道外侧镶边石、人行道透水铺装、人行道绿化带存蓄沟、下沉式机非隔离带、中央隔离绿化带和高架桥收水桶等生态结构,设计集雨式绿地和环保型雨洪口等海绵体,实现雨洪的“渗透、蓄存、净化、利用”的生态循环。项目建设完成后达到了海绵型城市道路建设标准,其建设分项工程量见表1。
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渗透、集蓄、利用、蒸发、蒸腾等方式,场地内累计全年可控制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80%,全年控制雨洪17603.7m3,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暴雨安全有保障”的目标,为防范城市洪涝灾害发生提供了重要道路基础设施保障。
5结语
海绵城市建设是城市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依据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理念构建城市海绵体,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径流总量,缓解城市内涝,同时采用新型绿色生态建材,构建“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生态体系,能减少城市水污染,促进生态环境建设。共青大道拓宽改造项目,在满足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与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加入“海绵体”材料及结构,实现了城市道路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间的协调发展。
作者:徐绍伟 张博 单位:遵义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三峡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